第294章
章,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不过还好,他的观点比较温和,多是以探讨的语气提出的。 对先贤的学问,也多持肯定态度。 并未如唯物学那般,一上来就直指理学命脉。 所以,大家的态度都比较克制。 就算是不认同他观点的,也是讲事实摆道理,没有多少攻击性。 当然,之所以没有人攻击他,很大一个原因是唯物学吸引了火力。 杨士奇翻看这篇文章,发现其内容是从‘仓廪实而知礼节’,提出了一个名为人性需求的理论。 并且还借用了一部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所谓天理,就是吃饱穿暖,就是娶妻生子。 所谓人欲,就是穿金戴银,就是三妻四妾,就是奴役他人。 文章直言不讳的承认,借鉴了一部分‘存天理’的思想。 这套需求理论,让杨士奇叹为观止。 难怪人家的政治制度弄的这么好,就这份认知就超过了大多数人。 文章的后半部分,则将话题扯到了大同世界上面。 认为一口吃不成胖子,人类也不可能一步进入大同世界。 应该划分不同的阶段,一步步去实现。 划分阶段的标准,就是人性需求理论。 看到这里,杨士奇陷入了深思,许久之后脸上露出敬佩之意。 “大同世界,成矣。” 以前大同世界不被认可,就是因为无法实现。 可这个分阶段,解决了所有问题。 而且阶段划分的出现,也让大同世界在思想上做到了圆润自洽。 “不愧是陈伴读啊。” 不过紧接着,他又说了一句:“恐怕文坛又要热闹了。” 当下哪还有心思吃饭,合上报纸在桌子上丢下几两个铜板就转身离去。 摊位老板有些遗憾,这个书生表情太吓人,一看就不是好说话的,他没敢上前打听消息。 不过看到桌子上那一碗分毫未动的饭食,他脸上又浮起了笑容。 白赚两个大子,也不错了。 杨士奇找到一家书店,还没进门就见几名儒生拿着一份报纸,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锦衣卫扩编一倍,以后百官的日子更难过了。” “是啊,这个建议竟然是陈伴读提的,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我倒是觉得他提才正常,他力主革新,利用锦衣卫打击……” “嘘,这话也能公开说吗,你想害死大家吗?” 几名儒生都被吓了一跳,连忙阻止他。 然后左右打量,似乎生怕哪里突然冒出一个锦衣卫将他们锁走。 那名儒生也反应过来,脸色有些不自然。 不过年轻人都好面子,他还是嘴硬道: “怕什么,他还能堵住天下众生之口不成。” 放在平日里,杨士奇肯定懒得理会这些争论。 但他才看过陈景恪的文章,还沉浸在高山仰止的情绪之中。 听到有人抨击陈景恪,就忍不住驻足反问道: “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若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为何要惧怕锦衣卫?” 那名年轻人没想到会被人怼,脸色顿时就红了。 他的几名同伴也不乐意了,纷纷上前指责。 “锦衣卫劣迹斑斑,多少人被他们残害……” “你竟然为他们说话,到底还是不是读书人?” 其中一人心细,见杨士奇气度不凡,有些担心他的出身不凡,就问道: “有胆子就留下姓名,看我不号召大家批判与你……” 杨士奇不屑的笑了一声,说道:“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宜春杨士奇是也。” 杨士奇?完全没有听说过,看来不是什么有名气的人。 当即就放下心来,准备好好教训对方一番。 一旁看热闹的书店掌柜,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下,连忙来到存放报纸的地方翻找起来。 很快就找到了目标,拿起一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于是就走过来客气的道:“原来是东里先生,久仰大名。” 那几名儒生脸色不禁一变。 虽然不知道东里先生是什么人,但能被别人叫出名号,显然是有一定名气的。 莫非真踢到铁板了? 杨士奇心下也惊讶不已,没想到这里竟然有人认识自己,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不敢当先生之名,某正是杨东里,不知掌柜是如何得知在下之名的?” 那掌柜的一听确实是本人,就更客气了,说道: “先生谦虚了,您刊登在周报上的文章我拜读过不知多少遍……” “不成想今日竟见到了本尊,实在三生有幸。” 杨士奇心道果然如此,同时也再次确认自己选择的道路没错。 听到他竟然能在周报上刊登文章,几名儒生脸色大变。 再也不敢说什么,趁两人寒暄的时候悄悄溜走了。 杨士奇自然也看到了他们的小动作,只是已经懒得理会了。 自己对京城两眼一抹黑,正好借这个机会找书店掌柜打探一些情况。 第388章 太子长子 陈景恪站在书店不远处,看着杨士奇的背影,很是意外。 没想到竟然偶遇了这位历史名人。 朱雄英看出他表情的异常,问道:“这个人你认识?” 陈景恪随口回道:“他在周报上写过一篇批判唯物学的文章,非常有见地,没想到竟然遇到了本人。” 朱雄英心下失望,有气无力的道: “哦,原来如此,能上周报看来还是有点实力的。” 陈景恪笑道:“这个人很有意思。” 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怎么了?” 陈景恪说道:“从文章可以看出,他对唯物学是有过研究的。” “他不是针对某一点进行批判,也不是断章取义批判,而是系统性批判。” “虽然批判的还很浅显,但能看得出他是真的懂了。” “仅此一点,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儒生。” 朱雄英也有些惊讶,说道:“这般看来,这杨士奇确实是个能人啊,上去认识认识?” 陈景恪摇头道:“没必要,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有一天我们能在朝堂看到他的。” “如果他没能力,去见他也没什么意思。” 朱雄英却更加重视起来:“以我对你的了解,你若是不看好一个人,是懒得说这么多的。” “每次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对这个人其实是抱有一定期待的。” “能入你的法眼,这个叫杨士奇的人不简单啊。” 陈景恪倒也没有反驳,说道:“期待确实有那么一点,但也只有那么一点。” “那就足够了。”朱雄英点点头,对身后的杜同礼说道: “回去把这个人的详细资料给我送过来。” 杜同礼恭敬的道:“是。” 陈景恪也没阻止,虽然现在大明不缺人才,没必要迷信前世的大佬。 但前世证明过自己的人才,更容易培养,提前发掘也没什么问题。 更何况,自己方才说了不干涉对方成长,朱雄英也不会随便乱伸手。 只是单纯了解一下他的详细资料,也没什么问题。 前世他不是研究历史的,只知道有‘三杨’,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 根据他有限的了解,杨士奇出身低微,后身居高位。 算是寒门贵子的代表了。 然而这个寒门贵子的人品不太行,性情敏感、肚量狭隘。 掌权之后就成了恶龙,纵容家人为恶。 最关键的是,交趾战略上他是投降派。 蹇义、夏原吉等人表示,国库的钱粮足以支撑继续打下去,不能放弃那里。 杨士奇等人则力主停战,允许交趾独立。 可以说,陈景恪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这也是方才没有上前结识对方的主要原因。 换成是于谦于少保过来,他早就上去要签名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杨士奇能在永乐、仁宣、正统初期执掌朝堂,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用好了,不失为革新的闯将。 至于他为恶乡里……希望这辈子能改一改,否则三族难免吏治成绩单上走一遭。 不过杨士奇的出现,也让陈景恪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大明立国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老臣经历过战乱,深知乱世的可怕。 他们或许会保守,但一般都比较务实,对底层的认识也比较清晰。 承平年代生长起来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如果朝廷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很可能会生出乱子。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国无菌手术室的标准,是九五年才由军医总确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开始普及。 然后他穿越那会儿,网上很多人就开始认为,没有无菌手术室不能做手术。 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放大到全社会,类似的事情非常多。 比如有人认为古代盛世时期百姓能温饱,十天半个月能吃一次肉。 然而事实是,盛世时期也是土地兼并最激烈的时期,百姓开始失去自己的土地。 温饱? 饿不死就算命大了。 反倒是立国初期百废待兴,百姓分到了土地,靠辛勤劳作能混口饭吃。 但能日两餐七分饱,那都算是富裕人家了。 至于油腥?想多了。 饭里面能多放几粒盐,那都是改善生活了。 普通人产生认知误差,影响还不大。 如果掌管国家的官僚系统,也普遍持有这种认知,那将是底层百姓的灾难。 作为统治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想办法让新一代官僚了解基层情况。 陈景恪已经决定,回去就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发表在新一期的周报上。 大明已经将基层工作经验,列入任选官吏的硬性标准。 但他认为还不够,不光要写在大明律上面,还要鼓动老朱,将其写在皇明祖训里。 还必须通过宣传,让所有人集体排挤违规晋升之人。 一个规矩,光靠律法是无法维护的。 只有整个官僚体系集体认可,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就和前世‘不入翰林不入阁’一样。 陈景恪也准备把‘不下基层,不入部阁’,弄成新大明公认的选官标准。 ----------------- 本来就是闲来无事瞎转,离开书店后,两人在大街上信马由缰的走着。 杜同礼警惕的跟在后面,目光如鹰一般,打量着路过的每一个人。 搞的大家像是看神经病一样的看他。 朱雄英没话找话的点评道:“太刻意了,不如蒋瓛自然。” 杜同礼连忙道:“让殿……大郎失望了,我哪敢和蒋指挥使比。” 朱雄英说道:“以后锦衣卫可都要交给你掌管的,这样可不行。 “来来来,我教你该怎么做……” 杜同礼先是给手下打了个招呼,让他们提高警惕,才小心的靠过来。 看着一通瞎白话的朱雄英,陈景恪心下莞尔: “你好一点,别把人给教沟里去了。” 朱雄英回怼道:“废话,这事儿我心里能没数吗。” 一旁的杜同礼听的羡慕不已,同时也深深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否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哪轮得到他来坐。 是的,现在他就是新任锦衣卫掌门人。 锦衣卫扩编,朝廷趁机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 这么紧要的部门,不可能让一个部分人长期把持。 比如蒋瓛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是必须要下的。 陈景恪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他成功退居二线。 朱标也没有卸磨杀驴,给他封了个轻车都尉的准爵位。 蒋瓛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靠着提供情报也没少立军功。 所以他这个轻车都尉不是赏赐的,是计算军功之后给的。 只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太敏感,给他封爵文武百官都要造反了。 一直等到退居二线才封。 即便如此,也引起了百官的反对。 不过老朱从来都不是会考虑别人意见的人,那些反对声音统统被无视。 前天老朱离京,还将他给带在身边一起离开了。 这让很多等着报复他的人失望不已。 关于新的锦衣卫掌门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标竟然选择了杜同礼。 要知道,杜同礼身上可是明晃晃打着‘陈系’标签的人。 选他掌管锦衣卫,相当于是将这个机构,交到了陈景恪手里。 别说文武百官了,陈景恪自己都吓了一大跳,连忙去婉拒。 这个东西太敏感了,他一个臣子哪敢碰。 朱标是这么问他的:“你想当内阁首辅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没兴趣,给陛下当智囊轻松又自在,功劳还一分都不少,何必给自己找罪受。” 朱标说道:“那就是了,你一不当政府首脑,二不掌握军方,怕什么?” “难不成你还能靠着锦衣卫造反不成?” 靠锦衣卫造反?想多了。 这部门名声臭大街了,百姓听说他们要造反,估计能拎着菜刀上街平叛。 “你手中总要握有实权,才能更好的主导变革。” “我想来想去,锦衣卫是最适合的。” “……” “之前你和蒋瓛配合的也不错……” “……” “况且锦衣卫扩编之后实力大增,交到外人手里我也不放心。” “以你和雄英的关系,交给你掌管我才能安心。” “……” “让你掌管锦衣卫还有个目的,就是对其进行改革。” “现在锦衣卫职权太大了,必须要加以限制。” “如何才能限制它的权力,又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尽快明确锦衣卫的职权范围。” 之后老朱、马娘娘、朱雄英,全都出来说让他执掌锦衣卫。 如此,陈景恪还能说什么,只能无奈的接下了这个活儿。 杜同礼接到任命书,也同样不敢置信。 当时他正在应天市舶司任职,连夜乘船来洛阳见陈景恪。 得知事情是真的,他的心情非常复杂。 有兴奋,也有感慨。 当年被毛骧逼迫着离开,谁曾想今日竟然会以这样的姿态重新回归。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不想再跳进这个泥坑。 但蒋瓛的善终给了他信心。 再加上有陈景恪当靠山,只要自己不作死,大概率也能混个善始善终。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接过了这个担子。 ----------------- 朱雄英还真不是瞎扯,经常微服外出的他,对自身的安全是很在意的。 自然也知道如何做安保工作。 杜同礼虽然以前在锦衣卫呆过,但那会儿他职务低,没干过安保工作。 在这方面懂的确实不如朱雄英多。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儿。 陈景恪也时不时的插嘴说几句。 就这样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中午。 几人就找了个地方吃饭,刚吃到一半就有锦衣卫过来汇报了一个消息: “胡美人临盆在即,请殿下速速回宫。”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不禁露出喜色。 当下也顾不上吃饭了,连忙返回宫里。 等他们到达的时候,发现马娘娘、朱标都在,李善长等内阁成员,以及好几个六部高官也都在。 也难怪大家如此重视。 朱雄英十六岁的时候,马娘娘就给他弄了四个妃子。 前两年有两个妃子怀孕,结果都没保住。 倒不是有人陷害什么的,纯粹是身体出了问题。 然而,在外人看来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会不会是徐家搞的鬼? 虽然大明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可皇长子的地位也很高的,很多事情都说不准。 尽管这种可能性很低,可在阴谋论者看来,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胡美人从被查出有身孕那天开始,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文武百官都盯着呢。 就连陈景恪,都很自觉的从不靠近对方。 平时的孕检之类的,都由马娘娘指派专人负责。 也正是因此,李善长等人才会第一时间接到消息来到现场。 只是很多东西属于心照不宣,大家都没有将最后那层遮羞布掀开。 朱雄英等人到达,众人见过礼之后就没在说什么,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还好这次没有整出什么幺蛾子,孩子顺利出生。 是个男孩。 当消息确定之后,现场有一瞬间的安静。 之后大家就和没事儿人一样,纷纷出声道喜。 朱标自然很高兴,毕竟大孙子出生。 至于这个孙子是谁生的,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群臣其实也很高兴,继承人这一块没问题了。 至于不是嫡长子,那无所谓。 至少现在还无所谓。 先有人能继承皇位再说。 朱雄英自然也是高兴的,毕竟那是自己的孩子。 不过他也没有忘记徐妙锦,在看过孩子之后,就连忙去安慰自己的心头肉。 并许诺将来一定生一百个孩子。 太子有子的消息传出后,文武百官自然纷纷上表祝贺。 胡美人父母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母凭子贵,皇长孙的母亲地位肯定不一般。 而且谁敢说长子就一定不如嫡长子? 立长立贤可一直争论不休的。 事实上,胡美人确实因为此事被封为太子次妃。 在徐妙锦入宫前,她就是事实上的东宫后宫之主。 马娘娘还厚赐了她的家人。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没什么好说的。 这一下,讨好她父母的人就更多了。 不过胡侧妃的父母并没有得意忘形,选择了闭门谢客。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朱雄英只是说了句: “算他们晓事。” 与之相对应的,徐家就有点尴尬了。 人家那边皇子都生出来了,你女儿还没嫁过
相关推荐: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数风流人物
[快穿]那些女配们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天下男修皆炉鼎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捉鬼大师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