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208章

第208章

厢军。 他们为什么要维持数量如此庞大的厢军呢? 前面已经说过,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大量百姓失去土地变成流民。 宋朝政府采用了最粗暴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将流民中的青壮全部招入厢军。 冗兵问题就是这么来的。 “大明目前有多少军队呢?一百六十万。” “诸位,你们可知道一百六十万军队,对朝廷意味着什么吗?” 徐达眉头微皱,说道:“等大明解决了边患,自会缩编军队。” 陈景恪却说道:“不,大明必须保证百万以上的常备军。” 众将都很惊讶的看向他,本来以为陈景恪是迫不及待的想限制军方发展,没想到他竟然反对缩军。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朱元璋竟然认同的说道: “想要实施帝国计划,百万常备军可能还不够。” 闻言,众人都震惊不已。 帝国计划?这是什么东西?竟然要维持百万常备军。 要知道,这百万常备军可都是战兵,不是宋朝那种厢军。 随即就兴奋起来。 虽然不知道帝国计划具体是什么,但养活百万战兵肯定不是用来防守的。 这意味着什么? 对个人来说,意味着军功。 对于群体来说,意味着军方不会遭到太大的打压。 对他们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然后他们就升起无限好奇,这个帝国计划到底是什么? 只是很显然,知道这个计划的人并没有给他们解释的打算。 陈景恪说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百万常备军对朝廷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更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军方自己内部。” “要如何保持这百万大军的活力?”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一开始他想去军中谋一个出身。” “三年五年之后,他的想法变了,可能就不想当兵了。” “有些人有那个野望,却没有那个能力。” “当兵五年十年还是寸功未立,这样的人留在军中真的合适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池塘如果没有活水注入,就会发臭变成一滩死水。” “军队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能及时吸纳新人,也会变得死气沉沉。” “可是军队人数是有上限的,如果没有退役制度人数始终是满的,新人如何加入?” “最后就会造成,想进来的新人进不来,想出去的老卒出不去。” “军队也是需要人才加入的,人才在哪?” “在民间。” “如何将民间的人才吸纳入军队?只能通过广撒网的方式。” “每年都招募一批新兵,总有一部分是适合军队的人才。” “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军队才能保持良性发展。” 众人不禁点头认同,听起来似乎真是这么个道理。 但他们也有疑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行政成本。 朝廷真的能负担的起吗? 陈景恪喘了口气,继续说道: “退役制度,还能有效防止军头的产生。” “士兵常年和军官待在一起,双方会形成很深的私人关系,很容易拉帮结派。” “长期下来,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如果保持士兵的流动,三五年更换一批,军官想拉拢士兵也没有机会。” 朱元璋眉头一挑,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没想到退役制度竟然还有这好处,看来真的要重视起来了。 徐达代表军方提出了一个疑问:“实践证明,老兵的战斗力就是远强于新兵的。” “在退役制度下,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陈景恪说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纠正一个不正确的观点。” “魏国公你此言,往深处想就是不把人当人看。” 徐达想要辩解,被他伸手阻止:“先听我说完。” “老兵战斗力更强,就活该一辈子生活在军队吗?” “就因为他战斗力强,就要剥夺他过普通人的生活吗?” “好用就往死里用,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徐达脸色露出一抹苦笑,深究起来他那句话确实有点这个意思。 朱元璋的表情则有点不自然,你小子指桑骂槐是不。 “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可作为统治者,如果我们不把人当人看,而是当做数字当做筹码,那将是天下最大的灾难。” “追求荣华富贵,追求个人荣誉,这没有错。” “可作为华夏子孙,作为大明的统治阶层,我们理当有点更高的追求。” “在座的诸位已经确定要青史留名。” “但史册上会如何评价我们,还要看我们做了什么。” “想要更高的评价,不在于你个人取得了多高的成就。” “而在于你为华夏文明,为大明,为天下万民做了什么。” 本来不少人对他前半句话很不以为然,什么把人当人看。 将领就应该铁石心肠,士卒就是工具。 要是对士卒感情太深,打仗就会畏手畏脚,反而会害死更多人。 这是他们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结论,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扭转的。 可是听到后半句,所有人都露出了深思。 还是那句话,对于推崇祖先崇拜,擅长记录历史,文明未出现过断层的华夏人而言。 青史留名,是一个人最高的追求。 而历史也已经证明,只有为国为民之人,才能获得最高评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景恪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不论我们本心是怎么想的,不论应不应该把士兵当人看。 为了身后名着想,都必须表现的仁慈一点。 陈景恪停顿了一会儿,给众人思考时间,才继续说道: “再说说战斗力的问题,大明百万常备军,不可能所有军队都同时投入战场。” “只要我们能保证,正面战场有足够的老兵就可以了。” “大明即将推行预备役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兵源素质。” “等这些人将来参军,稍加训练就可以上战场。” “先去低烈度战场磨炼几次,就能蜕变成老兵了。” “只要合理安排好,并不会影响战斗力。” 众人不禁颔首,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但这么做还是会造成一个后果,增加行政成本。 毕竟不停地退役征募新兵,还要安排他们训练上战场等等,会很麻烦。 直接用老兵,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对此,陈景恪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起了退役制度的另一个好处: “退役的老兵转入预备役,如果有需要,朝廷可以随时重新征召他们参军。” “如果大明有五百万上过战场的预备役老兵,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朝廷不用花一分钱,多养活了五百万大军。” 众人愣了一下,立即反应过来,还真是如此啊。 这些退役老兵,平日里不用朝廷花一文钱,去了地方还能维护治安,还能投入生产。 如果朝廷有需要,可以随时征召他们参军,到时候稍加训练就能形成战斗力。 没有退役制度,大明永远都只有百万常备军。 有了退役制度,大明就能拥有数百万乃至千万大军。 这哪是削弱军队战斗力,简直是将军队的战斗力拉满了好吧。 想通了这个道理,众人的态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纷纷认为退役制度好,必须要弄起来。 眼见众人的意见统一,陈景恪也终于松了口气。 完整的预备役和兵役制度,这玩意儿前世有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军事动员制度。 属于国家的最高机密。 在军校里,只有本国精英学员才能学习。 外国学员,连摸都不给摸。 不过陈景恪最重视的,并不是这种制度的动员能力,而是此举可以减轻百姓负担。 没有完整的退役制度,基本就默认终身服役。 对士兵个人和家庭,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负担。 有了退役制度,当兵就成了阶段性工作,百姓就有了更多选择。 “咳……”这时,朱雄英干咳一声,并朝他使了个眼色。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的意思,就说道: “诸位,太孙有个计划,需要军方的配合。” “如果能够成功,可以让朝廷绕过文官直接向百姓传达信息。” 众人都有些惊讶,绕过文官和百姓接触?需要军方配合? 到底是什么方法? 朝廷治民必须靠文官,但同样也受制于文官。 这也是士绅阶层滋生的温床。 朝廷明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却没有丝毫办法,只能妥协。 如果太孙真能绕过文官集团,让朝廷和百姓接触,那带来的影响可就太深远了。 朱元璋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就配合的问道: “雄英,你有何良策?快给皇爷爷说说。” 于是朱雄英就将自己的计划展开说了一遍。 就是在军队和预备役里进行教化,通过士兵向他们的家人传递信息。 也可以通过士兵,收集民间的信息。 “通过教化,可以增加军队对大明的忠诚度,统一军队的思想,也是提高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经过教育的退役士兵进入民间,就是一个个现成的先生,可以影响民间的风气。” “且此举避开了文官和读书人,让朝廷又多了一个途径了解民间。” “文官再想欺上瞒下,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众人,问道:“诸卿以为太孙此法如何?” 徐达赞叹的道:“太孙聪慧,此真乃良法也。”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倒不是尬吹,他们是真觉得这个方法好。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那就依雄英之法而行,你们可要好好配合他才行。” 众人自然拍胸脯保证,一定好好协助太孙,将此事给办好。 接下来众人再次回顾了整个话题,从头梳理了新军制的要点。 并讨论了如何配合朱雄英做好教化工作。 一个大致的框架很快就被拿了出来。 至于细节,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过这些事情就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了,他们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 在这里,陈景恪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文明治军。 “退役制度一旦实施,每年都会有大量老卒退伍。” “如果还使用以前粗暴的管理方式,将士卒视为奴隶牲畜,非打即骂甚至残害他们。” “这些老卒退伍后会如何评价军队?” “普通人知道军队如此黑暗,还有多少人敢参军?”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被万民恐惧唾骂吧?” “为了军队的声誉,也为了以后能招募到足够的新兵,必须要改变治军方式。” “不要求军队内部多么平等,但至少不能不把人当人看。” “因此,我建议制定一部完整的治军之法。” “士卒犯了错该如何处罚,最好有一个标准,不能任由军官喜好来。” “如果军官残害士兵,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也要有个标准。” “诸位以为如何?” 第274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 本来徐达等人对什么文明治军非常不以为然。 士兵不打不骂他们能听话吗? 不打不骂如何能训练出强悍的军队? 倒不是他们野蛮短视什么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伴随着暴力和压迫。 施行的都是最严苛的管理制度,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方式,并将之视为真理。 你现在突然搞什么文明治军,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陈景恪却用这样一番话来驳斥他们:“自古以来就是对的吗?” “太孙准备在军队推行教化,可是我们要怎么展开教化?” “告诉他们,军官欺凌你们,侮辱你们,残害你们,都是为你们好?” 一席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关键是他将此事和朱雄英的教化计划联系在了一起。 让众人又不好反驳。 很简单的道理,你天天欺凌羞辱别人,还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忠诚感,那不是扯淡的吗。 现在反对文明治军,就是不支持太孙的计划。 反对太孙? 拉倒吧,给他们一百个胆子都不敢。 所以,尽管众人并不是很支持文明治军计划,却还是只能答应了下来。 陈景恪自然能看得出他们不情不愿,就算规则制定出来,也很难推行。 不过他不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 先把相关法规制定出来,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贯彻。 这场会议一直持续到黄昏才结束,陈景恪还有事情要和朱元璋他们谈,就准备留宿皇宫。 徐达等人则起身告退离开。 走在路上众人还在讨论军制改革的问题,显然大家都有很多未尽之言。 这时傅有德突然说道:“以前只听闻近些年的变革,皆出自陈伴读之手。我还以为言过其实,今方知传言不虚。” 冯胜感慨的道:“是啊,天纵奇才啊,果然不愧是应命贤臣。” 蓝玉作为铁杆盟友,自然是没命的夸: “陈伴读真是当今第一奇才,古往今来能有这般才能者,屈指可数。” 其他人竟也没有反对,纷纷附和他的话。 徐达笑呵呵的道:“陈伴读确为大才,不过我觉得有一个人不弱于他。” 众人目光向他看来,莫非还有这样的人才? 徐达轻轻的吐出了两个字:“太孙。” 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称是。 汤和朝乾清宫拱拱手说道:“太孙虽然年幼,然已有圣君之风,实乃我大明之幸也。” 冯胜恭敬的道:“也是我等之幸啊。” 蓝玉更是骄傲的挺起了胸膛,那可是我外甥孙。 此言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太孙确实关系着他们家族的荣华富贵。 这里不得不说老朱弄的复杂联姻关系,开国勋贵相互联姻,再和皇家联姻。 用姻亲关系将大家捆绑在了一起。 支持皇权,就是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 而所有的线收束在一起,最终指向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太子朱标,而是太孙朱雄英。 很简单的道理,朱雄英的外公是常遇春。 他的准太孙妃是徐达的女儿,也就意味着下一代继承人也有勋贵血脉。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都是勋贵集团的利益代表。 朱雄英越有能力,勋贵集团自然就越高兴。 看着高兴的众人,徐达轻轻叹了口气。 总算是将众人的注意力,从陈景恪身上,转移到了太孙身上。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于聪明能干了,是会受到大家忌惮的。 尤其是陈景恪还如此年轻。 以人生七十岁来算,他还能在朝堂活跃五十余年。 这是什么概念? 想想就知道是多么恐怖了。 现在有个同样聪明能干的太孙,大家就觉得很正常了。 只要有人能镇得住他,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而朱雄英言行举止都颇具威严,几次任事也都做的可圈可点,确实有雄主之风。 有这样的君主在,自然不用怕臣子太有能力。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宫门口,大家这才相互告别。 并相约明天五军都督府见,一起商讨完善军制。 走到半路,眼见大家四散开来,徐达才让仆人追上蓝玉,邀请他过来一叙。 “魏国公相邀,不知有何事?” 徐达说道:“梁国公对军制有何看法?” 蓝玉肯定的说道:“自然是极好的,若不是景恪指出,我还不知道大明存在如此大的隐患。” 然后他好奇的问道:“我们和景恪关系莫逆,自然是要支持他的。” “魏国何故有此一问,莫非有别的想法不成?” 徐达没有回答他,而是表情凝重的问道:“那你对文明治军有何看法?” 蓝玉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景恪太善良了,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文明是练不出强军的。” “但既然他极力主张要制定规矩,咱们作为长辈总不能驳了他的面子。” “就弄一套规矩出来做做样子好了,私底下大家该如何还是如何。” 徐达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说道:“看来你还是不了解景恪的性格。” “他从不做无用之功,既然提出了要文明治军,就说明很重视这一块,想要阳奉阴违糊弄他恐怕很难。” “我最怕的是,将来因为此事让我们之间产生分歧,最终走向对立。” “这……”蓝玉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别人的想法他都可以不在乎,即便是和朱元璋意见相左了,他都要坚持己见。 可唯独面对陈景恪,他硬气不起来。 自己吃了秘药生了俩儿子,陈景恪却遭了天谴到现在都没有子嗣。 虽然陈景恪对外解释,自己家就这情况和天谴无关。 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他就是遭天谴了。 蓝玉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他对陈景恪除了亲情和敬佩之外,更多了一层愧疚。 在他看来,陈景恪的解释不过是为了宽他的心,让他没有心理负担。 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愧疚。 这种复杂的情绪,让他在陈景恪面前丝毫强硬不起来。 就比如现在,虽然很不认同什么文明治军的理念。 却也不得不考虑,如果陈景恪真的很重视,自己该怎么办? 最终蓝玉还是说道:“如果他真的很重视文明治军,我会支持他的。”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陈景恪。 徐达点点头,突然说道:“我准备提议,由你来负责文明治军的推行工作。” 蓝玉躯体一震,惊讶的道:“你也支持文明治军?” 徐达摇摇头说

相关推荐: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   鉴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