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176章

第176章

,就太高明了。 陈景恪能参与制定这样的计划,实在妖孽啊。 回去一定要好好和他聊一聊,看看还有什么自己没有看懂的奥秘。 ----------------- 大明内部,对于打辽东之事看法也较为复杂。 文武百官自然是一致支持的,任谁都知道辽东有多重要。 不打下这里,北元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就算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也要支持朝廷打辽东。 出现分歧的是民间。 北方民间普遍支持打,只有将北元人打痛了,大明才能过安生日子。 南方民间则不一样了,多出了一种声音。 打辽东和我南方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让我出人出钱出粮? 虽然不敢明面上反对,但这种思想却一直存在。 朱元璋自然也知道这一点,痛骂这些人无知。 陈景恪正准备开口说什么,朱雄英先一步说道: “皇爷爷,此事的责任在朝廷,不在百姓自身。” 朱元璋眉头一挑,问道:“朝廷的责任?怎么说?” 朱雄英说道:“这就是愚民之策的必然恶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朝廷不允许开启民智,恨不得让百姓变成没有思维,只知道干活的牲畜。” “那么百姓眼睛里,就只有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不知道大明是一个整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别说是南北方差异,就算是隔壁的州县,对他们来说都是另一个世界。” “大家自己都吃不饱肚子,又哪里有闲心去管千里之外的人的死活?” “想要让大明上下一心,就要主动去告诉他们这个道理。” 朱元璋反问道:“学堂遍及天下,人人皆有机会读书,何言朝廷愚民?” 对这话,朱雄英很是不以为然: “人人皆有机会读书,理论上确实如此,可事实上能读书的有几个?” “我让锦衣卫调查过,很多地方的土财主都识不得几个字,更何况是普通百姓。” “就算是学堂里的学生,就真的能理解什么叫大明一体吗?” “不可能,他们学的书里,没有相关内容。” “他们只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下是皇帝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丢的地也是皇帝的,只要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受影响就行。”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告诉百姓,大明是一个整体。” “北方丢失,敌人就会杀到南方,抢走他们的妻女财富……” 朱元璋不置可否:“你可知这么做的后果?” 朱雄英说道:“当然不能什么都说,但可以告诉他们大明有多大。” “让他们知道,何为唇亡齿寒。” “就如我们写了《华夏简史》,让百姓和四夷懂得了华夏历史,从而凝聚了人心。” “我在江南能如此顺利的收服四夷之心,也多得益于此书的传播。” “《防疫手册》、《防虫论》,让百姓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这都是教化之功,百姓学习了这些东西,也没有起来造反啊?” “我大明要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就不能走前人的老路。” “我们要试着走出一条新路子。” 朱元璋不禁点头,说别的他或许会不认同,会反驳。 可《华夏简史》这个,他确实无话可说。 这本书起到的效果,超乎了他的想象。 为大明处理四夷事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这本书还在持续起作用,为民族大融合创造条件。 这确实是典型的教化案例。 朱雄英越说越兴奋,侃侃而谈道: “我曾经和很多官吏聊过,他们都认为不可让百姓知道天地之大……” “虽然他们给自己找了很多光鲜的理由,但说到底还是怕百姓串联到一起造反。” “但这不过是朝廷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事实上,哪一次百姓造反,不是流窜数省之地,裹挟无数百姓?” “最后搅得天下不宁,甚至有失国的危险。” “普通百姓被愚弄,确实没有大明一体的意识。” “主动造反的野心家,又岂会不知道?” “愚弄百姓的好处确实有,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朝廷和衙门的管理。” “但由此带来的害处也更大,人心因地域分割,就是其中之一。” “景恪一直很鄙视赵宋,可我读南宋史却发现,他们也曾经想过要北伐。” “但每一次还在准备阶段就失败了。” “这其中固然有保守派在阻挠,但民心不支持才是最主要的。” “南方百姓并不想北伐。” “打仗消耗的是自家的钱粮,死的是自家的汉子……” “将中原之地打回来,还要出钱出粮支援建设。” “那干脆给金、元朝贡,用钱粮换取和平,不是一样的吗。” “这和大明当前情况何其相似?” “北方人时刻面临北元威胁,支持朝廷北伐。” “南方人没有切肤之痛,就很不以为然。” “因为您是开国之君,能压的住这些反对声。” “后世子孙呢?恐怕也会面临和南宋一样的局面。” “一旦北方有变,南方更愿意关起门过日子,而不是支持朝廷打仗。”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百姓不过是井底之蛙,愚不可及。” 朱雄英反驳道:“百姓的‘愚’是谁造成的?难道他们真的天生愚钝不可教化?”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朝廷一边愚弄百姓,却又希望百姓能明大义这何其可笑。” 朱元璋脸色一黑,要不是因为你是咱大孙子,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不过心中有气,总是要撒的。 于是他目光一转,看向陈景恪:“这都是你教他的?” 陈景恪连忙摇头:“不是不是,这都是陛下、皇后、太子和大本堂诸位先生教的。” “我就是一个小小伴读,陪太孙读书的,怎么敢妄言教太孙。” 朱元璋气道:“放屁,咱啥时候教他这么和长辈说话了?” “都是你小子将咱的乖孙给带坏了,扣你一个月的俸禄,已做惩罚。” 陈景恪:“……”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继续说道: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前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道路。” “始皇帝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在地理和制度上完成一统。” “汉武帝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完成一统……” “我们都不需要想什么新点子,顺着两人的思路往下走就可以了。” “强化大一统概念,让万民都知道大明是一个整体,让百姓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 “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这才点头说道:“既然你这么了解,那此事就交给你去做吧。” “教化蛮夷之事,也一并交由你负责了。” 这就是要让他正式插手政务了。 朱雄英欣喜的道:“谢谢皇爷爷,我一定会将事情做好的。” 第230章 封狼居胥 本来只是闲聊,谈到这个话题就多说了几句,没想到竟然得了个差事。 朱雄英很是高兴。 他深知,威望是通过做事积累起来的。 而教化工作,是最容易积累声望的工作之一。 还是很难出错的那种。 想求稳,就多印几本书发出去,也算成绩。 想搞大动作也容易。 修本史书,组织大儒对某本典籍进行重新解读…… 但朱雄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他是真的想改变一些什么。 心中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减消除域造成的人心隔阂。 不过此事不着急,现在大明的注意力都在北伐上。 朝廷各衙门都在围绕此事忙碌。 徭役的征发、粮草运送、大军调动…… 朱雄英和陈景恪也没闲着,全程参与学习。 这种大规模的组织动员能力,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不一定就要精通,但必须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除了学习,两人也没忘记好兄弟徐允恭。 他终于如愿以偿,以蓝玉的亲卫身份参与此战。 陈景恪和朱雄英两人,自然要好好的为他践行。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是知道蓝玉封狼居胥的。 毕竟纵观中国历史,达成这项成就的总共也才五个人。 他想不知道都难。 这么好的立功打卡机会,自然不能让自家好兄弟错过。 所以他就特意叮嘱徐允恭:“这次你去辽东,能否立功倒还在其次。” “一定要了解清楚,如何在草原上生存作战,如何用骑兵发动突袭。” “尤其是要了解不儿罕山的情况,将这里的一山一石都了然于心。” 徐允恭有些不解:“为什么?” 朱雄英说道:“笨,不儿罕山就是狼居胥山,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北元王庭所在。” “封狼居胥,霍去病能做到的事情,你难道不想做?” 徐允恭很是激动,但又有些迟疑的道:“那可是冠军侯,我岂能与他相比。” 毕竟这可是冠军侯霍去病啊。 陈景恪鼓励道:“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还未发生的事。” “在霍去病之前,谁能想到封狼居胥?要相信自己。” “不过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就算朝廷真的要远征北元王庭,也是明后年的事情了。” “而且大概率是永昌侯挂帅。” “具体该怎么做,咱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商量。” 朱雄英也说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两年你要好好了解草原情况。” “若真有那个机会,就紧紧抓住。” 徐允恭惊讶的问道:“永昌侯挂帅?此事这么早就决定了?” 辽东之战还没正式开打呢,就已经将两年后的事情计划好了?就不怕出现意外? 陈景恪看了看朱雄英,说道:“有太孙在这站着,永昌侯挂帅出征不是很正常吗?” 徐允恭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 随着朱雄英走向台前,作为太孙党扛旗人,蓝玉也必然会受到重用。 给他一个挂帅挣军功的机会,是题中应有之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历。 以前大规模作战,挂帅的几乎都是公爵级别的将领。 但不能总让他们挂帅吧?也要给其他人出头的机会。 侯爵级别的将领,蓝玉几乎是第一人了。 军事方面的能力也有目共睹。 从侯爵里选一个将领挂帅,就只能是他,然后才能轮得到后面的将领。 所以,陈景恪和朱雄英才会如此笃定,下一次蓝玉挂帅的可能性最大。 而蓝玉挂帅,徐允恭作为朱雄英的好兄弟兼大舅子,自然也会受到特殊待遇。 再加上徐达的面子在。 让他独立带领一支骑兵,去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就是立功的机会。 朝中有人好做官,就是这个道理。 徐允恭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整个人都兴奋了。 封狼居胥啊,哪个男儿不想。 如果有机会,他自然愿意试一试,哪怕豁出命去也在所不惜。 见过徐允恭,陈景恪和朱雄英又去拜访了蓝玉。 他们俩来蓝家都不用通报的,问清楚蓝玉的位置,径直就找了过去。 当时蓝玉正在家里逗弄俩儿子。 很明显,俩小豆丁都不待见他。 挣扎着要逃离,却始终无法逃脱父亲大人的魔爪。 急的俩人哇哇大叫。 见到陈景恪和朱雄英,犹如看到了大救星,冲过来抱着他们就不撒手。 陈景恪打趣道:“永昌侯,爱子也要讲究方法。” “既不能骄纵,也不能让他们惧怕啊,小心长大了不和你亲。” 蓝玉行过礼之后,笑道:“我能不能活到那一天还不好说呢,他俩和你们亲就行了。” “有你俩在,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朱雄英将蓝斌抱起来,擦了擦口水,说道: “莫要说不吉利的话,没抱到孙子,你就甘心啊。” 蓝玉笑道:“能抱到孙子我自然高兴,但抱不到也无所谓。” “俩儿子总不能一个孙子都生不出来吧?” “再说,不是还有景恪在吗。实在生不出来,秘药吃上几个月就行了。” 陈景恪无奈摇头,所谓秘药,热度过去之后自然遭到了普遍质疑。 毕竟只有蓝玉一个例子,大家怀疑也很正常。 但只有蓝玉对此深信不疑。 哪怕现在陈景恪将真相告诉他,他都不一定会信。 寒暄几句后,奶娘知道他们有正事要谈,过来带着孩子离开了。 等下人都离开,他们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战事上面。 对于自己不能挂帅,蓝玉是非常失望的。 他已经不年轻了,还能征战几年尚未可知。 虽然战功赫赫,却始终未能担任过主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陈景恪和朱雄英就将差不多的说辞,也给他说了一遍。 “虽然你挂帅的可能性很大,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多做一些准备。” “……辽东元军里面,很多将领都知道北元王庭的情况。” “永昌侯不妨多抓几个俘虏,从他们那里获得北元的具体情况。” “到时候再有太孙举荐,你挂帅的可能性更大。” 听说下次自己有机会担任主帅,蓝玉马上就变得兴奋起来。 “好好好,哈哈……我蓝玉终于也有挂帅的那一天了……” 又聊了一会儿,蓝玉突然说道:“景恪,我知道常茂那个混蛋的罪过你……” “在这里我向你赔个不是,希望你莫要与他一般见识。” 陈景恪摇摇头,正色道:“永昌侯误会了,我不阻止他随军出征,并不是打击报复,而是为了大家好。” 蓝玉好奇的道:“哦?愿闻其详。” 陈景恪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先问道:“永昌侯可知陛下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蓝玉摇摇头:“想来不是什么好话。” 陈景恪叹道:“何止不是好话……陛下说他不得长久。” 听到这四个字,蓝玉脸色一变。 他没想到朱元璋对常茂的评价,竟然如此之低。 陈景恪继续说道:“郑国公的性情你也知道,寸功未立尚且敢目中无人。” “若真让他立下大功,恐怕会更加嚣张,早晚惹出大祸。” “到时太孙该如何自处?我们这些人也会跟着倒霉。” “所以,让他当个闲散国公,享一世太平,对大家都好。” 蓝玉露出沉思之色,陈景恪的话,不禁让他想起了当年在云南的旧事。 他为了给常茂创造立功的机会,和别的将领交换利益,把一座必然会被攻破的城池交给常茂。 然而常茂却跑到山上,去抢一个北元据点,将攻城的功劳拱手送人。 事后他还自以为劳苦功高,处处炫耀闹了许多笑话。 最终蓝玉不得不将他送回应天。 活生生的例子,让蓝玉不得不相信陈景恪的判断,常茂确实扶不起来。 关键是不能扶。 没功劳的时候都尚且如此傲慢,要是立点功还不知道要怎么着呢。 以朱元璋对他的评价,真烦了事儿大概率也落不了好。 他自己死也就罢了,要是影响到太孙的声誉,那才是罪该万死。 想到这里,蓝玉彻底认同了陈景恪的话,说道: “还是陈伴读考虑的周到,就让他当一世的闲散国公吧。” 这是朱雄英说道:“开平王乃国之功臣,又是我的外祖父,不能让他们家就这么没落了。” “永昌侯可以从常家小一辈里,选一个可堪造就之人,带在身边加以培养。” “等学有所成,也可振兴常家门楣。” 蓝玉颔首道:“太孙所言甚是……常茂无子,其弟常升之子常继祖就是常家嫡长子。” “按照礼法,当有他来继承常家爵位……” “现在他年龄还小,再过两年我就将他带在身边,亲自调教。” 朱雄英说道:“继祖在大本堂读书,性情虽有些顽劣,但还算是可以造就。” “不过他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不妨现在就给他安排一位老师,让他学习兵法武艺。” 蓝玉说道:“也好,这几天我就给他找一个老师,让他学习兵法。” 此事就此解决,陈景恪心中也松了口气。 最开始出征将领名单上,是有常茂的名字的。 带着他过去,就是为了镀金。 陈景恪不反对镀金,但辽东之战太关键了,容不得半点差池。 这种重要的战争,实在不适合镀金。 如果常茂是那种能力不足,但性格没有重大缺陷的人,也不是不能带着。 可他就不是个消停的人。 本事没多大,性情非常傲慢,总想整点大活证明自己。 说白了,就是又菜又爱玩。 这种人让他去辽东,那简直就是拿三十万健儿的性命开玩笑。 所以,陈景恪就劝阻朱元璋,不要让他随军。 至于会不会因此得罪常茂,他根本就不在意。 从朱元璋到朱标,再到朱雄英,对常茂都非常不待见。 如果他不是常遇春的儿子,早死一百次了。 只不过正因为他是常遇春的儿子,朱标和朱雄英都不好说什么,否则就会落下一个刻薄之名。 陈景恪主动将这个锅背在自己身上,老朱自然是很高兴,顺水推舟就同意了。 只是,他可以不在乎常茂,却不能不考虑蓝玉的感受。 现在能取得蓝玉的认同和谅解,就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正月,过完上元节,北伐大军正式开拔。 ----------------- 而就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辽东的时候

相关推荐: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   鉴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