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229章

第229章

读教训的是,我道教定重拾先辈勇气,布道天下。”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永远都不要小瞧人在绝望之下爆发出来的潜力。 为了生存,佛道两家必然会修改自己的教义,让自己更加的有侵略性。 如果他们不改,那陈景恪不介意换一家听话又好用的宗教上来。 华夏文明传承数千年,备选项实在太多了。 ----------------- 见目的达成,陈景恪也不再说什么,过犹不及。 大家都是要面子的,刚才是敌对关系,怎么羞辱他们都没问题。 现在对方都投降了,还羞辱就太不拿人当人了。 关键是,还需要他们去干活呢。 所以他转移了话题,从蒋瓛手里拿过一本书,道: “这本书里的内容,就是朝廷需要你们宣讲的。” “不只是讲给蛮夷听,一样要讲给我大明的普罗大众听。” “朝廷不问你们用什么方法,只要最后的结果。” 这本书的内容模板,是朱雄英编写的,用来教化百姓的教材。 只是特意增加了歌颂祖先贡献的内容。 之所以没有采用朱标的版本,是因为那一版有许多国外的内容,还有关于基教和伊教的内容。 眼下这些东西,还没必要让普通百姓知道。 等他们认同了华夏身份,再慢慢告诉他们这些也不迟。 更何况,让佛道两家去宣传基教和伊教,哪怕是说别人的坏话,也显得有点不当人了。 双方谈妥条件,现场的气氛有所缓解,佛道两家心中的石头也放下了一半。 为什么只放下一半呢? 因为还有新的宗教法规没颁布呢。 只看这位陈伴读的态度就知道,新规肯定很严苛。 然而,等他们真正看到新规才发现,确实很严格,却绝算不上苛刻。 更谈不上刻意打压。 相反,还非常的人性化。 严格的地方在于,规范了宗教人士的权力范围。 比如,可以做法事超度亡魂,但不允许贩卖治病的符水、神药什么的。 否则视为违法犯罪,只要抓住轻则流放,重则处死。 “百姓生病了,可以宽慰他们,然后劝他们去找郎中医治。” 关于高利贷直接进行了一刀切,不允许借钱给百姓,无息借都不允许。 “要么无偿赠送给百姓,要么就把钱好好装自己兜里,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将庙观修筑的更奢华,给神佛镀金身,都没有问题。” “若发现你们借钱给百姓,即便只是一文钱,也直接取缔庙观。” “庙观僧道全部依法严惩。” 有僧人说道:“这是否太严苛了?若遇到百姓有困难……” 陈景恪笑道:“出家人当慈悲为怀,佛祖尚且割肉喂鹰。” “见到百姓困顿,你们不应该无偿施以援手吗?为何还要别人还钱?” 那人顿时不说话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说个冷知识,知道典当行是怎么来的吗?” 有些见多识广的僧人已经羞愧的低下了头,更多人则露出疑惑。 “是僧侣有钱没处花,玩低买高卖的把戏,所以才有了典当行。” “啊?这……”一众僧侣先是震惊,然后都羞愧不已。 陈景恪摊摊手,说道:“看,这就是宗教。” “为了杜绝此类肮脏行为,玷污了神佛的神圣性,新法规定严禁宗教经商。” “当然,也不能把你们的路全都堵死,测字算命,出售符箓法器之类的,还是允许的。” “除了以上这些,不允许从事其他任何行当。” “但有发现,庙观取缔,该庙观的所有僧侣全部流放边疆苦寒之地。” “当然,你们可以把钱给世俗之人,让他们去放贷。” “只要不被抓到就行。” “不过新规有规定,若与你们有勾结的那个人,主动向朝廷坦白。” “则免除他的一切罪行,且所有钱财归他所有。” 听到这条规定,不少僧道脸色一僵。 永远不要低估人在钱财面前的贪婪,当数额足够大的时候,亲儿子都靠不住。 更何况是别的人。 以后佛道再想用白手套替他们赚钱,白手套马上就能去宗教司告发他们。 这下彻底将所有路都堵死了。 除了以上这些,新规还对庙观的数量、规模,以及僧侣的数量,都做出了严格限制。 超出限制的,处理结果也很简单,取缔。 根本就不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 庙观拥有的土地,也给出了严格限制。 除了朝廷划分给他们的田产,不得额外购买田产,违者取缔。 宗教的产业同样要交税,偷税漏税被查到,自有税务稽查司的人去找他们麻烦。 “还是那句话,有钱了你们可以拿去给神佛镀金身,可以拿去吃喝享乐。” “哪怕你们拿着这些钱去秦楼楚馆潇洒,朝廷都不会过问。” 众人表情都有些不自然。 他们自然知道这是说笑,可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场合。 可没人敢站出来指责。 “当然,如果你们用这些钱去传道,扩大影响力,那也是可以的。” 其实这也是限制宗教财产的一个目的,逼迫他们将多余的钱财拿去搞扩张。 还有一些别的措施,基本都是限制宗教人员、财产规模的。 很严格,处罚措施也很严厉,动辄取缔,所有人员流放边疆。 陈景恪也知道,打一棒子要给个甜枣。 也给出了一些奖励性措施。 比如佛道两家可以派代表去宗教司任职,协助朝廷管理宗教事务。 事实上就是道教派人管道教,佛教派人管佛教。 只要不违反以上律法,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自主权。 毕竟将他们控制的太狠,也不利于他们发展。 对佛道两家最有吸引力的一条规定,是新规断绝了外来宗教传入的可能。 除了获得大明准许的宗教和神灵,其他任何宗教皆视为邪教和邪神,给予严厉打击。 结合上一条政策,几乎就是默认了佛道两家在大明的正统地位。 除了他们两家,别的宗教不允许在大明传教。 佛道两家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面上都露出了喜色。 这个好处给的可是太大了啊。 一旁的毕良节等人,表情不变。 之前陈景恪已经和他们谈过,妈祖的信仰出现的太晚,教众实力太弱。 连一本像样的经书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斋醮戒律。 让祂的信仰并入道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也不怕道教会限制妈祖信仰的发展,佛道两家的组织形式是很松散的。 别说统一的话事人,就连各派系内部,其实也都是各自为政。 大家谁也干涉不了谁。 除了以上,还有一些别的奖惩制度。 比如,为了方便传教,给予他们外出游历的权力。 如果去海外传教,可以免费搭乘船只,甚至搭乘军舰。 比如在某某地方教化工作做的好,朝廷会给予相应的赏赐。 一般是额外给予一些度牒,或者准许加盖几座庙观等等。 林林总总,将这些说完差不多就用去了一天时间。 之后陈景恪也没有假装客套,直接宣布散会。 佛道两家什么都没说,起身纷纷离去。 他们对这个结果,自然说不上满意,但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只是大家都知道,以前那种坐着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走出大门之后,佛道两家各自聚在一起,约定一个时间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佛教还好说,他们的教义本就讲究入世,普度众生。 只要略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道教才是最麻烦的,经意讲究出世,讲究清静无为。 对传教向来没有什么积极性,对信徒也是你爱信不信。 想要入世传道,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 不过也不要小瞧他们的传教能力。 野道士们用来骗人的戏法,这些大真人可都会,只是他们不屑于用罢了。 而这种戏法,确实很能忽悠人。 前世的基教传教士就经常拿着科技产品,去一些比较封闭落后的地方,忽悠当地的酋长。 两者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目送众人离开,陈景恪也长吁了口气。 事情总算是圆满完成了。 至少目前来看,情况都还不错。 蒋瓛敬佩的道:“陈伴读今日一番连削带打,将佛道两家的高人揉扁搓圆,实在令卑职佩服。” 这个马屁着实有点生硬。 陈景恪哑然失笑,道:“多亏了蒋指挥使在一旁协助,若无你镇抚司的威名,我还镇不住他们。” 蒋瓛谦卑的道:“我们哪有什么名不名的,不过是替陛下办差的鹰犬而已。” 陈景恪从怀里拿出一沓宝钞,递给他道: “诸位今日辛苦了,拿去请大家喝杯茶吧。” 蒋瓛连忙说道:“陈伴读您太客气了,我们不过是尽了本分而已,哪敢拿您的钱。” 陈景恪笑道:“拿着吧,这钱是早上我问陛下要的,他老人家都知道。” 蒋瓛这才伸手接过,说道:“卑职代弟兄们谢陛下赏赐,谢陈伴读照顾。” 陈景恪看着满脸恭敬的蒋瓛,想到他以往的为人,心下不禁有些叹息。 他自然算不上什么好人,恰恰相反,做过的坏事罄竹难书。 然而他做的那些坏事,基本都是替皇家做的。 真要算起来,黑锅也扣不到他头上。 而且他小心思很少,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楚,做事尽职尽责。 是个非常合格的打手。 只是锦衣卫指挥使,天生背黑锅的职务,恐怕也难逃兔死狗烹的结局啊。 不知道他能不能躲过这样的命运。 想到这里,陈景恪摇了摇头,将这个念头甩出去。 算了,各人自有各人的命运。 他选择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自己瞎操什么心呢。 最多将来真出事儿了,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帮一帮他。 比如保全他的家小。 当然,前提是他能一直保持这份清醒的认识,不要走毛骧的老路。 之后陈景恪也没有多耽搁,起身回了皇宫。 朱元璋他们还在等着他呢。 第302章 气运 陈景恪前往乾清宫的半路,恰好遇到朱标。 朱标笑着说道:“我猜这会儿你也该回来了,事情还顺利吧?” 陈景恪见过礼之后说道:“还好,佛道两家刚被陛下敲打过,不敢忤逆朝廷的意思。” “不过想让他们听话,还要持续跟进才行。” 朱标颔首道:“第一步走好就行,谅他们也不敢阳奉阴违。” 说话间就来到了乾清宫,朱元璋和朱雄英俩人正在下围棋。 很明显老朱下不过了,正愁眉苦脸的。 见他们两个进来,眼睛一转,把手里的棋子往棋盘上一扔: “正事来了,不下了不下了。” 朱雄英气道:“皇爷爷,您耍赖。” 朱元璋乐呵呵的道:“这叫战术懂不懂,你小孩子要学的还多着呢。” 朱标无奈摇头,这老爷子现在越来越没正行了。 陈景恪也心下莞尔,老朱现在是真的提前进入养老生活了。 笑过之后,老朱叹道:“不行了,咱老了。” “当年咱下棋可是一把好手,连刘伯温和李善长都下不过咱。” “现在咱连雄英都下不赢了。” 朱标连忙安慰道:“爹您身子骨还硬朗着呢,不过是让着雄英罢了……” 陈景恪却笑着说道:“陛下您还真说对了,棋艺确实和年龄有关。” “技艺最高的年龄段,就是十几岁二十岁左右。” “年龄再小还在学习阶段,心智也不成熟。” “年龄再大会被其他事情分心,且精力也不如年轻人,也很难下的过小年轻。” “别说是现在的您,就算三十岁的您过来,也不一定能下的赢太孙,这就是年龄优势。” 朱元璋大笑道:“看看,这才是正理,咱都六十多了,下不过雄英不是很正常吗。” “非战之罪,非战之罪啊。” 看着如此豁达的父亲,朱标也不再说什么。 朱雄英这会儿也笑着打趣道:“那下次下棋,我让您两个子。” “不是瞧不上您的棋艺,是让给您的年龄的。” 朱元璋脸一拉道:“臭小子,说什么胡话呢,谁要你让子。” “你要真孝顺,就应该偷偷的下错,让咱赢才对。” 朱雄英:“……” 众人大笑不已。 又闲聊了几句,朱元璋才问道:“事情还顺利吧?” 陈景恪说道:“假您的虎威,事情非常的顺利,他们连讨价还价都不敢,全盘接受了新规。” 朱元璋得意的道:“哼,算他们识相,来给咱说说具体过程。” 陈景恪就将大致的过程讲了一下。 前边朱元璋都还很正常,等听到‘没有佛道夏商周两汉国祚都很长,有了佛道却难有三百年王朝’的时候。 他的脸色就变得凝重起来。 等陈景恪讲完,他才开口问道:“景恪,你给咱说说,到底是不是佛道两教在窃取国家的气运?” 朱标也露出询问的目光,显然他也产生了疑惑。 朱雄英则不以为然:“皇爷爷,气运之说虚无缥缈,您怎么还当真了。” 朱元璋说道:“虽然虚无缥缈,可也没人能证明它不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朱雄英撇撇嘴,不再说什么。 陈景恪心道果然,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番话传到外面会引起怀疑。 气运之说在华夏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没有办法证明它存在,可也没人能证伪啊。 万一有呢。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只是古代人相信,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相信鬼神气运之说的依然大把存在。 比如某富豪把妻子骨灰镇压起来。 比如某地上演的闹剧立马双龟。 相关案例不胜枚举。 所以,朱元璋和朱标对此事如此重视,就显得很正常了。 更何况,事情确实很巧合。 没有佛道以前的王朝都很长寿,有了他们之后王朝都比较短命。 换成谁,都会怀疑。 这也是佛道两教,听到这个理论之后,面色大变的原因。 因为这是真的在要他们的命。 而陈景恪明知道这个理论很危险,却还要抛出来,自然是故意为之。 佛道两教被驯化的太久,已经失去了野性,想要驱动他们很难。 而这个气运理论,就是悬顶之剑。 逼迫着他们向统治者证明自己还有用。 但过犹不及,这把剑是用来吓唬佛道两教的,可不能真把他们弄死了。 必须要打消朱元璋和朱标的怀疑。 在抛出这个理论之前,陈景恪就已经想好了答案。 此时听到朱元璋的提问,他就说道: “陛下,秦朝之后的朝代短命,不能说和佛道没关系,但关系不大。” 朱元璋不禁愣了一下,他确实有所怀疑,但内心里并不是很相信。 没想到竟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朱标也非常惊讶,什么情况?不是用来吓唬佛道两教的吗? 朱雄英才是最不敢置信的,你不是最反对这种迷信之说的吗?今天怎么一反常态了? 陈景恪解释道:“咱们先来说一下,为何夏商周国祚绵长,秦之后难有三百年王朝。” “三代时期阶级高度固化,这一点之前咱们说过,我就不多赘述了。” “但是,阶级固化只是次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分封。” “中央的权力被分给了一个个诸侯王,但这也意味着责任和矛盾也下移了。” “百姓不需要向天子效忠,只要效忠国君就可以了。” “同样的,天子也没有救济这些藩属国百姓的义务。” “没有相应的权利,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义务。” “比如甲国出了问题,那就是甲国自己的事情,和别的国家没有关系。” “甲国遭了灾百姓就算饿死,也不会去祸乱别的国家。” “他们敢去,别国的百姓也不会接纳他们,更大的可能是用刀枪将他们全部杀死。” “如果甲国没有办法度过劫难,只有灭亡一条路。” “事实上,虽然夏商周的国祚都很长,可下面的藩属国并非如此。” “周朝建立分封了八百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就只剩下几十个了,那七百多个全都亡于各种矛盾。” 朱元璋和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好像还真是如此。 大家只看到了夏商周国祚绵长,又有谁去关注那些诸侯国了? 朱雄英则已经拿出笔,开始做笔记了。 话题讲到这里,陈景恪决定扩散一下,多讲一些别的: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这些小诸侯国是怎么灭亡的。” “但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被周边国家武力兼并,天灾人祸无法化解自我崩溃等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主动并入别的国家。” “比如甲国遭了灾,全国都要饿死了,国君只能去别国借粮。” “能借的来最好,借不来怎么办?” “只能举国加入不缺粮食的乙国,国君成为乙国的贵族。” “乙国既然接纳了甲国,那自然要出钱粮救济灾民。” “这种事情在战国末期其实也发生过一次。” 朱元璋疑惑的道:“战国末期?是哪个国家,为何我从未听说过。” 陈景恪说道:“您肯定听说过,就是赵国。” 朱元璋惊讶的道:“赵国不是被王翦率军攻灭的吗?” 陈景恪说道:“最终的结果确实如此,但过程却值得推敲。” “2466年(黄帝历)赵国遭遇地龙翻身(地震),从保定到大同之间,四百

相关推荐: 总统(H)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云翻雨覆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快穿]那些女配们   差生(H)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取向狙击   致重峦(高干)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