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占据此地,大明还迁徙了四五万百姓过来。 形成了两座小城,十余座村镇。 政治地位带动经济发展,这里的贸易也相当的繁荣。 商人拉来一船船生活用品,换走岛上生产的各种物资,甚至还有粮食。 是的,北海道这个所有人眼里的苦寒之地,竟然对外出口粮食。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辽东寒稻的培育。 经过十余年的培育,辽东寒稻有了几个不成熟的品种。 不过即便是不成熟的,也比以前要强的多。 陈景恪做主,提前让这些寒稻问世。 一方面缓解辽东粮食问题。 另一方便可以借助民间的力量,自发的培育新品种。 宋朝将占城稻和西南本土稻杂交选育,就是民间自发完成的。 种植面积最广的,是产量较高的那种,亩产可以达到三百多斤。 缺点是口感不太好。 不过对当前的百姓来说,什么口感不口感的,产量才是最主要的。 种植面积第二的,是亩产只有一百斤左右,但口感最佳的那种,有钱人专好吃这玩意儿。 不过朝廷限制了这种低产稻的种植面积,在市场上一直属于供不应求。 这是虾夷‘黄金’水稻能产生的前提。 虾夷岛的水热条件与辽东类似,有移民尝试将寒稻移植过来,发现竟然成活的很好。 正是因为这个发现,大明才决定在这里屯田的。 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就兴起了一股风潮。 虾夷岛产的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在海商中间流行开来。 然后其他想吃那种低产口感好水稻的富商,也纷纷过来求购。 当富人开始追逐攀比的时候,很多东西已经不能用常理来论之。 一斤米从虾夷运送到大明本土,价格能翻到上百文还供不应求。 虾夷岛远离洛阳,朝廷也管不过来。 更准确说,朝廷压根就没打算管。 弄出一个拳头产品,是振兴当地经济,吸引财富和人口的最有效方式。 现在民间自己弄出了黄金稻,陈景恪又怎么可能会反对。 甚至他还推波助澜了一下,将虾夷岛黄金米列为贡米。 这一下就更加刺激了民间需求。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虾夷岛种植最多的,反而是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 黄金米也成了虾夷岛的标签和拳头产品,民间已经开始用黄金岛来称呼虾夷岛。 只不过大明官方并没有确认这个名字,忒俗了。 而且大明体系内,叫黄金的岛屿实在太多了。 很多确实盛产黄金而得名,很多是因为别的原因。 不过朝廷也没有确定虾夷岛这个名字,只是暂时采用而已。 原因很简单,现在取个名字将来还要改,太麻烦了。 将来把这里封给谁,就用谁的封国来命名。 就在码头有条不紊运转的时候,突然有十几艘战船闯入。 不过并没有去民用码头,而是停靠在了旁边的专用码头里。 熟悉这里的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就知道来者是谁了。 只有外来的商人还在好奇,这是大明的水师战舰? 可看起来不像啊,关键是上面没有悬挂旗帜。 有商人去问码头管事,那管事笑道:“这是松下首领的船。” 那商人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惊:“松下首领?可是那日本海之王松下首领?” 那管事说道:“除了他,这日本海域还有几个松下首领。” 就在他们说话的档口,一个身着华丽汉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走下船。 登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向着远处行去。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那商人心有余悸的道: “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看到他。” “不过,江湖传闻松下首领身高八尺……这看起来反倒像是个文人。” 那管事忍不住笑道:“江湖以讹传讹罢了,松下首领为人非常和善,处处遵守礼仪……” 和善? 那商人心道,你特娘的要不要听听你在说啥? 日本海头号海盗头子,能止小儿夜啼的人物,你竟然说他和善? ----------------- 松下纯太郎并不知道,正有人在腹诽他,知道了也懒得理会,这点肚量他还是有的。 此时他正一脸凝重,思考要如何说服镇守此地的水师将领王景弘。 很快马车就到达了指挥使衙门,略微等待之后,就见到了王景弘本人。 办公室里面摆满了书籍,比起将领,反倒是更像是一个读书人的书房。 王景弘也猜到他来的目的,直接屏退了左右,办公室内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果不其然,松下纯太郎直接开口说道: “王指挥使,我们不能坐视日本南北合流,必须要采取手段。” 王景弘无奈的道:“我也想,可我只是一个指挥使,没有上面的命令不敢擅自行动。” 松下纯太郎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洛阳现在还没有命令下达。” “你作为镇守此地的主将,紧急时刻当有自传之权。” 王景弘说道:“松下君太看得起我了,我就是个指挥使而已,哪敢自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说的是统帅级别的。 我这小小的指挥使,实在没那个资格这么干啊。 松下纯太郎见他如此,心里别提多着急了,语气也加重了许多: “朝廷派你坐镇日本,是让你看好这里。” “现在日本有大变,你这个主帅却坐视不管,对得起朝廷的信任吗?” “将来回了朝廷,你如何面对陛下?” 一席话说的王景弘脸色非常难看。 但松下纯太郎地位特殊,他也不好翻脸。 倒不全是因为松下纯太郎和陈景恪的关系,还因为他与对方利益相关。 松下纯太郎独霸日本海域,是海盗也是最大的海商,还设卡收过路费,倒卖日本女奴。 每年赚的钱财不计其数。 这些钱不可能全落自己腰包里,四成进贡给了洛阳那边。 三成是自己的,剩下三成都给了水师。 镇守日本海域是肥差,肥在哪?就是这里。 全军上下,按照级别不同,从指挥使到最普通的小兵都有分红。 在这里干三年,比在他处干三十年还赚钱。 而且这块灰色收入,还是朝廷默许的。 只要回家给税务稽查司纳过税,就能光明正大的使用。 虽然会被刮去一层,可依然是一笔巨额财富。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松下纯太郎说话重,王景弘也只能听着。 松下纯太郎知道单纯骂是没用的,所以又换了激将法: “王指挥使出身贫寒,听说当初差点入宫为宦。” 王景弘不禁回忆起以前,自幼家贫自己都养活不起,走投无路准备去当宦官。 恰逢朝廷招募水师,他因为通水性就投身军中,才躲过了那一刀。 后来在军队学了文化知识,正式开了窍。 因为聪慧作战勇猛,短短几年就爬到了指挥使这个位置上。 实现了阶级的跃迁。 此时回想过去,他自己都有些恍惚,几以为是在梦里。 松下纯太郎说道:“你成为指挥使之后,并未耽于享乐,也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买了这许多书籍研读。” “由此可见,你心中有更大的理想抱负。” “可是,大明有四百多指挥使,勋贵子弟更是遍布全军。” “你想出头,又岂是那么容易?” 王景弘默然不语,升到指挥使之后,他才知道上面没人有多难爬。 大明采用军功爵制,立功就有机会升迁。 可到了指挥使这个级别,再想往上升,就不是普通军功能做到的了。 必须要在重大战役里,做出重大贡献才行。 可是四百多指挥使,还有勋贵子弟竞争,这种机会岂是能那么容易就能碰到的? 松下纯太郎看出他态度有所松动,立即跟进: “眼下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让你超越同侪的机会,你就甘心这样放过?” 见王景弘还在犹豫,他又来了一记狠的: “我知道侯爷的性格,他不喜欢没主见的人。” “如果这次你坐视不理,朝廷不会给你任何处罚,可侯爷会对你彻底失望。” “一旦引起他的厌恶,你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他说的侯爷就是陈景恪。 松下纯太郎和陈景恪的关系,是摆在台面上的。 对于他的这番话,王景弘不敢无视。 以陈景恪在朝中的地位,真被他列入黑名单,别说升迁了,能不能保住现在的位置都不好说。 虽然王景弘没有和陈景恪打过交道,可对方的事迹他听说过一些。 开海大分封,日本的经略计划,都是出自他的手。 如果自己坐视日本南北朝合流,那后果…… 想到这里,王景弘的神情变得坚定起来。 搏一把。 但……另一个难题随之而来。 “我手里只有五千余人,算上你手中的两万人,也很难真正影响到日本的大局吧。” 日本南北朝加起来,可是有六十余万大军的,还都是战场杀出来的精锐。 王景弘就算再自大,也不会认为自己能凭借两万多水师,去陆地上硬刚别人六十万大军。 那不是勇敢,那叫傻叉。 闻言,松下纯太郎就知道他下定了决心,心中大喜,说道: “我们不需要真的动武,只需要摆明态度就足够了。” “不要小看大明官方意志,对日本的影响力。” “而且,很多时候政治的手段,比军事手段更好用。” 王景弘说道:“哦?不知松下君准备怎么做?” 松下纯太郎说道:“靠我们阻止两朝合流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目的也不是阻止,而是拖延。” “为朝廷争取处置的时间……” “我相信朝廷此时肯定在调集大军,算算时间,最多三个月后大军就会到达。” “我们只要拖到大军到达就足够了。” 王景弘微微点头,这与他的判断不谋而合。 他并不是真的坐视不理,而是手中力量有限实在没办法。 只能等朝廷大军过来,到时候再跟随大军去作战。 松下纯太郎继续说道:“拖延的办法就多了。” “你先以大明官方身份,斥责威胁南朝王室。” “他们的君主身份,是大明天子册封的,岂能未经允许就私下授予他人?” “这是对大明天子的不尊重,大明军队必将以血来维护天子的威严。” “最好能出动水师,去日本沿海巡视,以为震慑。” 王景弘皱眉道:“这种方法只能影响一部分人,恐怕无法改变长庆他们的想法。” 松下纯太郎自信的道:“我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还有后续手段。” 王景弘问道:“哦,不知是何手段?” 松下纯太郎笑道:“侯爷十几年前埋下的暗子,是时候动用了。” 闻言王景弘顿时不再过问,这种机密不是他能过问的。 而且他也终于知道,松下纯太郎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了。 原来安平侯留的还有后手。 心中不禁为陈景恪的老谋深算感到咋舌,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埋暗子,直到今天才启用。 这心机实在太深了。 难怪能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大明政策的制定人。 真恨不能亲耳聆听教导。 与王景弘商量好细节之后,松下纯太郎没有停留,当天就乘船前往日本。 站在船头吹着海风,他心潮澎湃。 至今他都忘不了,第一个发现殷洲的探险家陈永和,当时他去洛阳陈景恪亲自出迎。 态度要多亲切就有多亲切。 那是一种松下纯太郎想要而不可得的态度。 从那时开始,他就希望自己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让安平侯也能正眼看自己。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安平侯满意的朝自己微笑。 第501章 无间·阳谋 离开虾夷岛之后,松下纯太郎一路南下来到了越国(富山)港。 越地(富山县)面积不大,和大明两个县差不多。 三面环山一面环海,是一片半独立的地形,非常适合割据自守。 大约在华夏隋唐时期,这里建立了一个名为越的国家,故此地被称之为越地。 后来越国亡国,这里也被一分为三,分别是越前、越中、越后。 是的,一个屁大点的地方分成了三个国家,到现在都未能统一。 而且这里恰好对着佐渡岛。 这地形,松下纯太郎觉得,不占据这里都对不起自己日本海之王的名号。 所以他利用种种手段,成为了这里事实上的国主。 将自己的总部,设在了越国港内。 日本南北两朝对此心知肚明,只是都无可奈何,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何况松下纯太郎是长庆册封的大名,私下兼并其他小势力,是很常见的事情。 要不然当年日本岛上数百个小国,是怎么消失的? 只要松下纯太郎不自己举旗造反,是没人会说什么的。 回到大本营之后,他就将自己的弟弟松下清次郎给叫了过来。 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松下清次郎担忧的道:“大哥,我们这么做恐怕也难以阻止两朝合并吧。” “还会将侯爷安排的暗子提前暴露,到时候他责备起来……” 松下纯太郎脸色一冷,道:“八嘎,你在质疑我?” 松下清次郎连忙站直:“大哥息怒,我不是质疑您,只是您毕竟没有得到侯爷允许,担心侯爷怪罪与您。” 松下纯太郎脸色稍霁,训斥道:“你懂什么,侯爷喜欢勇于任事之人,这次若我什么都不做,他定然会对我失望的。” “况且……富贵险中求,我们家族虽然已经入了明籍,你我还娶了汉人女子为妻。” “可在汉人眼里,我们始终是蛮夷。” 松下清次郎不禁点头,他大哥为大明付出那么多,却至今未能在大明政治体系里混上一官半职。 大明水师虽然给他们面子,可并不见得多尊重他们。 在那些人眼里,他们兄弟不过是侯爷养的狗而已。 给他们好脸色,也是看侯爷的面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钱。 可要不是侯爷支持,他们兄弟能执掌这么大的生意? 早就被人撕碎吃的渣都不剩了。 松下纯太郎语气激昂的道:“想要真正成为明人,必须要立下足够的功劳。” “如此我们才能理直气壮的面对所有人。” “而且,有了足够的功劳,我就可以请求侯爷为我们赐姓,再谋个正式的职务。” “到时谁还敢说我们不是明人?” 松下清次郎眼睛一亮,说道:“真的可以请侯爷赐姓吗?” 松下纯太郎仰慕的道:“侯爷为人最讲信誉,对有功之人的封赏从不吝啬。” “还记得陈永和吗,侯爷对他的态度,我至今还记得。”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成功拖延南北合并,侯爷也会对我们刮目相看的。” 松下清次郎本就对大哥最为钦佩,就是因为大哥,他们家才能从贱民一跃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享受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荣耀。 现在听大哥如此说,他就再无怀疑,当即就说道: “好,我这就去办。” ----------------- 两朝合并的消息是瞒不住人的,很快全国就都知道了。 日本各阶层,可以说都是举双手双脚欢呼,不打仗他们的日子就能变好了。 只不过,底层百姓是单纯的高兴,中上层则是高兴中夹杂着担忧。 担忧什么呢? 两朝合并的具体条件是什么?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得到保障? 毕竟关系到切身利益,他们想不关心都不行。 只是这么大的政治变动,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保证。 更何况,就算是两朝天皇给出了保证,大家就能相信了? 这种时候,最值得相信的,只有自己手里的刀。 于是,两朝内部的各大名、家族、将领,各个势力都开始相互结盟。 共同在新朝保护自己的利益。 也就在这个时候,各种小道消息开始出现。 在南朝: 有人说长庆做出退让,连天皇的位置都让出去了,怎么可能会保护大家的利益? 他已经答应,要让出大部分利益给北朝,到时候各权贵家族大概率会被排除出中枢之外。 这一下南朝内部的权贵家族就开始担忧了,他们去找长庆和西园寺公重等人打听情况。 然而,根本就没人能给出回答,更没人敢给出保证。 因为这个谣言压根就不是谣言,北朝更加的强势,长庆连天皇的宝座都让出去了。 怎么可能保证的了其他人的利益? 到时候足利义持会用这群南朝的权贵?别开玩笑了。 决策层的沉默,让权贵家族更加惶恐不安,小骚乱开始出现。 西园寺公重不得不出面安抚大家:他们已经听到了大家的请求。 在与北朝谈判的时候,会尽可能的保证大家的利益。 然而,这种保证无异于承认了谣言是真的,北朝不会任用南朝的权贵。 至少不会全部用。 这一下,下面的人彻底慌了,更加积极的拉帮结派。 各种政治宴会接连不断举行。 这天,一个名为上杉佐藤的大名,邀请了上百位贵族、读书人在家中宴会。 他本来只是个小号的大名,而且还是最近十来年才崛起的,实力并不算太强。 是没有资格邀请这么多贵族前来的。 然而,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手段,竟然邀请了高僧一米大师参与。 和尚在日本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相关推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总统(H)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吃檸 (1v1)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