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304章

第304章

发生。 这也是为何朱桢和许柴佬都没察觉到异常的原因。 看到这个情报,陈景恪自然非常的愤怒。 前世这种事情就一直存在。 大家熟知的科技园,只是事情闹大了,加上互联网信息发达,才被曝光出来的。 没曝光出来的更多。 比如九八年印尼那一次大屠杀,华人大族提前就出国避难去了,等事情结束他们继续回来当自己的大老爷。 普通华人被杀了那么多怎么办? 很简单,去内地骗呗。 反正不知道真相,又梦想发大财的人多了去了。 几年时间,韭菜池子就满了。 当然,这种大规模割韭菜事件,还是很少的。 更多的是那种以做生意为由,欺骗大陆商人,将人骗的倾家荡产。 还有些是骗人过去当奴隶,给自己的工厂干活,工资都不用发。 有些则是动手绑架,然后勒索赎金。 这种类似于‘熟人’作案的绑架案,百分之百会撕票。 因为他们要隐藏自己的身份,真要是把人给放了,以后还怎么骗人? 一个事实就是,出国之后要提防外国人,更要提防华人。 多留几个心眼,否则下场会很惨。 还好,后来国家实力强了,面对类似的事情,往往会重拳出击。 此类事件越来越少。 只是他没有想到,都穿越到大明了,竟然还能碰到这一类的事情。 上一世看到类似的事情,陈景恪就非常愤怒,只是那时候他人微言轻,只能在网上骂几句。 现在有了那个能力,必须要重重的处罚。 对于朱标的疑虑,他认为有几分道理,但依然认为应该强硬打击。 “陛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开海大势已成,保守派反对也改变不了大局。” “而且有了此事,保守派会更加警惕,能将更多的政策漏洞找出来。” “短期看确实会对开海造成一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主要大明不缺时间,不需要先发展再堵漏洞,完全可以慢慢来。 一边发展,一边完善制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损失。 “至于对华夏概念的影响,我以为只要找的角度对,非但没有影响,朝廷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做一篇文章。” 朱标意外的道:“如此愤怒的情况下,你竟然还能去思考解决之法?” 陈景恪也不禁愣了一下,是啊,我在那么愤怒的情况下,竟然还能保持正常思考? 愤怒不应该让我失去理智吗? 我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强大了? 朱雄英则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多稀奇啊,景恪怒而不失理智,不是应该的吗。” “别说是他,我也能做到啊。” 朱标:“……” 你小子脸皮是真厚啊。 不过他还是很欣慰就是了,陈景恪越优秀,他就越放心。 陈景恪和朱雄英,只要有一个能保持理智,事儿就坏不了。 这也是他为何如此放心的,让朱雄英帮自己处理军国大事的原因。 朱雄英这个太子的权力,堪称历史之最,比当初的他还要有过之。 毕竟他当太子的时候,虽然经常帮着处理国家大事,但都是以朱元璋的名义来处置的。 诏令也都是以朱元璋的口吻颁布的。 也就是洪武朝最后两年,朱元璋明确表示退位,他才真正的以太子名义执政。 朱雄英起手就以太子名义掌权。 除了圣旨这个,必须以皇帝名义颁发之外,其余诏令都是直接用太子名义下达的。 比如奏疏,批注人写的就是皇太子朱雄英。 这种权力,离皇帝也就只差一个名义了。 “来,给我说说,你准备如何借此事做文章。” 第401章 借题发挥 朱标很好奇,在愤怒的情况下,陈景恪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 于是就问道:“说说,你准备如何借此事做文章。” 陈景恪回道:“教化。” 谈起正事,朱雄英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找个椅子坐下倾听起来。 杜同礼也松了口气,这二位爷是真不拿我当外人啊。 可我不是你们俩的‘自己人’啊。 万一哪天听到不该听的,小命就丢了。 以后但凡他俩同时出现,自己就赶紧找借口离开,绝不当第三者。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不过依然想不明白,具体该如何操作。 “详细说说。” 陈景恪引用了一句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何在大明少有这般恶劣的事情发生?一是大明的风气影响,二是律法威慑。” “离开大明,这两者就都不存在了。” “整日与蛮夷为伍,感染了他们的习气,才会对同乡下手。” “面对这种局面,有两条路可以走。” “其一,彻底保守化,再次开启海禁。” 朱雄英断然说道:“不可能,只要我还活着,大明就不会保守。” 朱标越琢磨这话越不对劲儿,啥意思? 这么快就不把你爹放在眼里了是吧? 好好好,长大了翅膀硬了是吧。 对他的反应,陈景恪丝毫不觉的意外,继续说道: “其二,推广教化,扩大大明的影响力。” “咱们先说教化。” “那些人离开大明就变坏,正是因为缺少了教化,那就强化这一块。” “在所有的明人居住区,建立书院、学堂,教导当地人华夏文化。” 朱标眉头微皱,说道:“此事不但繁琐,耗费也非常的大,恐怕群臣不会同意啊。” 大明内部都没做到教育普及,在海外搞,那不是开玩笑吗。 群臣要是能同意,那才真的见了鬼。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咱们是中央朝廷,有时候政策引导,比直接花钱更有用。” “就以此事为例,可以将其交给激进派去做。” “就明白的告诉他们,因为南洋大族坑害汉人之事,以后朝廷会收紧政策。” “很多事情想要朝廷开口,就必须在海外搞教育。” “等他们把这一块的短板补上,朝廷才会考虑放宽政策。” “有了压力,激进派自然会联系当地的汉人大族,建立书院之类的。” 朱标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不禁点头说道: “最近这两年,激进派跑的确实有点快了,造成了很多隐患。” “是时候拉一下缰绳,降低一下他们的速度了,教育就是个不错的借口。” “而且这么做还能堵保守派的嘴,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雄英说道:“有个问题,如果定居海外的汉人,就是不配合,就是不去学怎么办?” “我们总不能强迫他们进学吧?” 陈景恪冷笑道:“胳膊扭不过大腿,这事儿可由不得他们。” “长期生活在海外的明人,想重新回国内定居,必须参加考核。” “考核不合格就视作外国人,考核合格了才算是明人,可以享有大明子民所有的权力。” 前世的时候,他的一个同学去某托福机构当培训老师,教的是语文。 那个同学,经常在同学群里抱怨一件事情。 培训班的学生,对汉语课、历史课之类的完全不感兴趣,上课不是温习别的科目就是做别的事情。 反倒是学习英语之类的科目,非常的用功,可以说头悬梁锥刺股。 他问过那些学生为什么要这样。 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三个。 其一,以后就是外国人了,学这个做什么? 其二,去目标国家读书需要英语过级,回国又不需要汉语测试,学它做什么。 其三,又不考试,学它做什么? 总之就是,没用的东西学它做什么? 那个培训班里,九成都是十来岁的小孩子。 在这种思想下,这些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 关键是,这些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至少也是中产阶级。 因为穷人玩不了这个。 只能说殖人群体如此庞大,是有原因的。 这种情况还不是孤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托福、雅思群体。 陈景恪那个同学每每提起此事,都一肚子的火气。 别说是他了,陈景恪听的也很窝火。 留学生到中国来,学校为了适应他们,开小灶搞英语教学。 中国学生出国,还是要学英语。 合着进进出出,和中国文化都没关系是吧? 为了吸引留学生,降低标准这个就忍了。 谁让我们弱呢,为了向外界发出声音,只能采取这种办法。 可对那些一门心思奔着当外国人去的,为啥要这么容易就让他们过关? 指望这些连国旗有几颗星都不知道的人,学有所成回来报效祖国吗? 别踏马开玩笑了。 想出国留学是吧? 先汉语过级,汉语不达标的全踏马不准出去。 有人或许会说,标准提高了会导致很多人才出不了国,学不到先进的知识。 别踏马扯淡了。 连汉语三四级都过不了,指望这种人学到什么高深的知识,那不是扯淡吗。 当然,对于想当外国人的人,咱们也不必强留。 想走是吧,随便走。 但走了想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把回来的标准提高一下总可以吧? 想回来定居,回来就业? 对不起,必须参加汉文化考试。 凡是考试不达标的,外国毕业证不予认可,不准在国内找工作。 不要说做不到,驾照就采用的这个标准。 在国外拿的驾照,回国后参加科目一考试,通过之后就可以拿国内驾照。 为啥毕业证这一块不能这么搞? 前世陈景恪人微言轻,什么都做不了,这一世就不一样了。 爷踏马能做主了。 必须把这个标准搞起来。 想出国可以,随时欢送。 但在国外居住一定年限,回国之后必须参加华夏文化考核。 “这个年限不能太短,这年头出海做生意,一来一回两三年都正常,太短了对这些人太不公平了。” “以五年为期,就比较合适的了。” “在国外生活五年,回国就要参加考核。” “不合格的一律按照外国人对待,直到考核通过为止。” “如此一来,那些大族必然会积极的创办书院,培养自家弟子读书。” “书院多了,普通人进学的机会也会增多,教化这一块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朱雄英高兴的道:“好,这个法子好。” “经历了南洋事件之后,海外的明人应该都明白,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依靠,是多么的重要。” “他们必然会更加频繁的往来大明,强化和大明的关系。” “在这汇总情况下,他们就必须要主动学习华夏文化。” “果然,朝廷不需要出一分钱,只是一点点政策上的变动,就能做成此事。” “景恪你真是太聪明了。” 朱标露出深思之意,这个办法确实好,但也有缺点。 “读书成本非常高,普通人是没机会进学的。” “此法对海外生活的普通人,是否太不公平了?” 陈景恪说道:“此事简单,我们缩小考核范围就可以了。” “编写一本教材,考试内容全部从教材里选取。” “而且又不是考状元,试卷没必要那么复杂困难。” “只要通读过这本教材,差不多就可以合格。” “到那个时候,此书必然是人手一本。” “有些人不识字也没关系,让他们口述某一段内容即可。” “比如问他唐太宗是什么人,有什么事迹之类的,只要他能答个大差不差就可以了。” “如果他不识字,也从来没有听过这本书里的内容,那就只能先委屈他们了。” 朱雄英接话道:“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他们这辈子也不用回来了。” 朱标终于被说服,说道:“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这个法子确实已经尽可能的照顾更多人了。” “而且还能将编写教材的事情交给保守派,既能安抚他们,也能保证这本书的思想不会偏离。” 朱雄英心中一动,补充道:“为了防止藩属国在文化上离心,可以要求所有藩属国,必须统一采用这一套标准。” “至少要保证南洋和大明保持文化同步。” 朱标点点头,就算朱雄英不说,他也会这么做的。 三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正式将此事给敲定下来。 就在朱标以为话题结束的时候,陈景恪再次开口,说道: “借助南洋事件,我们开可以调整一下对蛮夷的政策。” “近些年朝廷的宣政制度推行不理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蛮夷首领暗中阻挠。”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 只有部民保持原样,他们才能永远高高在上。 一旦部民接受了教化,成为真正的大明子民,他们还怎么当人上人? 所以,这些部族首领一直在阻挠宣政使的工作。 朝廷不想激化矛盾,所以一直都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现在是时候动一动了。 “虽然部落首领一直阻挠,但这么多年下来,宣政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这就为我们调整政策创造了条件。” “而南洋惨案,就是我们调整政策最好的借口。” “汉人缺少教化,都能变成这般模样,蛮夷从未接受过华夏文化熏陶,情况只会更严重。” “为了杜绝南洋之事在大明本土发生,宣政制度必须要变。” “原本宣政制度是劝导性质的,并不强迫接受,学不学全看部民自愿。” “现在不同,变成了强制性学习。” “所有部民,必须学习华夏文化,凡阻挠者一律按谋逆罪论处。” “这么做肯定会引起一部分蛮夷首领的反抗,正好出兵将他们剿灭,也算是杀鸡儆猴了。” 他之所以敢这么强硬,还是因为这几年的政策,让蛮夷享受到了好处。 更准确的说,他们享受到了当大明子民的好处。 分配土地,各种物美价廉的商品,自己产出的物资也有了销路。 具体来说就是,在思想上接受了一定的熏陶。 在经济上,对大明产生了严重依赖。 以前他们自给自足,对大明无所求,一个不开心就遁入深山老林了。 现在享受了好处,再想走就难了。 朱标也明白这个道理,对这个建议非常满意,不过他还是补充道: “此法可以先在南方和西南施行,云南和交趾依然采用原本的政策不变。” 朱雄英拍胸脯,骄傲的说道:“放心,南方和西南保证不会出问题。” 在这件事情上,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因为当年的事情,南方和西南的土民,对他这个太子非常的尊敬。 这些年一直是他在负责这两个方向上的事务,处理的也都非常恰当。 可以说,南方和西南有今日的成绩,他居功至伟。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实打实的功绩打底,群臣才会对他心服口服。 任由他代替朱标处理军国大事。 与这两个地方不同,云南和交趾的蛮夷部落,对朝廷的抵触心理依然很强烈。 如果强制推行新政,必然会生出事端。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这个道理。 眼见又一重大难题,有了阶段性进展,朱标更是开心。 “景恪你数年布局,终于有了成果啊。” “一旦新政策落地,南方和西南将正式纳入朝廷有效统治范围,此乃万世之功也。” 陈景恪谦虚的道:“此事能成,离不开太上皇和皇上的英明领导……” “咳……”朱雄英干咳一声,挺直了胸膛。 陈景恪心下莞尔:“当然了,太子德服四夷,功劳也非常大。” 朱雄英这才露出满意的表情。 做人要实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属于我的功劳,不能给我黑了是不是。 以后提起平定南方的功劳,必须得把我的名字带上。 朱标直接无视了他了,继续问道:“还有什么想法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有,可以把此事和大分封放在一起。” 第402章 朱标的帝王课 大分封,几年前就拟定好的计划,终于到了要实施的阶段了。 陈景恪说道:“正常来说,群臣肯定会反对的,即便是海外分封也会反对。” “这里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一部分是源于人心。”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人心?” 陈景恪解释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前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 “勋贵虽然可以世袭,但大家总归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 “现在你们突然成独立小王国了,至少文官集团心里会很不舒服。” 朱雄英了然,然后不屑的说道: “不舒服就上战场啊,自己去不了就把子孙送上战场。” “有他们的关系在,他们的子孙比普通人更容易出人头地。” “自己受不了那个苦不愿意去战场,还嫉妒别人获得的好处,下贱。” 陈景恪笑道:“话虽如此,但天下事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事情,必须要考虑人心带来的影响。” 朱雄英说道:“确实,不能让他们太得意。老杜,听到了吗?” “等大分封公布,群臣开始反对的时候,就围绕我方才那些话制造一番舆论出来。” 杜同礼下意识的想回答,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 先是看向朱标,等他点头才说道:“是,臣下知道了。” 不就是散布谣言吗,锦衣卫可太拿手了。 到时候反对此事的官吏,全都给贴上嫉妒的标签。 陈景恪提醒道:“记住把太子撇出来。” 杜同礼连忙道:“是,属下明白。” 陈景恪这才继续说道:“光靠这

相关推荐: 小白杨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数风流人物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大胆色小子   吃檸 (1v1)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云翻雨覆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