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195章

第195章

中推演出的结果。” 朱标精神一震,追问道:“你在历史中发现了什么?” 朱元璋也立即就坐直了身子,熟悉的味道又来了,开课。 陈景恪清了清嗓子,说道:“首先是关于国家和朝廷,国家的发展其实就是中央集权的过程。” 朱标不解的道:“中央集权?” 陈景恪说道:“对,中央集权,也就是天子的权威越来越大。” “从原本松散的部落联盟,到建立更加严谨的国家,是一次对君主权力的增强。” “夏商周采取封建制度,天子与诸侯王共治天下。” “诸侯王拥有极大的权势,甚至可以反过来取代天子。” “秦朝大一统之后,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一个县令都要君主亲自任命。” “权力再一次集中,皇帝的权力再一次增强。” “两汉隋唐时期,世家豪强力量强大,他们通过掌握学问,垄断了做官的门路。” “皇帝也不得不向他们妥协……” “唐朝末年世家豪强被消灭,等宋朝建立,再也没有势力能掣肘皇权,皇帝的权力进一步增强。” “大明建立,洪武十三年陛下废除丞相制,彻底终结了一千多年来皇权和相权之争。” “天下大权尽归天子之手,陛下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乾纲独断。” “放在两汉隋唐时期,皇帝要是敢废丞相,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而在我大明,几乎没有人敢反对,陛下很轻易就达成了目的。” 朱元璋非常的得意:“你是说,咱废丞相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陈景恪颔首道:“目前来看确实如此,天子大权独揽,能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任何政策都能得到贯彻执行……” “大明的种种变革都能顺利施行,也得益于此。” “但此举到底是对还是错,还要看陛下带领大明走向何方。”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若咱能实现国泰民安,此举就是明智的,历史也会给予很高评价。” “若做不到,就会被天下人唾骂,这个道理咱懂。” 陈景恪说道:“是的,天子大权独揽,将天下的重担负于己身。” “若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大概率是要遗臭万年的。” 朱标眉头一皱,提醒道:“景恪,慎言。” 朱元璋却摆摆手说道:“他说的都是大实话,这里又没外人怕什么。” “其实废除丞相制,咱心里也有些犯嘀咕,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正确。” “景恪你这一番分析,替咱去除了心中的担忧。” “接下来就要看咱,如何肩负起历史给的责任了。” 陈景恪说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却摇头说道:“不,咱一点都不英明。” “以前咱一直将天下视为私有,将百姓视为奴仆,今日才知道何为天子。” 陈景恪赞道:“陛下能有此想,就已经超过历史上大多数君主了。” 朱元璋只是笑笑,转而说道:“继续说,除了中央集权,还有什么发现?” 陈景恪说道:“还有就是关于民的,或者说是关于人权的。” 人权?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我记得你和方孝孺说过这个词,还让他去观察思考其中的深意。” 陈景恪并不意外他知道这件事情,回道: “是的,人权就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力。” “华夏数千年历史,也可以看做是人权不断完善的历史。” 朱元璋说道:“哦,详细给咱说说。” 朱标也露出倾听之意。 陈景恪说道:“先秦时期最底层的人,一出生就被禁锢在村子里,生老病死都不允许离开。” “他们没有自己的姓氏,连名字都不配拥有,地位约等于牲畜。” 听到这里,朱元璋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不是针对陈景恪的,而是想到了自己。 虽然他们有姓氏,可照样不配拥有正式的名字。 他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他自己在家族行八,所以叫朱重八。 说起来他们是拥有户籍的平民百姓,可事实上就是两条腿的牲畜。 陈景恪没有察觉到他的变化,自顾自的说道: “秦国变法采用军功爵制,最底层的人终于拥有了实现阶级跃迁的机会。” “路引制度的施行,让百姓有机会离开村子,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等秦朝大一统重新录入户籍,最普通的百姓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姓氏。” “百姓终于获得了一定的权力,虽然这个权力很小,但也总比以前强。” “到了唐朝时期,村子依然被高墙围起,城池内部以坊市隔开,百姓想要外出是非常困难的。” “出入城池都要有路引,若把守城门的人擅自放没有路引的人进出,就要受到惩罚。” “到了宋朝,村镇的围墙被拆除,路引制度进一步放开,百姓可以随意进出城池。” “虽然我很鄙视宋朝,但在这一点上他们做的确实很不错。” “学问在这个时期彻底普及,普通百姓也有机会读书识字。” “尽管很难,但比以前没有任何机会,已经是个巨大的进步。” “根据史书记载,宋朝的人口流动是非常频繁的。” “很多失地的百姓,聚集在各大城市,靠给人做工谋生。” “而频繁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宋朝的生产力发展非常迅速。” “瓷器、丝绸、白糖、造船、航海、工商业等等,都得到蓬勃发展。” “就以钢铁产量为例,最高时期达到了年产千万斤……”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百姓也在逐渐获得更多的基本权力。” “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在一点点被取下。” “这是历史的潮流,逆流而行者,必将被洪流淹没。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极为不自然,因为他就是逆流而行的那个人。 建国之初,他制定了极为严苛的人口制度。 强行给人划分职业,不允许人更换,还限制人口流动。 虽然经过陈景恪纠正,很多政策改了,但有一些依然还在施行。 而且他对陈景恪这套理论,也并不完全支持。 “人口流动确实能促进交流,但也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宋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将流民中的青壮招入厢军,从而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冗兵问题。” “前车之鉴,我大明不可不吸取。” 陈景恪反驳道:“人很难超越时代看待问题,宋朝君臣就是如此。” “他们忽视了人口流动带来的好处,只看到了其中的弊端。” “然后又采用了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弊端,从而造成了冗兵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朱元璋好奇的道:“哦,怎么解决?” 陈景恪说道:“工商业,宋朝海贸发达,生产的商品远销全世界。” “若他们建立大型作坊,招募流民去做工。” “既能解决流民问题,又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从海贸获取更大的利润。” 朱元璋连连摇头,说道:“不妥不妥,如此多的青壮聚集在一起,很容易惹出事端。” 陈景恪叹道:“陛下还是不懂,百姓只有活不下去才会造反。” “但凡有一口饭吃,谁又想干掉脑袋的事情?” 朱元璋依然坚持己见:“你说的或许是对的,可朝廷不能冒这个险。” “况且,生产力发展慢一点,影响也并不大。”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好处,就冒如此大的风险。” 陈景恪并不觉得奇怪,朱元璋要是支持他的理论,那才有问题。 就连朱标,也不支持他的解决之法。 对他们来说,限制人口流动,是前人留下的智慧,是最正确的处理之法。 “陛下,这个世界不只有大明一个国家。” “我们止步不前的时候,别人可不会停下等待我们。” “早晚有一天,会有国家超过我们,然后来侵略我们。” 朱元璋不以为然的道:“不要危言耸听,就算有国家生产力超过我们又能如何?” “我大明百万雄军,何惧强敌。” 朱标也点头表示赞同。 就连朱雄英,都有些质疑。 陈景恪心下叹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生产力意味着什么。 估计还以为就是织更多的布,造出更精美的物品器具。 看来是时候给他们来一波大震撼了。 想到这里,他抢过朱雄英的笔,抽出一张白纸画了几个图案。 朱元璋探头看过来,疑惑的道:“这是什么?” 陈景恪讲解道:“这是我设想中全新的火铳,这是定装金属弹。” “外壳用铜或者铁制作,里面封存固定量的火药。” “底部安装一个类似燧石一样的小东西……” “火铳里安装一个撞针,用撞针撞击底部燧石,从而引燃内部火药,将弹头发射出去。” “如果这个设计能够实现,从今往后火铳将不在惧怕水,射击速度也能提高十倍不止。” “到那个时候,火铳将彻底取代弓弩,成为军中最重要的装备。” 朱元璋可太清楚这种火铳一旦成真,威力将是何等的巨大,惊叹道: “真是天才般的设想,咱这就让军器局的人去研究……” 陈景恪阻止:“陛下,军器局的人连火绳铳和燧发铳都没研究明白呢,让他们研究这个有点强人所难了。” “而且这种火铳最重要的就是定装弹,就算研究出来了,也没办法大规模生产,不具备实战意义。” “而且,这种火铳比起我设想中的另外一种机关铳,威力不值一提。” 朱元璋一听还有更好的,连忙催促道: “机关铳?快给咱说说是什么样子的。” 陈景恪在纸上画了一个加特林的草图,又画了一个弹链。 “这是弹链,负责给机关铳输送子弹的。” “只要不停地转动这个轮子,子弹就会入雨点一般射出……” “再多的军队,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 “嘶……”朱元璋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仿佛看到了割麦子的场景。 朱标也眼皮子直跳,这机关铳堪称杀人机器啊。 在这种兵器面前,靠数量已经很难取胜了。 朱雄英则兴奋的道:“好好好,若能将这种机关铳造出来,我大明的军队定将横扫天下。” 陈景恪却浇冷水道:“但这只是设想,以现在的生产力根本就做不到。” 朱元璋深吸口气,说道:“原来生产力竟还有这般用处,是咱目光太短浅了。” 陈景恪却还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们,继续说道: “蒙古当年西征,将火药的制作技术传给了极西诸国,那里的人已经造出了火铳和火炮。” “我能想到的机关铳,他们也定然能想到。” 朱元璋脸色变得异常难看,好半晌才吐出了一句话: “蒙古人,害人不浅。” 陈景恪继续火上浇油:“温差发动机,陛下已经见过了,也设想过它的种种用处。” 温差发动机先是在宫里流传开来,然后传出宫外,很快就成为贵族官僚之间的新玩具。 很多人脑洞大开,开发它的用处。 有人想着能不能带动磨盘,有人尝试带动马车,还有人设想装在船上。 但温差发动机的实用性确实不强,至少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将其实用化。 最终也只能用来带动风扇,给人吹吹凉风。 “在极西诸国,有一种类似于温差发动机的机器,名为蒸汽机。” “就是利用蒸汽的力量来带动的机器。” “这种机器实用性非常强,可以用来带动马车和船只。” “只是现在他们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无法将之实用化。” “可是,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研究,早晚有一天他们能造出实用的蒸汽机。” “到那个时候,他们将蒸汽机装在船上,就可以远渡重洋出现在大明的海岸线。” “还可以将蒸汽机装在车上,作为运输工具。” “在车四周装上铁板,就是装甲车,真正的刀枪不入。” “再将火炮火铳安装在蒸汽船蒸汽车上,那将是无敌的利器。” “如果大明不顺应历史潮流,而是选择停滞不前,甚至逆流而行。” “早晚有一天,会被极西诸国打上门来。” “到时候,面对敌人的钢铁洪流,大明要如何应对?” 第256章 得偿所愿 朱元璋祖孙三人都面色凝重。 他们并没有怀疑陈景恪的话,火绳铳、燧发铳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定装金属弹和机关铳的原理,他们也能听得懂。 至于蒸汽机……温差发动机都能有,现在再出现一个蒸汽发动机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极西诸国真的将这些东西研究出来…… 蒸汽机驱动的战舰、战车,各种先进的火铳火炮机关铳…… 面对这样的钢铁洪流,大明几无还手的余地。 这时,他们不禁浮想起陈景恪方才讲的话: 国家是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为了应对自然环境和同类竞争形成的组织。 朱雄英叹道:“当年我们的祖先面对着重重竞争,今日的我们也是一样啊。” 陈景恪说道:“大明面对的竞争,比历朝历代都更加严峻。” “在同类竞争中,我们面临着极西诸国的追赶。”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们即将面临小冰河期。” “还要面对晋陕高原、河套平原,大面积荒漠化的极端恶劣局面。” “所以,留给大明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们必须要尽快提高生产力。” “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外敌,和必然会到来的恶劣天气。” 朱雄英已经彻底被说服,朱标也有些意动。 但朱元璋却依然面带疑虑,放纵百姓自由,与他的认知完全相反。 即便知道陈景恪的话是对的,可还是难以做出决定。 陈景恪也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进一步解释: “陛下,百姓逐步获得人权和朝廷中央集权,两件事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结果。” 朱元璋大为意外:“哦,怎么说?” 陈景恪说道:“先秦时期,天子与诸侯王与贵族共治天下。” “天子并不直接管理百姓,而是由贵族代为管理。” “百姓向贵族效忠并交税,贵族再将税收按照比例上交天子。” “有句话说的好,谁掌握了人,谁就掌握了权力。” “当时的百姓掌握在贵族手里,所以他们可以和中央相抗衡。”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多粮食被生产出来,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更多的人口,开垦出了更多的土地。” “中央将这些多余出来的人口和土地,直接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不再交给贵族代为管理。” “说白了,中央绕过贵族,直接掌握了人口。” “这也就意味着,中央权力的增强。” “但中央要如何管理这些百姓呢?于是编户齐民制度就出现了。” “以前没有户籍、没有姓名,什么都没有的最底层百姓,第一次获得了官面上的身份。” “朝廷既然将他们纳为‘民’的范畴,自然要在法律上给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从这时候起,百姓成为了真正的‘百姓’,初步获得了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 “这也为秦国后续改革,并推行军功爵制,奠定了基础。” “到了两汉隋唐时期,世家豪强力量强大,他们圈养了无数的百姓。” “糜竺嫁妹的时候,陪嫁的奴仆就有三千。” “他还只是商人,真正的世家豪强掌握的人口只会更多。” “两晋时期可以说是世家政治的巅峰,每一家士族都圈养着数以十万计的百姓。” “祖逖在没有东晋朝廷支持的情况下北伐,靠的就是家族底蕴。” “他从家族圈养的百姓里,抽调数千青壮作为班底,才有了北伐的壮举。” “被士族圈养的百姓就是士族的奴仆,生生世世无法脱离。” “而掌握着人口的士族,又可以反过来威胁朝廷……” “隋文帝雄才大略,知道这种情况的弊端,就立法将士族藏匿的人口收归国有……” “但他依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奴籍。” “这个问题在唐朝依然普遍存在,良籍才是归属国家管理的百姓,贱籍默认是世家的奴仆。” “到了宋朝,这个问题才得到彻底解决。” “宋朝废除了良籍和贱籍制度,采用了城郭户和乡村户两种制度。” “但不论是城郭户还是乡村户,都是直接归属朝廷管辖的‘民’,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 “官宦大户人家雇佣奴仆,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蓄奴,而是签订契约的雇工。” “契约结束,雇佣关系也就结束了,奴仆就可以恢复自由。” “而直接掌握了所有百姓的宋朝朝廷,再一次完成了中央权力的增强。” 陈景恪略微喘了口气,才继续说道: “先秦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贵族相争。” “天子的权威进一步增强,百姓获得了一定的权利。” “两汉隋唐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世家豪强相争。” “天子权威再次增强,百姓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到了宋朝时期,贵族、世家豪强全部消失,朝廷在名义上掌握了所有的人口。” “天子权威达到历史新高,而百姓也终于成为法律中承认的‘民’。” “所以,中央集权促进了人权的发展,而人权的完善又反过来强化了中央集权。” 朱元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痞子修仙传   天下男修皆炉鼎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醉情计(第二、三卷)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快穿]那些女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