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73章

第73章

和解了。 户部那些都是正儿八经的官僚,满脑子都是斗争、面子。 陈景恪跑过去说要教他们算学,那些人嘴上不会说什么,有机会绝对会狠狠地踩他一脚。 但由朱元璋将算学书转交给他们,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他们只会惊叹陈景恪天赋妖孽,不会产生任何不满。 甚至哪里看不懂了,还会主动来请教。 是不是很奇怪? 但人心就是如此。 朱元璋将书收起来,道:“不错,还算有脑子。这书我会处理好,该你的好处一分少不了。” “谢陛下。” “最近英儿跟着太子学习,你没事儿也多去看看,跟着学一学。” “是,臣这就去。” 好的主意固然重要,得当的实施方案同样重要。 施行不得法,良策也会成为害民之策。 王安石变法失败,固然有其本身的缺陷,但实施新法的官员阳奉阴违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他的变法直接侵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指望那些人帮他推行新法,闹呢。 宝钞改革倒没有损害谁的利益,反而是朝廷大出血填补漏洞。 自然不会有人恶意拖后腿。 可调动如此多的资源,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要牵扯到许多衙门。 陈景恪跟着朱标,可以深入了解大明的官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这对他以后出仕,帮助非常大。 当然,老朱让他跟过来,还有个原因是教导朱雄英。 此事复杂,很多地方靠朱雄英自己是很难捉摸透的。 朱标又忙没时间,陈景恪正好可以帮他解惑。 如果陈景恪也看不明白,再去找朱标或者朱元璋请教。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和朱雄英一起,给朱标当起了秘书。 事实上陈景恪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私下和各个衙门的人都有过接触,了解了他们办事的潜规则。 比如,问户部要一笔银子。 如何开口、去哪个部门、找谁等等都有讲究。 一个不对,就能拖你十天半个月。 还是合理合法的拖,告到皇帝哪里都没用。 当然了,现在他是替太子朱标办事,自然没有人敢这么干。 甚至相关衙门还要反过来讨好他,生怕他在朱标面前给他们上眼药。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仗着这个身份就趾高气昂,表现的很谦虚。 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官吏,没有不说一声好的。 回去之后,陈景恪就将这些门道一一告诉朱雄英,以免他将来被蒙在鼓里。 朱元璋得知这些之后,对他更是满意。 当然了,他也没少以公谋私,时常借着出宫的机会,顺道溜回家看看父母。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也并没有说什么,人无完人,有瑕疵是正常的。 只要不损害朝廷利益就行。 如果陈景恪真的和圣人一样,他反而要担心了。 甚至,他能包容陈景恪时不时的‘狂妄’,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说起户部,在见到新的算学书和账册后,直接就轰动了。 一群人围在一起研究了许久。 户部尚书曾泰立即就上书,请求更换天下账册。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在朝堂引起了不少的动静。 不过有朱元璋的支持,这个意见毫不意外的通过了。 更换账册其实很简单,就是比较繁琐。 算学书才是最麻烦的,即便陈景恪已经尽量往简单写,依然让户部一众算学高手直挠头。 新的算学符号,有汉字对照表,他们能看得懂。 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的,他们能看的明白。 可是什么统计学、等比等差数列、微积分等等,就有点深奥了。 于是他们主动找到朱元璋,请求写这本书的大家当面教学。 当老朱告诉他们,这是太孙伴读所写的时候,一群老头懵逼了。 他们自然知道陈景恪,最近太子朱标频繁调动物资,双方还没少打交道。 可他们实在无法将那个少年,和这本算学书联系在一起。 但他们更不敢怀疑老朱的话,只能将信将疑的找到陈景恪。 “陈伴读,这书真是你写的?” 新任户部左侍郎邱广安,堵住前来办事的陈景恪,追问道。 陈景恪心道,你们终于求到我身上了,老子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嘴上却矜持的道:“我也是从他人那里学到的,只是将其总结成书而已。” 邱广安依然不敢相信,想他家学渊源,自幼学习算学四十余年。 自认为算学水平在大明当排在前列。 自己都看不懂的东西,竟然出自眼前这个少年之手。 那岂不是说,自己的算学还不如他? 周围几名户部的算学高手,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 但邱广安没有直接质疑,而是道:“在下拜读此书,有许多疑惑,不知陈伴读可肯指点迷津。” 陈景恪知道考验来了:“指点不敢当,互相讨论。” 之后一群人就围了上来,拿着书上的内容请教起来。 陈景恪仔细为他们做了解答。 众人都是算学高手,自然是一点就通。 比如微积分,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就已经发明了割圆术,而割圆术就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 眼前这些都是大明朝的算学高手,要不然也没资格到户部来管理账册。 所以他们学习微积分,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之前,他们之所以没有学会微积分,很大原因是陈景恪写的不够清楚。 关于统计学、数列、微积分这些东西,他都只是简单的讲了一下。 不是他想藏私,而是他并非专业人员,没能力独立编写一本高深的数学教材。 虽然已经尽可能的去写,依然不够明了。 当面解释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众人很快就摸到了门径。 而邱广安等人,对他也是心服口服。 第58章 唯儒独尊 算学向来是个小圈子,人数很少。 且应天府的算学高手,基本集中在国子监、工部和户部等衙门,相互之间联系很紧密。 所以没多久,太孙伴读陈景恪是个算学高手,就传遍了这个小圈子。 一开始大家还不信,他才多大,还要学医,哪有时间研究算学。 只是当看到那本算学书,亲眼见到同行轻松破解算学古籍上的难题,在震惊之余不得不接受了真相。 于是这些人就齐聚户部,一起向陈景恪请教学习。 陈景恪自然不会反对,心里还很高兴。 这些可都是大明算学精英,甚至可以说,大半精英都在这里了。 有他们一起研究,不说别的,至少能弄出一本算学教材来吧? 有了教材,以后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算学人才。 而算学则是理科的基础,至关重要。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开始关注这些学生的能力和人品,最终选定了一个合适人选。 国子监算学博士程一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家中世代学习算学。 为人低调,做事很有章法,别的人都很信服他。 于是,在一天上课结束,陈景恪找到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邀请诸位前辈,一起编写一部属于大明的算学书籍,不知先生可愿牵头。” 写书? 程一民顿时就兴奋起来,著书立传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岂能不愿意。 但马上又迟疑起来:“不瞒陈先生,小老儿倒是想赚这个虚名,奈何能力不足以服众啊。” 陈景恪拍了拍自己编写的算学书:“如果加上这本书呢。” 程一民不敢置信的道:“啊……这……这……这书是先生你的著作啊,我岂能……岂能……” 陈景恪笑道:“小子厚颜,当个挂名总编纂。先生当副总编纂,负责具体编写工作,如何?” 程一民什么话都没说,起身整理了一下仪表,郑重的向陈景恪行弟子礼: “谢先生器重,此恩一民铭记于心。” 陈景恪坦然受了这一礼。 虽然程一民五十多岁,年龄足够当他爷爷了。 可学无先后达者为先,陈景恪愿意用自己编写的算学书,为他做背书,支持他当总编纂。 他行弟子礼是理所应当的。 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很乐意。 “此事先不要声张,你尽快列出一个章程,再找几个志同道合者商议一下,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 “嗯,告诉他们,若参与进来可在书上署名。” 程一民肯定的道:“有先生的算书在,我相信无人能拒绝这个提议。” 但马上又面露难色:“算学在国子监为经学排挤,他们曾几次上书,请求废除算学。” “幸得陛下英明,才未被驱离,然亦步履维艰。” “若我们大张旗鼓的编写算书,恐会引起他们更大的打压。” 陈景恪眉头紧皱:“给我仔细说说。” 通过程一民的描述,陈景恪才知道,明朝的儒生竟然霸道到这种程度。 自打有太学那天开始,算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就连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都没有发生过打压算学之事。 没想到明朝的儒生竟然如此霸道,还真以为他们唯我独尊了。 看来自己想发展理科,难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不行,必须要趁老朱在位的时候,好好收拾一下这帮子儒生。 “你放心,此事我自会解决,你只需将编书的事情做好就行。” 程一民按捺住心中的疑惑,道:“是,我这就去做。” 从户部离开,陈景恪就找到朱雄英,一起给朱标打杂。 不过心中却一直在思考算学被打压的事情。 本以为只有兵家被他们打压,没想到连没有任何竞争力的算学都不放过。 这也是一家独大的必然恶果了。 必须要给那群儒生一点压力,否则他就算拿出再多新东西,都不够他们祸祸的。 恰好老朱很讨厌腐儒,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不过要先搞清楚老朱是怎么讨厌儒家的,才好下手上眼药。 好像老朱曾经将孟子驱逐出文庙,不过这也不是啥光鲜的事情。 他驱逐孟子,是因为民贵君轻思想。 君主不英明,大家就起来反抗。 这话朱重八喜欢听,朱元璋可不想听。 关键是他还没有斗过读书人,最终不得不让孟子重回文庙。 咦,这事好像可以利用一下。 别管朱元璋的初衷是什么,在此事上他败给了读书人,心中肯定不爽。 先记下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挑拨一下。 除此之外,他还做过什么呢。 实在想不到,不过没关系,找人问问就行了。 于是又过了两天,他再次抽出机会,给程一民等人上算学课。 课程结束,程一民主动找到他,兴奋的道: “先生,这几天我联络了几个相熟的人,他们都愿意听从先生调遣。” 陈景恪并不意外,他写的这本算学书,在这个年代就是超越时代的东西。 以此为蓝本,重新梳理华夏算学体系,必然是一本超越前人的巨著。 所有参与人都将名垂青史,恩及子孙。 这么好的机会,自然没人愿意放过。 “辛苦你了……对了,你可知道陛下对儒生的态度如何?” 程一民恍然大悟,他大概猜到陈景恪准备怎么反制国子监的儒生了。 再没有比直接告御状来的干脆。 想到这里,他当即说道:“陛下对儒家的态度比较复杂……” 治理国家既要依靠儒家,又讨厌儒家动不动就以大义来压他。 说白了,矛盾还是来自于中央集权。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只能在曲阜祭祀孔子。 读书人顿时就沸腾了,纷纷上书。 朱元璋硬挺着不肯收回命令,然而读书人更干脆,无视皇命继续参拜。 最终此事还是以他认错收场。 再就是孟子之事了,依然是老朱失败收场。 之后他又针对过几次儒生,虽然略有收获,可依然扭不过整个儒家群体。 说到最后,程一民劝道:“胳膊扭不过大腿,先生切莫和儒生闹的太僵。” 陈景恪点点头道:“程博士放心,我心中有数。” 嘴上虽然这么说,心中却非常开心。 老朱竟然被儒家拿捏了这么多次,这是好事啊。 以他的性格,岂能咽的下这口气。 只不过形势逼人,他不得不低头罢了。 这就是我的机会啊。 想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思路。 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过他依然没有着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在朱标面前,时不时的提一嘴算学的重要性。 最近朱标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宝钞革新’上,天天和钱粮打交道,比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算学的重要性。 尤其是数字出错的时候,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校对。 这让他对算学的重要性,认识的尤为清楚。 对于陈景恪的话,也就愈发的认同。 朱雄英天天和陈景恪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将算学视作治国不可或缺的东西。 如此过去半个多月,他终于决定开始行动。 这天趁祖孙三人都在场,他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标和朱雄英精神一振,以为他又要讲史什么的。 以往他每次这么做,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解决许多缺陷和隐患。 不知道这次又要讲什么。 唯有朱元璋,表情很是淡定:“哦,不知是何事?” 陈景恪心中一动,老朱的反应不对,竟然没有一点期待,反而有一种尽在掌握的样子。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已然明白,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获知了。 对此他并没有惊慌,自己身边肯定有老朱的眼线,数量还不少。 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不过无所谓,我不做亏心事,也不做损害皇权和大明的事情。 老朱派人监视,反而是一种好事,能减少他的怀疑,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他既然已经知道了,之前准备的说辞就要变一变了。 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编算学书他肯定是知道了,算学被儒生打压他应该也知道了。 不过自己准备和儒生对着干这事儿,他肯定不知道。 嗯,有了,就这么办。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臣跟随太子殿下学习处理政务,亲眼目睹了算学的重要性……” 朱标也点头道:“算学确实很重要,钱粮计算都离不开他们。” “只是我大明懂算学的人太少,很多职位都只能让不懂算学的读书人担任,带来极大不便。” “若有足够懂算学的官吏,户部、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数倍。” 和陈景恪接触久了,他们也开始时不时的冒出几句新词。 比如工作效率、时代、华夏文明之类的。 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是啊是啊,上次户部那边的账簿数字不对。” “倒查才发现,是一个不懂算学的小吏算错了数字。” “就因为一个失误,就白白浪费了三四天时间。如果那小吏懂算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见儿子和孙子都如此说,朱元璋也多了几分重视。 陈景恪心中给两人竖起了大拇指,你俩就是年度最佳捧哏。 “臣之前和户部诸位算学先生讨论算学,后国子监、工部等衙门的算学先生亦加入进来……”” “我就想着,既然算学如此重要,不如编写一部算学书籍,以便于培养出更多懂算学之人。” “只是此事繁琐又事关重大,臣一人无法完成,想邀请国子监诸位算学先生一起参与。” 来了来了,开始告状了。 朱元璋嘴角浮出一丝笑容,迅即又掩去: “难得你有此心,这事咱同意了,有何困难你尽管提。” 陈景恪气愤的道:“只是程博士告诉我,算学在国子监备受儒生打压,他有心为国效力却心有忌惮。” 朱元璋装作惊讶的道:“哦,竟有此事?” 陈景恪肯定的道:“千真万确,臣不敢欺骗陛下。”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可恶,这群儒生不好好读书,打压其他学派成何体统。” “咱这就下口谕斥责他们,让他们不得再打压算学,更不得干涉算学编纂之事。” 上眼药成功。 陈景恪心下非常高兴:“谢陛下。” 然后他又试着说道:“陛下,不知科举是否考算科?” 朱元璋似乎才想起这一茬,怒道:“你不说咱还没想到,礼部呈上来的考试科目,确实没有算学。” “任昂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竟然将这么大的事情都忘记了。” 朱标目光怪异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只考经书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说的吗? 不过他自然不能揭自家亲爹的短,而是附和道: “大明离不开计官,算学理应纳入科举。” “且历朝历代科举皆有算学,必有其深意在,我们不能轻易废之。” 朱雄英也积极发言道:“国子监的算学班,是唯一培养算学生的地方,必须要加以重视。” 朱元璋慈祥的看着他:“咱乖孙都能替皇爷爷分忧了,真好。” “既然咱乖孙都开口了,那就特许算学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学子。” 陈景恪更加高兴:“陛下,国子监学子皆百官子弟,他们重经学轻算学,恐怕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啊。”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道:“你多虑了,等算学科一开,就算一千名学生都能招满。” 陈景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确实太高估这帮子读书人的节操了。 接下来他也没有再给儒生上眼药,儒家势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转的。

相关推荐: 小白杨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数风流人物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大胆色小子   吃檸 (1v1)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云翻雨覆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