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382章

第382章

做。 很多小部落,在他们的游说下开始投向大明一方。 当这种部落多了,西域的舆论风向就开始变了。 大家都在期盼,大明作为天朝上国能站出来终结混乱,还西域一个太平。 看着桌子上的请愿书,朱棡问道:“你觉得,我们该何时动手?” 杨荣自信的道:“还不够,他们还不够惨,再熬一熬他们为好。” 朱棡摇摇头,说道:“你的目光还是太窄,只考虑到了眼前,没有考虑到全局。” “从西域一地来看,熬一熬他们确实更好。” “可拖的越久,黑的儿火者能积蓄的力量也就越多,后面打他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必须要一鼓作气将其歼灭,然后在回过头收拾烂摊子也不迟。” “且从整个安西大局来看,我们也必须要尽快稳定西域局势。” “毕竟,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了。” 杨荣恍然大悟,碎叶川那边,晋王必须要尽快去接手。 所以必须要尽快结束混乱,然后集中力量消灭察合台残余势力,打通前往碎叶川的道路。 果然,自己看的还是太窄,考虑的太少。 “谢大王指点,属下明白了。” 但大明赶时间并不意味着就要妥协,就要对当地势力做出让步。 恰恰相反,越是想省事,就越要行雷霆手段。 将所有人都打怕了,自然就稳定了。 只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那会儿大明还不知道具体的敌人是谁,无法做出针对性措施。 胡乱出兵的下场,就是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现在就简单了,谁强就打谁,谁不肯跪下就打谁。 那些爱好和平的、中小型的部落,成了大明的支持者。 朱棡一声令下,屯田所里的大军出动,开始攻击离自己最近的大型部落。 有本地部落提供情报和粮草,大明军队势如破竹,各地动乱之源纷纷被消灭。 又三个月后,大明占领区域的动乱彻底平息。 数十个大部落成为历史,十余万人成为动荡的牺牲品。 明军用尸体,在各地堆起京观,以震慑当地不臣之人。 随着一个个强大不可一世的部落,被摧枯拉朽般毁灭,西域各部族也重新拾起了对汉人的敬畏。 紧接着,朱棡颁布了全新的规则。 非常简单,就一句话:各部族不得相互征伐,违令者灭族。 这么霸道的命令,并没有引起各部族的反感,反而让他们觉得本就应该如此。 我们当初支持大明,不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八月份,稳定了后方的朱棡再次集结大军,向黑的儿火者的老巢喀什噶尔发起了进攻。 决定西域归属的最终决战,终于展开。 整个西域各部族都在关注着这一战,是大明获胜汉人重回西域,还是察合台汗国绝地翻盘。 这一仗,将揭晓最终答案。 ----------------- 与此同时,大明内部的变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前面近二十年的变革经验,在这一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此大的变革,大明从上到下都处之泰然。 先是中枢机构调整,然后省、府(州)、县……一级一级的改。 围绕事儿建立的衙门,建立之初就让官民都感受到了便利。 从官吏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清楚自己具体做什么工作,更加有目的性。 而且只需负责自己那一摊就可以了,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压力也减轻了。 处理事情的效率,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对于百姓来说,遇到事情知道找谁负责了,不用再和以前那般到处求人。 遇到人浮于事的官吏,也有地方去投诉了。 可以去衙门找本地主官进行投诉,也可以去都察院投诉。 如果这俩部门都不管,还能去锦衣卫衙门投诉。 甚至去锦衣卫投诉的效果,往往比去都察院还要好。 当然,机构变多确实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可总体来说效率确实变高了。 效率,才是这个变革带来的最大变化。 变革带来的另一个直观好处,就是之前一直推行不顺利的国家计划,突然就顺畅了起来。 各地的反馈都非常不错。 朱雄英高兴的道:“围绕事儿建设衙门机构,果然是正确的。” “这才只是开始,等革新完成效率会更高。” 事实最能说服人,之前包括七学士在内,其实对围绕事儿的说法,是存有一定疑虑的。 之所以同意,那是陈景恪威望够高,再加上皇家的支持。 现在事实摆在面前,所有质疑声都消失了。 安平侯依然是那个安平侯,永远正确。 确定变革思路是正确的,大家对变革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对‘管事’‘管人’的概念,也就更加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相关理论被拿出来。 只是这些理论是否正确,还需要实践去验证。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的思想开始转变,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陈景恪思想的正确性,也直接影响到了各学派对大同思想的重视程度。 有一说一,以前他们重视大同思想,是形势所逼。 其中的很多思想,并不为大众所接受。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原来不是安平侯错了,是我们见识太短浅。 当这些学者开始正视并接受大同思想,他们融入这个框架的阻碍也彻底消失了。 大同思想的完善,以及对传统思想的革新工作,陡然加快了许多。 陈景恪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关于这次的官制变革,他也有些忐忑。 一个不好,那可是会造成国家动荡的。 所幸,结果还不错。 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想法加上这个时代的精英的完善,是可以开创一个与前世不同的世界的。 一个独属于这个世界的新世界。 就在陈景恪踌躇满志的时候,杜同礼一脸便秘的找了过来: “侯爷,您猜我发现了什么。” 陈景恪无语的道:“你都这表情了,还有心思开玩笑呐?” 杜同礼苦笑道:“我这不是苦中作乐吗……不过这事儿您绝对猜不到。” 陈景恪好奇的道:“到底什么事儿,让你这副表情。” 杜同礼没有再卖关子,一副蛋疼的模样说道: “张定边,他主动联系我们锦衣卫了。” 陈景恪惊讶的提高声音,说道:“谁?哪个张定边?” 第498章 老朱的回忆 张定边,陈友谅麾下第一名将。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战死,张定边拥立其子陈理为帝,据武昌而守。 后朱元璋大军包围武昌,两月攻城不下。 但任谁都能看得出,陈汉已经无力回天。 最终张定边与朱元璋达成君子协议,陈汉可以归降,但朱元璋要保证不残害陈友谅家眷。 朱元璋遵守承诺,册封陈理为归德侯,陈家其余人各有封赏。 张定边则选择出家为僧,在江浙之间隐居。 本来故事至此已经结束,张定边突然找到锦衣卫,是为了啥? 杜同礼一脸神秘的道:“你绝对猜不到。” 陈景恪没好气的道:“我是猜不到他找锦衣卫的目的,但我能猜到你马上就要挨揍了。” 杜同礼连忙说道:“嗨,您怎么还生气……我说,我说,他来找孙子。” 陈景恪:“???” 杜同礼这才察觉到话里有问题,这不是在说锦衣卫都是人家孙子吗。 轻轻扇了一下自己的嘴巴,改口说道: “他孙子从庙里逃出来,说是去参军了。” 陈景恪一脸懵逼:“等等,他孙子?从庙里逃出来?这都哪和哪?” “他不是当和尚了吗,哪来的孙子?” 杜同礼说道:“瞧您这话说得,他当和尚那会儿都三四十了,早就成家有孩子了。” “只不过他的妻、子都早亡,就留下一个孙子,被他从小带在身边。” “那小子受不了庙里清苦,就逃出来参军了。” 陈景恪点点头,这么一说倒也合理: “他孙子叫什么?在哪当兵呢?给人还回去吧。” 孙子跑到大仇家那里当兵,这换成谁都担心啊。 难怪张定边直接跑去找锦衣卫,这其实就是在问老朱要人。 杜同礼头疼的道:“他孙子叫张靖运。” “我倒是想还给他,可我查了,那小子跟着晋王跑西域去了。” “因为作战勇猛,没两年就成了千户,还得了个游击将军的散官。” “这种军官的去留,哪是我能决定的了的。” “况且,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得先禀告圣皇才是。” 陈景恪笑道:“没想到这小子还是一将才,没丢了他爷爷的面子。” “这事儿你别管了,我去找圣皇说。” 杜同礼点点头,但依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陈景恪没好气的道:“有屁就放。” 杜同礼纠结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的道: “如果圣皇……您多劝劝,陈汉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陈景恪抬腿就是一脚:“混账玩意儿,说什么屁话呢。” “圣皇连张定边都能放过,还会谋害他孙子?滚。” 杜同礼捂着屁股,一溜烟就跑了。 之后陈景恪就去了皇宫,找到了老朱。 徐达、冯胜正好也在,他也没有客气,见过礼就在几人下方坐下。 将张定边的事情讲了一下。 老朱三人也大为惊奇:“竟然还有这等事?” 陈景恪点点头,好奇的道:“当初您和张定边谈了什么?” 老朱回忆道:“也没谈什么,他希望我能善待陈家善待百姓,我希望他能为我所用。” “只可惜,他与陈友谅交情深厚不愿为我效力。” “为了打消我的顾虑,还承诺会出家为僧。” 提起此事,老朱脸上明显带着遗憾。 徐达表情如常,冯胜则有些不以为然的道: “张定边不过如此,谋略不如魏国公,勇武不如开平王。” “若论文武双全,上位麾下还有颖国公(傅友德)……又何必为此等不识时务之人可惜。” 徐达谦虚的道:“宋国公过誉了,论用兵我自认不弱于张定边,但也不敢说超过他。” 陈景恪则咋舌不已,冯胜嘴上说的不以为然,可你瞅瞅他都拿谁来做的对比。 徐达的谋略,常遇春的勇武。 一个人集齐了老朱麾下最猛的两个人的能力,妥妥的六边形战士啊。 傅友德也是智勇双全的统帅,可听他们的描述,张定边综合实力比他还要强上三分。 这踏酿的分明是元末第一名将啊。 然后一个疑惑升起:“陈友谅麾下有这样的大将,鄱阳湖之战怎么会输呢?” 老朱唏嘘的道:“那一战咱能赢,机缘巧合的成分很大。” “就算是再让咱打一次,咱都没有信心能赢。” 有时候确实是天意,有一次刘伯温觉得危险,劝他换一艘船。 然后他前脚刚下船,后脚一发炮弹就把那艘船给轰碎了。 陈景恪也不禁咋舌,莫非真有天命这玩意儿? 他是听出来了,老朱是将陈友谅当做了最大的敌人。 这个人也确实厉害,差点就终结了老朱。 好几次,真的感觉是天意相助,才让老朱躲过一劫。 否则历史早就改写了。 相反,陈友谅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指挥作战的时候被流矢给射死了。 至于张定边,通过老朱的描述,陈景恪也更加感受到,这个人的能力是多强。 比如,曾经有一次傅友德、徐达都脱不开身,老朱不得不让常遇春防守张定边。 是防守,不是对阵。 即便如此,老朱还是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不让常遇春出城作战。 生怕常遇春被张定边给弄死了。 徐达也表示,他和张定边对上,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只有冯胜,依然不以为然:“怎么咱们都得天下了,你们还长他人志气。” “要我说,他们也不过如此。” “鄱阳湖大战他集结六十万大军,我们只有二十万,还不是被我们打赢了。” “我觉得他们干的最蠢的事情,就是打开湖口关,放我们进入鄱阳湖。” 陈景恪连忙询问详细情况,冯胜就将当时的局势讲了一下。 陈友谅兵多将广,水师实力也远超吴军,并且鄱阳湖的主要关口都掌握在他手里。 如果他不放开关口,吴军水师都无法进入鄱阳湖。 “他就是骄傲自大,自己放开关口让我们进入鄱阳湖,才有了最后的失败。” “换成我,是肯定不会放开关口的。” 朱元璋已经恢复过来,摇摇头说道: “他打开关口放我们进入鄱阳湖,其实并没有错。” “当时他船坚炮利,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我军。” “放我们进去,才好进行决战。” “如果把我们堵在鄱阳湖之外,他的水师反而不好发挥战斗力。” 很简单的道理,陈友谅兵多将广战船高大,在广阔的水面才更能发挥作用。 如果将吴军堵在外面狭小的河道里,反而会让他的水师施展不开。 当然了,陈友谅主动放吴军进入鄱阳湖,还有个原因。 为了打败朱元璋,他丧心病狂的三丁抽一,集结了六十万大军。 为这支大军提供后勤保障的民夫,更是高达上百万。 如果战事拖延的太久,他后方就会先支撑不住。 把朱元璋的水师放入鄱阳湖,才好进行决战。 说白了,就是一战定输赢。 “当时陈友谅命人用铁索将战船绑在一起,我军确实没有任何办法。” “如果不是那一场突然转向的大风,失败的就是我们。” 陈景恪越听越不对劲儿,这是鄱阳湖大战,还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 “额……我怎么听着,这么像三国演义里的赤壁大战描写?” 上辈子三国演义直到嘉靖年间才刊印普及,这辈子因为陈景恪和福清接连发表爆款小说,到时小说热提前到来。 罗贯中和施耐庵的三国演义,也提前获得了书商的初版。 老朱自然也是看过的。 所以听到陈景恪的疑问,他笑道:“罗贯中施耐庵师徒,是张士诚的谋士。” “他们知晓很多当时的秘辛,就化用到了书里。” “曹操铁索连舟,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借鉴了鄱阳湖之战。” 当时陈友谅铁索连舟,眼见朱元璋就要败亡,突然风向变了。 老朱赶紧准备火船,来了个火烧战船,也正是这次变故扭转了局势。 不过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双方依然是五五开。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应该是借鉴了张定边的事迹。” 就在火烧战船后不久,张定边锁定了老朱的位置,率领一支精锐小部队,驾船直冲老朱旗舰。 沿途吴军(朱元璋是吴王)将士皆不能挡,被他一路杀到朱元璋眼皮子底下。 朱元璋下令放箭,张定边身着重甲,被命中上百箭都毫发无损。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天神下凡,别说是将士们了,就连咱吓的腿都软了,以为这辈子就交代在这里了。” “就在这时,伯仁(常遇春)杀到,一箭射穿重甲击伤了张定边,迫使其不得不退去。” 能看得出来,朱元璋是真的怕了,即便是现在提起,都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 而且说着说着,眼泪又下来了: “伯仁,伯仁,你怎么着急就走了呢。” 几人吓了一跳,连忙安抚。 也不知道是年龄大了,还是被汤和的死给刺激了。 老朱经常回忆过往,想到之前的老兄弟,就老泪纵横。 想到被人背叛,就咬牙切齿,总之就是非常的情绪化。 但这种情绪化,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众人只能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不要让他总是沉浸在过去。 这场回忆,最终以老朱陷入悲伤结束。 不过陈景恪也没白来,知道了很多过往的事情。 也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其实就是取材于元末发生的真实事件。 比如空城计,就是老朱玩的。 大开城门,让一群妇女站在城头嬉戏,吓得元军不敢攻城。 比如夏侯惇的拔矢啖睛,很可能是借鉴了傅友德的事迹。 当时傅友德攻打一座要地,被箭矢射穿了脸颊,他将箭拔出来继续进攻。 将士们被他鼓舞奋勇杀敌,最终夺取要地。 元末乱世,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彩的多。 只是缺少一本‘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以至于并不太为世人所知。 还有很多名将,被历史所埋没。 要不,回头找人写一部元末小说? 嗯……好多事情被三国演义借鉴了,不知道将来两本书的粉丝会不会因此打起来。 一边想着有的没的的事情,一边往宫外走。 刚走到半路,就听到有人阴阳怪气的道: “呦,这谁呀,怎么这么面熟。” 陈景恪眉头一挑,下意识想回怼回去,不过考虑到这里大庭广众之下,决定给他留个面子。 就转身行礼道:“参见陛下。” “哼。”朱雄英一甩衣袖,转身离去。 看来一时半会是出不了宫了,陈景恪无奈的叹息一声,迈步跟了过去。 回到乾清宫,朱雄英让内侍退出去,就气道: “好啊,现在进宫都不来见我了。” 陈景恪摊摊手,说道:“您日理万机的,我这不是怕打扰到您吗。” 朱雄英骂道:“放屁,我看你是怕我找你商量政事吧。” “我修洛下学宫,是为了让你更好的为国出力,不是让你偷懒用的。” 陈景恪冤枉的道:“我没偷懒啊,完善大同思想这可是大事。”

相关推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镇痛   捉鬼大师   小白杨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