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211章

第211章

减免赋税更加简单一些。 前两年才刚刚清查过人口,流民本就不多。 而且朝廷还给出了特别宽松的政策,可以就地落户分配土地。 有这个政策在,所有麻烦问题就都解决了。 减免赋税这个看起来比较麻烦。 赡养老人和抚养超过三名子女的,减免一到两成赋税。 问题在于,以古代的效率很难准确的掌握人口情况。 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是理不清的。 比如家里有四五个子女,轮流赡养老人的,这个怎么算? 所以,在实际执行中很难落实。 然而人最擅长的就是偷懒。 人口情况不好掌握,那干脆就不看人口,只看土地。 五百亩地以下的,自己报人数,报上来就给你减税。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所有五百亩地以下的人家,都能减税。 当然了,主要还是看上面的意思。 如果上面也支持,那下面必然会是这个结果。 朱标是什么意见呢? 他自然是默许的,或者说这就是他的本意。 给百姓减税。 然而,减税要有合适的理由。 没有理由随意减,就是君主带头破坏税法。 于是,就想了这个法子。 鼓励世人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这本身就是很正统的理由。 用这个理由减税,完全符合当时的规矩。 而且朱标只想给小门小户减田税,并不准备给大地主减。 这就更麻烦了,田税是统一的,区别对待就是破坏律法。 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给五百亩地以下的人减,也是正当理由,因为他们穷呗。 你们大地主阶级赡养父母养活孩子,还需要国家补助吗? 如果需要就给我说,我也给你们免。 你看有几个大地主敢站出来。 脸还要不要了? 可以说,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朱标的个人风格。 通过各种迂回来达成目标。 换成朱元璋,是肯定不会这么麻烦的。 但朱标的方法有个好处,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也不会引起反弹。 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这也是为什么朱标推出了如此多的举措,社会依然平静的原因。 听过徐达的分析,众人也都深以为然。 现在确实是最适合军改的时候,不能继续拖延下去了。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上奏朝廷,改。 这时,徐达看向陈景恪,问出了一个问题: “景恪,文明治军之事你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的意思,起身郑重的说道: “文明治军关系着帝国计划,势在必行。” 本来众人对文明治军很不以为然,但是听到帝国计划,表情就凝重起来。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却知道事关大明未来发展方向。 如果文明治军和此事有关,那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蓝玉皱眉说道:“这个帝国计划到底是什么?和文明治军又有什么关系?” 众人目光都看向陈景恪,他们也很好奇。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诸位,具体是什么我不能告诉你们。” “但此计划已经得到陛下、殿下和太孙的认同。” “大明未来的根本战略,就是帝国计划。” “一旦计划成功,大明将会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见很多人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他强调道: “太孙的评价是,能够和这个计划媲美的历史大事件,只有三个。” “黄帝登基,大禹建立夏朝,秦始皇一统天下。” “这个评价得到了陛下和殿下的一致赞同。” “嘶。”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自从《华夏简史》问世,这三个大事件就被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标志着华夏文明的三次重大转折,也是三个全新大时代的开端。 帝国计划能和这三个大事件相提并论,可见是多么的重要。 陈景恪面容严肃的道:“谁阻挠这个计划,最轻也是黯然离开舞台的中央。” 众人不禁心头一颤,再也不敢有一丝轻视。 他们可不觉得这是在吓唬人,老朱的手段他们比谁都清楚。 别看现在一团和气,谁敢成为国家的阻碍,会被毫不留情的清除。 陈景恪见震慑住众人,表情舒缓了许多,说道: “但是诸位请放心,如果将帝国计划比作一艘船,那这艘船有足够的位置可以容纳下所有人。” “船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足够的好处。” 众人的表情好看了不少,只要新计划能确保他们的利益就好。 他们没有怀疑陈景恪的话,因为朱元璋一直在想办法捆绑勋贵。 如果帝国计划没有勋贵的位置,老朱对他们就不是拉拢而是清除了。 蓝玉大笑道:“我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我只知道我的富贵是陛下给的。” “陛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坚决拥护陛下,贯彻执行朝廷的所有决策。 不就是文明治军吗,我们支持。 徐达趁机说道:“如此最好,我提议由梁国公主持文明治军之事,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哪个不是老狐狸,自然明白他的打算。 以蓝玉和陈景恪的私人关系,他必然会不打折扣的执行计划。 但更让大家惊讶的是,徐达自己表露出来的态度。 他竟然也支持文明治军计划? 否则为何会主动提起此事,又为何要提议让蓝玉负责? 太奇怪了。 莫非他知道帝国计划的内容? 想到徐达的身份,众人愈发肯定了这个猜测。 他肯定知道了点什么。 然后众人的想法就变了。 连徐达这么谨慎的人都支持,可见文明治军计划真的很重要。 看来必须要将此事重视起来了。 但凡换一个人,他们定然会嫉妒会不满,凭什么他比我们知道的多? 这个人是徐达,大家就觉得理所应当了。 军方第一人,太孙的准岳父。 他比大家知道的多一些,是很正常的事情。 蓝玉知道的比众人多一点,不过他自然不会说出来。 见徐达真的提议由他来负责此事,虽然很无奈,但还是表示,如果朝廷将此事交给他,他会用心去做的。 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陈景恪见徐达如此为他铺路,自然非常感激。 心中暗暗决定,将来一定好好回报徐家。 之后徐达作为军方的代表,将新军制呈送给了朱元璋和朱标。 朱元璋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先问陈景恪道: “你给咱说说,文明治军和帝国计划有何关系?” 显然,那一番对话他早就知道了。 陈景恪说道:“陛下应当看过《马六甲海盗》,可还记得,书里称海盗代表着自由,朝廷水师代表着压迫?”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确实有这样的记载,那不是海盗用来美化自己的吗?” 陈景恪说道:“不全是,在第二部里会对此事做出解释。” “海盗来自各个地方,登船之后会抛弃岸上的身份,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谁有能力谁就是老大,劫掠的财物按照贡献大小分配。” “如果一艘船待遇不公,大家就会找机会投靠别的海盗船。” “没了船员,海盗头子就算再有能力也没用。” “所以海盗头子必须想办法维护相对的平等和自由。” “海军则不一样,有着森严的等级。” “在船上大家是上下级关系,下了船也一样是上下级关系。” “普通士兵是不敢反抗逃走的,因为他们在岸上的家人就是人质。” “所以,水师内部充满了压迫和剥削。” “上级可以肆意欺凌侮辱甚至残害下级。” “所以,海盗代表的是自由,而水师代表的是压迫。” 朱元璋嗤笑道:“荒谬,你是没见过真正的海盗是什么样子的吧?” 陈景恪却叹道:“陛下,倭寇的内部情况与此非常相似。” “日本的等级更加森严,可上船当了倭寇,即便是贵族也会收敛自己的傲气,不会肆意欺凌奴隶出身的同伙。” “我还打听过西方的情况,那边的海盗也大致如此。” “大明沿岸的海盗之所以不一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家人,被海盗头子控制住了。” “但现在情况变了,大明开海之后海贸繁华,必然会有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 “海盗来自天南海北,孤身一人进入海洋。” “上了船是伙伴,下了船谁都不认识谁。” “海盗头子没有家属当人质,靠什么来控制船员?” “以后的海盗,也会慢慢演变成我说的情况。” 朱元璋不说话了,他虽然不了解倭寇的内部情况,但他相信陈景恪不会用此事来骗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盗确实更加公平自由,军队充满了压迫。 可是…… “就因为这个原因,你就要大动干戈推行文明治军?”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曾经给您讲过,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高层看是中央集权的过程。” “从底层看,是百姓逐渐获得人权的过程。” “从这个规律来看,文明治军是发展的趋势。” “与其等形势逼着我们不得不前进,不如我们主动引导时代的发展。” “如此就可以避免因此造成的混乱。” “其二,如果我的推测成真,海盗代表着自由,水师代表着压迫。” “我们的士兵会怎么想?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的为大明而战吗?” “到时候恐怕会影响帝国计划的推行。”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个道理。 万事就怕对比。 没有海盗做对比,大家还能忍受这种压迫。 可如果陈景恪预测的情况真的出现了,那事情就麻烦了。 关键,如果是别人做出这个预测,他会当成笑话听。 可现在做出预测的是陈景恪。 由不得他不重视。 陈景恪继续说道:“还有太孙要在军中搞教化,如果军队处处充斥着压迫,这个教化要如何进行?” 事关自己大孙子的计划,朱元璋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论未来会如此,咱们都不能冒这个风险。” “那就让蓝玉负责这个计划吧,以你们的关系,他会将此事办好的。” 最后的阻碍终于消失,陈景恪欣喜的道: “陛下英明。” 之后,朱元璋就拿起新军制慢慢翻看起来。 第278章 你的心真脏啊 这次的军制相当全面,包括了预备役制,兵役法,军队管理条例,退役制等等。 陈景恪特别重视的文明治军,属于兵役法和管理条例办法范畴。 兵役法还包括轮换制,军器军械管理,内部奖惩措施等等。 以前军队的管理是很简单粗暴的,突出一个不把人当人。 军人的日子能不能过好,全看上级是否做人。 新法规对奖惩做出了详细规定。 军官不能再随意处罚人,更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设置惩罚方法。 虽然有点理想化,执行起来会很困难。 但还是那句话,有法规和没法规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能改善一点是一点,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预备役制属于之前已经制定好的方略,不过这次也做出了微调。 总的框架没变,只在部分地方做出了微调。 最大的调整是关于预备役的管理制度方面。 朱元璋等人原本的意思是,按照省府县分级管理。 省一级由都指挥使司负责,府一级设置一个新岗位,专门负责此事。 然后县一级由县尉来负责此事。 如此一来等级分明,管理方便。 陈景恪却提出了反对:“没必要单独设立府一级机构,直接由都指挥使司管理县尉。” 政府设立三级行政机关,是因为管的事儿太多。 如果让省直接管理县,会非常的不方便,省里的官员也忙不过来。 可是预备役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组织百姓参加一下军训,顺便展开一下思想教育。 偶尔巡巡逻,协助维护治安。 就这么点事儿,还要设置如此复杂的管理机构,太臃肿了。 严重浪费国家的人力资源和财力。 “而且军队管理要求的是快速便捷,一条命令必须用最短的时间传达到位。” “多了府一级机构,反而会导致信息传递变得复杂繁琐,关键时刻是很致命的。” “所以,最好不要设置府一级的机构,大不了多给都指挥使司配备几名官员。” 这一番话成功说服了朱元璋等人,不再设立府一级的管理机构。 预备役的基本单位是县级,由县尉负责,上一级单位是省都指挥使司。 然后陈景恪又提出了第二条建议:“采用双重管理方式,县尉接受上一级单位和本地行政主官的共同领导。” “需要强调一下,是本地行政主官,也就是本县县令。” “上一级的知府,乃至更上级的布政使,都没有权利指挥。” 朱元璋疑惑了:“你不是说军队管理要求简单便捷吗,为何还要双重领导?” “万一都指挥使司的命令,和本地衙门的命令相冲突怎么办?” 陈景恪意有所指的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朱元璋是什么人,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笑道: “你小子,奸诈。” 很简单的道理,双重管理必然会出现‘听谁的’的争执。 文官和军方本身就有矛盾,为了争夺对县尉的管理权,这个矛盾会越来越深。 这显然是有利于国家统治的。 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预备役虽然有军方属性,可民的属性更多。 如果全部交给军队管理,那就等于是给了军队插手民政的机会。 但预备役毕竟是暴力机关,如果全部交给地方管理,就等于是让地方官拥掌握了军队。 左不行右也不行,那就左右一起走。 双重管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朱元璋又问道:“为什么要强调必须是县令指挥,知府和布政使没有指挥权?” 以他的智慧早就看透了其中的缘由,这么问是为了照顾蓝玉等人。 同时也是给陈景恪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陈景恪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回道: “一个县的预备役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归县令指挥问题不大。” “如果知府和布政使也能指挥,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调动辖区的数万预备役,那就太恐怖了。” 如果布政使、知府无权命令县尉,他们想调动预备役,就必须通过县令去找县尉。 还要考虑县尉会不会同意。 因为县尉完全可以借口‘请示都司’,搪塞过去。 总之,没有直接管理权想要调动预备役,过程会变得很复杂。 他们要是敢打预备役的主意,付出的成本会更加巨大,估计刚行动就被人举报了。 而且这么做还能有效防止军政勾结。 县尉在行政方面的上级,是本县的县令。 在军方的上一级是都指挥使司,这是个省级机构,地位和布政使相当。 县令和都司勾结,难度可不小。 一个简单的双重领导,就基本解决了这些隐患。 想通了这一切,冯胜、傅有德等人,看向陈景恪的目光充满了忌惮。 这小子心是真脏啊。 以后对他可要客气点,免得不小心得罪他,被算计了都不知道了。 陈景恪很坦然,这事儿本身就是阳谋,没必要瞒着谁。 而且也不用怕这群军方大佬生气,大家都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 只有大明强盛了,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大明的开国团队还没被腐化,是能理解的。 而且,双重领导也不全是为了防范谁,好处也是有的。 如果预备役完全归军方,那地方衙门凭什么要支持你们工作? 没有地方的支持,预备役根本就搞不起来。 现在地方衙门有了一定的管理权,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也必然会支持预备役的组建和运转。 这也是阳谋。 放在前世,陈景恪根本就玩不来这些东西,就算给他看也看不懂。 这一世侥幸混入皇宫,整日耳濡目染,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 退役法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主要规定了哪些人需要退役。 首先是年龄,只有年满十八岁的可以服役,普通士兵超过五十岁自动退役。 关于参军年龄,本来朱元璋他们想的是十六岁,被陈景恪给否了。 “十六岁还没成婚,有些成婚了还没生孩子呢。” “无后就把人送上战场,太不人道了。” “等到十八岁,差不多都有孩子了,战死了也有后代继承香火。” “主要是大明现在不缺军人,没必要送半大少年上战场。” 最后这句话成功说动了众人,大明七千多万人口,确实不缺兵源。 于是,就将参军年龄放在了十八岁。 其次是受伤残疾,可以退役。 一些其他的疾病,比如确诊慢性传染病、羊癫疯之类的,也可以退役。 还有去特别远的地方服役,一次性服役超过十年,不管有没有军功都赐七等骑尉,并准许退役。 这是吸取了唐朝府兵制崩坏的教训。 说好的三年一轮换,结果安西军一去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 帝国计划注定了大明将来会在更遥远的地方驻军。 让这些军队三年一轮换是不现实的。 干脆一次性服役十年,还特赐七等勋骑尉。 就是要用高官厚禄,吸引将士们主动去外地任职。

相关推荐: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吃檸 (1v1)   蔡姬传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差生(H)   鉴昭行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