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196章

第196章

璋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说白了,天子拉拢百姓斗败了贵族、豪强,百姓向天子效忠换取了人权。 这个交换非常的合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集权和人权的发展,确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时,朱标突然说道:“天子当代天行道。”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陈景恪曾经以另外一个角度解释过: 权贵官僚行人道,掠夺百姓财富壮大自身,最终导致国家崩溃。 朝廷应该代天行道,限制富人的财富,问富人多收税,然后用这些税去补贴百姓。 还说什么,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云云。 想到这里,朱元璋叹道:“以前咱对你‘代天行道’的理论,始终无法认同,今日才明白其中深意。” “天子的责任是国泰民安,百姓的祈求也是国泰民安。” “只有天子和百姓齐心,才能对抗权贵官僚实现国泰民安。” 陈景恪也有些意外,他都快把这一茬给忘了。 没想到,几年前随口忽悠老朱的话,竟然在这个时候照应上了。 完全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陛下英明,百姓的力量强大又弱小。” “强大之处在于,一旦凝聚在一处,可改天换地。” “弱小之处在于,大多数时候他们就是一盘散沙。” “天子拥有大义名分,天然可以凝聚万民之力。” “只有天子和万民齐心,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宏愿。” “但是有些人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宋朝皇室。” “世家消失后,官僚士绅群体应运而生,他们代替天子牧守一方。” “然而这个群体慢慢的又步上了前辈的后尘,上欺君下压民。” “宋室竟然不想着和百姓一起,限制官僚士绅的权力,竟然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宋朝立国短短几十年,土地兼并就超过了前朝一百多年历史。” “士大夫占有国家大多数的土地,逼迫的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宋朝君臣又酿出了冗兵的恶果,最终为宋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确非明智之举。” 朱标插话道:“虽然人权日渐完善,但对百姓的解绑也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以对中央集权有利的方式进行。” “宋朝时期虽然人口流动频繁,但朝廷也一直在遏制这种行为。” “大明就算是要为百姓减轻负担,也不能随意而行。” 陈景恪心中一喜,你这样想就说明已经接受人权这个概念了,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这是必然的,无限制的自由反而会导致国家的混乱。” “大明也不可能给予百姓随意流动的自由,但也不能逆潮流而行,完全不允许百姓流动。” “陛下编写了《大诰》,允许百姓持《大诰》告御状。” “然而以现在律法对人口流动的限制,百姓连家门都出不去,又怎么告御状?” 一方面鼓励告御状,却又一方面严格限制百姓流动,这不是闹笑话吗。 百姓拿着大诰跪在家门口,你朱皇帝在应天皇宫能看到是咋地? 朱元璋表情那叫一个尴尬:“失策,这是咱有欠考虑。” 陈景恪假装什么都没看到,继续说道: “财富兼并无法逆转,只能遏制。” “大明以后必然会出现大批失地百姓,他们会聚集到各大城市谋生。” “这不是朝廷律法所能限制的住的。” “不让他们离开家乡去谋生,就是逼着他们造反。” “要么他们就只能卖身给士绅大户,从此脱离朝廷,成为大户的奴仆。” “而大户掌握了人口,就能反过来掣肘朝廷。” “但如果朝廷不限制流民,任由他们聚集而无所事事。” “正如陛下所担心的那样,必然会带来种种问题。”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袖,您必须要提前预见到这个问题,并及早布局解决。” 说完,他长出一口气。 说了这么多,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终于将话题绕回到了最初。 朱元璋眉头紧皱,说道:“用工商业来承接失地百姓,此法真的可行吗?” 陈景恪没有直接说行不行,而是说道:“以我的智慧,只能想到这种解决办法。” 朱标却出声说道:“如果景恪计划里的帝国体系能搭建完成,工商业必然会大兴。” “承接一部分失地农民,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朱元璋依然心存担忧:“作坊都是大商人兴建,百姓前去做工,岂不就受制于大商人。” “掌握了大量青壮的大商人,不就可以效仿前朝权贵豪族,要挟朝廷了吗?” 原来你是在担心这个。 陈景恪反而感觉轻松了不少,说道: “不一样,前朝百姓委身于权贵豪族的同时,相当于失去了‘民’的身份。” “也就是说,在国家的户籍系统里,没有了他这个人。” “他以及他的家人,都不再接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的生死荣辱,全看主人的心情。” “当朝廷律法不再保护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只能生生世世效忠自己的主人。” “而我大明百姓去作坊做工,是以雇工的身份加入的。” “不论他去哪一家作坊做工,都是大明的子民,享受大明律法的保护。” “能当正常的‘民’,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奴呢?” 朱元璋不禁点头,这话他非常认同。 能当人,谁有愿意去当牲畜呢。 陈景恪继续说道:“但前提是,朝廷必须要保护百姓的利益。” “当他们被雇主欺负的时候,朝廷能为他们伸张正义。”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会心向朝廷,而不会听雇主的。” “这就是我建议设立雇工保障制度的原因。” 朱元璋顿时就懂了。 正如当年天子与民齐心协力,共同对抗贵族、世家豪强一般。 现在天子和民一起,对抗官僚士绅和大商人阶层。 说的更直白一点,天子想要大权独揽,就必须要给民好处,以获得百姓支持。 这个好处就体现在,保护民的利益。 陈景恪继续说道:“想要限制大商人的办法非常多,别的不说,就一个税收就能将他们拿捏的死死的。” “税务稽查司可不是吃素的啊。” 税务稽查司那可真的是臭名卓著啊。 从成立那天开始就被天下人唾弃,每天都有无数奏疏弹劾它。 也就是朱元璋意志坚定,又大权独揽,换个皇帝早就扛不住将它给撤了。 但税务稽查司的战果也确实很大,为朝廷揪出了一大批偷税漏税之人。 一大批地主、豪商被抄家,让国库白得了一笔意外之财。 最大的作用还是震慑了地主和豪强阶层,让他们不敢再肆意偷税漏税。 表面看大明的耕地没有增加,但实际征收上来的税额却增加了。 以前大户会勾结地方官吏,将赋税转嫁给百姓。 有了税务稽查司盯着,他们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只能咬着牙自己交税。 变相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朱元璋再次叹道:“税务稽查司,原来你从那个时候,就已经算到今天了。” “罢了罢了,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 终于得到想要的结果,陈景恪大喜:“陛下英明。” 朱元璋没有理他,对朱标说道:“标儿,你带人制定一套雇工保障法出来。” “再帮咱想想,如何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放宽对百姓人身的限制。” 第257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 成功说服朱元璋,陈景恪心中长长舒了口气,继而升起强烈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这不是他第一次说服朱元璋,但绝对是最困难最没把握的一次。 这次的话题看似因雇工保障制度而起,实际上的内核是为百姓松绑。 百姓一般不愿意离开家乡,一是朝廷律法的限制,二是离开了乡土就彻底没了依靠。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是,在古代流民不算人。 不到绝路,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 现在朝廷在法律上给了‘流民’保护,就会变相的刺激一部分人流动起来。 允许人口流动,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以前他的改革看似激进,实则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事情做参考。 黄河改道,朱元璋自己就能看到其中的好处。 宝钞新政,是对宝钞制度的完善。 摊丁入亩,看似很激进,实则并不算特别新鲜。 要说激进,还要属汉文帝,直接就将农业税给废除了。 虽然最后难逃人亡政息的命运,但也给世人打了个样。 人头税虽然没有被正式废除过,但‘免除某地丁税’这样的善政,历朝历代发生过不知道多少次。 况且摊丁入亩的好处,也是可以预见到的。 其它的新政也大多如此。 要么就是可以预见到好坏,要么就是能从前人那里借到一些经验。 但商业联盟计划和放宽对百姓的限制,这没有什么先例可言,更和历史留下的经验背道而驰。 商业向来是被打压的对象,重农抑商是施行了几千年的政策。 限制百姓流动,既可以防止百姓聚集造反,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治安问题。 很简单的道理,熟人社会,谁犯罪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果是外来人犯罪,一打听有没有外来人就能锁定大致目标了。 朱元璋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长大后读书识字,学到的管理经验也全是这一类的。 他的内心,已经被这种思想占据,很难改变。 而朱元璋有多固执,了解过他历史的人都知道。 想要说服他去做完全违背自己的认知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而这对陈景恪来说又非常重要。 工业化是历史的趋势,无可阻挡。 大明固步自封,西方照样会继续做。 不想重演挨打的局面,就要主动去追求。 而想要工业化,就要发展工商业,要放开对人身的禁锢。 为了说服朱元璋,他思考了许久才从历史的碎片信息里,梳理出两条线。 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总是要试一试的。 所幸,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 不过他也清楚,能说服朱元璋的真正原因,还是自己过往的表现。 还是那句话,朱元璋是个非常固执的人,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想法。 封藩的弊端他很清楚,可还是一意孤行这么去做了。 想要说服他,不在于你的话正确与否,而在于他愿不愿意听你的。 以往的算无遗策,种种改革带来的正面效果,让朱元璋愿意相信他的话。 与其说是游说成功,不如说是朱元璋对他信重的体现。 接下来,陈景恪就和朱标、朱雄英一起,讨论如何给百姓松绑,又如何制定雇工保障法。 彻底放开限制,允许百姓自由流动,这是不现实的。 这么做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所以必须是有条件的松绑。 最终还是只能在路引上做文章。 各地放宽路引的发放,但需要百姓说明离乡的原因,以及目的地是哪里。 百姓到达目的地之后,就要去当地衙门办理暂住证明。 虽然还是有些繁琐,但比起以前已经是阶段性的进步了。 按照以前的经验,他们敲定大致框架,细节交给下面的人完善。 但今天陈景恪却一反常态,对流动人员管理提出了种种细节上的建议。 比如暂住证必须全部免费,如果收费就会有衙门四处抓人办理暂住证。 “别人只是从他们辖区路过,可能就要被抓住办理暂住证。” “一个人出一趟门,可能就要被强制办理好几张暂住证。” 这种情况,在大城市最容易出现。 别问陈景恪是怎么知道的,那都是时代的眼泪。 但在朱元璋三人看来,这个方案陈景恪应该准备已久,否则不会考虑的这么细致。 陈景恪没有解释,完全没必要,这种误会对大家都好。 后面讨论雇工保障制度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之前朝廷出台过一个奴仆契约,虽然很简单只有十来条内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奴仆最基本的权利。 朱标原本想的是,借鉴这个奴仆契约,弄一些条款就行了。 但很快陈景恪就告诉他,什么才叫真正的细。 比如就拖欠薪酬这一条,陈景恪就提出了高达数十种漏洞,让雇工一文钱都拿不到。 还有各种罚款措施,甚至能让雇工倒贴钱。 朱标忍不住再次为他的细感到惊叹。 朱雄英则一脸佩服:“景恪,你要是经商,肯定是天下第一大奸商。” 朱元璋则脸色阴郁,陈景恪设想的种种情况,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期。 全家都给地主家做工,每天累死累活,还要被各种挑毛病。 说好的管饭,但提供的食物堪比泔水,就这还嫌弃吃的多。 至于工钱…… 呵,你应该感谢我给你工作的机会,还想要工钱? 更可悲的是,人家说的还是对的。 后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将他父母都辞退。 然后他父母、兄弟就全饿死了。 想到悲痛处,他嘴唇哆嗦,眼眶都红了。 这一下可把朱标、朱雄英和陈景恪三人给吓到了,这老爷子是咋了? 还不等他们询问,朱元璋就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一定要将这个雇工法给咱制定好,越细致越完善越好。” “谁敢违反这个法令,严惩不怠。” 还是朱标了解自家父亲,从这句话里已经猜到了原因,郑重的道: “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将此法制定好的。” 稍后陈景恪也知道了缘由,心中不禁一喜。 在皇权社会,一部法律如果能引起皇帝共鸣,还是一个实权皇帝,必然能得到贯彻施行。 之前他还怕雇工法成为一张废纸,现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 黄昏时分,处理完公务的朱元璋,背负双手来到坤宁宫。 正在用膳的马皇后打趣道:“呦,今天晚上好像不该在我这留宿吧,不怕你的美人生气?” 嘴上虽然这么说,手上却指挥侍者将备用的餐具取过来。 朱元璋没有接话,而是挥手让侍者全部退出去。 马皇后立即就知道有大事,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等下人都出去之后,说道:“今日你们四个在乾清宫待了大半天,可是景恪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元璋点点头,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你看看就知道了。” 马皇后接过,只觉入手沉甸甸的,少说也有二三十张纸。 心下不禁有些惊讶,陈景恪虽然经常讲课,但很少一次性讲这么多内容。 就连帝国计划,都没有这一半多。 今天到底讲了什么,竟然有如此多的内容? 这样想着,她展开手中的纸卷低头看去。 字迹很熟悉,正是大孙子朱雄英的。 不过她没管这些,直接开始阅读起上面的文字。 朱元璋则拿起筷子,老实不客气的吃了起来。 他可是故意卡着饭点过来的,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别处也有饭,可谁让他不稀罕呢。 就好这一口。 马皇后越看越是震惊。 中央集权?人权?放宽人口限制,允许百姓流动? 陈景恪的思维果然与常人不同啊。 但随即她又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从他提出帝国计划的时候我就在想,工商业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他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属于图穷匕见了。” 朱元璋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道:“只是他的督亢地图有点长,咱都被绕进去了。” 马皇后丝毫不觉得意外:“他从不打没把握的仗,既然出手,就说明有把握说服你。” “不过他竟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服你,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朱元璋说道:“也算言之有物吧……其实咱并不是被他这套逻辑给说服的,而是相信他这个人。” 马皇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 “他的理想总结起来就两个,其一让华夏文明更加强盛,其二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 “之前的种种政策,也都是围绕这两个目标来的。” “而且他也从未遮掩过自己的想法……” “不出意料的话,帝国计划应该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为了这个目的,他用五年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给他一些特殊的信任,也是应该的。” 朱元璋点点头,突然叹道:“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他不忘初心。” “多少人贫困时发下大宏愿,将来飞黄腾达了要如何如何。” “可真等到那一天,转头就将昔日的誓言全部忘记了,包括咱也不例外。” “当上皇帝之后,咱满脑子就只有一个念头,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苍生黎民不过是咱朱家的奴仆罢了,有他们口吃的就足够了。” “已经完全忘了,当年咱家是如何的艰难。” “更忘记了当年咱最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向上天祈祷的。” “可今天陈景恪却给咱好好的上了一课,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马皇后先是点头,然后又有些不解的道: “这也是我最奇怪的地方,他家世代行医,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算贫穷。” “他更是出生在大明立国之后,从小生活在最富

相关推荐: 致重峦(高干)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快穿]那些女配们   差生(H)   蔡姬传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盛爱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