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假装失忆后情敌说我是他的男朋友 > 第37章

第37章

乡养老,带回去的陈年旧报。 若说新报,也不是没法子。每次进奏院那边,都会流传一些信息。街上有专门的文人便东拼西凑,民间整合,编好后与书斋谈妥,自行发售。 虽然圣上默许流通,但是干这行的人也知道分寸,每次只印百余份,售完即止。同时还会在书斋留存一份,谨防抽检。 * 李意清看完两篇的时候,元辞章回来了一趟。 见他看着自己,李意清扬了扬手中的邸报,“你要吗?” “不必。” 元辞章摇了摇头,这些邸报原先被府上小厮送去书房,他看过才让人拿来寝屋。 他顿了顿,道:“今夜我要将永昌河城南段的案宗看完,你若是困了,就先就寝。” 李意清挑眉,视线落在邸报第三篇上。 上面刚好是城南永昌河淤塞。蓄水难不说,水质还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李意清知道这桩事少不了扯皮推脱,不然元辞章昨日大婚,怎么会将案宗特意送上门。 元辞章的工部水清司的差事只是暂领,他这次主要负责的是拨出用于清淤的公使钱。 城南天子脚下,年年清淤年年堵塞,大把的银钱花出去,连个响声都听不到。 今年和往年一样,夏季的雨汛没有及时排出,城南一大片的农庄都被淹没。 顺成帝对城南这件事的耐心已然濒临告罄,若是这件事还办不下来,工部水清司从上到下没几人逃得开。 水清司那群人打太极,谁也不肯接这个烫手山芋,且还有的闹呢。 李意清点点头:“你去忙,不必担心。” 元辞章离开后,李意清放下手中的邸报,心底有了盘算。 京城是大庆最繁华的地带,人口超过两百万,西临江夏府,东临燕州,城中高楼大殿,琼楼玉宇,宝马香车无定数。 城东为尊,城西为贵,城北有皇家的跑马场,还有禁军和天字军大军营的总部,只余下城南,大多是来京城讨生活的。 李意清上次去城南,印象还是城南多脚店赌场,摆摊卖早茶的,也大多松懒散漫,和城东城西酒楼茶馆店小二殷勤奉承的面貌截然不同。 当时顺成帝也知道城南状况,特意把差事交给刑部尚书韩珦的门生、京兆尹的司户参军汤远生。没想到几年过去,情况依旧不见好。 * 第二天晨起时,元辞章又去了书房,李意清洗漱完毕,吩咐洛石前去套车。 早晨元辞章和李意清起时不同,因此两人是分开做的早膳,李意清一边吃着早膳,一边看着昨夜罗列的几条要点。 城南淤塞情况,水深几尺,周边人家几许,往年清淤效果如何。 她没有官职,不能直接调阅京兆尹卷宗,而且卷宗所言,未必属实。 就连顺成帝每日批阅奏折,半数在请安问好,歌功颂德,吹嘘拍马;少数攻讦对立阵营,拿芝麻小事哭天喊地;最后才有极少一小部分在办实事,为自己数十年寒窗和天下百姓谋福祉。 李意清打定主意亲自去看一眼,旁人听多了大公主真真假假的传言,未必会说道什么。 她虽然没有让人统计过,但是太子仁厚,二皇子凶恶,三皇子早夭,再往下数都是尚未成年的皇子公主。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则是不敢说。 天知道哪天二皇子听到了嘴碎,会不会带着一筐毒蛇说要赐给他。 百姓生活乏味,私下说嘴几句也是常有,即便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到李意清的耳中,她也只是一笑了之。 * 李意清心里装着事,吃饭的速度格外快,用过早膳,便出了门。 在府门的时候,二花跑了过来,一个劲儿地瞅着她。 李意清思量了片刻,觉得自己此行事务本就繁多,照顾二花只怕有心无力,于是对看门的小厮道,“把二花带去书房。” 二花安静,即便在书房,也不闹人。 下人领命,抱着一步三回头的二花离开。 李意清今日将茴香留在府上,带了毓心出行。 她今日本该在府上待客,新婚燕尔,即便有些官员命妇心里不愿意,但是为了奉承巴结,也都会来公主府道喜。 李意清不爱应付那些虚虚实实的恭维,好在她名声已经如此,倒是债多不愁。 但是面子上的功夫,李意清还是要做,不然那些夫人大娘子回去跟自己官人一说,明日便又有雪花般的折子飞进太和殿。 茴香自小跟在李意清身边,对命妇官眷都有些头绪,能应付过来。 李意清上了马车,毓心紧随其后,坐定后,她显得些迟疑。 “殿下,奴婢听说城南前些日子汛期,大雨把河底的污糟东西都冲出了,臭气熏天,你真的要去?” 她憋在心里没说的是,因着城南良田被毁,出现了不少刁民伤人的事件。 李意清心里有数。 出手伤人之人,要么是被他人冷嘲热讽气不过动手,要么就是无差别怨恨一切权贵,包括生活比自己好的人。 而前者食不果腹,若非逼急了,也不会闹事;后者猖狂,却也没听说过真的敢对朝廷百官下手的情况,他们不敢对朝廷发货,反而将矛头对准了大多是手中有些银钱、日子还过得去的普通百姓。 李意清道:“不必担心,洛石身手灵活,后头还远远跟着两个侍卫。” 毓心闻言,才松了一口气。 公主府的侍卫,都是顺成帝亲自去兵营挑选的,个个精兵强干。 虽然只有三十人,但是个顶个的有本事。 有了这道保险,毓心便不再揪心,掀开帘幔,看着外面的京城。 第18章 “你可是傻,这可是一两银子。” 五里一村,十里一乡,每逢初一十五,镇上便有草市,可供来往农户商民更换物资。 可以用铜板换,也可以以物易物,不拘是什么,只要主人点过头,买卖便算成了。 而京城和高宅大不一样,街上达官贵人满地,遍地绫罗锦缎,两边房屋鳞次栉比,肉铺、茶坊、酒肆、脚店一眼望不到头。 货郎穿行街道叫卖,也有急匆匆的马车拉着新鲜的蔬菜往主家赶。此刻天色尚早,城中醉仙楼、凌云阁这些大的酒楼还未开张,只有做汤饼、馄饨的铺子早早支起来,摊前冒出带着香味的蒸腾热气。 越往南走,修建的屋宇越发低小,在外早起摆摊做生意的,也肉眼可见的变少。 毓心心中一凛:“殿下,到城南了。” 李意清当机立断,道:“走,下去瞧瞧。” 毓心迟疑一刻,便紧跟着李意清下了马车。 * 秋天来临后,满城绿叶层林尽染,由着边缘一点点朝着中间袭去,待整片叶子变黄干枯,失去水分,一阵风起,就能吹下不少枯叶。 李意清看着冷清的街道,随手将刚刚捡的枯叶搓开。 干枯的树叶很脆,轻轻一搓,便化作了粉片状,手一伸直,碎叶子顺着指隙掉落。 她回头,对毓心和洛石道:“去永昌河。” 洛石本想问李意清可要上马,转头看见她已经走出一大截路,摸了摸鼻子,找了树下一个搓麻绳的老汉十个铜板,请他代为照看马车。 老汉将铜板收下,瞧了眼马车,知道是官宦人家的,可有可无的点点头。 “你且去。” 他声音干哑,洛石摸不准意思,又道:“老汉放心,我家主人有钱,等我们回来,还有别的赏钱。” 老汉依旧没有抬头,专心搓着麻绳,闻言,皲裂的手摆了摆。 洛石眼见着李意清和毓心越走越远,顾不得要一个准话,丢下一句“有劳”,便急匆匆跟了上去。 * 李意清的记性很好,顺着几年前的记忆,顺利地找到了永昌河方向。 汛期一过,转而入秋。 两个月的烈阳,让大地呈现干涸的状态,处处遍满裂缝。 河床上,淤泥肉眼可见,中间的主流还没断绝,流淌着约莫三尺深的水。 河道两边,与其说是河,不如说是一个个坑坑洼洼的小水沟。 还散发着浑浊的气味。 李意清走在岸边,瞧见了一点点的白,那正是臭气的来源——早已经死去的鱼。 脚下的芦苇草干黄,走在上面,望着河不像河的永昌河下游,心底五味杂

相关推荐: 烈驹[重生]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天下男修皆炉鼎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差生(H)   痞子修仙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云翻雨覆   捉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