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没正面回答,只道:“我知你是君子,不日后我便要离京,届时,我想请你多关照明珠几分。” 纪明珠知道他要离京办要紧事。 但让元长安关照她,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元长安也觉得意外,谢云峥明明跟防贼似的提防着他。 怎么突然又允许他和明珠来往了? 谢云峥抿了抿唇,虽然请来了圣旨,但他还是不放心。 等他离京,明珠这里有什么事,消息送到他手里早就已经来不及了。 元长安身手不怎么样,但脑子还行,有他关照着明珠,总归是好的。 他知道自己脸厚,居然想着利用元长安和新帝周旋。 但只要能给明珠多道保障,什么不要脸的事情他都做得出来。 谢云峥也不占人便宜。 “我会派人手给你,供你调遣,无事的时候就让他们保护你,等我回京,那些暗卫都送给你。” “我在扬州还有一片良田,平日不方便打理,之前我在贵府住了一阵,多有打扰,便用那些良田聊表心意。” 培养一名暗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更何况他还要把数顷良田拱手相送。 谢云峥此举,算是大手笔了。 纪明珠回过味来,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道:“其实事情也没那么严重。” 谢云峥在外替新帝铲除障碍,新帝又不是疯了,会在这种时候做不合时宜的事情。 纪明珠之前是被吓到了,才会惶惶不安。 如今冷静了下来,没再像之前那么害怕,真有意外发生,她也能想办法自救。 元长安的视线在他们之间穿梭,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 性。 谢云峥没明说,他也不好问。 但他保证,“若有需要,元某在所不辞!” 第209章 将功补过 南方传来叛贼起事的消息,震惊朝野。 徐尚书在早朝提议,给谢云峥将功补过的机会。 “叛贼起事,受苦的是黎民百姓,谢世子战功赫赫,从无败绩,若派他南下,定能诛杀逆贼,平定祸乱!” 杜太傅脸色变了变,他原以为自己和徐尚书是一条道上的盟友。 要是给了谢云峥将功补过的机会,之前做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以谢云峥睚眦必报的脾性,等他重回朝堂,不得闹翻天! 于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徐尚书的提议。 “朝中能领兵打仗的不止谢云峥,此等建功立业的良机,不该给犯错之人。” 听了杜太傅的话,武将们摩拳擦掌,都想领了这差事。 徐尚书冷斥,“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将军去镇压,朝中是不缺武将,但排兵布阵有谁比得过谢云峥!” 太傅不满,“你不给别人机会,怎么知道他们比不比得过谢云峥?” “那是战场,不是平日里训练的校场!若派出去的人平定不了叛乱,谁来承担责任?还有那些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他们在等朝廷救援,不派最得力的将军,就是让军队白白流血牺牲,还让百姓受苦受难!” 徐尚书义正严辞,“你因为自己的私心,不让谢云峥带兵南下,视百姓和士兵的生命为草芥,杜太傅,你可担得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杜太傅吹胡子瞪眼,“照你这么说,朝廷没了谢云峥就不行了?还是说,你是在骂在场的武将都是草包?” 武将们齐刷刷看了过来。 有暴脾气的,当时就骂骂咧咧了起来。 “我们谁不是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才有资格站在这里!徐尚书,我劝你谨言慎行!” 话落,便有人拱火。 “徐尚书家的公子,只是去军营转了一圈,连战场都没上,如今不也进兵部了吗?” 徐舟如今只是六品小官,但也有资格上朝。 火烧到了自家人身上,徐尚书面色难看,“反叛之事迫在眉睫,还请诸位分清轻重缓急!” 新帝一脸凝重,“徐尚书的提议是好,可太傅的话也有道理,如果派了谢云峥,岂不是让人误会,以为我朝没得力武将了?” 新帝站在自己这边,杜太傅眉头舒展了几分。 行了个大礼,提议,“正好萧少将军在京城,不如让他去平定叛乱,他在军营长大,实战经验丰富,排兵布阵不比别人差。” 徐尚书咬紧后槽牙,才克制住破口大骂的冲动。 萧少将军回京,名为参加婚宴,实际是要留在京城,配合后续的行动。 这种时候,他们这边的人必须得拧成一股绳,绝对不能分散了! “臣还是提议,给谢云峥一次机会,他是难得的将才,就算一时之间头脑发昏,犯了错,也不该就此被否定。” “臣附议!” “臣也觉得谢世子是最好的人选!” “……” 徐尚书一党,自然是徐尚书怎么做,他们就怎么站队。 还有谢云峥那边的人,也在想方设法让他重回朝堂。 去南方平叛,确实是个机会。 只是这事由徐尚书提出来,总让人觉得他没安好心。 犹豫片刻,是安和郡主的兄长先站了出来。 “阿峥得皇上宽恕,才保住了性命,如今百姓有难,合该让他去救黎民百姓出水火,以报答皇上您的恩德!” 朝堂上附和的人越来越多。 包括部分纯臣,也觉得派谢云峥去平定叛乱是最好的选择。 救人如救火,再耽搁下去,先不说叛贼会攻下几座城池,就是老百姓也等不起了啊。 大部分人都支持谢云峥。 新帝嘴角微不可查地翘了翘,“准!” …… 出征平叛,不是说走就走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事由兵部全权负责。 谢云峥被封为征南将军,新帝命他带二十万大军平叛。 叛贼格杀勿论! 有人觉得平叛用不着调遣这么庞大的军队。 但又有人说,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场战事。 只能赢,不能输。 不然会动摇国本。 人多些,胜算大! 谢云峥去军营点兵,纪明珠给他收拾行囊。 南方之祸听着没之前的战事严峻,但每场仗,都不可轻敌。 纪明珠心里其实是紧张的。 紧张之余,还有些期待。 只要拿下了萧将军和徐尚书,父亲的事情便可公之于众。 残害忠良,在背地里捅刀子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她不知道谢云峥何时才能回来,想着天气要冷了,前几日便给他做了御寒的冬衣。 这次正好都带上。 金子也想帮忙,但纪明珠不让,“他为我做了很多事,我能为他做的,也就只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才不是,您为世子爷稳定了小家,他才能在外安心征战,您要是不在,世子爷的斗志都没了。” “说得不错,赏!” 踏着暮色,身穿铠甲的男人大步流星地进门。 走动间,铠甲发出声响,让人止不住地心颤。 金子低着头退了出去,世子爷不久后就要离京,肯定有很多话想和夫人说。 这是纪明珠第一次看谢云峥穿铠甲的样子。 肩膀开阔,身材挺拔,手持佩剑,看起来威风凛凛。 配上他棱角分明的五官,让人莫名心生惧意。 “怎么不说话?” 谢云峥看着她,“过了今晚,我们要很长时间见不到了。” 纪明珠摇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保重身体,注意安全……类似的话,早在接到任命的时候,她就已经说过了。 她表情平静,谢云峥却看出了迷茫的意味。 走上前去,轻抚纪明珠的脑袋,“别怕,这一切就要结束了。” 纪明珠靠在他的肩上,“那你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回来。” 谢云峥不怕上战场,也不怕流血牺牲,但感受到明珠的不安,他突然就有些怕了。 他得活着回来。 府里还有人在等他。 用力亲吻纪明珠的额头,大手移到她的腹部。 “珠珠,你月事推迟了五日。” 男人喉结滚动,眼里满是不舍。 “要是孩子真来了,你替我给善堂捐一千两银子,不用给我写信。” 第210章 让明珠回国公府 谢云峥禁足的时候,整日和纪明珠形影不离。 他南下平乱,府里好像突然就空了。 用了小半月的时间,纪明珠才适应府里无他的日子。 而这时,她也确定自己怀上了身孕。 可能是孕妇容易胡思乱想。 真到了这一刻,纪明珠又想起了上辈子摔倒,以至难产的事情。 害怕心神恍惚会让上辈子的悲剧重演,纪明珠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上辈子孕育胎儿的经验,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她都能冷静应对。 而且府里没有挑事的人,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话语权都在她手里。 对她而言,这辈子的情况好太多了。 只要她自己放平心态,万事以自己和孩子为重。 这一次,他们娘俩都会好好的! …… 安和郡主本就关心子嗣的问题。 谢云峥离京以后,恨不得三天两头把纪明珠喊回国公府一次,问问她的肚子有没有信了。 可又怕纪明珠真有了信,来往两座府邸之间,会给别人下黑手的机会。 思来想去,决定让关氏当她们之间的桥梁。 如果纪明珠怀上了孩子,那么在坐稳胎以前,这事得捂紧了,不能传出去。 要是她能悄无声息把孩子生下来,那最好不过。 反正那宅子里没有外人,伺候的丫鬟婆子和护卫都是阿峥亲自挑选的。 只要把那些人管好,一般人查探不到府里的情况。 没人知道纪明珠怀孕,她和孩子都能安生些。 安和郡主做事向来高调。 可儿子前阵子才出了事,如今还离京平乱去了,她只想低调些,再低调些。 要是真有了孩子,也不能轻 易让外人知晓。 免得那些敌人,又打上鬼主意。 安和郡主不能自降身份去看纪明珠,也不能把人喊回国公府。 让关氏去传话,就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纪明珠和关氏感情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她们二人经常见面,别人也不会怀疑什么。 在纪明珠的事上,安和郡主是信任关氏的。 以前,纪明珠还没有阿峥这座靠山,关氏就处处维护纪明珠。 如今,更不可能把人往外推。 同住在国公府里,每隔三五天,关氏就要来正院问一次安。 这次也不例外。 一大早从鹤舞堂出来,便直接来了正院。 安和郡主道:“你待会儿出府一趟,去看看纪明珠那边是什么情况。” 关氏觉得意外。 在她的预想里,想了解明珠的情况,直接把人喊回来,这才符合安和郡主的做事风格。 试探着问:“嫂子,你找明珠有事?” 安和郡主扫了眼贴身伺候的妈妈,示意她去门口守着。 “你去问问纪明珠,她肚子有没有信了。” 以为安和郡主又要拿子嗣问题为难明珠,关氏下意识掐了掐手心。 “要是有信,她肯定会回来传话的,嫂子你别着急。” 一听关氏拐弯抹角的话,安和郡主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睨着关氏,眼神嘲讽。 “我又不会吃了她,你这么
相关推荐: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我的美女后宫
林峰林云瑶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删除她gl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