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 > 第97章

第97章

品,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 杨大人四十多岁任大九卿正官,为人刚正,本事和门第兼具,下一步官至刑部或工部尚书,甚至督察院御史,皆有可能。 第二件事是皇帝给燕承诏赐了婚,是大庆朝唯一一位异姓县主,双九年岁。等燕承谨远赴西北甘州后,皇帝正式封燕承诏为安平世子,便会操办完婚。 兴许是因为郡王府的一堆烂事,或是皇帝有秘事安排燕承诏去做,燕承诏这段时间似乎很忙碌,裴少淮已经很久没有在宫中见过他了,不知他何处在值。 裴少淮心想,南镇抚司就这点好,不管在哪都算工时、发俸禄。 这日,裴少淮与妻子携礼回门庆贺,他给内兄杨向泉精心挑了些以前科考所用的书卷和笔记,给岳丈带了一端镌刻成獬豸神兽的玉质镇石,方方正正的,没有多余的花哨。 书房内,独翁婿二人,坐下相叙。 杨大人十分器重裴少淮这个女婿,单独叙话是有事要提点他,杨大人问道:“你叔祖父那边的事,你知晓多少?”杨大人也是到了正官位置,看过完整案卷,才敢与裴少淮谈此事。 裴少淮明白岳父指的是什么事,如实道:“只知晓堂叔犯了什么错事,不知他为谁而犯、为何而犯。”紧接着又问道,“岳父以为圣上会如何处置?” “裴珏如今在朝中还有用处,皇帝暂且不会动尚书府,等再过几年,若是没了用处,则不好说了。”杨大人说道,“不过,依照圣上的性子,又念他是受人诳骗、不是主犯,应当不会要他全家的性命。” 裴珏如今最大的用处就是制衡河西一派。 前段时日吏部“好不热闹”,楼宇兴令皇帝旨意日日身临吏部,听吏部禀报巡察各州府官吏的情况,本想趁机敲打敲打裴珏。 岂知裴珏如今正是孤注一掷的时候,够豁得出去,专程带人去查纠河西一派的京官,逮着把柄了还不忘亲自向楼阁老禀报。 杨大人又同裴少淮道:“依我目前所知,此事背后幕手极可能是宜昌府那位,他还惦记着……这几年朝中有什么事情,你要多斟酌推敲,慎言慎行。”提醒女婿多多小心,万不能迷迷糊糊受人诓骗,一不小心与楚王染上瓜葛。 “小婿省得了。”裴少淮应道。 岳父所猜和裴少淮所想,不谋而合。 “小婿有一事想请岳父相助。” “你说。” 裴少淮说道:“朝廷在松江府、太仓州试点开海,冬夏时商船往来如织,收益颇丰,可原要继续开海的潮州、泉州和胶州等十几处地方,却迟迟不见动静,各地官员徐徐做事谋私利……此事想必年后会廷议,免不了一场争执。” 裴少淮站起来,铿铿道:“熙熙水域亦为国土,岂可恐水深寇多而不守?东西南洋往来不断,商船所得既可丰国库,又可富民生,岂能为了让权贵垄断而踟蹰不前?” 他准备上谏,想请岳父助他一臂之力。 开海一事,翁婿二人谈过不止一次,杨大人认可女婿的观点,点头应道:“你放心罢,杨家会做你的护盾。” “谢岳父。” 另一边,杨时月和杨夫人在后院闲叙。 杨夫人笑呵呵说道:“姑爷得空的时候,你多带他回来坐坐,你爹爹是极钟意他的。”她说起日常的小事,道,“你爹爹平日里教训族里的后辈小生,一开口便是‘要多向你们的姐夫学习,沉稳读书,往后才能言之有物’,你若不信,就去问问你哥。” “女儿省得了,官人一有闲也常说要过来走动,是女儿近来身子乏,有些贪睡了。”杨时月编了个由头,应道。 杨夫人心细,看了看杨时月的肚子,问道:“莫不是有了?” 杨时月一愣,摇摇头,带着些许失落,七八日前葵水刚走的。 杨夫人赶紧安慰女儿道:“月儿莫急,缘分还没到而已,慢慢来。” “嗯嗯。” …… 岁末不止朝中事情多,伯爵府上事情也不少,腊月以前就该清点一年账目,准备府上过年往来所需了。 平日做事细,岁终出错少,杨时月虽是一个人操持,但做得井井有条,一点都不马虎。 她听说有北人运来许多冻羊肉,在京城里售卖,便找来张管事两口子,叫他们点一点府上做事的人数,按照每人十斤的量去买,分发下去。 腊月时照例多发一个月的月钱。 琐事虽多,但杨时月一有空闲就会琢磨织机梭子的事。这日,她在屋里给裴少淮绣衣袍领巾的纹样,同往时一样,一针一线都娴熟。 细针在撑平的布面上下穿动,杨时月一时晃神,向下穿针时,下边的手忘了接住细针,等她回过神时,细针已经从布眼中滑了下去,细丝挂着晃悠悠。 本只是日常小事,杨时月忽想到官人那句“触类旁通”,心间萌生一个想法,她再次捏起细针,刺破布面后任其从布眼中滑下。 杨时月心想,梭子亦是细长,若是它像细针一样足够“光滑”,是不是更容易“滑来滑去”? 这个想法好似水面微澜一般,一圈又一圈地扩大。 …… 几日后,裴少淮如往常一样从宫中回来,晚膳时,他见妻子眉梢一直挑着一丝喜意,双颊润如桃花,添了几分俏娇。 “娘子今日是有什么喜事吗?”裴少淮停著问道。 杨时月却卖关子摇摇头,摇摇头说:“没有没有。” 直到夜里梳洗收拾妥当,小两口从侧房回到正屋,裴少淮才发现屋里的茶案被搬走,摆放着一架新造的织机。 两排经线的上下多了两条铁磨的轨道,锃亮光滑。 木制的梭子上下两侧多了几个小铁轮,显然铁轨是相配的。 裴少淮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妻子怎么快就设计出来了,一旁的杨时月已经坐下来,映着烛光开始演示操作。 当她一踩织机蹑板,经纱上下交织,而后贴在铁轨上,这时铁轨随着转轴倾斜,手轻轻一推,梭子就顺着铁轨滑了过去,十分流畅。 再一踩蹑板,经纱交织后,铁轨向另一边倾斜,梭子则又滑了回去。 如此反复,比以往穿来穿去快了三倍不止。 显然,此物已有了飞梭的雏形,更令裴少淮欣喜的是,妻子竟还应用了轨道倾斜和梭子之重来增添速度和流畅度。 果然,原理是相似的,方法却可以千变万化。 “官人,你觉得如何?” “好,极好!”裴少淮语气忍不住多了几分激动。 他看到织机织出来布只有两尺宽,又提示道:“娘子,若是这铁轨做得更宽一些,织出来的布匹是不是会更宽?” 宽布比窄布更实用,也更好卖价。 杨时月顿时了然,从前织得窄,是因为要两手穿梭,手臂不够长故影响了布匹的宽度。 眼下已经没有这个限制,完全可以随心织得更宽。 她本就十分欢喜了,官人一提醒,多了新点子,欢喜更盛,春风十里柔情。 “官人好巧的心思。” “娘子也是。” 杨时月双手揽住丈夫的脖颈,踮了踮脚,虽未饮酒意已醉,痴痴望着裴少淮,薄唇轻动,道:“君如经纱妾如纬……” 经纱上下交织,纬纱左右缠绕。 烛光影动更添几分迷离。 成婚一年有余,裴少淮早已不再羞涩,顺势抱起杨时月的动作熟稔,稳稳当当。 顾不得去吹熄那摇曳的烛火,他回应妻子的那句诗道:“上下相织复相缠。” 床榻上,裴少淮单手扯下了帘勾,帐布一滑而下。 烛光下,织机未转却闻声,唧唧往复意更浓。 第123章 冬时寒夜长,四更天里,嬷嬷门外轻敲三两下,掌燃了屋檐下的灯笼。 灶房那头也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 裴少淮依时醒来,轻手轻脚撩起帐布后,借着微弱的光见妻子睡得还沉,遂又把床帐放了下来,才掌燃屋里的烛灯。 他略活动了一下筋骨,仍有几分困意,想来是昨夜闹得太晚了。 嬷嬷送来洗漱的热水,裴少淮低声言道:“送到侧房去。”以免吵醒妻子。 当朝天子勤政,三日一早朝,今日正是早朝日。裴少淮是六科言官,卯时前要到宫门外候着,早朝有御史当值记录,不可误时,所以他才会起这么早。 半个时辰后,杨时月感觉到身边少了暖烘烘的“小火炉”,揉揉眼醒来,发现丈夫已经自己穿好官服,只差戴上乌纱帽。 “睡过时辰了,官人怎不喊我一声。”她言道。 裴少淮闻声回过头,踱步走到床前,给妻子掖了掖被角,没让她起身下床,言道:“时辰还早,外头又冷,娘子继续睡罢。” 杨时月依在丈夫肩上,小两口温存了片刻才作别。 …… 太和殿前,文武百官参加早朝。 今日早朝并无什么大事,多是六部九卿的正官禀报政务进展,不到半个时辰就散朝了,百官回到各自的衙门处理公务。 在工科衙门看文书时,裴少淮注意到户部的一份文书写道,太仓州商运码头督饷馆已汇算完今年的船税,开春后会由镇海卫押运归京,纳入国库。 事关密报,文书上未写明今年一共收到多少船税。 裴少淮心里估算着,他前年离开太仓州时,夏日里就有千余艘商船从太仓州入港卸货,时隔两年,商队间一传十十传百,今年选择停靠太仓州的商船,数目恐怕翻了两倍不止。 且不论船上装载什么货物,光算船只水饷,每条船就能入税三五十两银。 这么一算,太仓州今年这份船税可不轻,快比得上太湖地区一年的丝绸布税了。 想及此,裴少淮对于上谏加快试点、取缔禁海一事,多了几分底气。 势在必行。 从腊月到春节前,裴少淮一直在酝酿上谏一事,一来要想好言辞,以便应对其他官员的反驳,二来他也免不了要找些“帮手”、“后盾”,壮大自己,否则一人总是难辩群舌的。 这期间,裴少淮还去了两回南平伯爵府,三姐生产完不久,正在慢慢恢复身子,不能劳顿,但她聘请了许多能人巧匠,这些人并没有闲着。 他们把田庄旧院子改成了棉织造坊,又趁着寒冬农闲,分头到顺天府周边各县,与乡书里正们商议,让农户们在自家坡地里种植棉株。 此事进展不是太顺利。 虽然织造坊愿意签订契约,允诺秋时全数收购棉铃,价格从优,但农户们未曾见过此物,心中存有疑虑,害怕白白忙碌一年无所收,所以鲜有农户愿意画押。 毕竟一亩不便灌溉的坡地,即便种不出米面,但种些黍子藊豆,也可用于饱腹。 一寸土都不能浪费了。 裴少淮知晓后,说道:“愈是仗着一口粮食过活,愈是做事谨慎,怕失了分毫,农户们不敢画押也是正常的。”又建议言道,“万事开头难,三姐、姐夫若想办成此事,免不了要先同当地县衙先通通气,再向农户们做些让步。” 第一年做成了,农户见到好处,第二年第三年就顺利了。 竹姐儿了然,立马换了一个法子。 她先借官绅里正之口,让农户们知晓棉花为何物,坡地亩产最低多少,又每亩预付了些铜板子,让农户们不必担忧一年颗粒无收。 为了做成棉织造坊,竹姐儿可以先不计较一时得失。 果然,慢慢有大胆的农户前来画押,或直接在自家坡地上种三五亩,或选择开荒试种,既不耽误家中一年的收成,又可另谋一条路子。 与此同时,乔允升派人南下收购棉花,再随商队运回,用于实验纺纱、织布。好手艺是靠练出来的,越练才能越精,棉织造坊里不能断了棉铃。 另一边,几经调整后,杨时月的新式织机愈加完善,她在轨道两端按上了铁质弹片,让飞梭左右穿行更快了几分。 织出来的布不再限于两尺宽,可按需求纺织五尺、乃至十尺宽的布匹。 当然,织得太宽也会影响到织布的速度。 杨时月让张管事在京都城里选了几家木匠铺和铁铺,将新式织机的关键零件拆解,交给几个铺子分头去做,所有部件运回到织造坊里,再组装起来。 按裴少淮的话说——新式织机以后必定会流传出去,也会推广,但不是现在。棉织造坊需要先打出名号来,当了“领头羊”,才能让棉花在北边尽快铺开种植。 …… 正是这些事都在有序进行着,成功在望,不管是三姐,还是妻子,都兴致勃勃,一腔热情,让裴少淮打定主意——要助力朝廷尽快全线开海,准予大庆百姓向外经贸。 先有开海,后有棉纺。 他知道,一旦棉织造坊做成,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知晓棉花、棉布的好处以后,会有更多人跟着种植棉花,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新式织机、水力纺车远远不断产出布匹,一个作坊就比得过成千上万户人家,到了那个时候,若还是拘囿于大庆之内,势必会出现与民争利的情况——百姓没了生计没了口粮而生乱。 朝廷不会放由动乱,棉织造坊会成为众矢之的。 届时,不管多么灵巧先进的织机,纺纱多么快的机具,多么省力省时的想法,都会像曾经的水力大纺车一样,被摧毁、被禁用。 一切重归最初——织布重新回归家家户户后院内,慢慢而悠悠,民妇彻夜而织,换杂粮一斗。 只有开海,让大庆百姓都用上新式织机、纺车,把多出来的棉布源源不断销往海外,为百姓谋利,织机上的木轮、木齿才能越转越快。 甚至带动其他东西转起来。 裴少淮不止想织出棉布而已。 夜深了,裴少淮仍在书案前坐着,闭目沉思。 皇帝已知晓开海可丰盈国库,有意开海,却久久难以推行,这便说明其间阻力不小。 此事不易。 …… 越到了年关,时日过得越快,一晃眼就要到春节了。 今年是个丰年,大庆各地无灾,京都城里过年的气氛更浓了几分,街上热热闹闹的。 裴秉元、林氏和少津几人仍远在江南,不能回京一同过年,未能全家团聚,使得伯爵府少了几分热闹。 除夕的前一日,皇帝下旨开始休朝过节,百

相关推荐: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外婆的援交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他是斯文糙汉   一梦三四年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高门美人   地狱边境(H)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