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 > 第29章

第29章

。 “是我唐突了……”李三郎在后头喃喃道,脸色讪讪又羞又愧。 …… 段夫子明白裴少淮准备提早参加院试的心思之后,提点他道:“你既已打定主意,学问也到了火候,便去搏上一搏罢,岁末督学大人归京考校生员学问,勿失良机。” “学生省得了。” 十一月,府衙张贴告示,说顺天督学大人自北直隶其他各府巡查归来,不日要在顺天府学里讲授经学、组织生员岁考,再临场考校生员学问。 裴少淮等三人虽不在府学上课,可大宗师的讲座和岁考,却是一样要参加的,否则会被革除“童生”的名头。 消息一出,顺天府辖内的众多生员,纷纷赶往府学,临时住在周边等待大宗师的到来,十分积极,只因督学大人是来年六月院试的主考官——哪个生员不想在大宗师面前讨个好印象呢? 初五这日,裴少淮等三个小子穿上童生服,与其他童生一道在府学外列队,夹道迎接大宗师的到来。 铜锣声起,八抬大轿之上,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头发斑白。听闻说,这位赵督学原在翰林院任五品学士,去岁方才被任命为北直隶督学大人,文风喜好众人尚未知晓。 虽只有五品,但掌管一省之学政,关乎百姓教化,历来受人尊崇。 今日是顺天府张府尹亲自陪同。 等轿子过后,又见两名身强体壮的刽子手抬着一个大箱,紧随着督学大人进了府学。 众人散去之后,裴少津好奇,低声问长兄道:“大哥,大宗师出行怎么还带着两个刽子手呀?瞧着好不吓人。” “不是他想带的。”裴少淮应道,“是朝廷规定要随行带着的……你猜猜那大箱子装着何物?” “何物?” “装着一套囚衣和刑具。”裴少淮解释道,“这是给督学大人准备的,朝廷意思是,一省之督学责任重大,若敢营私舞弊,有悖公允,一经查明,立地行刑,所以才让刽子手一直跟着,以此来警醒督学大人。” “听着真吓人。”徐言成缩缩脖子,说道,“我以后可不要做甚么督学大人,光想着后面跟着两个刽子手,哪里还有心思授学、考校生员。” 裴少津却道:“我到觉着好,但有公允在,天下有识之才方有机会入朝为官。” 午后,众位生员整齐坐在府学里,听大宗师授课。 翌日,则是生员岁考。岁考题目并不难,与县试难度差不多,但凡平日里不曾懈怠读书的,皆能顺利答完。那些勉强过了府试,平日里没有好好温习功课的,便要小心了,岁考成绩分为六等,若是被评为最末一等,这“童生”的名头就没了,重归庶民。 数日之后,岁考成绩揭晓,判作一等、二等者,再进府学面见督学大人、顺天府尹,由赵督学当场考校学问。裴少淮被判为一等,裴少津、徐言成则为二等,均在此列。 夫子提醒裴少津和徐言成道:“你们两个不参加来年院试,安静听着便是,切莫为了出风头而贪言。” “是,夫子。” 考校学问这一日,赵督学所出题目为:“兵食天下之大计。”问诸位生员如何理解此话。 属军政策问。 场下筹备已久的生员们,自然是跃跃欲试,只需得了大宗师的赏识,来年秀才之名自是手到擒来。他们多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或是“兵食充足,军心大稳”、“战力之源”等诸多方面论述,抑扬顿挫,喝声连连。 大宗师亦微微颔首,但并未多作点述。 裴少淮在场下暗想道,赵督学身为翰林文官,从不务兵家之事,明明可以考校四书五经之学问,却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策问军务,想必他是知晓张府尹之喜好,特意而为之,毕竟张府尹官居三品,高了他两级。既然是有意替张府尹出的题目,答得好与坏,自然要看张府尹的评判。 裴少淮还在沉思此事,却闻张府尹呼道:“宛平县裴少淮可在?” 裴少淮忽听闻自己名字,亦是一凛,顾不得沉思,当即上前一步,垂首作揖洪声应道:“学生在。” 十一二岁的少年郎君,身子不高,身姿板正,引得众生员投目,略带疑惑之色——为何张府尹独独记得这位少年郎? 张府尹干脆道:“你来答。” “是。”他虽不知张府尹为何记得他,又为何独独点了他,但他知晓此乃良机不可失。 裴少淮往前几步,居于场地正中,抬首望向两位大人,言道:“学生以为,帝王经论、圣贤谋划皆视此为先务,盖兵食足,而礼乐刑政可以同理也,自然无所争议。然兵食源于田农,田农不产则兵食不足,盖治兵需先治民,二者不可分也。又成都府天下粮仓,西北疆兵之重地,二者相距之远,粮草之损不可不计较也……” 第33章 身居何位,则言何物。 裴少淮此时尚且是一小小童生,身无功名、官职,家中又无从军中官臣,如果继续夸夸其谈,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反倒不美。 甚至会让人怀疑他从何而得的见解。 裴少淮明白自己的身份,也懂得拿捏分寸,只点出了兵粮生产的根本、兵粮运送之损耗两点,又以盛唐均田制、租佣调制和宋代仓廪漕运为例,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大抵意思是要学习历朝治兵治民好的措施。 没有贸贸然提后世的见解。 而后结言,道:“以上便是学生的粗浅见识,恳请大宗师、府尹大人指纠。” 裴少淮虽是收敛着回答问题,但他的见解已经让张府尹颇为满意,毕竟裴少淮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郎君,总不能期待他张口闭口就是天下大道、治世良策罢。 张府尹又问:“你方才所言从何而来?” “小子不敢居功。”裴少淮拱手作揖,谦谦言道,“旧唐书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小子所言,皆从《唐律疏议》《宋史》所得。” 张府尹连连颔首,但没有点评,而是侧向赵督学问道:“大宗师觉得如何?”既然是张府尹自己钦点的人,自然是过了他这一关,他才会让大宗师点评。 “善。”赵督学应道,“引用盛唐大宋为例,有理有据,言谈中初显文韬武略,颇有府尹大人年轻时的影子。” 前一句“初显文韬武略”是对裴少淮的评价,而后一句则值得深思玩味。 听这话的意思,赵督学、张府尹似乎年轻时就认识,关系也不错。两人年岁相差不是很大,说不准就是同年科考进士,只不过入官之后,一个从文一个从武。 又说裴少淮身上有张府尹的影子,在这个座师与门生视为一脉相承的朝代里,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将裴少淮和张府尹“捆绑”在一起。 赵督学又道:“若是能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在科考上有所成,往后的路子许是要比他人宽一些。” 张府尹也顺着赵督学的话,对裴少淮言道:“你可要谨记大宗师的指点,切莫得意忘形,懈怠课业。” “谢大宗师、府尹大人提点,学生必当谨记。”裴少淮情绪有些复杂,但并未显露出来——高兴是因为得了大宗师、张府尹的赏识,院试一关只要发挥正常水平,势必不会受阻,于日后的仕途也有所助力。再者京都百姓素来相传张府尹为人刚毅正直,不畏权势,也很对裴少淮的脾性。 略有惶惶,则是因为他从未想过能受此赏识,担忧自己能否扛得下这样的风头,毕竟韬光养晦才是他的初衷。 场下众多生员,无不艳羡。 考校完学问,府学里小宴一场,两位大人与童生们一同举杯,饮了一盏,才先行离开。 趁着其他童生还未围过来交谈结识,裴少淮拉着津弟和徐言成,速速离开了府学,碰巧在门口碰见了尚书府裴少煜、裴少炆两兄弟。 通过尚书府三个孙辈的身份之别,也能窥出尚书府的手段。长孙裴少烨与徐瞻同届,已经中举,是尚书府的重点培养对象;次孙裴少煜二十余岁尚未取得秀才功名,科考一道成就有限,干脆把他养成左右逢源之人,替尚书府打点关系;幺孙裴少炆年十五,是后备之选,仍以读书为重,因极少出门,不知其是个甚么性子。 “堂弟今日真是好风光,替伯爵府好好挣了一回脸面,日后谁人还敢说伯爵府三代出不了读书人。”裴少煜嬉皮笑脸的,又道,“想必来年的院试,这秀才功名堂弟是探囊取物了,为兄预先道一句贺。” 裴少炆寡言,好似有些孤僻,直勾勾望向裴少淮,眼中藏不住敌意——非害人之敌意,但难以言喻。又带着些兴奋。 裴少淮被裴少炆盯得十分不自在。 “堂兄谬赞了。”裴少淮也笑着反讽道,“叔祖父科考出身,本属于伯爵府的旁支,岂有‘伯爵府三代不出读书人’的说法,说这样话的人其心可诛。” 又道:“也预祝堂兄在下一次院试中高居榜上。”特意加重了“下一次”三字的语气。 裴少淮非贪口舌之快的人,只不过对于已经撕破脸皮的尚书府,实在无需客气甚么。 “谢堂弟,祝堂弟考试一切顺利。” …… 岁考已过,三个小子重新回归书堂,他们的隔壁房多摆了一个小矮桌,多了一个“小师弟”——小言归五岁有余,也开始跟着段夫子做功课了。 夫子平日里先教三个小子写文章,安排了课业,再过去给小言归蒙学。小言归自幼受父兄、小舅熏陶,对书卷笔墨很有亲和力,识字时乖乖巧巧,纵是夫子不在一旁盯着,他也能安安静静坐着自己一笔一划练字。 读书这种事,兴许也讲究些血脉相承的。裴家、徐家都出读书人,而小言归出自徐裴两家,听段夫子言,小言归颇具读书天赋,读书认字快,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徐家再添一才。 徐家人很是高兴。 最最高兴的应属徐言成。他身为长房独子,没有胞弟胞妹,平日里对徐言归、徐星儿本就疼爱有加,得知弟弟颇具天赋以后,他一有闲暇便帮夫子辅佐小言归的课业。 徐言成道:“我可算是盼来帮手了,少淮少津两兄弟,言成言归也是两兄弟,嘿……” 一旁的段夫子原是严肃的,被徐言成逗笑了,道:“言归才多大年纪,你就拉他入伙?” “读书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 杏花弄影春风俏俏,粉色花瓣浮落,纷纷扬扬似雪。 春意醉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等意境,陆放翁诚不欺人。 三月二十八,贡院放出今年春闱之榜,因伴着杏花而来,又称“杏榜”。徐瞻文章火候已到,去岁又曾去各地踏风历事,不管是字句还是治世见解皆十分犀利,顺利拿下杏榜第三名。 春闱第三名,也就意味四月份的殿试中,徐瞻有极大的希望进入前十,二甲进士保底。 此外,裴少烨居杏榜第二十三名,李水生居杏榜第两百九十八名,踩着末尾堪堪入榜。 其他人都在紧锣密鼓准备殿试,段夫子、徐大人却让徐瞻放松下来,徐大人道:“内阁学士评阅殿试卷子,更看重见解,你这些日只管放松,好好回想历事所见所闻,文章言之有物,便稳妥了。” 四月十五,殿试结束,三日后皇极殿前传胪大典,徐大人身为鸿胪寺卿,主持大典。 “天子群策天下文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一甲第一名苏州府范镇。” “一甲第二名顺天府徐瞻。” “一甲第三名成都府李亦怀。” 三鼎甲皆连传三道殿门,直到皇极殿外,三百余名新晋进士皆听见。 “进士及第三鼎甲自中门出宫巡游!” 待徐瞻巡游完毕,又进国子监行礼,回到家中,仍神采奕奕。他同家人说起一件趣事,原来他本应排在第三名,为探花,可圣上知道徐瞻已结婚生子,反是那第二名的李亦怀年二十五尚未婚配,于是大笔一划换了两人的顺序,改李亦怀为探花郎。 那李亦怀在国子监行礼完,一出大门,便被礼部陈尚书家抬走了。 徐瞻既为一甲进士及第,妥妥地留京为官,直接入翰林院为官。五月,天子下旨,徐瞻任翰林院正七品编修,徐家裴家高兴不已。 …… 徐瞻高中,徐家自然要贺一场。 这日,裴少淮、裴少津两兄弟上街,打算一起寻个称手的好物件,送予姐夫贺喜。知晓姐夫素日里喜欢喝茶,便先来了茶馆,打算看看紫砂壶和早春茶。 店里人不多,掌柜也是个识趣的,先让两位公子自行相看着。 裴少淮见着一个质感色相具佳的小壶,十分得意,端起来把看了好一会,已经心生购买之意。 正此时,一个身着丝绸直裰,手里握着圆头折扇,长得颇有几分俊俏贵气的白面小生来到裴少淮身旁,言道:“小公子真是有眼光,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宜兴紫砂壶,瞧这工艺,正经是官窑里烧出来的,迟了可就买不着了。” 言罢,谦谦有礼从裴少淮手中接过小壶,给两兄弟指点了好几处细节,说得头头是道。 店里的其他客人也跟着打趣说道:“小殷五爷平日里虽是个喜欢打秋风的,可相看茶具古玩是一把好手,有些功夫在身,小公子若有意要买,听他的准没错。” 小殷五爷听了旁人的话,对那“打秋风”的调侃不甚在意,把小壶交还到裴少淮手中。 听闻掌柜说裴少淮还有意要买些茶叶,小殷五爷从掌柜案上端了个雪绽茶盏,揭开杯盖置于裴少淮鼻前,摇摇手,道:“小公子,这春风吹成的茶叶嫩芽,杀青烧制成龙井,茶香清奇,甭管您是送老送少,选它自是没错的。” 面对这过于热忱的白面小生,裴少淮只当他是掌柜私下花钱雇来的托儿,并未太过理会。 不过,小殷五爷推荐的这两样,原就是裴少淮看好的,价格也合适,同预算差不多,裴少淮便拿下了。 究竟是听了人家的一番“推销科普”,出于礼节,趁着掌柜还在包装物件的时候,裴少淮拱手道:“谢殷公子的一番讲解

相关推荐: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危险情人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小人物(胖受)   [综影视]寒江雪   花花游龙+番外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