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全都高兴的大叫起来。 白善等所有商船都安全停靠,确定没出问题后便让人点燃鞭炮,震天响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 白善伸手捂住周满的耳朵,脸上的笑容忍不住扬起来,龙池码头一开,他要做的事便算有了一个基础。 郭刺史脸上也是压不住的笑意,无视柳刺史的强颜欢笑,回头正要找白善说话,看到他捂着周满的耳朵,脸上的笑容便也淡了下来,他扭回头继续去看商船,嘴角微微抽了抽。 鞭炮渐歇,船和码头间搭上木板,船上的人便下船来…… 这四艘海船是两家商号的,他们本来就一直停的莱州码头。 柳刺史说服他们换到龙池码头来,可是给出了不少好处,比如他们剩下的停靠在莱州的那几艘海船,每次进港出港的优惠税收等。 他特意选了两家大商号陈氏和苏氏,这样的商号海船多,虽然分出两艘停靠在龙池码头,但剩下的海船还有不少。 相比于健全的莱州码头,龙池码头简陋,距离县城很远,实在不值一提,商船多的商号,柳刺史不怕他们会为蝇头小利放弃莱州码头。 要是那种只有一二条商船的商号,只怕为了求便宜会放弃莱州码头,转投龙池码头。 柳刺史一边看着冲他们走来的商号管事,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道:没事儿,和白善说好了,这四条船这一年内只要出海入港都走的龙池码头,却没说定一年后怎么样。 所以一年以后白善要是留不住船,那也不能怪他们。 陈氏和苏氏的管事笑盈盈的从船上下来拜见众人,他们前不久收到家主的消息,让他们押船回来时不要进莱州码头,而是停到新开的龙池码头去。 说真的,他们虽然常走莱州码头,但真不知道龙池码头是哪儿。 最后还是先到莱州,停在港口外,用小船送了两个人上船引路,这才找到地方。 说真的,离得是真的近啊。 他们没有问为什么,家主既然这么吩咐,显然这么做是有好处的。 他们没见过郭刺史,却是见过柳刺史的,不过此时俩人并不站在正中,正中的是一个……怀有身孕的小娘子和一个俊朗的郎君,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站在他们侧后方的一对。 也是一个怀有身孕的小娘子,以及一个更俊朗的郎君。 两位管事迟疑了一下便笑盈盈的上前行礼,先是自我介绍,再有些疑惑的抬起头来。 柳刺史便笑着和他们解释道:“这是公主殿下和驸马。” 陈管事和苏管事眼睛一亮,立即冲着明达和白二郎行礼。 柳刺史这才介绍郭刺史,然后是白善。 得知白善是北海县县令,俩人便不由抬头多看了他一眼,要是没有意外,下一年他们会经常和这位县令打交道。 大家来得早,这会儿还没吃早饭呢,所以白善想要速战速决,尤其周满和明达是孕妇,不能久站,也不能多吹风,不过他在和两位管事见过礼后依旧先让出后方左侧的崔巍,介绍道:“这一位是码头的总工,工部的崔大人。” 陈管事和苏管事对崔巍更加尊重,连忙躬身行礼。 但崔巍不喜欢说话,所以只是握拳回了一礼就站着不说话了。 白善便赶紧道:“让他们下船吧。” 陈管事没想到白善这么急,他还想和几位官员拉一拉关系呢,尤其是公主和驸马,那可是难得一见。 但见郭刺史等人都没意见,他便也笑着应下,然后目光看向他们的身后。 白善便指了在后面和码头一侧看热闹的人道:“这些都是码头上的工人,手脚麻利,力气也大,两位管事要是需要苦力,可以从他们当中挑选。” 方县丞立即从白善身后出来,笑道:“至于库房,我们码头已经给两家准备好了,因为恰逢开航大喜,所以两间库房可以免费给两家使用一年。” 这的确是件喜事,虽然在此处租用库房的花销可能也不是很大,但能有免费的还是很让人高兴,而且这也表示了北海县对他们的看重。 陈管事和苏管事带着手下的几个人去码头一侧挑人。 码头上的工人们这几个月虽然辛苦,但吃得也好,看上去比刚来时要精壮一些。 陈管事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还挺满意的,便一溜儿的点过去,让他们跟着去下船扛货。 工人们互相看了看,却没动。 陈管事愣了一下,问道:“怎么了?” 人群中,一个工人高声问道:“卸货多少钱?” 陈管事:……库房都免费了,他以为人工也是免费的呢,毕竟这些工人是码头上的。 方县丞也有些迟疑,正想着是不是要长工们去帮忙时,白善已经笑眯眯的道:“陈管事可以与他们商量价钱,这些长工都是老实人,还是很好说话的。” 陈管事目光微闪,笑着应了一声是,和苏管事相视一眼后便开了一个价,比在莱州码头卸货的价钱要便宜近一半去。 去过莱州码头的白善自然也知道,不过他没开口,而是看向他的工人们。 果然长工们都很高兴,虽然钱很少,但今天他们休沐,还能够赚钱,那这些钱在他们眼里就是白得的,自然高兴,于是纷纷高举手让两位管事挑。 陈管事和苏管事舒心了,各自挑了二十多个人后便领着上船去卸货。 他们这次从南边运回来的货物有南边的瓷器、布料、茶叶,还有玉等摆件,都是贵重东西。 东西搬下来,他们并没有立即收到库房去,今日来围观开航的人这么多,当然是能卖一波是一波呀。 于是东西送下来,两家的伙计便小心翼翼的库房前的空地上摆出他们的东西来。 果然,不少人都好奇的上前去看。 ☆. 第3057章 热闹 白善见状,干脆吩咐崔先生,“让人搬长桌出来,并在一处,将厨房准备的早食放在那上面,让客人们自由取用。” 他也懒得再招呼大家用餐了,应酬好累,场面话也好累,他还是更喜欢拉着周满去逛穿上卸下来的货物。 殷或站在他身侧,闻言不由扭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 白善瞥他一眼,“笑什么?” “他们不会觉得你在偷懒,是懒得应付他们,多半会夸你心思机敏。” 现在的确没多少人惦记着用早食了,反正一顿不吃也不会怎么样。倒是船上搬下来的货物更吸引人。 尤其当中不少士绅商人都是没见过卸货下船的新鲜货物,所以一时间都想不起来肚子饿,全都揣着手兴致勃勃的看着。 早食摆出来,种类并不多,就是馒头包子和馅饼,还有馄饨和豆浆。 做馄饨的厨师干脆让人把炉子给搬过来,要给他们现场做,不过吃馄饨的很少,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包子和馅饼,可以一边吃一边看长工们搬下来的货物。 白善则是要了一个馅饼和一碗馄饨,自己找了一个位置坐下,一边吃一边看。 周满则好奇的去转了一圈,回来后坐在他的身侧,啧啧道:“他们船上带来的全是值钱的东西啊。” 白善就笑道:“出海一趟不容易,可不就是要带值钱的东西?” 周满问道:“你打算请他们的商船运盐吗?” 白善挑眉,直接摇头,“不。” 他咬了一口馅饼,扭头去看正热闹的人群,嚼了嚼后低声道:“我们近来仔细商量了一下,觉得商船没有官船安全,殿下已经答应我到时候会派两条官船过来,连船工都不必担心了,上面是水军。” 周满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道:“天啊,那以后这官船是不是就是北海县的了?” 白善含糊道:“看情况吧。”不过他会尽量让它们成为北海县的。 周满不由冲他竖起大拇指。 郭刺史和人聊得正好,扭头就要找白善这个东道主,便看到不远处凑在一起,脑袋都快要挤在一起的夫妻俩,再次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干脆招手叫来一人道:“去把白县令请来。” 白善立即三两下把馄饨都吃了,擦了擦嘴巴便起身,“我去招呼他们,你自己去看东西,有喜欢的就买下来。” 又留下大吉,“你就跟着满宝吧,别让人冲撞了她。” 大吉应下。 周满摸了摸肚子,对大吉道:“走,我们去叫上母亲和大嫂,让她们一块儿来看看。” 郑氏和小钱氏为了不给他们惹麻烦,早上便留在了别院上面,听到鞭炮声时也只是站在门口远远的朝这边看,并没有过来凑热闹。 这时候周满就回去拉她们,“带上钱,我们去看看都有什么好东西。” 还把兰馨叫上,“你也去看看,不过你日子还浅,一会儿要跟紧了我们,别让人冲撞了。” 兰馨高兴的应下。 一行人下山去,白二郎和明达一路逛出来,看见他们便立即招手,“快过来看,这是南边的绵布,我们摸着觉得更细,你们摸摸是不是?” 大家便上前看。 郑氏一摸便眼睛一亮,高兴的道:“这布料好,可以买两匹,回头给孩子做小衣。” 小钱氏用手背去触摸,也觉得很软很细。 明达便和身后的大宫女道:“我们也买两匹。” “是。”大宫女便上前询问价钱。 伙计笑盈盈的报了一个数,小钱氏下意识就要砍价,“也太贵了,便宜一些吧。” 郑氏一愣,然后立即兴奋的跟着点头,小声道:“才从船上搬下来,怎么也要比在外头卖的便宜一些吧?” 伙计苦笑,“夫人,这价钱已是最便宜的了,这价钱在外头你们可买不到这样的布……” 不过伙计还是愿意少给他们一点儿,于是把零头五文钱抹去了。 付了钱,他们也没带走,而是让伙计记下,回头让他们一并送到别院去。 大家继续去逛别的摊位。 有从船上搬下来的瓷器,因为易碎,直接放到后面更大的空地上,于是一些珍贵的易碎物都放到了后面,一家占了一大块地方摆东西。 前来观礼的士绅商人们似乎对这些东西更感兴趣,正兴致勃勃的围在一起,看着商号的伙计拆开箱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拿出一样又一样的宝贝。 殷或便站在其中,他伸手拿起一块砚台,只是看了看便放下,一转眼看到一个伙计小心翼翼的箱子里拿出一套茶具,不由挑了挑眉。 不少人也都看到了,纷纷围上来,“好器啊,远看还罢,近看竟然润如绿玉,这茶具是才烧出来的?” “是,这是我们商号费了好大劲儿买到的,大人们都是识货的,可以看一看。” 殷或微微一笑,从人群里退出去,给他们让位置。周满他们还踮起脚尖往里看呢,见他出来便连忙问道:“里面是什么?” “一些瓷器,”殷或微笑道:“刚拿出来的茶具还挺不错的。” 白二郎便问道:“那你怎么不买?” 总不会是缺钱吧? 不过这儿的人谁都有可能缺钱,就殷或不可能吧? 长寿也道:“少爷,您要是喜欢小的这就去买下来。” “不值得,”殷或拦住他道:“釉色虽好,但要论泡茶,只怕还比不上我们常用的那几套,而且,茶这东西喝得高兴静心就行,并不必特意去看泡茶的茶具。” 他甚至直接道:“这边的东西都不适合你们,人又多,我们换个地方看吧?” 周满他们往里看了看,果然不是他们会买的东西,于是手拉着手去另一侧。 那边卖的是茶叶。 和周四郎卖的普通茶叶,薄利多销不同,这里的茶叶可要精致得多,都是用盒子或者罐子仔仔细细的装好的。 和周四郎随手往麻袋里塞完全不一样。 当然,面对的客户也不同。 和周四郎买茶叶的基本都是草原上的牧民,他们大多数不在意茶叶好不好喝,他们只是因为环境需要用茶配着奶和肉吃,所以就是周四郎撸一串老茶叶,他们也能面不改色的丢进奶里一起煮,煮完了还能嚼吧嚼吧吃了。 这里面对的客户则是有钱有品位,要求极高的客户,当然了,那价格也是极高的。 ☆.第3058章 做戏 周满他们现在都喜欢喝茶了,虽然有孕期间要少喝,但依旧感兴趣的上前看。 就在他们围着茶叶看时,白善正在他们不远处游说郭刺史在这里买两块地建造商铺。 郭刺史一开始还以为白善要白送他呢,听了半晌才听明白,这是让他买地后建商铺,同时还要承建同规格同数量的商铺给县衙。 郭刺史一脸懵的看着他,很想问一问白善,他看上去像傻子吗? 这种明显吃亏的事他为什么要去做? 白善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小声笑道:“大人,路县令已经定下了一块地。” 郭刺史眉头一跳。 “还有不少士绅商人都定下了好几块地,”白善示意郭刺史去看现在喧闹的人群,浅笑道:“今日只是停了四艘商船而已,以后这里还会停更多的商船,更不要说码头才建了一小部分,等全部建好,这将是一个吞吐量在莱州码头之上的大码头,到时候来往的商旅……” 白善停下来,等郭刺史思索了好一会儿后才道:“各地的商旅之后都要在这里交易货物,其繁华度绝不会在青州城主街之下,您还会觉得二百两一间商铺贵吗?” 郭刺史沉思。 白善等待他的回答。 郭刺史仔细的看了看白善的神色,确定他是要他买,而不是送后便抽了抽嘴角,点头道:“行吧,本府可以选位置吗?” 白善立即道:“自然可以,便是被人占去的好位置,下官也会尽力调解给您换出来。” 郭刺史这才满意,点头道:“稍晚一些将图纸送来给我挑选。”他打算选个好位置。 白善笑着应下,然后躬身请郭刺史自己去找人玩儿,他则是转身去找别的人,继续推荐他的土地去了。 唉,做县令苦啊! 一个上午,白善说得口干舌燥,但成果也是很喜人的,不少人都被他说动,定下了好几块地。 白善拿出小本本记上,在私下进行,还是找个时机将此案公开之间来回摇摆。 白二郎道:“公开呗,到时候买的人肯定更多。” 白善却一下下定了决心,“不急,先说服尽量多的人买一些地,然后再公开。” 到时候图纸上也好看点儿。 白善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目光落在白二郎和殷或身上。 俩人瞬间便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白二郎有点儿害怕,“你觉得我能说服人买地?” 殷或则是点头道:“我问题不大。” 周满左右看了看后道:“我也能够帮你说服几个人。” 白善呼出一口气,举手抱拳道:“有劳诸位了。” 郑氏便拉了小钱氏,小钱氏立即道:“你们去做正事,我们自己去逛一逛。” 白善连忙应下,把身上的钱袋子摘了丢给郑氏身后的丫头,“看上什么就买,钱要是不够便先记在账上,等他们把东西送到别院时再结账便是。” 郑氏笑着应下,拉着小钱氏和兰馨先走了。 白二郎一脸的纠结,扭头问殷或,“他是县令,去劝人买地还多的是理由,我们怎么劝?” 殷或看了他一眼后便给他展示了正确的劝服方法,“我知道图纸上有一些商铺是三层的,似乎是在中间位置?” 白善点头应下,“崔大人设计的,说是那样不仅更美观,也更适合想要来此开酒楼饭馆的商人。” 殷或便道:“那帮我定下中间一块地吧,我买一块,承建一块。” 白二郎:…… 白善和周满:…… 白二郎立即扭头看向明达,明达想了想后道:“那我们也选几块地吧,正好我们有别院在此,再在这里修个铺子也不赖,多来一块,到时候可以送给长豫姐姐。” 周满眨眨眼,立即看向白善,“这么一说,我们也可以买几块呀,反正你说的,稳赚不赔。” 白善:“……我说什么你信什么?” 周满静静的看着他,白善就将她的脑袋推正,让她看着正前方,而不是偏头看他,“不过这个是可信的。” 这个地方一定能赚钱的,要是不能,那一定是因为他不在北海县了。 小伙伴们这么支持自己,白善一阵感动,当即就带着他们回屋,把图纸给拿出来,几人一顿分析,将上面画了一块块的土地画上红色的圈圈,又用另一张纸将编号记下来。 接下来就是几人丢下白善,一起到外面找了个比较空,却又总是有人走过的地方坐下,一边休息一边说闲话,“你们买了几块地?” 白二郎如实的伸出四根手指,周满则笑眯眯的道:“我和白善定了两块,我又给我家那头定了两块。” 白二郎看看殷或,又看看周满,俩人一起扭头静默的看着他。 白二郎憋了半天,最后憋出来一句,“我们关系这么好,白善就不能给我们便宜些吗?” 周满幽幽地道:“我和白善自己买的都没便宜呢,照样是买一块地就要免费承建一块地。” 走过的人听到了一句半句,想到刚才大家私下讨论的事,不由竖起了耳朵听。 周满察觉到了,便继续这个话题,“建了商铺你们打算拿来做什么?” 殷或最简单,“出租!” 白二郎则是掰着手指头道:“一间送给长豫公主,一间拿来经营杂货,还有一间……” 白二郎顿了顿,扭头问明达,“我们送了长豫公主,那要不要给太子也送一间?” 明达:“……不必。”要是因为给长豫送了就要给太子送,那给太子送了岂不是还要给三哥送? 这样得送多少才到头? “之所以送长豫姐姐,是因为她喜欢,船上许多东西是从南边来的,她以后可能也会过来。” 几人谈论起来,倒暂时把身后打探消息的人给忘了,也更显真了。 等他们走了,周满才回过神来,压低了声音问他们,“真的有用吗?” 殷或扫了一圈后客观的道:“他们似乎已经在私下议论了。” 白二郎道:“肯定有用,连我们都照着规矩买了,难道还能亏本吗?” 人群中,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的人就是在谈论这事,“白县令总不会坑自己人吧?听说连刺史大人都定了两块地呢。” ※※※※※※※※※※※※※※※※※※※※ 作家的话 晚安,明天见啦 ☆.第3059章 顺利 等到晚上,前来观礼的客人们都听说了此事,甚至连崔大人画的设计图都流出去了。 预定的流程是下午大家就启程回去的,但因为商船里带来的好东西很多,不少人都感兴趣,大家热热闹闹的,就多留了一晚上。 北海县这样的盛事,宋老爷自然也在场的,他不仅自己来了,还把自己儿子孙子,还有好几个子侄都带来了。 只不过在郭刺史带来的人面前,宋家人不显。但他们一定是最关心北海县发展的那一拨人。 毕竟他们的大本营在北海县。 所以应付完所有人,宋老爷就把儿子和几个侄子给叫来说话了,“外头的传言你们听到了吗?” “是说龙池建房子的事吗?” 宋老爷“嗯”了一声,“大家也看到了,外头那么大一片空地都用白石灰画了框架,码头建成,将来这里肯定会有商铺宅院的。” “但是买地的条件也太高了,”一人道:“听说要买一块地,就得在这儿免费给北海县建一间商铺,我听人说这里的商铺都是两层的,造价最少要八十两。” “是啊,我们看了一下那地的大小,要是用料讲究些,只怕得上百两,这可不少钱了,再算上我们自家建的铺子,那就得近二百两了。” 他们在县城主街上买个铺子也就百两左右。 宋老爷道:“我一开始也迟疑,但听说已经有不少人预定,一些好位置都没了,连刺史和公主他们都预定,可见不少人都看好龙池。” “白县令还能真让刺史和公主他们出钱建商铺不成?”一人道:“我看多半是诓我们的,以后就算这里真有刺史和公主他们的商铺,也是白县令送的吧?” 宋老爷虽然也有此怀疑,却不会说出口,他横了侄子一眼,沉吟道:“只要以后商船不断,龙池这里就会比我们县城还要繁华,在这里建铺子就不会亏本。” “那建?” “建!”宋老爷一锤定音道:“我们明天,不,一会儿我就去找白县令,多的买不起,就先定下两块地吧。” 宋老爷看向他几个侄子,问道:“你们可要定一间铺子吗?” 几个侄子相视一眼,犹豫不决,这个价格太高了,他们不是很想定。 宋老爷也不勉强他们,不过还是劝了一句,“还是定的好,要是缺钱,可以几家合伙定一间,到时候建起来了,出租也能赚钱。” 几个侄子笑了笑,并不放在心上。 现在龙池这一片还荒芜得很,距离县城也不近,附近只有几个小村庄,想让他们拿出二百两来买一间铺子是不可能的。 有这个钱还不如放在县城里买两间商铺呢。 宋老爷便将他们送走,然后对儿子道:“走,我们去找白县令,也选个好一点的位置。” 赵家的赵老爷也在白善的屋里,他家虽然没有宋家有钱,但两间商铺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北海县里,也有人陆续来找白善,相比于青州城的士绅商人,他们这些本地人显然更关注此事,也对白善更有信心。 虽然心中忐忑焦躁,但还是咬着牙过来定下一间。 白善图纸上的地在一块一块减少,而名单上的人却越来越多。 他嘴角微微一挑,对此很满意。不枉费他花费这么多钱请人来观礼。 第二天,柳刺史和郭刺史在路口分开,一人带着人回莱州,一人则带着人回青州城。 白善和郭刺史同行,等到了北海县城外,见他们着急回去,也就不多留他们,只是对跟在郭刺史身后的士绅商人们道:“有要想在龙池建房子的,这段时间都可派人来县衙与本县接洽。” 白善笑道:“已经定下地的,随后我们会有人送合约过去。” “合约?” “对,签了以后对彼此都是一个保障,不然若是将来县衙不小心把你们的好位置卖给了别人……” 已经预定的人立即道:“是该签合约。” 白善和殷或仔细的计算过这些商铺建起来需要耗费的时间,然后根据各家的情况和商铺的位置定好最后完成的日期。 各家收到合约,仔细的看过后微微一惊,这是要他们年后便立即开工的节奏啊,那他们现在就得找人和准备材料了。 合约都签好以后,白善还收了他们一定的押金,只要他们按时按质的完成,这笔押金就会退给他们;他们若是到时间也不开工,那北海县有权将他们定下的地再卖给别人,而且不退押金。 临近过年,龙池建房的消息传得更加迅速,其他县,甚至莱州的商人和士绅都有过来购买的,等到过年时,龙池的地虽不至于全都订出去,但算上他们免费承建的部分,已经大半都有主了。 于是白善也不再心急卖地,而是找了钱先生,通过钱先生和程九郎联系上。 “木柴和砖石瓦片?”程九郎有些惊讶白善竟然要这么大的量。 白善颔首道:“不错,龙池建房子需要。” 程九郎便心中一动,明白过来,白善这是要与他联手做这一笔生意呢。 程九郎只迟疑了一下便点头应下了,然后和他谈起各自的投资和收益…… 白善是不管事的,不过程九郎走的是他的关系朝龙池卖东西,他也会出一半的成本,所以双方略一商议便决定五五分成。 送走程九郎,白善就把才签下的合约塞给白二郎,“以后和程九郎的账目你来管吧。” 白二郎:“……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最闲,”白善道:“那五成里也有你的一份,你总不能让我这个县令百忙中还要抽空去看这样的账本吧?” 白二郎嘶的一声道,“你这话说得……好,好……” 他一时没有合适的词汇,一旁吃点心的周满歪头道:“心机?” 白二郎立即点头,“对!” 白善含笑瞥了周满一眼,她老实低下头去吃点心后才和白二郎道:“你就说管不管吧?” “管,我怎么能不管呢?”白二郎将合约放在手边,叹气道:“谁让我看着事情最少呢,其实我也是很忙的,我还要写书呢,又要经常被你们找去算各种账……” ☆.第3060章 三地过年 白善心情很好的听他抱怨了一顿,等他说完了才道:“明儿是三十,我们一起过年吧?” 白二郎表示没问题,问道:“在哪边过?” 大家一起看向坐在一旁的殷或。 殷或没有意见,表示可以全听他们的。 于是大家商议了一下后便决定定在明达和白二郎的府邸里,因为那边最宽敞。 小钱氏一大早便过去那边准备了,郑氏还让人从自家里带上许多食材过去,整个府邸一整天都飘着好闻的香气。 白善和周满今日都不见人,所以很自在的窝在偏房的榻上打叶子牌。 白善才随口提起盐场时,周满就叫道:“说好了今日不谈公事的。” 她觉得白善要是谈公事,她也会忍不住的。 白善便憋了回去,转而换了一个话题,“不知道我们的年货送回到京城没?” 殷或算了一下时间后道:“应该到了。” 因为太忙了,虽然家中的管事早早提醒,但他们要准备年货还是慢了一点儿,所以送出去的也晚。 尤其是殷或,殷家从进入腊月以后就不断的来信催促他回京,只是他一直不愿意回去,为了不让家里烦他,他连送年货都特意晚几天送回去。 白善他们送的年货并不贵重,都是青州的一些特产。 周家就不讲究这些,他们觉得千里迢迢给青州送年货的行为显得很傻缺。一来一回,又是压货,那得浪费多少钱啊? 所以他们决定送钱! 有护卫或者侍卫回去送信,老周头和钱氏就收了一盒子的银子给人带上,写信给周满,“缺什么就买,可别饿着肚子里的孩子,要多休息,别累着自己。” 打算给白善他们收拾年货的刘老夫人就忍不住迟疑了一下,最后也学着老周家送了钱过去,她倒是不怕两个孩子饿着,而是和白善道:“我知道你们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若是不凑手便和家里说,虽说要公私分开,但码头建造实在找不到钱,家中先补贴一二也是可以的。” 刘老夫人给的钱,那就不是一个护卫或者侍卫就可以带过来的,所以最后还是多派了几个家丁随从,直接拉了一车的钱过来。 也因为有刘老夫人给的钱,白善这才有底气和程九郎说占一半的成本。 京城各家的确是今天收到青州的年货的。 公主府的侍卫直接进宫去,把公主和驸马准备给各人的礼物奉上,得了消息后才高兴的各回各家过年。 白善和周满自觉的给皇帝和太子等人准备了礼物,就和明达的一起送进宫去,的确是土特产,没有很费钱。 其实要不是明达和白二在青州,他们要往宫里送年货,他们是不想给皇室随礼的。 周满今年就没给萧院正送礼,只让人给亲戚们带了。 老周头很好奇的拆开箱子,从里面抱出一面铜镜,半晌无言。 送年货回来的护卫道:“青州的铜镜做得好,又便宜,娘子用了觉得很好,便给家里每一位娘子都买了一面大铜镜。” 不仅可以把头脸照进去,镶嵌好了,能把半身都收进去,看得很清晰,是试衣服和首饰的大利器。 护卫笑眯眯的道:“娘子和公主都喜欢,想着小娘子们肯定也都会喜欢的,所以小的也给家里买了两面,嘿嘿嘿……” 老周头默默地将镜子放下,去翻其他东西,终于翻到了他喜欢的东西,“这是酒?” “是,这是郎主亲自挑选的,说是青州出名的酒,可以给舅老爷们尝尝。” 舅老爷之一周四郎表示很有兴趣,凑上来闻了闻后道:“香啊,应该是好酒,爹,晚上我们吃饭就喝这个吧?” 老周头也高兴了些,点点头。 于是老周家的人高兴的上前分了年货,老周头一边看着他们分东西一边嘀咕,“送来送去的,也太费钱了,这些东西在京城又不是没有。” 钱氏道:“都送回来了,你少抱怨两句,这也是孩子们的心意,对了,亲家那边也在收拾年货吧?三娘,一会儿你随我去请亲家,今天过年,善宝和满宝都不在家,可不能让亲家一个人过年。” 老周头:“这是自然。” 刘三娘也笑着应下。 周家人也不齐,周立学和周立固外放,连周立重都回老家去了。 他明年要考县衙,为了更好的适应,也免得开春后赶路生病,所以提早回家去了。 庄先生给写了推荐信,让他去县学里旁听学习。 县学里除了考进去的学生外,的确还有旁听名额,不过束脩不便宜就是了。 像周立重这样不在开学时间进去的,不仅束脩高,还需要有特别的人举荐才行。 不然关系不硬的,一般还进不去。 庄先生现在罗江县名声不小,加上周家如今也不同往昔,所以他拿着举荐信去,县令直接就同意了。 得知周立重的目标是考县衙的小吏,县令很想说,我可以在别处给你挤出一个名额来。 不过看周家的样子,似乎不太想走他的后门,他便暂时按下不提。 周家的确不想走他的后门,用周三郎的话说是,“县衙里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走他的路子,那势必会挤掉别人,谁又为啥凭白给你挤掉呢?” 周立重觉得三叔说得对,于是虽然痛苦,但依旧每天捧着书背,坚持练字,想要靠自己的本事考进去。 过年,关里正到七里村巡视时特意去亲家家里坐了坐,看到他捧着书,大冷的天竟然蹲在门外背书,不由问道:“怎么不进屋读书,好歹暖和些?” 周二郎一边给关里正泡茶,一边笑道:“暖和了就想睡觉,冷一点儿好,精神。” 关里正都忍不住在心里赞叹周家的家风和子弟的勤勉。 周满现在今非昔比,周家也算出头了,但他们家不见得势的嚣张,反而比穷困的人更勤勉。 他忍不住道:“实在不行,我手上有个衙役的名额。” 关里正对周二郎笑了笑,道:“你们要是有需要,可以去找我,到时候我带着立重到县衙里走一趟就行。” 这个名额是县衙给关里正的奖赏,他当里正的年限不短了,又一直勤勉,所以三年前才得了这个名额,他一直留着没有用。 ※※※※※※※※※※※※※※※※※※※※ 作家的话 晚安,今天是中元节,大家要早点睡哦,缺一章,明天补上 ☆.第3061章 报名 周二郎和周三郎闻言很是感动,却不敢轻易接受,道:“这怎么好?” 关里正就笑道:“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咏儿写信回来也说,他能考中,多亏了你们家帮忙,现在他们夫妻两个在京城也得你们多照料,亲家,亲家,本就是要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 周二郎和周三郎对视一眼,没再拒绝,不过也没有立即应下,而是道:“这事儿得问过大哥和立信。” 不过却是放松了许多,又对周立重道:“虽然有了后路,但你也得好好学,自己考上总是更好的。” 周立重应下,他看过县衙这两年考的题目,考小吏的题目并不是很难,只是读书识字的人少,所以才显得不好考。 他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关里正见他自信,不由笑眯了眼,孙媳的娘家越厉害,将来孙子得到的助力越大,幸亏这门亲事定下得早,不然到现在他们肯定娶不到这样家世的孙媳妇了。 翻过年,二月一过,县衙就陆续张榜要招募吏员,召集了学子考试。 周立重兴冲冲的去报名了。 报名的人挺多,但县学里只有三个学生去报名,加上周立重这个旁听的学生一共是四个。 其他学生都并不考吏员,他们会在六月考试,争取拿到名额后进京去参加进士考或第二年的明经考试。 今年就有六个学生上京去了,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考上。 会和周立重一起去考县衙的,多半是成绩不好或者家境不好的。 其中有两个就是家境不好,他们比周立重还要小两三岁,报了名以后就拉着周立重去饭馆里吃饭,叹气道:“我要成亲了,我爹娘说了,我连去府学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说进京去考县学了,再学上两年,就算能去京城考试,恐怕也考不中,白费盘缠。” “还不如现在就去考县吏,趁着年轻多熬几年,说不定将来能当个主簿、县尉或者县丞呢?” 一般主簿、县尉和县丞都是从本县吏员中提拔上来的,只有一些上县和中县才会有偶尔会有上面委派下来的副手。 说话的人就不由看向周立重,压低了声音问,“周兄弟是怎么打算的,可走了县令的路子?” 现在周家在罗江县可是有名得很呐,因为罗江县内官最大的出自他家,官最多的还是在他家,哦,现在也就白家在他们家上头了,像以前的老地主罗家和石家,现在对上周家都要退一步。 只不过周家很低调,县里有什么活动他们都很少参加,偶尔需要捐钱的时候周家的二爷才会出来捐一点儿东西,剩余的时候都在七里村里种地。 家风很淳朴。 但周家低调,他们却不能小看了周家,觉得县令也不会,所以周立重有没有和县令打招呼? 周立重脸色微红道:“县令大人已经推荐我去县学旁听了。” 他道:“至于考试,以县令大人的公正,自然是让我们公平相争。” 一人目光闪了闪,笑问:“那周兄可想过考不中后要去做什么?” 周立重认真的想了想后便诚实的道:“大概会恩荫去当衙役吧。” 另外三人:…… “……你有恩荫的名额,怎么还要来考试?” 周立重就不好意思的道:“那并不是我家里的,是我大妹夫家的名额,我不好白占,所以还是想凭自己的本事考一考,实在考不中再恩荫吧。” “你大妹夫家……” “是我们里正,关家管理地方多年,有许多功劳,所以三年前得了一个奖励的恩荫名额。” 这倒也是常事,县衙给里正的工钱可以忽略不计,而里正会这么勤勤恳恳的干活儿,一是为名,二就是为利了。 名嘛,自不必说,哪一个能当里正的不是德高望重,有威望的人? 礼,除了和县衙的官吏更近一步外就是这种恩荫名额了。 治下有德有才有财,都可算做里正的功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有这样的奖励了。 也不是谁都能得到这样的奖励的,是个里正里能有一个就算不错了。 之所以是关里正,其实和周家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三年前周满从西域回来,带回种痘法;二是周家发展不错,连带的七里村都富有了许多,三就是关里正管理多年,多重功劳一爆发,县衙就给了他一个名额。 周家不太了解,关里正心里却是有数的,所以他一直压着没把这个名额拿来用。 他就是想着关咏要是考不上,那就回来用这个名额;考上了,那将来在仕途上肯定还需要周家的帮扶,所以这个名额可以给周家…… 周立重肯说出恩荫名额的事,三人便自觉和他更近一步了,因此说话更放松,一个道:“现在周大人也是朝廷的四品官员,按说应当是有恩荫名额的,你怎么不用?” 周立重道:“未曾试过,焉知我不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考出来呢?而且我小姑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儿女,恩荫的名额有限,我们这些人老大不小了,怎么能去占他们的名额呢?” 三人半晌说不出话来,其中一人叹息道:“是我们短视了,也是,能够凭自己本事考出来,何必求恩荫呢?” 只不过他们自问是做不到的,他们要是能有恩荫的名额,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的读书? 直接躺赢不好吗? 三人自己都没察觉他们正以一种钦佩的目光看着周立重。 罗江县在准备县考取吏员,北海县也在准备县考取吏员。 白善在北海县的动静太大,从盐场到官田,再到码头,又有医署,需要的人才数量特别多。 倒也不需要他们多饱读诗书,但最基本的诗书,还有算术做账是必定要会的。 报名考试的人同样不少,还有不少是外县过来的人。 白善让人将缺的职位张贴出去,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其实要不是县学里的学生志向远大,他是很想鼓动他们来考试的。 不过他虽然不能明着鼓动,却可以暗着鼓动。 ☆. 第3062章 取中 他考察了一番,就约了几个成绩人品还行,却家境一般或贫穷的人,说服他们边进县衙工作边读书。 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读书,还能补贴家用,这不香吗? 说是贫穷,但能够读书的人,家里最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要是真的很差,到此时还能继续在县学读书的,也必是有大毅力的人,这样的人更有成算,自然知道怎样选择对自己更好。 别说,白善还真说服了三个人。 他瞬间神清气爽。 罗江县的县考要早一些,正好在他们这儿天气回暖时,再过不久就要农忙了。 周立重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进考场考试,别说,虽然按照小姑和小姑父说的私底下按照考场的规矩做过卷子,但真坐在考场时还是紧张得不行。 他咽了咽口水,按了按心口,觉得实在是过于紧张,于是拿出一个药包放在鼻子前闻了闻。 一股清凉的味道从鼻子里吸入,脑内一清,他深呼吸两下,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才将药包放在一旁,低头看手中的卷子。 监考的县令目光如炬的扫过底下坐着的学子,看到周立重放下的药包,便踱步走过去,弯腰将药包拿起来闻了闻…… 县令:…… 他神清气爽,精神一振,低头看了一眼周立重,见他正在答题,一点儿也没注意到他的到来,便抽了抽嘴角,放下药包后去看别的学子。 等到午时,考试结束,周立重紧张的又翻了一下卷子,确定能写上的他都写上了,而且还写得挺满,这才松了一口气,恭敬的将卷子交上去。 出了县衙,坐在他后面和左右的同窗立即围上来,抓住他问,“刚才考场上你拿的是什么?” 周立重拿出药包,“你是说这个?” 一人手快的拿过去,也学着周立重的样子闻了一下,顿时瞪大了眼睛。 “怎么了,怎么了,我似乎闻到了一股香味,这是香包?怎么不做成香囊?只用纱布来缝制,显得过于廉价了。” 周立重:“我随手装的,我的针线可不太好,做不了香囊。” “你家娘子呢?” “她在京城啊,”周立重道:“她是太医,哪有空与我回来考试?” 众人:…… 三人压下心酸嫉妒,另一人连忙扯过药包,“我闻闻什么味儿……” 只是一口气,他眼睛也直了。 “怎么了,怎么了,我闻闻……” “清心醒脑,好东西啊,这是什么?” “薄荷吧,”一人道:“这清凉的味道一闻就知道有薄荷。” 周立重道:“提神醒脑的药包,我小姑给我开的,说是考试若是紧张,或是头昏脑涨便可以闻一闻。” “我就头昏脑涨啊,周兄,这药包还有没有?” 周立重颔首道:“有的,我之前配的时候弄了好些,你们要是需要,我一会儿给你们拿一包,不过更多的是留在了家里,这里的少。” “好在下午也只再考半日,也够用了。” 三人快哭了,不由问周立重,“你上午答得怎么样?” 周家一贯的自信,周满小时候还是跟在他屁股后面长大的,周立重自然也很自信,他仔细的想了想自己的答案,觉得没太大的问题,于是点头道:“我觉得我写的不错,就是字难看了点儿,能答的我基本都答了。” 此时,县学的博士和县令正在阅卷,周立重的卷子被抽出来,博士一一看过去,撇了撇嘴。 县令在一旁看见便问,“怎么,答得很糟糕?”那就不好走后门了。 博士嫌弃的道:“还好吧,这边的帖经对了五题,还有两题错了,不过字太丑了。” 只论对错的话,其实周立重错的也不是很离谱,他显然是记混了,因为两篇文章都有提及,造句也相似,所以他就默错了。 “不过他的墨义全对了。”这是很出乎博士们意料的。 县令去看,果然发现墨义都对了,他目光微闪,笑道:“看一看他的策论。” 博士就翻出他的策论。 其实县考的要求没那么严格,说是策论,但对文采没有太大的要求,毕竟是县衙的吏员而已,文采太盛反而不适合。 甚至对篇幅也没太严格的要求,说是策论,其实就是询问一些政务上的常识,以及列举案例问政。 周立重没有文采,但策论依旧是他的长项。 因为他小姑是编撰,小姑父做过翰林和中书舍人,妻子又是太医,对于一些政务的了解要比一般学生深刻得多,而且应小姑父的要求,他之前也没少看他们的公文,知道这东西要怎么写,他甚至知道如今朝廷最心急的问题是什么,见识上并不比县衙中的官吏差太多。 博士通读过后挑了挑眉,交给县令看。 县令大喜,立即道:“好!通了,可定为上等。” 其他博士连忙过来看,虽然微微点头了,但依旧道:“字太差了,应当扣分。” “帖经错了两题,也不该取为上等啊。”大家一起悄悄去看县令,虽然他是通了,但定为上等,讨好之姿也太明显了吧? 一个年老的博士便摸着胡子严肃的道:“中等最适宜。” 县令:“……他的策论是真的好。” “难道就没有比他好的策论吗?”老博士从一堆卷子里翻了翻,翻出两篇来给县令看,“这两张卷子的策论不在他之下,甚至还略有文采,帖经墨义也无错处,字更好看,若是周立重定了上品,那这俩人该怎么定?” “是啊,周立重岂能与他们同品?” 县令:“……行吧,那就中等好了。” 就一个吏员而已,对方又是周家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什么不好? 罢了,罢了,免得犯了众怒,而且周家也没有和他打招呼,那就依照真实的成绩来吧。 周立重被暂时定为中品,但下午还有术数考试,这个也很重要。 县令还担心他偏科,谁知道他是真的偏科,但不是偏的帖经墨义策论,而是偏的术数! 虽然周立重的字还是巨丑,但他所有题目都做对了,连给的账目也做对了,县令哈哈大笑起来,看向其他人,这一门功课便被定为了上品。 但两边一相加,他依旧只是中上,排在了第五名,哦,这一次县衙取吏十二人,包括衙吏,差吏,牢吏。 衙吏和牢吏被众人排在了后面,大家最想做的还是差吏,因为这主要是户房、刑房、工房的书记员和小吏,然后才是衙吏,最后便是牢吏了。 ☆.第3063章 户房 名单一张贴,周二郎和周三郎就和周立重一起挤进去看,虽然应考的考生不及京城明经考试和进士考的考生多,但考生加上他们的家人一起就多了。 大家闹哄哄的挤进去,周二郎头发都快散了,被后面的人一推,差点儿怼到了公告墙前。 但这也让他一抬头就能看到公告。 就十二个人,分了两行,能有多长啊,他直接从第一名往下看,看到底下,眼睛微微瞪大,周三郎和周立重还在努力往里面挤的时候,他已经大叫道:“中了,中了,大头,你考中了!” “真的吗?”被夹在人群中的周立重想要往前挤,挤不进去,想要蹦起来看,却被左右夹着动一下都困难,只能努力的踮起脚尖,却只看得到乌压压的头,他只能大声问道:“二叔,我多少名,在不在前面,能不能挑到好位置……” “第五名,第五名啊!” 周立重瞪大了眼睛,惊喜不已,也不往里挤了,开始往外挤,但逆行更加困难,好久才挤出去,头发都散了一半。 周三郎也挤出来了,脸上全是兴奋的红色,“好小子,你行啊!” 连老实如周三郎都忍不住道:“我们周家的孩子就是聪明,这,这是接的谁啊?” 反正肯定不是他们爹,那就是他们娘了,嗯,还有可能是爷爷奶奶,毕竟小叔以前也很聪明。 周立重笑眯了眼,和周三郎道:“小姑说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常有糖吃,所以就比别人聪明了。” “瞎说,那是糖,又不是猪脑羊脑,怎么会吃了就聪明呢?” 周立重:“……三叔,这跟猪脑羊脑有什么关系?难道它们还能比人聪明吗?” 周三郎疑惑的挠了挠脑袋,“不是说吃啥补啥吗?猪和羊再不聪明,那也是它们的脑袋,吃了多少会有一些补的。” 周立重:…… 他歪着头想了想,摇头道:“不对,当时小姑说的时候虽然笑嘻嘻的,但不像是骗我们的,我们比别人聪明自然有爹娘长辈的功劳在,但吃的上,一定是因为我们总有糖吃。” 周三郎一愣,“那你写信给你弟弟妹妹们,让他们没事儿多给五头买些糖吃?” 终于挤出来的周二郎摸了摸已经散下来的头发,问道:“什么糖?” 周立重吓了一跳,“二叔,你怎么成这样了?” “别管了,”周二郎一把拉住他道:“你考中了,快,我们回去准备些礼物,我带你去给县令送礼去,我们得选个好位置。” 因为七里村距离县城有些距离,周立重读书期间都是借住在关家家里的。 关家在县城有一个院子,当年为了关咏在县城读书,还有和周立信成亲时买的。 周二郎他们今天只是来看成绩,没有带礼物,但带了钱的,只是也不多。 所以他们直接跑到关家和人借钱。 关家现在是关咏的堂弟关帆住着的,他们夫妻现在替大嫂周立信经营她的嫁妆饭馆,这会儿他们都在饭馆呢。 周二郎一说借钱送礼,他想也不想便跑回家里拿钱,拿出十多吊钱道:“这是没送回村里的,够不够?要是不够我和附近几个铺子的东家借一些?” “够了,够了,”周二郎笑眯眯的道:“也不好送太贵重的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这名额是买来的呢。” “是是是,是不好送太重的,”关帆想了想后道:“我听人说县令爱喝酒,我们县城的酒最好的就是剑南春了。” 周二郎也是想送酒,起身道:“我现在就去
相关推荐:
我的风骚情人
NTR场合_御宅屋
旺夫
将军在上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白日烟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顾氏女前传
虎王的花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