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善便忍不住看她,“你竟也有此感叹,巧了,我今日也感叹了一下纸张很贵。不过……” 他往门外看了一眼,见大吉也不在,就附到她耳边小声问道:“你不是有办法弄到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的纸张吗?” 周满心中一动,“你也觉得我可以大量购进纸张转手卖到医署去?” 现在他们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势力,做这种事遮掩的方法有很多种,哪怕不用白善帮忙,周满自己都能做好,多花费两分心力便可。 白善忍不住笑眯了眼,压低声音道:“既然是好东西,何不学了来,我们自己来做,不然每次都要耗费心力和东西去与人交换,多麻烦?” 他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周满,小声道:“好东西可以留给小岳父做他用,没必要费在这种东西上。” 他也用过周满的纸张,大部分与他们现在用的差不多,但也有少部分很不一样。 从满宝用纸的态度来看,这东西应该不贵,加上她从那一个世界拿出来的远胜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他觉得那边的制造工艺更强一些。 虽然满宝从不谈到那个世界,但白善也推断了解出来不少,他现在已经不愿将它称之为阴间,而是另一个世界。 他觉得或许志怪话本上说的有可能是真的,那个世界不仅有鬼神,可能还有妖精之类的,所以构成很丰富,就和他们这个世界一样。 白善想到这里还感叹了一句呢,“不知道将来我们百年后能不能进入那个世界……” 周满:……这个有点儿难,她也回答不出来。不知道人死以后是什么样的。 ※※※※※※※※※※※※※※※※※※※※ 作家的话 差一些资料和看前面的章节给耽误了时间,时间太晚了,所以今晚只有两更,明天再不上 明天见 ☆.第2975章 一起呀 周满听进去了,于是抽空就问科科,“纸怎么造?需要买什么书?” 科科:“……不用这么麻烦,百科馆有词条,宿主可以直接搜索,当然,你要想更了解纸张的发展过程和更具体的制造方法,买书也可以。” 它就给周满找出了两本书,看着都不是很厚的样子,它道:“纸张并不贵,就算现在书籍多是电子的,人类的习惯行为也是电子书,但依旧喜欢收藏大量的纸质书籍。” 所以纸张的制造从来没有退步过,甚至有的人追求复古,还照着古法将以前的纸张都复原出来。 以科科的数据来分析,它很不能理解人类的这类行为的,因为那些纸张的书写质量看着并不如现在他们制造的工艺。 而且花费还大。 不过人类喜欢就好。 只是词条搜索就能出来具体的制作方法,纸张也分为很多种,输入名字,每一种的制作工艺都有些差异,但大致的步骤是一样的。 周满没想到竟然这么简单,这东西……不是只有书局和世家大家在会有的吗? 她愣愣的,然后再次感叹起来,“真好啊,技术都分享的。” 科科现在也更“聪明”了一些,分析过宿主这句话后道:“百科馆内是有很多技术,囊括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所有基础和略微高深的东西都可以在百科馆内学习,但更机密一些的东西就不行了。” 没有主系统盯着,它话也更多了,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莫老师的复原药剂,虽然在给你的教学过程中他将其列为教学材料,但整个百科馆,除了你外,没有谁能在百科馆内学习到这个知识。” 虽然她学了也没用,因为她没有工具能做出来。 “这是属于高深的机密知识的一种,一般是在现实中私密教学,你在百科馆内也只能查找到莫老师为制造药剂写的论文,但要想了解更多,至少百科馆明面上是没有的。” 周满若有所思,“而现在纸张的制造在当下就是高深的机密知识,但在你那个世界却是和现在的咸菜一样,不说家家户户都会做,至少你随口一问会做的人,大家都会说的。” 科科应了一声,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可以直接搜索出制造方法,但周满还是花积分买了这两本书。 书并不是很贵,她买下来后便又付了一笔积分将之打印出来,拿到手里后就兴冲冲的去找白善。 晚上两个人就挤在床上看书上的造纸技术。 白善一边翻一边感叹,“我从前只在一些书上看到过零星记载,说书可从竹子、渔网和木片中制作而出,却不知道原来连稻草都能做纸。” 周满道:“看描述似乎质量不太好,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 白善:“所以造纸的地方得好好选择。” 周满就问他,“我们自己造?” 白善想了想后道:“叫上白二和殷或。” 但这么多的造纸方子…… 白善若有所思起来,“我们先赚一笔,等以后再选出几个好方子来送给陛下和太子。” “什么样的方子算好?”这上面这么多方子呢。 “对陛下和太子来说,成本低,步骤少的方子就是好方子。” 这样的方子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质量很一般。 但是也是这样的纸张才适合推广,皇帝和太子面对的是全天下的人,不像他们,他们可以选择美好的纸张方子。 不过当下的确是以便宜为主。 白善在挑挑拣拣,最后挑出了两个方子,“先用这两个试试。” 于是第二天白善和周满又去殷或府上蹭饭吃,顺便还叫上了隔壁府上的白二郎和明达。 殷或正在窗下写东西,看到他们便停下笔,“今天没有野菜了。” 周满道:“没关系,随便吃点儿就行。” 殷或就将笔放在了笔山上,“也是稀奇,你们两家成了亲的却总是到我家来蹭饭。” “这不是怕你一人孤单吗?”白善道:“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 殷或无奈,将才写好的东西递给他,“你要的,每日役丁的粮食消耗预计,还有银钱预估。” 白善接过扫了一眼便先放在了一旁,“这个明日再说,我们今天说纸张。” 白二郎:“荥阳纸贵?” “咦,”这倒是让白善惊讶了,他扭头去看白二郎,“你知道郑斐的事。” 白二郎就看向明达,“嗯,这事儿传得挺广的。” 明达道:“荥阳离鲁地不远,郑二郎在这一片很有名望。” 京城也是人才辈出,之前最有名的是杨和书唐鹤几个,后来则是白善几个,而现在王家和卢家的郎君在京城扬名,相比之下郑二郎在京城的名声没那么大。 但他在这一带却是很有名的。 殷或看了看他们,将话题扯回来,“纸张怎么了?” “哦,我打算建一个造纸作坊,你们要不要一起?” 殷或:“……因为纸贵你就造纸吗?” 白善就叹气道:“当然不至于,这天下的物价起起伏伏,总不能稍有起伏我就做什么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纸张牵连很大。” 他道:“衙门的文书,各村各里记录人口,这些都需要纸张,尤其核对人口时,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 “要是纸张不够,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今年北海县是我当家,我在纸张上没亏过属下,这才看不出来,但我昨日翻看以前的花销,衙门为了节省纸张,许多东西都没有记录,”白善道:“北海县要不是有盐场在,我恐怕也不能如此豪气的大手一挥说买一百刀就买一百刀,所以为天下计,纸张也得便宜下来,不然长此以往,公务荒废,人口隐匿不报,很多政令都难以下乡。” 殷或道:“造纸的法子,朝廷的书局有,但据我所知,成本并不低,除此外,会造纸的便是一些世家豪族了。” 他顿了顿后道:“我家也有一个书铺,但也只能雕刻些书籍印书,纸张都是从外头购买的。” 白善道:“我有方子。” 殷或挑眉。 “而且成本很低,当然,高的也有,不过我现在还不打算做更好的纸张,北海县现在有盐场,我们不宜太过张扬。” 原来你知道啊? 殷或若有所思起来,“那你要将造纸坊放在北海县吗?或是放在他处?” “就在北海县,”白善道:“虽然不宜扎眼,但北海县好歹是我能控制的地方。” ※※※※※※※※※※※※※※※※※※※※ 作家的话 想到明天还要去医院,所以还是熬夜写出来了,这次是真的晚安了 ☆.第2976章 要人 要建造纸坊,需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白善和周满都忙,抽不开身,而殷或不能过于伤神,所以事情最后交给了白二郎,其余人则帮他出主意,参详参详。 周满就和他说了,“首先你得找些匠人,最好是有造纸经验的,没有也没什么,心灵手巧也可以,然后让他们照着方子钻研钻研。” 白善颔首:“这边琢磨工艺,那边我们可以找适合建坊的地方。” 白二郎:“我上哪儿找这样的人?” 殷或想了想道:“得找信得过的人,所以若不是家仆,找了人后也要签卖身契。” 不然前脚把东西钻研出来,后脚就泄密出去就不好了。 白善:“倒是可以从下仆中寻找,再有便是让人出去寻摸是否有这样的匠人,若有便买下来。” 周满:“不容易吧,据我所知,有这样本事的匠人,便是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原来的主家,朝廷也会收没,不会再往外卖。” 换句话说,就是往外卖,也轮不到他们去买。 一直没说话的明达道:“我来想办法吧。” 大家一起看向她。 明达道:“我可以和父皇从书局里要一些奴隶和匠人。”现成的人手,连方子都是现成的,根本不用再琢磨。 所以她道:“定下地方后就可以建造造纸坊了。” 白善和周满就想到他们之前的打算,赞道:“那就麻烦明达公主了,不过还是等方子研究出来再建作坊。” 明达听出了些,好奇的问:“你们手上有方子?比之现有的纸张如何?” 白善道:“有两张方子,其中一张据说要比现在的粗纸略差一些,一张则和现在的细纸差不多,或许要好一点儿。” 明达迟疑了一下后道:“我可以和父皇多要几个擅长造纸的匠人,这样可以造出和书局差不多质量的纸来。” 白善摇头道:“公主,我们的目的是让纸张便宜下来,所以我们不用书局原来的方子,我和满宝手上的方子成本更低。” 明达总算是明白了,沉吟了一番后道:“那和父皇要人就不方便了。” 白善却笑道:“陛下肯给人,那是陛下对公主的慈心,至于造纸坊里的方子,传到陛下那里也没什么的。” 现阶段他们只打算做这两种纸,价格便宜,易以推广,他和满宝本来就打算将这方子送给陛下和太子的。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了。 等以后这方子送出去了,造纸坊里也能培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工匠来,到时候再选几个比较好的,贵重的纸张方子重新开始就是。 对于他们来说,建造造纸坊的难处从不是金钱和原材料,一直是工匠和方子。 而现在他们不缺方子,只是缺人而已。 明达立即给皇帝写信要人。 皇帝收到信,想也不想就吩咐古忠,“从宫中的书局里挑选一些会造纸的匠人和仆从送去青州。” 他想了想,觉得这样还不够,干脆道:“朕记得京城有东西书局?将西书局记在明达名下吧。” 前者还罢,后者的话…… 古忠忍不住道:“此事陛下要不要和娘娘商议商议?” 其实古忠想说的是,是不是应该和朝臣商量一下,但他临时改成了皇后。 皇帝想了想,中午休息时就入后宫去找皇后。 皇后一听便索要明达的信,等看过后就替明达拒绝了,道:“陛下要是心疼明达,给她一些人,让她自去造纸就是,书局虽是皇室的产业,但一直是为天下学子印制书籍,岂能专门交给一位公主?” “光造纸有什么意思?书局里最宝贝的是雕版,新店要想有此积累,没有几十年是办不到的。”皇帝道:“朕有现成的书局,给她一个怎么了?太子也不会介意的。” 皇后:“……可明达没想办书局,她想做的是造纸坊。” “一张纸才赚多少钱?”皇帝道:“最最赚钱的是印书。” 皇后又看了看明达的信,和皇帝道:“我虽不知明达为何要建造纸坊,但我知道,此举一定不是为了赚钱。” 知女莫若母,明达从小生活富贵,但并不奢靡,她心性旷达,也不是爱财之人,所以绝对不会单纯为了钱便去建造纸坊。 而且她要钱多的是法子,何必如此费心力的建造纸坊? 皇后收了信后道:“陛下不如先去信问问她,为何要建造纸坊,她属意的要不是书局,陛下送她,不过是给她丢一个负担罢了。” 她知道皇帝的七寸在哪儿,直接道:“要是为了钱,我们直接给她钱又何如?难道我们的女儿还会缺钱吗?” 皇帝觉得皇后说的有理,于是道:“行,朕写信问她。不过她既然开口要人了,便先给她送一些人去吧。” 这一点儿皇后没有反对。 书局…… 说是皇室的产业,但其实也不算是。 因为书局印制的书是要送到国子监,翰林院,崇文馆,甚至是地方的书局和府学县学里,所以关系重大; 皇帝之所以那么大大言不惭的说书局是皇室的产业,不过是因为书局赚的钱是归到皇帝的私库里。 皇后可以肯定,皇帝要是说把西书局记在明达名下,朝中大臣一定会将书局撕到朝廷名下的。 这对皇室来说一定不是好事,皇后不想闹出这样的纷争。 但她对女儿也是疼爱的,书局不能送,但人是可以送的,大不了她自己建一个就是。 哪怕她不只是想建造纸坊,也想印书卖书也不是不可以,回头再送一些雕刻的匠人过去,甚至送她一些雕版也可以。 这种事私下进行都可以,但若是一口气送出一整家书局就太打眼了。 皇后说服了皇帝,皇帝暂时略过了这件事,只是也忍不住疑惑,“奇怪,此时明达不是在养胎吗?怎么想起建造纸坊了?” 又皱眉,“朕派去的人还没到青州吗?” 古忠忙道:“陛下,他们人多行李多,行程自然缓慢,不似送信,快马加鞭几日就可到达京城。”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 第2977章 太子,你背锅吧 皇帝勉强听进去了,只是还是不太高兴,叹气道:“唉,早知道就不让明达出去了,像长豫多好,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也不会被欺负了。” 皇后就笑道:“有驸马在呢,谁敢欺负了她去?而且青州有周满,她在那里也安全。” 皇帝近来也一直如此说服自己才没那么懊恼,但心底是什么感受也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那么多孩子里,他最疼爱的三个孩子都是嫡出的,其中明达又最可疼,他对恭王都能够那么宠爱,但其实恭王在明达面前还要再退一步。 皇后也知道他素来疼爱明达,因此不再提起这事让他烦心,而是问道:“太子何时回来?” 皇帝道:“已经密信回来,此时已经在归程,应该不日就能到达京城。” 但此时太子归途并不平静,他们这一次虽未曾深入江南,但也胆大的在江南边界几个州县晃悠了一圈。 跟着的两位御史虽然稳重,却是嫉恶如仇的人,更不要说当中还有唐鹤这个不怕事的,太子自己更是胆大包天,所以他在整治了一下走过的吏治,断绝了江南往北输送官盐的路,已经给青州和京城去信要返京时,路过海州,他就没忍住钻到江南巡察去了。 虽然只在海州附近几个州县,但他奔着盐税去的,又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他就查出了不少东西。 听说杨和书在江南行事多受阻挠,于是太子就拿着查出来的东西替他砍了几个人。 嗯,作为太子,又是代天子巡察,他还是有这个权利的。 但他抄家时还翻出来一些不得了的东西,太子一行人当即准备返京。 夏御史见他们损失了八个侍卫,不由劝太子,“殿下,我们应该改换路线进京,不如兵分两路,臣带着人将追兵引开,殿下快马加鞭回京。” 太子刚看着身边的亲卫挖了坑将才断气的三个侍卫埋好,闻言冷哼道:“天下莫非王土,孤躲他们作甚?一群魑魅魍魉,也配孤舍了良臣逃命?” 他道:“我们连夜赶路,去汴州,直接让驻军护送孤回京。” 夏御史虽然很感动太子不抛弃他们,且把他们列为良臣,但依旧道:“焉知追杀的人没有与中原之地的世家勾结?一旦他们互相勾结,我们进城只会越发危险。” 太子直接看向唐鹤,“你说呢?” 唐鹤刚才打架时要护住两位御史,胳膊也被划了一剑,问题不大,此时正在包扎,他想了想后道:“夏御史所虑不无道理。” 太子嗤笑一声,“世上会有这样的荒唐事吗?孤是储君!” 唐鹤不在意的道:“这天下的荒唐事太多了,连父杀子,子弑父这样的事都有,何况谋刺储君呢?他们现在不就在谋刺吗?” 他道:“殿下如今手里的东西可置不少人于死地,而谁也不知道除了那本子上写的人外,背后还有多少势力牵涉其中。” “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他们有什么不敢的?”唐鹤道:“我们运气若好,进的城池中没有他们的同伙,自然可以召集驻军护送太子入京,但要是正碰巧遇上的是他们的同伙呢?” 两位御史也连连称是,劝道:“殿下的安危为重呀。” 太子紧抿着嘴唇,半晌后才问道:“那如何才能两全?” “两个办法,我们转道去兖州,”青州往南,海州以北的地方被太子清理了一遍,掌握了陆路交通,兖州就在其中,而且现在距离他们不是很远,其实是可以信得过的。 “兖州的驻军可用,就是……” “太弱了,”太子面无表情的道。 “是,他们未必能扛得住渐多的刺客,但肯定能拖延时间,我们再派人与京城传信,江南要是不想反,他们就只能收手。” 唐鹤其实不太想闹到这一步,一旦江南反了,不仅江南重掀战火,生灵涂炭,就是杨和书都别想活着了。 他们跑前派人给杨和书送信去了,不知道他收到了没有,能不能及时跑掉…… “还有一个办法,殿下将东西交给臣,臣带着人先一步回京城,”唐鹤道:“危险的是带东西的人,而不是殿下。” 太子垂眸思索,半晌后抬起眼眸看他,“你倾向哪一条?” “第一条,”唐鹤脸色渐渐严肃起来,道:“殿下进兖州可招驻军护送,再到下一个州县继续招驻军护送……” 夏御史闻言觉得不好,立即问道:“若刺客混迹其中怎么办?” 唐鹤:“殿下贴身有我们护持,便是刺客混迹其中,我不信刺客的人数还能比为国效忠的士兵还要多。” 一直沉默不语的宁御史突然道:“过一州便召一府驻军,先不说殿下没有兵符,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便是能调动,跟随的士兵必定不少,一旦传进京城,只怕有逼宫之嫌。” 太子瞪大了眼睛,“孤吃饱了撑着了,这时候逼宫?” 宁御史噎了一下后道:“殿下,这是假设。” 这世上的事谁能说得清呢? 他暗示道:“戾太子生前和汉武帝也是父慈子孝,但江充谗言,时帝不也疑心他巫蛊吗?不然戾太子又何以造反自尽?” 太子:……曾经有过造反准备的太子觉得他说的特别有道理。 不过他此时却对他爹多了两分信任,略一思索后道:“孤相信父皇,父皇也必定信孤。” 他老婆孩子还在皇宫里呢,就算要造反,也得先把老婆孩子带出来不是? 他现在又不似从前真的孤家寡人一个。 而且还有母后呢,太子对皇后很信任。 当下的确是第一个方法最保险,不过……他瞥眼看向唐鹤,问道:“你如此建议孤是有何计谋?” 唐鹤就深吸一口气道:“殿下,臣是想主动造谣您要谋反。” 两位御史对唐鹤怒目而视,这不是离间天家父子吗? 唐鹤连忙道:“这也是迫不得已,这件事我们从一开始就做错了,我们就不该去海州,更不该杀了海州刺史,虽说事已做了,我等不该懊悔,而是应该想补救之法,但我等也应该知道,一个处理不好,江南是要重掀战事的,臣不愿百姓受苦,所以只能请殿下冒险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978章 传言 唐鹤是有私心的,这是他想留给杨和书的第二条生路,当然,他也的确是为了江南的百姓和大晋的社稷。 江南能不起战事是最好的。 太子沉吟半晌,最后还是决定冒险行事,于是决定去兖州。 杨和书收到了唐鹤送来的信,第一个想法就是,他们也太能作了,不是说好了将江南交给他吗? 然后就是思虑起来,难道他真的也要逃吗? 他才到扬州不到两月,此时逃走…… 扬州是江南中心,想从这儿逃出去可不容易。 杨和书点着手指沉思起来,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不过他依旧叫来了人布置一二,“八叔不是说领略一番扬州的风景吗?请他过来吧,便说我扫榻相迎。” 而此时,什么都不知道白善几人正惊喜的迎来郑氏和小钱氏一众人等。 周满惊喜的抱住小钱氏,高兴的道:“大嫂,你怎么也来了?” 小钱氏也高兴,却担心她这样过于活泼,万一摔了怎么办? “我来给你做饭的,”她牢牢的扶住周满,“娘担心你有孕吃不惯这边的饮食,所以让我过来照看你。” 周满道:“有贺嫂子呢,做的都是合适我口味的东西,但大嫂能来我还是好高兴,谁做的饭菜都没有你做的好吃。” 小钱氏便笑眯了眼。 白善也高兴的接了母亲,郑氏则是看了一眼儿子后就盯着周满看,等她们姑嫂两个说完话便伸手拉过她,上下打量过后松了一口气,问道:“我们来的路上一直担心你反应大,我怀善宝的时候吐得可厉害了……” 周满表示她除了饮食上有些任性挑剔外,现在什么问题都没有。 另一边,白二郎和明达公主也迎来了更多的人。 不仅有宫女姑姑、内侍,还有来为他们建造房屋的匠人,更不要说他们带来的大批东西。 那是囊括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据说皇帝还给未来的外孙准备了一箱子衣服。 姜姑姑笑道:“都是小皇孙穿过的小衣裳,陛下也知道刚出生的孩子皮肤娇嫩,所以穿旧衣赏最好,因此特特和太子妃要了小皇孙剩下的旧衣服……” 自太子妃生下小皇孙后,他的衣裳一直是吉祥物,一些有面的勋贵,还有太子妃娘家,若有嫡出的新生儿出生就会和东宫求一件衣裳。 这是很有福气的一件事。 现在太子妃手上还有的就是小皇孙常穿的一些贴身衣服了,更有福气。 皇帝亲自开口,太子妃当然不会拒绝,所以她把能收拾的都给收拾来了。 明达半晌无言,问道:“万一是个女孩呢?” 姜姑姑便笑眯眯的道:“那更有福气了。” 便是明达也不由笑起来,看到他们这么多人便道:“你们先住下吧。” 这些事交给了底下的管事,自然不用他们去操心。 可房子建在何处却是需要他们操心的。 要皇帝说,自然是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大不了城里建一栋,海边建一栋,山里再建一栋,想去哪里住就去哪里住。 明达和白二郎却不喜欢这样奢靡伤财,他们之前想在龙池建房子,也只是打算从本地请工匠的,从没想过陛下会千里迢迢的从京城给他们派建造房屋的工匠来。 所以他们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只在龙池建一栋房子。 不过,既然工匠们都来了,那自然要建得好看一些才不辜负他们千里迢迢的过来。 白二郎大手一挥道:“我回头再和白善买一块地,我们把房子建大一点儿。” 明达没什么意见,只盯住,“别占了耕地就行。” “放心吧,我选的那块地就没有耕地,全是露地。” 因为距离海边近,所以土质并不好,要不是再往前一些便有可能被涨潮淹没的风险,其实他想把房屋再往前建一些的。 建房子这种事不用他们操心,白二郎只要给足了钱就行,剩下的工匠们去干,连请人也自有管事们去做。 皇帝派来的人也很能干,用不着他们干什么,只要看看图纸,再提一些药材就行,省心得不行。 白二郎就懒散的坐在躺椅上和白善道:“干脆我们选了地方,将造纸坊也交给他们来建好了。” 白善没意见,“好啊。” 周满也懒散的靠在躺椅上,和明达靠坐在一起,一起在一旁捏了蜜枣吃。 这是小钱氏根据郑氏给出的方子蜜制的,甜滋滋的,特别好吃,用的红糖来蜜制,还补气益血。 连郑氏都喜欢吃。 白善也只坐了一会儿便有人来请他,“郎主,崔先生和方县丞从乡下回来了。” 白善便晃悠悠的起身,一扭头见他们四个都在树下躲荫凉,便摇了摇头后离开。 白善发的役令已经开始执行,今天崔先生便和方县丞巡视回来,顺便回来和白善禀报。 “各地都按照县令的要求保证役丁的饮食,按照您的吩咐,粮食三日一添,保证供给……” 白善微微点头,正要说话,一个护卫突然从外头飞跑进来,正在大堂里说话的白善三人抬头看去,见他神色惊惶便问道:“怎么了?” 护卫却忍住没说,而是道:“郎主,您快回去吧,娘子有急事找您。” 看到他眼中的着急,白善便对方县丞和崔先生点点头,“时间不早了,你们也下衙回去休息吧。” 方县丞和崔先生连忙应是。 白善和护卫离开,等过了小门才问,“什么事?” “是刘贵回来了,还有公主殿下的侍卫,说是外头……天变了。” 白善瞳孔一缩,什么叫“天变了”,难道是陛下他…… 白善连忙跑到正院去,正院里伺候的下人大多都退了下去,留下的都是心腹。 周满正蹲在明达身侧,手指在她几个穴道上按着,安抚她道:“这一定是流言,你不要相信。” 白善疾步进来,见殷或一脸严肃,而白二郎在一旁急得团团转,问道:“怎么了?” 白二郎看见他,立即压低了声音道:“外面传说太子起兵谋反了!” 白善:!!! 他下意识的反驳,“不可能,他图什么?” 这会儿他地位稳固,去年才监国,得到了满朝文武和皇帝赞赏,也有了儿子,他为什么要造反? 而且造反去年不是更好的时机吗? 皇帝在外面的时候他都没造反,现在皇帝稳坐京城,他造反是奔着找死去的吗?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79章 进京一 院子里的人,就是殷或都不相信太子会谋反,因为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此时谋反得不偿失。 但外头的确是这么传说的。 白善问道:“民间尽知吗?” “不,”侍卫回禀道:“是京城和河南道来的消息,说是太子领着大军往京城去,京城有人上书陛下,说太子无诏集结大军,意图谋反。” 他看向明达公主,微微躬身道:“朝中此时有些混乱,郭詹事来信求公主回京。” 白善松了一口气,“所以民间并不得闻?” “是。” 白善便和明达公主道:“此事还不知真假,便是太子真带着大军往京城去,只怕也是因为别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谋反,公主大可不必忧心。” 他道:“我们能猜得出来,陛下应该也能猜出来才对。” 明达也缓过神来了,只是依旧心中惶惶,“可太子哥哥能有什么事需要带着大军进京呢?” 她不觉得这事是假的,朝廷有驿站,有通报的令兵,有没有大军进京,难道朝廷诸公还查不出来吗? 她忧虑的是太子有苦衷而不能言说,若是朝中反对声高,父皇疑他就不好了。 周满想了想后道:“为了安全?” 大家一起看向周满。 周满理所当然的道:“带着大军进京,不是为谋反,总不能是勤王吧?所以只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了,难道有人想在路上杀太子,太子的人手不够,于是和驻军要人?” 勤王是不可能是勤王的,殷礼在京城了,禁军都在皇帝手里,除非殷礼自己造反了,不然用不着调兵从外头勤王。 白善心中就有不好的预感,“不对呀,太子殿下早来信说他返京了,按照他们的脚程,再慢此时也该在京城了,怎么还在外面?” 明达精神一振,“对,太子哥哥一定是遇险了!” 她立即动起脑筋来,道:“快来人,我要给父皇上折。” 侍卫说的没错,此事并没有传开,不仅外面一片安详,连青州刺史也一无所知,他正看着白善递上来的公文沉思呢。 “北海县最近动作很大啊,看白善给役丁的待遇,加上他近来招募的长工,他那盐场是赚了多少钱?” “大人,要不要派人去查查账?” 盐场虽是北海县的,但买卖也是要交税的,俗称盐税。 只不过盐税也是北海县收,到年底时汇账,留够自己县的花销后便要上交给刺史府。 郭刺史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这小子够机灵的呀,他这是打算把盐税一块儿花光,不给我上交一文吗?” 心腹瞪大了眼睛,“不至于吧,这,这岂不是太过分了?” 郭刺史皱着眉头想了半晌,还是决定暂时观望,“也没多久了,等到十月他报上账来再说。” 十月县衙要把一定税收上交给刺史府,刺史府统计过后还要上交给国库,一般为了过好年,各州刺史府会在十一月递前将账目和东西全部交给国库。 户部再核算,可以说年底是各级衙门最忙的时候。 而现在秋收已经结束,连秋税都大部分结束了,离十月也就不远了。 地方上是一片安详,连拱卫在太子身侧,跟着太子一起进京的两千兖州军也和和睦睦的,根本没有听到什么流言。 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兖州驻军里挑选出来的精锐,功夫和打仗那都是一等一的好,就算在行军路上偶尔有混杂在军士中的人突然朝太子的车架发起攻击,但往往也近不了身。 此次带军跟随太子进京的是温将军的嫡长子温小将军。 他大概也害怕有刺客混在大军中,所以围在太子车架边上的士兵全是他和温家信得过的心腹,他们是绝对不会背叛的人。 在经过两次刺杀之后,队伍中安静了许多,看着风平浪静,似乎对方已经黔驴技穷。 但不管是太子一行人,还是温小将军,他们都没有放松警惕。 温小将军不知道是谁要杀太子,也不想知道,正如他爹说的,他们只要知道这是太子,而太子手上有兵符,那他们就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 其他的事一概都不要管。 他们一路上还算顺利,朝中的纷争并没有影响到地方,看到有大军拱卫太子进京,他们也没多想。 两千人而已,太子的排面应有的。 所以他们一路和路过的县衙州府征集粮草,倒是顺利的往京城去了。 就是人多,所以速度有些慢。 但京城就没地方上这么安静了,五天前,地方上突然有驿报,说太子领着两万大军往京城来了。 朝中一片哗然,相信的人有,但质疑的人也不少,于是大家提议派人去查看。 但派出去的人一直没有消息回来,似乎是消失了。 于是朝中议论声更大了,太子领兵进京逼宫的传言甚嚣尘上。 连一直沉默的魏知都忍不住进宫去觐见皇帝,但皇帝没见他,也没给出处理意见,只是听说太极殿里砸碎了几套杯盏。 到今天,终于有人明着上书质疑太子领兵进京的意图,他的建议是从河北道调派大军将太子拒在河北道外,不能让他进关陇。 皇帝没答应,而是放声怒道:“让他来,朕倒要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然后拂袖而去。 回到太极殿后的寝宫,皇帝怒气冲冲的抄起一个杯子,抬手要砸时看了一眼,古忠立即躬身小声道:“便宜的,这两日都换了便宜的。” 皇帝就面无表情的往外砸,“啪叽”一声清脆声,别说,听着还是挺舒服的,砸的要不是自己的杯子就更舒服了。 古忠将殿里殿外伺候的人都遣下去了,不多时殷礼进殿来,回禀道:“陛下,秦书已经带着禁军候在了郑州,太子一到就能接应。” 皇帝问:“洛州如何了?” “洛州没有异动。” 皇帝就松了一口气,和殷礼道:“你去别宫里将恭王一家接回来,就说朕想他了,重阳将至,朕要和他一起过重阳。” 恭王今年开春进京减重养身体后就一直留在京城,除了别宫,偶尔还会进宫来看帝后,一家子其乐融融。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980章 进京二 腿瘸后,恭王基本不过问朝政了,所以别宫突然门庭若市起来,他还是挺惊讶的。 还没等他打听出内情,他就被殷礼给带进皇宫了,等在宫里住下才知道太子要造反。 恭王先是翻了一个白眼,“哪里来的谣言?父皇对他还不够好吗?他为何要造反?” 得知朝中真是这样怀疑时,他就转了转眼珠子,有些高兴起来,“那太子岂不是要完了?” 说完却又皱起眉来,“他要是完了,那以后皇位谁来做?” 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腿,有点儿不甘心,“总不能给那些庶子吧?那还不如就给他呢。” 虽然他很不喜欢这个大哥,但如果他当不上,自然还是太子当的好,倒不是因为他们一母同胞,而是因为,他看不起庶子。 所以恭王难得在皇帝面前为太子说了一句话,“父皇,这不定是谁污蔑,父皇慈爱,太子为何要谋反?” 皇帝心情好了些,颔首道:“等太子到了京城就知道了。” 皇帝也不相信太子会谋反,虽然派出去的令兵都没有消息回来,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有人不想他和太子联系上。 哼,以为他们能拦得住他所有的人吗? 既然想让他当瞎子,那他便让他们知道他让他们知道的事。 皇帝和恭王道:“最近外头乱得很,太子和明达都不在京中,你母后身体不太好,你便安心留在宫里陪伴你母后,宽慰宽慰她。” 恭王乖巧的应下,“是。” 下午就带着他儿子去看皇后,太子妃也带着孩子在那里,她一脸愁绪,看见恭王便起身,然后让到了一边。 皇后笑着和象儿招了招手,象儿就甩掉他爹的手跑向祖母。 皇后摸了摸他的头发,“怎么一头的汗?” 象儿用力的缩了缩肚子道:“不是胖的。” 皇后失笑,“是是是,今年象儿的确瘦了一些,好像长高了……” 恭王立即道:“是长高了,现在都到儿臣的肩膀了。” 皇后很满意,见恭王脸色红润,也瘦了一些,最主要是精神好了不少,她便道:“看来周满说的不错,匀称一些是最好的。” 皇后没有提起朝中的纷争,当着孩子们的面,她只当不知道这件事。 朝中的大臣现在对太子进京逼宫一事也是半信半疑。 有人觉得太子没必要,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天家无父子,古往今来这样的事还少吗? 所以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没有定论,大多数人都等得起,但也有人想提早定好论调。 一入夜,唐鹤便穿着太子的衣裳继续稳坐中账,太子则和两个御史坐在一旁,皱着眉头问,“京城还是没消息过来吗?” 唐鹤:“没有。” 太子虽然决定了选第一条法子,但并不打算自污,所以到了兖州后,他就在唐鹤和两位御史的见证下见了温将军,然后拿出了一块兵符。 不说唐鹤,就是皇帝的心腹——两位御史都惊呆了。 他们不知道太子有兵符啊,本还在犹豫的心瞬间坚定了。 温将军看到兵符,立即便在军中选出两千兵马来护送太子。除此外,他们还先派了令兵回京。 一是求援;二是言明此事,他可是为了安全才调兵的,是合法合理的。 快马加鞭的送信,按说这会儿也应该有消息回来了,还没有,那就是他们设想的事情发生了。 果然有人攻讦他造反。 太子冷哼一声,“正好,这一次把他们都引出来,孤把他们一锅端了。” 这是不可能的,江南的官员和世家也不傻。 虽然京城距离江南遥远,让他们难以控制那边的情势,但既然已经布置下去,成或不成就要看天意了。 成功与否要看天意,但他们却可以先做好失败的准备。 扬州暗流涌动。 杨和书身在其中,自然察觉到了,他什么都没说,依旧每日在府中处理公务,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不再出扬州城去巡察,甚至有时候连自己的官邸都不出。 借居于此的杨八郎忍不住道:“你怎么比以前还闷了,侄媳妇也不在这里,每日呆在府中不无聊?” 杨和书翻着手中的公文看,不在意的道:“八叔要是闷了可以出去走一走。” “我一人出去有什么意思?”杨八郎邀请他道:“你与我一同去吧,不然我让人去逢春楼里叫些人来,再请上一些世交,我们晚上饮酒作诗?” 见杨和书不应,他便正色道:“长博,你来扬州也两月有余了,可才见过几个世交?上次他们约你登高你也没去,到底是世交,不好总是驳他们的面子。” 杨和书这才从公文上抬头,叹息一声道:“八叔,我是巡察使,上次与你提醒的那一句已经是多嘴了,若让朝公知道我徇私怠公,我这仕途也走到头了。” “到头就到头,难道我们杨家还巴着他李氏吃饭不成?”杨八郎冷笑一声道:“当年打天下的时候说的是千好万好,我们替他说服江南豪族世家归顺,他也网开一面,但这才多长时间,不足四十年的时间他就要对我们下手。” “现今他能对江南动手,以后就会对中原世家和关陇贵族动手,谁能逃得过?” 杨和书垂下眼眸,心中纵有驳斥的话却不出口,而是面色冷淡的道:“我不问前情,我只知怎样做对杨氏才最好,八叔,我是杨氏的宗子,若我被朝公和陛下厌弃,将来杨氏就难出头了。” “只要我们联络有亲,还怕他?” 杨和书明白他的意思,皇室就算不用杨氏的人,用的人才中也一定会有与杨氏有亲的人。 世家贵族,数不清的联姻关系,皇室是不可能完全将一家族摈弃在外的,除非灭族。 但…… “可是八叔,亲疏有别,就好比父亲的人脉是偏着我的,然后才是别的有才华的叔伯兄弟,再然后才是姻亲,甚至族中的弟子也会排在姻亲之前,”杨和书道:“依靠联络有亲来保证家族荣光,像现在崔氏这样吗?” 杨八郎说不出话来。 “崔氏现在未必不知自己的问题所在,听闻这两年崔氏的弟子都热爱游学,族中十四岁上的弟子都开始出门远游,可见他们对入仕不是没想法的。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981章 进京三 杨和书声音稍冷,带了些威势,“既然八叔也是为家族好,那就该想得更长远一些。” “天下的富贵荣华从来都与钱权分不开的,两者我们缺一不可,而钱的来路可以又去千万条,权势却只在一个地方有。”他道:“上次三房行差踏错,我们杨氏在江南的经营大半数归了陛下,此时又何必为了这么点小钱与他,与朝中诸公闹得太僵?” 他知道,自三房出事后,家族便将江南这边的事情全交给了杨八郎来负责。 得到他的支持,杨和书在江南的行事和安全都更有保障。 他道:“或许别家还乐见我们如此呢。” 虽说现在面对皇帝,各家联合了起来,但大家并不是一条心的,其中有怨有仇的不少,更不要说彼此间还有利益相争的关系了。 杨和书的目的很明显,杨氏要为这些暂时合作的竞争对手,甚至是仇敌冲锋陷阵吗? 杨八郎沉默了下来。 杨和书垂下眼眸,将处理好的公文都放到一边,“八叔不如等一等,等等看各家的动作。” 他轻声道:“虽说太子殿下手里的东西很要紧,但各家也不是不能脱身,不过是要舍弃一些人,放弃一些东西罢了。盐税关乎社稷,江南又是大晋的一个粮仓,朝廷诸公不会眼看着他生乱的。” 杨八郎心思一转,抬起头来认真的看着他,“长博,你到底是哪边的人?” 杨和书微微一笑道:“八叔,我是大晋的臣子,是杨氏的宗子,还是杨和书。” 杨八郎似有所悟,半晌后起身道:“我希望你记得今日说的话。” 杨和书目光幽深的看着他,“我知道您在想什么,族中有很多人对我不满,但我从未忘记过自己的身份,我是杨氏子,也是家族培养出来的宗子。族人皆是我的亲眷,难道我会眼看着他们去送死吗?” 杨八郎一想也是,杨和书从小就优秀,他的优秀不仅在于学识,也在于品格,他是做不出来为自己仕途葬送族人的事的。 杨八郎大松一口气,脸上的笑意也真诚了许多,笑道:“是八叔想多了,你别和八叔一般见识。走走走,这公务是处理不完的,我们先去吃饭,我来的时候带了一坛好酒来,今晚我们把他开了。” 杨和书微微一笑,应下了。 他也需要杨八郎往外传递一些消息。 杨和书旁观着江南的世家豪族,都知道他们的结盟不是很牢固,身在其中的人自然也知道除了自己外,其他人都不是很值得信任。 所以京城那边布置下去了,他们便开始各自留后手。 海州刺史已经死了,谁也不知道他那册子上记了多少人,都有些什么人。 但不管有谁,京城那边能不能起作用,他们已经尽人事,接下来就是听天命了。 若是不成,总是和海州刺史联络的那些人就只能放弃了。 而放弃了他们,那就得扫清尾巴。 所以最近各家各族都在约束子弟,开始悄悄的扫清尾巴,不仅不能让杨和书及朝廷查出来,也不能让同盟抓住把柄。 嗯,与此同时,最好能抓住他们的把柄,说不定将来会有用,就算不能从他们手里得到些东西,迫不得已时死道友不死贫道也是好的呀。 除了从杨八郎这里透出些信息外,杨和书还花了大价钱悄悄的接近那些人家的幕僚,或直接,或从旁影响挑拨。 如此努力了半个月,随着太子进京的消息传来,来刺杀他的人越来越少,到现在,已经连续三天没人来杀他了。 杨和书悄悄松了一口气,和万田道:“重赏此次有功的护卫,战死的,厚待他们的家人。” “是。”万田顿了顿后道:“郎主,八郎君今儿也问我此次我们带了多少护卫前来,此次伤亡的人有多少,小的含混过去了,八郎君看着不太高兴。” “你现在就去回他我们伤亡的人数,至于我们带来多少人就不必说了。”杨和书淡淡的道:“总要让族里知道,其他家并没有念多少与杨氏的交情,对我这宗子手下留情。” 果然,杨八郎听说了最近伤亡的人数后便很不悦。 不错,对于杨和书替皇帝办事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族里很不高兴,可不代表其他家就可以如此欺辱他们杨家的宗子。 杨八郎思索起来,或许杨和书说得对,此时和朝廷硬碰硬并不明智,他们杨氏的根基本来就不在江南,之前又被皇帝拿走了不少东西,还不如趁此机会离开。 只可惜,进来的时候不容易,想要离开更难。 不过,之前三房出事,皇帝从杨氏手里拿走的那些东西其他家并不知,因为还是照常运作,又有杨氏的旧人,所以其他家还当他们是杨氏的人。 若是送与皇帝…… 杨八郎只是想了想便摇头,不行,退出是退出,若是背叛盟约,只怕将来会惹来许多仇敌…… 杨八郎这才觉得这族长和宗子也不好当呀,要考量的也太多了。 此时,太子也在和他爹说悄悄话,“父皇,我们没必要考量这么多,有这本册子在,直接派兵过去将人全围住拿下就是。” 太子前几日带着两千兵马到了京城下,不过没有让他们进城,而是留在了城外,不等前来问责的御史开口他就带着唐鹤几个进城去了。 吵了许久,闹哄哄要来责问太子是不是真的要造反的人见他就带了这么几个人就进城,完全不惧怕他们带来的禁军,便知道太子没有谋反的意思。 于是大家簇拥着太子进宫,结果他还没跟皇帝说上话呢,前几日不断上书认为太子是在起兵谋反的两个官员在家中自尽了。 殷礼动作快,但也只救下一人,直接被下了下巴后扔到了天牢里,于是满朝文武瞬间噤若寒蝉,根本不谈起这事了,好似前段时间在两种可能性中来回争吵,吵得整个朝堂都快要翻的人不是他们一样。 到今天,那位大人总算肯开口,虽然招出来的人不多,但配合太子手上的册子,还是很能问罪一些人的。 皇帝却将册子丢到一旁道:“上面是个人的名字,他们完全可以弃车保帅。” “株连!” “只是贪污,株连家人也就算了,你还想株连族人?”皇帝道:“你要提前当暴君吗?” 太子涨红了脸道:“构陷太子可以吧?” “构陷你的,目前招供出来的只有一家,也株连不了那么多家族。” 太子瞪眼,“那儿臣就白被构陷了?” 皇帝淡淡的道:“你被构陷最重要的目的是不逼反江南,给他们动作的时间,还有,保住了杨和书。” 太子这才回神,“原来唐鹤是在徇私。”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2982章 波及 皇帝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不过你说的也没错,此事是不能轻轻放过,册子上的人全都抓了吧,着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共同协理此案,太子,这册子既然是你拿回来的,便由你主管。” 太子
相关推荐:
桃源俏美妇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旺夫
过激行为(H)
篮坛大亨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神秘复苏:鬼戏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鉴宝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