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一亮,惊喜的问道:“陛下派你们来救我?” “不错,”钱参将敷衍的点了点头,问道:“章大人呢?” “在隔壁。” 钱参将立即转身去找章徽。 他们两个的住宿算不错的了,单独牢房,使者团的其他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被一窝的关在牢房最里的位置。 钱参将将人放出来便要带走,牢里其他犯人鼓噪起来,叫嚷道要是不放了他们,他们就大声嚷嚷让他们也走不了。 钱参将皱眉,章徽就拦住他道:“不要放,能被关在天牢里的,不是穷凶极恶之人,就是罪大恶极的犯官,放他们出去就是祸害人。” 他冷冷的道:“想要人闭嘴的最好办法不是死吗?直接把他们杀了就是。” 犯人们吓了一跳,纷纷远离牢门,虽然他们大多是被判了死刑,但现在死和过一段时间死还是有差别的。 钱参将道:“大人,我们快走吧,他们愿意叫就叫,我已经把牢里的衙役都杀了,他们就是叫破喉咙也没用,谁叫了,我顺手砍了就是。” 没人敢再出声,默默地看着他们簇拥着高五王子和使者团的人离开。 街面上已经乱成一团,章徽和高五王子瞪大双眼看向火光冲天的地方。 钱参将下意识的辩解,“也不全是我们的责任。” 章徽收回目光,问道:“我们去哪儿?” 钱参将熟门熟路的领着他们去了高二王子的一处别院。 高五王子:“……” 钱参将却没空搭理他的小情绪,把人带到以后就将章徽拉到一旁说悄悄话。 俩人足足谈了有半个时辰才结束,章徽立即顶着大半个月没洗的头去找高五王子,脏呼呼的手一把握住才洗干净的五王子,很激动的道:“五王子,陛下特特派了上百勇士来救我们,如今到我们报答陛下的时候了。” 说完这话他还压低了声音道:“也是我等建功立业的时候。” 前一句话五王子没什么感触,但后一句话他很感兴趣啊。 尤其在知道他二哥都已经在晋国当了大将军,之前还做了领军总管的情况下。 他也急需立功的机会,于是他也不介意章徽身上的酸臭味儿了。 俩人手拉着手关起门来商量事情。 ※※※※※※※※※※※※※※※※※※※※ 作家的话 有点儿事推迟到晚上九点更新 ☆.请假条 今天有点儿事,推迟到晚上九点更新 ☆.第2711章 攻城 章徽出来时看了一下时间,立即让人打了一桶热水来,直接把衣服扒了进去洗刷干净,头发简单的揉搓了一下,然后就细细地将脸上的胡茬一点儿一点儿剃干净,用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将自己收拾干净,然后就穿戴一新,戴上帽子在钱参将等人的护持下和高五王子一起离开。 等站在一个宅邸前时高五王子还有些犹豫,“找广王岂不是自投罗网?” 章徽抬头看着这个在他眼里只是一般的府邸道:“我有五成的把握可以说服他,加上钱参军,多一成,要是还说服不了,那就只能等攻城的时候再试试。” 章徽和高五王子进去,俩人很顺利的见到了广王,主要是广王家的管家看到高五王子时吓了一跳,最后低下头去手脚发颤的领着人进去了。 广王看见他们也瞳孔一缩,然后看向高五王子和章徽道:“你们倒是胆大,竟然敢到我这里来,既然已经逃出来了,不离开,来我这里做什么?” 高五王子便照着说好的冲广王深深揖了一礼,“王叔,求王叔救一救高氏,救一救这全城的百姓。 广王听了冷笑,“你都叛国了,还有脸提高氏和这全城的百姓?” 高五王子急忙辩解道:“王叔,高句丽是打不过晋国的,我这是为了保全高氏,让高氏的宗庙能够传承下去……” 广王冷笑,“倒是把贪生怕死说得清新脱俗。” 高五王子:“可二哥不也投降了吗?” 广王看着他的目光更加冷厉,“所以你今日上门来是看老夫笑话的?” 广王是站二王子这边的,一直认为二王子比大王子更适合王位。 所以这次高句丽王发作,广王也受到了牵连,他这段时间正在府中闭门思过。 高五王子正要继续辩解,章徽伸手拦住他道:“广王殿下,那我们就来谈些实际的,国内城就快要攻破了,你是要和高氏及国内城同归于尽吗?” 广王抿了抿嘴问道:“你们要屠城?” 章徽道:“我们陛下仁慈,自然不会屠杀无辜的百姓。” 但不无辜的人就不一定了。 广王沉默。 章徽直接摆出自己的条件,“只要广王愿意投诚,在下愿在陛下面前保下整个广王府,甚至连高氏的一些分支也可保全。” 他道:“能活着,广王为何要执意寻死呢?” 广王起身走出大殿,指着天边的火光问道:“这火是你们放的?” 章徽没否认。 广王问道:“你们要攻城了?” 章徽颔首,“不错。” “此时告诉我,不怕我此时下令城门加强戒备,让你们的计划落空吗?” 章徽自信的笑道:“我晋国兵强马壮,粮食充裕,而你们高句丽如今上下离心,国内城人心惶惶,你觉得你们能守住吗?” 如果不能威逼利诱,那就说些现实的,大家就着现实谈论就是。 广王沉默下来。 而此时,晋军才点兵完毕,正埋伏在国内城外。 现在进攻还没开始,满宝不忙,所以和白二郎一起伸长了脖子看国内城的火势。 一直到傍晚,那浓浓的黑烟也没下去,冲天的火光越发的大了。 连王宫里的禁军侍卫都跑出来灭火,守城的士兵也被抽调不少,接力一样的从护城河和附近的水井里打水去浇灌。 这样的火势让所有人都心惊,生怕整个国内城都要被烧没了。 火势现在都在内城蔓延,即将要蔓延到广王这边了。 不过此时广王并不在自己的王府里,而是进宫求见高句丽王了。 傍晚,日落快落下时,一道信号在国内城外升空,不一会儿,国内城便也有一道火信升空。 因为内城冲天的火光,没人留意到这两道火信。 收到信号,赵国公亲带大军出现在国内城下。 城墙上的士兵发现,立即敲鼓示警。 不少人跑上城门准备弓箭却敌,就在此时,底下有个眼熟的参将带着两百多人上城门来,和守城官道:“广王殿下听到鼓声,让我等来支援,你们的人都去救火去了?” “太好了,我正愁人手不够呢……” “将军您快看,这次晋军好像是玩真的。” 守城官立即拨开眼前的人去看,看到密密麻麻的晋军,还有他们手上拿的撞门柱,不由蹙眉,“来真的?天都快要黑了,为何此时攻城?” 因为他们的消息送出去需要时间,而且此时攻城他们才有机会混上城楼啊。 广王派来的人和守城官见过,彼此都有印象,所以他没怀疑,立即让人带着他们去领弓箭。 他道:“先看看情况,晋军要是进入射程之内就射箭,要是不进入,我们也不挑衅他们。” 申鸣及其所带军队的下场让他们现在和晋军交手都很谨慎,不仅是防着晋军杀了他们,也防止被国内城和王宫放弃。 赵国公停也不停,直接下令冲撞城门…… 这是城楼上的人没想到的,守城官看到他们进入射程,立即大叫的下令,“快射,快射——” 他叫道:“奶奶的,晋军肯定看见我们城内的大火,知道我们自顾不暇,所以才来进宫的,赶紧派人去火场那边叫人……” 才下完命令,抬起手来要射箭的第一排士兵被身后的人一刀抹了脖子,守城官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们,“你们,广王……” 不等他说完,一刀迎面砍来,他立即抬刀挡住,看到刀,他大惊,“这是晋人的刀,你是晋人!” 城楼上乱成一片,而城楼下的人也抬着撞柱跑到了城门前,大家呼喝着一点一点的往里撞…… 钱参军在城楼上杀了不少人,吸引了楼下的高句丽兵上来增援,他便带着十几个功夫好的从楼梯上挑了下去,和顶着城楼的士兵杀成一团。 城楼这边喊杀声震天,但因为内城的火势,除了住在附近的百姓,没人能听到。 那些百姓在自家的窗户里看了看,很快便啪的一声关上了门,缩起来当看不见,听不见。 钱参将杀了好几个人,在同袍们的掩护下把城门上的木栓往另一边推了推,没来得及完全拿下来就被高句丽兵冲杀上来,他只能回身抵挡……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2712章 投降 门外的士兵直直撞击了二十几下,在撞柱不断的撞击下,加上里面钱参将等人挪开了一些门闩,大门的门闩终于哐当一声落下,大柱把握不住的往里撞,撞在人身上能将人的内脏都撞碎。 大门打开,大军瞬间攻入城中。 姗姗来迟的援军将人拦在了街道上,两方大军在此交战,喊杀声不断。 而此时,广王就拉着高句丽王站在王宫的一处高台上,指着那地方道:“王兄看到了吗?晋军已经攻入城中了,就算我们在城中有不少大军,也抵挡不住他们,城破是必然的。” 高句丽王脸色一变,问道:“他们是怎么攻入城中的?” 广王道:“他们都能把五王子和使臣团的人从天牢中救出来,还在内城放了一把火,再开个城门又有多难呢?” 高句丽王这才知道天牢的事,不可置信的看了广王一眼后看向自己的亲信。 亲信立即要去天牢问话,结果还没出宫便有令兵疾奔来报,“西城门破了,晋军已经打入城中,高耨萨已经领兵去抵抗,让大王带着大臣们赶紧走……” 亲信只能急忙回去禀报,事有轻重缓急,显然这一件事比去天牢要急。 高句丽王确定了西城门的事,也不再纠结老五是不是跑了,沉着脸问广王,“你是来劝孤逃命的?” “不是,”广王道:“天下就这么大,我等又能逃到何处呢?而且宗庙不能不要。” 他道:“大王,为了宗庙,我们,降了吧!” 高句丽王脸色灰暗,“难道我要做亡国之君吗?” 他显然是不乐意的,在他祖与父的两代,前者让宗主国灭国了,后者又断绝了新罗和百济的朝拜之路,直接收两国为臣属。 他便是不能与他们相比,也自当不要太差,守成总可以吧? 广王道:“至少可以保住宗庙,保住全族人的性命,只要活着就一切都有可能。” 他轻声道:“王兄,惹恼了晋国皇帝,他直接屠杀王室,那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相反,只要投降,这片土地说不定还是我们管理,假以时日……” 他目光悠长的道:“晋国总有要换皇帝的时候,也会有出现昏君的时候……” 高句丽王目光闪了闪,沉思起来。 这的确是广王心里的想法,章徽不能威胁他,也不能利诱他,但可以和他列举事实,他会趋利避害,选择对宗庙,对高氏最好的一条路。 高句丽王纠结半晌,终于在天彻底黑下来,西面的喊杀声和内城的火光交替在一起的冲击下闭了闭眼,同意了。 于是先是亲信拿着他写的圣旨前往西城门宣旨,然后他又亲自披了白色的袍子出现在战场上。 暂时歇战的两军将士注视着出现的高句丽王。 赵国公冷哼一声,扭头吩咐道:“将此事报于陛下。” 立即有人应声而去。 满宝正在给人治伤,就听到有士兵骑着马一边大喊一边朝着主帐跑去,“高句丽王降了,高句丽王降了——” 投降来得猝不及防,不说白二郎,连满宝都呆了,“这就结束了?” 路过的方大人听见,差点儿吐血,“你们还觉得早了吗?知道我们为这一天付出了多少,准备了多久?” 先不说前面的围城,就说自契苾何力受伤后,对方的士气重新高涨起来后他们做的布置。 国内城现在三面都被晋军占了,就是为给他们压力,更别说他们这几天天天去放孔明灯,为了抄写那些内容,他们这些文官差点儿手断呀。 还有通过护城河偷入国内城的一百勇士,以及章徽等人的算计谋略,这桩桩件件哪一件是容易的? 方大人瞥了俩人一眼,最后落在了周满身上,“周大人忙是忙了,但一直忙一件事,便觉得事情简单了。” 但他们这些做文书,写圣旨,批阅折子分折子的官员却知道,他们为了今天的成果,明的暗的不知道准备了多少事情,自然也牺牲了许多。 白二郎问,“方大人现在不忙吗?” 方大人立即道:“忙,你们医帐的账单和我们的有些出入,来与我们核对一下吧,高句丽王投降,战事算结束了,我们得准备回程的事了。对了,白大人的伤如何了?” 满宝道:“快好了,放心。” 方大人一点儿也不放心,而是道:“周大人要是有好的药方记得开给他,让他早些回中书省。” 他忙啊,现在还得分担近一半白善的活儿,就在白善受伤的这段时间内,他每天睡觉的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时辰。 满宝看了看他的脸色,估计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道:“他的伤口浅,这段时间已经在结痂了,可以做一些不累的活计。” 方大人大喜,“果真?” 满宝点头。 方大人就决定回小城后亲自去找白善谈一谈工作时长的问题。 不过很快,他们就收到消息,所有人直接进入国内城,连留守小城的一些官员和白善也被接了过来。皇帝直接住到高句丽王宫中,高氏一族都被暂时圈禁起来,包括广王一家,只有高句丽王还有自由,被皇帝拉着一起住在王宫里。 但高句丽王一点儿也不开心,他觉得晋国皇帝是在引诱他,引诱他杀了皇帝,或者,皇帝想要杀了他。 所以哪怕是睡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他也没有安全感,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皇帝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一脸忧虑的让周满和卢太医郑太医三人一起去给高句丽王问诊。 等他们都看完,皇帝便单独留下周满说话。 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皇帝很少在周满面前掩盖自己的恶意,因此直接问道:“高句丽王可是长寿之相?” 满宝愣了愣后摇头,“他耽于享乐,肾元有亏,怎么可能长寿?” 皇帝:“……周卿啊,虽说你是太医,但也是女子,肾元这样的事要委婉些说。” 满宝:“他腰不好?” 皇帝略过这个问题,问道:“还能活多久?”希望就两三年,不要太长。 满宝:“……人的寿命这种事怎能一定?万一他现在痛定思痛,开始保养身体,再活个二三十年也没问题,万一他自暴自弃,每天酒水女色相伴,那过个几年就死了吧?” 皇帝若有所思,于是第二天就把高句丽王的嫔妃和他宫里长得好看的宫女都给他送去了,美其名曰,不能让他们生离,有情人终成眷属之类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2713章 处理意见 白善跟着后勤人员一起转移到国内城时,国内城的大火才在晋国和高句丽士兵的共同努力下灭了。 此时天干物燥,房屋易燃不说,水也很少,高句丽人前面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因为烧的是内城,外城的人不进去救火,光靠内城的一些下人和士兵衙役,速度不快不说,西城门还打起来了。 相当于火救了一半又跑去打仗了。 本来救火的官员想要直接推倒几座房屋,这样就能遏制住火势蔓延,但这内城中住的人非富即贵,火没烧到自己身上时谁也不愿意提前推倒房屋。 要救火为什么要牺牲他们的房子? 不说房子本身的造价,里面的家具摆设等也很贵重好不好? 所以没人愿意。 晋军接受国内城后,皇帝直接派了阿史那去救火。 他就没这么温柔了,直接点了十几座房屋,晋军带着刚被俘虏的高句丽兵,直接将这十几座房屋推倒,然后从外城中抬水,接力一般运送水过来灭火。 忙了大半个晚上才将火扑灭,而此时,火都把内城的一半都给烧了,连广王府也不能幸免。 看着成为灰烬的半座内城,皇帝微微一叹,扭头问道:“进城的百人勇士还幸存多少?” “四十三人而已。” 皇帝点头,吩咐道:“将他们的尸首收殓好了带回去,朕答应他们的会实现的,将这一件事隐去,剩下四十三人提前送回京城,以其他军功行赏。” 皇帝是担心高句丽这边的降臣知道火是他们放的,要求他们将人交出来。 虽然双方各有猜测,但对方没证据啊。 皇帝是铁定不会认的,但也要防备着有人恼羞成怒,毕竟这次国内城的内城的确损失惨重。 阿史那将军道:“剩下的四十三人都正在医帐中疗伤呢。” 皇帝颔首,“让周满给他们用好药。” 又吩咐道:“去个人,将还在外的薛贵和牛刺史叫回来吧,高句丽王已经投降,剩下的城池,让他们带着高句丽王签署的文书去收了。” 赵国公应下,“是。陛下,高氏王族要怎么安排?” 皇帝略一思索便将大家召来问策。 白善也被叫了过来,和方大人白二郎坐在了一起。 有人道:“陛下,辽东才经过战事,正是需要安稳的时候,所以不如还是用高氏稳定民心?” “不妥,若是还交给高氏管理,这高句丽打还是不打还有何区别?” “我们攻打高句丽是因他们怠慢宗主国,如今已将他们收服,不如还将辽东交给他们管理,高句丽南还有新罗和百济,由他们三国互相牵制,辽东可安稳。” 皇帝瞥眼看向说话的文臣,努力的忍着才没有从鼻子里喷出气来,他是个擅于纳谏的君王,不能做那样的事。 他不好意思做,白善和白二郎好意思啊。 白二郎最先从鼻子里喷出一口气,哼了一声,声音很清晰的让所有人都听到了。 让正想反驳对方的赵国公停了下来,大家一起看过去。 白二郎脸色涨红,只能出言道:“若只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教训,那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吧?” “但收获也良多,”那文官道:“此一战后,周遭国家再不敢轻易挑衅我国,边关可得百年安稳。” 拉倒吧,别说百年,二十年后谁还能记得这场丰功伟绩?相比于恐惧,仇恨更有可能滋生,而仇恨可能使人发奋图强,他们为什么只取名声,不拿最实际的好处呢? 白善道:“何必让他们牵制,三个国家都收了不就好了?” 大家一起看向白善,连赵国公都惊讶的上下打量他。 那位文官脸色涨红,立即反对道:“新罗和百济并无错处,怎能无故攻打?” 白善:“我也没说现在就打。” 他道:“陛下,臣看百济也甚是桀骜不逊,将来犯错的时候多着呢,而且若是为了平和边关,我国和新罗百济便可,何须再在中间夹一个高句丽?” “没错,”赵国公收回了目光,道:“新罗和百济不和,两国也时有纠纷,想要维持边关稳定,我宗主国只要抬一压一便可,何必再在中间横着一个高句丽?” “辽东一带本就是归属于中原管理,若不是前几朝中原战乱,高氏也不能在此立国,此时是该收回的时候了。” “那高氏王族这么多的人怎么安排?高句丽王可是投降的。” 又不是和高昌王一样是被俘虏的,对于投降的王族,大晋素来优待。 白善道:“陛下可以带高句丽王和几位王子回京城,封以官爵,让他们也看一看长安的风光和繁荣。” 他道:“自高句丽王接任后,高句丽多次加赋,皆因高句丽王奢靡而起,但辽东毕竟苦寒,奢侈之物多从中原运送而来,既然吗如此喜爱中原之物,何不将他们带到长安去享受呢?” 皇帝深以为然,“高句丽王和广王深明大义,朕愿委以爵位,以俸禄爵田供养。” 大臣们相视一眼,问道:“那其他人呢?” 皇帝想了想后道:“清点一下高氏王族的名单,还有此次内城大火被烧毁的人家名单,国内城重建需要一段时间,将他们都迁移往内地吧。” 立即有人问:“迁往何处呢?” “中原一带人多地少,不能再迁往中原了。” “岭南一带倒是地广人稀。” “还有西北一带。” “不妥,不妥,西北那边也有貊人余支,还是应该分开些好。” “岭南太远了吧?又酷热,只怕辽东这边的人去了不适应。” “那江南如何?” “那边倒是不错,人不是特别多,地方倒是挺大,听说山上也可种植东西。” “不错,现在许多茶叶不都是从岭南和江南过来的吗?我看辽东这边的茶叶都是天价,他们应该也很喜欢茶叶。”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大家都忽视掉了那文官说的要展示宗主国的大方和宽容的话。 皇帝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既然已经定下基调,那剩下的事情就交由赵尚书他们去负责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714章 推荐 这一场会议高二王子和高五王子都没参加,所以不知道高氏王族的处置方法,等他们知道的时候,名单都快整理出来了。 他们会跟随大军一起回中原,然后中途分开,被选中的人一路南下,正好,到了地方后正好是春天,可以分土地耕种。 牛刺史和薛贵带着兵马回来了一趟,然后皇帝分给了他们更多的兵马,让他们兵分两路南下和东进,拿着高句丽王投降的国书将所有城池都下了。 等新罗和百济收到消息时,牛刺史已经将平壤都收了。 新罗王和百济王大惊,一边悄咪咪的伸手将接壤的一些小城镇给收了,一边派人拿着国书和贡品去国内城朝见皇帝。 但比他们使臣团更快的是薛贵和牛刺史的弹劾折子。 以为悄悄伸手他们就不知道了? 谁都不是傻子,出来之前他们可是拿到了高句丽王给的疆域图,其中已经去掉了秋前被两国攻占的城池和地方。 新罗也就罢了,好歹它一直奉大晋为尊,大晋让他出兵,他也出兵了,虽然出的兵马少,但好歹在灭高句丽这一事上有贡献,大晋的君臣勉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 但百济是怎么回事? 于是,在百济的国书到达国内城前,大晋的训斥诏书先到了百济。 皇帝历数他们的罪过,让他们将这段时间占的高句丽国土还给牛刺史,不然后果自负。 至于新罗,皇帝没有出声训斥,收下了他们的国书和贡品后回了一些东西给他们。 百济憋屈得不行,但牛刺史的兵马已经收了平壤后南下,直接停留在边界,慑于大晋威严,他们不得不退兵离开,将才占下的城池交还给大晋。 至此,大晋才算真的将高句丽王国全部收回。 通过和赵国公等人的商量,皇帝在高句丽的土地上设哥勿州都督府、辽城州都督府、建安轴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 之所以设立都督府,而不是州郡,就是因为这几个地方打下来的很容易,辖内的势力皇帝虽然移走了一部分,但依旧有很多的头领。 便是高句丽在时,他们也很难越过这些地方头领直接管辖地方政务,当地的百姓也更愿意听从头领的管辖和命令。 而这些头领和管辖内的百姓都有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皇帝可以将一些地主、官员和富商移到内陆,却很难动这些民族头领。 否则一个不好,才平定的地方只怕又要起战乱。 所以在查阅过大量的资料,以及和高句丽的旧臣充分了解过后,以白善为首的文官建议皇帝稳妥统治,待将来这些头领和百姓足够汉化之后再徐徐图之。 皇帝思考了一晚上便答应了,于是在三地设立都督府,挑选地方头人做首领。 其中建安州都督府的都督是原建安城的城主,这一位城主可有趣了,从开始交战开始,他就一直带着建安城的兵马和百姓龟缩在城中。 不论是东北的辽东城,还是东边的安市城遭受攻击求救,他一概不理,连国内城被围城,高句丽王发出勤王的旨意,他也一动不动。 皇帝虽然觉得此人非忠义之辈,但了解过建安城的现状后倒觉得他对辖下百姓还算负责,于是依旧用他为建安州都督。 但对于安市城往南一大片土地,皇帝却不愿设置都督府。 白善也认为这些都督需要监督,于是提议道:“陛下何不设置都护府?” 都督府和都护府在朝廷品级上是一样的,但相关政策却一点儿也不一样。 都督府的都督一般是当地的头领来担任,只要不犯下大错,他们一家还能世袭罔替,辖下的军事和政治都是自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任免之权,其实和王也差不多了。 只不过是皇帝将本属于高句丽王一人的地盘一分为四,挑选了非高氏的人担任首领,且都督府必须为辖下百姓造册登记户口,对朝廷纳税; 但都护府里的都护是由朝廷派遣的,军队也由朝廷派遣,对其的控制力更强。 之所以越过上面三个都督府在最南边设立安东都护府,陈兵于此,就是为了震慑新罗和百济,也是隔绝了上面三个都督府和新罗百济的联系。 都护府有“抚慰诸藩,辑宁外寇”之责,权力很大,手上有兵权,这里又天高皇帝远。 皇帝苦恼了好几天也没选出合适的人选来。 他见白善的伤似乎好得差不多了,这几天的诏书多数出于他的手,于是将他招来问话,“你觉得安东都护府朝中谁合适担任?” 白善想了想后道:“陛下不如先问谁愿意担任。” 皇帝道:“正三品的边疆大吏,他们还看不上?” 白善道:“陛下,安东太远了。” “有安西远吗?” “所以朝中又有几位大臣愿意去安西呢?” 皇帝噎住,当时他派他外甥去安西都护府时,柴家的人不就悄悄的哭了一场吗? 皇帝抽了抽嘴角问:“总有愿意去的人吧?” “自然有的,然而愿意去的未必合适来,”白善道:“陛下,高句丽才打下,新罗和百济也都不是善与之辈,来的人须会掌兵,还要会治理地方,方能让这一片尽快安宁下来。但除此之外,此人还要对朝廷忠心,否则……” 否则过个几十年,安东就不再是他们才打下的安东了。 皇帝自然知道这一点儿,这就是他的迟疑之处了,他问道:“你既能提出这些问题,显然是已经有了办法了,说说看吧。” 白善就提议牛刺史,“他此次征战有功,且能力陛下也看到了,他有掌兵之能,又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何不用他?” 皇帝:“营州是下州,刺史只有正五品而已,这一下就连跳四级?” 白善连忙道:“陛下用人素来看才,何必拘泥于品级呢?” 皇帝沉思起来。 他原想从京城的官员里挑人的,但怎么挑都挑不出合适的,牛刺史……倒是勉强可行。 不过皇帝也没有立刻做决定,和白善挥手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白善起身退下。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2715章 班师回朝 皇帝犹豫了两天,将朝中的人扒拉了一遍,发现没人比牛刺史更合适这个位置,便下了任命书。 任命书还是白善写的,交由门下省审核过后便发了下去。 牛刺史连跳四级成为了安东都护府都护,直到诏书到了他手上,他才知道是白善举荐了他。 他想了想后从自己搜刮来的战利品里挑出一箱子来,悄悄的让人给周满送去了。 满宝收到这一箱子战利品还很高兴,立即兴冲冲的让人抬着要去和医帐的人分了。 结果出了门才知道这东西不是给医帐的,而是单独给她的; 但给她并不是因为她医术精湛就活了谁,而是因为白善举荐了牛刺史。 满宝挠了挠脑袋,便让人将箱子又抬了回去,等白善回来就问他,“这礼要不要收?” “不收,”白善道:“这是受贿,不能开了这个头,而且我在陛下面前举荐牛刺史是因为他的确适合,而不是为了这一箱的礼物。” 满宝就让人将东西再悄悄的抬回去了。 但这会儿大家同住在国内城的前后左右院里,这种事瞒得过皇帝,一定瞒不过左右上下的邻居,更加瞒不住殷礼。 殷礼知道了,皇帝也就知道了。 他微微一笑道:“白善为可造之才,这一次东征,朕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辽东,而是为朝廷培养了一个白善,知道了营州的刺史,还有就是薛贵这一员猛将了。” 殷礼笑道:“恭喜陛下获得良臣美将。” 安排完地方上的事,皇帝便让钦天监算班师回朝的吉日,大家收拾收拾要回京去了。 皇帝将所有高氏族人都带上了,除此外,还点名了不少高句丽的旧臣,让他们一起打点行李去中原。 他们会被分散开安排在江南一带,而辽东一带同样是地广人稀,皇帝已经想好,等回去以后要从中原一带挑选出一些流民或者失地的佃农迁移过来。 辽东一带虽然也有不少汉人,但貊人和扶余人更多,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汉人。 貊人和扶余人也需要和汉人学习耕种,纺织等各种技艺。 只要他们都习汉语、读中原的典籍,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听从中原统一的统治。 广王和高句丽王都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强烈表达过反对,但皇帝和晋国的将臣都将他们说的话当放屁,如今他们手上没有兵权,离开了高句丽,连祖上一直积累到现在的威望和人脉也全都要消失了,他们还能怎么反抗呢? 倒是高二王子说话还管用一些,他也表示了反对。 皇帝对高二王子就要和蔼许多,温和的与他道:“朕想着你父母亲人若在长安,将来你尽孝也方便点儿。等回到京城你还会领兵在外,有你父母在,你也可无后顾之忧。” 高二王子闻言愣了一下后低头应了一声“是”。 满宝等他走了才进正殿给皇帝请平安脉。 皇帝也就这么一说,高二王子信不信她不知道,反正她是不信的。 高句丽王做大王的时候高二王子都能够背叛,更不要说现在了。 他要是真怀疑皇帝是想扣押广王和高句丽王做他的软肋,便会什么都不做,就让皇帝这么认为。 不过皇帝和周满显然知道高二王子的为人,即便他表现得一脸痛苦。 皇帝有些累了,就闭上眼睛给周满把脉。 满宝听了半晌,又和古忠了解了一下皇帝最近的饮食起居,便和皇帝道:“陛下应当少思虑,多休息,您这是劳累过度了。” 皇帝就睁开眼睛看她,“朕倒是也想休息,奈尔没有时间啊。” 满宝道:“将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就是了,臣看赵国公最近就挺闲的。” 皇帝忍不住笑,“赵国公怎么惹到你了?在这儿与朕告他的刁状?” 满宝没回答,真要说了赵国公的不是,显得她多小气,睚眦必报似的。 她转移开话题道:“陛下,契苾将军的伤口结痂了。” 皇帝就松了一口气的模样,扭头和古忠道:“记下此事,傍晚用饭前朕要去看望一下契苾将军。” “是。” 满宝没给皇帝开药,是药三分毒,劳累过度最需要的是休息。 于是满宝给开了两张药膳方子,然后给皇帝开了多睡觉,少思虑的方子便走了。 皇帝只看了一眼药方就收回了目光,他也想睡觉和少思虑,但也要他有这个条件啊。 他带出来的人还是太少了,国内城还有许多事情没处理好呢,现在就已经在准备班师回朝的事宜了,哪里有多余的时间? 最近连方便都要抓紧时间,瞅准机会出去。 皇帝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自己这日子过得太苦了,于是抽了一张白纸过来给太子写信抱怨。 主要是抱怨现在事情太多,他连睡觉的时间也没有,告诫他不要以为皇帝是那么好当的,要当好皇帝就得时时自省,还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不过皇帝也是人,也不可时时操劳,我只希望我儿将来不必和朕一样东征西讨,而是直接稳坐龙椅,等待四方来朝。 皇帝津津有味的写完,感觉好了许多,于是继续点头去看折子。 钦天监算了个好日子,大家启程回朝了。 走到幽州,皇帝派人将绝大部分高氏王族的人和高句丽旧臣及其家人等送到江南,他们则带着剩下的人往长安而去。 太子提前到太原接皇帝。 他是收到皇帝的信以后出发的,不顾魏大人等人的劝诫,一路到了太原,本来要不是左右一直拦着,他都想去幽州接。 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见父亲说当皇帝苦,心里很高兴,觉得没有老三在的日子,他和父亲的关系的确好了许多。 去的时候满宝都是骑马,回来的时候她则多数时候在车里,一是外面冷,二是她好困,想睡觉,所以一直窝在车里。 大军还未到达太原,便有士兵飞奔来报,“陛下,太子殿下在太原城门迎接陛下入城。” 皇帝合上手上的告密折子,微微点头道:“好,传令下去,全速前进,前面不远就是太原城门了。” “是。”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716章 及冠礼 太子并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了不少人来迎接皇帝。 父子俩在太原城门口成功会师,一起进入太原城中休整。 满宝他们上次过太原都是匆匆而过,这一次却会在此多停留一天,所以才住下,他们三人便相约一起上街上逛去了。 刘焕也邀请了周立如一起去玩儿。 白二郎想给明达带一些土特产回去,因此特别热衷逛这里的小摊和小店。 满宝跟在他身后也看得津津有味,当地的土产一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食了。 所以最后白二郎没买到什么好东西,倒是满宝和白善跟在后面吃了不少东西。 白二郎看了看俩人的肚子问白善,“你的伤好得这么快?” 白善面不改色的道:“我年轻,身体好,恢复得快。” 此时,契苾何力也在和阿史那等人道:“从未觉得年长,但此战过后的确感觉年纪大了,比不上那些小年轻了。” 便有将军笑道:“契苾将军何出此言,您可是我大晋出了名的猛将啊。” 契苾何力摇了摇头道:“不说军中出的新贵薛贵,就说白善,一个文臣,中了两箭,恢复的都比我快。” 便有将军嘴快的道:“他年轻嘛,将军何必与他比?” 这话一出,众人一静,连素来稳重的阿史那将军都不由瞥眼看向对方。 将军这才反应过来,摸了摸鼻子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白大人毕竟比我们都年轻,听说还未及冠了,这个年纪的小伙子恢复得最快了,想当年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胸前被划了一刀,都没有周太医这样的医术,随便糊弄点金疮药,不到十天又能上阵杀敌了,当时那刀可是见着骨头了。” “这有什么,我胸前中箭,将箭羽折去,片刻便又能回身杀敌了。” 于是契苾何力将军的感慨变成了将军们的忆往昔和炫耀。 作为将军,身上的每一道伤痕,只要那一场战不是输的,那都是功绩的表现。 契苾何力将军撇了撇嘴,扭头拉着没有参与话题的阿史那道:“我不知听谁说起过,白善的生辰过了,他已经及冠,你说我该送他什么及冠礼物好?” 有京城来的官员好奇,“契苾将军怎么想起给白大人送礼?” 他是陪着太子来迎接皇帝的,并不知道战场上的事。 契苾何力便叹息道:“此一次多亏了白大人,要不是他扯了我一把,那两支箭就要射我身上了。” “这是救命之恩啊。” 阿史那道:“白大人也说你对他有救命之恩呢,我看你们俩的恩情互相抵消一下就可以了。” 契苾何力:…… 话是这样说,契苾何力将军还是留意起各种东西来,想着送什么东西给白善做成人礼比较好。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契苾将军的手下到处搜罗好东西,只要听说有好的,立即拉了钱去看,合适就买下来送给契苾将军。 他这么大张旗鼓的折腾,闹得皇帝和太子都知道了。 皇帝就召了他去问,“你这是要干什么?东征打下的好名声都要叫你败光了。” 契苾将军一听,立即道:“臣出钱了的,那些商人的东西总要卖,臣有喜欢的,又不是强取,也未强买,怎么不行?” 皇帝就没好气的问:“你哪来这么多的钱?” 契苾将军没说话。 皇帝便语重心长的道:“卿等为国征战,朕不欲过于严格,但你等也不能显露太多,回去以后御史台和魏知等人还等着找错处呢。” 皇帝这次带出去的人,除了阿史那将军一板一眼的将自己收上来的战利品全部交给皇帝外,其余人谁没有带着自己的手下分战利品? 包括赵国公,他自己就分了不少,同时还悄悄的给皇帝送了点儿,再给医帐一些,搜刮下来的战利品基本就分完了,能归到国库里的没多少。 皇帝自己以前就领兵打仗,自然知道身为将领还要养着底下的兵士,所以对这种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大家都还算公正,东西并不是自己拿的,都会分给自己的手下,一级一层的下去,到普通士兵手里,他们也能分到一些东西。 这种战利品一般都要先堆在库房里两三年,等风声过去了再拿出来用,到时候御史台的人也早忘了这事儿。 可契苾何力倒好,现在还没回到京城呢就开始拿出来换东西了,嫌动静不够大?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臣子不肖,自然也是君王的错了,回去以后,魏知一定会这么骂他的。 所以为了自己不挨骂,皇帝只能制止契苾何力的行为了。 他道:“京城什么好东西没有,非得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买?” 契苾何力:“臣就想给白大人准备一份及冠礼。” 皇帝这才惊觉,“白善及冠了?” 他看向古忠。 古忠弯腰笑道:“是,路上周大人和驸马还给白大人过了个简单的生辰呢。” 皇帝便道:“及冠是大事,便是不好在路上举行冠礼,回去也要补办的吧?朕记得他的先生给他取了字?” 还是古忠笑道:“是,隐约听说叫至善。” 皇帝便哈哈大笑起来,乐道:“倒与他的名字极配,希望他将来人品一直如此吧。” 古忠低头弯腰笑着应了一声“是”。 皇帝想了想后道:“你送他那些金银宝石都没用,悄悄你要搜罗的那些,不是宝刀就是宝马,他又不是武将,并不稀罕这些东西,你要送,就去找些孤本名画来送他,那才是投其所好。” 契苾何力瞪眼,“这样的东西上哪儿找去?” 商人们手上很少有这样的东西,而且就是有,也不知真假,他可不敢买。 皇帝便笑道:“你还不算笨,这样,你不要在路上买了,行军路上能有什么好东西?等回了京城,你去请教孔祭酒,他肯定知道哪里有好东西,到时候你买了东西来让他多看两眼他就高兴了。” 契苾何力转了转眼珠子,小声道:“陛下,我和孔祭酒没交情啊。” “阿史那有,你去找阿史那。” 阿史那归降后一直很喜欢读书,因此时常和孔祭酒请教,一来二去俩人就成了朋友,在那里是有一些面子的。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717章 回京 于是契苾何力去找阿史那,一路缠着人回到了京城。 皇帝他们是傍晚到京城外的,不过并没有立即进城,而是在外驻扎,第二天一早,钦天监算好了吉时,魏知便领着满朝文武出城去迎接皇帝。 皇帝不再坐车,而是骑着自己的马,领着众臣和禁军们进城,到了城门口,魏知带着百官跪下迎接,三呼万岁。 皇帝骑在马上只觉得天高海阔,胸怀也如天空一般开阔,豪情顿生。 骑马跟随在皇帝身后的众臣也纷纷下马,领着五千多的禁军跪地,与城门口的百官遥遥呼应,三呼万岁。 满宝跪在地上,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最前面的皇帝,也腾的升起一股豪情。 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的遇到了当今,也在这百官之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她目中生辉,低下头去诚心诚意的给皇帝磕了一个头。 皇帝抬手道:“众卿平身吧。” 太子领着这边的众臣起身,对面的魏知也领着百官起身。 然后大家一起簇拥着皇帝进城,一起感受京城百姓对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嗯,主要是对皇帝的。 作为四品官,满宝有幸骑马跟在皇帝身后不远处,也感受到了百姓们汹涌的爱意。 周立学几个带着家中的弟弟妹妹们出来,挤在人群之中,跟着人一起大声的呼喊皇帝陛下,待看到小姑便尖叫道:“小姑,是小姑,那是我小姑——” 又叫道:“那是我小姑父——” 路的两边挤满了人,楼上,甚至树上都爬满了人,都热切的关注着皇帝,京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闹,堪比过年。 一群女郎挤在酒楼的窗户边往下看,等周满走过便传来一阵惊叫声,十二三岁的女郎们你推我,我推你的惊叫起来,“看到了吗,看到了吗?是周大人吗?” “是周大人,她还抬头看了我一眼,天啊,天啊,她冲我笑了……” “胡说,明明是冲我,啊啊啊——周大人,周大人,快看这里。” “是绯红色的官服,衬的她的脸好白,好好看,我好喜欢。” “我也喜欢,等回家我要我母亲给我做绯红色的衣服。” “那是官袍,你如何能穿?” “弄个式样差不多的就是,又不是要一模一样的,好好看呀。” “是啊,没想到女子穿官袍也这么好看,等回去我要试一试我兄长的官袍。” “你兄长的官袍是绿色的,不好看吧?” “谁说不好看了,我觉得挺好看的,可惜没见过周大人穿绿色的官袍。” 也有不少妇人带着小儿来观看,指着白善几个年轻好看的对儿子道:“看到了吗?你们好好读书,将来也能与他们一样报效陛下,出入皆是鲜衣怒马;” 又指着周满对女儿道:“你也要好好读书,学一门本事,最好学医术,说不定将来也能出仕当官,恩荫家族。” 虽然不是很抱希望,但周满的成就和周家的崛起依旧让不少家中有女儿的心生期盼,觉得教好了女儿,同样可以带着家族起来,不比养儿子差。 满宝收回了目光,扭头和与她骑马并行的户部工部的两位侍郎道:“我总觉得有人在叫我,但粗粗一看又没看见熟人。” 两位侍郎默默地没说话,周满骑马走在中间,他们则是在两边,所以听得更清楚些,所以此时不太想搭理她。 满宝见他们不理她,只能惋惜的收回目光。 殷或也坐在酒楼之中,他单独定了一个包间,看到他的小伙伴们骑马从他眼前经过,嘴角微微一挑,很是愉悦。 长寿也很高兴的道:“公子,白公子、二公子和满小姐都平安回来了呢。” 殷或点了点头,等禁军侍卫全都从楼下走过,他便起身道:“走吧,我们回家。” 长寿笑问:“公子,稍晚一些要不要去周宅看看白公子他们?” 殷或摇了摇头道:“他们才回来,不仅要论功行赏,也要见亲人,我们过几天晚宴上再见就是。” 皇帝此次得到了辽东,肯定高兴,等安定下来,宫中肯定要举行庆功宴的,到时候见就是了。 皇帝领着众臣回宫,先在太极殿中面见百官,大家将这几个月来的事情拿出来议论议论。 当然了,今天皇帝班师回朝,算是大喜事,没人会在这时候找皇帝的不自在,因此大家说的都是好话。 皇帝也应景,将路上便拟定好的封赏叫人颁布下去。 跟着东征的人都有封赏,小到赏赐东西,大到升官甚至是封爵。 契苾何力、阿史那等人都加封了爵位,同时换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当将军去,顺便可以治理地方,任刺史之责。 赵国公等人也都得了赏赐,他们之后就是周满几个了。 白二郎被夸了一通,然后从七品翰林连跳三级成了五品的翰林,还是在翰林院里修书,读书; 白善的职位没变,还是中书省舍人,但被加封为县伯,食邑七百户; 周满的官职也没变,但封赏不少,除了一些金银财物外,还有就是爵位也提了一等,从乡主升为县主,食邑千户…… 连朝臣们都不由侧目,这对小夫妻还真是有趣,升官一起升,连爵位都是一起升的。 满宝高高兴兴的接了旨,等皇帝把每一个人都封到了,她这才退出大殿,白善官职比她小一点儿,因此站在外面等她。 夫妻两个在大家的注目下高高兴兴的回家去。 老周头和钱氏在秋后就上京城来了,今天一大早他们也上大街上看热闹去了,在人群里看到骑马走在百官上游的满宝,老周头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连钱氏都热泪盈眶,第一次真确的感受到他们家的满宝真是太出息了。 就算不是男孩子,她也可以做官荫子,光宗耀祖。 所以满宝他们一回来就被老周头和钱氏拉住了,将人上下的检查过一遍,确认都没事才放下心来。 刘老夫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上前拉住白善,将人都检查了一下,确定他同样没事才松了一口气。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718章 宫宴 白善和满宝二人瞒得很严实,没人告诉家里白善受伤的事,就连跟着白善的两个护卫和大吉都没有说。 当然,他们没说是因为白善叮嘱过。 现在的白善已经不是以前的白善了。 要是以前,他们自然是听老夫人的,但现在白善已经成家立业,已是白家的家主,他们自然就听白善的,即便他们是老夫人派去照顾白善的。 而大吉本来是要告诉老夫人的,但想到少爷的伤有些奇怪,他也跟着按下不说。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老周头跟听天书一样,半晌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也就是说满宝现在是
相关推荐:
女奴的等价替换
蝴蝶解碼-校園H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虎王的花奴(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鉴宝狂婿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顾氏女前传
过激行为(H)
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