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皇帝…… 所以白善知道大朝会上发生的事时,已经是中午用午食的时候了。 今天的大朝会开的尤其长,等皇帝到了书房,他收到消息,立即往嘴里塞了一块点心,抱了要给皇帝批阅的折子就去找他。 今天轮到他在皇帝跟前当值。 结果才到书房,白善就收到了皇帝的一份午餐赏赐,在吃饭的过程中才知道满宝在大朝会上和御史因为长豫公主吵了一架。 白二郎很快也知道了这件事,在皇城里,大朝会上的事儿根本不可能成为秘密。 知道这件事后,他的第一想法就是,他和明达一定要多交朋友,将来要是被人弹劾了才有人为他们说话。 不然当庭定罪都不给我们挣扎一下的机会,简直过分。 于是白二郎觉得要特别争取一下白善和周满的友谊,最近他们来往好像是少了,嗯,回头多给他们送点儿野味儿。 长豫公主也因为这件事,本来对他们的新路之行不太感兴趣的,第二天也巴巴的一起赶来了。 一碰面,长豫公主就伸手抱住周满,呜呜呜的道:“周满,不愧我请你吃了这么多饭,下次你想吃什么告诉我,我请你去吃。” 满宝问,“公主,你家的厨子还没有把你的胃抓回去呀?” 一旁的魏玉满脸无奈,他也不明白长豫为何那么喜欢吃外面的东西,明明家里厨子做的也很好吃。 长豫就道:“他们做的倒也不错,我近来已经很少在外面吃的,那陈御史忒的过分,只看表面,哼,他所算的二十一天我只在外面用午食,难道我出门逛街,午时后还要巴巴的赶回家用饭?自然是在哪儿就最近找吃的呗。” 满宝理解这种,连连点头,然后问道:“你怎么二十一天都在外面逛街?” 长豫道:“我的店铺要开张了,自然要多出去看看别人家的店是怎么做的,都卖些什么东西,我好参考参考。” 她干的都是正事好不好? 这一点儿魏玉可以作证,连连点头,其实最近这个月长豫比二月那会儿好多了,至少他每天下衙回家他们是在家用的晚食,偶尔才会出去街边小摊吃个宵夜。 想想刚和长豫成亲的那一个月,早上醒来,她宁愿坐上马车去两条街外的小摊上吃一碗宽面也不愿意在公主府吃下人精心准备好的早点…… 明明公主府做的更好吃,也更精致,但她就是说宽面更劲道,她吃一碗午饭不吃都行。 然后午饭就去吃了羊肉泡馍。 魏玉看了一下妻子,微微摇头。 满宝好奇的问她,“你店里的货物都准备好了?” 长豫道:“只有一半吧,我还和你侄女谈了谈,她已经答应将药膏和药霜放在我的珍宝阁中卖,以后新城,甚至是雍州城内她都不会再另外开设店铺。” 她道:“我最近正和蜀赏交谈,他们会给我一批蜀锦,我也放到珍宝阁中。” 她微微抬起下巴,骄矜的道:“将来我这里卖的东西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必定是在外面难寻之物,而天下如此多的难寻之物都在我这里可以找到,岂不就是珍宝阁了吗?” 满宝愣愣的问道:“你赚钱吗?” “那当然,”长豫公主很自信,“我让你侄女将给我的药霜和药膏换个样子的瓶子,价钱比你们在东市卖的直接翻一番,放心,亏不了。” 满宝:……一样的东西,谁脑残了才会去买呀? ※※※※※※※※※※※※※※※※※※※※ 作家的话 今天看了一本不错的小说,叫“在生存游戏做锦鲤”,很不错,果然,好运的女孩儿都让人羡慕,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女主安安和我们家满宝这样的运气 明天见 ☆.请假条 今天有点事儿,所以中午的更新推迟到下午六点再更,中午大家不用等了哟 ☆.第2546章 教化 从城东出去的那一条小路已经贯通,在两日前便正式交付使用了,不过满宝他们是第一次来走。 出了东城门便向北走,和皇庄正好相反,走出一段后,之前有一条很小的路延伸而去,是人和牲畜在田垄之间走出来的,中间能有一排青青地绿草,两边则是坑坑洼洼的泥地,再边上就是田垄的那种。 除非走路,骑马和骑驴,不然很少有人走这条路,满宝他们也只走过三次,每次都尽量不坐在车上,不然能将你颠出一个好歹来。 可现在这条路被平整了,且被扩出去好大一截,两边的田垄都被铲平然后填充石子后再补充泥土捶打过。 左右两车道,比官道小,但看着也是一马平川,很是让人舒心。 满宝骑在马上,被风这么一吹,越发的舒心,对这条路更加满意,“修路是正确的。” 白善颔首,示意她往前看,就见路两边的边上有农人挑着担子,担子里放着不少菜蔬,看到这一行车队,他们有些胆怯,便不敢再走,而是站在路边边上侧身等他们走过。 今天是这条路开通的第三天,直接修路,人和牲畜是不许在路上走的。 但他们昨天就走过了,听说从这里进京城的东城门特别快,一进去过了两个坊就是东市,到时候在东市里面交上两文钱就能得一个位置,而一旦菜蔬可以卖出去八九十文呢。 要是运气好,他们不用到东市,就一路从两个坊晃悠过去,东家买一些,西家买一点儿,都用不着交那两文钱就可以把菜都卖出去了。 主要是东城门进菜蔬不收税。 东城门进菜蔬当然不收税了,不仅菜蔬不收税,鸡鸭鱼蛋这些东城门都不收,这是郭县令近日才颁下的命令,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走东城门。 至少他万年县的人得走东城门。 作为万年县县令,这点儿权力他还是有的。 没办法,长安县太可恶了,明明万年县和长安县一样是京城郭县,但因为皇城被划给了长安县,明明他们同级,但唐鹤就是隐隐压他一头。 最可恨的是,西城门属于长安县也就算了,南城门也全都属于长安县,明明城内的地盘都是差不多对半分的,凭什么到了城门口的那一块长安县就要比他们万年县多一整个? 偏商旅们都喜欢走南城门。 东城门少有人走。 现在好了,他多增了一条路,说什么也得多吸引些人来,因此郭县令早早让里长们在乡里宣传,鼓动大家往京城送鸡鸭鱼肉蔬果青菜。 他想让辖下的百姓们争气些的,但他们很少见到这样的贵人,这样的车队,突然在空荡荡的大路上遇见,还是刚刚开通的大路,一时有点儿胆怯。 停下来后便犹豫着是跪下还是不跪。 满宝好奇的看着他们,到了跟前后就盯着他们的担子问,“这樱桃是自家种的还是野生的,甜吗?” 农人愣了一下,就忘了纠结是跪还是不跪了,回答道:“回娘子,这是我家后院的果树,不敢说甜,但肯定不是特别酸。” 他没敢说很甜。 满宝一听,立即问道:“多少钱一斤?” 问起价钱来农人就不是很紧张了,裂了嘴笑道:“十五文一斤。” 比肉还贵啊。 满宝看了眼,还是觉得很好看,于是道:“给我来……我先尝一颗可以吗,要是好吃我就全买了。” 农人一听,立即摘了一颗又大又红的给她,然后一脸期盼的看着她。 满宝咬了一口,有点儿酸,不过比他们村山上的野樱桃好太多了,于是大手一挥道:“我全买了。” 反正他们今天人多,不怕吃不完。 农人一听,立即高兴起来,当即放下担子,和边上的人借了秤砣来给她称斤两。 不错,他们共用一杆秤,而且这秤还不是他们的,是他们和村长借的,每次借送他两个鸡蛋。 他算了算斤两,很快就报出数来,“三斤九两……” 他冲满宝憨憨一笑道:“娘子,一两算我们让您的,就算您三斤半好了。” 他们买菜就这样,半的才好算,多了或少了就不好算了,于是多了他们就抹去,少了就添一些。 然后他拿出一张大叶子将樱桃包起来给满宝,就蹲在地上掰着手指算三斤半是多少钱。 满宝便站着等。 等了许久,发现他算到第三斤后就卡壳了,摸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后继续掰着手指头算,还扯上了边上的人。 他们也难啊。 他们很少卖东西的,要不是里长一直说现在是春天,地里菜长得快,城里的人没菜吃,而现在又旱住了,地里暂时种不了,东城门现在不收进城的菜蔬钱,不然他们也不会大着胆子送菜进城。 但一斤菜就两三文,谁家买菜都没超过十文钱的,这樱桃人家都是一两一两的买,突然来个包圆的,农人好着急。 满宝见他算不出来,便蹲在地上帮他一起数,“一斤是十五文,那两斤就是三十文,三斤就是四十五文……” 农人满脸茫然。 满宝便拿出一串铜钱来拆开,数了十五文放在他的手上,“这是一斤。” 又数了十五文放在他的手上,“这是一斤……” 大家都围上来看热闹,连长豫和明达也没忍住从车上下来,一起围观。 满宝又数了十五文放在他的手心,“这是一斤。” 农人道:“这是三斤了。” 满宝颔首。 然后又数了十五文放在他的另一个手心,然后道:“这是第四斤,但你只有半斤,所以钱得分半,你一枚,我一枚……” 满宝放一枚在边上一人的手心里,再放一枚在自己的手心上,到第八枚便完了,正好在对方的手上。 她笑道:“这就是一半了。” 对方却眯了眯眼,“娘子怎么没有第八文?” 满宝笑道:“十五文的一半是七文半,你让我一两,我便让你半文,算起来还是你让我多一些呢。” 农人愣了一下,将钱收起来后恭敬地和周满行礼,与其他人一起退到边上等他们走了才挑担离开。 满宝将樱桃交给明达,笑道:“这东西酸酸甜甜的开胃,你可以吃一些。” 明达笑着点头,顺手交给了长豫,长豫就抱住,喜滋滋的和她一起上马车。 满宝骑上马,和白善道:“郭县令或许可以让里长教乡亲们数一数数。” 白善也颔首,“教化不该只局限于道德。”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2547章 妄加揣测 县令们教化百姓,除了支持本地的教育事业外,最普遍的行为就是让里长宣讲一些忠义礼信的故事,还有加强法治建设等等。 但教习算数,从未有过的事,但满宝和白善都认为这很有必要。 识字的难度太大了,而且世上绝大部分人不识字,而且识字你得有书,身边也要有个认识字的人才行。 但识数不一样,满宝觉得这世上识数是这世上最简单的开智游戏,它不需要什么材料,掰着手指头,抓一把地上的石子就可以数。 先识数,知道数,再自己加减,而同样数的加便是乘,同样数的减就是除,这世上再没有比识数更简便,更低廉的开智法子了。 而且识数对生活也很重要,看今天的算账就知道了,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娘亲和大嫂就开始教她数手指和脚趾了,当时她可是才会说话呢。 当然,这些事她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是脑海中一些闪过的片段,但科科记得。 满宝觉得她封地上的人也该开智一二,嗯,回头找里长们聊聊天儿。 走过郭县令和荀县令合作的路段便到了周满出资修建的路段,然后到了岔路口,他们只望栎阳县方向看了一眼,见道路平整,和他们这条路上一样宽,便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往新城方向去。 这是明达的皇庄,她在这里是有住处的。 以前这个皇庄是不特别准备主子居住的院子的,毕竟这个皇庄离京城不是最近的,也不是附近最大的,也实在没什么特色,所以皇室没人想起要来这里住。 但皇帝当时要修建这一排的屋子时,顺道拨钱在庄子里给闺女修了个宅院,专门给明达过来巡视产业时住的。 不然怎么办呢,新城距离京城还是有些距离,她过来巡视产业若是累了在哪里休息? 所以这次明达他们直接去的是明达的庄园。 等把行李都卸下,人也放下大半,他们这才带了些随从便往新城去。 现在新城里的人比上次来的多了一些,负责这一条街商铺的管事立即飞奔来请安,和明达公主禀报道:“如今租出去的铺子有九间,正在装修的有六间,可也不知怎么了,今儿一早京城那边好些人家派了管事过来和小的预定铺子,有些人家还要求已经租出去的那些铺面腾出来给他们……” 明达好奇的问,“都有哪些人家?” 管事道:“郡王府那边来预定了两间,丹阳公主府上来预定了一间……” 都是皇亲国戚。 管事悄悄抬眼看了一下明达后道:“赵国公府上也来预定了一间,不过是国公爷预定一间,小公爷自己预定了一间。” 管事顿了顿后继续道:“小公爷说他的铺子要挨着周大人的铺子。” 满宝一听问道:“对了,我的铺子卖什么?” 众人:…… 你一个东家问大家要卖什么? 满宝一脸无辜,“我原先是要卖药膏药霜的,但不是长豫和立君约定好了,我们周记将来不在雍州开设铺子吗?” 管事便笑道:“奴才问过周二娘子了,二娘子说周家只在药和吃的上有些长处,因此这铺子要拿来做吃的,现在正打算开饭馆呢。” 但这一次饭馆很是高档,不似开在外城的那一间,因为这附近有大量的房子租给读书人,因此周立君想弄得风雅一些。 满宝最近忙,周立君也忙,所以俩人基本碰不上面,自然也没交流过这件事。 毕竟这铺面满宝就一句话,而从租,交接和装修都是周立君来的。 和长豫公主不同,她有多少产业放在自己名下都没问题,而周满显然不行,因此这一个铺子是用向铭学的名字租赁的。 他当年被罚,自己是不能够出仕的,甚至孩子也很难再出仕,毕竟刺杀皇族是大罪,他能够不被流放已经算不错了。 此时店铺装了一半。 周立君笑着上前与他们见礼。 长豫和周立君接触了几次,俩人年纪相当,脾性也有些类似,因此很合得来,满宝还没开口,长豫就先开口邀请她了,“走,我们一起回皇庄歇脚去。” 于是周立君陪着他们从街尾走到街头,又从街头走到街尾,这才去的皇庄。 管事这才悄声和明达公主禀报,“郡王府那边看中了周大人现在的铺子……” 明达蹙眉,问道:“是哪家郡王?” 管事先告罪,这才道:“是河间郡王,不过来的是个管事。” “你没说铺子已经租出去了吗?” “当时他要得急,直接就在图纸上圈了地方便走了,等小的发现时追出去,人已经回了。” 明达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道:“那你亲自上门谢罪去吧。” 管事一凛,立即跪下,诚惶诚恐的低头道:“是,奴才明儿就亲自上门去。” 明达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问道:“除此事外还有什么事?” 管事顿了一下后道:“丹阳公主府上说公主和驸马不日会来雍州,到时候还想借一下公主的宅院歇脚。” 明达公主脸色稍霁,颔首道:“可。” 管事跪在地上,瞪了许久,见公主没有吩咐,便磕了个头悄悄地退了下去。 明达垂眸想了想,半晌,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忍不住和心腹宫女道:“身边得用的人太少了。” 宫女笑道:“那是殿下您要求高了,他不好用,慢慢调理便是。陛下和娘娘可是给了您不少人手,你都要说得用的人少,其他公主听见要生气了的。” 明达就摇了摇头道:“他们不顶用,换一批年轻知事的上来培养吧。” 她道:“看周家人便知道了,他们若不能揣摩我的心思,那就应该知道守规矩,一切照着规矩来,那就不会出错,便是错了,那也是小错儿。” “偏他揣摩不透我的心思,却又硬是要揣摩,还要站在本宫的位置上思虑,”明达冷笑一声,“妄加揣测本已是大忌,还是如此不聪明的揣测,这样的人怎能用?” 宫女便不说话了。 明达都没想到父皇和母后精心给她挑选的人竟然这么多毛病。 也不知道父皇手底下的那些人会不会也有问题。 明达正在思考这样严肃的问题,而在另一边休息的长豫等人直接分了两边盘腿坐下,知道丹阳公主要来,长豫便乐哈哈的和满宝道:“丹阳姑母和姑父感情可好了,等她来了,我们叫上他们一起去雍州城里吃好吃的。” ※※※※※※※※※※※※※※※※※※※※ 作家的话 元宵节快乐 还有一章,明天再补上,今晚累了,效率好慢,一章要写两三个小时 ☆.第2548章 截胡 白二郎正在挑樱桃吃,闻言愣了一下后道:“丹阳公主?我好像认识……” 大家一起扭头看向他,周满道:“你和明达成亲的时候丹阳公主也送礼了的。” 白善道:“这两年薛驸马都在京城,你应该在宫里见过才是。” 家宴什么的,在京城的公主一般都会和宗室一起参加的。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道:“我是说,我好像在那间杂书屋里看到过丹阳公主,说的是公主和驸马的事。” 当然,他也不太记得丹阳公主这个人就是了,皇家的亲戚太多了,不说皇帝的儿子女儿,还有先帝的儿子,可太多了。 长豫眼睛大亮,兴奋起来,“我知道,这事儿我知道,是不是写的丹阳姑姑成亲之初不愿与姑父同席之事?” 白二郎连连点头,眼睛也亮晶晶的,“没错,正是此事,只不知为何不在陛下的起居录中,反而被塞在了杂书间,也就几张纸。” 明达过来时他们正说得兴起,她忍不住笑了笑问:“在说什么事?” 白二郎:“我们在说丹阳公主。” 先帝有很多女儿,总计十九个,当然,现在还在世的没这么多了。 但这么多公主白二郎之所以知道这位姑母,便是因为她出现在了杂书间内。 但杂书间记的东西哪有长豫在宫里听到的小道消息精彩,她就压低了声音悄悄的分享起自己的小道消息来。 因为不算坏事,所以大家都悄悄竖起了耳朵听。 “丹阳姑姑长得漂亮,文采也好,自诩甚高,姑父其实也不错,就是比其他姑父可能差点儿,这话儿可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姑姑说的,”长豫道:“姑父虽出身武将之家,自己也有功劳,但和其他姑父比起来还是逊了一筹。” 看各自的成就便知道了。 当然,这不是最要紧的,长豫觉得最紧要的是,“薛姑父长得太老实了。” 要是长得漂亮些,她觉得丹阳姑姑就不会在意这个了。 魏玉忍不住扭头看她。 长豫看到别道:“你别看我,你长得比姑父好,还有文采……” 爹又是魏知,不然她也不会很乐意的。 魏玉不知该用什么心情,反正还算有点儿甜,他压下心中的喜意,沉静的道:“别胡说。” 当着大家的面呢,羞也不羞? 长豫不理他了,继续和他们小声道:“薛姑父长得太老实,当时又有人和父皇说薛姑父太过村气,姑姑听说以后气得不行,更加不愿与薛姑父同席了。” 公主出嫁几个月不与驸马同床,也不愿与对方同席,于是各种闲言碎语就传出来了,传着传着就传到了宫中,自然就传到了皇帝耳中。 皇帝听说妹妹竟因为这样的事和妹夫闹别扭,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一阵之后就干脆把所有的姐夫和妹夫都给请到了宫中,当然,还有他的姐姐妹妹们。 皇帝就带着一众驸马握槊,不管他本事如何,反正皇帝是赢了一众的姐夫和妹夫,然后和薛驸马比时就故意输给了对方,当着一众人的面,皇帝大赞薛驸马。 皇帝席上喝酒带他,投壶带他,说话也带着他,让薛驸马成为了一众驸马中的焦点人物。 丹阳公主心结瞬解,和驸马回去的时候就和和美美的了,二十来年了,夫妻俩关系一直很好。 即便这些年薛驸马没什么出征的机会,官位早已不能和其他几位驸马相比,夫妻俩也越过越好,反正每日开开心心的,倒是越过越融洽,所以这算是一段佳话,宫中对这种小话也就不是很阻拦。 满宝琢磨了一下后问:“丹阳公主喜欢吃吗?” “喜欢吧,”长豫道:“这世上还有人会不喜欢吃吗?” 饮食为人一世中最重要的事啊。 众人竟不能出言反对,因为在座的没人能够说不喜欢吃,就是节制的魏玉都不得不说,“民以食为天。” 长豫就得意的扬了扬脑袋,她和明达道:“照这趋势,你这一条街的铺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全租出去了,到时候必定热闹。” 明达却没这么乐观,摇了摇头道:“都是叔叔和姑姑们看我艰难才出手帮忙的,他们能带来的人可能不会很多,我更喜欢租给商旅。” 因为他们才是认真做生意的,才会绞尽脑汁的吸引人进来。 满宝深以为然的点头,“他们不会很心急的开张的,还不知要多久才装修引客呢,偏他们占的位置又好。” 有些人是想给明达帮忙,觉得她新城的铺子不好租,所以才出手租上一两间意思意思,但也有人是想占便宜。 自周满在大朝会上为了长豫公主和陈御史对战后,大家都知道新城的人口不是很多,长豫公主为了替明达公主拉拢人口还亲自开了一个珍宝阁。 不少人觉得有两位公主背书,将来这新城的生意不会小,于是也派了人来租房子,但他租了房子后却不是自己用,而是转手又要租出去。 明达查账的时候只觉得疑惑,觉得这几人租的铺子也太多了。 而白二跟着她去巡视过后就发现这些铺子还没动工装修,反而还有人将来此的商旅往里带,一副要看铺子的模样,他便有些生气,和明达道:“他们这是要二租呢。” 明达不解,“然后呢?” “然后我们家的管事可能有问题。”他道:“来找铺子的商旅为何不直接找我们的管事租铺子,却要和这些人租二手的?难道他们的租金比我们的还便宜?” 那是不可能的,要是更便宜,他们岂不是要往里添钱,图什么? 想起上次回来明达说过那管事想要欺负周满的事,白二郎不太高兴的道:“我们现在就把他换掉吧。” 白二郎的枕头风还是很厉害的,明达就认真思索起来,片刻后点头道:“好,只是换谁呢?” 她之前不换就是因为手上没有用的人,她不像周满,身后有这么多兄弟,她基本上就朝着一个地方用劲儿就可以,身后自有一众兄弟子侄帮忙打点,这么一算起来,满宝手上的人手都比她多。 白二郎就想了想后道:“把他革了,从皇庄里挑人吧,不行我们就一点一点的吩咐下去,反正现在我们也只管这一个皇庄而已。现在最要紧的是想怎么从那些人手上把要租铺子的商旅抢过来。” 没错,白二郎想要直接抢人,可又不能做得太明显,不然传出去对明达名声不好的。 明达也在沉思,夫妻俩想了一晚上也没想出好办法来。 第二天他们进宫时正巧碰见要进宫当差的白善和满宝,白善闻言便道:“出个告示就行了。” 满宝眼睛大亮道:“让人写上两张大大的告示,街头贴一张,街尾贴一张,有意要租铺子的商旅自然会自动找上门来,都不用你亲自下手抢。” 还打算悄悄派人去截胡的白二郎眼睛一亮。 ※※※※※※※※※※※※※※※※※※※※ 作家的话 下午两点见 ☆.第2549章 抗旱一(补更昨日) 这种与人斗的事儿白二郎最喜欢了,主要不会太费脑子,且自己还隐站上风,可以让人暗搓搓的吃亏,只是一想心中就激动不已,晚上吃饭都能多吃下半碗。 明达一开始颇为烦恼,体会不到这种乐趣,但见白二郎连着两天宁愿拒绝白善他们的邀约也要去新城那里盯着管事给人租铺子,只要看到管事脸上的笑容僵硬,他就很高兴,连着她也不由高兴起来,隐隐摸到了那种边。 于是夫妻俩一起往新城跑,每天就坐在铺子里,居高临下的看管事接待因为贴了告示而找来的商旅。 有两个主子在,管事不敢做手脚,因为明达和白二郎一早定了租金的浮动范围,让他想要提高租金把人吓走都不行。 于是那些管事费了好大劲儿找来的商旅,转身就和公主直接定了合约,交租金拿铺子。 那些管事收到消息时几欲吐血,这铺子都来回看了几天了,眼见着就要成交,谁知半路杀出个明达公主? 他们不敢去找明达公主,只能怒气冲冲的去找公主的管事。 大家虽未曾明言,但你收了大家这么多的礼,一开始双方就暗示过,你把铺子低价租给我们,我们再转租给他人,结果我们费心费力从外头拉了商旅来,你转头却给我们截胡了? 再没有这样的道理,还讲不讲江湖道义了? 江湖道义和主仆之间的利害关系比起来就很不值得一提了,公主和驸马就在隔壁铺子坐着呢,他既不敢应承他们将已经签合约的商旅还给他们,也不敢让他们把动静闹得太大…… 若是公主和驸马知道此间发生的事,他这条小命也不用要了。 于是他只能忍痛将之前收的东西退回去,还自己补贴了点儿,他肉痛道:“这事儿如今是我们公主和驸马亲自看着呢,街头和街尾的两张告示你们也看到了,在我们的铺子完全租出去前,你们想以高价将铺子租出去是不可能的了。” “您先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我先前也没料到公主如此看重这一条街的商铺呀,”管事道:“这就是新城的一条街,新城才多少人啊,我们公主手下产业无数,不说京城还有铺子,便是封地,一年的收益便不少了,我哪儿知道公主会亲自管理新城这边的产业?” “总之这事儿大家就自认倒霉吧。” “这怎么能行……” “这怎么就不行了?你们租的这铺子我可是给你们拿的最低的租金,位置还好,就算租不出去,你们自己拿来做生意也不亏嘛,”他暗暗威胁道:“公主就在边上的铺子里坐着,各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然闹开来,我是讨不到好,你们,还有你们身后的主子便能讨得好去?” 他们瞬间不说话了。 可心里还是不甘心,这新城现在根本就没几个人,花费那么大装修,过后肯定要亏本的。 几人咬咬牙,决定回去和主人家说一声,这事儿还得再拖一拖。 他们给东家打理产业,若是亏损太多,年终时也是会有处罚的。 商铺一口气租出去不少,明达很高兴,白二郎也很高兴,皇帝却不怎么高兴。 今年京城雍州一带干旱,中原其他地区或多或少也有些旱情,因此今年的田假不仅提前放了,还多放了三天。 需要回家种田的官员,连着休沐日一起,一共放了十五天,足半个月的假期。 他以为闺女会跟着驸马回宫住一段时间,陪一下他这个老父亲的,结果放假以后女儿连京城都不住了,直接住到皇庄里去。 哦,白二也放田假了,因为他说他要去种皇庄的地,他的上司一脸一言难尽的模样给他批了条子。 魏知也放了田假,不过他没有休十五天,而是休十天,便是十天也不纯粹,每日从地里回到府中后,他依旧会处理公务。 魏知在雍州有一块地,那是他自家买的。 今年干旱,他亲自跟着长工们去挑水浇灌田,然后看着他们犁地,跟着他们一起卷了裤腿下地插秧。 很不巧,那块地和老周头给满宝做嫁妆的一块地离得很近。 因为干旱,今年新找的两家佃户反悔了,他们自家也有地的,没料到春旱会这么严重,他们显然种不了这么多地了,因此只能将周满的地退回去。 老周头一看,便忍不住一边念叨,一边带着儿子媳妇们来种地了。 满宝和白善干脆也休了田假,戴着大大地草帽就撸了裤腿下地去了。 这里没有水渠过来,只能开了上面的田埂,一家一家的放水下来,但河道的水量少了,大家就只能挑水了。 满宝挑水是不可能挑水的,他们拉了一辆牛车,直接将水放在车上运过来,结果车到田边的时候,水也撒得差不多了。 就算桶上盖了盖子也不太管用。 俩人蹲在车上看着水桶发呆,“有水车就好了。” 有专门运送水的水车,不过这一时半会儿的上哪儿找去?而且水车造价也不菲,他们也不能为了种地就直接付出高于收获的成本。 老周头将田里的大土块敲了一遍回来,看到两个孩子盯着几个木桶眉头紧皱,就看了一眼牛车,不由哎哟一声道:“你们这是洒了一路的水啊,这多浪费啊。” 念叨他们,“你不会摘几张大叶子放在桶里再盖盖子……” 满宝和白善眼睛一亮,都想起村里人去挑水时喜欢往木桶里放一张荷叶,这样水摇摇晃晃的时候就不会洒很多水。 满宝立即跳下车,和老周头道:“爹,您就放心吧,水不会浪费的,落在地上也是给草吃了,回头草长好了让我们家的牛把它吃了。” 老周头:……这是多闲得慌,稻子和麦子且没有水喝呢,倒先给草吃了。 俩人又牵着牛车去拉水了。 和别的农活比起来,拉水不算太辛苦。 到了河边,白善和满宝将车上的木桶都拿下来打上水,满宝去摘了一些大叶子放在桶里,这才盖上盖子。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550章 抗旱二 俩人尽量走平坦的道路回来,五分之四的水都还在,俩人高兴,连忙拎着水桶将水都倒进田里…… 俩人一整天都在运水,周大郎用耙子将田耙过两遍,让田里的水和泥混合在一起,均匀了许多。 白善提了一桶水下来,见满宝双脚站在田里,正就着才倒下去的水洗脚,便招呼她道:“快过来,这里的水更干净。” 满宝立即上前,双脚站在田里的一丛草上,白善微倾木桶,水流细细地流下,满宝就着水流洗干净脚和被弄脏的裤腿。 洗干净才放下,然后就坐在田埂上晾干脚丫子。 魏大人插完一块田,浑身是泥的晃悠过来,也走到周家的田里,示意白善继续倒水。 白善便给他新取了一桶水来净手和净脚。 “大人家里还有几块地?” 魏知叹息道:“雍州一带也就这两块了。” 但他的家乡今年也受旱了。 满宝见他满脸愁绪,便宽慰他道:“大人,我娘说,农人本就是要看天吃饭的,旱一些,涝一点儿都是常事,对我们来说,也就难一时的,就怕他许久既不涝,也不旱,风调雨顺好几年家里却还存不下余粮。” 魏知愣了愣,问道:“为何风调雨顺几年都存不下余粮?” “既无天灾,自然就是人祸了。”见魏知一凛,满宝连忙解释,“我这人祸可不特指官场,家里的败家子、或者有人生病也算的。我娘是说,风调雨顺好几年都存不住粮,那还不如年年有点儿旱,有点儿涝的过。” “这是为何?”魏知不解,“就算存不下粮食,也该是风调雨顺的好。” 满宝摇头,“我娘说,天老爷都看着呢,这天下这么大,你这儿风调雨顺,那别的地方必定在受灾祸,福气也该轮着来才对。” “连着几年风调雨顺,享受的福气太大了,将来必有大的灾祸,”她道:“比如益州水患那一年,前头几年我们村就是风调雨顺的,结果那一年突然就暴雨了,加上人祸,大堤就垮了。” 魏知仔细的思考起来,发现还真是,前些年京畿一带才旱过,那次算比较严重,但因为京城一带粮多,各地粮食运送过来,因此没有酿成大祸,最多国库穷一点儿,他们这些当官的累一些。 而干旱后,京畿一带风调雨顺了两年,也就去年冬天雪灾,今年开春干旱,不过钦天监那边说情况不是十分严重,过一段时间应该会下雨。 魏知感叹道:“你母亲很有见地呀。” 难怪能养出周满这样的人来。 满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白善又拎下一桶水来,叫满宝,“快过来帮我。” 满宝便光脚踩在草地上,几下跳过去给他倒水洗手洗脚。 魏知看着他们,看着看着便问道:“两日了,怎么不见周大人和白大人黑?” 满宝自得道:“我们很注意防晒的,您看,我们戴着草帽,白天太阳大的时候还会用纱布遮住脸,只露出一双眼睛。” 魏大人:“不闷?” “闷是闷一点儿,但不会黑呀,”满宝道:“不然半月后回朝,我们黑成黑炭,可怎么去见陛下和诸位同僚呢?” 魏大人不解,“有什么不能见的?” 满宝道:“他人玉树临风,我等自然也要姿容优雅,怎能狼狈?” 魏大人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后道:“好,那半个月,不,是十二天后大朝会见。” 绝对防晒是不可能的,他们两个又是这么的放荡不羁爱自由,没两天就把纱布给丢了,等真下田插秧时,连草帽都觉得碍事,早上和下午太阳不是那么大时俩人直接就把草帽给丢了。 然后欢腾的在田里扑腾。 等种完了田还得种豆子,不在水里,他们这才感觉到热,老老实实的戴好了草帽,可还是觉得晒。 而且此时戴回去也晚了,俩人晒黑了。 不说他们自己,老周头也心疼不已,一边念叨着让他们下种的时候快点儿快点儿,一边道:“这种活儿我们自己做就好,你们直接当官多好,还请田假……” 满宝直起腰,捶了捶自己的小腰后道:“爹,我们还种几天呀?” 老周头便左右看了看,估算道:“我们这边再有两天就种完了,另一块地不知道你五哥他们种得怎么样了。” 老周头给满宝陪嫁了两块地,这一块是他们负责种的,另一块则是周五郎带着一众同样休了田假的侄子们在种。 连周立信(大丫)和关咏都过来了,整整七八天都泡在地里。 没办法,因为缺谁水,要插秧的田都得浇灌,本来三四天可以完成的活儿愣是给延长到了七八天。 而且现在不乱短工长工都不好招,真正拿着钱都找不到人的那种。 听说皇庄那边招收了大量的工人,不仅待遇丰厚,吃的还好,好多人都去了。 然后就是一些权贵世家大老爷们,也因为这场干旱不得不雇人运水。 不然皇帝为什么提早放田假,还给添加了三天,为的就是让你们抗旱呢。 就在满宝他们全都下种后,钦天监一直说快来的雨总算是来了,淅淅沥沥的,很细很细,落下来时满宝和白善都没发现是下雨了,毕竟他们戴着草帽呢。 还是周大郎觉得热,摘到了草帽抹一把汗,结果就感受到了落在脸上的细雨,他愣了一下后便大叫道:“爹呀,下雨了。” 正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落豆种的老周头吓了一跳,把帽子一摘,伸手一接,高兴道:“还真是雨,赶紧的赶紧的,快下种。” 满宝他们都精神一振,加快了速度。 前来巡视他的秧苗是死是活的魏知看见了,便撸了袖子去帮忙,等种完了最后两垄地,他们便高高兴兴的结伴回家,满宝还邀请魏大人,“您这时候回京城也晚了,不如在我家的庄子里歇一晚?” 魏知笑着应允。 和周满去了莆村的庄子。 一行人坐在牛车上,一路淋着雨回去,心里却很高兴,尤其这春雨有越下越密的趋势,满宝大松一口气,“最好湿到地下两指。” “那得看能不能下到晚上去了。” 此时,皇帝也正站在太极殿里看雨,眼见这雨越来越密,越来越密,他这才高兴起来,哈哈大笑的吩咐古忠,“去,告诉皇后,今晚朕要吃锅子,让御膳房多杀一只鸡。” 古忠笑着应下。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551章 春雨 回到莆村,另一块地里的周五郎他们已经回来了,他们也淋雨了,不过他们运气更好,他们是种完了要回家时才下的,因此他们这会儿已经在洗澡换衣服了。 满宝他们一回来,厨房那边就立刻添上水继续烧,不一会儿就出来一锅热水了。 白善让下人找了庄先生的一套衣裳给魏知,让人服侍他沐浴去了。 白善和满宝他们也回房去,半个时辰后大家就一人捧着一碗面蹲在廊下一边吃一边看着越来越密的雨。 雨很细,但很密,就是这样的春雨最让人喜欢了,魏知很满意,颔首道:“不错,下上一晚上,田里的秧苗,才下的种子应该都能长出来了。” 满宝和白善也点头。 雨一直下到后半夜,迷迷糊糊间,满宝听到外面的雨声小了,但似乎有风从窗户里吹进来,她觉得更冷了,不由的挪了挪身子,更靠近了白善些,找到了个温暖又舒服的位置便又沉沉睡去。 倒是白善被她拱醒了,他迷糊的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见她整个人都缩在他腰侧,干脆就翻了一个身将人抱进怀里,彼此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后继续睡。 连着劳作多日,难得下雨可以睡懒觉,俩人便直接放任自己的感觉睡过去,一直到有人来敲门他们才睁开眼睛。 只是他们也不愿意起,白善给满宝扯好被子,这才翻了个身看向外面,扬声问道:“何事?” 西饼在外面道:“大人,魏大人吃过早食了,老爷要你们去陪客人呢。” 白善就缩回被子道:“让立学他们几个去,书房里有书,趁着魏大人在此多请教他一些问题。” 西饼:“……小郎君他们也没起呢。” 白善毫无心理负担的道:“那就叫他们起,春光如此好,怎能睡懒觉?还是读书人呢。” 打发走西饼,白善就抱了满宝继续睡。 魏知却和老周头周大郎一起去看莆村里的田地了,他们两家的田地距离莆村不是特别远,所以看莆村这里的发展情况就大概可知他们的情况了。 此时天还是阴阴的,虽不再下雨,却总有种下一刻还要下的样子。 一夜过去,春草就跟被神仙往上拔了一截似的,直直往上冒了一大截。 而地里之前种下去一直没动静的豆子却冒出了青芽,有的直接顶开了泥土,露出了一点青色。 而田里的秧苗已经返青,看上去还挺精神,显然是立住了。 魏知看了一路,很是高兴,见这一片的田地竟然绝大多数都种好了,不由问道:“这一片都是周大人的职田?” 老周头自豪的应了一声是。 魏知点头道:“莆村的职田经营得不错呀。” 他觉得周满遇到了好的佃户和管理得好的里长,想了想,都走到这儿来了,不如就进村子里看看去。 于是魏知便和老周头周大郎一起进村子里去了。 村民们却很少有睡懒觉的,昨晚上下雨,今儿一大早他们就起来了,男人直接就扛着锄头出门,一是看田里的水,有些田因为干旱,之前一直没种呢,挑水也得选好的那一块先挑不是? 所以他们今天一醒来就出门了,早食都没吃呢,先把水多的田放出一些水去,水少的再挖开田埂让水流进去,一会儿就要来耙田插秧了。 二则是要看田里的秧苗是否被冲散了,要是被水冲掉了得抓紧时间补种。 因此魏知他们来得早,但村里的青壮大部分已经出门下地去了。家里的女人也没空,都到秧田里拔秧苗,准备抓住这一次下雨的机会插秧。 所以村里只有小孩儿。 他们正赶着自家的鸡去地里翻虫子吃,还去割嫩猪草,看到老周头和周大郎,他们立即丢下手中的东西跑过来围着他们转悠,主动道:“老爷,老爷,您要什么,我给您拿去。” “去去去,”老周头挥手道:“我今儿没带糖来。” 小孩儿们虽有些失望,但还是道:“没事儿,不要糖我们也能帮忙。” 老周头就问他们,“你们爹娘呢?” 大家就七嘴八舌的回答。 魏知站在一旁笑眯眯的看,不远处的两个孩子因为争抢一条蚯蚓打起来了,俩人直接摔在了泥地里。 大概是衣服弄得太脏了回去不好交代,两个孩子直接放声大哭起来,互相指责道:“都是你,我要告诉我奶奶,让她揍你。” “我告诉我哥哥,让他揍你。” 魏知连忙上前将两个孩子拽起来,问道:“你们抢蚯蚓做什么?” “给鸡吃。” 魏知看了眼散落在附近的鸡,它们正优哉游哉的四处走着叮东西吃,对扔到面前的蚯蚓看都不看一眼,不过这些鸡长得都有些怪,有的尾巴上的毛被剪短了几根,有的是在屁股上的一截被剪秃了毛,还有的是翅膀上的毛被剪了…… 魏知不由问,“这些鸡为何都有些秃毛?” 一个小孩儿立即指了秃了屁股的鸡道:“这是我家的。” 其他小孩儿也立即认领自家的鸡。 魏知自己就有佃户,也有长工和短工,但如莆村这般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得起鸡的很少。 因为养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前期需要投入,在培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养着养着它就死了,还有可能养着养着就失踪了…… 鸡的天地太多了,天上的老鹰,山上的黄鼠狼,家里的大老鼠,甚至还有地上的人,指不定哪一天它出去后就不再回来了,所以养鸡需要承担得起风险。 需要有人一直看着才好。 他不由问一个看起来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你们村养鸡的人很多?” “多呀,每家都养。” “这么富裕?” 小孩儿就指了老周头道:“老爷给的小鸡,不要钱。” 老周头有些尴尬的道:“应该的,应该的……” 生怕魏知再问下去,他似乎听满宝他们说过,要是东家让佃户们干很多活儿,那在官老爷们的眼中就是不慈不仁的形象,他可不能让满宝有这个形象。 然而魏知是谁? 基本上他想知道的消息,老周头和周大郎根本就拦不住,他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和一群最大不过八九岁的孩子说话,不仅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连人家爹娘晚上吵架打架的事儿都知道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明天继续补更 ☆.第2552章 人心和制度 周满不仅支持他们养鸡,还支持他们养羊和养牛,以及养猪。 只不过村里很少有人选择养猪就是了,大多数都选择养羊和养牛。 要不是养牛需要很高的资质,东家们要考察一段时间,村民们肯定都选择养牛了。 而不管养什么,种苗都是东家提供的,只不过长成以后他们需要分东家一些。 比如养猪,全村百户人口,只有二十八户选择养猪,猪苗就是东家提供的,养上一年,长大可以宰杀后就四六分,东家四,他们自家六成。 要是养的母猪下崽了,那东家只要两成,剩下的八成是他们自己的。 而且,养死了全算东家自己的。 因此只是付出劳力的村民们很多都愿意养。 职田很大,总有不适合播种的地,那些地就被他们种了牧草,拿来喂猪、喂牛、喂羊,反正这几年村子的收成还不错,就是累点儿。 但以前也累啊,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更有盼头,特别是孩子们…… 他们和以前一样需要干活儿,但以前是要去地里敲泥块,管你多大,会走路就可以拿着木锤子去干了。 现在他们却可以放鸡,放羊,放牛…… 一点儿也不辛苦,就跟在鸡羊牛的屁股后面,不让它们吃庄稼就行,偶尔给它们割一点儿草,捉一些虫子,比去田里锤泥块可好玩多了。 鸡养大了还会下蛋给他们吃,冬天杀羊的时候他们也有羊肉吃…… 魏知伸手摸了摸小童的脑袋,笑着颔首,“好孩子,快去放你的**。” 小孩儿转身就跑了,跟着小伙伴们嘻嘻哈哈的追着鸡跑了。 魏知一路沉思着回去,白善和周满才起床呢,正在洗漱。 魏知看到俩人懒洋洋的模样,忍不住露出笑容,“我看了周大人的职田,很是惊喜,想问一问白大人,秋后你也该分得职田了吧?” 白善之前在翰林院,大头是俸禄,还没来得及分职田,这就是户部的狡诈之处了。 因为翰林院部门特殊,很多未来的大佬就是进去中转的,估摸着待上一二年就会离开调任他处,所以他们干脆先不分职田,而是用第二种补贴方式,直接按照他的品级在秋天时补充禄米,以充作职田的收入。 只不过白善运气太好也不太好。 他是去年初夏入职,按照惯例是秋后才分得职田,因此他当年没有补贴。 去年他没有职田,今年该得补贴,但今年他又升官去了中书省,那他今年秋后会分得职田,且已经不在翰林院,那就拿不到翰林院的补贴了,今年他还是没有职田收入。 满宝回味了一下,啧啧道:“我突然想起我赚的比你多好多呀。” 白善道:“我们家又不靠俸禄吃饭。” 他豪不谦虚的道:“我家不缺钱。” 不太富裕的满宝和缺钱的魏知略过他这句话,继续讨论起来,“没错,到时候他的职田也要申请自管,交给户部收成不高,佃户们的收益也不高。” 魏知点点头,他的职田就一直交给户部打理,每年都是拿固定的租子。 他倒是也可以试着接过来打理,可这样一来就需要很精心的管理者才行。 对方不仅要会管理佃户,还要会种地,更要有公正之心,不能不善良,不然还不如交给户部; 可也不能过于善良,否则职田就失了原有之意。 魏知手底下当然有这样的人,他家的老管家就是。 可老管家要是去管职田,家里的事儿怎么办? 魏知看了眼周满,开始思索起自家的亲戚来…… 满宝还在撺掇魏知,“魏大人,我看这职田不如都交给各官员打理的好,那样效益会更高些。” 魏知却是直接摇头,笑道:“回来的一路上我也一直在想此事,但只是一个念头便否决了。” 不仅满宝,连白善都不能理解,“为何?难道我们的职田管的还不好吗?” “自然是好的,可那也只是你们家,
相关推荐:
镇妖博物馆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树深时见鹿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乡村桃运小神医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沉溺NPH
NTR场合_御宅屋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