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深,然而处事我更爱道家,与人相处,却又多赖法家,自从下乡教书后,我却又喜欢了读墨家,你说,我更喜欢哪家?” 白善宝想,他怎么知道,他又不是先生肚子里的蛔虫。 庄先生一看他的脸色便明白了,哈哈大笑起来道:“便是先生肚子里的蛔虫也是不知道的,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但又为何非要知道呢?” “是啊,为什么非要知道呢?”满宝也反问,百科馆里的书从不会分为哪家哪家,里面的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科科也从没说过,你读了这家的学说就不能再读那家,只要付得起积分,随便她读。 同时,与她交往的D博士等人也从不会问,你做人更喜欢哪家的道理? 这可怎么定呢? 满宝拢着眉头问,“做人,不就是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吗?何必要管像哪家的学说?儒家倡孝,难道道家的人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既不喜欢儒家,也不喜欢道家的人难道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 满宝年纪到底还小,她不知道怎么把心里的想法更好的说出来,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道:“我觉着这些东西本就是世上有的,所谓的做人学说不过是先贤们归纳总结出来的而已,在孔夫子没有说仁义礼智信之前,难道世人就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吗?” 庄先生被问住了,他一时有些恍惚,踉跄了两下差点摔倒在地。 吓得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扶住他,庄先生一把拽住满宝的手,眼睛亮晶晶的,口中喃喃,“是啊,是啊,我怎么反倒糊涂了,不,不对,是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糊涂了……哈哈哈哈,争什么儒道佛法,原来我们都糊涂了……” 满宝一头雾水的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隐隐有些明白,却也不是很明白。 满宝说的话他听懂了,之前先生说的话他也听懂了,但这会儿先生说的话他是不懂的。 白老爷也不懂,不过这不妨碍他帮着三个孩子扶住庄先生。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同 满宝和这世上所有人都不同,她在还是懵懂孩童的时候科科就来到了她身边。 小钱氏和钱氏是和她最亲近的人,小钱氏更是与她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但这都还比不上科科。 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满宝身边。 不管一开始它是为了什么,反正满宝从小就能从它那里知道很多很多的东西。 所以她的脑子,更确切的说她的思想和当下所有的人都有些不一样的。 因为她不仅接受老周家上下的教育,庄先生的教育,从所接触到的人那里接收信息,她还从科科那里,从科科背后的百科馆那里接受各种信息。 甚至在论坛开放后,她还能通过论坛知道各个世界的人类与非人类等智慧生物的观点。 她年纪还太小了,并不会想太多。 她只是从论坛里看那些评论,知道了原来宇宙中的形体绝大部分都是圆形的球体,它们会滴溜溜的转着,而人类和一切都是都在球的表面生存着,他们之所以不会往下掉,是因为一种叫星球引力的东西。 甚至于,每个星球的引力还都是不一样的。 可庄先生不知道这个,白善宝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知道。 可这一点,满宝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她只是在获知知识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多想了想,便有了一些话。如果庄先生今天不引起这个话题,她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她刚才说的那番话。 满宝一脸的懵懂,庄先生抓着她却差点哭出声来,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想哭,他就是激动的。 天啊,这竟然是他的弟子! 见庄先生眼里流出泪水,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都吓坏了,扶着他一动不敢动。 白先生也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庄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庄先生摇了摇手,表示自己没事。 可满宝一脸的忐忑,小声问白善宝,“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没有吧,”白善宝看了一眼小声,同样小声的回道:“我看先生是高兴的。” “对,先生很高兴。”庄先生忍不住仰天大笑三百声,不过现在这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为师决定了,满宝,善宝,包括二郎,你们的课要加快了,你们应该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许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反过来教为师了。” 庄先生一脸严肃的宣布了这一“噩耗”,满宝和白善宝张大了嘴巴,他们似乎是想去益州来着…… 白善宝弱弱的道:“可是先生,我们还管着农庄呢……” “又不用你们亲自下地,你们不是有庄头吗?”庄先生道:“以后有事你们吩咐他就行了,你们又挣了这么多钱,正好存着,以后庄子里有事,请人就是,你们就不要下地去了,还是应该多读书。” 三孩子一起垮下肩膀,之前跟着凑热闹下地干活儿,其实他们对做农活儿已经不那么喜欢了,可庄先生这么一说,他们有些想到地里去干活儿了怎么办? 庄先生擦了擦眼泪,对自己的失态向白老爷道了歉,然后就对三个孩子道:“虽说满宝解了我的疑惑,但第三道题目还是存在,你们不用想着你们要学什么学说,你们可以全学,也可以选择的学习,但你们得想一想,你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庄先生道:“这个问题你们是要想一辈子的。” 庄先生挥手,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行了,你们回去吧,明儿早些到学堂,为师要好好的准备你们的功课,今年端午我们就不要放假了。” 三人没想到他们连端午都没得过了,皆嘟着嘴转身而去。 他们拿着账册而来,然后领了一个也许要做很多年的第二道题目,又领了一个要做一辈子的题目离开,早知道…… 三人同时想到,早知道他们就不来了。 回到放银子的房间,三人齐齐的叹了一口气。 满宝意兴阑珊的道:“我都想好了,我挣了这么多钱,端午那天要带着我侄子侄女们一起进城玩儿,我要请他们吃大餐,还要给我娘和大嫂买好看的金镯子。” 白善宝也叹气,直接坐在地上道:“我祖母不在家,我都想好了,和大吉一起罗江看热闹,听说那儿会有人快舟游江特别好玩儿。” 白二郎悲愤的喊道:“你们说挣了钱就能去益州的,中秋三天假,一天去,一天回,可以在益州玩一整天!” 满宝气弱的道:“可现在还没到中秋呢。” “连端午都不放假,中秋更不会放了。”白二郎又不傻,一想就知道,因此对于分银子也不太热衷了。 满宝“唉”的一声,白善宝也“唉”的一声,俩人一人坐在银堆的一边,拿着银锭敲敲打打,等彼此都冷静了一些后才道:“难道我们还能不读书吗?” 白二郎倒是想,但满宝一点儿也不想,她道:“虽然玩儿很重要,但读书更重要,我喜欢读书。” 白善宝认真想了想,发现他现在也挺喜欢读书的,于是俩人一起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嘟了嘟嘴道:“我想啊,但可能吗?” 俩人一起摇头。 白二郎便也一屁股坐在了他们身旁,“那还谈什么?分钱吧。” 白善宝就从旁边摸出算筹来,道:“先给出我家的麦子钱粮,还剩下……一千四百八十八两,平分吗?” 满宝也算了算,道:“银子不好剪,留下十八两在公中,其余的平分吧。” 白善宝点头:“好。” 白二郎更不会有意见了。 大家就各自数出自己的银子来,余下的铜板则和十八两一起交给白庄头管着,跟白家这边的账目分开。 满宝分了四百九十两,可能是银子数多了,也就不太激动了,加上她还有了一种接下来会全年无休的预感,那就更激动不起来了。 不过将钱装到借来的背篓时,满宝还是稍稍开心了一些,还抽空关心了白二郎一下,“你也要把钱带回家吗?那你娘会不会帮你收着?” 她可是知道的,白二郎的大钱一直是他娘收着的。 ☆.第四百三十五章 保密 白二郎一呆,满宝不提,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白二郎有了新的烦恼,立即把不能去益州玩的郁闷给丢在了脑后。 他想了许久也没想出好办法来,只能发愁的问两个小伙伴,“你们说怎么办啊?” 白善宝道:“你就是不给呗,难道你娘还会硬抢吗?” 反正他只要坚持,他娘拿他也没办法。 见白二郎脸上愁得不行,白善宝就认真的想了想道:“你去找你爹吧,让他帮你。” 满宝也跟着点头,然后还小小声的道:“不能去找你祖母。”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我娘和祖母都不答应的话,我爹更不会帮我了。”白二郎对俩人的主意表示怀疑。 “听我的没错,你去找堂伯或许还有五成的希望,你去找伯祖母,那是一成的希望也没有了。”白善宝想了想后补充道:“堂伯要是不答应,你就说我和满宝的钱都是自己拿着的,以后庄子里要用的一些大钱都得我们自己出。” “咦,不是说好了是由你家出吗?” 满宝:“你真笨,这就是个借口而已,你爹信了就行。” 白二郎勉为其难的点头,“那,那我去叫下人来帮我把银子搬回去?要不,我还是先拿一半回去吧,等我爹同意了我再拿另一半。” 白二郎看向白善宝,道:“你能先帮我保管另一半的钱吗?” 白善宝表示没问题。 满宝也把自己的钱装回家,只是银子太重了,她第一次只往背篓里装了二十个,然后背起来就往家走。 老周家的人正各自忙着,满宝背着背篓回家,大家一时也并没有在意,直到满宝又背了背篓,手上还提了一个,小钱氏这才问道:“满宝,你这是干嘛去?” “我去善宝家拿东西。” “那得快些回来,我已经开始做菜了,”小钱氏笑吟吟的道:“爹今儿让杀了鸡,还买了肉。” 满宝应下,一出门就撒开脚丫子跑。 到了白家就还了白善宝的背篓,拿自己的去装银锭,她往里装了二十个,看着剩下的九个,犹豫着又往里塞了一个。 白善宝问,“你背得完吗?不能再多跑一趟吗?” “我家要吃饭了。” “那我帮你一起拿去吧。”白善宝也拿过自己的背篓要帮忙,满宝就把自己的背篓让给他,“这个比较重,你背这个吧,我背你的。” 白善宝想着自己比她大,又是男孩儿,便没有拒绝。 满宝喜滋滋的将剩余的八个银锭都放进背篓里,想了想,又从他那边拿出五个来,觉着这样不轻不重刚刚好,于是就背了起来看向他。 老周家的人看到两个孩子背着背篓去满宝的房间,不免好奇,“他们背什么呢?” 大头几个跟满宝玩得最好的立刻跟上去看,周五郎本来正蹲在屋檐下等吃晚食,见状也跟了上前。 周六郎早跟上去了,还伸手要替满宝提,“背篓里是啥?” 大家说着话涌进满宝的房间,满宝将竹篓上盖着的布打开,“铛铛铛”的配音道:“看!” 周六郎瞪大了眼睛,大头几个也是,忍不住一起“哇”的一声,周五郎挤上来看时都呆住了,结结巴巴的问道:“这这这,幺妹,满宝,你干什么了,怎么拿回来这么多钱?” 满宝不高兴了,道:“这可都是我挣的。” “啊?你怎么挣的?” 老周家里,知道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一起跟村民们换了麦子转卖给白老爷的只有钱氏一人,其他人,包括老周头,都以为满宝只在他们家和白老爷之间牵了一条线,将自家的麦种高价卖给白老爷而已。 满宝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这事貌似还没告诉爹呢。 满宝立即把钱盖起来,一脸严肃的对着一群小伙伴道:“这是我们的秘密,你们不能告诉大人!” 不说周五郎和周六郎,就是大头几个小的都愁得不行,“小姑,你这钱也太多了吧,得告诉大人。” “不行!”满宝拿出杀手锏,“你们的私房钱还在我手上呢,你们爹娘问我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说。” “可是……” 周五郎则问道:“满宝,这钱你怎么赚的,爹娘知道吗?” 满宝对着手指心虚的道:“只有娘知道,爹不知道。” 周五郎闻言却是松了一口气,“娘真的知道?” 满宝点头,“当然了!” 周五郎便想起昨天娘怎么也不愿意去换麦子,为此还跟爹吵了一架,看来,娘是早就知道了。 周五郎很爽快的点头,“行,我们不说。” 其他人也都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纷纷捂嘴而笑。 只有二丫比较担心,“小姑,你这么多钱放在屋里安全吗?” “贼还敢溜进我们家里来吗?”满宝道:“我有六个哥哥呢!” 二丫:“……不是,爷爷会去翻五叔六叔的房间……” 周五郎大手一挥,特别放心的道:“爹不会来查幺妹的房间的,你看我们放在她这儿的私房钱被查过吗?” 这倒是,上至周五郎,下至能跑能跳年纪最小的四头,他们的私房钱都在满宝的手里,这事在老周家就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就是没人来查过满宝的房间。 老周头倒是会时不时的问满宝一句,却也从不查她的房。 二丫这么一想,点头了,也对,家里一项分工明确,大姑和小姑都是奶奶管着的,她爹和叔伯们则是爷爷管着的。 不知道为什么,二丫突然间有些同情她爹和叔伯们。 又多了一个共同秘密的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数满宝的银锭,心里羡慕的不行,他们很好奇,满宝到底是怎么挣钱的。 满宝便道:“我们把麦种也卖给白老爷了。” 周五郎忍不住咋舌,“麦种这么挣钱,那我们这季春小麦收了以后还能不能卖?” 满宝想了想道:“回头看看情况,要是我们的麦子收成好,应该可以。” 大头便若有所思,“原来我爹说的是真的,好好种地真的能挣钱。” “当然能挣钱了,”周五郎道:“要是不能挣钱,你爷奶是怎么把我们养大的?” ☆.第四百三十六章 别有目的哦 周五郎把一众小的领到外面,让满宝自己在屋里藏银子,白善宝很不解,“房间就这么大,这么多钱能藏在哪儿,直接放箱子里呗。” “不行,”周五郎严肃的道:“这么多钱要是不藏好,晚上怎么睡得着觉,整整二十九个呢。” 比他们家现有的还多。 白善宝想告诉他们,不是二十九个,而是四十九个,之前满宝已经背回来一篓了,不过刚才他在她的房间里并没有看到那二十个银锭,想到这事她都要瞒着她爹,他便没有多嘴。 藏在哪里能睡得着觉呢? 那当然是藏在科科那里了。 满宝将所有的银锭都拿出来,然后一股脑的塞进系统里,让它们和之前的二十块做伴儿。 这才把两个空背篓拖出去,一个还给白善宝,一个则放到院子里。 周五郎刚想问她藏好了没,一直守在厨房那里不肯挪动的四头跟被追的小鸡仔一样冲到小院,看见他们便喊了一声:“吃饭了,吃饭了,快去吃饭了。” 喊完转身又跑到大院,就远远的瞧见厨房门口守着的三丫正鼓着嘴巴,二伯母正让她吃慢一点儿。 四头“嗷”的一声冲上去,他就知道,谁去喊人吃饭谁倒霉,四头冲到厨房门口,就抬起小脑袋眼巴巴的看着厨房里的大伯母,二伯母和她娘。 何氏伸手拍了一下他后背,道:“还不快去搬凳子,别总想着从厨房里拿吃的,你看你哥哥姐姐们都没来。” 四头便叹了一口气,转身出去了。 三丫跟在他身后,吃完了嘴里的肉肉,也跟着一起搬东西。 老周家飘着一股诱人的肉香味,白善宝都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满宝就热情的邀请他一起留下吃晚食,“可是我大嫂亲自做的哦,很好吃的。” 白善宝的确心动,“可我还没告诉我娘呢。” “让大吉回去说呗,而且他也要回去吃晚食的。” 白善宝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跑出去让大吉回去通知他娘,他不回家吃饭了。 大吉看了一眼院子里正跑来跑去的大小孩子,觉着让少爷留在这儿应该没什么危险,并行了一礼后退下。 但他并没有听白善宝的话就不再来,而是通知完郑氏,他便又来到了老周家,本来是打算守在门外的,结果正把跑进院子里的鸡撵出去的四头看到了站在外面的他。 于是老周家人便知道了。 老周头便连忙亲自去拉人,“既然来了哪有不进门的理儿,来来来,你跟我们一块儿坐着吃。满宝,你快招呼白少爷用菜。” 小钱氏做了不少菜,虽然都是素菜居多,甚至有好几样用到的菜蔬是一样的,但做出来的样式就是不同。 白善宝吃得津津有味,觉着她做的并不比家里厨娘做得差。 满宝一边吃一边想,等她买了铁锅回来,大嫂能做的菜就更多了。 白善宝和大吉都吃得很尽兴,老周头也吃得很开心,中途还给闺女夹了两个鸡腿,让她分一个给白善宝。 满宝特别大方的分给他了。 她觉得今天爹也格外的大方呢。 一直到吃完饭,老周头才表露出他如此大方的原因,他笑眯眯的问白善宝,“小公子,我听满宝说,你们家拿来换麦子的麦子还剩许多?” “也不多,九袋而已。” “哎呀,已经很多了,”老周头道:“像你们这样的人家哪里吃得完,听说你们家地很多呢,而夏粮眼见着又要下来了,这些麦子得卖出去吧,不然留成陈粮可不好了。” 老周头正想请求白善宝,能不能和白老爷说一声,到时候转卖给他们几袋麦子。 他不太想让闺女去求白老爷,毕竟这事大事,压在闺女身上多不好,而且他们刚从白老爷那里挣了大钱,实在是有些不太好意思再低价从他那里买麦子。 毕竟当初白老爷可是拿一斤二两跟村子里换的麦种,结果他们家没换,反而是换了大钱。 不知道为啥,虽然满宝一直说这个价不贵,但他还是心虚得很。 钱氏瞥了他一眼,别人不知道,她却是知道的,那些麦子可不是白老爷的,而是三个孩子弄出来的。 果然,老周头的话音才落,白善宝就道:“那些麦子我都卖给满宝了。” 说到这儿,他扭头问满宝,“你买多少袋?要不你少买一点儿,剩下的我卖给老伯。” 老周家人:…… “啊?”满宝看看她爹,又看看白善宝,疑惑的道:“我跟我爹是一家呀。” “哎呀,”老周头一拍大腿,乐呵呵的笑道:“原来满宝和你提过了呀,那就算了,那就算了,当我没提这话儿,对了小公子,这满宝有没有说价钱?” “说了,”白善宝立即精神一振,看了一眼满宝后道:“我们说定了是三十文一斗。” 其实在粮还没到时,俩人说定的是三十五文一斗。 满宝早就想到了,他们家把麦子都当麦种卖了,家里剩下的肯定就那点陈米和已经磨好的面粉,根本不够吃几天的。 要是买不到粮,她爹一定会往里掺大把大把的麦麸的,一定会的! 所以她老早就和白善宝谈好了,三十五文一斗。 好歹还比粮铺里的低五文钱不是? 结果他们谁都没料到,粮价说降就降啊,昨天晚上白老爷就告诉他们,现在粮商在罗江县各乡镇收的麦子是二十八文一斗。 虽然粮铺的麦子没降价,不过白老爷估摸着也不差几天了。 所以满宝就找到白善宝要求降价,两个小人为此还小小的吵了一架,但想着大敌当前,俩人都各退了一步。 满宝没有要求白善宝一定要给乡下收购的粮价给她,白善宝也不再坚持赚她那五文钱。 直接成本价给她。 也正因为昨天晚上“剧烈的讨论”过这个话题,今天两个孩子都显得特别的友好。 但为了不让自己的苦劳摆给瞎子看,白善宝还是额外解释了一句,“我们从陇州拉来的时候就是三十文一斗,所以我给你们的可是成本价。” ☆.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来我往 七里村偏僻,目前还没有粮商跑到这儿来收麦子,所以老周头并不知道现在乡下麦子的收购价是多少。 但他知道粮铺的价是多少,因为昨天晚上他闺女刚给他提过。 所以他觉着比粮铺少十文钱一斗的麦子真的很便宜,这可是良心价了。 于是他便越过老妻握了一把白善宝的手,感激的道:“还是小公子心善啊。” 本来想问的怎么白老爷还从陇州运麦子,不是自家产的麦子……吗?的话也给忘了。 在老周头的认知里,白宅和白家虽然是两栋房子,但其实是一家子。 刘老夫人这边没有成年的男丁,自然是要仰仗白老爷的,所以白善宝在他家说的话便是代表着白老爷。 老周头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觉着白老爷真是个好人啊,先前他们才从他那儿赚了这么大一笔钱呢。 这么一想,老周头立即道:“小公子啊,你回去告诉白老爷,等夏收的麦子下来,他要是还想买我家的麦子当种子,我给他算便宜些。” “不行!”白善宝和满宝异口同声。 俩人同时道:“爹(老伯),你怎么能压价呢?” “啊?”老周头瞪眼,他闺女反对也就算了,怎么白家的小公子也反对,他不应该和白老爷是一伙儿的吗? 钱氏无奈的瞥了他一眼,直到这会儿他都还没明白吗?白善和白老爷家是两家! 满宝道:“爹,你压价了,那我们的农庄怎么办?咱可是自家人,你不能这么做。”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老周头呆呆的看着白善宝,他跟满宝是一家人,可小公子和白老爷不是一家人吗? 他这不是在通过小公子卖白老爷一个好吗? 怎么白家小公子也反对? 一直到把人送出大门,老周头都还有些迷糊。 白善宝还悄悄的和满宝说呢,“我们可是一伙儿的,你家可不能压价。” “放心吧,”满宝道:“我一定看好我爹,我不在家,还有我娘呢。” 白善宝对满宝还是放心的,这才挥了挥手和她告别,“那行吧,我先回家了,明儿要上课呢,我得先回去预习预习。” 满宝便也皮一绷,想着一会儿她也要回屋去读书。 等主仆俩人都走远了,老周头才想起来他还有一个主要问题没问呢,“满宝,你有跟小公子说定买多少袋麦子吗?” 老周头念叨道:“其实还有一个来月麦子就下来了,可如果白老爷再跟我们家买麦种……其实也没啥,看着这个月也不像是会发大水的样子,麦穗已经开始灌浆,旱一些也没大影响,毕竟前儿刚下过雨……” “所以到时候直接跟村里人买一些粮也行,”老周头自己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夏粮下来的日子,算其他的他不在行,但算家里的口粮,他直接的反应可比满宝快多了,因此道:“掺点麸皮,两麻袋也就够了……” 满宝听见了,立即叫道:“我不要掺麸皮的馒头!” 大头几个孩子立即围上来,也纷纷道:“爷爷,爷爷,我也不要吃。” 声音吵得不行,就好似有上百只鸡同时咯咯咯的在他耳边叫,老周头就一脸嫌弃的挥手,“行了,行了,不吃就不吃,那买三麻袋好了。” 孩子们一听高兴了,大人们一听也高兴了,家里才挣了这么多钱,怎么能掺麸皮呢? 老周头却转头找钱氏,问道:“不知道大哥他们那儿要不要买麦子,反正家里现磨好的面粉还能吃好几天,要不等明儿大嫂他们上门后问一声?” 钱氏点头:“行。” 老周头就低头对满宝灿烂的笑,声音轻柔的道:“满宝啊,你看能不能和小公子说一声,把麦子多给我们留两天,暂时别往外卖,或许到时候我们家多买几袋也是可能的。” 满宝表示没问题,反正在七里村,白善宝的那些麦子也卖不出去。 要是卖给罗江县的粮商,好像他又是亏本的。 老周头高兴起来,伸手摸着满宝的脑袋叹道:“我们家满宝真是越发厉害了。” 满宝和老周家一家人深以为然的点头,她也觉得她越来越厉害了,而接下来她会更厉害的。 因为庄先生今天露出来的口风,以后他们读书恐怕要如夏秋的大风,冬春的凛寒一样剧烈了。 唉—— 进了门,老周头便让人把大门关起来。 周三郎和周四郎一头雾水的把大门关上,这会儿太阳才要下山呢,天还大亮着呢,大白天的关什么门? 关了门,作为一家之主的老周头一屁股就占据了堂屋门槛的位置,只要是有家庭会议的时候,基本上,这位置就是他独占。 钱氏不喜欢坐门槛,她还是更喜欢坐在凳子上,满宝拖了个小凳子跟她娘坐在一起。 虽然已经同意,但事到临头老周头还是有些心痛。 但见老妻和闺女都双眼亮晶晶的看着他,而底下一众子子孙孙也正一头雾水的看着他,老周头便把烟杆一敲,自以为颇有气势的道:“老大,去把才换回来的银子拿出来。” “哦。”周大郎一头雾水的进了爹娘的房间,发现他背回来的背篓还好好的放在地上,里面的银子动都没动过。 周大郎隐约觉着不对劲儿,但还是把背篓给抱了出去。 老周头让他把里面布包的银子拿出来。 周大郎听话的放到他爹跟前。 老周头将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堆数量多了一倍,身量却小了一半的银锭。 老周头把十二个十两一锭的银子都换成了五两的。 他觉着他们家恐怕很少会用到十两一锭的时候。 哪怕已经看过好几眼了,但再看,老周家的人依旧忍不住发亮,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家是真有钱了呀。 老周头却想的是,我很快就要没钱了,果然,钱在他手里就待不住。 不对,是在他媳妇手里就待不住! 老周头沉吟道:“我和你娘商量过了,这么多钱放在我们这儿也没用,而你们也都成家立业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每人都有份儿 老周头说到这儿顿了顿,然后叹息了一声后道:“以后我和你娘要是老了,这家也就不能给你们当了,所以我和你娘的意思是,趁着现在我们都还活着,家里也有了些钱,不如就分下去,让你们各自学着管家,以后我和你娘要是没了,你们兄弟姐妹几个也不至于就乱了。” 周大郎等人感动不已,热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周大郎代表一众兄弟姐妹们发言,“爹,您还年轻呢,不会老的。” “滚蛋,我都这把年纪了,你还想着我能给你拉犁啊。”老周头道:“老不老的,我比你们清楚。” 众兄弟:……没让您拉犁,而且现在我们家有牛了。 老周头破功了一瞬间,缓了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情绪,“虽说是把钱给你们,但你们也不准随便花用。” 老周头总算是找回了自己的气势,指点江山道:“老大,大头年纪不小了吧,再过几年也要说亲了,还有大丫,虽然现在是我和你娘当家,但他们是你儿子,你闺女,你们心中得有数,知道吗?” 周大郎和小钱氏连连点头,表示明白,并且坚定的表示,他们一定不乱花钱。 老周头对大房还是挺放心的,然后看向周二郎,叹气道:“二头他不像你,不然跟满宝学着算筹,说不定还真能去县城里做账房先生呢,算了,闺女也行,让二丫多学一些,你有钱了,也给她买个算筹啥的,以后最好也嫁到县城里去,回头还能帮衬帮衬她兄弟啥的。” 冯氏都听呆了,想着,他们家有谁嫁到县城了吗?这个“也”字…… 周二郎却机灵得不行,连连点头道:“是,爹,以后她去了县城还能帮忙照顾她小姑呢。” 周二郎以前觉得,他幺妹能嫁到镇上就很不错了,不过经过这次卖粮后,他和他爹一致觉得,他幺妹是一定能嫁到县城里去的! 老周头看向老三,说的却是:“老三啊,我看四头这孩子机灵得很,你省钱省得好,先让他跟他小姑多认识一些字,等再长大一点儿,要真是聪明,你就送他去上学,知道吗?” 划重点,是“你送他去”,周三郎竟然听明白了,他先看了一眼他儿子,然后应道:“嗯,我听爹的。” 老周头满意了。 然后他直接略过周四郎,直接归纳总结道:“行了,以后就算我和你们娘不在了,你们兄弟姐妹间也有互相帮衬,大郎,你是老大,得给你底下的弟弟妹妹带好头。” 周大郎应下。 老周头这才看向周四郎,连连叹息,“老四啊,你得多跟你三哥学,别一有钱就往外花,我真是……”很不想给你钱啊。 老周头觉着,把钱给老四和满宝,那就跟直接拿到外头花是没差别的。 差别就是,满宝花钱了还能听见响儿,周四郎花钱,他估计连影儿都看不见,更别提响儿了。 老周头道:“你是有媳妇,有儿子的人了,别总想着让你大姐给你养孩子,得自己存钱养,知道吗?” 方氏瞪大了眼睛,疑惑的看向周四郎,啥叫让大姐给他们养孩子? 周四郎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他咳了两声后叫道:“爹,那,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那会儿我还小好不好,我现在可宝贝我儿子了。” 老周头道:“看出来了,所以我才让你少花点儿钱,我问你,他这还没够百日呢,你给他买这么多布料干啥?还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玩具,不花钱啊?” 老周头恨铁不成钢,“你这才一个儿子呢就这么花,后头的咋办?” 周四郎扭捏道:“我,可我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呀,后头的用他们哥哥的呗。” “所以,我决定少给你,你就跟老五……” 钱氏咳了一声,瞪了他一眼后打断他的话,道:“老四的花销是大了点儿,但钱都花在了媳妇跟孩子身上,也不算是乱花,就照着之前说好的分算了。” 周四郎虽然不知道之前爹娘说好的是多少,但他也听出音来了,他一定比老五他们这些没成亲的多! 而现在他爹想抠他的钱,于是他连连点头,很赞同他娘的话。 老周头不太高兴,老四花钱也太厉害了…… 钱氏却觉得很欣慰,知道疼老婆孩子,难道以后老四还不会攒钱吗? 她瞥了老周头一眼,这是这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的,说起来,老四倒跟他小叔有些像。 在钱氏的坚持下,老周头只能屈服,主要是他不想当着孩子们的面儿吵架,他觉得这样太有损他的威严了。 剩下的则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周喜的钱一直是自个拿着的,而老五老六的钱都在满宝那儿呢,这两兄弟除了偶尔会和满宝拿些钱去县城里买点好吃的,基本没有大的花销。 在存钱这条道上很有老周头的风范。 话说完了,老周头便开始分钱,他很不舍的摸了摸身前的银锭,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老大,你给你弟弟妹妹分去吧,你和老二老三一家十五两,老四十两,剩下的,一个五两。” 钱氏就补充道:“老四,你刚成家,只有一个儿子,家累不重,所以我和你爹才决定给你十两,比你三个哥哥少些。等你以后孩子多了,自然就一样了。” 周四郎喜滋滋的点头,好歹没让他爹扣去五两不是? 老周家上下都喜滋滋的,他们是真没想到爹娘会把这些钱分给他们。 直到把钱一一分给弟弟妹妹们,周五郎和周六郎一点儿也不掩饰他们的钱是满宝拿着的事儿,拿到手上后摸了好一会儿,周六郎甚至还悄悄的用牙齿咬了一口银锭,这才依依不舍的交给满宝保管。 满宝自己也拿了一锭,笑得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大头几个孙子辈的看着羡慕不已,作为孙辈,他们暂时还没有分钱的资格,于是他们转身走向自己的爹娘,表示要摸一下银锭。 周大郎几兄弟很大方的把银锭分下去,让他们摸个够,只不准咬。 摸而已,又不会少,正好让孩子们长长见识。 ☆.第四百三十九章 顺毛驴 分完了钱,钱氏又从布包里拿出一锭五两的银子,递给周喜道:“这是先头老四成亲跟你借的银子,还你了。” 周喜笑眯眯的接过,“谢娘。” 钱氏欣慰的看着她道:“后儿就是端午,今年家里进了这么大一笔钱,你和你嫂子们进城去逛一逛吧,买些鲜亮一点儿的布料,回头让你三弟妹教你裁衣。” 几个儿媳妇一听要进城,都忍不住看了各自的丈夫一眼,小钱氏直接撞了周大郎一下,方氏则是捏了一把周四郎。 周四郎还没来得及开口,周大郎便已经先问道:“娘,后儿我们都进城?” 老周头看向老妻。 钱氏则是先看满宝,“满宝,后儿你要不要去?” 满宝失落的道:“先生说端午不放假。” 钱氏便点头道:“那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孩子们欢呼起来,儿媳妇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 钱氏笑道:“老三家的,老四家的,你们把孩子留在家里吧,那么小的孩子带出去,万一受了风邪就不好了。” 钱氏冲何氏伸手。 何氏立即把怀里的五头给婆母。 钱氏笑道:“孩子周岁前,都不准出村。” 老周家的儿媳妇都知道这个规矩,就是方氏都知道了,因为她刚出月子的时候想要抱孩子回娘家看看,结果钱氏没放人,说她要实在想回娘家,那就让周四郎送她回去。 早去早回,但孩子却不能带出村。 不仅不能带出村,百日前,连村里稍远一些的地方都不能去。 尤其是屋后的山那儿,前段时间农忙时,何氏背着五头把鸡食搅拌出来,但家里没人,她便任由鸡叫着也不送到后屋去。 她若是去,必是把五头留屋里或是交给她照看才行。 用钱氏的话说,外头远的地方都有邪气,大人上课,幼儿却是不能沾染这些邪气的。 这是他们钱家多少年口口相传的育儿经。 老周头闷闷不乐的坐在一旁,钱氏就与他道:“你跟孩子们一块儿去城里看看吧。” 老周头不高兴的道:“不去!我进城去干啥?” 钱氏无奈的道:“去给我买两身布料,这天儿眼看着要越来越热了,你给我买点布料回来做衣裳,给你自己也买两身,再给满宝买些头绳,这孩子总不会自己绑头发。” 老周头重新高兴起来,问道:“你想要啥颜色的?” “我还能穿啥颜色的?你看着买吧,再给我买点儿线……” 老周头听得认真,一一记下后就从钱氏手里接过了一锭银子,他看着银子问,“买那么点儿东西,怎么还拿银子去?” “你忘了,咱家的牛还赊着呢,你去了县城最好去看看,能不能把赊的钱给还了。” 满宝立即道:“娘,那个我来还吧。” 钱氏还没说话,老周头便道:“不用,不用,这牛是给家里用的,怎么能让你还钱?” 老周头现在底气特别的足,“家里又不是没钱,你那五两银子自己收着,以后要是买书啦,买笔墨纸砚都用得着,对了宝儿啊,你现在还是用庄先生给抄的书?要不咱自己买算了……” “不要,”满宝断然拒绝,“先生说他就喜欢给我抄书,因为他给我抄一本书,我要还两本,他转手就能再送给俩人。” “现在还有人跟庄先生买书啊。” “有呀,现在地里没什么活儿干,我们上完早课以后先生就会让我们去教室里上课,会有以前的师兄来旁听。” 有时候没人来,庄先生便会在再下课后把课堂移回小院儿,但有时候教室里也挺凉快的,庄先生懒得移来移去,便让他们过去小院儿把茶具等搬到教室里来, 自从只教他们这三个学生后,庄先生便放松了许多,很喜欢边喝茶边给他们上课。 老周头听着,觉着庄先生人真是特别好,尤其端午这样的节日竟然都坚持上课。 于是老周头看向老妻,问道:“你说我们是不是要从城里再买些东西给庄先生?只送鸡蛋的话……” 钱氏想了想道:“庄先生现在的衣裳都是白家做的,我们也做不出更好的来,但鞋袜却没人做,不如你买些好一点儿的料子回来,家里给他做几套鞋袜。” 钱氏笑道:“尤其是鞋子,满宝不是说,前儿庄先生喜欢跟他们去田里上课吗?这走地里头鞋子耗费大,得把鞋底纳得厚厚地,走路才舒服。” 老周头现在有了钱,略微大方了些,点头道:“行,我去给你买。”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钱氏收好了剩下的银锭,便让大家各自散去吧。 老周头帮着钱氏把银锭都放在另一个竹箱里,然后藏在了床头底下。 但他临睡前总是忍不住探头往床下看一眼。 钱氏见了好笑,道:“放心吧,贼既不敢来我们家,老鼠也拖不走银子,安心睡吧,明儿我娘家就来人了。” 钱大舅说了明天会上门,第二天果然便再次来了。 不过今天他们是大白天的光明正大的进村,进村的时候刚好是村里人刚吃完早食不久,天气还不热,所以村子里热闹得很。 在菜园里锄地种菜或除草的有,河边洗衣裳的更是排出了长队,钱家人提着袋子,挎着篮子一进村,全村老小便都看见了。 走过河边的时候,同出钱家村的媳妇,或是跟钱家村里的人有亲的还会招呼一声,然后目光在他们的篮子和袋子上划过,目中不掩好奇。 昨儿不是才来吗?怎么今天又来了? 这一次,钱家人是来看孩子的,所以并不遮遮掩掩,大方的把手中提着的肉,袋子里装的面,篮子里装的鸡蛋露出来给大家看。 本来预定是钱大舅母带着二舅母和三舅母过来,最多再领着几个儿媳妇或孩子来就行,谁知道昨晚上钱大舅躺着躺着心里头有些不安,加上还有些问题要和老周头商量,于是就决定一起过来。 钱三舅一看大哥要去七里村,立即表示也去。 ☆.第四百四十章 叫你们背后说坏话 主要是昨儿一趟来回他一文钱也没落着,现在地里也没活儿,他实在是闲得慌,还不如跟着去姐夫家吃顿好吃的呢。 钱二舅母一看,大房和三房的当家都去了,没道理钱二舅不去,于是他们干脆就一起过来了。 不过原来决定带的儿媳不带了,他们只带了几个孙子孙女过来。 不然一大家子大人来姑姑家吃喝实在是说不过去。 基本上,乡下亲戚去看孩子或产妇带的都是鸡蛋,钱大舅想着今天去的人多,还花钱买了两条肉拎着。 还没到老周家,在河边洗衣裳的大丫二丫等人先看到外公或舅公了,大丫就把衣服一丢,撒开脚丫子就往家里跑,先一步跑回去通知爹娘。 他们一走,村子里不少人便避着老周家的人说起悄悄话来,“怎么今儿还来,昨天不是刚来吗?” “还提了这么多东西,这次老周头和钱氏吵架这么凶?娘家竟然还提了这么多东西来?” “不能够吧,都一大把年纪了,孙子都这么大了,为这么点事不至于吧。” “怎么不值得,一斤麦子能多出二两来呢,金叔那么节省的一个人气急了也是有的。“ “再生气,钱家也不会这么低声下气的,也不看看钱婶儿给老周家生了多少个儿子,做了多少事儿,都这把年纪了,事情闹到娘家,难道金叔脸上好看?”村长媳妇路过河边,听到了她们的议论,忍不住说了他们一句,“你们呀,也是闲的,我看人家就是亲戚来看看孩子,昨天金叔就已经去找过三起了,显然人家老两口没吵架。” 周三起昨天被找上门,老周头前脚离开,后脚这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样被许多人知道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周三起往外说的,他那个嘴巴就没把门过。 有妇人哈哈大笑起来,乐道:“那么大热的天金叔都往外跑,我估摸着不是金叔在生钱婶儿的气,是钱婶儿把人给赶出来了吧?” 大家忍不住笑。 村长媳妇也笑骂了一句,“这话别让金叔听到,不然有你好看的,行了,你们也别总是盯着人家那点儿事,明儿就是端午了,你家包粽子吗?” “哎呦,去年的糯米一粒都没收上来,粮铺里的糯米贵得跟什么似的,哪吃得起哟。” “是啊,我家也没做,明儿多烙几个饼,再去割块肉回来就行了。” “对了,我一大早上的出门想去后头山脚下割些艾草回来插门上,晚上再熏一熏蚊子啥的,结果我到后山一看,那片长得挺好的艾草全都不见了,你们知道谁家割了?” “哎呦,我家还没割呢,那一会儿得走远一点去田边割了。” “是不是金叔家割的?” “可拉倒吧,那么大一片呢,全都给割了,金叔家就算房间多,也不至于要这么多呀。” 不远处正默默洗衣服的二丫心中暗道:没错,就是我爹割的,不仅我爹割了,我娘,我三叔四叔五叔六叔全去割了…… 二丫狠狠地搓着衣服,哼哼道:让你们说我爷爷奶奶的坏话,回头我就让我四叔他们去把附近田埂上的也全都割了! 周大郎周二郎他们习惯了早起,主要是现在天亮得快,大家睡得又早,躺在床上也不自在啊。 所以一大早,周大郎和小钱氏一起床就挑了木桶里泡的豆子去磨豆浆做豆腐了。 他们没打算拿到县城里去卖,就在村里换一换豆子,而且就要过节,家里也要吃,再给外家拿一些回去,两桶的豆子都不一定够呢。 而周二郎一大清早的蹲在院子里发呆,正在去帮大哥一起磨豆子,还是休息休息时,满宝哈欠连天的背着书箱过来,然后拜托他帮忙在她门口上多插一些艾草。 要求还特别多,“二哥,你要不用艾草给我编一个球放在我的书架上?” 周二郎问道:“你要这么多艾草干嘛?门口插一撮就可以了。” “艾草有逐秽气的功效,”满宝道:“其实我们家应该这时节割一些艾草回来晾晒的,晒干的艾草可以泡脚除寒,还能拿到药铺去卖呢。” “艾草随处都有,随时割随时晒,药铺便是收,价格只怕连积雪草都不如吧?” “那就晒上两年,三年,五年呗,”满宝以前也不懂,这不是一直在学医术吗,便知道了些,“越是老艾越是好,也越发的贵重,不信二哥明天去县城的药铺里问一问。” “老艾?” “就是今年割了晒了一遍的艾草,明年这时候又拿出来晒过一遍存好,后年又晒一遍,一年复一年,据说三年以上的老艾药性便很温和厚重了。” 满宝道:“这是个好东西,冬夏都可熬水泡脚,沐浴,还能做成条状给人疚体。” 满宝说到这儿目光炯炯的看着周二郎,问道:“二哥,要不我给你试试,你腰酸不酸。” “不酸,”周二郎想也不想道:“你不说我差点忘了,端午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县城里总有懒人,不喜欢出城去找艾草的,干脆明儿我们割些艾草出去卖吧。” 周二郎道:“卖不完拉回家晒,就像你说的,晒干了收好来,等五年,正好大头娶媳妇的时候可以拿去卖了。” 满宝:“……” 周二郎想到就做,把镰刀找出来,招呼上刚起床洗漱好的周三郎,再去把赖床的四五六叫起来,大家一起去后山割艾草了。 那会儿村里好多人家都没起床呢。 这会儿钱家人一进门,看到的就是堆在院子里的艾草,一堆,一堆的,看着就很壮观。 艾草似乎是在哪儿都长的起来的植物,而且还轻易就能长得很好,明明没人给它施肥浇水,但在一些略微厚土的地方它就长得又高又壮,枝叶繁茂厚重。 因为是打着做生意的想法,周二郎他们割回来的艾草都是品相最好的一类。 钱大舅看了都觉得喜欢,笑问,“怎么割了这么多艾草,家里能用得完?”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家传 小钱氏迎上去,将父母接进来,笑道:“他们明儿要拿到县城里去卖的。” 钱大舅一愣,怀疑的道:“这东西也能卖?这外头不是随处都有吗?” “是二郎拿去的,他说能,满宝也说可以,那应该是可以的。”小钱氏笑道:“家里做生意这样的事,还是他们更熟一些。” “二郎是比较机灵些,”钱大舅看了一眼院子里堆的艾草,没怎么往心里去,笑问闺女,“你公爹呢?” “去看麦子了,娘在后头鸡屋里,我去把娘叫回来。” 三头立即自告奋勇,“娘,我去,我去。” “行,你去吧。” 钱三舅则是四处转着找周二郎,结果发现小院那边还有一堆艾草,他正带着周三郎几个在整理呢,他立即嘿嘿笑着上前。 众兄弟看到三舅,立即屁股一挪,给他腾了个位置,“三舅,你们怎么来得这么早?老五,老六,赶紧过去招呼舅舅们。” 周五郎和周六郎一听,丢下艾草就跑了,他们还不喜欢干这活儿呢。 钱三舅就问周二郎,“这东西怎么卖,真能卖出去?” 周二郎就笑道:“我也没卖过,不过我估摸着应该可以,城里没多少艾草,但城里这么多人,不是谁家都乐意出城去割的。” 周二郎计划过了,道:“我就把艾草分成一小把一小把,一把两文钱,要就直接付钱选一吧,不要我也不亏,反正就费些功夫。” 周三郎深以为然的点头,和以前不同,这几年家里啥生意都开始涉及一些,他观念也与之前不同了,“现在又不是农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试试呗。” 钱三舅觉着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袖子一挽就帮他们绑艾草。 周四郎去柴房里扯了两把稻草来,这是去年留下的,一把艾草用两根稻草绑上,摆放好在一旁,一会儿再抱到阴影里放好,明儿直接放车上拉走就行,这样的生意轻松不困难,多好。 不错,老周头同意明天他们拉着牛车出门,主要是去的人多,媳妇孩子一大堆。 当然,更主要的是老周头很想享受一把赶着牛车去赶集的那种感觉。 太阳刚蹦到小半空,老周头就戴着草帽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了。 钱大舅问他,“你这是看麦子去了?” “嗯,有两块地抽穗晚了点儿,我看看去。”老周头道:“我正想着今天要是嫂子们来,我还得让大嫂帮传个话呢,你们家里的粮食现够吃吗?” 钱大舅咳了一声,道:“缺一些,主要是去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乡村桃运小神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山有木兮【NP】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淫魔神(陨落神)
神秘复苏:鬼戏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婚里婚外
过激行为(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