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末日了,但还要上学(NPH) > 第59章

第59章

一直到它不能再减一千二百文的时候,就是剩下的铜板和换下来的银子了。 虽然繁多,但却是准确的。 满宝道:“是七两,余一千五十文。” 钱三舅觉着有些不对,“九千,那不是九吊钱吗,合该是九两才对呀。” ☆.第四百二十六章 钱,谁拿 周二郎道:“三舅,在县城,铜板换成银子得一千二百文才行,有的银成色好的,还得一千三百文才能换一两呢。” 钱三舅曾经也是在赌场混迹过的,一听就明白了,他叹息一声,感叹道:“我记着很久以前,县城里用铜板换银子,九百文就能换了,没想到现在铜钱这么不值钱了。” 钱大舅伸手去摸扁担,钱三舅一看便一激灵,连忙蹦到一边叫道:“大哥,大哥,我知道错了,我就那么一说,就那么一说。” 钱大舅冷哼了一声。 钱三舅汗津津的躲在了满宝的背后,可惜他太宽,满宝遮不住他,钱三舅讨好的对老周头一笑,“姐夫,那您看……” 老周头道:“银子得剪吧,铜钱我这儿倒是也有,满宝,先把你大舅,二舅的也算出来。” 满宝算了老半天,又核对过一次才道:“二舅的是一万两千一百五十文,换成银子就是十两,余一百五十文;大舅的是一万六千九百文,换成银子就是十四两,余一百文。” 钱大舅笑得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钱三舅忍不住泛酸,“大哥,你们家挑来的麦种也真够多的,早知道我就让孩子他娘她们也一块儿来了。” 钱二舅瞥了他一眼道:“谁让你不多生个儿子的,我们两房都是三个儿子。” “那是我想生就能生的吗?” 老周头忍不住在一旁帮二舅兄,“三弟,你当年不是说儿子生多了还得花钱娶媳妇,不如不生吗?” 这件事显然大家都知道,周大郎等小辈扭过头去不忍直视,连满宝都在不住点头,还拉着钱三舅的手说,“三舅,现在认识到了也不晚,回头你让表哥对表嫂们好点儿,让他们多给你生孙子,一样的,一样的。” “你小小年纪,知道啥是生孙子吗?” “知道呀,我三嫂和我四嫂才给我添了两个侄子呢。” 钱三舅当然知道,只是两个孩子满月都碰上了春忙,所以他们那边都还没过来看过,本就是打算等端午的时候上门看一看,送一篮子鸡蛋呢。 前两天,钱三舅还在为家里的鸡蛋犯愁呢,觉得大姐夫太不体谅人了,这辈子光因为他们家添丁就送出去多少鸡蛋了? 不过这会儿钱三舅的心没那么疼了,他也懒得再跟满宝这个小娃娃口胡,直接笑吟吟的看着他姐夫。 老周头知道他是为啥,也并不含糊,拿出银子来就分。 结果才摸出一锭银子来,大门就砰的一下打开了,其实声儿也不是很大,就是大家都安静下来不说话,全神贯注的看着银子,这一点儿声响就显得格外的大。 以至于老周头心一颤,手一抖,下意识的就握紧了银子,生怕谁来跟他抢似的。 其他人也吓了一跳,回头去看,这才发现是钱氏她们回来了。 钱氏一头雾水的看着他们,“……你们围在一块儿干嘛呢,我在大圆家听说白老爷走了,他爹,你是不是在外头说了我坏话,怎么……” 钱氏话音才说到一半,就看到了众人中间的银子,一时也失去了声音。 她身后的一众人自然也看到了,她们可没见着卖麦种的场面,所以突然看到这么多银子,没人觉得这钱是她们家的。 直到老周头分银子后。 钱二舅的最好分,因为白老爷拿来的就是十两一锭的银子,直接给他十两,再从铜钱里数出一百五十文就行。 钱大舅那儿,老周头也直接给他一锭银子和一百文,然后就又拿出一锭来犯愁,他问钱大舅和钱三舅,“直接剪开?” 钱大舅点头,钱三舅却叫道:“别呀,我知道这种整锭的银子换成散银要多贵些,因为散银有损耗,姐夫,你交给我,回头我拿到县城里去换,你再给一两的散银就行。” 老周头才不听他的呢,直接看向钱大舅。 钱大舅点头道:“别听他的,直接剪开,要是小了,我们两家补一补就行。” 钱三舅忍不住叫:“大哥!” 钱大舅瞥了他一眼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上次你说进城去买布,结果到赌坊外头转悠去了,村子里都有人看见了,我告诉你,这点子钱你也不能拿着,让大郎拿着。” 说罢,回头对钱三舅的大儿子道:“回头你把钱收好来,你爹问也不给,也不许给你娘,回去后你们兄弟商量着平分了,还是放在公中都行,你们家里现在那点麦子省一省还能吃到夏收,实在不行就掺些麦麸。” 钱大舅直接就把三房的钱给安排好了,“别有了点儿钱就祸祸,想想你们家里的几个孩子,过不了几年就要开始说亲了,娶个好点儿的媳妇就得五两银子往上了,你嫁个闺女总也得准备点儿嫁妆不是?统共也就七两多的钱,你们兄弟俩一分还能剩多少?” 三房的大郎点头应下,钱三舅气得鼻子都快要冒烟了,结果眼睛一歪就对上了钱大舅的目光,他手指一痛,直接缩了脖子不说话了。 钱大舅道:“回头你娘要是问起,就说这钱是我分派好的。” 三房的兄弟俩点头。 钱大舅就对老周头道:“剪吧。” 老周头就把满宝叫过去画个线,满宝看了眼他们拿的剪子表示很怀疑,“爹,这个剪子能剪银子?” “总要试试嘛,不行就放到案板上拿刀砍。”他们家又不是啥有钱人家,当然不会去买那专门剪银子的剪子了。 满宝总算是明白为什么银子会有损耗了,她挠了挠脑袋问,“我们家不是有银块吗?去年把姜卖给药铺,结算回来的都是银块吧?” 钱大舅和三舅家的两儿子一听,连忙表示:“银块好,银块好,这样回去我们也不用再剪开使了,这一剪子下去,掉下银屑来,那都是损耗呢。” 钱三舅气得掐腰,吼道:“所以我让你们进城去换银块,一锭能换十两的银块不说还能多出一些铜钱,知道不知道?”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银 钱大舅瞥了他一眼,对老周头道:“既然家里有,那就用家里的散银兑也行。” 老周头这才想起这茬来,他憨憨的笑道:“我都忙晕乎了,哪里还想得起家里有银块?” 老周头看向钱氏,钱氏都不带动弹的,掀了掀眼皮道:“银块没那么多。” 她已经听清楚了,两家一共还有十一两没给呢,家里的银块就是小豆丁一样,才三两出头,换个屁呀。 “哦。”老周头看向满宝,“来来来,我们来剪银子。” 满宝不知道为什么老爹对剪银子这么热衷,但是,她还是叹息一声上前了,她估摸了一下四两和七两的比重,然后在银子上画了一条线。 老周头气沉丹田,一剪子下去,银子有了一个口子,他目光炯炯,对准了那个口子又是一剪子下去…… 钱三舅看得心动不已,把被夺了财政大权的事丢在了一旁,嗯,其实财政大权已经好多年不在他手上了,他兴致勃勃的挤上去,嬉皮笑脸的道:“姐夫,给我试试呗。” 就是钱大舅和钱二舅都看着那把剪刀蠢蠢欲动。 最后银锭在四个老头的齐心合力下终于被剪成了两份,老周头笑眯眯的拿出称来称了一块,乐道:“哎呦,这个挺准,六两五分,多一点儿点儿。” 钱三舅:……这叫什么准? 老周头很大气的挥手道:“行了,那五分,我换成铜钱给你呗,满宝五分银是五百文吧?” “……是六百文。”满宝解释道:“爹,你得以一千二百文兑一两来算。” 老周头有一丢丢的心疼,“行吧,你大舅的这边差点儿,这是算三两五分还是四分半?” “行了,就那么点儿差,”钱大舅道:“算五分。” 老周头算不清楚这期间的关系,直接挥手让满宝找钱。 钱大舅也算不太明白,但钱三舅却是能算明白的。 钱氏最后还是开了钱盒,因为铜钱也不够。 老周家摆摊,或是几个孩子出去走街串巷的卖姜块,赚回来的大多是铜钱。 所以家里的盒子里都是一吊又一吊的铜钱。 相比于银子,钱大舅等人看到铜钱就实在是太过亲切了。 虽然他们手里也拿过银子,十两二十两的甚至都有过,但总觉得还是铜钱更让人踏实。 所以对于把银子换成铜钱,他们是一点儿意见也没有。 其实要不是老周家没这么多铜钱,他们还想全都换成铜钱回家呢。 十万六千的铜钱啊,那就是十六吊了,想想就激动。 满宝给钱大舅数了六串钱,一串是一百文,而给钱三舅的是一吊六串,外加五十文钱。 钱三舅伸手就要接过,结果他身后的两儿子一人上前一步,殷勤的从满宝手里接过了那沉甸甸的铜钱,老周头顺手就把手里的银子也给俩孩子了。 钱三舅:…… 钱大舅很高兴,钱家人都很高兴,老周家人更高兴,除了钱三舅。 钱大舅对两个侄子道:“回去以后,给你娘一些铜钱,再去集市上买些肉回来,之前春忙多少有些伤着了,五月邪气重,得多吃点儿。” 俩人高兴的应下。 老周头让大郎和二郎把剩下的钱都给搬到房间里,这一放松下来才发现肚子饿得厉害。 钱氏道:“大家还没吃午食呢,先去做午食吧。” 女人们就呼啦啦的涌进厨房开始做吃的。 一群大老爷们则坐在屋檐底下一边乘凉一边说闲话,三个舅舅这时候也不放满宝离开了,稀罕的把她拉到身前看了又看,老半天后感慨的道:“满宝真是越来越出息了,我刚看你算筹打得好呀,再长大点儿还了得?” 满宝不好意思的笑,谦虚道:“先生说我的算筹还差得远呢,还得学。” “你们庄先生人好,可得好好孝敬孝敬他,”钱大舅说到这儿,扭头问老周头,“刚才我们昏头昏脑的,光顾着看钱了,都没好好的谢一谢庄先生,你回头可得让大娘多送些鸡蛋过去。对了,” 钱大舅道:“本来说端午让你大嫂他们过来看看你两个小孙子的,再松些鸡蛋过来,既然提到了这事儿,明儿我就让你大嫂他们过来,多带点儿鸡蛋,给庄先生送去。” 后天就是端午。 老周头笑眯眯的应下。 他最近还有点儿愁呢,家里两个儿媳妇太能吃了,加上他不太舍得买肉,所以最近家里隔上两天也要煮一顿鸡蛋,哪怕是只给几个孩子吃,他们大人喝喝汤,那去的鸡蛋也不少。 毕竟,他们家现在能吃鸡蛋的孙子孙女可就有七个,加上满宝,再加上在他眼里还没成年的老五老六,一人一个鸡蛋一顿就去了十个,再加上两个特别能吃的儿媳妇…… 老周头好几次想换下大儿媳,想着干脆让二儿媳给两个小的儿媳妇做吃的算了。 不过现在是不太用愁了,只要想到此时房间里堆着的银子,老周头就特别高兴,特别豪气,决定晚上把家里所有的鸡蛋都煮了。 嗯,还可以再去大集上割一块肉回来。 他们在这边说话,满宝趁机溜到了钱三舅旁边,安慰他道:“三舅你别伤心了,一会儿我给你糖吃。” 说着,满宝从兜里抠出一块糖给他。 钱三舅接过就塞嘴里吃了,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浑身都充满了忧伤。 满宝看着心疼得不行,在她心里,这是她亲舅,所以对三个舅舅是真的感情挺深的。 而三个舅舅中,她跟大舅和三舅的关系最好。 前者是因为大嫂每次带她回娘家都是吃住在钱家,她可是打小被钱大舅抱在怀里的。 至于钱三舅,她很喜欢被他顶在脖子上到处玩儿,而且她记得小时候每次去三舅家,三舅总是偷偷地去厨房给她做好吃的。 虽然大嫂说,那是因为三舅自己想吃,所以借口给她吃…… 但她还是很喜欢三舅。 可大舅说的也没错,赌钱是不对的。 她从小就知道,陷入赌博的赌徒是没有理智可言的,好比隔壁的癞子,他发作起来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人。 ☆.第四百二十八章 劝和 所以满宝伸手拉过钱三舅的手,握紧后正好显出他左手缺失的小指,满宝到嘴边安慰的话就没忍住一转,“三舅,就算是为了你的另一个小指头,你也不能再去赌坊了。” 钱三舅:…… 他磨着牙小声道:“我没去赌坊,我就是去县城逛街,晃荡到那儿的,要是让我知道谁在村子里乱嚼舌根……” “就是晃荡,也不能去赌坊附近晃荡,”满宝道:“你学学我四哥,他这两年没少去县城,但就从不靠近赌坊。” 满宝小大人一般的叹气,“三舅,赌钱有什么好玩儿,还是肉好吃,有了钱就去买肉吃吧,上次我在县城吃的红烧肉真好吃。” 满宝觉得肚子更饿了,她干脆丢下钱三舅,拔腿就往厨房跑。 还想和她说悄悄话的钱三舅只来得及看到她的背影,伸出的手连袖子都没抓着。 满宝跑进厨房里,冯氏,何氏和钱大嫂正在厨房门口不远处洗菜,而钱氏则和钱大舅母在厨房里给小钱氏打下手。 满宝跑进来的时候,小钱氏刚起锅一大盆鸡蛋炖豆腐,这豆腐是昨天留下的,一直镇在井水里,只是多少还是有些味儿。 但她一煮,这些味儿又都散了。 看到满宝,小钱氏便在碗里盛了两个鸡蛋和几块豆腐,让她坐在一旁吃。 钱大舅母看着直笑,对钱氏道:“这孩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这孩子自然说的是小钱氏了。 钱氏点头,笑道:“家里她做的饭菜最好吃了,她几个妯娌,宁愿把里外里都包了,也要跟她换着来做菜。她们也都学过,还手把手的教了,可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放的是一样的油盐,煮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钱大舅母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道:“这孩子打小就有这个本事,还没灶台高的时候,踩着凳子就能炒菜了,第一次下厨可把我吓坏了,也不知道她怎么就这么大的胆子,大人不在家,肚子饿了,直接就生火自己煮了,直接用去我半罐子的油,她三个兄弟还直呼好吃,哎呦,能不好吃吧,用了半罐子的猪油呢。” 满宝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她最喜欢听这些故事了,尤其还是家里大人小时候的故事。 小钱氏在一旁有些羞臊,一低头看见满宝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就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道:“赶紧吃你的,瞎听什么?” 满宝立即点头。 钱氏就顺势笑道:“我们家满宝比她嫂子可差远了,她要是饿了,连桌腿都能啃,就是不会做饭,你说愁不愁?” “愁什么呀,满宝一身的本事,就算不会做饭也自有人送吃的上来,”钱大舅母说到这儿心中一动,低声道:“我看这正是她天命不凡的表现呢,你想啊,仙子哪有自己做饭的,那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吗?” 钱氏眼睛一亮,合掌笑道:“大嫂说得对,你不说我都没想到这点儿呢。” 满宝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她记得更早的时候,娘亲让她跟在大嫂身边多学一学做饭做菜,还说有了本事以后不管去哪儿都不愁吃穿,因为她只喜欢吃,娘还愁得吃不下饭呢。 怎么到这儿就全变了? 冯氏等人把洗好的菜送进厨房。 厨房里站不了这么多人,钱氏干脆让她们去收拾桌椅板凳去了,她和钱大舅母继续在厨房里帮忙切菜和烧火。 小钱氏则只负责煮。 钱大舅母往外看了一眼,便把话题说到了钱氏身上,“我看你身体大好了,家里也越发和睦,你也应该对妹夫多两分耐心,别总是跟他吵架。” 钱氏脸上笑着应下,心里却对老周头有些咬牙切齿。 满宝帮她娘说话,“大舅母,我娘没跟我爹吵架,他们可要好了。” 钱大舅母笑着点她的额头,“就你小机灵,行,我不说你娘了。” 但一转身还是忍不住说她,只是这会儿压低了声音,“就算吵,那也是夫妻间私下的事,在房间里闹闹就行了,实不该闹到外面去,不然这多让妹夫丢面子啊?” 她小声道:“他都是做祖父的人了,人越老越好面,回头他出去走动,村里的人看见问到他脸上来,或是有些促狭的打趣他,他恼不恼?这一恼,可不得回来找你吵,到最后受气的还是你。” 满宝就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她们脚边不远处吃东西,听得一愣一愣的。 难道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她爹跟她娘闹翻了?不会还打架了吧? 钱氏低声应下,偶尔低头警告的瞥一眼小闺女,满宝识趣的闭嘴,不敢在这时候发问。 一直到下半响,大家吃完午食送钱家人离开,钱氏才瞥了一眼老周头,转身回屋。 老周头琢磨了一下这眼神的意思,有些不太确定的问小闺女,“你娘这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 满宝硬着头皮道:“高兴吧?” “也是,”老周头也高兴起来,“挣了这么多银子呢,能不高兴吗?” 他决定回去数一数银子。 箱子里还有一百二十二两银子,在老周头的前半生,他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钱氏也没见过,不过她心里有数,至少满宝分在手里的钱就一定比这个多,所以她只看了一眼便看向老周头,问道:“你出去说我坏话了?” 老周头顺口问道:“我说你什么坏话了?” 钱氏忍不住一拍床板,结果满宝就跑进来了,她心中怒气一顿,想到她已经许多年不跟老周头生气吵架了,便按下怒气道:“不是你说的?我们今儿中午在大圆家,有人也去大圆家串门,都说你因为换麦种的事生气,因此还把我娘家人请来为你做主……” 钱氏说到这儿一顿,隐隐觉着有些不对,但还是道:“然后我就被你赶出来了,我娘家人都站你那边。你还在外面放话,说你以前不跟我吵是因为我身子不好,现在我身子好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所以以后要照着三天一顿的揍我……” 老周头一脸茫然,“不是,我啥时候说过?我,我冤不冤啊,别人不知道大哥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你还不知道吗?” ☆.第四百二十九章 谣言起于你 站在屋里的满宝也有些呆,她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便心虚的举着小手道:“爹,娘,我,我好像知道为什么……” 满宝将送白老爷他们出去碰见人的事说了一遍,然后道:“肯定是周三起说的,爹,娘,当时外头就只有周三起一个人,也是他问我的。” 夫妻两个就沉默了一下,老周头气得牙痒痒,“这个三起,跟他娘一样的多嘴多舌,竟敢在外头造我的谣,回头看我不揍他。” 钱氏不生气了,却还是横了他一眼道:“一个做叔叔的欺负侄子算怎么回事?” 满宝就给她爹出主意,“爹,让四哥去揍他!” 想一想又觉得不好,所以在老周头还没开口时又补充道:“他年纪比四哥大,四哥肯定打不过他,让二哥三哥也去。” 正在外面听墙角的众兄弟:…… 周大郎起身,把几个弟弟都轰走,自己也走了。 算了,只要爹娘不吵架就行。 突然而起的高声,加上媳妇们的做的眼色让兄弟几个都提着一颗心,还以为爹娘又要吵起来了呢。 满宝和无忧无虑的大头等人不知道,他们几兄弟却是知道的,更往前的时候,爹和娘可是没少吵架。 也就是后来有了孙子,娘的身体又渐渐不好,俩人才不吵了的。 屋里的俩人到底没吵起来,满宝想要溜走,钱氏却把她叫住了,道:“过来帮娘算账记账。” 满宝便笑嘻嘻的上前,她最喜欢数钱钱了。 钱氏看她欢乐的模样,便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然后看见她绑得歪歪斜斜的头发,忍不住问,“你头发自己绑的?” 满宝点头。 钱氏就叹气,“过两天让大丫二丫教你怎么绑小揪揪,你是小姑娘了,得要学会绑头发了,来,先告诉娘,我们家这一趟总共挣了多少钱?” 满宝早算好了,道:“一共挣了一百二十两,余三百四十文。” 钱氏就摸着银子感慨,“谁能想到,一季二十亩的冬小麦竟然能挣这么多钱?” 老周头总算是想起来了,“本来不止这点儿的,你怎么让大郎他们抗走了三袋麦子?要是把那三袋也卖出去,那可得多好多钱呢。” “总要给亲朋留一些,”钱氏道:“以后亲家们上门来换麦种,你是给还是不给?我娘家那边都给了,不给其他家的说得过去吗?” “可你留下的麦种就那么些,给了我们自家还种不种了?”钱氏就知道他舍不得,所以才提前让几个儿子把麦子搬走,再把门一锁,儿媳妇挡在门前,她就不信他敢硬搬。 老周头的确很舍不得,嘟囔道:“一百五十文一斗呢。” 钱氏到底没忍住拧了他一下,道:“那是钱的事吗?乡里乡亲的,还是亲戚,以后说不准啥时候就要人家帮忙了。再且说了,那是你儿媳妇,也是人家的闺女。” 她指着满宝道:“你想想喜,想想满宝,要是不给,以后她们有脸回娘家吗?” “人心里不痛快,日子就过得不痛快,一大家子人,只要有一个闹起来,那家里就不得安生,我看你到时候能数着银子过日子吗?” 老周头很想说他能,但在媳妇的逼视下,他没敢说。 满宝在一旁连连点头,还小小声的声援她娘,“爹,万一以后我跟大姐在婆家有了好种子,你上门问我要和大姐要,我和大姐都不给你咋办?” 老周头眉毛一竖,钱氏的眼刀再次飞过来,他的话就堵在了嗓子眼出不来了。 钱氏低头再看满宝,就怎么看怎么顺眼了,摸了摸她的小脸蛋笑道:“我想着,这么多钱留在我们手里也没用,干脆分一些出去给孩子们吧。” “啥?”老周头的注意力立即被转移了,瞪眼道:“分出去干什么?” “给他们花用,”钱氏理所当然的道:“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是当爹的人了,底下有着孩子不得花钱?所以分一些给他们。” “他们手里头就有银子,用得着我们分吗?”老周头道:“我虽不管账,但我也知道,他们手里,包括老五和老六,甚至大头几个小的手里都有钱。” 他看向满宝,“满宝,是不是?” 他不止一次的搜刮过老五老六的钱,早就知道他们的大钱放在满宝那儿了,而大头几个小的,为了不被他们爹娘把钱搜走,也都是把钱存在满宝那儿的。 满宝还没回答,钱氏就打断他的话道:“你管他们有没有钱,咱身上留这么多钱也没用,对了,我正要和你说呢,家里有钱了,得给老五说亲了。” 这个老周头没意见,还提了一点儿,“说个好点儿的,聘礼高些没啥。” 但对分钱给几个儿子,他依然持反对意见。 但家里的钱一直是钱氏拿着的,怎么用,基本上也是钱氏说了算,好吧,虽然用前她会跟他商量,但多年来的习惯在这儿,钱氏做的主显然在老周头之上。 她道:“他们身上没你想的有那么多钱,从去年五月开始,老二上县城摆摊的钱都要上交,连卖竹编的钱都一块儿给我了,二房没挣什么钱。学堂没了,老大家的也没额外收入了,而老三老四和喜种的那点姜,卖得的钱先交上来六成,几个孩子再自己分一分,能有多少?” 老周头沉默。 “老四才有孩子,以后要给孩子买的东西还多着呢。”钱氏劝道。 老周头忍不住道:“所以我才不想把钱给他,那小子就不是个知道节制的,钱得省着才能有,知道吗?” 满宝又忍不住插嘴了,“爹,我朋友说,钱是花出来的,越花就越有钱。” “放屁,你哪个朋友说的,别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小心把你教坏。” 科科:……不是我说的,是你们人类自己在百科馆内输入的信息,宿主你别冤枉我。 老周头之所以能养活一大家子,甚至让他们活过了两次天灾,自认为靠的就是省。 平时小省,天灾时才有底气,灾时又大省,只求活着不求吃饱,一般熬过一年半载就能继续活下去。 靠花钱挣钱,这不是骗子是啥? ☆.第四百三十章 吵架 钱氏在这一点上很赞同老周头,因此也说了满宝一句,“持家要勤俭节约,不能总是想着买好吃的、好玩的,只有平时节省,一家才能有积余。” 钱氏一下没忍住,顺便教了一会儿女儿,“你看我们一大家子,人多,挣得也多,但若是没有积存,家里有一二人生病了,或是遇上天灾人祸了,到时怎么办?” 老周头连连点头,“就是,就是,满宝啊,你跟白家少爷们玩儿可以,也可以学他们的本事,但这花钱的本事就不要学了,我们要学会存钱,知道吗?” 钱氏回过神来,重新说起自己的目的,“但我说要把钱分给孩子们,不是分给他们立时拿去还完的。” 老周头一听老妻说起这个话题,立时不高兴的把脸扭到一边去。 钱氏怒了,一拍床板道:“满宝,把你爹的脸给我扭过来。” 满宝立即伸手去扒拉她爹的老脸。 老周头愤愤的把头扭回来,道:“你把钱给他们,他们能不花吗?既然都是要存着,那存在咱这儿和存在他们那儿有什么区别?最后他们要用钱的时候我会不给他们吗?” “当然有,”钱氏沉声道:“老四就先不说了,你看看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哪个身后不拖着一家子?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他们都这么大了,你还给他们拿着钱到什么时候?我的意思,趁着现在家里有钱,也宽裕,就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学着自己当家。” 老周头道:“我还没死呢,他们想当家?” 老周头气得胸膛起伏,指着坐在一旁的满宝道:“不说老六还要好几年才说亲,就说满宝,她得再过七八年才说亲吧?他们当的什么家?” 钱氏淡淡的道:“大郎五岁的时候我就当家了,当时爹娘也还在呢,我要不是提早两年当家,爹娘走的时候,我们一家子都喝西北风去。” 老周头见她翻旧账,忍不住磨了磨牙。 满宝抬着小脑袋看看爹,又看看娘,最后道:“爹,娘,你们别吵架了,万一哥哥嫂子他们也学你们吵架咋办?” 钱氏就伸脚轻轻地踹了老周头一下,嫌弃道:“出门给我澄清去,我有没有跟你吵架打架,还有,自个去晒晒太阳清醒清醒,我给几个孩子分钱总不能是为了我自个吧?这是为了你们老周家!” 老周头就这么被赶出去了。 周大郎他们早在他们娘又一拍床板的时候就躲起来了,当然,顺道带着老婆孩子,所以此时院子里空落落的没人。 老五和老六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明明今天赚了一大堆钱,但老周头还是气得不轻,背着手提着烟杆就气冲冲的去周三起家。 他打算找那倒霉侄儿算账去,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啥话都瞎传。 大热的天,没事可做的周三起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然后就被他爹揪着耳朵给拖起来了。 周三起“哎哎”的叫着,就被提着耳朵拖到了老周头跟前。 老周头坐在周三起家的堂屋里抽烟,见他被提着耳朵过来,就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的训道:“三起啊,你这都多大了,地里的稻子去看过了?前段时间不是下了两场雨吗?追肥了吗?” 周三起还一脸迷茫,老周头就继续道:“追了肥,田里的水再囤上三四天就够了,该放掉就放掉,这么多事要做,你干嘛非得编排我跟你婶儿……” 周三起爹便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你这倒霉孩子,儿子都能满地跑了,你还在外头胡咧咧。” 周三起总算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算账了,他连忙叫着冤枉,道:“叔,金叔,外头传的那些话可不是我说的,我回家吃了午饭就在附近晃悠一下而已,还没来得及跟人说呢,外头就传遍了。我还说呢,叔跟婶儿从不红脸,怎么可能闹到婶儿娘家人都来的地步?” 周三起叫道:“这事真不是我说的,叔儿,不信我发誓!” 老周头半信半疑,他爹也立即道:“金哥,这小子虽然口胡,但却是敢说敢当的,他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就是,对了叔,当时大驴他娘在她家院子里看着我和满宝呢,肯定也听到了我们说话,说不定是她传的。” 全村上下谁不知道周大圆他媳妇张氏跟钱氏不和? 偏她们还是同村的,七拐八拐的有些亲戚情分,钱家来人,谁家也没去,转身就去了周大圆家里坐着说闲话。 听说周大驴他娘私底下气得很呢。 老周头:……弄了半天,他还找错人了! 周三起也看出老周头心气不顺了,立即坐到他身边安慰他,“叔啊,这女人就是那样,咱不能跟她们一般见识,您看这大热的天儿,您不会是被婶儿赶出来的吧?” 老周头:…… 周三起一看他的脸色,兴奋了,想也不想就开口问道:“叔,婶儿家来人,不会真是来给您做主来的吧?” 老周头收烟袋,周三起他爹一看,不得了,立即把儿子踹走了,好声好气的把老周头给送了出去。 等回来就忍不住揍儿子,“啥话你都敢问,啥话你都敢往外说,都是跟你娘学的,好的不学,非学成了长舌妇……” 老周头站在墙外,听见周三起被揍得嗷嗷叫,这才满意了,背着手就顶着大毒日的回家去。 哼,既然是张氏传的话,那就是女人家的事了,他才不去澄清呢,忒的丢脸了,应该家里的那个老太婆去才是。 这么想着,老周头理直气壮的回家去,到了房门口就悄悄的推门进去。 昨晚睡得晚,起的早不说,还睡得不踏实,这会儿事情完了,大家都在正在屋里睡呢。 满宝就躺在钱氏的身边,她一直有午睡的习惯,此时小肚子就一呼一呼的,小嘴微微张着,香得不得了。 老周头摸到床边,小心翼翼的在最外面躺下了。 钱氏迷糊中把满宝往里挪了挪,给他让了一点儿位置。 老周头一看,放下心来,干脆就往里挤了挤,舒服的躺下了。 还是家里好啊,哪像外面,五月的太阳,就已经照得人眼前发晕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数钱 老周头出去晃悠了一圈,不知道是被太阳晒昏了头,还是被太阳给晒清醒了,反正等再满宝和钱氏醒过来时,他就叹了一口气问:“你想怎么分?” 钱氏睡了一个时辰,也计划到了,道:“我的意思,老大老二老三,一家十五两,老四才带着一个孩子,你又怕他拿着钱乱造,那就给他十两自己拿着,余下的一人五两,包括喜和满宝都有。” 满宝没想到还能听到自己的名字,高兴的问道:“我也有钱吗?” 钱氏笑道:“当然,你可是大功臣,你几个哥哥姐姐都有,你怎么能没有呢?” 地是大家一块儿重的,其实认真来说,大房会比较吃亏一点儿,因为大头大丫都能当半个劳动力了。 不过家里的这种事是不能算得很清楚的,等要算清楚的时候,家也就乱了。 老周头摸着烟袋问,“这得去多少钱呀?” 满宝在娘亲开始说的时候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了,不一会儿就高兴的告诉她爹,“不多,七十五两而已。” 老周头手里的烟袋就啪叽一声掉在了床上,颤声问:“那,那我们老两口还剩多少?” “不算铜板,也不算钱盒里面的钱,还有四十五两呢,”满宝安慰老爹,“爹,你别伤心,等我们家的这季麦子种好了,我们又卖给白老爷,又能赚一笔。” 不说老周头,就是钱氏都呆住了,连忙问道:“还能继续卖这个价?” “不知道,我还没来得及跟白老爷提呢,这事不急,不急。” 哎呦,这可怎么不急呀。 老周头才要着急,满宝就已经笑眯眯的道:“春小麦里也就我们的小农庄和我们家用的是新麦种,我都想好了,要是白老爷不要,我们就自己扛到县城里去卖,就跟粮铺的种子价贵一点点就行。” 老周头立即不心疼给出去的那点钱了,积极的道:“也不用贵,其实跟粮铺的种子价一样都行。” 那些粮铺可真是坑人啊,一斗种子要这么多钱。 见老周头同意了,钱氏就道:“这么好的银锭剪了可惜,还是让老大老二他们明天进一次城,把它换成小一些的银锭吧,这样也好分。” 满宝又伸起自己的小手,高兴的道:“娘,我知道,不用拿到县城里去换,跟白善宝,白老爷他们换就可以了。” “他们有?” “有呀,五两一锭的银子,白善宝有好多,都是他用自己存下来的银块打的,特别漂亮。” 那是去银楼打回来的,质量比官银还要好呢,白善宝很大方的跟满宝换了一些,白老爷便把剩下的也给她换了,还笑问了一句,“你拿这么多五两的银锭干嘛?” “好分。” 白老爷便笑着点点头,对她家的银子怎么分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他们三儿挣的那个钱要怎么分。 所以他直接问满宝,“你和善宝二郎的钱要怎么分?” 满宝这才想起,她还有一大笔钱没有分呢,立即不想回家了,于是把银子都交给跟来的大哥二哥,让他们自己弄回家,她要去找白善宝。 周大郎和周二郎把换好的银子放到布里包好,这才塞到背篓里,闻言便把背篓背起来,叮嘱了满宝一声,“一会儿二哥就去买肉了,爹说晚上还要杀一只老母鸡呢,你可得早点儿回来吃饭。” “知道了,知道了,大哥二哥你们快走吧。” 白老爷也笑着和兄弟俩挥手告别,然后继续低头问满宝,“这么多钱呢,你们是打算拿来花,还是存着?” 满宝认真想了想道:“既拿来花,也拿来存吧。” 白老爷立即精神一振,笑问,“你们打算怎么花?” 满宝摇头道:“我还没想过。” 白老爷:“……你没想好,那二郎呢,他想好了吗?” 满宝顺口道:“他想去益州。” 白老爷眨眨眼,蹙眉问:“去益州干什么?” 满宝理所当然的道:“玩呀。” 白老爷:…… “听说益州很好玩呢,”满宝说到这里都心动了,喃喃道:“不然我也去益州玩吧?” 白老爷就觉得庄先生给三孩子布置的作业太少了,不然他们怎么会想着去益州玩儿? 他决定一会儿就去找庄先生好好的谈一谈,今天下半响放假就可以了,明天一定要把今天的课补上才行。 满宝已经挥手告别白老爷,跑到隔壁去找白善宝和白二郎。 白二郎正自己拿了玩具坐在榻上玩儿,白善宝则在另一边的榻上呼呼大睡,满宝跑进来,下意识的放轻了脚步,小声问白二郎,“我们的钱呢?” 白二郎指着隔壁的房间道:“都放在那边了。” 他忍不住抱怨,“你好慢啊,我和善宝都把钱数了三遍了。” 满宝很惋惜,看了一眼正在睡觉的白善宝,眼睛立即亮起来,她小声道:“那我也过去数一数。” 白二郎不在意的挥手道:“你去吧,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想看见钱,不太好玩儿。” 满宝就蹬蹬的跑到隔壁,守在门口打盹的大吉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就又闭上了眼睛。 满宝推门进去,就看到本来装在箱子里的银子正分成了两堆堆在地上,银白色的光芒在阳光下的照射下越发闪亮。 满宝忍不住“哇”的一声,冲上去抱住银子咯咯的笑,对从窗口那里射进来的热乎乎的阳光都不在意了。 满宝看到了丢在一旁的垫子,直接拉过来盘腿坐下,然后就开始数钱。 她最喜欢数钱了,尤其是喜欢数自己的钱,晚上只要有时间,或是吃完晚食既不想出去玩儿,也不想睡觉时,就会把她的钱盒拿出来数钱。 而数银子显然比数铜板还要舒适,高兴。 因为银锭足够大,还更加的漂亮。 满宝直接把手里的银锭拍在一旁,数了一个“一”,然后伸手去摸第二块…… 听着房间里传出的一二三四……大吉忍不住摇头笑了笑,身子往屋檐下又缩了缩,刚好躲掉照射过来的阳光。 ☆.第四百三十二章 发现问题 白善宝和白二郎显然还没有将陇州的钱款给出去,所以屋里的钱正好是一千九百一十两,甚至银子堆边上还散落着一把铜钱,显然他们把那一百一十九文钱也给拆出来玩儿了。 满宝开心的把银锭数了两遍,其实也不多,十两一锭,也就一百九十一个而已。 满宝数得开心,但钱再好数两遍也够了。 她刚睡醒,并不想再睡,左右看了看便看到丢在一旁的账册,她直接手脚并用的爬过去拿起来看。 满宝隐约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粮食,要是单单作为粮食卖出去,那是很不赚钱的,但如果作为种子卖出去,却能比单卖粮食多上四倍,甚至是更多。 她觉得以后他们的小农庄,甚至他们家都可以多挑选一些植株特别健壮,穗特别长,特别饱满的出来做种子。 就算以后不能这样一大批一大批的把粮食当种子卖,那也能挣不少钱,至少会比单纯的卖粮食要赚得多。 满宝一边翻着账册一边喜滋滋的想着。 然后翻着翻着她就觉得不对了。 满宝翻到前面看了一眼斗量的钱额总数,又翻到最后看一眼称重的钱额总数。 满宝一呆,干脆翻到第一页开始数斗量了多少袋的麦子,又去数称重的袋子数量。 然后发现斗量的麦子还比称重的多一袋呢。 直到这会儿,满宝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好像叫白老爷坑了一把。 满宝算了一下之间相差的钱,惊呆了,然后心痛到无以复加。 不说斗量的还比称重的多一袋呢,就是相同,每一袋装的麦子有些差异,但也不改差这么多呀。 竟然差了九千二百零五文钱! 满宝抱着账册就冲到隔壁找白善宝。 白善宝正好醒了,正在喝水呢,看到满宝就噘嘴道:“你怎么才来啊,说是下半响来,结果我们等了你那么久都没来。” 满宝直接就把账册塞到他跟前,眼睛瞪得大大的道:“你看!” “怎么了?”白善宝接过账册。 白二郎也赶紧丢了玩具冲上来,兴奋的问,“是不是账算错了?” “不可能错的,”白善宝首先道:“我和满宝是分开算的,既然我们俩的数字一样,那就不会有错。而且先生都没说错,我也看过你家账房算的,我们是一样的。” 白二郎就沉静下来,“那你让我们看啥?” 满宝将她的发现告诉俩人,一脸惊奇的问道:“怎么会差这么多?” 白善宝却想起当时堂伯说要一半斗量,一半称重时先生说的话,他若有所思,“先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道作业。” 白善宝抬头和满宝对视一眼,然后费了老大的功夫才从郑氏那里找出一个量斗来。 郑氏都快要愁死了。 婆母不在家,她根本管不住儿子。 昨天家里突然运进来一批麦子,吓了她一跳,结果今天她还没回神呢,这三孩子就把麦子给换成了钱。 现在又闹着要找量斗,她上哪儿给他们找量斗去? 结果还是家里的管事不知道从哪儿给他们找了一个来。 白善宝抱着斗认真的问管事,“是官制的吗?” “少爷放心,都是在县衙制定的工匠那儿做的,照的是朝廷的度量做的。” 三个孩子就跑回了前院。 前院的一个屋子里还放着一些麦子呢,那是跟村民换剩下来的麦子,不多,还剩下九袋而已。 在大吉的帮助下,他们解开了一个袋子,白善宝将量斗伸进去兜麦子,因他力气小,只装了一下半。 大吉也不帮忙,退到一旁抱着胳膊旁观。 白二郎帮着白善宝一起把装了麦子的量斗搬到地上,满宝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个青花盘子来,直接哗哗的用盘子盛了麦子往量斗里倒。 大吉看到那青花盘子,忍不住动了一下,到最后还是没说话,只是把头扭到一边去,眼不见为净。 三人一起合力,用盘子把袋子里的麦子装满了量斗,刚好持平,白二郎就要扯过带来的袋子装上。 白善宝想了想,却拦住他,然后拿盘子装了一盘麦子又往上装了点儿,直到他尖尖的冒起来才作罢。 满宝却看得若有所思,伸手摇了摇量斗,白善宝和白二郎只“哎”了一声要阻止,以免她把麦子撒到地上,结果就见本来还冒尖的麦子哗哗的往下塌,不一会儿就又跟量斗持平了,甚至肉眼看着,还微微往下陷了一点儿。 白善宝和白二郎都惊呆了,俩人忍不住先看了一眼量斗的底部,“是不是漏了?” 满宝却总算是在记忆中找到了类似的场景,叫道:“不是漏了,是,是……” 满宝努力的想了想道:“一定是里头没装结实,每年我家收麦子和收谷子,我哥哥们都要用力的晃一晃,然后抬起来再往下砸,这样本来装得挺满的麻袋一下就空了许多,然后又可以往里装麦子和谷子了。” 两个男孩子都惊呆了,这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不过白善宝很快回神,又用盘子往量斗里盛麦子,白二郎和满宝则负责摇,好一会儿,尖尖的量斗不会再往下塌陷了,他们这才把量斗里的麦子给倒到袋子里去,然后开始称。 十二斤,甚至往上的东西,一个孩子单手当然是提不起来的,所以满宝找来一根棍子,和白二郎一起把袋子连秤杆一起抬起来,白善宝则负责移动秤砣。 三个孩子之前收麦子时就学过怎么用称,此时凑在一起看,数了数,不一会儿就数出来了。 白二郎咋舌,不太确定的道:“是十二斤八两?” 白善宝沉重的点头。 白二郎呆了,“可不是说,一斗就是十二斤吗?就算有上下,这上下的也忒狠了吧。” 满宝叹气,“也怪我们文书上没写清楚,要是写明一定要称重,不许用量斗就好啦。” 白二郎呆愣,“所以我爹占我便宜?” 白善宝道:“这就是先生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了,我们是不是要重新写一份不被堂伯占便宜的文书?” ☆.第四百三十三章 悟了 满宝却问道:“这是第一题,那第二题是啥?” 白善宝和白二郎对视一眼,一起摇头。 满宝就和白善宝一起看了外面的太阳一眼,见阳光还是那么那么的灿烂,却没那种晒晒的感觉了,便知道快到傍晚,说不定一会儿太阳就下山了。 于是白善宝道:“我们去请教先生吧。” 白二郎不乐意,“不了吧,明儿不是要上课吗?” 满宝却道:“还是去问吧,一会儿我们还要回来算账分钱呢。” 二对一,白二郎不得不屈从。 庄先生在隔壁白家呢,正在和白老爷喝茶,准备着一块儿吃晚食。 看到三孩子抱着账册过来,庄先生便与白老爷相视一眼,皆是微微一笑。 三人一看到他们两个脸上的笑容就忍不住嘟了嘟嘴,白二郎忍不住抱怨,“爹,你怎么能如此不守诚信?” 白老爷却笑道:“这叫在商言商,你们先拖着我买断村里的麦种,难道这就讲道义吗?” 白二郎噎住,扭头去看他的两个小伙伴,就见他们都没说话,便也闭紧了嘴不说话。 白老爷便教三个孩子道:“商人逐利,你们以后要想不吃亏,就得在文书上多下功法,让人无空子所钻,今儿我算网开一面了,只斗量一半,不然你们可不止损耗这么点钱。” 庄先生放下茶杯笑道,“给你们出的第一题你们已经回答了,这第二题就是改文书,第三题嘛……” 庄先生想了想后看向白老爷,笑道:“白老爷,借贵宝地给三个孩子上一上课?” 白老爷正想起身离开,想到了什么便又坐下,笑道:“先生就当我不在,只管教他们。” 他自己也想看一看庄先生平时是怎么教三个孩子的。 庄先生沉吟片刻,点头应下了,然后让三个孩子找地方坐下。 白善宝他们嫌弃还得去找凳子椅子,干脆在树底下找了块草地坐下。 看到三孩子就挨着他那些花花草草坐下,白老爷的心颤了颤。 “文书这样的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便能写得天衣无缝的,这个作业你们留着慢慢做,”庄先生道:“等你们再长大一些,能够懂得更多的道理了,还要学一学本朝的律法,你们写出来的文书要有用,就还得切合律法。” 三个孩子表示明白。 庄先生起身,单手背在身后,在三个孩子身前走着思索了片刻后道:“才白老爷说商人逐利,这话没错,却没有说尽。这世上不仅商人才逐利,士、农、工,甚至于更往下的奴,更往上的皇族都逐利,所以逐利并不可耻。” 三个孩子听得一脸认真,白善宝和满宝想了想后还跟着点了点头,而一旁石桌边坐着的白老爷却惊呆了,手里的茶杯差点给丢出去。 这,这个说法…… “但,再逐利,作为人,也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庄先生话锋一转道:“为师不知道你们将来要以什么为生,或者就去做了商人,我给你们的第三题是你们要做更久的作业,比第二题要长久很多很多,或许这一题你们要做一辈子。” 满宝有些忐忑,“先生,是我们这件事做错了吗?” 庄先生沉默了一会儿后方才摇头,道:“你们没做错,但先生也不能说你们做对了。这世上的事不是为师一个人说定的,你们都很聪明,尤其是在这一件事上,比我想的还要聪明许多。” 庄先生看了一眼白二郎道:“就是白诚,此次也很出乎为师的预料。” 白二郎却没有高兴,他左右看看,心里也有些忐忑,实在是此时气氛有些怪。 庄先生低头看着三个弟子道:“所以你们要认真的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或许将来,你们能回答今天先生都不能答出来的问题。” “我们读书,不仅是要学习先贤的本事,更要学先贤的为人,仁、义、礼、智、信,只是儒家做人的道理而已,而儒家之后还有道家,法家,兵家,墨家……” 白善宝问,“先生更喜欢哪家做人的道理?” 庄先生微微一笑,道:“几家的典籍中,儒家我读得最多,也理解颇

相关推荐: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蝴蝶解碼-校園H   女奴的等价替换   将军在上   NTR场合_御宅屋   开局成了二姐夫   桃源俏美妇   新年快乐(1v1h)   红豆   深宵(1V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