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你扶灵回乡,也不必等守孝过后,等守足热孝便回益州城来,你父亲跟了我二十年,我都已经习惯身边有他了,他的许多事我想转交给你。” 关大郎的确心动了,因此他只迟疑了一下便低头应下。 益州王见了满意,这才让关大郎离开。 关大郎出门的时候,正巧一辆马车进了院子,他身份不高,便让到一边等着。 唐县令掀开帘子看见他,便跳下马车拍了拍他的肩膀,慰问起来,“近来怎么样,父亲停灵好了?” 关大郎一一回答。 唐县令便侧头看向明理,明理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来。 唐县令将信递给关大郎,道:“我答应了你父亲的,他希望你们兄弟能够读书长进,考取功名,这封举荐信你拿着,待你们孝期结束可以去京城看看。” 风轻轻吹过,关大郎一下就清醒过来了,他想起来父亲说过的话。 他看了眼递到跟前的信,躬身接过,连忙道谢。 唐县令笑着微微点头,和迎上来的王府下人一起进去找王爷去了。 关大郎收了信,目送着唐县令走远,他心内有些不安,父亲临终前的种种异常和唐县令异常殷勤的上门同时浮现在他脑海中。 他紧了紧手中的信,上了自己的马车,对车夫道:“回家。” 关大郎坐在马车中看着手里的信,想起父亲怎么也不肯招二弟回来,还执意要把他的长子一并送走…… 关大郎咽了咽口水,将信仔细收好了,决定明天就收拾东西准备扶灵回乡。 五月,天气越来越热,小麦低垂着脑袋开始变黄,满宝三个终于等到了一天的休沐,跑到自己的小庄子里野了一天,看着地里又长又饱满的麦穗,三人舒心的笑了起来。 白善回头去看他们的果园,手指遥遥一指道:“走,我们摘果去。” 这会儿能摘的也就桃子,三人一起冲上山,开始选已经成熟的桃子摘下来。 三人摘了一大兜,干脆用衣服兜了拿回家,最近都是读书,烦闷得很,难得出来一次,他们一直到夕阳落下才依依不舍的爬上大吉的马车。 钱氏看着脏兮兮回来的满宝,又气又笑,“我看庄先生对你们还是太宽容了,就应该一天假也不给你们才对。” 满宝嘿嘿一笑,兜着桃子上前讨好母亲,“娘你看,这都是我专门给你挑的。” 钱氏看了看她兜里的桃子,问道:“不是要留着卖吗?” “山上还有呢,咱也不缺钱。”满宝将捡了两个比较红的桃子放到一边,“娘,这两个给你和大嫂吃,剩下的我拿去分给他们了?” “多留几个,等明儿你二哥去县城给你大姐带两个去,”她道:“你大姐就快要生了,现在嘴馋得很,但她年纪大了,又是第一胎,陆老大夫都说了不能吃太多,我想着吃果子就不怕,拿点去给你大姐解解馋。” 满宝想了想后道:“那我晚上和白善白二说一声,明天一早让二哥再上果园去摘一些吧,山上有好些也能摘了,只是我们今天拿不了太多,所以没有摘。” “这样好吗?” “好呀,”满宝特别大方的道:“摘吧,和大姐说一声,等她要生外甥了我去给她接生。” 钱氏:“……你还会接生?” “不会,所以想看一看嘛。”满宝道:“我最近有在看产妇生产的医书的,就是看不太懂。” 钱氏就把这糟心的闺女推到一边,道:“拿你姐姐练手,也不怕我捶死你,边儿去。” 满宝就留下两个桃子跑了,把兜里的桃子分给了侄子侄女们,她就拍了拍手回自己的房间,进入系统里看书。 满宝给周喜算过预产期,应该下个月就会生,所以她最近便和莫老师讨论过生产的事。 莫老师对此也很感兴趣,主要是,他们生育并不一定需要母体孕育,去医院里申请,只要通过考试和检查,就可以申请到孕囊,不行,还可以高价买孕囊。 所以生产方面的知识,莫老师只从历史医学中学到,论经验恐怕连满宝都不如呢。 因为满宝好歹在屋外等候过她嫂子们生产,经验比之零经验的莫老师还要丰富呢。 师徒两个,一个男子,一个年纪尚小的姑娘一起研究生孩子的事,越研究越迷糊,最后就只能请教陆老大夫和纪大夫了。 陆老大夫和纪大夫倒是可以给她提供不少病例,但真正可以在生产中做的事却不多。 陆老大夫这边是因为,生产时,他带的药材总有缺失,乡下人家不可能常备贵重的药材,最后往往是有医无药,只能给人扎扎针,推一推胎位帮助生产; 而纪大夫却又完全相反,城里的人家讲究多,多数时候他连病人的脸都看不到,只能靠隔着帘子的摸脉开些药方,他想扎针,想推胎位都不可能…… 满宝综合了一下两位大夫的病例,发现他们在产房中用到的手段都是全部不重合的,惋惜的是不能用药或不能用针,而她将两边一结合。 虽然还是有些懵懂,但她隐隐摸到了一点儿边。 可惜,她至今没见过人生孩子,要是能进屋里看着生就好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 ☆.第八百九十八章 周喜生产 时间咻忽一过,虽然平淡,但因为忙碌,三人都还没感觉,地里的小麦便收干净了,村子里的人开始收豆子了。 满宝他们只能每天上学前和下学后往田野里看一眼忙碌的人群,然后便去读书做作业去了。 庄先生现在对他们的功课抓得很紧,一个月才给他们休沐一天,要不是三人轮着到先生跟前转悠,反复的提及要劳逸结合,恐怕连这一天的休沐都没有。 休沐困难,连请假也比以前困难百倍了。 以前,他们连事假都能请,现在是连生病了,只要不是病得厉害,都得带病上学。 最多庄先生把你的课桌从三人中间移到最边边上,美其名曰:免得传染别的同窗。 于是大家连生病都不敢了。 满宝觉得请假很困难,但听说周喜要生了,她还是大着胆子去跟庄先生请假。 庄先生想了想后同意了,但道:“只许去两日,两日后必须回来上课。” 满宝兴奋的应下,高兴的跑回家,收拾了自己的医用背篓便跑去找正要出门的钱氏和小钱氏,“娘,大嫂,先生答应放我假了,我也要去看大姐。” 钱氏想到满宝毕竟懂得医术,虽然是个小姑娘,但在某些方面也比她们强些,便伸手将她拽上牛车,“行,一起去。” 周大郎看她们坐好了便赶着牛车往县城去。 跑回来通知他们的是二头,他自然也跟着一起去了。 现在县城铺子是大头和大丫管着的,周六郎和二头则在铺子里帮忙,二头道:“一早就有大姑父的邻居过来,说大姑要生了,所以我就跑回来通知了,等我们到了大姑应该就生了吧?” 他觉得三婶生孩子就挺快的。 钱氏摇头道:“你大姑这是第一胎,没这么快的,希望天尊老爷保佑一切顺利吧。” 满宝则抓紧翻自己的小册子,将她和莫老师整理的生产注意事项又看了一遍。 钱氏一扭头见她拿着册子念念有词便有些头晕,她连忙移开眼睛,想了想道:“满宝啊,你和济世堂的掌柜熟,要是你大姐生产不顺,你就赶紧去请大夫知道吗?” 满宝将册子收了起来,自信满满的道:“娘你放心吧,我之前和陆老大夫都请教过了,而且我也摸过大姐的肚子,我觉得胎位是正的。” 钱氏还是担心。 主要是周喜这一路走得都不是很顺,女人生孩子又是一只脚踏在鬼门关里。 钱氏担心了一路,到了松树街,关辛的宅子里正一片热闹,全是邻居在里面。 有邻居看到牛车上的小钱氏和二头,一下就认出是老周家来人了,连忙迎出来笑道:“哎呦,是关辛的岳家来人了吧?” 钱氏未语先笑,半行了一礼后忙问道:“我是喜的娘,她怎么样了?” “好着呢,正在屋里坐着,还没开始呢,”邻居笑道:“两个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没经验,这肚子才动就嚷着要生了,其实还早着呢。” 说着话的功夫关辛已经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了,看到钱氏立即迎上去,“娘,大哥,大嫂,你们来了。” 念完了看到满宝,他更加高兴,“小姨子也来了,快里面请。” 他本来还想叫人特意回家把小姨子请来呢,毕竟她可是会医术的。 满宝和他打了招呼,和钱氏一起挤进屋里看,就见周喜挺着一个大肚子正坐在床上,身边围了不少的人,连空气都浑浊了几分。 满宝皱了皱小眉头,钱氏脸色不变,笑着和众人道:“两个孩子不懂事,有劳邻居们帮忙看着了,小关,快请大家去堂屋里坐着,别怠慢了客人们。” 关辛应下,连忙请众人出去。 屋里的人见周喜娘家来人了,磨蹭了一下还是笑着出去了,不过却热情的和周喜道:“有事叫我们呀,你生孩子不方便,家里的事只管交给我们,这远亲不如近邻嘛……” 周喜笑着应下,等人都出去了才松了一口气。 满宝转身便去推开窗,周大郎只进来看了一眼周喜,见她没事便不好再留下,拎着二头出去了。 小钱氏则把屋里客人们吃剩下的瓜果收起来,将地上的垃圾给扫了。 钱氏坐在周喜身边,伸手摸了摸她的肚子,问道:“羊水破了吗?” 周喜红着脸摇头,“还没有,就是疼得厉害,我以为要生了,不过稳婆来看过了,说也就今明两天了,关哥没让人走。” “那人呢?” “在厨房呢,”周喜道:“邻里来的人多,关哥怕冲撞了稳婆,所以让她去厨房坐着了,若我需要吃的,还能帮忙做些。” “怎么能让稳婆忙这些呢?”说罢看向小钱氏。 小钱氏便手脚麻利的把扫好的垃圾拿出去,顺道便去了厨房招呼稳婆。 屋里只有母女三个了,满宝便挤到周喜身边,乐哈哈的道:“大姐,你给我摸一下脉呗,我看能不能把出你什么时候生。” 周喜便笑着把袖子一撸,伸出手来道:“行,你摸吧。” 关辛进屋里看了一眼,见妻子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听到堂屋和院子里传来的热闹,他连忙转身出去。 来的邻居太多了,年轻的妇人,年长的妇人,还有一些老太太,左邻右舍足有十几个人,把关家不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本来三个女人就能凑出一台戏了,这十几个女人凑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多少台戏了,关辛团团行礼,表示孩子出生后请大家吃红鸡蛋,然后一边说话一边把人往外送。 费了两刻钟的时间才把所有人都送走。 厨房里的稳婆看见了大松一口气,忍不住和正在烧水的小钱氏道:“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为了吃顿喜饭和两个红鸡蛋也真够用力的。” 小钱氏抬头对她笑笑,问道:“您看是烧一锅水还是两锅都烧上?” “烧一锅吧,关家娘子是头胎,这才开始痛,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生呢,不急。” 这边话音才落,那边屋里满宝正认真的摸着周喜的脉,她疑惑的抬着小脑袋仔细的听着,又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然后奇怪道:“大姐,我怎么摸着你就是要生了呢?” 周喜脸色微变,然后抖着声音道:“娘……我,我好像出血了,大腿湿漉漉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八百九十九章 紧张 钱氏看了一眼,安抚她道:“是羊水破了,别怕,满宝,去把稳婆叫进来。” 周喜紧张的绷着肚子,但见母亲这么平淡,她又微微放松了一些,这一放松就感觉到肚子一阵一阵的疼。 满宝一溜烟跑出去,先看到了姐夫,“姐夫,我大姐要生了。” 关辛脚有些发软,“怎,怎么这么快?” 满宝见他整个人都木木呆呆的,就知道他跟她四哥一样是个没出息的,便越过他直接跑去厨房叫稳婆。 稳婆快步进去看了一下,然后恭喜道:“是要生了,没想到这孩子还是个急性子,倒省了当娘的受罪,来,你先躺下,我再去准备些东西。” 钱氏立即道:“我去吧,您看着她,摸摸她的胎位正不正。” 稳婆来前都打听过了,周喜的娘生了八个孩子,没一个难产,孩子还全给养活了,稳婆觉得女儿肖母,周喜这胎应该也会顺利。 知道钱氏有经验,她也放心的让她帮把手。 钱氏便要出去准备剪刀红布等东西,见满宝探头探脑的在一旁看,她便伸手将人揪出去帮忙了。 等把剪刀煮过,将干净的红布准备好要拿进屋里,见满宝还要跟着,钱氏就点着她的额头道:“老实在外面等着,你一个小姑娘进产房像什么话?” 满宝不甘,“娘,我是大夫呢,今儿不进大姐的产房,以后也会进别人的产房的,还不如让我进去帮把手呢。” 钱氏不乐意,“你以后就算当大夫,也不要轻易进产房,你还没成婚了,这种事见得多了对你不好?” 满宝问:“为什么?” 钱氏就瞥了她一眼道:“娘怕你以后不想生孩子。” 说罢将门关上,把满宝关在外面了。 满宝挠了挠脑袋,一脸郁闷的坐到关辛的身边。 关辛不断抹着额头上的汗,见满宝坐过来就问,“满宝,你大姐没事吧?” “应该没事吧,我摸过,胎位挺正的。” 关辛半松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屋里传来声音,有稳婆指导的声音,也有周喜压低了声音的痛呼声,小钱氏烧好了水端过来,看到满宝和关辛坐在院子里眼巴巴的看着,她有些看不惯,就对关辛道:“姑爷,我进屋里帮忙,你去厨房里再烧一锅水吧,满宝,帮着你姐夫把水端过来给我。” 把两个人都使唤了起来。 关辛连忙点头,跑进厨房里烧水,满宝也接了木盆去换水。 不过她依然进不去产房,只能把水送到房门外,再接过脏水倒掉。 满宝是做过统计的,心里算着时间,估摸着她大姐应该可以生下孩子了,但屋里还是原来的声音,并没有传出要生的迹象,她觉得有些不对,走到窗边敲了窗问道:“娘,怎么还没生呀?” 钱氏还没回答,稳婆先道:“催什么,孩子头太大了出不来,宫口还没全开……” 钱氏到底生过不少孩子,且还给村里不少产妇帮过手,还是很有经验的,她看着觉得不好,“这羊水……再生不下来要没羊水了,孩子会憋住的。” 稳婆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她才有些急,但她不敢表露出来给周喜看到,只一个劲儿的给她鼓劲儿,“你存一口气,一会儿跟着我用力,你用的力不对,孩子有点儿大,不好出来。” 周喜没想到生孩子这么痛,整张脸都白了,想到陈氏生三寿时的九死一生,她心一紧,稳婆便惊呼起来,“你怎么还往回缩了……别怕,别怕,这不是有我们吗,你娘也在呢,你想想,你娘生了八个孩子一点事儿也没有,你是你娘的闺女一定也可以的,来,先放松,跟着我呼吸……” 周喜跟着试了几次还是不行,稳婆也对钱氏微微摇头,低声道:“不行啊,这孩子太紧张了。” 周喜忍不住哭出声来,叫道:“娘,娘……” 钱氏忍不住拍了她一下,“你怕什么,谁生孩子不是这么过来的,你看你大嫂,底下几个弟妹,不都平平安安的吗?” 周喜略微放松了一些,跟着深呼吸起来,但还是找不到感觉,钱氏只能咬咬牙,对小钱氏道:“让满宝进来看看。” 满宝像个小牛犊一样冲进去,一进门就忍不住碎碎念,“我都说了让我进来吧,娘生怕我害怕,我连开腹都看过了,怕啥呀?” “你闭嘴,你大姐就是去看你周虎嫂子生孩子才吓成这样的,”钱氏说到这儿一顿,放缓了语气道:“喜啊,你别怕,你看我们村里这么多人生孩子,有几个像周虎家的那样?所以生孩子也没什么可怕的……” 满宝已经给周喜把了脉,还摸了摸肚子,和一脸懵逼的稳婆交流了一下,知道她是孩子太大了,而羊水都快流光了。 满宝心内电转,权衡了一下后道:“催产吧。” 稳婆道:“我这倒是有个催产的方子,但那方子太猛,恐对孩子不好,对你大姐也不好,我看还是可以搏一搏的,实在不行,我用手压一压,总比吃药强。” 满宝却道:“不吃药,我扎针催产,挤压母体对孩子和母体伤害都太大。” 小钱氏连忙把背篓给她拿过来,满宝将她的针袋拿出来,对不断出汗,脸色发白的周喜嘿嘿一乐道:“大姐,你看我准备齐全吧。” 本来还紧张不已的周喜一下就被她逗乐,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她哭笑不得的看着她道:“你个没心没肺的……” 满宝就握着她的手道:“大姐,你别怕,我看过很多的病人,肚子破了一个大口子的,腿上破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的,他们不都没事吗?” 周喜点点头。 满宝已经伸手解开她的衣裳,找准了穴位给她扎上去,一边还和她解释,“这套行针是我和三个老大夫商量过后制定的,是目前最好的一套催产针法,一会儿你就放下心来,稳婆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脑子里别想太多东西,就感受下身就行……” 稳婆察觉到周喜放松了下来,连连点头道:“对,对,就是这样,来,先跟我调一下呼吸……”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九百章 产子 满宝的针落下后没多久周喜便有了感觉,她紧紧地盯着稳婆的嘴巴,跟着她一吸,憋住气后再用力,只觉着疼到失去了知觉…… 她下意识的拽住身边的东西,紧紧地一攥,满宝的小手被她抓住,只觉得手都快要断了,她另一只手便握成拳头塞在嘴巴里…… 稳婆惊喜的叫道,“看见头了,看见头了,来,我们再来憋一口气,等孩子肩膀出来就好了……” 满宝想去看一看,却被钱氏牢牢的按住,她觉得小闺女比大闺女还不省心,生孩子这种事是她一个小姑娘能看的吗? 满宝就只能听见稳婆不停的叫,再见她大姐一脸痛苦扭曲的吸气,再用力,满宝看着心都揪了起来…… “出来了,出来了……”稳婆接住孩子,先将脐带剪了,然后将孩子嘴鼻里堵着的东西清理掉,再轻轻地拍了一下孩子的屁股,孩子便嘹亮的哭出声来。 稳婆高兴起来,先抱给累得虚脱的周喜看了一眼,道:“是个大胖小子,恭喜娘子了。” 周喜只抬起眼看了一眼,稳婆便抱到一边去清洗了,小钱氏帮忙,手脚麻利的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襁褓。 稳婆这才把孩子洗干净交给小钱氏回头,满宝已经将针拔出来了,正给周喜把脉。 她便笑着上前,一边打理周喜,一边和钱氏夸道:“老太太家里有这么个小娘子可真是福气,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医术?可真好。” 钱氏就笑道:“跟益州城济世堂的纪大夫学的,她还小呢,将来有的学了。” 稳婆羡慕不已,“可真好,这世间女大夫可不多。” 满宝迟疑道:“我总觉得大姐的脉有些虚浮,出血是不是太多了?” 稳婆便看了一眼,道:“是有点儿多,不过还算正常,主要是你这外甥养得太大了。” 说到这里稳婆还有些抱怨,“四月上的时候我就说过,吃饱就行,不要吃得太多太好,孩子大了不好生的。” 钱氏便看了周喜一眼,这话她也是叮嘱过的,甚至满宝都说过。 周喜脸微红,小声道:“我就是觉着饿,所以晚上总要多吃一碗面才睡得下。” 然后关辛又心疼周喜,给她煮面的时候忍不住多打两个鸡蛋,或者买了肉回来炖着,晚上再给她吃一次宵夜。 钱氏忍不住扶额,但见她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便不好说她,只能和稳婆告了一声罪。 满宝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默默地又把针掏了出来,她想了想,给周喜行了一套针,“没事,大姐你休息一会儿,我给你炖个药吃。” 众人:…… 小钱氏已经把孩子抱出去给关辛和周大郎看了。 周大郎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乐道:“这就是我大外甥了。” 关辛手软脚软,在襁褓边比划了一下还是没敢抱,他冲小钱氏憨笑道:“大嫂,我,我手重,万一把孩子抱坏了怎么办,您抱吧,您抱吧。喜怎么样了,我能进去看看她吗?” 小钱氏就往里看了一眼后道:“孩子太大了,喜生的有点儿困难,娘和稳婆在照顾她呢,你等会儿吧。” 关辛就有些站不住了,忍不住走了两步后探头往里看,问道:“要不要把大夫请来?” 小钱氏就道:“满宝在呢,等一会儿看看满宝怎么说。” 小钱氏当然知道周喜没事,但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凭什么轻描淡写的过去? 产后有恶露,但出血太多就不正常了,钱氏太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了,她这一身的病除了累的、饿的,便是因为生孩子生的。 月子没调理好,受罪一辈子。 以前不论是虚不虚,出不出血,基本上靠自己硬熬着,熬过去了就好了,除非一下出很多的血,眼看着人要不行了才会请大夫。 她受过的罪自然不希望自个的闺女再受一次,所以钱氏在想过后便带着满宝在这里住下,打算照顾周喜做月子,把这产后打理好。 对于小闺女的医术,钱氏虽然嘴上说很相信,但心底还是有些拿不准,所以将周喜打理干净后,她就出来对关辛道:“你去济世堂请个大夫来看一看吧,要是没事就让满宝开方。” 要是有事,让个老大夫治也更稳妥。 关辛连忙应下,小跑着去请大夫了。 济世堂坐堂的大夫和满宝也挺熟,来了以后互相打了一个招呼,他给周喜把了把脉后又问了些情况便道:“出血是有些多,我给开些药吧。” 说完又顿了一下,看向满宝,“满宝啊,你是不是给你大姐扎过止血针呀?” 满宝点头。 “那方子呢?” 满宝便立即把写好的方子给他看,大夫看了看后递给她,起身和钱氏笑道:“这个不用我看了,满宝开的方子就很好,我也开不出比她更好的方子了。” 钱氏就松了一口气。 大夫转身则和满宝讨论起产后调理的话题来。 满宝最近做的就是这个课题,聊起来头头是道,奈何经验几乎没有,大夫一听就听出来了,但她便是照本宣科也很厉害了呀。 于是大夫一边指点些他能指点的,一边则从满宝这里知道些他不知道的方子和针法。 等俩人交流完,大夫便忍不住叹道:“难怪你一回来纪大夫便两天一封信的往我们铺子里送,你实是学医的天才呀。” 他也是从小学医的,但就没有在十二岁时学到这些。 那会儿他刚背完药材在药铺里做抓药的伙计呢,偶尔背一些药方,学做一些膏药,能被大夫领着去摸一下脉就高兴得不行了。 可没想到满宝能学得这么快,这会儿已经能独立开方了,且开出来的方子一点儿也不比他差,大夫现在不仅有些羡慕,还有些嫉妒了。 果然,人与人就是不能比的。 大夫叹气着走了,呆在院子里的关辛看见差点给吓瘫,他僵硬的扭头去看大舅哥,抖着手指问道:“这,这是什么意思?” 送大夫出来的小钱氏听到,横了他一眼道:“没什么意思,出血有点儿多,满宝就能治,接下来得吃药了,姑爷也真是的,早前就说要克制些饮食,不要吃太多,你怎么还一天五顿的喂她?” 关辛羞愧的低下头。 “行了,这是满宝开的方子,还得劳烦姑爷去抓药,回头熬了给她送进去,”又对周大郎道:“你先回去吧,我和娘满宝先留下照顾一下喜,后天满宝要回去上课了,你再来接她。” 周大郎应下。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九百零一章 不勉强 周喜的情况并不复杂,和大夫谈过后,满宝心中更有数了,晚上药一煎一熬,再给她行了一套针,她睡了一觉精神便好了很多。 满宝的大外甥也开始哇哇哭着找奶喝了。 小钱氏给周喜做了下奶的鲫鱼豆腐汤,关辛总算是可以进屋看妻子了。 孩子就放在周喜的床头,夫妻俩盯着才吃饱的孩子看个不停,心里喜欢得不行。 周喜就不用说了,这个孩子得来不易,此刻她满心满眼里都是他,只觉得之前受的所有苦都不算什么了。 关辛也很喜欢自个儿子,怎么看怎么觉得好看,毕竟邻里跟他年纪相仿的,儿子都能满地跑着玩了。 不过再喜欢关辛也不敢伸手抱他,才出生的孩子太软了,他也就蹲在床前看,悄悄的用指腹摸一摸他的小脸而已。 满宝正在和钱氏低声抱怨,“娘,外甥也好丑啊,我觉着比五头六头七头都丑。” 钱氏也觉得外孙的眉眼没有自家的孙子好看,但她还是拍了一下满宝,低声斥道:“别瞎说,孩子都是会变的,长着长着就变好看了。” 满宝嘀咕了一句,“不像大姐呀。” 钱氏就笑道:“谁养的像谁,你等着看吧,将来他会慢慢变的。” 她往屋里看了一眼,这才小声问满宝,“你大姐真没事了?” “没事,我以后每十天请一天假过来给她扎针,换几个药方,后头吃些药膳就好了。” 钱氏就松了一口气,“一个孩子还是太单薄了,多生几个才好,以后彼此间也有个照应。” 满宝:“……娘,大姐才生了孩子呢,你这会儿就想着第二胎了,那是不是生了第二胎你又想第三胎?” “更多一些才好,不过你姐年纪不轻了,生多了对身体不好,三个应该也够了,以后兄弟间互相扶持,这家才能长长久久的。” 满宝挠了挠脑袋,决定不就此事发表意见,因为去过益州城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后,满宝知道了,并不是兄弟多就好的。 若是不和睦,兄弟越多只会越乱,家也败得更快。 第三天周大郎便来接满宝回去,钱氏想到家里现在正在收豆子,而豆子收完稻子也可以收割了,她便让小钱氏也一块儿回去。 “家里总得有人管着,你公爹是个暴脾气,家里没人压着,不知道怎么发火儿呢,你回去把家里管起来,他要是闹脾气你就找满宝。”钱氏道:“这儿有我一个人就够了,反正我每日也不用做什么,就抱抱孩子,给她做些吃的,轻省得很。” 小钱氏想了想,应下了。 钱氏已经很多年不伺候人做月子了,毕竟她家里儿媳妇多,这个儿媳妇生了,指使另外几个帮把手就行了。 所以一开始还感觉有些不凑手,但没两天下来就找回了感觉,把女婿家里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还跟邻里搞好了关系。 关辛老家不在这里,本来还忧愁周喜做月子的事,想着是不是花钱请个人来帮忙,这会儿见岳母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且周喜也开心,他便乐得将那份钱省下了,然后全买了肉回来炖给他媳妇吃。 钱氏一边煮红鸡蛋,一边念叨周喜,“我说那天你家里怎么来这么多人,原来是他往外放话,等孩子生了,每家两个红鸡蛋,两个粽子,还要雇人回来照顾你……” “就算他大方,那也该做了再说,哪有隔着一两个月就往外嚷的?到那天他要是拿不出来,邻里不觉得是应当,只会觉着他小气。”钱氏道:“他拿出来了,经过这一二个月的议论人家也不觉着他大方,反倒是觉着他应当应份了,你瞧那天你院子里都闹成什么样了?” 周喜道:“他乐昏了头才这样的,我刚怀上,他就琢磨着给孩子说亲了,现在都不知道把孩子许了多少个人家了,幸亏这是个男孩,要是个女孩,将来有的闹了。” 钱氏:“……你也说说他,邻里不是这么处的。” “是,娘,我都记住了。” 钱氏这才转而问起她的身子,“这两日感觉怎么样了?明儿满宝就过来了,要是可以就把药停了,这是药三分毒,总吃药也不好。” “我觉得好多了,恶露也快尽了,应当不用吃药了。” 钱氏点头。 “娘,怎么满宝现在的功课这么紧了?我记着以前她每旬都能休息两日,现在十天来一次竟然只能请假。” 钱氏便叹了一口气,往外看了一眼,确认家里只有母女二人后便道:“庄先生这是为了他们好,满宝回来悄悄和我说,她和白善恐怕得去一趟京城,我这心啊,总也不安宁。” “他们两个孩子家去京城干什么?”老周家并没有告诉周喜周银的事,因为她已经是出嫁女了,这样的机密事自然不能过她的耳,她知道了,那让她告不告诉关辛呢? 钱氏想了想道:“读书吧。” 周喜就笑道:“满宝越来越厉害了,读书都读到京城去了。娘你就放心吧,满宝机灵着呢,不说咱村,您就满县城的看一看,谁有我们家满宝机灵的?而且你看她什么时候受过委屈?” “就是因为没受过委屈我才担心,”钱氏道:“懂得弯腰的人才能过得长久,不懂得弯腰的,不是活得短就是活得辛苦,她过得太顺了,京城那么大呢,我就怕她去了一下受了大委屈承受不住。” 但去不去京城这件事钱氏做不了主,就连正主满宝都做不了主。 魏知已经巡视完了剑南道,才回到京城不久,他能搜集到的东西很有限,多是考察民生。因此他基本上只汇报民生的信息。 皇帝也没想他能收集到什么重要的证据,因为派他下去本来就是为了吸引益州王的视线的,东西,他早几天前就拿到了。 所以他心情很不好。 一连几天的小朝会他气压都很低,一见到魏知,他便问,“你可知益州王的兵马养在哪儿?” “臣不知。” “哼,养在了家山坳里,但朕着人算过,人数和他们买的粮食数量不对,也就是说除了家山坳,他还有兵马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皇帝问,“你这次回来怎么没带白启的后人回来?” 魏知便道:“陛下,白启之母白老夫人哀求,说她只此一孙了,只愿他平安长大,不求功名利禄,所以……” 皇帝皱了皱眉,半响后摇头道:“罢了,朕总不能勉强。”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九百零二章 朝令夕改 魏知听闻松了一口气,恭敬的退下。 没有了白善和周满,自然可以用别的办法将此事捅出来,只是会少了很多婉转而已。 皇帝没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虽然惋惜少了转折,须得另外想办法,但正如他所说,他总不能下旨强迫人进京吧? 下旨人家也是可以拒绝的好不好? 皇帝心情不是很好的背着手回后宫,皇后才从太后那里回来,亲自给他解了外袍,宫人给上了茶后便挥手让人退下。 皇后这才道:“母后才哭了。” 皇帝皱了皱眉问,“怎么了?可是身体不舒适?” 皇后叹气道:“太医说是郁结于心。” 她看了眼皇帝,顿了顿后道:“母后想念益州王呢,这两日一直念叨着王爷在益州的日子不好过,养的孩子多,偏封地还被削了一块,说是想把自己名下的几个庄子给王爷……” 见皇帝脸色不好,皇后便道:“陛下,让母后操心起益州王的生计,朝野中和天下的百姓要怎么想您这个兄长?” 皇帝脸色铁青的起身走了两圈,问道:“母后想何时召益州王入京祝寿?” “母后还是想这个月便招人入京,下个月是鬼月,益州王带着孩子在路上走不好,八月再入京又晚了。” 皇帝气乐了,“母后是九月的寿辰吧?” “母后说,八月中秋,既然她要过寿,不如再一起过个中秋。” “那为何只招益州王,把河间王他们也一并招进宫来。” 皇后知道他说的是气话,也没往心里去,淡淡的问道:“因为被魏知劝诫过,所以母后现在也没往往朝堂上说,只是把臣妾叫去,暗示了几天。” 皇帝想着这几天皇后都要早早起床去太后那里晨定,傍晚还要昏省,他都多少天没与她用晚膳了? 皇帝抿了抿嘴,垂下眼眸想了想后道:“朕明日会和诸位臣工说的,六月下旬招益州王入京。” “陛下……” 皇帝按了按手,“朕自有思量。” 皇帝沉吟起来,本来他都没打算让白善他们入京了,可现在看太后对益州王越发看重,若下告,恐事不密,但上告,谁又及得上白善和周满名正言顺,又情义双全呢? 皇帝想到他才和魏知说的“罢了”便忍不住头疼,恐怕明日又要被诫反复无常,不受诺了。 虽然如此,第二天小朝会的时候皇帝还是和众臣工忆起了建国以来的功臣,有战死沙场,也有因为各种公务死在任上的。 当然了,这样的人并不是很多,相比之下还是战死沙场的将军更多些。 大臣们见皇帝难得的多愁善感,也跟着回忆起来,于是越提越多,魏知听到皇帝提了一下白启的名字,说他也是功臣,当年也是为国家尽忠…… 魏知和老唐大人眉眼微跳,微微抬头看向皇帝,皇帝已经提下一个人名了。 其他大臣却没在意,刚才他们和皇帝一共提了有二十来个人呢,其中有一两个他们不熟,没怎么听说过的实在太正常了。 反正是忆已死的功臣,大家惋惜叹息就对了。 皇帝说着说着话锋一转,问道:“不知这些功臣之后现在可在为国尽忠?” 他道:“他们父辈有功勋,国家可不能让他们寒心,他们也该继承父辈遗志,为国为民效力才是。” “陛下说的是。” 于是大家又回忆起来,这个将军曾经是大臣甲的手下,他记得他长子现在就在军中效力;这个功臣他也记得,儿子早回乡去了,应该是做一富家翁…… 聊到最后,皇帝干脆大手一挥,“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这些孩子有此父辈,可不能荒废了一身才气筋骨,魏卿,你回头拟一封诏书,招这些功臣之后适龄的孩子入国子学念书,培养一二,将来也能继续为国效力。” 魏知:……说好了“罢了”呢? 不过他想了想,这个法子总比单招白善周满入京要好。一下进了二十来个,谁还会瞩目白善? 魏知应了下来。 众臣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转折,想了半天还是搞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天外飞来这一笔,只能谨慎的表示赞同。 皇帝见这事定下了,便道:“今年太后千秋,益州王要入京贺寿,朕意招他六月下旬入京。” 众臣一听立即表示反对,且非常的激烈,他们觉得刚才皇帝的提议完全就是转移他们注意力,纷纷道:“益州王是藩王,怎好离开封地过久?太后九月的寿辰,九月初再入京就是。” 皇帝面无表情的道:“只怕赶不及了。” “那就八月下旬入京……” 反正就是不能这么早入京,不然他日日侍奉在太后身边,又在皇帝耳边吹风,谁知道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朝廷本来就不富有,益州王每次进京是空手进,走的时候却是满载而去,你们要是掏的自己的私库他们就算有意见也不好说,偏你们掏了自己的私库还要掏国库,那就很过分了。 所以众大臣都表示反对,尤其是户部尚书刘会,尤恶益州王,于是他表达了猛烈的反对。 皇帝也不是很坚持的样子,见大家都反对便挥了挥手道:“算了,此事过后再议吧。” 一句话把打算持久作战的众臣噎住了。 议论完政事,皇帝便将老唐大人和魏知一块儿留下谈心。 “魏卿,国子学的事你就多费心了。” 魏知刚才就一直在想此事,问道:“陛下,是所有功臣之后都入国子学,还是分以下面的太学,四门学等各学之中?” 又问,“一个功臣可有几个后人入学?一人,还是二人?” 皇帝想了想后问,“魏卿以为呢?” 魏知道:“臣以为二人最合适,入学后也互相有照应,但是进国子监的哪学该以考试来分,成绩最佳者入国子学,次之太学,再次之四门学,选出其擅者入算学、书学和律学。” 皇帝想了想点头,“便如爱卿所言吧,咳咳,你去找孔卿计划计划,此事就全交给你们了。” ※※※※※※※※※※※※※※※※※※※※ 作家的话 我正在参加起点的“荣耀征战预选赛”,有空有闲心的书友帮忙点赞一下呀,嗯,起点读书进去,在荣耀征战预选赛中搜“郁雨竹”就可以点赞啦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九百零三章 公文 老唐大人就给了魏知一个同情的目光,然后低头回禀道:“陛下,华阳县唐县令查到了一个庄子,那庄子在遂州青石县,叫东溪庄,里面养着大量的佃农,却只见青壮,不见老幼妇孺。” 皇帝微微坐直了身体,问道:“有多少人?” “难以查探,他们对过往的人很戒备,唐县令的人进不去。” 皇帝垂眸想了想后道:“此事朕派人去查,让唐知鹤不要再查了。” 老唐大人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应了下来。 他也怕他儿子把篓子捅得太大,一不小心就漏了。 魏知本来还有话和皇帝说,见说起这事便把要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此时什么事都比不上这事重要。 从现在他们查到的东西来看,益州王手上至少养着五万人。 五万兵马,就算他反不到京城来,一旦起兵乱,还不知要死多少百姓呢。 相比之下,一个两个人的得失性命反倒显得不重要了。 魏知能想得开,但杨和书不太能,在魏知眼里,白善和周满与普通的百姓没什么区别,一万个人和两个人他能够毫不犹豫的选择一万人。 可在杨和书眼里,白善和周满却是他的好朋友,哪怕最后他恐怕也会选择那一万人,但心里一定很难受。 他此时就不好受,看着手中的公文,他许久不说话。 万田站在一旁,见天都黑了,不得不提醒道:“大爷,大奶奶还在等您呢。” 杨和书便压下了手中的公文,叹息一声道:“让人准备车马,明日我们去一趟七里村。” “是。” 上面下来的是恩召,给了白家两个入国子监的名额。 都过去两个月了,他以为公文不会来了,没想到最后还是来了,这意味着魏大人也没办法,或者情况已经严峻到他不愿意再阻止白善入京。 杨和书将公文送到白家,和沉默的白老夫人道:“老夫人若拒绝,陛下也不会问罪,就是……” “就是自会用其他的办法召他入京,”老夫人心中明白,涉及宗室王爷,若告状之人身份不高,或是冤情不够,朝廷是不会重视的,两个月了,她自然也想明白了,所以她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了,这旨意我们接了。” 杨和书沉默了一下后道:“我这有封手书,白善他们去了京城可得帮我带些东西回去给老夫人。” 刘老夫人知道他这是想让白善背靠杨家,忍不住露出感激的笑容,谢道:“多谢杨大人了。” “哪里,说来此事是我们设计不密,这才多出来的事端。” 刘老夫人摇头,“是我的问题,与你和唐大人有什么关系?” 杨和书和唐知鹤一开始便是只打算用白善和周满私下查案,并不打算将他们暴露在人前,是她这边出了差错,忘了与魏大人提这事,这才把自家暴露在人前。 刘老夫人收了公文,便是已经准备好让他们进京了。 她首先问的是白老爷,“魏大人送来了两个名额,你看让二郎跟着进京吗?” 白老爷犹豫不决,决定先问一下白二郎。 白二郎自然是愿意的,虽然他们说京城很危险,但善宝和满宝都去了,他一个人留家里多无聊呀。 而且京城耶,想想就很热闹,很好玩儿! 于是白二郎连连点头。 白老爷看着心里很不好受,虽然他心底也心动,可儿子这么外向还是让他很吃味,怎么就总是想着往外跑呢? 不说白二郎,就是深知此次京城之途惊险的满宝和白善都忍不住心生荡漾,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京城啊,一定很大,很热闹。” “不知道有多少好玩,好吃的东西。” 就连科科都很高兴,在满宝的脑子里刷了一下存在感,“也不知道有多少没见过,没听说过的植物和动物。” 满宝连连点头。 科科继续道:“外面的世界也更加的精彩和广阔,像马呀,牛呀之类的大物种也可以买了收录的,悄悄的,不会有人留意到的。” 满宝点到一半的脑袋连连摇头,一匹马那得多贵呀。 她最近正在和大吉学马,顺便打听了一下一匹马的价格,就算她要买的是小马驹,那也贵得不要不要的,她决定去了大城市再买,据说那里的马会比小地方的好,也略便宜些。 虽然它不能窥探宿主的想法,但科科用最细的那道电波思考都知道宿主拒绝的理由,于是它道:“收录生物换积分,再用积分买花,用花换银子,用银子买所收录的积分,宿主,你并没有花费。” 满宝思考了一下道:“我花费了时间。” 科科道:“所以宿主连时间都不愿意为我花费了吗?” 满宝连忙道:“不是,不是,还是很愿意的,我这不是怕树大招风吗,不是你从小告诉我要小心的吗?” “刚才我都听到你和白善的交谈了,据说京城有四个益州城那么大。”科科道:“我觉得,宿主再怎么长,也很难在京城长成招风的大树。” 满宝心被扎了一下,白善见她面色有异,就伸手推了她一下,“和你说话呢,你在想什么?” 满宝回神,“你刚说什么了?” 白善蹙眉看她,顿了好一会儿才道:“我说,祖母说了,她当即派了人进京收拾院子,我们和先生随后进京,她则在家里收拾东西,最后才和母亲慢慢进京,白二家里派了两个下人跟着,你家里谁与你一起进京?” 满宝惊讶,“你家在京城还有院子呀?” “有一个两进的小院子,是我父亲当年进京考学时买的,这些年一直外租,所以得先派人进京,看能不能和租客商量一下,若是不行,我们也得租院子。” 满宝点头,沉思了一下后道:“我得回家和我爹娘商量一下,我四嫂又怀上了,四哥可能不能跟我一块儿进京了,应该是我六哥跟我一块儿去。” 老周家是肯定不放心满宝一个人跟着这么多人走的,肯定要派一个人跟着的,算来算去,现在也就周六郎不拖家带口,最好派。 所以老周头最先点了周六郎的名,但他总觉着周六郎不太靠谱,于是来回看着周四郎和周五郎。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九百零四章 谁跟去 周四郎和周五郎也互看了一眼,一个道:“爹,我媳妇才怀上呢,等她生了我再去,而且秋冬到了还得把家里的药材卖到益州城去呢,今年的药材可有不少。” 前两年种下去的女贞子,还有老姜,山药等东西今年看着收成都不错,去年他们往益州城里卖的可赚了不少钱,而益州城的那些药铺掌柜都是周四郎联系的。 老周头就看向周五郎。 周五郎挠了挠脑袋问,“我倒是没问题,可我去了京城能找到活计吗?” 满宝左右看看,见一旁的大头和二头跃跃欲试,还有二丫,三人不断的给她眨眼睛,眼珠子都快要眨掉了。 小钱氏在一旁看见了,伸手就给了大头的脑袋一巴掌,让他老实点儿。 满宝轻咳一声道:“爹,让五哥和五嫂分开不好吧,要不还是让大头二头和二丫跟着我们一起去吧。” 老周头不愿意,“他们年纪轻,去了能干啥?万一给你添麻烦怎么办?” 他想了想道:“老四和老五好歹成家了,懂事些,去了能帮你跑跑腿。” 满宝道:“爹,我是去学本事和读书的,有六哥和大头他们看着我就足够了。” 老周头就看着她道:“别以为你不说我就不知道,你们这次去京城是去干大事去的,你长大了,主意也大,干的又是天经地义的事,爹也不敢拦你。我这辈子也没去过太远的地方,爹帮不了什么,你几个哥哥好歹见过些世面,让他们去帮你吧。” 说到这里老周头就又更属意周四郎了,毕竟他是几个儿子里见过最多世面的。 周四郎一见老爹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就忍不住伸出手指去戳满宝的小后腰,正巧让老周头看见了,他一气,掏出鞋底就往他身上抽,“我说呢,满宝怎么不让你和老五去,原来是你在后面撺掇,你这是有了媳妇就忘了妹子,我打死你个不孝的……” 周四郎蹦起来就逃…… 老周头围着他转了半圈,觉得这样太有失颜面,就喊周大郎和周二郎,“你们给我按住了他,看我不抽死他……” 无辜被牵连的方氏:…… 钱氏坐在上面一言不发,等老周头拍了周四郎好几下,她这才道:“行了,满宝没几日就要上路了,现在选人要紧。” 老周头这才放过周四郎。 周四郎摸了摸屁股,转头见他儿子正瞪着大大的眼睛惊恐的看着他们,便知道可能吓着他了。 他连忙把他儿子抱进怀里,嘀咕了一声“也太不给我面子了”,然后就哄他,“你爷爷跟爹闹着玩儿呢。” 老周头又回身瞪了他一眼。 钱氏道:“现在家里也有了多余的钱,村子里也没人卖地,要买地得到外村去,太远的地方咱也种不了。我的意思,还不如把钱给满宝和老六带上,到了京城看能不能租个铺子,开个小馆子,一来可以负担他们在京城的花销,二来,这也是我们家的一个产业,将来三头四头他们读书出息了,也去京城。” 老周家上下张大了嘴巴。 只有满宝连连点头。 老周头手都打抖了,看着老婆子道:“你,你还真听满宝的忽悠啊。” 满宝不乐意了,叫道:“爹,这怎么能叫忽悠呢,虽然三头和四头读书比不上我,但也没很差,多读几年,以后去京城读个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红豆
将军在上
旺夫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开局成了二姐夫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深宵(1V1 H)
女奴的等价替换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