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菜煮得烂了点儿。 白善宝咽了咽口水,点了点满宝道:“是你做的,你先吃。” 满宝很自信的拿起筷子夹了一根菜塞进嘴里。 四人一起盯着她看,满宝顿了一下,在四双眼睛的注视下淡定的嚼了嚼咽了,然后点头道:“嗯,不错,有肉的菜就是不一样,吃吧。” 大家一听,松了一口气,纷纷拿碗盛饭吃菜。 白善宝吃了一筷子菜,顿了一下后看了其余三人一眼,努力的嚼了嚼咽下,等他们都吃后才默默地放下碗筷。 白二郎才吃了半口就忍不住叫道:“周满,你没放盐!” 满宝拍了一下他脑袋,怒道:“叫师姐!” 白二郎捂着脑袋怒,“你迁怒!” 周四郎也放下了碗筷,叹了一口气道:“我想大嫂做的菜了。” 大吉也只吃了一口,问道:“要不要去饭馆买几个菜回来?” “那这锅菜怎么办?”周四郎道:“这也太浪费了,里头还有肉呢,家里又没养着鸡和猪,还是我们吃吧。” “猪都不一定吃吧?”白善宝犹豫道:“煮得太烂了,就是加了盐也不会好吃的。” 满宝没说话,左右看了看后道:“我听你们的。” 显然是也不太想吃自个做的这锅菜。 周四郎皱眉想了想,最后去厨房里拿了盐巴来往里加了一些,搅了搅后道:“我拿去送人,你们去饭馆里买菜吧,记得快些回来,不然饭会冷的。”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五百六十一章 乞儿 周四郎将饭拿回厨房,重新倒进锅里,将灶台里的热灰,以及一些残余的炭块扒拉出来,然后就把锅放在上面,好让饭一直热着,不至于马上就变冷。 等做完这一切,他这才端了那盆菜出门。 出了巷子,顺着大街往前走,走到最繁华的那一段,那里常有些小乞儿或老乞儿在那里乞讨。 来益州城的这段时间,周四郎不敢说把整个益州城都逛了一遍,但他们住的这个坊,以及附近几条街,他是以及逛熟了的。 一开始四处游走时,总是会迷路,便要和路上的人问路,但总会遇着些不太想搭理你的人,或是故意给你指错路,再或是明明自己也不懂,却非要给你指路的人。 被坑的次数多了,周四郎便知道找路边乞讨的人问路反而更靠谱。 加上大街上的一些饭馆,就喜欢让一些洗干净的帮闲帮着跑腿儿,每天外送吃食和回收餐具。 说是帮闲,但他们其实也是乞丐。 饭馆付给他们一些吃食,他们就帮饭馆跑腿儿。 周四郎碰见过好几次,一来二去便和他们混熟了。 因为今天是清明,巷子口那一段的饭馆都不开,乞丐们不知道都跑到哪儿去了。 周四郎便顺着大街往繁华的地方去,看到一家正大开门的饭馆,他便转身进了一条巷子,那是饭馆的后门所在。 果然,往里一走,远远的便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在一个木桶里翻找些什么。 周四郎眯着眼睛看了看,总算是找到了个眼熟的人,轻咳了一声,叫道:“三儿?”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儿回身看过来,看到周四郎就懒洋洋的走上去,“周四哥,你帮我们找到活儿了?” “街上的饭馆子你们都接触过了,我能给你们找什么活儿?来,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盆菜。” 三儿一听,立即捧了自己的碗冲上去,看到里面的菜和肉,惊喜得不行,“周四哥,你发财了?” “没发,这不是清明吗,请你们吃个好的,只有菜,没有饭。” 三儿一挥手,其他小乞儿也冲上来,纷纷道:“不要紧,我们有。” 他们藏有一些馕饼和馒头,虽然都不是完整的,且留有好几天了,但伴着这样的菜和肉吃还是很好吃的。 尤其这菜还是热的。 周四郎把菜交给三儿,让他去分,他们惊喜的发现菜是热的,高兴得不得了。 周四郎拿回空盆,见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就挥了挥手道:“那我先走了,你们慢慢吃吧。” 大家热情的和周四郎告别,“四哥慢走。” “四哥好走。” 周四郎走到巷子口,就见满宝他们正提着东西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他先往他们手上的篮子看了一眼,立即高兴的迎上去,“你们买好了?这么快!” 满宝点了点头,“今天上饭馆的人少,所以速度很快。” 她看了一眼周四郎手里的空盆,蹙眉问道:“四哥,你刚才拿菜……” “哦,他们是我在外头认识的朋友,回去再跟你们说。”周四郎肚子有些饿了,特别殷勤的去提他们手里的篮子,疾走道:“走走走,先回去吃饭。” 满宝他们只买了菜,饭是自家的,大吉将饭从厨房里抬出来,周四郎这才解释,“那些菜丢了浪费,所以我给他们送去了。” 满宝问,“那怎么不一起送饭?” “……饭只有这么点儿,才够我们吃。” “我们可以再煮嘛,”白善宝道:“既要做善事,为何不尽善尽美些?” 周四郎挠了挠脑袋道:“我没想做善事啊,那不是东西丢了浪费吗?我们不吃菜,但饭要吃的呀。” 白二郎道:“你就是抠。” 周四郎不乐意了,“这不叫抠,你们要做的事我才看不上呢,咱家里又不是有金矿银矿,哪能特特煮了饭菜去送人?你今天给了,那明天给不给?” 大吉看了他们一眼,道:“快吃饭吧,早就过了午食的时间了,小心饿着肚子。” 满宝一边盛饭一边问,“四哥,他们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没家了呗,”周四郎道:“谁有家会往外跑?三儿他们在外流浪都有两年多了,大部分是因为三年前的水患才流落出来的,还有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我没事问那么仔细干什么?” 满宝皱眉,“我记得我们罗江县就没这么多乞丐,这么多人,唐县令为什么不像杨县令那样分地给流民,以地安置呢?” 白善宝想了想道:“益州繁华,可能他没有这么多地了吧?” “那他们家里原本的地呢?”满宝道:“他们既然之前有家,显然父母,甚至是祖父母都是有地的,哪怕沦落在外,家里的地总还会在的。衙门给提供一些种子,工具,多免几年的赋税,自然就安定下来了。” 满宝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杨和书就是这样安置流民的。 当年他上任后不久,就开始安排一些健壮的流民,到了秋收发现益州的粮价居高不下后就开始着手安排别的流民。 将还滞留在县内的流民打散了分到各个村子,或是直接找一块荒地安置他们,让他们自成一个村。 借他们一点粮食,再给他们一些种子和农具,做主以开荒荒地为理由免去他们第二年的赋税。 一些比较贫瘠或难开荒的荒地,他还会下役令,征役夫去帮忙开荒。 而今两年过去,不仅滞留在罗江县的流民被安排了下来,外县还有流民闻讯涌入,绝大部分被杨和书给安排好了。 所以这两年罗江县的人口增长非常迅速,除了自个县里生的,就是这些新加入的流民了。 人口,是一县县令的政绩考核之一,别的不说,杨和书光这一手就很优秀。 满宝和白善宝还知道,因为这事,杨和书还被邻近的两个县给告了,因为有争夺人口之嫌。 而杨和书和他们提到过,这些流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益州,不然,他们若祖辈在罗江县,他都不用这么费心,直接支援他们一些粮食和种子农具就行。 所以失地的流民和不失地的流民安置区别还是很大的。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五百六十二章 考试 周四郎听了一会儿,表示听不明白,于是敲了敲碗道:“还是赶紧吃饭吧,知道了你们也管不着,这是当官儿的事。” 满宝便看着白善宝。 白善宝对上她的目光,扒了一口饭道:“当官之前得先考上府学。” “没错,”满宝给他夹了一块肉,鼓励道:“多吃点儿,吃饱了去看书。” 白二郎从碗里抬头,“今儿不是放假吗?” 白善宝也盯着满宝,“我要看书,你得陪着,不然你们都玩儿,我看不进去。” 满宝表示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反正现在外面也不好玩儿。 白二郎听了,愤愤的把他觉着最好吃的红烧肉扒拉了一半进自己的碗里,他想念七里村了,想念七里村的小伙伴儿们? 只要是放假,他就可以去找他们玩儿,去村里玩儿,去河里玩儿,去山上玩儿,去芦苇丛里玩儿…… 哪像现在,朋友只有两个,外面也没有好玩的地方,他们又总是看书。 周四郎却满意得不行,他最佩服幺妹的一点儿就是,她总能看得进书去,且总能自律。 他却是一看到字就头晕的。 周四郎吃饱,收拾了碗筷后道:“我出去走走,傍晚给你们带晚食回来,你们就不用出去买了。” 他道:“今晚外头路祭的人应该挺多的,你们年纪小,别往外头跑。” 满宝好奇的问,“四哥,我们要不要也买些香烛纸钱回来路祭?” “我们家里都有人祭祀呢,你在这儿祭谁?”周四郎挥手道:“难道为了你的一捧纸钱,还得劳动老祖宗们从村里飞到这儿来?放心吧,有家里人在,老祖宗们的祭祀不会少的。” 想要凑一把热闹的白善宝和白二郎听了便也歇了心思。 清明过后五天便是府学的考试。 庄先生老早就带着白善宝将他的路引,推荐信等一并上交,拿到了考试的资格。 大晋的求学制度很宽松,府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于底下县学的推荐。 除了极个别特别优秀的县学学生外,其他县学学生得到了推荐后也都要参加考试才能入学。 当然,非县学的学生想要到府学上学,也是可以自荐考试的,但是,你得拿到官员或有名望的人的推荐信。 不然你就只能不停的找府学的学官自荐,先参加一个大考,争得那仅有的几个考试名额后才能参加府学考试。 所以大晋的书生别的不行,口才或诗是一定得做得好的,不然连考试名额都拿不到。 如果两者都不占,那就得祈祷老祖宗们够给力,给了他一个好家世,这样他们就算口才不行,自荐诗做得不好,也是可以拿到考试名额的。 不仅府学如此,国子监中的六学也是如此。 各地会像国子监中的六学推荐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到了京城,根据推荐的不同,有可以直接入学的,也有必须先经过考试的。 六学每年都会考试,不合格者会被除名,而品学兼优者可以直接出仕,也可以参加进士考试然后出仕。 当然,非六学的学生也是可以直接报名参加进士考试的,只不过国子监的六学代表了国家最高的教育机构,通过它教育的学生,通过率要更高。 所以,白家和庄先生给白善宝制定的仕途路径就是无比正规又大众的一条,先进入府学考试,做到最优秀的那一拨,拿到去六学的举荐信。 然后去京城参加考试,进入六学读书,学有所成后去考进士。 庄先生觉得,白善能在十四岁前考入府学就足够了,所以这一次考试他并不怎么紧张,也让白善不要太紧张。 庄先生笑道:“我们这一次就是试一试,今年考不中,明年和后年再来就是。” 白善宝紧张的点头。 满宝则鼓励他,“你一定可以的!” 白善宝就顺口问道:“那要是考不中呢?” “那出来请我们吃一顿好吃的。” 白善宝一呆,问道:“不应该是你们请我吗?我没考中,那么伤心呢。” “万一你为了吃我们这一顿饭不尽力怎么办?”满宝理直气壮的道:“再万一你心疼这一顿饭,超常发挥了怎么办?” “一顿饭而已,我至于吗?” 满宝:“谁知道呢,反正你要是考不中,那就痛上加痛,你要是考中了,我们请你,那就是喜上加喜。” 一旁正等着排队的书生听到了,忍不住扭头看了满宝一眼,又去看了白善宝一眼,见他才十二三岁的样子,不由微微提起了一颗心。 现在的少年都这么厉害了吗? 这个年纪不应该是去考县学吗? 想是这样想,但其实场中和白善宝一样年纪的考生还真不少,足有十七八个。 少年们心里虽然也紧张,但也很自信,至少头颅是高昂的。 而年纪越大的考生越发沉稳,同时心里的忐忑也不少,他们发现今年参加府学考试的考生似乎有些多。 庄先生自然也发现了,他叹了一口气,越发觉得今年白善可能没机会了。 考生增多,名额却是一样的,考题的难度还增加了。 不过庄先生没做声,只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进去吧。” 白善宝便从大吉手里接过考篮,冲庄先生行了一礼后转身去排队。 满宝目送他走进考场,然后便左右看了看,问道:“先生,我们是回家,还是在这儿等?” 考试是考两天,到酉时就会开门放行,明天继续一大早的来排队进考场。 不过重要的题目都是今天考完的,明天要补的是限题诗。 庄先生想了想后道:“我先回家去了,你们随意吧,不过大吉得留这儿看着,万一里面有人叫,也有人在此支应。” 大吉应下。 满宝便想了想后道:“那我们也留下好了。” 白二郎左右转了转,指了一个茶馆道:“那有茶馆,我们去那儿等着。” 茶馆里等的人不少,楼上楼下都被占满了,于是店家把桌椅摆到了外面,满宝他们四个便占了一张桌子坐下,一边喝茶,一边等着考场打开。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五百六十三章 题目(给众筹盟主的众书友的打赏加更七) 一直到坐下,白善宝都是有些紧张的,毕竟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卷子发下来后,看了题目,他的心就慢慢安定了下来。 倒不是胸有成足,而是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反正已经坐下了,题目也看到了,又不能再出去翻书,此时再紧张也没用了。 白善宝静下心来,先将所有的题目都细细地看了一遍,这才倒了水研墨,一边磨,一边思考。 等他将墨水研磨好,他也已有了思绪,这才开始提笔写。 先生说过,卷面一定要整洁,他看了一下,虽然题目很难,但一天的时间,应该是足够的。 他打算上午全部拿来做题,待中午吃过了午食,休息一会儿后再检查誊抄。 也幸亏庄先生总罚他们抄书,他抄的速度挺快,而且准确度很高,不然这么多题目,他还真不敢打草稿,估计得写慢一点儿,然后争取一遍过。 若有错字,也是在卷中修改。 白善宝在里面奋战,外面的四人却在听各种人吹嘘自家的少爷/孩子多厉害。 没办法,在外面好无聊,也只能听人说话,以及和人乱吹牛了。 满宝听了一下,又问了几句,然后信心重新起来,她悄悄的对大吉道:“善宝比他们厉害。” 大吉看了那几家一眼,默默地没说话。 参加府学考试的人这么多,碰巧问道的是最差的几家也是可能的。 而且,有才的人不应该都低调吗? 这么高调的吹嘘自家,显见也不怎么样了。 比如他们,他们只在心里觉得少爷厉害,从不会在外头这样吹牛。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太阳开始西落,学监的钟铛铛铛的响起来,本来有些昏昏欲睡的人瞬间精神起来,纷纷跑到学监门口去等候。 白二郎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冲到了最前面,大吉等人也立即赶上去,目光炯炯的盯着大门看。 学监的大门在大家的注视下缓缓打开,里面站着的考生立即往外走。 有面无表情的,也有垂头丧气的,更有喜笑颜开的…… 而白善宝则是提着考篮冲着他们跑过来,叫道:“快回家,快回家,我要净手。” 众人:…… 满宝都惊恐的问道:“学监里没有茅房?” 白善宝一言难尽道:“我去过一次就不想去了,赶紧回家。” 大吉便提过考篮,周四郎把马车赶了过来。 等上了马车满宝才问道:“考得怎么样?” “还行吧,”白善宝想了想道:“挺难的,不过所有的问题我都答上了,还写得特别的满。” 白善宝心有余悸道:“尤其是最后两道题,我一道题一张大纸,因为要写的多,所以那两道题没打草稿,好在我检查过一遍,基本上错字都改过来了,只有两个而已。” 满宝道:“你前面写的太慢了吧?” “有点儿难,”白善宝叹气道:“本来我以为能在一个时辰内写完那些题目,然后剩下一个时辰就写那两道大题,结果根本不行,好在我午食过后没休息,直接先誊抄前面的,不然后头我估计没时间检查那两道大题。” “题目是什么?” 白善宝没来得及回答,他们便回到了家,他先跳下马车冲进家门,高声道:“一会儿告诉你。” 等白善宝洗了手回到书房时,庄先生也坐在了书房里。 他便提了笔在纸上写下那两道大题的题目。 白善宝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但考试结束到现在也有好一会儿了,他已经琢磨出来。 这次考试的重点恐怕还是看后头的两道大题。 他道:“先生,后面的两道题目,一道是出自《诗经》中的‘生民’,还有一道则是问计流民安置。” 庄先生惊讶,“这么难?” 白善宝也点头,“是啊,好难的,前面的几道题也不容易,卷子才发下,我前后便有人说,这比往年的府学考试要难上两倍。” 庄先生沉默了一下后问道:“你还记得自己的答案吗?” “不敢说全部记得,但大致却是知道的。” 庄先生便点头,道:“那你写下来,我改一改。” 白善宝:……那得好几个时辰吧? 庄先生也想起来他刚从考场里出来,道:“算了,你简单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回答的,尤其是这后两道题。你答上了吗?” “这是自然的,”白善宝很自信的道:“《诗经》我是读熟了的,虽然‘生民’很难,但我也是背了下来,且理解的,它看似写的是后稷的一生,但其实写的是先祖,是万民,并不特指后稷一人。” 庄先生欣慰的点头,“看来我讲课你听进去了,生民说的是祭祀。” 巧的是,白二郎刚把《诗经》学完,因为‘生民’很难,属于《诗经》的后几篇,所以他记忆还挺深刻。 他呆愣愣的,忍不住小声问满宝,“生民写的不就是后稷的一生吗?怎么我听着似乎不是写后稷的一生了?” 满宝小声道:“周人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尊祖,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能以配天,所以写的是祭祀。” 白二郎懵了。 庄先生见白善理解了这篇文的精髓,便不再过问细节,而是问道:“那最后一题你是怎么答的?” 白善宝顿了顿后道:“先生,清明时,我们见到了几个乞丐,这才知道,益州竟然一直未将流民安置妥当,但杨县令在罗江县做的就很好。他们为何不学呢?” 庄先生不比两个孩子,他跟杨和书虽也有来往,但彼此间说话不会那样直来直往。 杨和书更不会将这种举措性的政策细细地说给他听。 但庄先生有眼睛看,有耳朵听,他是知道杨和书是怎么在罗江县安置流民的。 他顿了顿后问,“你照着杨县令的所为来回答的?” 白善宝很迷茫,摇头道:“倒不全是,因为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杨县令的举措能在益州或其他地方施行开来。” 他看向满宝,道:“我和满宝曾经细细地讨论过,觉得一地不同于一地,不能一概论之,但流民之事,总有共通之处,所以又应该有个固定的标准或方法才对,不然像现在,一县全力安置,另一县却置之不理,于百姓间也太不公平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五百六十四章 擢落 白善宝毕竟还只是个小小少年,他虽然见过了,也想过了,却实在是没想出来解决的方法,所以最后他虽列举出了杨和书安置流民的方法,又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自己的其他建议,但最后还是没忍住反问回去。 一县情况不同于一县,流民的安置情况真的能统一吗? 如果不能统一,那考核的标准又是怎么确定的? 若地方官员不作为,放任流民泛滥,又该如何惩罚? 听了他答案的庄先生:…… 满宝却很高兴的鼓掌,觉得他回答得特别好,问的也特别好,“不知道府学的先生们能否答出来。” “府学的先生们答不答得出来为师不知道,为师只知道,你最后一道题摆在那儿,前头的问题也不会给我默答案了,现在就去洗漱吃饭,然后睡觉吧。”庄先生笑道:“明日再进考场放轻松些,诗嘛,若是以前做过同样类型的就拿出来用,没做过,当场随便写写也就行了。” 他觉得没必要纠结过与不过了。 谁出卷子考学生,最后反而被反过来考的? 若是他,或许还能多思考一下取不取这个学生,但以府学现在当权的几位学官的性格,恐怕第一轮就会被刷下去了。 庄先生想的不错,学官们连夜批改了卷子,主要是今年他们的府学考试不仅人数创了新高,还受到了部分大人物的关注。 比如一直高高在上的益州王,一直态度平平的张节度使,更有那位突然驾临的贵人。 虽然那位贵人已经走了,但学官们都不敢放松,觉得他们府学难得的受贵人关注,那当然是要做得尽善尽美才好。 所以卷子收上来以后,虽然没人要求,他们还是一改以前的懒散,连夜点灯批改卷子。 兰先生也在其中。 他和几个同僚先将卷子筛查一遍,比如那些明显有污迹,或没答完整的卷子先被筛选出来放在一旁,剩余的则分组交给几个学官批阅。 白善宝的卷面在一众卷子中是不错的,至少属于上等。 于是它是最先一批被放到学官们面前的。 学官们两人一组,交叉打分,白善宝前面的分数就属于上等,不过真正难的是后面的两道大题,那才是分出考生的关键考题。 仅“生民”一题,就刷下去了大部分的考生,要么是答不上来空着,要么就是将“生民”释义了一遍,再要么就是没写到点子上。 而等到最后一道大题,便又能刷下不少人。 泛泛其谈的,胡乱写的,有的人甚至把卷子当成了马屁在写,夸益州王和益州辖下的官员在上次水患之后安置流民得当…… 虽然学官们不喜欢个别言辞激烈的考生,但也一定不喜欢这样拍马屁的考生,因此最先被刷下去的就是这种人。 他们府学又不是要教出佞臣,这话要是写得反讽些,他们说不定还会让他参加下一批的筛选。 白善宝的运气不错,进入了下一批,但在最后一批的筛选中被丢了出来。 此时已经到了最后挑选的时刻,几个学官又轮流看了一遍,最后将白善宝的卷子丢在一堆卷子中道:“前面答得还行,最后一题,是我们考他,还是他给我们出题目?不通。” 兰先生看了一眼卷子上的名字,怔了一下,没想到白善宝竟然能轮到最后一轮才被打落。 他忍不住拿起来看了一眼,发现他前面的问题答案都还算全面,勉强算是上等,但“生民”那一道大题答得实在是不错,最后一道大题的前半部分也答得不错。 他顿了顿,将卷子重新上交给几位学官,道:“大人且看他的籍贯和年龄。” 一个学官伸手接过来,问道:“他的籍贯和年龄怎么了……” 学官翻开瞥了一眼后愣了一下。 “怎么了?” 几个学官上前看了一眼,“关内道的?哦,大贞元年生人……大贞元年!” 几个学官瞪大了眼睛,想了想扭头问兰成,“这莫不是写错了,不是大贞元年,而该是大德元年生人?” 兰成:“……这是路引上的信息,总不会有错。” 学官们沉默了一下,重新翻了翻他的卷子,“十二岁啊,倒有点儿天才的味道。” “什么叫有点儿,本来就是吧,这卷子是取还是不取?” 兰成退到了后面,不再参与他们的讨论,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一点了。 学官们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个便道:“这最后一题,答的若是及冠以上的青年,我一定不给通,但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便能写出这样的建议,还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虽有些不妥,倒可以考虑给他一个机会。” 众学官一听,立即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主要他的籍贯还在关内道,虽然不知他为何来他们剑南道求学。 但能从关内道抢人才,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万一他们这边落人,一回头关内道却把人擢取了,那他们多冤得慌? 最后众学官还是将白善宝的卷子放了进去,道:“刺史大人,甚至张大人和王爷说不定都要再看一遍的,还是先放进去吧,若几位大人看不中,再落就是。” “不错,不错。” “对了,诗文也考过了吧?把他的卷子翻出来看一看,若诗有灵气,倒可以补弥这一张卷子的不妥。” 毕竟考生的籍贯和年纪不能作为正当的理由,但诗文可以。 这么一提,大家连忙去找今天刚收上来的诗文卷子。 而彻底考完,才再次走出考场的白善宝便忍不住把考篮往大吉怀里一塞,高兴的去抱白二郎和满宝。 三个小伙伴把着手臂哇哇的蹦了几下,然后白善宝就大方的挥手道:“走,我请你们吃好吃的去。” 这会子也不在乎输赢了,他只想仰天大笑三百下,再去吃上三百天的美食,再睡上三百天。 不过这也只是想想而已,三百天什么的,是不用想了。 庄先生含笑看着他们热闹,抬手压了压道:“不用你请,为师请你们。”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两点左右 ☆.第五百六十五章 知味馆 三人忍不住“哇”的一声,冲上去围住先生,叽叽喳喳的道:“先生,我们能去甘香楼里吃吗?” “别想了,为师没那么多钱,甘香楼旁边的知味馆也不错,我们去那里吃。” 满宝想了想问道:“我们去知味馆吃过吗?” 白善宝没想起来,看向白二郎,白二郎直接略过大吉看向周四郎。 周四郎想了想后摇头,“没有,我都没留意到甘香楼旁有知味馆。” 他有些自责,“我还以为我把附近几坊都逛熟了呢,原来我还有这么多店面不认识啊。” 像甘香楼可是益州城内一等一的酒楼,在它旁边的饭馆肯定也不差的。 庄先生瞥了他们一眼,转身上了马车,道:“时间还早,我们先回去休整一下,一会儿再去。” 众人应下,纷纷爬上马车,满宝问白善宝诗文的题目是什么。 白善宝道:“倒是不难,以‘春’为题,但也因此显得很难,我觉着比诗文我是比不过的。” 庄先生说了一句,“你的诗文还是很有灵气的,不可妄自菲薄。” 满宝连忙问,“先生我呢?” 庄先生看着她笑道:“你的诗也不错,你们要做好诗就得多读《诗经》以及那些好的诗集,以后每天临睡前都要读两首诗吧。二郎,你与你师姐师兄们一起。” 又领了一个任务的三人:…… 就连勤奋的白善宝和满宝都忍不住忧伤的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仰望天空,“感觉越来越没时间玩耍了,以前不是说长大以后就好了吗?” 周四郎从一旁飘过,回了一句,“那是因为你们长得还不够大,你们看我现在多自由,每天想干啥干啥,不像以前在家里,从睁开眼的时候就要听爹娘的。” 满宝仔细地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捏着拳头发愿,“希望我能快点儿长大。”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捏着拳头许愿。 一边的大吉默默地看着他们,瞥了一眼幸灾乐祸的周四不说话。 傍晚快到吃晚食的时候了,庄先生才带着他们出门。 因为天气不热,不冷,庄先生干脆没坐马车,而是背着手领他们走着去。 远远的,便看见甘香楼那里热闹非凡,据说是不少前来考试的考生在甘香楼及附近的酒楼饭馆设宴。 满宝瞪着大眼睛看两边铺子的匾额,想要找到知味馆,但一路走过去都没看到。 他们走过了甘香楼,又往下走了好长一段路,人声渐消时,总算看到了知味馆。 那也是一座两层的木楼,只是比甘香楼小了很多,外面看着不怎么热闹,但走进去就发现,里面竟然也坐了不少人。 庄先生才带他们进去,便有伙计迎上来问道:“客官几位?” 庄先生道:“六位。” “那楼上请,楼上还有一张大桌。”伙计引着他们往楼上去,满宝从楼梯上往下看,这才发现大堂里的桌子基本上都坐满了,此时还零星的有人从外头进来,偶尔需要跟人搭桌。 伙计笑容满面的请他们坐下,笑问道:“几位客官是第一次来?可要小的给您推荐些菜色?” 庄先生:“来两碗粉蒸肉和一份小葱烧财鱼,其余的,你看着上吧,有一个汤五个菜便够了。” 伙计一听就知道这一位是知道吃的,恐怕并不是第一次来,但他仔细看了看,他还真不认识庄先生,便弯腰笑道:“那小的再上一道蛋汤,上一道时蔬,一道豆腐,一道清炖鸡如何?” 庄先生想了想,颔首道:“就如此吧。” 伙计便连忙下去。 庄先生示意三个弟子倒茶,这才和他们介绍知味馆,“这是一家真正的老店,为师还年轻的时候它就开在这里了,他家的粉蒸肉最好吃,就是份量小。” 所以他才点了两碗。 作为大师姐,满宝先起身给大家倒茶。 庄先生喝了一口茶后继续道:“这发财鱼也做得不错,主要是这名字还吉利,大家来此吃饭总也忍不住加点一分儿。” “他家的菜虽没有甘香楼的精致,却别有一番滋味。”主要是价格上很占优势。 虽然在同一条街上,但同一道菜的价格差别可是很大的,庄先生很久以前是穷书生,自然是吃不起甘香楼的。 在他看来,益州城内最好的食肆应该是知味馆了。 知味馆的速度还算快,主要是他们点的菜不是容易做的,就是他们家的招牌菜,有备好的,因此只等了一刻多钟就上来了。 庄先生先给满宝夹了一块粉蒸肉,笑意满满的看着他们道:“尝尝看。” 满宝咬了一口,嚼了嚼后眼睛大亮,兴奋的直点头。 庄先生便笑看向其他人,白善宝他们连忙也尝了一下,真的是很好吃呀,既软糯,又温香,且不油腻,有一股咸香和鲜味在舌尖漫开。 连一向沉稳的大吉都忍不住亮着眼睛点头,更别说周四郎了。 他吃了一块儿就去看粉蒸肉的配料,问道:“庄先生,您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吗?” 庄先生吃了一块后满足的摇头,“不知。” 周四郎:“……” “不过这道菜中有糯米和一些香料,至于怎么做的,我就不知了。”庄先生连普通的菜都不会做呢,更别说这种菜了。 周四郎惋惜道:“要是知道,待回家后也让大嫂做一道,他家的粉蒸肉跟别人家的都不一样。” 庄先生点头。 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也点头。 白善宝道:“我家厨娘做的味道也不同。” 吃了粉蒸肉,大家再去吃别的菜,也觉着好吃,只是没有这道菜给人的惊艳。 但大家也吃得很开心。 吃饱喝足后,庄先生便坐在二楼上往下看大堂的热闹,笑道:“这里虽不及前面甘香楼热闹,但进来吃饭的客人也不少,且还主要是久居益州城的人。你们兰师叔就很喜欢来这里喝酒。” 满宝问:“他们家的什么酒好喝?” “其实就是很普通的酒,只是在这里坐着舒服,比在甘香楼还要舒服。”庄先生想了想后道:“待下次有机会,我带你们去甘香楼吃一顿你们就明白了。” 三人仔细的想了想,他们已经在甘香楼吃过饭了,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五百六十六章 做风筝 考试结束,不仅考生白善浑身轻松,就是庄先生他们也放松了不少,所以大家吃完了饭也不急着回家去,而是坐着说了好一会儿话。 庄先生知道他们这一个多月来都很累,因此特别大方的放他们三天的假期,没有要求他们第二天一早起床读书。 于是满宝第二天醒来时便在床上滚了滚,然后抱着被子想了想,继续闭上眼睛要睡。 但不过一会儿她又睁开了眼睛,有些睡不着怎么办? 明明平日里要赶着起来上早课时很想睡觉的。 满宝特别精神的睁着一双大眼睛看了一会儿蚊帐,又往窗外看了一眼,便溜到系统里去玩论坛了。 白善宝同样想睡懒觉,但他同样睡不着。 他可没有系统玩儿,因此在发现怎么闭着眼睛都睡不着后,他便爬起床来了。 他睡不着,当然也不愿意其他人可以安睡,于是他先去敲白二郎的门,先把白二郎吵醒,再去敲周四郎的门,等把周四郎也闹起来后,他就去敲满宝的门。 敲了好久,满宝才在里面应了一声,白善宝心满意足的去洗漱了,然后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发现白二郎和周四郎都抱怨着起床了,就连先生都起了,但满宝就是没出屋。 于是他又去敲门。 满宝恋恋不舍的出了系统,爬下床去开门,对上外头正抬着手的白善宝,忍不住掐腰,“你想干嘛?” 白善宝讪讪一笑,解释道:“春光正好,我们出去放风筝吧。” 正有些闷闷不乐的白二郎一听,立即兴奋起来,跑过来道:“对对对,放风筝,今年出来得早,我们还没来得及放风筝呢。” 满宝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力,“那我们还得糊风筝呢。” 七里村的小伙伴们要放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毕竟去县城里买风筝不仅贵,路途还遥远。 记不清是哪一年,庄先生亲自带着他们做了一次风筝,从那以后,学堂里的学生要放风筝便自己扎。 而学生学会了,村子里的那些小伙伴随后也学会了。 他们也就养成了春天放风筝的习惯。 因为没有买风筝的习惯,这会子他们也没想上街去买风筝,而是想着自己做。 一有事情做,满宝就精神起来了,立即去洗漱换衣服,撸了袖子就开始满院子的找扎风筝的东西,“得去杂货铺里买纸和线呐。” 于是三人决定不在家用早食了,一边去吃早食,一边就上街去买制风筝的东西。 庄先生就与他们道:“多买些,我和你们一起放去。” 从考试开始,兰成他们便住到了学监里,一直到放榜才能离开,所以他也没处可去。 他也许久没出去活动了,正好带着他们出城去玩一玩。 庄先生笑道:“我知道哪儿放风筝最好,并不用出城去,你们先把风筝做出来,到时候我带你们去。” 庄先生叮嘱道:“做漂亮些。”免得丢人。 三弟子自信满满的应下,兴奋的出门买东西去了。 既然要做漂亮一点儿,那就还得买颜料,再买些画笔才行。 已经做了几年风筝的三人对这个熟得很,虽然做的不一定有街上的好看,但一定比街上的有趣。 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风筝很有信心。 三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晃晃悠悠的在街上吃了早食,然后又四处逛着买了制风筝所需的东西,还买了许多看着好看的好玩的小东西,这一逛就逛到了中午。 他们贴心的把午食也给买回去了。 周四郎一看到他们就道:“你们这是出去了就不知道要回来了呀,都这会儿功夫了你们还想着出门放风筝?” 满宝不在意的道:“有三天假呢,明天再去就是了,我们今天专心做风筝。” “没错,”白二郎道:“我要做一条大虫风筝。” 满宝:“我要在上面画特别好看的花。” 白善宝:“我要做一只老虎的风筝。” “想的倒是挺美,但你们会做吗?”周四郎问,“这不仅得会画,还得会剪吧?” 满宝:“没关系,我们买了特别多的纸,可以给我们慢慢的试。” “还不如花钱去街上买呢。” “买的哪有自己做的有趣?”三人坚持自己做风筝。 于是吃过午食,他们也不觉得困了,一点午睡的迹象都没有,直接去摸了周四郎给他们劈好的竹条就开始准备做风筝。 虽然周四郎给他们劈的竹条已经够细了,但他们还是要再加工一下,简单的做了一下支架,他们便拿了笔和纸出来,打算先把他们的风筝画下来再做。 庄先生偶尔在书房里透过窗户看他们一眼,见他们坐在院子的梧桐树下一呆就是半天,竟然也能坐得住,便忍不住微微一笑。 几年下来,几个孩子都长进了很多。 以前别说白二郎了,就是白善宝和满宝上课的时候都跟屁股底下有钉子一样的坐不住。 课上虽然大部分时候是认真的,但偶尔也会走神和打闹,但到现在,就是白二郎都能为了做一个风筝一坐就是半下午了。 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说起来三个孩子都偏好动,他不知道罚他们抄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才把这性子磨下来。 庄先生微微一笑,收回了目光,他想了想,放下笔起身找出了一张简易的地图来。 虽然成绩还没下来,不过他觉得白善宝多半是考不上了,那他们就没必要在益州停留太久。 等放榜,他们再在益州城中住一个来月,游一些地方,见一些人,一两月后便可启程去下一处。 可下一处去哪儿呢? 庄先生打开了地图看。 他的地图非常非常的简单,且很不成比例,但有些代表城池的房屋里写了县的名字,这些地方都是他曾经走过的。 庄先生仔细的思索起来,最后拿笔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地名,打算到时候带他们顺着这两个地方走一走,然后再拐回家去。 庄先生计划得很好,他并不知道,此时学监里的考官们正将最终选出来的卷子封了捧到正堂上交给益州王,张大人和刺史大人等官员过目。 最终的录取名额,以及名次都得和几位官员商讨出来,当然,他们学官也是有发言权的,只是这发言权在几位大佬面前会弱一些罢了。 ※※※※※※※※※※※※※※※※※※※※ 作家的话 今天太累了,只更三章,明天更五章好了,晚安 ☆.第五百六十七章 定下 今年府学依旧只取一百五十个学生,益州王当然不可能把一百五十份那么厚的卷子全都看完。 何况学官们交上来的是一百八十份,要在这其中擢取一百五十份。 所以他只翻了翻上面的几份,这是名次最靠前的,他翻了一下后问道:“可有争议的文章?” 学官们互相看了看后道:“回禀王爷,我们简单的排了一下名次,每一份卷子,各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所以有所争议是正常的。” 益州王便皱起了眉头,丢下手上的卷子,抬着下巴道:“那将后十名的卷子找出来我看看。” “是。” 白善宝的卷子就在后十名里。 益州王翻过前三名的卷子,这样一对比后十名的,自然对比得出来,他就简单的翻一翻,并不细看,然后便一份一份的往下丢。 最后看到白善宝的卷子,他顿了一下,然后扬了扬手中的卷子问,“这份卷子不是挺好的吗?虽远比不上前三名的卷子,但比同抽出来的十份卷子好不少,至少应在一百五十名以内了吧?” 有学官看了一眼,低头应了一声“是”。 但也有学官不服气,道:“王爷不如细看最后一道大题。” 益州王这才去翻最后一道大题的答案,看了半响后笑道:“才是有了,就是未免太过狂妄了。” 说罢将卷子也丢到了那九份卷子的堆里,显然是不打算给通过了。 张大人却是看了一眼,上前拿起来看,笑道:“我却是很好奇这人写了什么,竟让王爷如此生气。” 说罢,也翻开起来。 张大人看完,脸上笑容不变,温和的道:“是挺狂妄的,但有才之士嘛,狂些也正常,府学若能教出来,将来必为国家一栋梁。” 立即有喜欢白善的学官提醒道:“张大人,且看这考生的籍贯,他今年才十二岁而已。” “哦?”张大了连忙去翻前面粘着的资料,看清后大笑道:“还真是只有十二岁,王爷,这样就更孺子可教了。” 益州王伸手接过,也看了一眼他的籍贯,点头道:“年来是少年人,少年狂妄,倒是情有可原了,既如此,就录了吧。” 学官中有人大松了一口气,因为白善这苗子是真的不错。 “不过,虽录取,却不可给太高的名次,本王看第一百五十名就很好,免得他入学之后越发的狂妄了。” 众人连忙应下。 益州王便起身告辞,“行了,这批阅卷子之事我也不擅长,最后的名次和录取的决定还是交给张大人好了。” 益州城内,除了益州王,就是张大人官职最大了,所以交给他负责益州王是一点儿压力也没有。 众人忙躬身送益州王出门。 然后大家开始重新评阅,定名次。 不过白善已经被定死在第一百五十名上,不论他前面的人多差,他都不会前进一名;也不论还落下的人有多优秀,也不能挤掉他代替他的位置。 不过综合来说,白善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所以学官们固定下这个名次并不心虚。 满宝他们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总算是将自己的风筝给做出来了,还顺便帮庄先生也做了一个。 庄先生的最简单,满宝他们实在找不出什么好的图案给他,很光棍的在上面画了一个孔夫子端坐的样子,然后抽了《论语》的几篇抄写上去。 字工整且小,这样远看着还知道是字,等飞上天空估计就什么都看不到,只剩下一堆墨点了。 白二郎说要做大虫的风筝,那真的是大虫,他费了好大的劲儿,在满宝和白善宝的帮忙下才剪出来一个大大的毛毛虫,满宝给他画了虫的嘴巴,然后他就拿着颜料把它涂得乱七八糟的,最后才开始用竹条扎起来。 不看虫的头,身子上再添一些鳞片,那就是一条龙,而不是一条虫了。 白善宝做了一个超大的老虎,他剪坏了很多张纸才剪出来的,上色之后整只老虎都威风凛凛的。 满宝则是从科科那里调出了好几张漂亮的花卉图片,然后照着往上画,画坏了好几张纸后才勉强画出一幅自己认为最好的。 然后大家扎好了风筝一起去找庄先生评定。 庄先生仔细地看了看摆在他面前的四个超大号风筝,伸手将那个画着孔老夫子和写着《论语》名言的风筝拿起来,颔首道:“不错,明日一早我们就出门踏青。” 三人高兴的欢呼起来,满宝期盼的问庄先生,“先生,你说我们三个的风筝哪个最好看?” 白善宝和白二郎全都眼巴巴的看着他。 庄先生就指了自己手中的风筝道:“这个最好看。” 白二郎不服气,“先生,你上面只有一个孔夫子,一共就画了几笔而已,模糊得很,连色都没上呢。” “所以它最好看。” 三个弟子:…… 满宝不太服气的看了看自己的画,转身去找周四郎,“四哥,你看我的风筝做好了。” 周四郎看了一眼,夸道:“不错,不错,你一开始不是说要做花风筝吗?怎么又该画山了?别说,这山五颜六色的还真好看。” 白善宝和白二郎听见,忍不住抱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差点连自己的风筝都拿不住了。 满宝气得嘟嘴,转身就把自己的风筝带回屋里去,决定今天晚上都不理他们了。 周四郎不知道哪儿说错了,见白善宝他们笑得都快趴到地上了,就撇了撇嘴道:“那画的不会就是花吧?” 白善宝流着泪点头,乐得说不出话来。 周四郎便只能在心底跟妹妹道了歉,然后看了一眼白善宝他们的风筝,夸赞道:“你们的风筝做得不错。” 白善宝和白二郎就一边笑,一边露出得意的笑容。 第二天一大早,用过早食后大家便一起坐上马车出发。 他们没有出城,而是去城内的栖霞山。 栖霞山上有一座道观,山下有许多有钱人家的别院,半山腰则是挺宽的树林和草地,庄先生年轻的时候没少和同窗们来此游玩,因此知道那里也是放风筝的好去处。 附近有不少孩子春日都喜欢上那儿去放风筝。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两点左右 ☆.第五百六十八章 放风筝 满宝跳下马车,拿着自己的风筝就往草地上跑,白善宝和白二郎不甘落后,不过片刻就跟她你追我赶的跑上去抢占最好的位置。 庄先生慢悠悠的下车,拿着他的风筝特意远离三个弟子,自己找了一块空地将风筝放起来。 然后搬了一块挺大的石头拴住绳子,便坐到了草地上看不远处的三个弟子笑闹着要把风筝放起来。 风筝自然是要自己放上天才有趣,所以满宝拒绝了周四郎的帮忙,直接拎着风筝来回跑了两趟,在第三趟时,正巧一阵风起,迎面而来,风筝便被鼓着向天上飞起,她连忙扯着线又放线。 而白善宝和白二郎的风筝也放起来了。 三人扯着自己的风筝线哇哇的叫。 此时正是春日烂漫的时候,到处是盛开的花朵,加上今日天气晴好,因此有不少人来栖霞山踏青和放风筝。 他们三的风筝才放上去不久,便也有人与他们一样将风筝放到了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着,看着就很赏心悦目。 所以满宝他们不仅看自己的风筝,也看别人的风筝。 而点评别人的风筝本来就是一项娱乐活动。 靠坐在草地上的庄先生就听到旁边有人正叽叽喳喳的讨论,“那三个又大又丑的风筝是谁的?那条长长的是虫子?也忒可怕了吧?” “我就想知道那只
相关推荐:
深宵(1V1 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村夜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NTR场合_御宅屋
篮坛大亨
鉴宝狂婿
我的风骚情人
秘密关系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