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可再慢,两边城门大开,一个一个的放出去,聚集在城内的人也在慢慢的减少。 天还没黑,要出城的人全都出去了,刺客还是连个影子都没有。 常长史脸色越发冷凝,“会不会是前几天从小城门里跑了?” “不可能,”唐县令慢吞吞的道:“小城门里只放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妇人离开,当时秦侍卫也是派了人在一旁看着的,出城的人不会有问题。” 常长史忍不住呢喃,“那他们到底藏在了哪儿呢?” 唐县令没说话。 常长史很快回过神来,看向唐县令,眯着眼睛道:“唐大人是出了名的刑名高手,也查不出他们在哪儿吗?” 唐县令垂下眼眸,一脸感叹的道:“这些刺客很高明,唐某至今一点线索也没有。” 常长史皱起了眉头。 唐县令便问,“你们可有从他们的来历里查出什么来?” 常长史立即绷紧了脊背,沉重的摇头道:“没有。” 唐县令便没有再问,他看了一眼下面空下来的城门,转身道:“走吧,今天晚上你们还可以再查最后一遍,明日城门就要容许进出了。” 常长史脸色有些难看,跟着唐县令下了城楼。 常长史回益州王府去了,唐县令不知道他能不能休息,反正他是不能休息的。 他直接骑马去了刺史府,明刺史刚送走一拨同僚,才坐下喝了一口茶唐县令就来了。 一看到他明刺史就有些头疼,挥了挥手让下人退下,他带着唐县令去后面的书房。 “人都出去了?” “嗯,至少聚集在城门口处的人都走了。”其他地方的他就管不着了。 明刺史示意他坐下,盯着他的脸问道:“你果然不能抓住刺客吗?” 唐县令抬起眼看他,“大人,下官只是个小县令,益州王府这么多能人异士都抓不住他,我怎么抓得住?” 他冷笑一声道:“说是要全城搜检,但也并没有每家每户都搜过,而刺客的来历都是益州王府在查,我又不是神仙,总不能凭空断出刺客在哪里吧?” 说的也是,明刺史叹了一口气,“王府内争斗严重,本来我是想接过此事的,毕竟查不出刺客,我等也脱不开干系,但我才去接触,便发现这里头水浑得很,想了想便罢了,宁愿在这里被弹劾,也不能掺和到王府的内斗中去。” 唐县令深以为然的点头,所以他不想和益州王府打交道便是因此。 “总之,今天晚上是最后一次,今晚过后,谁也不准再扰民。”唐县令道:“都快五天了,益州城民心才稳,我不想因此再出事。” 明刺史点头,“张大人那里也是这个意思。” 不然,也不会强硬的在今天大开城门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六百十三章 亲事 城门一开,大家的生活便渐渐回归了正规,虽然进出城门的检查依旧很严格,好歹城内的菜蔬是供应上了。 也没官差在大街上设岗,见着一个壮年男子便拦住要搜查。 周四郎又等了两天,确定不会走街上平白被人抓走后就带着周立君上街去了。 满宝也能偶尔去逛一下书铺了,大家的忙碌又回到了从前。 周四郎问满宝要了家里给的钱,带着周立君走街串巷的买了不少的东西,决定带回县城里去卖。 庄先生知道他要回去一趟,便写了信,将身上的银子分出一大半来给他,托他带回去给他儿子。 其他人也都有要带回去的东西。 周四郎已经习惯了,把东西放到马车上便架着马车出门。 早上城门一开便出城,到日落之时刚好能回到罗江县,他连夜将庄先生的信和钱送去庄家,第二天也不急着回家去,而是要把手里的货物脱手。 这一点都不用他多费心,小钱氏和周喜在县城扎根后认识了不少人,他回来的东西又多是些鲜艳的布料,还是很好卖的。 只半天的功夫,周四郎便把带回来的货物给出手了,这才要架着马车回家。 “大嫂,我想着这次带些麦种过去,我和立君到外头的村子里问过,也有人家种新麦种,但种的人少,主要是新麦种太贵了,如今倒是些大户人家和富户种得多。” 周立君道:“我去粮铺里看过,新麦种贵得很,一般的乡户人家很少会去买的,我跟附近那几个村子的人商量过了,把麦种卖给他们。” “他们信你?” “自然是信的,我们一起干过活儿,他们也知道我是罗江县来的,新麦种就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 周四郎又不是一开始就要做这个生意,他与那些人结识是因为一起在大街上找活儿干,一来二去的便认识了。 后来春忙时,他想要到益州城外附近几座山上找些菌菇卖,被他们带着往村里走过,这才知道他们都还是用的旧麦种,说起种麦子来,他才有了这个想法。 “虽然白老爷和杨县令给的钱也不少,但他们要求太严格,须得是筛选出来的种子才行,而卖给他们的麦种却没必要这么严格,我们价钱也少拿些,总比把剩余的麦子吃进肚子里或当普通的麦子卖掉要好。” 小钱氏道:“还是得选一选的,咱可不能坑人,这种子可是事关一年的生计呢。” “我知道,大嫂您看我像那种坑人的人吗?” 小钱氏:其实还是有点儿像的,不过她不说。 周四郎正要回家去,一转身就看到关辛进到后厨来了,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关辛习惯性的进来,看到周四郎也愣了一下,然后立即热情的道:“四郎从益州城回来了?正好,今儿中午我们兄弟喝一碗。” 周喜站在厨房门口:“喝什么?” 关辛立即道:“喝水,喝水,嘿嘿嘿……” 周四郎:…… 小钱氏对关辛笑着点了点头,解释道:“他还得回家去呢,等改日有时间了再上来陪你喝一碗。” 小钱氏给周四郎收拾了不少吃食,将他推了出去。 周四郎指着店铺问,“这是怎么回事?他怎么到我们家后厨去了?” “喜答应他了。” 周四郎瞪圆了眼睛,“那爹和娘……” “爹和娘虽然都不太乐意,但前段时间又是收麦子,又是插稻秧的,他直接和军营请了长假回去帮忙,又每天买了肉,忙进忙出的……” 周四郎就明白了,这是松口了。 他撇了撇嘴道:“这是没成亲的时候,成亲以后谁知道?当年刘大郎没成亲前来我们家不也挺殷勤的吗?” “你大姐嫁出去后还在店里帮我,每个月都能分一笔账,正巧关辛也没地,只在县城买了个小宅子,以后有我们看着,他要是敢欺负你大姐,你们兄弟几个难道是吃素的?” 小钱氏道:“这会儿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刘家离得有点儿远,你大姐又不说,她被欺负了我们也不知道。” “这会子,我们天天能见着,关辛在这儿可没有家人亲朋,就是闹起来,咱家也不怕。” 周四郎听着颇有一种地霸欺负人的感觉,反倒有些许的同情起关辛来了。 “既然答应了,那这亲事……” “已经定下了,”小钱氏道:“爹的意思,喜是二婚,没必要弄得太隆重,请一些亲近的亲朋来就好,日子最好选在农闲的时候,五月不太合适,过了六月地里又忙起来,所以多半是六月中旬的时候吃酒,你去了也得和满宝说一声,让她回来。” 周四郎应下,“我们肯定得回来的。” 周四郎回到村里,家里的麦子已经大部分晒干收起来了,连选好的麦种都被白老爷和杨县令给买走了。 听见周四郎自己做起了麦种生意,老周头高兴的带着几个儿子连忙筛选出十几袋最好的麦子,“虽比不上挑穗挑出来的麦种,但肯定比旧麦种好。” 他笑眯眯的道:“你先卖着,要是能卖得出去,家里的不够,村子里还有不少人家有呢。” 周四郎没想到老爹这么支持,高兴起来,只是才高兴,老周头就继续道:“记得把挣的钱拿回来,对了,满宝在益州城怎么样了?庄先生怎么不给她休沐啊,这益州城离村里又不远,放三天假就能回来了……” 老周头念叨着要让满宝回来看看他这个老父亲,周四郎没告诉他,庄先生放假了,只是幺妹没想到要回来时。 只道:“爹,满宝现在忙着呢,每天要读很多书,学很多东西,连玩都没时间了。” 老周头就心疼起来,“她是个姑娘家,其实我觉着她学得够多的了……” 见他又是这个调调,钱氏忍不住道:“行了,你不是还想着满宝多读些书以后会治病吗?” 她对周四郎道:“你告诉满宝,让她安心在那边读书,家里没别的事,别总是想着回家。” 周四郎应下,道:“娘,我刚在县城里看到关辛了。” “嗯,”钱氏道:“你大姐和他的亲事定下了,明日我拿着他们的八字上道观里去算一算日子,回头你记得带满宝回来送大姐出嫁。” 钱氏道:“再忙也得回来。” 周四郎应下。 ☆.第六百十四章 药方 满宝知道大姐要成亲时,整个人都惊呆了,然后苦恼起来,“那得给大姐准备什么礼物呢?” 白善宝道:“钱。” 他道:“给了礼金,她缺什么自然会去买,这是最好的礼物。” 满宝想了想,觉着他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总觉得这个礼物不走心,所以她道:“不行,我要认真的想一想,送礼要么送人家缺的,要么送人家喜欢的。” 满宝问周立君,“你说大姐缺什么,喜欢什么?” “大姑缺的可多了,”周立君掰着手指头道:“缺钱,缺衣裳,缺首饰,嗯,还缺孩子。” 又道:“大姑也喜欢钱,喜欢衣裳,喜欢首饰,喜欢孩子。” 周立君小声道:“我娘说,大姑的心病就是以前没生下孩子。” “那不是刘大郎的错吗?” “是啊,但大姑心里很不好受,总是担心。” 满宝表示她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 周立君瞥了她一眼,她当然不知道了,小姑年纪比他们还小,大姑怎么会跟她说这样的事。 也就是她娘在跟她爹感叹时偶尔被她听到了她才上心的。 周立君偷偷地瞄了一眼四叔,小声道:“小姑你还记得吗,以前四叔还想把自个的孩子给大姑养呢,结果大姑想养你。” 满宝瞪圆了眼睛,在自己的记忆里翻了翻,似乎是有过这么一回事。 她忍不住摸了摸下巴,“那看来孩子很重要啊。” 周立君点头,点到一半见小姑神情不对,她忍不住紧张起来,问道:“小姑,你该不会是想送大姑一个孩子吧?” 满宝赞许的看了她一眼,“你真聪明,我才一想你就猜到了。” 周立君:“……这孩子得自己生吧,这个你怎么送?” “不知道关大哥有没有毛病,万一他也生不出孩子来……”满宝皱着自己的小眉头道:“如果他没问题,大姐这儿也没问题,要孩子应该不难。” 她喃喃低语,“晚上我问问……” 周立君问,“问谁?” “没谁,”满宝回神,挥手道:“你别管了,送不了孩子再送钱呗,我有钱。” 周立君便低头想了想道:“那我也送大姑一些东西吧。” 按照规矩,她是不必要单独备礼的,她一个没出阁的小姑娘,礼物是算在二房那里的。 但既然小姑要送,她在这儿闲着也没事干,干脆也准备一份礼好了。 周立君道:“我就送大姑一床被子好了,隔壁大婶做被面的手艺特别好,正好她最近给她亲戚做被面,我去帮忙,学了好多。我明天再去帮忙,等学会了也给大姑做一床……” 医学方面的事,满宝当然只能问莫老师了。 莫老师一听便道:“这有什么难的?你不是有商城吗?在那儿的医院里申请一个孕育嚢就行。” 满宝在科科的普及下了解了一下孕育嚢,她想象了一下,她拿着一个圆滚滚的像蛋一样的东西告诉大姐,这里面是她的孩子,等到十个月,这个蛋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然后裂开,出来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 满宝只要想到那个画面便一抖,道:“还是算了吧,医书上不是说有助孕的药物吗?莫老师你那儿没有药方吗?” “药方啊,”莫老师想了想,抚掌笑道:“我们这儿的药都是现成的,与你们那儿的药大不相同,想来你就是能买到也不好给出去吃,但一些古方上药方的药我们这儿又没有,回头我抄了给你,你看看你们那边有没有。” “对了,记得记下他们的脉案,吃之前的,和吃之后的,多久能有孕……”莫老师干脆紧急录了一堂备孕课给她,比如,备孕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计算受孕期…… 要不是对面的学生年纪实在小,他还有一些偏门的知识可以教她呢,不过考虑到对方的年纪,莫老师想想还是算了。 过了两天,莫老师才给满宝邮了三张药方,道:“这是目前我能找到的比较可靠的药方了,其中第一张还是传说中的宫廷秘方,对了,你们那儿有宫廷吗?” 满宝收了邮件,回他,“你说的是皇室?” “对对,有吗?” “有呀。”满宝道:“我们城里就有一个王爷,知道王爷吗,就是皇室的人,皇帝的弟弟。” 莫老师兴奋了,道:“接近他,然后多收集一些宫廷秘方,我现在对古中医很感兴趣。” 满宝道:“我的系统是收集生物的,不收录药方的。” “它也不能拦住你的脑子学习药方啊,你背下来发给我呗,我们可是师徒,为了你,我可是翘掉了好几个项目,就为了专心教你,你瞧瞧我在教学室里为你扩展的课程,你可都是买了一本书后免费学的,为师这么疼你……” “好了,好了,”满宝怕了他了,道:“接近他是不可能了,那个王爷是个坏人,而我是好人,通常好人和坏人都不能共存的,而我的力量在他面前就跟个小蚂蚁差不多,所以为了命,我还是远离他吧。” “不过,他又不会医术,要想学习宫廷秘方什么的,应该接近的是他的大夫吧?” 莫老师惊诧,“你们那里的宫廷这么危险?你又不做坏事,他能怎么你?” 满宝没想到她的老师这么单纯,“我是不做坏事,但他是坏人,总会做坏事的,那会儿我不就遭殃了吗?” “那算了,你还是远离这样的危险人物吧。”莫老师问,“你看一看药方上的药,你们那儿都有吗?” 满宝已经看过了,道:“大部分的药材我都在书上见过,便是没见过也不要紧,我拿到药铺里去问就是了。” “要是有不懂的就来问我,因为有些药材的名字不一样,我可以帮你查一查它的别名,好确定药材。” 满宝应下。 将药方背下来,出来便摸了笔将它默出来。 满宝吹了吹墨,在那张宫廷秘方上画了一个圆,决定明天要着重问一问这上面的药材。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六百十五章 抓药(给书友“Al Pacino”的打赏加更) 益州城有挺多药铺的,其中老字号就有四家,满宝在思考过后,最后还是决定找济世堂。 好歹济世堂里有个熟人不是? 虽然郑掌柜是罗江县的熟人,而不是益州城的,但满宝还是潜意识的对济世堂更有好感。 满宝在周立君的陪同下一起去了济世堂。 伙计看了一眼药方,问道:“这药方不是我们的大夫开的吧?” “不是,怎么,不能抓吗?” 伙计对她一笑,道:“倒也不是,只是得让我们掌柜的看一看,还请客官稍候。” 伙计去请了掌柜出来,他看了一下满宝给出的三张药方,沉吟了一下后笑道:“小娘子,不知这药是谁吃的?” “我大姐吃的。” 掌柜微微点头,“还是应该让病人来这儿看看,这药都是调理气血的,但侧重各有不同,不知大夫原来给开的是哪一张药方?” 满宝垂眸想了想,在来前,她曾给家里人把过脉,且她对姐姐的脉象熟得很,她干脆将脉案背出来,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掌柜看,“您看这样的脉案她适合哪张药方?” 掌柜惊诧的看着满宝,愣了一下才抽出一张来道:“那看着倒是这张药方更好。” 他道:“我虽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方子,但仔细一推演,竟是君臣相得,药性相和,且药效缓和,既补气血,又理肝肾,且不会太过燥热。“ 满宝见他抽出来的是宫廷秘方,高兴起来,“那就照着这个方子给我抓好了,对了,您觉得这药方做成药丸如何?” “那可不好做,”掌柜推演了一下,摇头道:“要做成药方还得仔细再琢磨琢磨。” 他将药方拿在手中,亲自给她抓药,“小娘子要几副药?” 满宝想了想道:“先来十副吧,这药中间可要隔断?” “每三日停一日吧,一日一副药。” 满宝应下。 掌柜给她抓了药后将药方叠了还给她,笑问,“小娘子的这张药方是谁开的?” 满宝摇头道:“我从书上抄来的。” “抄来的?”掌柜怀疑的看着她,“小娘子家里也是学医的?” “我是学医的。” 掌柜惊讶,略一思索便拱手笑问,“那不知小娘子师从何人?” 满宝顿了顿后道:“我不能告诉你。” 掌柜:“……” 做大夫的,又不是做什么不正经的事,为什么还不能告诉? 大家不应该想着扬名,然后可以接更多,更好的病人吗? 满宝付了钱,周立君则拎了药,一起和掌柜道别。 掌柜回神,连忙道:“小娘子,你先生若是没有在别处坐堂,可来我们药铺。” 他看了一下满宝,又思及她拿出来的是调理女子气血的方子,自以为了解的道:“便是女子,我们药铺也是恭请敬之的。” 满宝眼睛一亮,回身问:“果真吗?” 掌柜点头,虽然上门看病的女子较少,但也是有的,她既是女大夫,那便可以给女子看病,有何不可的? 从这张药方来看,开方的人很老道,医术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相比于药方,他更想要的是人。 满宝问:“可有什么条件吗?要不要考试之类的?” “啊?”掌柜想了想道:“岂敢怠慢尊师?只要尊师愿来就好。” “那你觉得我怎么样?”满宝挺了挺胸膛。 掌柜:……我想要的是你先生,而不是你。 周立君立即道:“掌柜,我小姑可厉害了,早几年就开始给人开方了,这些年没少给人看病。” 虽然没人用她的药方。 满宝连连点头,见掌柜的脸上都是难色,立即道:“我不要钱的,免费!” 掌柜:……更不敢要了怎么办? 满宝眼巴巴的看着他,“要不您考一下我?要是我通不过那就不要。” “你先生……” 满宝就叹气,“我先生虽不坐堂,却也有别的事做,没空出来看病的,所以我想学习多一些脉案都找不到病人……” 她这么一说掌柜就明白了,她是想来他这里看病人,学脉案的。 他皱起眉头,这一般是店铺的学徒或是坐堂大夫的徒弟才有的权利。 要知道病人也是很宝贵的,可不是随便可以给人看的,而做大夫的,前期亲自上手摸脉的机会可不多。 有的人有可能要做十年,甚至十多年的学徒才有可能出师看病。 而在这期间,辨别药材的机会常有,背医书的机会也不难找,可这亲自给病人看病,积累脉案…… 时间有限,病人情绪不好,谁敢随便交给学徒去摸脉? 所以掌柜沉默了下来。 还是一直在一边给人看病开方的老大夫突然上前道:“让她明天来试试看吧,要是得出的脉象不差,倒是可以跟在我后面看些带下病,” 老大夫对掌柜眨眨眼,脉案什么的,她可以在这里学,但得了脉案,她总得拿回去给她先生开方吧? 重要的还是方子。 而她先生的水平如何,只要看过开的方子就行。 这其实是一种互相学习的过程,他们想将人请到药铺来,一是为了增强济世堂的实力,二不就是为了学习对方的医术吗? 掌柜的领悟到了他的意思,对满宝笑了笑道:“行,那小娘子明日来药铺试试看,还不曾请教小娘子贵姓。” 满宝大大方方的道:“我叫周满,这是我侄女周立君。有件事还得和掌柜知会,我每天还要读书呢,所以每天能来药铺的时间不长,我以后每日来两个时辰怎么样?” 她道:“我不要钱。” 掌柜暗暗吐槽,让你在这里学习脉案,我们不收钱就已经算不错了,你还想要钱呢? 他见满宝年纪小,也没指望她能有多能干,因此点头应下。 不过因为她提到了她每日还要读书的事,对她更多了几分看重。 普通人家的姑娘,谁到了这个岁数还在读书的? 他闺女也就认了字,读了两本书后就不再读了,要开始学习女红和其他的东西。 可是…… 谁家的小姑娘会亲自来抓药? 不过想到她要抓的药,他又略微有些理解,“小娘子,你来药铺的事要不要先回去与家人商议一下?” 满宝自信的道:“我的事我能做主,我回去与先生说一声就行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六百十六章 顺其自然 庄先生还真没拦着满宝,在他看来,满宝的教育才是最让他头疼的。 因为这是他收的第一个女弟子,也是带的唯一的一个女学生。 他以前及现在,甚至未来教的男学生,都知道怎样给他们规划未来。 不是考官,就是经商,做地主,或是出去找活儿干,这么多年了,他早知道如何辅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也知道该侧重教他们什么东西。 可满宝不一样。 她是个女孩子,在这个世上行事有太多的束缚。 她聪明伶俐不下于白善,且还乐观心善,要不是身份所限,将来不知能有多大的成就呢。 她若是出身富贵,那他还能帮她谋一谋她的姻缘,让她嫁一个好人,通过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偏她出身乡户人家,而齐大非偶,他自然不可能鼓动弟子去嫁一个富贵之子。 所以对满宝,庄先生一直拿不定主意要怎么教。 既然拿不定主意,那便秉着老庄的思想,顺其自然便是了。 所以满宝要跟白善学一样的课程,助他考试,他便教她一样的书,她要时不时的去书铺里找书找资料,他便不拘束她。 而她现在要去药铺里积累脉案经验,学习医术,他便放她两个时辰的自由时间。 只是,他一如既往的要求她,“每日至少要看一个时辰的书,练半个时辰的字,这是最基本的。” 满宝应下。 然后去书架上找了一本医书放到一个小背篓里,又收拾出一套小一些的笔墨纸砚,这是往常他们出门时会带的。 她看了看,发现笔头有些秃了,便决定明日出门时买一支备用。 她知道,纸很贵,而她去药铺不仅要记录脉案,可能还要记一记大夫们开的方子,以拿回来学习。 若是在看病开方的过程中,大夫们能够提点她一两句,那她就更得记录下来了。 所以要耗费的纸张不少,这种损耗大的东西还是自己准备更好。 反正她是不缺纸用的。 满宝将明日出门要带的东西收拾好放在背篓里,这才去寻了个空隙进系统里给莫老师发邮件,告诉了他这一好消息。 “去了药铺,我就不缺病人看了,每天都能给你收集许多许多的脉案了。” 莫老师没有和往常一样在她的邮件发过去后秒回。 满宝想了想,觉得现在不是她惯常和莫老师联系的时间,他估计不在,于是便退出了系统,打算等晚上再来看一看。 周四郎直到夕阳西下才疲惫的赶着空马车回来,他对满宝道:“麦子都卖出去了,要的人不少,我决定再回家一趟,立君,你在这儿看着你小姑一点儿,没事别总往外跑。” 满宝道:“四哥,我找到活儿干了,我每天都要出门的。” 周四郎瞪眼,“啥?你出去找活儿了?不是,你个小豆丁干什么活儿?” 满宝自豪的道:“我去药铺给人看病。” 周四郎便扭头看向周立君,“你小姑说真的还是假的?” 周立君点头,“真的。”虽然人家不会让她开方,只让把脉。 “不是,这哪个药铺啊,别是疯了吧,要是看坏了病人谁负责?”周四郎怕自家妹妹被人给坑了,连忙道:“不行,你们得带我去看看,有些事可得说清楚了,这要是病人出了什么毛病得是药铺负责,我们可不管的,你小姑才多大……” 满宝:“……” 白二郎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乐道:“周四哥,你别听她们的,人药铺根本不让他们开方,就给她把脉学习脉案而已。” 周四郎就问满宝:“你们交钱了?交了多少钱,能学多久?” “没交钱,”满宝双手拍在桌子上,道:“我们这是互相学习,互相学习懂吗?回头我开了方出来,他们也要学习的。” “骗鬼呢,你开出来的方能比得上人老大夫开的方吗?”周四郎不太信任满宝,这孩子虽然不会说谎话,却总是自信太满,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瞎话,于是他扭头问周立君,“二丫,你说,人家为什么答应收你小姑?” 周立君瞥了她四叔一眼,淡淡的道:“四叔,请叫我立君,然后,小姑没说错,济世堂的掌柜和坐堂大夫的确是冲着小姑的药方来的。” 她抽出一张药方给周四郎,道:“喏,这是小姑开给大姑的药方,吃了就能有孩子了,掌柜看了这个药方,就决定收了小姑。” 其实是想收了小姑的先生,可周立君是知道的,她小姑的医术是自己翻医书学的,偶尔庄先生会帮她解读一下医书,或教一些。 但他并不是能让小姑学会医术的人,所以济世堂想要请的那位“先生”,他们总不能把医书给奉上去吧? 而且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可以借那位不存在的“先生”行些方便事,为什么不借? 周四郎的注意力却一下被转移了,他拿过药方艰难的辨别上面的字:“白……什么东西?这药吃了就能生孩子?真的假的?” “白芷!”周立君扯过药方仔细的叠好,仰着小脑袋道:“那是当然了,连济世堂的掌柜都说这方子好了。” 满宝趁机把那两串药拎出来交给周四郎,“四哥,既然你要回家,那你就把药给大姐带回去吧,让她自己熬了吃,这药是补气血的,一天一副,早晚一次,三天停一天,这是十副药,等吃完了让她去济世堂把脉,然后把脉案给我。” 周四郎愣愣的抱着药,“不是,这要是吃了药就能生孩子,那大姐还嫁给关辛干什么?” 周立君立即道:“对啊,那大姑完全不用嫁人了呀。” 满宝就一巴掌拍在她四哥的脑袋上,把他打醒,“四哥,你都成亲的人了,能不能不要那么傻?” 周立君迷惑的左右看着俩人,白二郎也一头雾水,齐声道:“我觉得四叔(周四哥)说得对啊,小姑(你)怎么随便打人?” 周四郎涨红了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满宝,“我知道也就算了,为什么你会知道,你比立君还小呢。” ※※※※※※※※※※※※※※※※※※※※ 作家的话 说到医术,便想到出身医药世家的黎宝璐,读书好,医术虽然一般,但人家功夫好啊,感兴趣的新书友可以看一下我隔壁的《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 这一波推荐真的是太尴尬了 ☆.第六百十七章 正式看病 满宝以一种看白痴的目光看着周四郎,“四哥,我在学医术呀,我是大夫呀!书上都有写好不好?” 而且还很详细呢,精子、卵子什么的,以及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区别,早在两年前她就和莫老师学过了。 周四郎抱着药包的手都颤抖起来了,他抖着嘴唇道:“这这这,书上怎么啥都写呀?” 他想让满宝别看这样的书,但想想又不对,这是在学医术吧? 不看好像也不行。 学不会没啥,万一学不会还去给人看病,把人治坏了怎么办? 就在周四郎纠结的时候,满宝却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四哥,你回去后记得带关大哥也去药铺里看看,看看他有没有毛病,万一他也和前姐夫一样有病,那大姐可生不了孩子。” 周四郎:“……好。” 一旁的白二郎和周立君还在一脸迷茫呢。 周四郎扭头看到,忍不住伸手拍了拍俩人的脑袋,叹气道:“无知也是福啊。” 白二郎 周立君:…… 莫老师到了时间才上线,看到满宝的邮件,高兴得不得了。 他现在已经改为主攻古中医,急需的就是古代的各种脉案,而满宝进了药铺,不仅可以提供脉案,还能提供他们那边的方子,对他的研究大有帮助。 当然,坐拥如此多资源的莫老师也会根据脉案给出方子,以教导满宝。 莫老师信心满满的对满宝道:“这样一来,你不仅有我这个博学的老师,庞大的百科馆资料,还有数不清的病人,只要不断认真的学习,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代名医。” 满宝自己都憧憬起来了,“那我岂不是很厉害,很厉害?” 不仅莫老师,连科科都表示赞同,鼓励她会很厉害的。 然后第二天满宝在读完早课,又练了半个时辰的字后便背着背篓去济世堂了。 因为是第一天,所以周立君跟着她一起去。 这个时间点,药铺才开了没多久,病人也刚来。 满宝和大家打了招呼,就特别乖巧的在老大夫旁边搬了张小凳子坐着,然后把背篓里的纸笔和墨拿了出来摆在面前。 老大夫震惊于她的自来熟,愣了好一会儿才回神,“周小娘子……” “您叫我满宝吧,这是我的小名儿,我家里人和朋友都这么叫我的,”满宝特别的自来熟,问道:“老先生,您叫什么名字?” “在下姓纪,单名泽,你就叫我纪大夫就好。” “纪大夫,那我们的掌柜叫什么?” 纪大夫:“掌柜姓郑,你就叫他郑掌柜好啦。” 满宝:“咦,罗江县也有一个郑掌柜,他们是一家人吗?” 纪大夫这才看向满宝,“你认识郑一伟?” 满宝狠狠地点头,“认识,认识,我们是好朋友呀。” 远在罗江县的郑一伟:一年最多见三四次的那种好朋友吗? 纪大夫这下坐直了身体,面色也更加和煦了,“你和一伟是好朋友呀?” 满宝点头,“我们认识有五六年了,我家种有些药材,一直都是卖给他的,一来二去的就熟了。” 五年的时间不短了,郑一伟去罗江县也不过六年多的时间罢了。 纪大夫便摸着胡子笑道:“巧了,郑掌柜和一伟是叔侄,你得改一改称呼了。” “那我就叫老郑掌柜呗。” 正想让他叫郑一伟做小郑掌柜的纪大夫:…… 他顿了一下,略一想,觉得这个称呼也不错,郑平年纪是不小了,是该叫一声老掌柜。 纪大夫笑眯了眼,“好,以后我随你叫,来来来,你跟我说一说,你可学过把脉?” “学过的,而且学了好几年了呢,这两年我没少给村里的人把脉。” 纪大夫颔首,“一会儿你先看一遍病人,将脉案记在你的纸上,我再看一遍。” 满宝点头。 俩人商量好,这才让等着的病人上前。 俩人说话又没隔着门,也没避着人,因此等候在一旁的病人全听到了。 他们才在桌子前坐下,满宝就把自己的脉枕挪上前,眼巴巴的看着病人。 病人犹豫了一下,想到刚才老大夫说的,这小娘子看过以后他还会再看一次,便把手放了上去。 满宝就摸着他的脉,一边用心的听,一边去观察他的脸色,问道:“觉得哪儿不舒服?” “喉咙干痒,一直咳嗽。” “何时开始咳嗽的?可流鼻涕?” “前日开始的,不流鼻涕。” “吃过其他的药吗?” “没有。” “可还有其他的不舒服?” 对方犹豫了一下道:“好像头还有点儿晕。” 满宝便道:“我看看你的舌头。” 满宝细致的望闻问切后,便收回了手,提笔开始写脉案。 纪大夫这才示意病人转向他,将刚才满宝问的问题又重复了一遍,摸过脉后便提笔写药方,顺手在一旁的本子里记了一句脉案。 他的脉案是一句话总结,满宝却是洋洋洒洒写了不老少,特别的详细,连脸色蜡黄都给写进去了。 纪大夫扫了一眼,微微摇头,写得是挺详细的,但这不是浪费纸张吗? 病人拿了药方去采药,满宝都没得及看一眼,更别说记下了。 不过满宝也只惋惜了一下,反正后面还有这么多病人呢,不着急。 第二个病人上前,依旧是满宝先看,先问一遍,然后纪大夫才又看一遍,又问一遍。 有时候纪大夫问的问题和满宝的不一样,满宝也会记下来,然后认真的跟着纪大夫去观察病人。 因为想着要抄药方,所以她写脉案时便快了许多,字也就不讲究工整了。 写完了脉案,她便偏头去看纪大夫写的药方,然后非常迅速的在他写完一个药名便抄一个,写着写着,她有点儿抓瞎了,“纪大夫,你这都什么字啊?” 纪大夫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将药方交给病人,道:“草字。” 满宝觉得不对,她虽然不写草体字,但也是看过先生写的,明明没那么潦草的。 不过她也没与纪大夫争论,现在排队等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了,因为一个病人要看两遍就已经很耽误时间了。 周立君已经暗示过她,有些病人面上有了不满,所以她不好此时耽误时间。 想着来日方长,满宝将此事暂时压下,继续跟纪大夫一起看病。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六百十八章 背药方 济世堂是一家老字号药铺了,前来看病的病人自然很多。这世上,最不会缺客人的两个铺子,一是粮铺,另一个就是药铺了。 而上午到中午这段时间,通常又是药铺最忙的时候。 看病也是要赶早的。 因为等待的人多,到最后满宝看病的速度也快了许多,记录脉案的时间更快。 她在观摩了老大夫的好几张药方后已经放弃去识别他的字了,特别认命的只记自己的脉案。 等最后一个病人看完,也已经过了吃午食的时间,周立君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她特别贴心的去街上买了些馕饼和汤菜回来,他们一结束看诊,她立即请纪大夫和店里的伙计一起吃午食。 纪大夫脸色和缓的微微点头,领着他们将饭菜送到后院,在后面吃。 满宝这才知道药铺后面竟然还有个院子,而院子里正搭着不少的架子,里头都晾晒着药材,空气中飘着阵阵药香。 纪大夫见她眼珠子都移不开了,便笑着在凳子上坐下,问道:“怎么,没看过这么多药材?” 满宝愣愣的点头,此时她的脑海里正不断的响起科科的叮咚声,科科用特别清冽的电子音念道:“发现古老植物……发现稀缺植物……发现未曾有过记录的动物尸骸……” 科科如果有心理活动,它此时一定是在高兴的打滚,它就知道,宿主只要与外面的交流增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医术什么的,不就是跟世间的动植物相关吗? 现在,人们已经厌倦了合成药类,更偏向回归自然的药剂,而古中医正是如此。 见满宝愣这么久,纪大夫忍不住抬头看她,问道:“你会认多少种草药了?” 满宝好一会儿才回神,道:“我只背过药材名,没怎么见过它们。” 纪大夫闻言微微皱眉,“你没认过药材?” 学医不应该从这儿开始吗? 像他们药铺的学徒,都是从识药材开始的,然后要在前台抓药,还要学着整理药材。 等把这一切都学熟了,三两年也就过去了,要是遇到不爱教的师父,那学个三五年都有可能。 等把药材认全了,才开始教医书,最后才是上手听脉和开方…… 没有十年的功夫,休想出师。 就算八岁开始做学徒,那能出师时也十八了,而资质差一些的,说不定要在柜台里抓七八年的药才能上手把脉开方。 结果现在她却说自己还没开始认药材? 纪大夫皱紧了眉头,问道:“你不认药材,那你怎么开方?” “我把药材及药性都背下来了呀,”满宝道:“我还背了不少的药方呢。” 纪大夫眨眨眼,“背下了药性,却没认药材?” “我没这么多药材。” 纪大夫怀疑,“你先生也没有?” 满宝静静地看着他。 周立君左右看看,便笑道:“纪大夫,我们先吃饭吧,吃了饭后再谈。” 纪大夫想了想便点头,“待吃完了饭你背一下你记下的药材和药性给我听,还有那药方。” 满宝脸有些发苦,“那得到什么时候?我答应了先生下午要回去读书的。” 纪大夫没说话。 满宝便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她有些垂头丧气的。 满宝背的药材,一半出自她在庄先生和白家找到的医书,其中有药材的名字及药性;还有一半则是莫老师为她整理出来的,更加的细致和有调理,很好背。 她背了好几年了。 莫老师整理出来的药,有一部分是只存在于书籍中,还有一部分则是在随着时间不断的完善之中。 他们那边对药性的记载更全,研究也更透彻。 所以满宝觉得要背这么多东西,一个下午是实在不够用。 而且有些时间太过久远,她实在是记不住了,除非有人提一提药的名字,她才能顺着背下药性。 更别说这其中还包括药方了。 满宝叹了一口气,吃完饭后便背着手站在桌子边给纪大夫背药材及药性。 纪大夫喝了一口茶后便半闭着眼睛听,听了三刻钟后脸色越发认真起来。 周立君给小姑送上一碗水,满宝一饮而尽,然后继续往下背,又背了半个时辰,满宝又找水喝。 此时纪大夫已经整个人坐直了身体,见她喝完水后便道:“你不必背药了,你背一背自己记得的药方。” 满宝想了想便打算从最先的背起,“五虎汤,主治风热壅肺、身热、咳喘痰多者,麻黄七分,杏仁去皮十分克,甘草四分,细茶炒过八克白石膏十五分……” 随着满宝不疾不徐的背诵,纪大夫慢慢张大了嘴巴,许久,许久,他才捂住胸口想要站起来,却发现自己保持一个坐姿太久,腰背有些发麻。 周立君全然没发觉,她正捧着下巴星星眼的看着自家小姑,她知道小姑在自学医术,也知道小姑很厉害,却不知道原来小姑这么厉害。 要读这么多书,竟然还背下了这么多医书,真的是太厉害了。 满宝低头又给自己倒了一碗水喝,这才清了清喉咙继续背诵,纪大夫总算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想要让满宝别背了,就突然看到了站在入口处的老郑掌柜。 不知他站在那里多久了。 老郑掌柜也怔怔的看着满宝,察觉到纪大夫的目光,他这才回神看了他一眼,冲他微微点了点头,最后又看了满宝一眼才转身离开。 纪大夫这才阻止还在绞尽脑汁背药方的满宝:“好了,我知道你背下了很多药方。” 满宝就松了一口气,再背下去她也背不出来了,话说大黄附子汤后是什么药方来着? 满宝咽了咽口水,在周立君扯了扯她的袖子后勉强回神,“纪大夫,我是不是要先认识药材?” 她努力的让自己的目光显得真诚一些。 谁知道纪大夫都不看她的眼睛,直接扶着桌子坐下道:“不错,你是要先认一认药材,光会背还不行,还得会认才行。明儿你来,上午看诊过后再留一留,我教你认药材。”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这一章便来推荐我好基友顾婉音的新书吧,今天上架,《福运皇妃》——重新来过,许棠不想再做普通的宫女了,所以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嗯,是什么决定呢? 你们猜 ☆.第六百十九章 诗会(给书友“Al Pacino”的打赏加更) 满宝兴奋起来,问道:“药材有生的吗?” 纪大夫便抬眼瞥了她一眼道:“绝大部分都是炮制好的,药铺很少收生药材的。” 满宝虽略微有些惋惜,但还是很快振作起来,笑道:“先生,那我先回家去了。” “去吧,去吧。”纪大夫没忍住,又说了一声,“周小娘子,哦,不,满宝啊,你先生要是哪天有空了,请他出来,我们一起用用饭,说说话吧。” 满宝嘿嘿一笑,只当他说的是庄先生,因此点头,表示会和她先生提的。 今天已经很迟了,满宝背着背篓挥手和纪大夫告别,走到前堂才发现又有一个大夫坐在那儿给病人看病,看着比纪大夫年轻多了。 纪大夫随口介绍道:“这是犬子。” 满宝便笑容灿烂的打招呼,“小纪大夫。” 病人基本集中在上午,下午一般只有零星几个病人,所以由小纪大夫坐堂。 不过纪大夫也会在后堂休息,若是遇上小纪大夫解决不了的急症便可以叫他。 老郑掌柜站在柜台后面,笑吟吟的和满宝招手打了一个招呼,目送她和她那侄女出门。 小纪大夫给最后一个病人开了药,然后抬头看看站着不动的老父亲,又扭头看一眼正站在柜台后看着门口的老郑掌柜,他忍不住挠了挠脑袋,“爹,这小娘子是谁啊?” 纪大夫收回了目光,瞥了他一眼道:“一个学徒。” 骗鬼呢,一个学徒至于让你们这么目送吗? 老郑掌柜走到了纪大夫身边,感叹道:“也不知道她的先生是谁,既能教她这么多药性和药方,怎么不教她认药材呢?” “交浅不好言深啊,待再熟一些再说吧。” 老郑掌柜只能惋惜的点头。 庄先生站在门口,看到她进了巷子便松了一口气,见她背着背篓冲他飞奔而来,庄先生便压了压手让她慢一些,“怎么回来这么晚?” 满宝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道:“纪大夫嫌弃我不认药材,要我背药性和药方呢。他说从明天开始教我认药材。” 庄先生听了好笑,“你的医书全是自己看,自己背的,从未真正的学过,连药材都不识,是要好好的认一认。” 庄先生见她声音都有些哑了,知道是说话太多,便示意她进屋,道:“今天就不给你布置课业了,你自己玩去吧。” 满宝还真有些累了,主要是大半天精神都绷着,尤其是背书的时候,这时候一放松下来便有些犯困,她去吃了一些点心和水后就忍不住回房睡觉去了。 白善宝从府学回来时,她刚睡熟没多久。 他忍不住在她的窗户外打转,“这时候才午睡,晚上还能睡着吗?” 这话像是对坐在一旁摘菜的周立君说,又像是对自己说,反正说完这句话以后他立刻就去敲满宝的窗户,势必要把她吵醒。 满宝很少有起床气,但她这会儿才熟睡就被叫醒,心里的火气就腾的一下冒了起来,她抽出头下的枕头,直接冲着窗户砸去。 枕头砸到窗户上发出砰的一声,窗外的人安静了一下后就越发锲而不舍的敲窗,“周满,我这是为你好,这会儿都快吃晚食了,你现在才午睡,晚上你还睡不睡了?” 满宝终于被他得从床上起来了,然后就跑出去追他打,俩人绕着院子跑了两圈,白二郎特别友好的递给满宝一根棍子。 白善见了气急,叫道:“白二,别忘了我是你师兄!” 满宝叫道:“我还是你师姐呢!” 说罢举着棍子撵他,白善一溜烟跑得特别快,差点迎面撞上满宝的后背,她直接转身又反过来撵他。 白善:“……你说,我是不是为你好,谁申正了还午睡?” “我不管,你过来让我打一下,不然我心口的气散不掉。” 院子里的大人都不管,让他们满院子的乱跑,满宝拿着棍子很有优势,总算是打了白善一下才满足。 她长舒一口气,丢下棍子就坐在凳子上喘气。 白善也累得不行,一屁股坐在她旁边,问道:“中午你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会子才要午睡?” “我去药铺了。” 白善:“济世堂竟然真的收下你了?” “哼,”满宝道:“我今天还把脉记了好多脉案了呢。” 说到脉案,满宝总算是想起来,她记的那些脉案还没整理呢,她便叹了一口气道:“看来晚上也有的忙了。” 白善道:“我今儿学了新文章,你要不要听?” 满宝就坐在凳子上道:“你背给我听听?” “没背下来,算了,我觉着靠你不如靠我,你还得去书铺里查作业呢,”白善絮絮叨叨的道:“今儿中午他们在书院里斗了一会儿诗,我去听了一下,也就一般一般,我觉得年中考我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满宝道:“昨儿先生讲课时我记了一些笔记,你要不要?” 白善:“要!” 满宝便去书房里把笔记本找出来给他,道:“喏,我还记了两个问题,本来想今日问先生的,但今天我好困。” 白善宝翻开,一看便哈哈道:“我知道答案啊,我告诉你。” 白二郎觉得没趣得很,宁愿去看周立君摘菜,也不掺和他们的话题。 满宝:“既然有诗会,你为何不去参加呢?” 白善宝:“他们又没请我,而且诗会就是斗诗,没趣得很。” 白二郎插了一句嘴,“我觉得有趣啊,很多人聚在一起谈文论诗,多好玩儿。” “你是想跟人玩儿,不是想作诗吧?”满宝戳穿他。 白二郎就哼哼道:“我也是会作诗的。” 庄先生便笑道:“既然你喜欢,那更好,过两天休沐,我带你们去参加一次诗会。” 满宝眼睛一亮,“先生,是哪儿的诗会?” “大智书院的,你们不是交了好几个朋友吗?他们应该也在,”庄先生笑道:“正好你们也出去玩一玩。” 三人高兴的应下。 庄先生继续笑道:“既然要去参加诗会,那你们可得提前准备一些诗,嗯,就以荷与夏为题,你们各做两首诗备着吧。”
相关推荐:
万古神尊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淫魔神(陨落神)
虎王的花奴(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婚里婚外
旺夫
NTR场合_御宅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