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136章

第136章

些细土来,虑了水,你们都喝一些,免得初来水土不服,身子不爽。” 饭后,裴秉元将儿子唤到书房叙话。 儿子虽只有十六岁,但他的话,在裴秉元心中已经颇有重量,很值得考量。 “这几日勘看,我见你总在簿子上涂涂画画,可见有些自己的想法,能否借为父一阅?或是你说与为父听?”裴秉元问道。 裴少淮心里有些粗略的想法,本就是要说与父亲听的,父亲主动开口,他正好悉数道出来。 在说之前,裴少淮道:“父亲这几日必定也有新想法,孩儿想听父亲先说。” “好。” 裴秉元娓娓道来:“眼下我身无依仗,只有一个知州的空头衔,身为一州的父母官,若真想把州衙立起来,最大的依仗就是民心。何为民心?在这世道里,一口吃的就是民心。百姓若是连口吃的都没有,又哪来的性命追随你?是以,为父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治理水患,保百姓丰收,家家户户有可食之粮。” “其二,产粮还需护粮,若是丰收之后遭了贼寇,岂非养了他人的肥头大耳?我已去信你二姐夫,叫他借我几个懂操练的士卒,好好把州衙这批散兵游勇给我磨一磨。再者,受贼寇侵扰的不止太仓州,只需各州各县联合起来,百姓们家家备好长棍利器,我就不信千余个贼寇,还能敌得了我满城的百姓。” “若想凝聚起百姓,还要看为父能不能治住今年入夏的水汛,长势好的粮食给了百姓盼头,这凝聚力就成了一半。” “其三,今年丰收,州衙有了余钱,我必定要重兴造船厂,太仓州的手艺理应流传下去。” “至于更长远的,为父尚未考虑清楚,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裴秉元说完,望向儿子,笑道:“淮儿,该你了。” 裴少淮也一一说出自己的想法,道:“父亲爱民之心,令人敬佩,孩儿有些粗浅的想法,请父亲指教。” “孩儿以为,镇海卫只一心揽着太仓州的良田、粮税,而不主动打探朝廷的形势动向,见识何等之浅薄,恰好给了父亲反击的机会。” “朝廷去岁已在松江府开海,江浙、潮广沿岸开海势在必行,一旦太仓州开海,那个废弃的商运码头就成了香饽饽,毕竟太仓州距离京杭大运河更近,输送更方便。故此,孩儿以为此商运码头必须牢牢守住不能失。” “父亲也不必怕太仓州商运码头没名气,没有商船靠岸此处。出海行商的商贾们,最怕的不是上缴税例,他们最怕的是当地官员乱收税例,有的十中取一,有的三中取一,有的收受实物再倒卖,有的直接收白银,皆无定数,收下的税例还未必能进国库。故此,父亲只需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收税之策,由户部上奏朝廷批准,白纸黑字传扬出去,海商们自会闻讯而来。” “税例自然要上缴国库,然众多商船停靠太仓州,所带来的绝不止税例而已,届时攘往熙来,太仓州比肩扬州也不是没有可能。” “孩儿记得,数年前曾有一事,内官张芊于金乡卫海域遇数千海寇,人船众多,张芊船上不过百余人而已,却能仗着大船的优势,在海上与敌鏖战二十余合,敌寇无计可施,只能撤退让道。茫茫海波之上,数十只八橹快哨船也未必能敌一只乌尾风帆大船,太仓州船厂若有朝一日能造九百料、一千料的大船,数百水师亦能与千数之敌周旋矣,孩儿以为造船厂利在此处。” “至于镇海卫,卫指挥使既敢养寇自重,自有他被反噬的时候。武官若想升迁,何事为重?军功也。临海卫所,何为军功,杀寇也。他既想要军功,又想要养寇,岂能两全?” “再过两年,卫指挥使面临升迁,自然要想方设法谋一份军功,届时正是他们黑吃黑的时候,贼寇岂会心甘情愿把头伸过去让他利索砍?若是正好此时,兵部另派大将南下,能有大船只相助,出海巡捕海寇立了大功,镇海卫杀敌不力,兵部另外举荐大将辖管镇海卫,也就水到渠成了。” “镇海卫之错,错不在军户,他们与民一样,不过是为了谋口饭吃。镇海卫之错,错在诸多军中官长,将他们一一拔除,太仓州的军户与民户之间,可相安无事矣。” “民富则兴教化,父亲再设州学、卫学,学子闻风而来,太仓州可成文风鼎盛之州。” 裴少淮道:“孩儿走到每一处,有了想法便写下来,未必成熟,父亲或可比对大庆例律,再细细研究是否可行……孩儿以为,若想能有所成,恐怕要五六年之工。” 裴秉元听得极认真,儿子说完,久久都未能回过神来,思绪深陷其中,好似已经看见太仓州一切向好之景观。 半晌,裴秉元拍拍儿子的肩膀,道:“有儿如此,何愁家族不兴?” 第61章 第 61 章 裴秉元勘看完太仓州, 有了整治计划,才受了朱同知的接风宴,目的却不在“接风”。 裴秉元已查过朱同知、刘通判的家境, 中规中矩,领着朝廷的粮饷, 家人在苏州府城有些小产业。 可见他们并未倒戈镇海卫,只是明哲保身。 亦或者镇海卫不屑于收买他们。 酒过三巡, 众人熏熏欲醉,正是掏心窝说实话的时候, 刘通判举着酒盏,自嘲自笑道:“宋诗云‘若知射影能相惧,应学含沙得保身’,知州大人莫笑话,我等小官小吏堪比河中蛤蜊,外头包着壳,里头含着一肚子的黄沙,为保身尔……便是如此, 仍易受人摧。” 太仓州如此情形, 他们已不在乎功过, 但求安稳度日罢了。 朱同知年岁大,寡言一些,听了刘通判的话,亦低头苦笑。 裴秉元举杯与他们同饮, 并未强说要他们如何如何的言辞, 他斟酒举向朱同知, 问道:“朱大人如何看?” 朱同知在任多年, 已经送走过好几知州——知州们来时一派豪情, 很快被镇海卫治得服服帖帖,最后黯黯离去。 个个如此。 州衙与镇海卫一相争,镇海卫就会放贼寇进城“教训”州衙,如此反复,百姓更受其害。 “知州大人既已知晓太仓州的局势,下官斗胆便明说了。”朱同知劝道,“百姓虽过得苦,但仍可勉强度日过活,下官窃以为争不过不如不争,兴许老百姓还能少受些劫难,过些安稳的苦日子。” 裴秉元摇摇头,说道:“两位大人误会了,本官今夜还未提及过要与镇海卫相争……本官问的,是这太仓州当如何治理。” 紧接着又道:“偌大的太仓州,不止军卫跋扈一件事。衙差懈怠散漫,堤坝久久不能垒高,造船传统荒废……在两位眼里,这些事不值得一治吗?” 朱同知、刘通判一愣,面面相觑,又露出惭愧之色——原是他们破罐子破摔了,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 “全听知州大人吩咐。”朱同知、刘通判道。 …… 两个月余,司徒旸派数个军士乘海船抵达太仓州,拜见裴知州。 正巧这时,裴秉元夜里带着人突击巡察城楼,发现值夜的衙差不好好看守城门,反倒聚在一起顽叶子牌,喝酒赌钱。 顺藤彻查后,州衙内的衙役竟有三分之一参与过。 “你们既不好好端着这饭碗,有的是人肯进三班。” 裴秉元革去犯错者,张榜另外招募,趁机好好整治了衙门里的衙役。此后,军士每日早中晚带队操练衙役,众人皆不敢怠慢。 …… 谷雨时节,雨生百谷,故有此名。江南之地春雨充沛,绵绵又沥沥,此时田壤湿润如膏,正是黄犊犁地,农户低头种秧的时候。 百姓忙着农耕,裴秉元却已经在担忧夏涝了,春耕后有两月的空档期,需在此期间把堤坝垒高。是日,他来到常熟县县衙,与詹知县商议修筑堤坝之事。 詹知县比裴秉元品级低,自然对上官恭恭敬敬的,但一提及修建堤坝的事,詹知县便面露难色,佯说常熟县今年要修建水渠,恐怕难以抽出徭役修建堤坝。 毕竟每年汛期,外溢的江水都漫到太仓州去了,常熟县并不受灾。既无好处,詹知县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出人手呢? 裴秉元早有准备,说道:“詹大人明年满任了罢?” “裴大人此话何意?” “本官乃圣上亲自外派,若太仓州治水有所成效,此事必定呈至京都,奏报朝廷。”裴秉元隐晦道,“詹大人还是再想想罢,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詹知县沉思。 话到这里,裴秉元只需等鱼上钩了,遂起身道:“本官先回去了,詹大人想清楚再来答复本官罢。” 裴秉元回到家中,没过半日,詹知县身边的小厮来传话,道是:“禀知州大人,詹大人派小的传话,说裴夫人初来此地,必定有许多不相熟、不方便,詹大人有个亲妹子,不如让她过来陪夫人小住几日。” 这哪里是过来陪林氏的,分明是看上了裴秉元的身份,想让裴秉元纳其为妾,与裴家联姻。 这算是常熟县出人垒高堤坝的附加条件。 裴秉元喉结一嚅一嚅,脸涨得通红,显然吃怒,正打算出口斥责,却被林氏拦了拦,林氏低声道:“妇人的事交给妇人来办,老爷且宽心,水利之事为重。” 林氏笑盈盈对那小厮道:“劳你们家大人挂心,他们父子住在前院办公读书,我一个妇人在后院,着实有些闲闷,正缺个人说话。” 人很快就送过来了,名叫詹茵倩,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女子,姿色中上,教养不俗。 林氏与其闲叙了一番,才知晓——詹家原想多留她几年,结果想说亲时,不巧遇上老人先后辞世,一下耽误了六年,迟迟未嫁人,成了大姑娘。 “妹妹真是太不容易了。”林氏唏嘘,又问道,“妹妹想找个

相关推荐: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山有木兮【NP】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深宵(1V1 H)   我的风骚情人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沉溺NPH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将军在上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