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句是什么罢?”胡祁自问自答道,“是‘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难道还能说是无心之失?这是昭然嘲讽尊上。” 子贡问,现在的执政者怎么样?是第几等的士?孔子答曰,都是些气量狭隘的人,根本算不上数。 “胡祁,你这是欲加之罪。” “此乃皇帝亲签的驾帖,拒不从命,张令义你是要跟着一起造反吗?”胡祁看向阻拦的众人,喝斥道,“这天下究竟是皇上的天下,还是你们这些姻亲、师生相互包庇的天下?不服旨意、蓄意阻拦执法者,当诛!” 裴少淮看着岳父、世伯、座师的后背,他们脊梁挺直,岿然不动,乌纱帽下白发苍苍,因愤怒而颈脉青凸。 他知道,“藐视君主”是临时捏造的罪名,真正缘由应是“荧惑守心”。在天象没有出现前,朝廷断然不会公布这份预测。 若是公布荧惑守心,百姓会恐惧,米价会高涨,民心会乱,天下会不太平。四方敌国也会捏造“天降祥瑞”,拧成一股劲,趁机攻打大庆,想取而代之。 在人人都信“荧惑守心”的世道里,“荧惑守心”就真的能制造灾难,这是对家的高明之处。 裴少淮更加确定,对家是一群深谙《商君书》的人。只不过他们不去发展法家的先进之处,反倒只限于钻营“帝王心术”、“驭人愚民”,成了躲在暗处的一堆蠹虫,疯狂蠕动,企图让世人都躲进阴潮的洞穴里,听命于他们[1]。 倘若岳父、世伯、座师他们一起被关押了,才真是中了对家的圈套。 这时,“君让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裴少淮,你就这般一直躲在长辈身后不出来吗?”胡祁高喝道。 该是裴少淮押注的时候了。 只见他站出来,朝替自己声张的众人深躬,而后两手一举,摘下了长柄乌纱帽,置于地上,端端朝着太和殿正门外耀眼的日光。 “伯渊……” 裴少淮在太和殿上摘下官帽,犹觉得不够,他一边解下腰带、脱下外官服,只剩素衣一套,一边铿铿言道:“旧船,将沉矣!” “何为旧船?人人皆为自己所图,凡事只知利害,不知是非曲直。小人当道,庸官高位,无能且猖狂,无手段无本事无才干,只知结党营私,以利诱惑下官依附……此为旧船。” “旧船将沉,摇摇欲坠,人人只顾着争抢船舵,而无人无心修补窟窿。天下田亩有十,而百姓能耕不足三,尔等不言不语;百姓上山吃蓬草啃树皮,以观音土果腹,尔等不言不语;四夷虎视眈眈,倭寇久患不止,尔等不言不语……却有心思咬文嚼字,为莫须有的罪名立状写辞。我裴少淮区区一小官,何值得堂堂一朝首辅不顾正事、熬尽灯油,只为了安我一个罪名?” “你们不分曲直黑白,但百姓能看得清楚黑白。文章不为功利事,笔墨只道百姓忧,你们不想说的话、不想写的疏,自然有史册青笔来写。” “今日,你们能以‘藐视君主’为由关押裴某人,他日,你们又将以何理由打压、逮捕其他贤能者?当有心修补窟窿的臣子皆被打压耗尽,这旧船船舵落入尔等之手,又有何用?” “旧船,将沉矣!” 裴少淮将脱下的官服单手一抛,衣袍如白鹤折翅般落地,他来到胡祁跟前,双手前举,望着胡祁,眼神中满是鄙夷不屑,道了一句:“你连将沉之船的舵把都摸不到。” 胡祁连首辅都是捡漏得到的。 “逆臣,逆臣!”胡祁红着眼,失态地吼叫着,他被刺到了痛处,挥手道,“快将逆臣拿下,关入天牢!” 锦衣卫上前。 同样在朝堂上的裴少津,挣脱了同僚们的拦阻,也如兄长一般扯下了乌纱帽,他今日才明白兄长昨日为何会说那番话,可兄长既然早就料到了,为何不设法脱身呢? 眼下顾不得想那么多,他拦在锦衣卫身前,有些失了理智,道:“若是连大哥都不清白,这朝堂上还有谁是清白之身?你们要带走他,先把我带走。” “裴少津,让开。” 少津身子一滞,被直呼其名的一声震住,渐渐清醒了一些,他张开的双臂缓缓放下,转过身来,带着些哭腔道:“大哥……” “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弟弟正在做该做的事情。” “檐柱要各顶一头。”裴少淮冷静道,“你不止是我的弟弟,你是裴府的成丁,你是正叙的父亲,你是夫子的学生,你是你,我是我。” 裴少淮问:“你忘了少时读过的书了吗?” “一刻也……不曾忘。” 趁着少津望着兄长怔怔然的时候,张令义与兵部尚书陈功达把少津拽到一旁,让开了道。 “裴大人,得罪了。”南镇抚司副官带着些恭敬说道,两位提着铁镣铐的属下,领会到了副官的眼神,靠到了一旁,没有上前。 副官做了个手势,道:“裴大人,请吧。” 裴少淮被刑部、南镇抚司带走,堂上静默,不管是认可裴少淮的,还是反对裴少淮的,心绪都很是复杂。 “你且回去安顿好府上,伯渊的事,还有我们几个老的在。”杨大人走过来,拍拍少津的肩膀安慰道,“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你行事不要莽撞。” 稍稍冷静下来,杨大人、张阁老他们都能想明白,皇帝绝不会因为所谓“出题”的罪证发落裴伯渊,更不会信胡首辅的谬言。 皇帝是明知捉拿裴少淮会引起朝廷争议,所以故意不上早朝,把胡祁祭出来当刀使。 看南镇抚司副官的态度,倒不必担心裴少淮的性命。 皇帝态度阴晴不明、为何要突然关锁裴少淮,这才是他们担心的事情。 裴少津出宫,上马车匆匆回府,他一想到兄长被锦衣卫带走,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万分自责。 “裴少津,你混蛋!” …… 乾清宫被烧成了一堆灰烬,皇帝在西边的大善殿设了临时的御书房。 房门大闭,拒不见人,但臣子们知晓皇帝就在里头。 由张令义领队,一群臣子跪在殿外求见。不见皇帝,如何能救裴伯渊。 御书房里,皇帝让人撤了灯火,显得有些昏暗,天窗上的日光射下来,可见浮尘在光柱里缓缓飘动。 光柱没有照在皇帝案上,使得他身上的龙袍失了光彩,他神色凝重、闭目沉思,心情大为不悦。 又急又碎的步履声渐渐近了,新上任的内官大总管进来,下跪道:“陛下,张阁老摘下了乌纱帽,正在殿前反复不停吟诵……”声音里带着畏惧。 皇帝没睁眼,问道:“在吟诵什么?” 大总管犹豫。 “说。” 大总管把头叩到地上,瑟瑟发抖道:“回陛下,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皇帝陡然睁眼,双眉一挑,勃然大怒,抓起案上的茶盏准备往底下砸去,可茶盏熟悉的手感让他略一停滞。 皇帝手中抓着的,正是裴少淮回京送给他的那个白瓷茶盏。 乾清宫大火那日,宫人们从御书房抢救出少许物件来,其中便包含这个茶盏。 皇帝只是略微一犹豫,很快又恢复了暴怒,茶盏从他手中摔出,满地瓷片,一片水渍。 “皇上息怒,皇上饶命……”大总管不停磕头道。 “出去!” 大总管还没退到侧门,又闻:“回来。” 皇帝闭眼命道:“去把萧瑾给朕换回来。” 第239章 第 239 章 大总管听到“退下”如得大赦, 速速退出御书房前去请萧瑾。 伺候天子这活听着风光,却不是谁都能做得好的。 皇帝贬萧瑾当守门太监,是因为当时在气头上, 不是真的怨萧瑾, 如今气消了,自然就把萧瑾召回来了。 不多时, 萧瑾穿着一身寻常的素色太监服进来,看见一地碎瓷片,他不敢踩在其上, 小心翼翼绕开, 跪下道:“陛下,老奴回来了。” 皇帝鼻腔“嗯”了一声, 靠在椅上闭目养神。 萧瑾开始做事,他先是找来一块洁净的白绸, 把地上的碎瓷一片一片捡起来包好,拿到偏殿里放好,并不敢丢弃。 又为御书房点了熏香,取来皇帝从前用的那套青花斗彩花鸟纹茶盏,为皇帝斟茶。御案上,茶盏里,热水冲入茶叶翻滚, 渐渐舒展、沉于杯底, 随之一股茶香飘出,皇帝的愁态终于舒缓了些许。 “陛下, 张阁老年岁大了, 跪了大半日也劳累了, 是不是派人送回府上?” 萧瑾看得出皇帝恼怒张令义吟诵“狡兔死”, 但又不想处罚他。 皇帝终于睁开了眼,颔首道:“令他在府上好好养身子,一个月不得入宫。” 萧瑾候听着。 沉思了半晌,皇帝接着道:“余下人若是还不肯离去,便让胡祁去料理。” “老奴遵旨。” 等一切料理好,萧瑾回到御书房,外头安静了,这殿里头却愈发昏暗了,萧瑾不得不点燃几盏灯。 踌躇再三,萧瑾开口了,可他才说了“陛下”两个字,便被皇帝打断了,皇帝道:“你忘了自己为何受罚?” “老奴知罪。” “你可以替张令义求情,那是因为朕无心杀他。”皇帝言道,“有些事你不要管……朕能够说说话的人,不多了。”语气只带着些惋惜,没有一丝犹豫。 “是老奴多嘴多舌。” …… 皇帝钦定之案,称之为“诏狱”,诏狱犯人关押于南镇抚司天牢之中。 沉声呜呜低鸣,两扇一尺厚的木门打开,上头雕刻着罗刹瞠目吐舌的图案,罪臣们往往还未踏进天牢大门,便先被这两扇门吓得双腿发软。 水火不入,囹圄不透,从外头往里看,仿若看一漆黑山洞,只有零星火把亮着,不知里头多深多大。 裴少淮上下无镣无铐,走入了天牢。能如此进入南镇抚司天牢的,这还是头一次。
相关推荐:
鉴宝狂婿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乡村桃运小神医
婚里婚外
旺夫
村夜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树深时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