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258章

第258章

嘉禾屿之间选了一条水道,预备在此修建港口。 前有嘉禾屿阻挡海浪,后有同安城为靠,此处常年风平浪静,很适合商船归航停靠。 只不过,眼下此处仍是杂草丛生,乱石堆起,一片荒杂,要在此处建起新港恐怕要耗些人手。 首先,要在岸边理出一片平地来,用岩石把海堤加固。 消息“走漏”了些风声后,双安州的三大姓急忙赶来应下了此事,说他们愿意出银子请人。 没几日便开始动工了。 裴少淮见到工地里有不少老者,五六十的年岁,穿着麻衣搬石夯土,浸湿了后背。 他们是主动前来做工的,为了那点不算多的酬金。 裴少淮走过去,几位老者停下锄子,用当地话向官老爷问好,敬而不怯。 三大族请老者做工,不是坏事,是好事。这个世道里,莫说五六十岁,便是七八十岁下地干活也不足为奇,不怕干活累,只怕无活可干,成了家中闲吃饭的。 不是谁都可如富贵人家一般颐养天年,奉行“干活是一辈子,不干活也是一辈子,能挣几个铜板算几个”的老百姓,才是世间常态。 便是这些景象,叫裴少淮小心翼翼不敢冒进。 他脑中确实有很多后世的奇思妙想,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掏出来,不合时宜、未经论证的产物,不是造福一方,它首先摧毁的,将是最底层、最脆弱的老百姓。 “大人,赶在六月南风上岸前,眼前所见的这一片都能填平。”齐族长上前禀道,又问,“大人,是不是要引一条路通往城里?” “可。”裴少淮点点头。 时至今日,但凡脑子灵光些的,都能瞧出些端倪来——这位裴知州是鼓励出海行商的。 朝廷派他来就任,似乎是别有意图的。 可偏偏裴少淮迟迟不颁开海圣旨,而是一点点地“走漏”风声,如蚁虫挠心,让整个闽东南的海商们不停去打听、揣摩,不敢轻易做出决断。 商贾谋利,从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裴少淮目前作为“势弱”的一方,阵线拉得越长,对他越是有利。 …… 京都家书传来,裴少淮展信。 少津在信中,满篇都写着一个“忧”字——朝中攻讦长兄的折子铺天盖地而来。 有人攻讦他执尚方剑南下,迟迟不干开海的正事,不务正业,辜负了天子圣眷、期望;有人攻讦他一个朝廷官员,上香祭拜异姓宗祠,数典忘祖,与当地乡绅结党连群、朋比作奸。 甚至有人抹黑凤尾峡一战,说裴少淮一个文臣抢着立战功,心思不纯。 不怕文臣慧、武臣勇,只怕文臣亦慧亦勇。 若说前边这些是小吵小闹,后边盖的这顶帽子,则不得不当心。 先是福建布政使上奏,言说闽东南海贼占岛称王,十分嚣张,民间有传王矗为“义王”、徐雾为“武王”。 又言,经过暗中查探,这些海贼中不少是前朝余孽,蛊惑民心,光复元朝的贼心不改,不得不防。 这道折子引得朝廷廷议,天子跟前敢称王,皇帝再是仁慈,又岂能忍下如此逆鳞。 廷议还未有结果,泉州府加急上奏,弹劾双安州知州与贼同谋、狼狈为奸——裴少淮私下见了王矗,又与王矗合作了,此乃事实。 先是“文臣抢战功”,后有“与贼勾连”,三人成虎,愈演愈烈,明明是击沉几十条船的抗倭大功,反倒被污蔑成了“贼心”。 张阁老、徐阁老、杨大人等自然出言反讦、替裴少淮说话,可姻亲关系、门生关系,又被众多官员弹劾为“袒护”、“包庇”。 朝中弹劾、争辩,本就是常态,只要天子信任,就不足以为忧。 少津之忧,忧在皇帝态度不明,皇帝虽未定裴少淮的罪、也未说要严查裴少淮,但他把所有折子都存了起来,每一本都有细看。 御书房里谈论此事时,又避开了张令义、徐知意等大臣。 就怕君臣间生了嫌隙。 少津在信末写道“弟以为,脱兔留三窟,兄应谨慎为好”,裴少淮明白,少津指的是,单单靠天子圣眷、信任行事,还是太冒险了些,眼下情况不明朗,不妨先留一条后路。 自凭自力更为牢靠一些。 少津还说,自己打算先辞去给事中一职,暂且不插手鞑靼议和的事,免得给兄长添乱,询问兄长的意见。 裴少淮引火焚信,火光映照下,脸上并无忧虑。 这段时日,常常难以见到燕指挥的踪影,已经给了裴少淮答案。 他知道的比少津多一些,所以在他看来,天子“神色阴晴”、“态度不明”不是因自己而起,皇帝没有下令阻止,他便可继续做下去。 裴少淮提笔,静静沉思片刻,这才落笔,在信中写下四个字,回复少津。 “莫管家事。” 第181章 第 181 章 京都里。 北国三月沐春风, 香车纷然乐踏青。 这样的春日里,透过车窗看着往来的马车,裴少津不禁想起年少时,夫子年年春日皆带他们几个出去踏青。 风起梨花落, 学子尽出城。 愈是想及此, 他愈是坚定了几分, 把折子交往了通政司——辞去兵科给事中的职务,安安稳稳在翰林院里当个编撰,等过了这阵风头再说。 折子交出去, 少津松了一口气。 随后,通政司把折子递给内阁大臣,下晌的时候,徐阁老找来了少津, 颇有些惋惜问道:“仲涯,你可考虑清楚了?”一旦把言官的身份交出去,何时再有机会在朝中发声,就不得而知了。 辞去兵科给事中实在有些可惜。 裴少津点点头, 应道:“海滨盗贼涉及前朝余孽,真真假假一时也理不清楚,伯爵府如此境地,侄若是再牵扯进北境鞑靼的事端中,就更说不清楚了。”只会给他人增添攻讦的由头。 不得已为之。 徐阁老沉默了半许, 短叹一声,道:“避避风头也好, 你们年岁尚小, 后头还有机会。”徐知意是寒士出身, 一直遵从中庸之道行事, 此时确实应当稳妥为上。 他又言:“倭国使臣朝拜一事,我也让子恒先莫插手,避一避。”徐言成此时正在礼部观政历事,与外使周旋,走的是祖父的路子。 “给世伯添扰了。” 徐阁老笑笑,摆摆手,没说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不过这话不能说出口。 本以为此事就此妥当了,少津甚至已经准备把六科衙房腾出来,隔日却收到了兄长的回信。 信中“莫管家事”四字看似在告诉他“莫因家事耽误了自己的官途前程”,规劝他不要辞官,实际涵义还需仔细琢磨。 父亲不在家,少津只能先自己琢磨——裴秉元领国子监贡生前往大同治理春日河水冰塞,尚未归来。 半个时辰后,少津琢磨出个七八分意思来——这家事兴许少了个字,指的是“皇家事”,这才是皇上阴晴不定的缘由。 至于皇家宗室里出了什么问题,大哥或许不知道,或许知道了不敢写,少津亦不敢乱猜、乱想。 有了大哥的答复,裴少津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他先是去了朝露院,给母亲“请安”。自打林氏从外头听到了些风声后,便一直担忧儿子,每日惴惴不安,四姐时常过来宽慰,也未能解去其心病。 “母亲,大哥回信了。” 少津神颜轻松、言语轻快,不似作假,让林氏心里有了着落,她问道:“淮儿说了些什么?” 裴少津应道:“大哥叫我们不要担心,他心里有数。” “那朝中为何会传出……那些话?” 沉默半许,林氏见少津有所不能言,似在思忖如何回复,便主动说道:“罢了罢了,我省得有些话不便多说,我也不便知晓。”又言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只消是你们两兄弟合计好了,果真没什么问题,与我说一句结果,叫我不要担忧就够了。” “母亲说的是。”少津应道,又劝慰,“母亲也要照料好身子,如此,大哥在双安州那头,才能安心做事。” “都是孝顺的孩子。”没了心病,林氏的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她又叮嘱道:“亦瑶的肚子估摸着也快发动了,你这段时日松松衙房里的事,多照看照看家里,我这两日也去看看她。” “孩儿省得了,劳母亲费心。” 从朝露院出来,少津一边匆匆往宫里去,一边懊悔自己做事还是不够稳当,没等到大哥回信,就急着把折子递了上去。 希望还有机会拦下来罢。 等入了宫,得知折子两个时辰前已经送进了御书房,裴少津又只能硬着头皮赶往乾清宫,请内官传报求见。 御书房里,皇案上摆着两碟点心,皇帝今日心情不佳,并无胃口,一块也没动。 “陛下,裴二大人求见。”萧内官禀道。 “这个裴二,竟自己找上门来了。”说着气话,眉头却是舒展了几分,皇帝打算消遣消遣裴少津,正好解解愁闷。 裴少津在底下行礼,皇帝瞥了一眼案上的糕点,问道:“裴爱卿是知道朕这新端上来几碟点心,特意过来讨一块尝尝?”一年多的相处,皇帝已经摸清楚了两兄弟的性子,相较于兄长,眼前这位弟弟更“贪吃”一些。 说话也更大胆一些。 裴少淮心细稳重,而裴少津在皇帝这,属于顺着杆子就敢往上爬那种。哥哥有哥哥样,弟弟有弟弟样。 裴少津应道:“确实如此,微臣斗胆请皇上赏一块点心尝尝。” 皇帝摆摆手,让萧内官把点心端了下去,任由少津自己挑。 裴少津斗胆又言:“皇上既赏了微臣点心,可否把微臣的折子也‘赏还’给微臣?” 皇帝佯装从一堆折子中抽出少津的折子,应道:“那可不成,裴爱卿辛苦写的折子,朕还未亲阅,岂可归还?等朕签批了,再还于你罢。” 这哪是没有亲阅,分明是亲阅后,故意

相关推荐: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恶蛟的新娘(1v2)   淫魔神(陨落神)   桃源俏美妇   将军在上   我的风骚情人   我的傻白甜老婆   树深时见鹿   女奴的等价替换   顾氏女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