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186章

第186章

巷以物换物,这样的地方当如何换银?” 几番较量下来,场下百官终于明白,裴少淮是有备而来,或是说他见多识广,胸间有乾坤。 卢侍郎已落下风。 百官们开始齐刷刷望向吏部尚书裴珏——裴尚书会不会上场和侄孙辩上一辩? 知晓两家恩怨的人,尤为期待看热闹。 岂料裴珏只是在深思,抬眸望向龙銮,等着皇帝开口,他似乎并不准备上场再辩驳一次。 卢侍郎临下场前,驳问道:“裴给事中只说弊端,方才诸位同僚所言利处,你如何不驳?” 这话正正问在了裴少淮的心坎上,他笑笑,收回方才的锐气,应道:“我从未言过新政无利,何须辩驳?”他从一开始说的就是——不适合此时铺开实行。 其实,裴少淮没想过要推翻这条新政,他想要的,是让新政少一些弊端,莫让百姓平白受难。 “依爱卿之见,当何时方可以银抵税?”皇帝问道。 朝堂上静声,等着裴少淮给出回答。 光说问题,不谈对策是不够的。 裴少淮应道:“回陛下,微臣以为当国库充盈而改税则,而非改税则以图国库充盈……当大庆银库充盈,天下银币皆由朝廷铸造,如行水一般流通于市,易货易物公允,微臣方才所言弊端,则不复存在矣。” 又道:“铸币之权不可放,钱物流通不可停。” 第110章 第 110 章 明明一开始朝议的是税则, 现在却说起了白银铸币,众人的思绪已经被裴少淮牵着走。 有些官员不甚理解银钱之道, 故听得云里雾里, 但户部的官员常年与税例、钱物打交道,且与工部一同辖管制造铜币的宝源局,岂会不明白裴少淮的意思——朝廷掌管白银铸币, 并流通于市。 户部万侍郎站出来,辩驳道:“朝廷既已发行宝钞, 又何须再以白银铸币?”都是为币,只不过一个是纸币, 一个是银币。 宝钞因发行过量,如今价值几何, 文武百官们心知肚明, 皇帝亦不例外。 大庆开国时, 一贯钞可抵千文钱, 而如今, 一贯钞值不到五十文,有钞也未必能花出去,几近失去了流通之能。 “铸币不在驭富,而在驭权也。”裴少淮应道,又问道,“万侍郎可曾知晓农劳?农户身不离亩,四季勤耕,岁末之时方得五谷, 宝源局若是仅凭源源不断印制宝钞而换取百姓五谷, 这样的富贵岂不是违背天道?……正是因为宝钞失信于民, 已无可挽回, 以至于如今百姓自发用银易货。朝廷顺从民意,铸造银币,统一衡制,正是为了重新取信于民,让天下易物能得公允。” “是以,万侍郎应当先反思宝源局何至于此碌碌无为,而非阻止白银铸币。”裴少淮最后言道。 皇帝目光微烁,望着裴少淮的身影,想起他登基之初,也曾有位忠臣语重心长上谏,言说宝钞已然失信于民,不可再加量印发矣。可彼时,朝廷不稳,国库虚空,他能如何? 他从未想过还能“再见到”昔日的这一幕。 “朕……当如何让银币重新取信于民?”皇帝笃定,他听到的不只是裴少淮自己的见解而已。 这一句话,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瞬时禁言。皇帝用的是“朕”而非“朝廷”,他把这份过失归结于自己身上了。 皇帝见裴少淮似乎在斟酌言语,又道:“爱卿只管随性而言,朕听着。” 裴少淮言道:“微臣在太仓州游学时,曾见到商船自南洋归来,夏日南风,船只满载而归,有运回香料宝石的,也有运回琉璃粮食的……而有的船只吃水很浅,却戒备森严,无他,船上货未满,只装载了十数筐白银。” 裴少淮似乎又在说与题无关之物,可皇帝听得仔细,无人敢上前驳断。 他从袖中取出两块碎银,举了举,继续道:“因为白银只需切成这么一块块,便可用于收购茶叶、布匹、瓷器,来年又满载货物,出海换银。若是朝廷一旨令下,用银废钱,这样的商船就会越来越多,一船船可食可穿可用的货物送出去,而换回来一筐筐白银,积攒在豪武手中,他们收紧白银,则白银价值愈高。如此白银,既不能帮百姓果腹,又不能御敌强兵,于朝廷何益?” 方才所言火耗、良币劣币,只在大庆朝之内、官与民之间,而现在所说的出海以物换银,已经伤到了大庆国之根本,叫众人深吸一口冷气。 由税例说到白银,又由白银说到了海贸,果真是牵一发动全身。 皇帝听懂其中深意,不由对裴少淮刮目相看,道:“爱卿继续。” “用银是顺势而为,铸币是因权制用。”裴少淮开始说朝廷统一铸造银币的好处,道,“朝廷铸造良币发行,下令用新币,则百姓皆以良币为尊,只需各地衙门以币换银,三五年后碎银渐渐纳入国库,而良币流通于市。”接着又道,“一银币为一两,可抵千文铜钱,可换两石米,收紧银币发行数目,长久保持如此兑比,则朝廷的银币、铜钱可重新取信于民。届时,方可谓易物公允,不受制于豪武。此为其一。” “其二。”裴少淮继续列举道,“若商船携大庆银币出海易物,以大庆之国力,久而久之,则天下皆以大庆银币为衡,岂恐民不富、国不强?”天下是天下,不止大庆而已。 若是银两,则人人可铸造,有银即可。 若是银币,则其中含有“制权”所在,意义不同。 “便也是到了那时,吏部所提以银抵税,皆可无虞。”裴少淮最后道。 民间伪造铸币是难以避免的,朝廷能做的,是将银币铸造得足够精细,让伪造变难,减少劣币的出现。 此事,裴少淮心里亦有了初步想法。 裴少淮言罢,令他意外的是,朝堂上开始有人纷纷站出来支持他。他们没有围绕银币谏言,多是说新政贸然实施于民不利,民生凄凉而大庆动荡,谏言句句精炼,显然是有备而来。 那一瞬,裴少淮忽为邹阁老而动容——他虽致仕离开了朝堂,但他的门生还在,他们一样以民为重。 大议已过一个多时辰,接近尾声,皇帝望向几位阁老,道:“几位先生有什么见解?” 楼阁老站出来道:“此事牵扯重大,不能儿戏,微臣以为还是从长计议为好,不若先做试点,再论全局。” 今日之事,河西一派未能出头,岂能草草就定下论断、开始施行? “楼爱卿说得好,以银抵税之事,确实要慎重行事,不能草莽。”皇帝颔首说道,先赞许了一番楼阁老。 裴少淮注意到,皇帝轻轻一句便换了个概念——楼阁老意指铸币之事,而皇帝替他定性为“以银抵税”而已。 这样,就不能说皇帝没听内阁的意见了。 其他几位阁老则并无大异议。 皇帝说道:“税则可以暂缓,但铸币之事和官吏整治,不可再拖了。” 裴少淮发现,方才他谏言驳斥吏部新政,裴珏神态自然,面对驳斥也不站出来辩解。反倒是这个时候,皇帝准备下令安排差事,裴珏抬眸望向龙銮,脸上有些紧张、期盼之意。 “各州各县整治官风,惩戒书算,清查地方豪武,重新丈量田亩,此事……”皇帝目光在吏部、户部尚书身上游走,顿了好一会,才道,“此事由裴爱卿督办,两年内将新的鱼鳞册呈上来。” “微臣领旨。” 这个时候,裴珏才松了口气。 裴少淮捕抓到了这些细微的神情变化,心中的猜测愈发明晰。若是皇帝今日没给裴珏安排差事,只怕这位叔祖父回去要彻夜难眠了。 他心想,裴珏把新政铺得很大,为的不是全部施行,为的是有任务落到他的头上。 接下来,皇帝安排监造银币之事。 掌管制钱的宝源局归户部、工部辖管,户部今日已失了圣眷,工部周尚书自然而然以为这份好差事会落到工部头上。 渔翁收利。 周尚书端了端仪态,挺胸昂首,面带笑意,等着皇帝点他出列。 岂料兵部尚书张令义先一步站出来,向皇帝请命道:“臣方才闻裴给事中所言,只觉银币之重,犹高于铸造兵器,需严管秘造,以防劣币伪造层出不穷……臣斗胆请命,铸造银币之事由兵部监管,臣愿意全力配合裴给事中,试铸造银币,再呈陛下定夺。” 张令义不愧为老狐狸,一番话下来,既给出兵部监管的缘由,又不会夺去裴少淮的风头。 毕竟兵部平日铸造兵器,并不缺火匠、铁匠,甚至连铸造厂都是现成的。 那位原以为囊中取物的周尚书,一愣,赶紧出列言道:“禀陛下,铸造钱币之事素来由宝源局负责,职责之别不可废,工部必定不竭余力办好铸造银币之事。” 可已经迟了。 张令义一开口,皇帝就已经拿准了主意,皇帝道:“监造铜钱、宝钞不同于监造银币,张爱卿所言极是,银币初初发行,必须严管秘造,不可泄露出去……此事便由兵部监办罢。” 接着,皇帝望向裴少淮,露出些许为难,而后笑着打趣道:“裴爱卿已身兼两职,此番铸币,朕当如何赐官才好?” “臣惶恐。”裴少淮应道,“工科给事中本就有监察之职,臣若能为朝廷铸币添一份力,乃职责所在。” “善。”皇帝下令道,“工科给事中裴少淮会同兵部新立宝泉局,专铸银币。” “臣遵旨。” 散朝以后,许多官员过来同裴少淮祝贺、交谈,裴少淮礼貌点水回应而已。 张令义笑呵呵走过来,道:“兵部这几日先好好准备场所、器具、工匠,等都妥当了,再请小裴大人过来。” 裴少淮本想喊一声座师,可身在宫中,只好换言道:“随时听候尚书大人吩咐。” 裴少淮准备回到六科衙门,继

相关推荐: 过激行为(H)   将军在上   乡村透视仙医   开局成了二姐夫   新年快乐(1v1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NTR场合_御宅屋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山有木兮【NP】   万古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