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轻摇, 裙摆相促,后院夫人之间的谈话也可成事。 裴尚书在府上设“竹贤书堂”,打着老翰林、国子监老学究授学的旗号,盛邀京都勋贵人家子弟到尚书府读书,朝中本就有不少臣子对此颇有微词,此次借着“金蝇虫”风波正好大做文章,把水搅浑。 尤其是裴尚书朝中的劲敌们,岂会错失良机? 未等徐大人上奏,圣上的案上已经摆了不少奏折。有人言,近来皇城内盛行金蝇虫传闻,并非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百姓口口相传的事,自有他的道理,恳请圣上派人彻查此事,以严正国风家风。 又有人言,朝中有高官依仗着圣上的信任,骄纵家中后辈在京都城内兴风作浪,有赵高、卢杞之态,不得不防。 还有人言,无缘无故聚各高门大户子弟于一室,动机不纯,麻生蓬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若是勾勾搭搭则为阿党比周,若是吃喝玩乐则为败坏门风,总之是通同一气,穿连裆裤,不可不管矣。 虽未明指吏部尚书裴珏,却字字句句写的都是他们家。 胆壮者更是直接对准裴尚书的次孙大肆炮轰,裴少煜经常出入哪些风月场所,又曾花大价钱从何处买了甚么古玩物件、珍馐海味,又与谁家的世子少爷流连于美色,皆被抖露出来,最后更是直言道,裴少煜就是那茶话本中的金蝇虫,出身名门却无名门之范,朋比为奸,吉网罗钳。 圣上派人去将那帮闲金蝇虫的茶话本寻来,掌阅之后,结眉深思。 朝外风浪大作,朝内亦暗潮涌动。 春日过后,南北大运河冰面消融,又可通航,一艘艘官商船只从苏杭之地启程,带着满船的货物北上抵达京都。本就深陷金蝇虫风波的裴少煜,又被兵部左侍郎抓住了马脚。 说是查点进京船只时,发现船上厢房内有两个异常娇媚的女子,形迹可疑,于是盘问船主,方知晓这是裴少煜托扬州友人送来的,去岁岁末便跟着船只北上,不巧晚了一步遇到大雪封河,如今才到京都。 这不正正和话本子里金蝇虫圈养青倌儿以色侍人不谋而合吗? 风言风语之际还出这样的事,想来那裴少煜是免不了受裴尚书一顿毒打了。 …… 这日散学,裴少淮与裴少津留堂多写了一篇文章,晚一些回府。 恰好徐大人今日提前从衙门归家,便叫他与裴少淮遇见了。 “给徐伯伯问好。”两个小子行礼道。 “做完今日的功课啦?”徐大人笑着关心问道。 “是,刚收好笔墨,正打算回去。” 闲聊几句之后,徐大人想了想,同裴少淮说了一些朝堂上的事,皆是与帮闲一事相关的,只不过没有提及尚书府,他夸赞裴少淮道:“你能拿捏准时机,堂堂正正打蛇七寸,这份心思十分难得。” “徐伯伯谬赞了。”裴少淮谦虚道,“若非确有其事,小侄也编排不了这出戏,小侄不过是把听到的见到的,润色一二传出去而已。” “只是——”徐大人拖长音调,话里打了个大弯,平和的语气中带着些开导,言道,“四两拨千斤是有的,但不常有,千斤还需千斤才能与之相抵……此事虽掀起不小的风浪,可终究会平平落下,你能想得明白吗?” 徐大人说得十分隐晦,他这么说这么问,也有些考量裴少淮心性的意味在里头。 “谢徐伯伯教导。”裴少淮应道,“小侄打一开始想要的,不过安安静静读书而已,世间少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多的是长久经营、深思熟虑。”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徐大人又笑了,道,“早些回去罢,与你父亲写信时,替我问好。” “是。” 马车上,裴少淮神色平静,而裴少津还在深思徐大人方才那番话,他如今已不是小童,许多隐喻的话都能听明白了。 裴少津想明白七八分之后,便开口问长兄道:“大哥,官家为何会轻易放过尚书府?是因为他的功绩?” 裴少淮点点头,同弟弟细细解释道:“二房主君能从外放官员升至吏部尚书,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令圣上赏识。再者,听闻其最近隐隐有入阁之势,可见他身上是带有实实在在的功绩的……这次的事,兴许能牵绊他一二,却不能阻挡得了他。” 顿了顿,裴少淮又猜测道:“不过,小惩大诫应当还是有的,否则也不好同进谏的言官们交代。” 裴少津又半猜半问道:“城里这成群的帮闲,还有尚书府的竹贤书堂,应当在惩戒范围内罢?” “是,大抵就是从这两个入手。”裴少淮应道,又说,“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了。” “徐伯伯说得对,大哥已经很厉害了。”裴少津言道,“至少说很长一段时间尚书府都不敢再使绊子了,我们可以好好读书了。” 兄弟二人一直都在抓紧功课,裴少津在为来年的院试做准备,裴少淮则在为后年的秋闱做准备。 两人一前一后,在科举道上坚毅前行。 徐家里,淮津两兄弟走后,徐大人找来徐瞻、徐言成,与他们说道:“裴家小郎日后可以成大事矣。” 又言道:“言成、言归能有这样的小舅在前头鞭策,亦可成一番事业。” 兴许是考虑到言成的感受,徐大人添了一句:“当然,我们言成本身就是一个独具天赋的好苗子。” “祖父不必担忧我,孙儿今年都十三了……同窗七年,孙儿岂会不明白‘择交如求师’的道理。”徐言成嘿嘿笑道,又言,“夫子说我比二叔少年时候厉害多了,总不会考得比二叔差的。” “你小子,竟敢拿二叔来打趣了。”徐瞻笑道。 徐家能三辈出人才,段夫子是一方面,徐大人的管教又是一方面。不管步子是大是小,走直路总会比走弯路要快。 …… …… 裴少淮的推测没有错,如今的裴尚书确实是得圣上重用的。去岁,六部当□□绩最大的当属吏部和兵部,都在去旧革新上有所作为。 早在前两年,或是上书、或是在早朝大议时,裴珏便屡屡提出大庆朝的巡察制有弊端,以自己在成都府为官多年为例,直言道朝廷派下来的巡抚监察御史敷衍了事、独断专行,把巡察之职当作敛财之机,随行必八抬大轿,已经到了法多废弛、弊端踵至的地步,不得不治。 圣上深以为然,授命裴珏考察淘汰巡抚,带领吏部修改《巡察纲章》,规定限制各巡抚监察御史一条条遵行,不许应付了事。但有不公不法之事,准许同级之间、同职之间,甚至是下级向上“互相纠举”。 革新实行一年有余,巡察一事初显成效,裴珏自然首当其功。 兵部胡尚书则是上谏道“大庆武官世袭,旧官加新封,一代代累积,武官之数已不下九万余人”,又言道“数目之多,却挑不出可用的将才”,大言其中弊端。 圣上授命胡尚书整改,完善武举制度,替朝廷挑选精兵强将,以备后用。 胡尚书出身高,不惧那些军功勋贵,大刀阔斧改动武官任用之制,如今亦初显成效。 故此,朝上文武百官都能看得出来,下一位入阁的,恐怕要从这两个当中去选了。 偏偏值此关键时候,尚书府出了差池,于是让胡尚书先了一步,裴珏官任原职。 …… 至于圣上如何处置金蝇虫之事,裴少淮是后来听徐大人讲述,才知晓的。 那日,退朝之前,圣上专门将金蝇虫一事拿出来说,还挑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奏折叫人念了出来,其中就有人说到尚书府设立学堂,养的就是一窝“金蛋蛋”,意图不轨。 “裴爱卿,你如何解释?”圣上淡声问道。 “微臣冤枉。”裴珏仗言道,“自竹贤书堂设立以来,共收了一百五十九名京都子弟入读,有高门子弟,亦有不少六七品官吏之子,有八十七人过了院试,又有十一人过了乡试,如此骄人的成绩,岂可诽谤其为甚么金窝窝?微臣恳请圣上明察。” 尚书府敢设立书堂,自然不会说只吃喝玩乐,误人子弟,这样岂不是得罪人?竹贤书堂还是做出了些成绩的。 只不过,他现在这样解释又有何用?外头传闻之烈,不是也是了。哪怕是平日里几个世子正常出去玩乐,阔绰了些,但凡是有裴少煜在,只怕都会被人当做是裴少煜怂恿世家子弟不务正业,风花雪月。那些和尚书府本就若即若离的人家,恐怕不得不多留个心眼,不敢再把孩子送过去。 故此,即便用“成绩”自证清白了,这筹谋多年的金窝窝也散了,那裴少煜的名声也毁了,这瓶万金油恐怕是滑不起来了。 圣上微微颔首,表明他信了,又问道:“船上那两名扬州女子,又如何解释?” 裴珏佯装羞惭,几次欲言又止,最后才道:“回圣上,微臣自身相貌粗陋,故此有一恶习,最喜美人伺候在畔,这两名女子乃是孙儿买回来孝敬我的,绝非外头传言的甚么青倌儿红倌儿。” 朝堂上一时语寂。 “裴爱卿喜好美人?” “是,微臣喜好美人。” 圣上又问:“朕怎从未听闻过?” 裴珏面不改色,应道:“如此恶习,岂好叫圣上知晓。” 圣上再微微颔首,又信了。这两个美娇娘既然在朝堂上露了名,事后尚书府也只能抬回家中好好供着。 那么这些上奏的奏折,自然也算是有了回应。 “尚书府之事已经查明,然‘帮闲’之事尚未了去。”圣上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帮闲之风不可不治,叫其祸害百姓扰乱风气,风花雪月奢靡之态更是不可取,今日若是不好好整治帮闲,他日便真的有金蝇虫飞出来,祸乱朝政,此事……” 圣上停下来想了想,对裴尚书道:“此事便由裴爱卿带头整治罢,限期一月,不止京都
相关推荐:
篮坛大亨
万古神尊
鉴宝狂婿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旺夫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神秘复苏:鬼戏
深宵(1V1 H)
蝴蝶解碼-校園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