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丸药,每服6 ~9g,日服2 次,用淡蜂蜜水送服。寄希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到写稿时止(2016 年12 月6 日),3 年旧疾未再明显复发,徐某还介绍来不少中老年所谓习惯性便秘患者来诊,只要认真辨证,对证用药,都能基本治愈。 按语:治疗中老年人便秘或习惯性便秘,尤其是体弱兼有慢性病的患者,切不可轻易使用攻伐之剂,而取快于一时。必须审证求因,因人制宜,对证用药,方能有效治愈。如本例患者,年已七旬,便秘时间长达20 载,且面色萎黄乏泽,舌质暗淡,脉来细涩,已显露出气血津液不足之象。若欲图一时之快,而妄施以推荡泻下之味,岂不是气血津液更亏!虽然当下快慰,而便秘越发难治矣。故选方用药,始终以益气养血、滋液润肠为要,用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加入熟地黄、制何首乌、肉苁蓉、玉竹、胡麻仁等味,以滋养阴血润肠,少用枳壳、木香以调气畅中,而使大便易行。方中虽无泻下之药,却能使大便易行而顺畅,且气血津液渐充,头晕腿软等症同时消除。补虚不留邪,攻实不伤正,病去而身安,方为上善之法。舍此而见症治症,此患治愈,彼病又起,如此只堪称中下之策。若小恙治成大患,轻病治成顽疾,则有辱医名也。 常见便秘或解便不顺畅的,大致分为三类:较为多见的是素体肠胃积热,复因嗜食煎炙厚味,饮酒过多,活动量偏少所致;还有中老年精血不足,或习惯性便秘日久,反复使用通便泻下药物,以致津液不足,而致解便艰难,量少而费时;第三类就是某些慢性病,如肺痨、肝病、骨折久躺床上、妇女血热崩漏等疾患,以致津血亏乏,不能润养肠壁,加之正虚无力送便等因素,致使解便艰难或干涩的,亦不为少数。以上仅为临证较为常见的便秘,还有不为常见的便秘,本节不予纳入。总之,在治疗便秘时,必须辨别清楚病因,针对性用药,同时还要顾及正气,特别是中老年及体弱患者,尤须审慎。 32.寒痰滞肺,胸痞咳逆 刘某,女,65 岁。2011 年3 月6 日首诊。自诉:“7 天前因为干农活热了脱衣服受凉,当天晚间即发热畏寒,胸前痞闷,咽痒咳嗽,输液5 天,发热已退,但咳嗽症状未减,反而胸痞加重,咳吐清稀凉痰增多,时而欲呕。我每年在初春及秋凉时,稍有不慎,便会感冒咳嗽,弄不好初春咳至初夏,秋凉咳至隆冬,严重时还有咳逆喘息的症状。也有人说是‘顽固性咳嗽’,完全治愈很难。” 刻诊:视其形体偏胖,面色?白乏泽,略显晦暗,舌质淡腻,舌苔白滑;听其说话声音重浊,气道失于顺畅;切其脉,浮滑微迟之象。辨证:寒痰滞肺,气道失畅。治宜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处方:姜半夏9g,陈皮12g,茯苓15g,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厚朴、枳壳各12g,炙款冬花、炙紫菀各18g,杏仁、前胡各9g,甘草6g,生姜5 片,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1 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需要温暖,不可饮酒,远离一切寒凉之物。注意保暖,谨防重复感冒,劳逸适度。 二陈汤燥湿化痰,用治湿痰壅滞,胸痞膈闷、时欲呕吐等症;三子养亲汤祛痰平喘,用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等症;加厚朴、枳壳、前胡、杏仁以宽胸降逆、宣肺止咳;炙款冬花、紫菀温肺止咳;生姜温中降逆,合而用治寒痰滞肺,咳嗽胸痞等症,是为临证常用经验方。 3 月10 日二诊。自诉:“3 剂药服后,胸痞咳嗽明显减轻,清稀痰减少,感觉已经舒服许多。” 复诊其舌脉,除白滑舌苔略退外,余无明显变化。嘱其上方续服3 剂,煎服法及注意同首诊。后在路上偶遇刘某,言其咳嗽已基本治愈,干农活、做家务等,已无影响。 按语:刘某虽然每年春秋两季稍不注意就感冒咳嗽,但总为受寒引起。此次初春感冒,依然是风寒诱发,寒痰滞肺,肺失宣畅所致胸痞咳嗽、咳吐清稀之痰,故用二陈、三子相合,复加宽胸降逆、温肺止咳的前胡、杏仁、枳壳、厚朴、炙款冬花等品,3 剂药见效,6 剂基本治愈季节性咳嗽。类似病案,可谓司空见惯,多不胜数,其中不能较快治愈的原因大多是未能对证用药。治愈后到一定季节又复发的亦为数不少。欲其治愈后不再明显复发,除对证治疗外,还需自我调养好,首先就是注意避免外感风寒,饮食勿进寒凉,能够在发病前预防性服药调理,有望减少复发。此方仅适用于寒痰滞肺咳嗽,若属肺热干咳、咽干胸燥的肺热咳嗽,此方断不可用。因为药性悖证,用温燥药物以治肺热干咳,乃是火上添薪,肺热干咳必然愈甚。 33.热伤肺阴,干咳咽痛 姚某,男,39 岁。2013 年9 月3 日首诊。自诉:“半月前感冒发热伴咳嗽,在小诊所打针5 天身热退,但咳嗽未能减轻,反而咽干胸燥,干咳少痰,三四天后咳甚时吐出少量黄痰带有血丝,胸前燥热微痛,到三级医院做CT 检查,除右肺纹理略显增强外,余无异常。当肺炎治,又输液、吃药10 天,再复查说已经正常。但胸燥微痛、咽痛干咳及痰中带血依然未除,饮食乏味,食量减少,全身皮肤干糙,急着要做事,但是全身乏力。” 视其面色暗红,肤色干糙,舌质及咽喉周围略显深红,舌苔薄黄乏津;闻其说话声音干燥沙哑;切其脉,细数之象;问其饮食习惯如何?患者言道:“干体力活,常常饮酒解乏,这次感冒前几小时还喝了几两酒,中间也饮过几次白酒,心想吃不下饭喝点酒,不然身体更没力气。平时也常喝酒、抽烟,更喜欢吃辛辣的。” 由上可见,极有可能姚某平素即是肺胃积热,感冒前后又饮酒数次,其肺炎治疗20 天不愈,且伴痰少色黄、咳甚痰中带血、面色暗红干糙、舌质及咽喉周围深红、脉来细数等,所见乃是一派肺阴耗伤、阴虚火旺之象,应与饮酒及喜食辛辣等上火之物有关。治宜清肺润燥,凉血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为主加减。处方:沙参、麦冬、玉竹各24g,霜桑叶、瓜蒌皮、牡丹皮、桔梗、黄芩各15g,川贝母9g(研为细末,分3 次吞服,药汤调服),炙桑白皮、炙枇杷叶各24g,白及、仙鹤草各15g,生甘草6g,3 剂。1 剂药水煎2 次,头煎用冷水浸泡20 分钟,煎开后小火再煎15 分钟,熄火焖5 分钟,饭后半小时温服,1 日1 剂。三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一定要清淡,戒掉烟酒,注意保暖,谨防反复感冒,需要劳逸适度。 沙参麦冬汤功能滋肺润燥,主治秋燥伤肺,温热耗阴,肺热久咳,或吐黄痰,或咽痛咯血等症;去生扁豆、天花粉,加入瓜蒌皮、桔梗、黄芩、川贝母、炙桑白皮、白及、牡丹皮等味,以增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凉血止血之功,用治热伤肺阴,干咳咽痛、胸燥咯血等症,乃为常用有效之方。 9 月7 日二诊。自诉:“咽燥干咳、胸痛已减轻大半,咯血已止。这几天可没有抽烟饮酒,饮食也很清淡,看我穿的比您还厚,这以后可要注意了。” 视其面色暗红稍退,略显微润,舌质及咽喉周围深红略淡,舌苔依然薄黄,但已略显津润;复切其脉,略见细缓;闻其说话声音,干涩沙哑已轻。方药对证,续服3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9 月12 日三诊。自诉:“自我感觉已经正常,再服原方巩固下,我也急着要出门做事,您看烟酒何时可以解禁?” 复诊其舌脉,已与常人相近,声音已不再沙哑,精神也已明显振作,可以原方再服3 剂以巩固疗效。但烟酒及辛辣之物还是要谨慎点为好。 按语:姚某原本有吸烟饮酒习惯,加之喜食辛辣之物,肺胃素热可知,复因感冒发热前后又饮酒数次,故而治疗半月余咳嗽不能痊愈。素热之体,肺阴本来不足,加之感冒前后又饮酒、嗜食辛辣,岂不是 “火上浇油”,其热愈甚!故体表之热虽退,而里热依然偏盛,故而胸燥干咳不止,反加黄痰带血。此时若不戒掉烟酒,忌食辛辣之物,即使用药对证,恐怕也难奏效。本来属于常见燥热伤肺病症,倘若用药再有失误,或者病人不遵医嘱,病情不免继续缠绵,日久肺部会出现何种疾病?起码会比肺炎严重! 34.肺虚咳嗽,缠绵日久 张某,女,67 岁。2012 年11 月1 日首诊。自诉:“自从年轻时反复淋雨、冷浴,饮食寒凉,三伏天睡地上,等等,造成咳嗽屡治不愈已有多年。后到多家大医院检查过,都说没啥大问题,可就是老治不好。中医、西医都治过,都好不了多久,不明原因的又复发。特别是劳累过度、天气变化、受凉受热、灰尘或油烟熏呛都会引起咳嗽。痰不多、色白,偶感胸前痞闷,心慌气短,全身无力。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复发的次数也越加频繁。曾多次试用小单方治,或者索性不治抗一抗,结果是病情愈重,花钱更多,身体更差。” 刻诊:视其形体薄弱,面色?白,舌质偏淡,舌苔薄白津润;闻其声音,明显气息不畅;切其脉,细弱无力。辨证:脾肺气虚。治法:益气止咳。方用温肺汤为主加减。人参12g,茯苓、钟乳石、海浮石各15g,橘红12g,甘草9g,桔梗、川贝母(研为细末,分3 次汤药调服)各12g,炙款冬花、炙紫菀各18g,五味子3g,干姜6g,大枣5 枚,3剂。头煎冷水浸泡半小时,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一定要温和,远离寒凉及荤腥油腻之物。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尽量回避粉尘及油烟熏呛。 此方取自温肺汤,去半夏之温燥、木香之行气,保留人参、茯苓、橘红、钟乳石、甘草,以益气温肺、宽胸化痰;另加海浮石、桔梗、川贝母、炙款冬花、炙紫菀、五味子、干姜、大枣8 味,以增强温肺止咳之功。用治与张某相近患者咳嗽日久之脾肺虚寒证,疗效较为稳妥。若能因人对证加减,其效更良。若属气虚感受风寒,表邪未解,虽似寒咳吐痰清稀的,此方不可轻用,以防 “引贼入室”,滞留寒邪,反致肺气失宣,咳嗽难愈。 11 月7 日二诊。自诉:“服药已经见效,胸闷气短咳嗽减轻,精神也就随之好些。您交代的我都很注意,争取今年冬天舒坦一点。” 复诊其舌脉,未见有明显变化,可能是病程较久所致。药味不动,原方续服5 剂再诊。 11 月17 日三诊。自诉:“现在胸闷气短咳嗽已消除八成,自己感觉已基本正常,比以往冬天好得多。再服几剂不想吃了,等明年春天看看咋样?症状不严重就扛过去,不行再来麻烦您。” 见其面色微润,隐隐微红,舌质淡红,舌苔薄黄津润;脉来细缓,略显有力;闻其说话声音,气道已显顺畅,病情有明显向愈之征。但是患者不愿长时间服药,医者也不能勉强。便嘱其上方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 按语:如张某一样,每到秋冬季来临时,即开始咳嗽,拍胸片等检查肺部无异常,但咳嗽屡治不愈者较多。病程如果日久,也有不少兼有其他疾病的,治疗起来就更难。张某幸无其他兼夹疾病,仅是脾肺气虚,偶感气短乏力,不耐寒凉等症,故用温肺汤加减,以温肺益气止咳。后来每于秋凉时,连续3 年提前调治,至第4 年,老咳嗽病总算基本治愈,以后未再明显反弹。然而不能坚持治疗的,往往10 年以上每逢秋冬季便咳嗽,虽不为多,但偶亦有之。 本患者的咳嗽毛病,一是病程长;二是年龄偏大;三是自感气短乏力,且屡治不愈,面色?白,舌质偏淡,脉来细弱,其肺气虚寒的征象已赫然眼前。故以益气温肺、止咳平喘的温肺汤为主,再加以祛痰止咳之味,方得对证有效,服药十余剂,咳嗽方能平息。至翌年秋末冬初,又连续调治2 年,虽然是多年咳嗽,终得基本治愈。 35.老年咳喘,痰涎壅盛 赵某,男,77 岁。2011 年4 月7 日首诊。自诉:“我的身体还算可以,现在还干些农活,也不觉得很累。就是咳喘病已20 年以上,发作时不分春夏秋冬,无论受热、受凉,或饮食荤腥油腻及寒冷之物,便出现胸脘痞闷,痰涎增多,咳喘不止,有时用氨茶碱也不起作用,睡觉不能平躺,背部畏寒,腰腿强滞,饮食乏味,肢体乏力。三级医院检查,除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外,余无异常。这次复发已有大半月时间,门诊、住院,吃药打针,咳喘都未减轻,别人介绍来诊。” 刻诊:视其形体尚健,面色略显暗灰,候诊不久,即吐出不少痰涎;舌质淡腻,齿痕明显,舌苔白厚滑腻;切其脉,滑迟兼弦之象;闻其说话声音,气道明显被痰涎壅堵,滞涩不畅。辨证:痰涎壅盛,肺失宣降。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方用小青龙汤为主加减。处方:炙麻黄、桂枝各9g,细辛6g,干姜、姜半夏各9g,五味子6g,茯苓24g,橘红、杏仁各12g,钟乳石18g,厚朴12g,甘草9g,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3剂药渣宽水再煎,煎开后适温泡足。不可饮酒,饮食以温和为要,一切荤腥油腻及寒凉之物皆宜忌之。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劳逸适度。 小青龙汤功能行水发汗,止咳平喘,用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咳,或腹满而喘等症。今用于无表证而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滑迟的寒痰壅盛咳喘,故去白芍之酸敛,加茯苓渗湿利水,橘红以行滞化痰,杏仁宣肺平喘,钟乳石温肺肾,厚朴宽胸降逆,以治老年痰涎壅盛、肺寒咳喘之患,寄希切中病机,以平咳喘。 4 月13 日二诊。自诉:“呕吐痰涎已少,胸闷咳喘减轻,服药已有效果。您把药量开重点,我身体扛得住。” 复诊其舌脉,未见有明显转机,遂将上方的姜半夏量加至12g,茯苓、钟乳石各加至30g,杏仁、厚朴各加至15g,以增强温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续服3 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4 月18 日三诊。自诉:“这两天可以平躺睡觉了,痰涎继续减少,胸闷咳喘已基本平息,按我以往的情况,又可以干些农活了。” 视其面色晦暗已显微泽,舌质、舌苔及齿痕尚无明显变化,脉来略显缓滑。服药6 剂,只能算是用药对证,病情已有减轻,欲其治愈,尚需时日。耐心劝说患者,最好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赵某勉强同意续服3 剂。 时至当年11 月5 日,赵某因为外感风寒,咳喘又作,其脉象症状仍与春季时相似,首诊时方药略作加减,又服药9 剂平息。如此已有5 年,咳喘甚时来治,症状平息放下,幸亏他的身体无其他兼夹疾病,只要咳喘平息,自以为就算病愈。这也是许多患者的习惯,医者也无法强求。 按语:此例痰涎壅盛咳喘,病程长达20 年以上,不分季节复发,但与外受寒凉及饮食荤腥油腻有关。每次复发,大多是胸脘痞闷,有时发热,有时不发热,接着先咳后喘,痰涎甚多。幸亏体质素健,正气不衰,因而未见明显心慌气短、下肢浮肿等症。首诊时舌淡苔白,脉象滑迟,痰涎壅盛,肺失清肃,所以吐出痰涎颇多,胸闷咳喘不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应属对证。此亦是个人常用于治疗咳喘日久,痰涎壅盛,偏于寒实证的治法经验。虽不能根治,但可以较快平息咳喘。体实寒甚者宜之,正虚夹热者慎服。 以上4 例咳喘案例,只是众多咳嗽、哮喘的近期治验遴选。前书已有专述及相关医案,包括内外兼治的方药,都已将个人经验和盘托出。本卷篇幅所限,仅整理临证较为常见的咳嗽、哮喘案例4 则,以作晚年小结。 肺为娇脏,其质清虚,主皮毛而开窍于鼻。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或受油烟粉尘及有害气体的熏呛,以致畏风恶寒或发热咽干、咳呛喘逆等症的出现,尤其是天气忽冷忽热,以及异常气味的熏呛,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会立即感到不适,或咳嗽,或喷嚏,甚至胸脘憋闷,头痛脑胀,这都是肺先受之,从皮毛孔窍而入,娇脏清肃失常所致。故而治疗咳嗽、哮喘病症,切不可忽略防寒保暖、饮食温和、劳逸适度、心情平和等方面的自我养护。尤其是小儿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六淫的侵袭及饮食寒温失度的伤害,而致咳嗽或哮喘屡治屡犯,久治不愈。医者断病辨证须准,用药方能有效。患者能够配合,疗效方能巩固。医患两家,各有其责。 引起咳嗽的原因较多,常见的莫过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侵,如风寒束肺,畏寒胸痞、咳吐清稀痰涎等症,即习称 “肺寒咳嗽”;或燥气伤阴,咽痛干咳,甚至咳吐黄痰带血,即俗称 “火咳”,此二种咳嗽,临证较为多见。至于慢性病引起的咳嗽,则较为复杂,如肺痨(肺结核)、心悸(心脏病、肺气肿等)、肺痿(包括尘肺、肺不张)、肺癌等病亦可引起咳嗽,甚至喘息。 本节所整理的咳喘案例,未涉及大病或其他慢性病引起的咳嗽、喘息病症。所纳入的案例,都是较为常见的寒咳、火咳、痰嗽等病例。 36.心脾两虚,失眠健忘 刘某,女,43 岁。2012 年3 月10 日首诊。自诉:“严重失眠已有5 年,近两年记忆力持续下降,现在甚至丢三落四,出门经常忘带钥匙,一句话没说完忘记下半句,已经成了常态。这样下去,以后岂不是痴呆?脑电图等多种检查,除‘神经衰弱’外,没有别的病,门诊、住院、中医都治过,总是没有大的起色,好像病情还在加重。经血量少,经期错后,甚至3 个月经血不至。耐力极差,总感疲劳乏力。” 视其形体偏瘦,情绪微烦,面色萎黄,失于润泽,舌质偏淡,舌苔薄白,津液不足;切其脉,偏于沉细微弱。 综合所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致血不营心,心烦不寐。治宜益气养血,安神宁志。方用人参养荣汤合枕中丹加减。处方:人参、白术、茯神各15g,炙黄芪30g,当归、熟地黄、炙龟甲各15g,炙五味子、桂心各6g,龙齿18g,远志、石菖蒲各12g,炙甘草9g,煨姜15g,大枣9 枚,6 剂。头煎冷水浸泡半小时,煎开后文火再加半小时,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补养之剂,缓服有利于运化吸收。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尽量保持心情平和,饮食要有规律,更要温和而有营养,忌食寒凉及不易消化之物。注意保暖,谨防感冒。不可过于劳累及久睡久坐,多和亲友交流,适当增加运动量,如跳舞、郊游等。 人参养荣汤功能补气养血,用治体倦肌瘦、色枯气短、惊悸健忘等症;枕中丹补心肾、益神志、涩精气,而治心血不足,善忘恍惚等症。二方合用,以治刘某的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失眠健忘、经血早枯等症,亦属常用经验方。 3 月20 日二诊。自诉:“服药后睡眠略有改善,以前一夜连3 个小时都睡不着,而且还多梦惊惕,这几天夜间可以睡5 个小时,惊梦也有减少,精神也随之感到舒坦。我决心坚持治疗1 年,希望各方面都能恢复正常。” 我笑言道:“哪里要1 年啊!只要你能遵医嘱,自我调养好,争取3 个月达到目的。” 复诊其舌脉,舌质略显微红,脉象无明显变化。上方加龙眼肉15g,白莲子30g,以增强养血安神之功。续服6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 3 月31 日三诊。自诉:“睡眠续有改善,记忆力似乎也有恢复,精神感觉很好。” 视其气色精神确如自己所说,与首诊时相比已有起色,情绪已不再微烦,面色已显微润,舌质微红,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略见缓匀之象。二诊方再服6 剂,观察下次经汛及经血量有无明显变化,再作药物调整。 4 月10 日四诊。自诉:“上次药服至第3 剂时经血至,与上次月经比,推迟了3 天,血色较上次稍红,经期4 天结束,全身也无明显不适。睡眠续有改善,记忆力也在恢复,心情也就随之舒畅。看来您说服药不需要1 年,我现在信了。” 嘱其三诊方再服6 剂,若病情续有好转,可以考虑配制丸药缓服,以巩固疗效。 4 月21 日五诊。自诉:“我自己感觉已和5 年前身体状况相近了,睡眠已经基本正常,记忆力也基本恢复,体重也略有增加,‘痴呆症’的压力已经消除,亲友们也都不再为我担心。” 视其精神气色及舌质、舌苔也都与常人相近,复切其脉,缓滑而匀,病象已去,正气恢复之征。速将二诊方去煨姜、大枣(不易配制丸药),再加丹参30g,炒酸枣仁18g,琥珀12g,柏子仁15g,以增强养心安神功效。取10 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9g,日服2 次,用大个红枣3 枚(小个5 枚),黄小米约15g,煮粥送服。温开水送服亦可。 后来刘某介绍来不少与她的病情相似者,方知她自服汤药24 剂、丸药1 料之后,失眠健忘症治愈,身体恢复正常,连续治疗时间未超过3 个月。 按语:刘某初诊时形体偏瘦,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脉细弱,失眠健忘,经血量偏少、滞后,显现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象。方用人参养荣汤补心脾而益气养血;合枕中丹养心肾而益神志;中途加入龙眼肉、白莲子二味,亦是助主方以养血安神而涩精,精气神旺,心得以养,神得以安,故而失眠健忘除,经汛按月行,量少而渐多,色淡而渐红,身体精力随之恢复,此亦是标本兼治之结果。而非见症治症,病虽愈而正气未复,故反复无常,正气越虚,病越难愈。 治疗心血不足而致的失眠健忘症的名方众多,但能认准病因病机,用之都有显效。本例失眠健忘症,虽无明显的畏寒肢冷阳虚症状,但据其舌脉、面色及经血量少、经期滞后的表现,应属于心阳不振,故而方中的桂心、煨姜二味始终用之,以温中助阳,调胃快气,暖下焦丹田。失眠健忘与经血量少、滞后同时治愈,而且记忆力及身体精力亦随之恢复到正常。但若是心阴不足,虚烦盗汗者,此方必须慎用,以防助阳生热,反而更加虚烦不眠。 37.心阴不足,虚烦不寐 洪某,女,55 岁。2013 年7 月9 日首诊。自诉:“平时总感心烦,啥都看不顺眼,无事找事,入夜难寐,翻来覆去总睡不着,严重时一夜连2 个小时都难熟睡,偶尔还盗汗,手足心热,咽干,口腔溃疡,尿量偏少淡黄,大便虽不秘结,但解时不够顺畅,时而还有心悸气短,头脑昏沉,记忆力下降。多处检查都说是‘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但屡治不愈,而且症状还在加重。这样下去,不是衰老得很快吗?” 刻诊:视其形体略显偏瘦,情绪有些焦躁,面色枯糙,隐隐暗红,舌尖及根部暗红,余部淡红,舌苔薄黄乏津;闻其说话声音失于清润,且急躁无序;切其脉,沉细偏数,尤以寸、尺较为明显。 由上可见,患者应属心阴不足、虚火偏旺,因而出现以上脉证。治法当以养阴清热、除烦安神为主。方用天王补心丹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人参9g,生地黄18g,玄参15g,丹参30g,茯神、麦冬各18g,当归、石菖蒲、远志各12g,五味子3g,酸枣仁、知母各18g,甘草6g,3 剂。头剂冷水浸泡半小时,1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剂药服1日半。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尽量保持心情平和,切勿无故生气,争强好胜。饮食以温和为要,远离辛辣等热性食物,最好不饮酒。无论能否睡着,也要按时入睡,养成饮食、睡眠都有规律的良好习惯。要劳逸适度,不可自造“强迫症”,总给自己施加压力。谨防感冒也很重要。能做到这些,方可顺利治愈虚烦不寐症。观察患者对我的嘱咐的反应,表情在不断变化,可见她的 “心病” 大于身病。能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乃是配合治愈虚烦不寐症的重要保障,否则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天王补心丹功能安心宁神,用治心肾不交,阴虚血少,虚烦心悸,失眠健忘,精神倦怠,或阴虚盗汗,或便秘,便溏,或口舌生疮等症;合入酸枣仁汤的知母以滋肾阴、酸枣仁以宁心敛汗,用于洪某的心烦不寐症,因于心阴不足,虚烦盗汗等症,应属对证之剂。 7 月15 日二诊。自诉:“上次您给我交代的注意事项,都是我难以做到的,特别是‘争强好胜’这句话,甚至使我生气!回到家里老想不通,家人知道后都说:这是对你身体负责,是忠告!医生想治好你的病,你也想早点心身愉快,这还想不通?心想别人对我都没说过这么一针见血的重话,也都是安慰、开导两句而已,这个老先生咋就这么不给人面子?又想想家人的开导,我还真是有点感到惭愧!我把实情说出来,您可别生气呀!有可能是我想通了,3 剂药服下,失眠心烦的症状已有减轻,别的还没啥感觉。” 复诊其舌脉,未见有明显变化,嘱其原方续服6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 7 月30 日三诊。自诉:“这几天夜里可以睡着五六个小时,中午还想眯一会儿,尿也不黄了,大便解时已感顺畅,头脑也清醒多了,心慌气短亦未再出现,真是谢谢您呀!” 视其面色已见润泽,精神愉悦多了;听其说话声音也已清润,不再急躁无序;复切其脉,已见缓和之象。原方不必更动,续服6 剂可矣。但能重视和坚持自我调养,应该不会再有大的反弹。 顺访2 年,洪某的虚烦不寐症,由于自己的调养得法,未再出现明显反弹,身体、精神及记忆力等方面一直保持正常。 按语:上例失眠健忘和本例虚烦不寐症状大致相似,但刘某尚在行经期,而洪某为绝经后;刘某担心失眠健忘严重时成为 “痴呆症”,洪某害怕 “老得快”。刘某的舌质偏淡,脉象细弱,故用人参养荣汤以温养气血安神而对证,不仅失眠健忘治愈,同时经血量偏少、经期滞后也恢复正常。本例偏于心阴虚,故见舌尖、舌根处深红,且偶尔口舌生疮,咽干盗汗,面色枯糙,脉来细数。用天王补心丹合酸枣仁汤,以滋阴养血宁志而治愈。一偏于温补,一偏于养阴,皆得调治而安。此亦近乎 “同病异治” 之法,说明审证求因、对证施治的重要。 相似患者甚多,女性居其大半。可能是与她们的性别有关(如经、孕、产、带、哺乳等),或者思虑问题过慎、过细等,都会影响到气血不足,久则导致睡眠不安,心悸健忘,甚至神情恍惚等症的发生。这是女性的特点,临证医者不可忽略。所以上两例失眠患者,治法用药都始终关切到血的寒温盈亏,加以让患者明白忌口、调摄对治疗本病的直接影响,引起对医嘱的重视,了解医患配合,方能预期治愈疾病的道理,服药才能有效,治愈才有保障。 38.因受惊吓,入寐
相关推荐:
逼良为娼·落红吟
重生异界当公爵
ABO面瘫都不是好人
花开并蒂
快穿之攻略影帝
层林染(H)
斗罗:开局签到先天满魂力
你来得正是时候_高h
冰原之花
婚然天成(宋离付承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