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 徐允恭道:“放个风声出去,就说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 “为了震慑高原蛮夷,这一仗我们要抱着除恶务尽的态度。” “要一仗将他们的骨头打断,数十年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为后续的治理和教化工作扫清障碍。” 两兄弟马上就知道他的打算,连忙道: “大爷您放心,这事儿交给我们好了。” 之后两兄弟就离开帅帐,去军中宣传此事。 两人身份不凡,为人却不拘小节还非常讲义气,在军中很受欢迎。 神机营大部分中高层军官,都和他们称兄道弟。 这个活交给他们,还真是找对了人。 俩人和平日里一样,各个营帐溜达一圈,闲聊一般就把消息给传了出去。 将士们对此自然是非常支持的。 大家平时最难受的,就是朝廷划出了很多框框,这不能打那也不能打。 放开手脚打,那可不要太爽。 更何况人头就意味着军功,战果越大封赏就越厚重。 于公于私他们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对他们两人的工作,徐允恭非常满意。 这俩小子虽然吊儿郎当,但性格确实很不错。 当然,这也是大家能放任他们的一个原因。 谁也没规定,二代目就一定要成为了不起的人才。 只要性格不出现偏差,问题就不大。 将来的封国,自有大明派遣的国相府帮忙管理。 目前大明的藩国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比较正常的,国君理政,下面有文武官员辅佐。 比如秦国、金帐汗国之类的,都属于此类。 还有一种是朝廷帮忙组建国相府,国君垂拱而治,日常事务由国相管理。 国相由朝廷直接派遣,一任五年,最多连任一届。 所以也不用怕国相揽权之类的。 后一种制度之所以能出现,不是大明不肯放权,而是出于无奈。 前面说过,大明的勋贵集团基本都是泥腿子出身。 很多人大字都不识几个,靠卖命博取军功获得封国,让他们治理国家不太现实。 在陈景恪的主持下,皇家和勋贵集团开会,弄出了国相府制度。 当然,这个制度只是暂时的。 封国二三代的继承人,会在大明接受系统的培训。 将来这些人继承国君之位,要不要保留国相府,全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也正是因此,蓝春和蓝斌两兄弟想躺平,大家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君主躺平虽然不算是什么好事儿。 但也比那种自己啥都不懂,还一味揽权瞎搞要强的多。 当然了,前提是有大明和国相府制度兜底,否则大概率会被权臣篡位夺权。 言归正传。 徐允恭的操作依然没有结束,他又找来杨洪。 “杨千户我先恭喜你了,今年的指挥使评选名单已经提交上去,有你的名字。” 杨洪脸上恰到好处的浮出三分喜色,道:“谢将军栽培。” 徐允恭笑道:“朝廷栽培个人表现。” 然后他脸色一肃,道:“你很优秀,但你的竞争对手也很强大,最终谁能被选上还不好说。” 如果放在别的军种,以杨洪的军功早就提拔为指挥使了。 然而这里是神机营,普通士兵都是按照军官培养的,想晋升比其他军种更是难上许多倍。 杨洪的军功是不小,但他的竞争对手也不遑多让。 所以他能不能晋升,还真不好说。 杨洪立即说道:“请将军教我。” 徐允恭心下很是满意,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如果你能完成,我可以将今年的特别推荐名额给你。” 作为神机营大统领,他还是有一些特权的。 比如每年一个特别推荐名额,虽然不能直接让他晋级,但也将可能性提高到了九成。 九成的概率,几乎就意味着板上钉钉。 对于杨洪来说,拿到特别推荐名额,约等于保送。 诱惑力不可谓不大。 杨洪的心跳也忍不住加快了几分。 神机营内部晋升是很难,可含金量也高。 一旦外放至少原地升两到三级,以后晋升速度也会更快。 能做到神机营指挥使,就意味着调到别处,直接就是一支军队的主将。 甚至朝廷会以他为主,搭配部分骨干,组建一支新的火器军。 之前被外调的指挥使,基本都是如此。 所以,别说是杨洪,换成任何人都会激动的。 “请将军下令,属下誓死完成任务。” 徐允恭点点头,说道:“危险倒不大,但需要不惧鬼神的胆量。” 杨洪隐约猜到了任务是什么,心中反而松了口气。 鬼神? 我踏马信道教的,老子和庄子是我老乡,我怕他们这些邪神? 回头我就在老子故居买块地建祠堂,把列祖列宗牌位都摆上。 看哪个鬼神敢在那里放肆。 “将军,下令吧。” 徐允恭虽然不知道他内心想法,但看他坚定的模样,心中非常的高兴,道: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任务想必你也猜到了一些。” “是的,与你猜的一样,待破城之后,你带人去接管那座宫殿。” “同时……” 徐允恭脸色一狠,道:“将藏在宫内的所有人全部处死,一个都不要留。” 杨洪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以为只是控制宫殿,没想到竟然还要血洗。 换成一般人,肯定会问为什么。 但杨洪没问,他知道这么做的缘由。 一旦城破,那些宗教领袖和世俗首领,以及他们的心腹,都会退守到那座宫殿。 如果不能当场将他们杀死,后续在想杀他们,恐怕就会遭到当地百姓的反对。 信仰这东西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可是血洗那座宫殿,确实需要很强大的心理素质。 难怪将军会如此郑重其事的找他谈,还给出了推荐名额。 要不要干? 杨洪只是犹豫了一秒,就做出了决定。 这一票干完,收获可不只是一个指挥使的位置。 也会正式进入最上面那几个人的视线。 相当于是为以后的晋升铺平了道路。 富贵险中求。 干踏酿的。 ----------------- 四天后新一批补给送达,徐允恭下令全军出击,直捣黄龙。 一路上遭到了土王军队的各种伏击。 徐允恭知道这是对方想拖慢他们的行军速度。 他的应对策略很简单,派出侦查部队进行还击,大部队按照原计划前进。 终于在离逻些两百多里的米拉山口,遭遇了土王们的三万主力。 米拉山口是前往逻些的最后一道关卡,海拔五千多米。 地形是否险要且不去说,仅这个海拔,就能阻挡住一大批低海拔地区的人。 更别提在这个高度进行作战了。 对于神机营来说,这个海拔依然是不小的挑战。 徐允恭也不敢让所有人都一股脑冲上去,而是将适应能力较强的五千人挑选出来,组成先锋军。 剩下的人则停留在半山腰等候。 即便如此,大家爬上去的时候也累的气喘吁吁,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换成冷兵器时代,高原军队一波冲锋就解决战斗了。 然而,新式火器改变了战争的模样。 神机营的将士们是很累,但扣扳机的力气还是有的。 只有二十来斤的超轻型迫击炮,也是能操作的。 所以当双方的距离拉近,剩下的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神机营在一百丈开外就能发起进攻,迫击炮更是能在四五里外进行射击。 而土王们的军队,使用的还是冷兵器。 远程兵只有两千弓弩手,根本就无法攻击到明军。 他们也想派人冲锋,试图拉近距离拼刺刀。 在这种兵器代差的碾压下,所有的计谋都毫无用处。 他们组建的防线轻易就被攻破。 神机营的先锋军,只用了一天不到就攻克了米拉山口,击毙敌人一万一千多人。 之所以能击毙这么多人,是因为很多士兵想要投降。 早就接到命令的将士们,根本就不予理会,全部按照敌人击毙。 之后大军用了三天时间翻过山口,又休整了一天继续往逻些出发。 这一路上他们遭遇的阻击就更加频繁了。 而且土王们还出动了骑兵,然而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又过了十天,神机营兵临逻些城下。 土王们将剩余的兵力全部集结起来,并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力量进行防守。 徐允恭的攻城方法非常朴实无华。 他将全军一百四十门轻重型迫击炮,全部集中在一起,组建了一支临时炮兵部队。 对着城墙进行了无差别攻击。 防守严密的城墙,瞬间就化为了炼狱。 土王的军队大多都是临时强征的,士气本来就不高。 接连轰炸更是让他们士气无存,若不是执法队在后面监督,立马就能一哄而散。 但跑不跑其实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反正都是死。 后续的事情就无需多说,一支爆破队趁着炮击来到城下。 很快剧烈的爆炸声响起,坚固的城墙被炸开了一道缺口,大军从缺口涌入城内。 接下来就是巷战…… 说是巷战,其实就是神机营单方便捕杀逃跑的青壮。 神机营的训练就包括巷战,大家配合的非常娴熟,只用了一天就控制了全城。 只余下那座宫殿。 而此时杨洪已经带领他部下来到宫殿不远处。 天色暗下来之后,他带兵发起了冲锋。 这一夜的枪炮声格外的激烈,城内残存的百姓遥望声响传来的地方,无不露出惶恐之色。 然而他们根本就不敢露头。 徐允恭下达的命令是杀青壮。 可是对于杀红眼的将士们来说,只要不是自己人,就全部都是击杀目标。 只要敢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不论是什么身份,一律射杀。 所以逻些城内的百姓,要么已经被杀死,要么躲藏起来不敢露头。 第二天天亮,浑身是血的杨洪,带着部下从宫殿大门走出。 把守外围的将士们,无不向他们行军礼。 之后徐允恭安排了一支军队进去清理,总共清理出五千多具尸体。 不过随着清理的深入,将士们又发现了更多秘密。 各种残忍的刑具、人皮饰品、人骨饰品…… 让本来还有些战战兢兢的将士们,放下了所有的担忧,只剩下愤怒。 如果真的有神,那也是恶神邪神,理应被打倒。 ----------------- 五天后,朝廷派遣的官吏到达,发现整个逻些城活人已经不足一千,而且全部都是女人和孩子。 即便早就知道朝廷的计划,见到这种情况,他们依然非常震惊。 手段实在太狠辣了。 不过这里的事情并未传出去…… 很简单,神机营在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已经事先封锁了周边道路。 加上又没有远程传递信息的手段,外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所以,这里的一切都将是秘密。 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为外人所知。 将来就算公开了,大家也早就成为一家人了,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 虽然逻些具体发生了什么没传出去,可高原人却都知道,大明已经拿下了这里。 残余的各势力,都开始想办法自救。 有些整体迁徙到了更加苦寒的地方。 还有些人试图往尼泊尔、次大陆等地方逃窜。 也有些选择负隅顽抗。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大明的计划。 在完成对逻些的占领后,徐允恭按照计划,将大军化整为零,对各地残存势力进行清剿。 ----------------- 此时的大明朝廷,也在紧锣密鼓的接收三韩之地。 第603章 尾声(十一) “哈哈……咱就说,老八他有贼心没贼胆。” 得知朱梓的选择,朱元璋无疑是最开心的,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朱标和朱雄英还能说啥,只能夸老爷子威名犹在,老八孝顺。 还是陈景恪实话实说:“潭王这是有贼心没贼胆啊。” 老朱笑容一僵,怒道:“就你聪明,给咱滚出去,咱不想看到你。” 陈景恪笑道:“你看你看,又急了。” 马娘娘莞尔道:“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不过老八这次做的不错,等他回来要好好表彰。” “然后给他找个不错的封国,安住他的心。” 朱雄英立即表态:“炎洲向东南五百里海域有一座大岛(塔斯马尼亚岛)。” “风景优美有草原森林又有平原,岛中心还有一座大湖,非常适宜居住。” “可以将此地封给八叔作为封国,相信他会喜欢的。” 老朱也非常满意这个封赏,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一家子能和和睦睦再好不过。 然而还不等他表态,陈景恪却先开口道: “我觉得,将他封在安西更合适点,最好在秦国或者晋国旁边找块地给他。” 众人都很是不解,封在安西?为什么? 陈景恪解释道:“根据锦衣卫的密报,潭王在某些方面和已故齐王非常相似。” “潭王妃对待宫中内侍的态度,与当年的秦王次妃如出一辙。” “只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比较引人注目,所以才比较克制。” “如果将他们放在万里之外的岛屿,恐怕是祸非福。” 众人顿时都不说话了,朱梓两口子的脾气其实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些。 只是远没有当年的朱樉和朱榑那么过分,也就没太在意。 但陈景恪的推测却不能不妨,万一他们真如猜测那般,还真不能封的太远。 否则失去了压制,这俩人放飞自我之后,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至于陈景恪的推测会不会应验……大家毫不怀疑。 管他会不会应验呢,防一手总是没错的。 这么一看,放到安西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那里有秦王和晋王,在这俩哥哥面前,朱梓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不过毕竟涉及到亲王,大家都将目光看向了朱元璋。 老朱拉着脸不高兴的道:“看咱做啥,还想让咱开口,将儿子封到犄角旮旯里去啊?” 朱雄英下意识的说道:“那我将亲叔叔封到犄角旮旯,岂不是更容易落人口舌。” 老朱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晕过去,气的伸手指着他们两个: “你们两个给咱滚出去,咱没你们这么不孝顺的儿孙。” 马娘娘连忙给他捋后背顺气,还不忘责备的道: “你们两个天天就变着法的气他吧,早晚给他气过去了,看你们还气不气。” 陈景恪和朱雄英连忙老老实实认错,然后又是一通好哄,才算是把老朱的气儿给捋顺了。 不过气顺了的老朱终究还是心疼宝贝孙子,自己把这个活儿给揽了下来。 把朱雄英感动的,连连保证:“皇爷爷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 哪知老朱压根不领情,阴阳怪气的道: “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然后又问马娘娘和朱标道:“你们耳熟吗?” 马娘娘和朱标莞尔不已。 后面站着的陈圆圆也松了口气,然后狠狠的白了陈景恪和朱雄英一眼。 这俩爹真的太不让人省心了。 几人吵吵闹闹了一番,再次谈起正事。 三韩那边,早在十几年前朝廷就做出了详细规划。 除了之前提到的教化,还有一招就是解除军事化。 解除军事化包括三个方面,兵器、军队和将领。 兵器方面,就是控制铁矿和冶炼行业,只给他们出售一定数量的农具,而且还是劣质钢铁。 变相的控制了他们生产兵器的能力。 那边的权贵倒是能通过外贸,采购一定量的优质钢铁。 可数量非常有限,各方面用一用,剩下能用来打造兵器的就不多了。 军队方面,先是削减其军队规模。 毕竟有大明保护,你们还要那么多军队做啥? 少了军费开支,你们的财政也能更好看不是。 当时大明并没有表露野心,所谓保守派其实本质上也是亲大明派。 自然觉得这很有道理。 保留一部分军队震慑一下百姓就足够了,没必要养那么多人。 于是军队被一次次削减,到现在所谓的三韩军队,其实就是潭王的亲王卫队罢了。 朱梓自己先怂了,也就意味着那边已经没有什么军队可言。 而且十几年的文教,也让当地习武风气大大降低。 就算保守派想造反也无兵可用。 临时招募百姓? 且不说百姓愿不愿意跟着他们,就算勉强招募了军队又如何? 没有兵器、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就是一群羔羊。 最致命的是,大明无声无息收缴了他们所有的兵书。 之后又拉拢利诱,将三韩残余的将门和将领都弄到了明军序列。 剩下的人十几年没有接触过军备,也没有读过兵书,根本就不懂如何领兵。 就算交给他们一支精锐,他们也不会带领。 更何况旁边有辽东军团和北海舰队震慑,根本就翻不了天。 朱梓被大明这边拿捏的死死的,心里是有股子怒火的。 又不敢冲着父兄发,于是就拿三韩保守派撒气,将残余的保守派清理了个七七八八。 可以说,后续大明治理三韩之地,几乎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此时再次提起和平演变三韩之地的操作,众人也不禁再次为陈景恪的谋划感到赞叹。 朱雄英摇头晃脑的道:“景恪真乃天下第一阴险之人也。” 陈景恪气道:“不会说话你可以少说几句,没人当你是哑巴。” “哈哈……”众人一阵大笑。 马娘娘笑着说道:“三韩之地收回,高原那边平定下来,专项行动再结束。” “大明就真的可以进入休养生息阶段了。” 朱标附和道:“是啊,不算元末动乱,只说大明立国也有三十多年,天下没有真正长时间安定过了。” 不提那些大型战役,就说中间那几次休养生息,其实局部始终有战争。 再加上激烈的变革,天下真的很久没有安宁过了。 这一点从人口增幅上就能看得出来。 目前大明的汉人口,也只比洪武十几年的时候,多出来不到四百万。 这其中还要算上清查出来的黑户,净新增人口并不多。 人口增幅慢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死的人多,二是生育率不高。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法长时间休养生息引起的。 之前是属于没有办法,有些事情必须得做。 现在该做的事情都做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天下恢复安定了。 这次不是那种临时的安定,而是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稳定期。 朱雄英还没表态,朱元璋先提出了质疑: “北元尚未彻底征服,极西列国那边的事情还远未结束,怎么就能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呢。” 陈景恪解释道:“北元已经名存实亡,留他们在北海生存,不过是当成大明军队的陪练罢了。” “等我们彻底稳定漠北,随时可以出兵消灭他们。” “至于极西那边,目前的布置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我们也不能为了给别人捣乱,不顾自家存在的问题。” “苏伊士运河那边,过几年朝廷派遣一支偏师轻易就可拿下,已经不值得投入太多兵力。” “剩下的就是长期对峙,大家为了利益打打和和而已。”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秦王负责,无需投入过多精力。” “而且我们也不是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何能统治者偌大的领土。” “西南、东南依然有很多部族,和朝廷若即若离,随时都有反叛的危险。” “这些都需要军队震慑。”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保持整体上的稳定,让大多数人都能安心生养。” “局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对策。” “还有就是军队,因为新式火器的制作技术日渐成熟,也需要进行整训换装。” “趁此机会,我们要对军队进行裁撤精简。” 老朱眉头紧皱,说来说去还是要裁军,他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 这么大的地盘,没有庞大的军队,怎么可能看得过来。 不过他也没有着急出声阻止,而是耐心的倾听,看陈景恪到底有什么打算。 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接下来大明要休养生息,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可具体该如何做? 总不能学习前朝,单纯鼓励农耕和生育吧? 大明既然要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必然要有不同于前朝的路要走。 而这条路该怎么走,只能参照陈景恪的意见来。 陈景恪说道:“大明目前拥有三百一十万大军。” “虽然相对于总人口和广阔领土来说,这点军队并不算多。” “可如此多的青壮年被困在军队里,会极大的制约社会生产。” “所以有必要将一部分劳动力释放出来,让他们投身于社会生产活动中去。”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朝廷需要这些优秀的军人,去往基层帮朝廷实现对乡村的掌控。” 虽然朝廷重新设置了乡官,又通过调整人口布局,打击了地方宗族势力。 可并不意味着就能有效掌控地方了。 原因很简单,找不到那么多人才去填充地方行政。 就拿教化地方为例,喊了这么多年,其实始终没能真正走入农村。 在基层普通百姓心里,大明与之前的朝代区别不大。 最多就是政策更加宽松一点,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 真要让他们说清楚两者的区别,他们就一无所知了。 有句话说的好,权利讨厌空白。 将原本的宗族势力打掉,却又没有办法用新的结构来填补空白,就会给恶势力滋生空间。 最近几年社会风气下滑,和这个原因脱不开关系。 可是朝廷哪来那么多人才来填补这个空白呢? 陈景恪就想到了军队。 “大明的军人来自广大乡村,他们在军队接受了最基本的教育。” “在思想上比一般的读书人都开明。” “且经过持续不断的教育,他们对大明对皇家是最忠诚的。” “对华夏这个概念,认识也是最清晰的。” “这些士兵退役回到本乡本土,立即就能转变为地方基层官吏,填补结构空白。” “而且他们还能告诉自己的乡亲,什么叫华夏,大明与之前朝代有何不同。” “另一方面,这些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社会上的人更强一些。” “他们对朝廷的新政会更加的支持。” “如果他们去创业,也容易获得成功。” “一群接受过新思想,还是退役军人,他们定然比普通商人更懂得如何回馈社会。” 事实上,这个政策朝廷一直在实施。 之前的预备役计划,其实就是这个目的。 所以他一说,老朱、朱标等人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只不过当时大明还未完成一统,正需要军队效力的时候,不可能大规模的裁减军队。 少量退役军人,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远不足以帮助朝廷填补乡村结构性空白。 现在陈景恪的计划是,大规模裁减军队。 “我以为,可以在未来十年内,完成两百万军人的退役工作。” 话说到这里,老朱终于忍不住了,说道: “不行,只剩百万军队,如何统治偌大的疆域,不行不行不行。” 陈景恪笑道:“您先别急,等我把话说完。” “我只说计划性退役,又没说不招募新兵入伍。” “我们把军队里那些年龄大的、没有晋升空间的、希望回归正常生活的……” “此类士兵计划性退役,将现有军队规模压缩到百万人左右。” “这些人全部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我暂且称之为常备军。” “但常备军也不是无期限服役,朝廷要与他们重新商定入伍期限,比如五年或者十年。” “到期之后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以及个人意愿,来决定是否让他们继续服役。” “而且朝廷有了先进装备,也会优先装备给常备军,以保持他们的战斗力。” “他们主要是去执行一线作战任务,比如去海外驻扎,比如去战况激烈的地方进行平叛。” “朝廷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为朝廷征战。” “缩编后腾出的位置,再从民间征募年轻的新兵填充。” “这些新兵都属于二线部队,我姑且称之为义务兵。” “他们的服役期限较短,一般三到五年,执行的也是比较轻松的任务。” “比如驻扎镇守地方,比如抗险救灾等等。” “当然,他们的待遇会比常备军差一个等级,武器装备也会比常备军差许多。” “比如最先进的重炮之类的武器,一般不会装备给他们。” “不用担心他们的战斗力,新式火器的威力你们都见过了。” “即便他们手持的是常规武器,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反抗的了的。” “义务兵中的精英,可以遴选进入常备军。” “这比直接从民间征募,更容易筛选出合格的士兵。” “未能进入常备军的义务兵,服役期限到了之后,就可以退役回到家乡。” “他们刚好二十岁左右,正好创业娶妻生子。” “以后的许多年,大明军队都可以沿用这个军制,直到不适用的那一天。” 朱标颔首说道:“此法甚好,大明疆域虽然辽阔,但并非所有地方都需要精锐镇守。” “事实上真正需要精锐的地方,只有局部地区。” “大部分地方,只要驻扎少量普通军队,即可应付所有情况。” 马娘娘也说道:“是啊,精锐去执行重要的任务,拿更高的俸禄。” “一般的军队执行普通任务,俸禄相对较低。” “一切依照规矩来,驻扎海外的将士,心中也不会有怨言。” 老朱终于放下心来,道:“你早说吗,害咱白白的担心。” 陈景恪:“……” 算了,我尊老爱幼,不和你一般见识。 对接下来具体该如何休养生息,陈景恪早就和朱雄英商议过,两人也已经达成共识。 这次不过是和老朱、马娘娘他们说一声,免得他们担心。 这个计划涵盖了军事、民生、教育、律法、科技发展等等方面。 他之所以先说军事,是因为这一点最重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缠绵星洲(1v1虐爱)
将军宠夫
高达之染血百合
老师,喘给我听
祸国妖姬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沦陷的蓝调[SP 1V1]
小公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