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人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汤軏无语道:“行了行了,别丢人了,赶紧找个地儿坐下缓缓吧。” 两人将他架到一旁,找了个木桩坐下。 沙曼也走了过来,几人就讨论起训练的事情。 聊起正事,张靖运也收起了玩笑,认真的参与了进来。 对目前的情况,总体上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正如沙曼所说,晋国的军队是登陆后用来攻略城池的,不需要多高的海战水平。 不晕船,能适应长距离乘船,就足够了。 目前来说,这一点还是没问题的。 基本上都适应了海船,有些适应能力强的,甚至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接舷战技巧。 嗯,张靖运除外。 他本人其实也非常内疚:“是我拖后腿了。” 徐膺绪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说这话作甚,你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 “体质因人而异,这是老天给的,非人力所能为。” “况且离开战还有一段时间,足够你适应的。” 沙曼也说道:“我们若出兵,必然是水陆并进。” “实在不行,到时候你随骑兵从陆路过去,就是路上多走几天的事情。” 张靖运非常感动:“嗯,我不会一直拖大家后腿的。”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就各自去忙了。 作为大军统帅,他们有太多事情要操心,可没空在这闲聊。 ----------------- 马穆鲁克国无视大明的警告,执意收留日本遗民。 整个西方世界都知道,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尤其是秦国开始加紧训练水师,又从晋国、燕国抽调了数万精锐援助。 甚至大明本土,都派遣了一支由十八艘炮舰组成的舰队过来。 一时间整个安西都被战争阴云所笼罩。 马穆鲁克国也不甘示弱,一边整军备战,一边四处求援。 别说,还真给他求到了不少援助,其中尤以极西诸国援助最为积极。 “欧罗巴也是有能人的,他们很清楚我们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一旦我们拿下马穆鲁克,掌握了运河,整个西方世界都别想安宁。” “所以,即便双方信仰不同,可在利益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出兵。” 朱樉指着沙盘,给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这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秦国世子朱尚炑。 这个名字还是老朱亲自取的。 秦国建立后,他并未跟随父母到安西,而是留在大明接受教育。 一直在大本堂和洛下书院学习,表现相当优秀。 去年才获得准许,第一次来到秦国。 亲儿子到来,朱樉和观音奴有多高兴就别提了。 一直以冷酷著称的朱樉,竟然下令让全国大庆三日。 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因为父子重逢太高兴才会这么做。 只有聪明人明白,这是在替朱尚炑正名。 他可是有好几个儿子的,世子长期不在的情况下,有些人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国内的百姓,对朱尚炑也缺乏认同感。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秦国世子是谁。 毕竟秦国经历那么多风雨,朱尚炑全都不在。 可是这次大庆,让所有人都记住了朱尚炑以及他的身份。 秦国世子,获得了大明朝廷许可的继承人。 再加上以李芳、徐膺绪、汤軏、柳芸娘等为首的一众高层,全都认可他的身份。 秦国内部一大批人,也都选择在他身上押注。 之后朱樉又多次为他创造机会,甚至托病让他主持了一次盟国会议。 他都完成的非常漂亮。 成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坐稳了世子之位。 他的其他兄弟虽然不甘心,却也不敢再有别的想法。 事实上,朱樉本人对儿子的优秀,也是非常满意的。 他有想过自家儿子不会差,毕竟有那么多名师教导,但没想到能优秀到这程度。 秦国未来有了保障,他也就放心了。 不过朱尚炑毕竟年轻,实操经验太少。 朱樉就开始手把手教他各种东西,以便他能独立处理各种复杂政务。 朱尚炑的进步也非常快,很多问题都能举一反三。 目前已经能协助朱樉处理部分政务了。 对于自家父亲的分析,朱尚炑是非常认同的: “极西列国插手此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老师曾经说过,他们惧怕蒙古人的铁骑,但更惧怕我们的文化。” “蒙古人没什么文化,他们建立起来的势力,反倒会被当地同化,成为当地的一部分。” “我们不同,我们是来同化他们的。” “在信仰方面,极西诸国是很敏感的,一旦感受到威胁,很可能会联合起来抗衡我们。” “马穆鲁克的事情,恰好印证了老师的推测。” 他嘴里的老师,自然就是陈景恪。 朱樉颔首道:“安平侯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及也,不过欧罗巴人醒悟的太晚了。” “运河没修好的时候,他们出手阻止还有几分胜算。” 那会儿秦国兵少将寡,不可能长途行军去打欧罗巴,太危险了。 就算打赢了,也没办法实现占领。 运河修好之后就不一样了,舰队可以直接开过去。 想打谁就打谁,打完了就走,基本没啥危险。 关键是后勤运输,可太方便了。 现在就算欧罗巴人,集结兵力帮助马穆鲁克国也没用了。 这一仗,大明必胜。 朱尚炑心情有些激动,毕竟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的事情。 看着地图,心里盘算着手中的牌,他又指着一处说道: “还有波斯兵,大食兵,米德勒(萨拉丁后人)应该也能出不少人……” “这些势力加起来至少能出动五万大军。” “从陆路牵制敌军,减轻我们在海上的压力。” 朱樉笑道:“不错,这就是我们即将采用的战术,不过……” 说到这里,他严肃的道:“不要将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尤其是波斯人不可重用。” 朱尚炑疑惑的道:“莫非他们有异心?” 朱樉摇摇头,说道:“不,他们忠心是有的,但内部心不齐。” “且失去国家数百年,也让他们染上了墙头草的毛病,还有点色厉内荏……” “我们处在强势的时候,他们还能用一用。” “若我们的优势不够大,第一个要防范的就是他们。” “安西有句俗语,当你在沙漠里遇到一条毒蛇和一个波斯人,一定要先打死波斯人。” “这句话很能说明问题。” “反倒是大食人,别看他们四分五裂,信仰也与我们不同。” “关键时刻说不定比波斯人还可信。” 朱尚炑自然不会怀疑自家父亲的话,说道: “我记住了,以后会小心波斯人……嗯,会小心所有非我族类。” 朱樉欣慰的道:“孺子可教也。” 就在这时,柳芸娘忽然闯进来,说道: “大王,情况有变,奥斯曼出兵马穆鲁克了。” 第581章 困局 奥斯曼攻打马穆鲁克? 听到这个消息,朱樉也是脸色大变:“情报可准确?” 柳芸娘表情严肃的道:“三条线同时传来的情报,不会有假。” 朱樉深吸口气,问道:“他出兵多少?极西列国有何反应?” 柳芸娘摇摇头,说道:“我也是才刚刚得知这个消息,还没有来得及详细打探。” “不过我已经命令所有能动的绣衣卫,收集各方信息,相信很快就会有详细情报传来。” 朱樉点点头,说道:“继续去探,事关重大你要亲自去盯着。” 柳芸娘应了一声,就转身离去。 等她离开,朱樉立即俯身看向地图,朱尚炑也低头看了过去。 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各大势力范围。 欧亚大陆以红海、高加索、伏尔加河为分界线,整个东部全都属于大明的势力范围。 这条线以西,才是西方列国的势力范围。 代表大明的明黄色,占据了这片大陆大部分地盘。 这还不算炎洲、殷洲等未得到开发的土地。 否则全加起来就太吓人了。 可即便如此,朱樉脸上依然无比凝重。 盖因他很清楚,大明现在有点虚胖。 这么大的势力范围,能实际控制的其实并不多。 大部分地方,要么是如金帐汗国这样名义上的藩属,要么就是羁縻地,甚至干脆就是名义上的占领。 而且大明本土离安西太远,有点鞭长莫及的感觉。 目前秦晋燕三国,两个才刚刚站稳脚跟,一个还是草创阶段。 当前首要任务,是努力消化已占领的土地,能抽调出来的兵力是有限的。 打马穆鲁克,已经是目前大明在安西的极限了。 按照原计划,拿下这里大明所属势力范围,要用至少十年时间来休养生息,巩固占领区域。 然而奥斯曼出兵,却打乱了这个计划。 朱樉问道:“你知道巴耶塞特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朱尚炑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 “奥斯曼君主巴耶塞特,其父被刺杀后在战场上登基。” “生死攸关时刻,带领败军打赢了奥匈联军,占据巴尔干半岛。” “从此威震欧罗巴,其因轻骑兵作战成名,被人称之为闪电。” “两年后率兵攻打东罗马帝国,围攻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随后在尼科堡击败了救援的西方联军。” “最近几年,他趁着我们与帖木儿交战,占领了大片原属于帖木儿的大片土地。” “这两年他的军队与我们的边军时有摩擦,只是双方都心有顾虑,并未撕破脸。” “此次他毫无征兆的出兵马穆鲁克,定然是得知了我们的计划。” “想抢先一步占据此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而且我大胆的推测一下,巴耶塞特并不想正面与我们对抗,至少目前不想。” 听到前面的讲解,朱樉表情没有什么变化。 这些都是公开的东西,作为秦国世子,知道这些是很正常的,不知道才有问题。 但听到朱尚炑最后的判断,他诧异的问道: “哦,你从何得出的这个判断?” 人家都摆明要抢我们的猎物了,你还说他不想和我们正面对抗? 朱尚炑解释道:“如果他真的想与我们正面对抗。” “完全可以等到我们与马穆鲁克交战的时候,出兵从后方偷袭。” “虽然我们武器上有优势,但兵力相差悬殊。” “真要是被他偷袭,局势会很危险。” “他没有这么做,反而提前攻打马穆鲁克,就是想将此事做成事实。” 朱樉不置可否,继续问道:“他就不怕我们趁机偷袭他?” 朱尚炑回道:“怕,所以我怀疑,他与极西诸国达成了协议,甚至结盟了。” “有了极西诸国的支持,他才敢主动出兵。” 朱樉质疑道:“你是说,打了几百年仇深似海的基教和伊教,放下仇恨结盟了?” 朱尚炑笃定的道:“在生死面前,没有什么仇恨是不能放下的。” “大明以无敌之势席卷世界,目前除了黑土大陆,就只剩下欧罗巴这一隅之地还未臣服。” 大明之所以没动黑土大陆,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暂时顾不上。 而且这里也没有什么先进文明,不虑会对大明造成威胁,暂时没必要动他们。 先让他们继续和大猩猩呲牙去吧。 等将嘴里的肥肉吃完,再去那边也不迟。 “老师之前说过,当前世界族群虽多,文明却极少。” “其中又以华夏、安西、极西三家最盛。” “现在安西大部都已经被我们征服,就只剩下奥斯曼和马穆鲁克。” “只要他们不傻,都知道该怎么做。” “而现在马穆鲁克就成了关键节点。”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明短期内已经无力在陆地上,进行更大规模扩张。” “但无敌的水师,能弥补我们在陆地上的短板。” “若给我们拿下这里,就可以利用水师之利四两拨千斤,搅乱整个极西。” “所以我猜,他们这次联合的目的,也不是正面与我们决战。” “而是占领马穆鲁克掌握运河,让我们无力西进。” “之后他们定然会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寻求与我们对话,让双方和平共处。” “暗地里支持奥斯曼与我们对抗,甚至支持安西反对我们的势力,让我们疲于奔命无力西顾。” “如此,我们和奥斯曼陷入僵持,他们躲在后面正好渔翁得利。” 朱樉依然没有表态,而是继续问道: “他们为何不把马穆鲁克也纳入联盟,反而要出兵拿下这里呢?” 朱尚炑想了想,说道:“情报太少,我只能根据局势进行推导,不一定准确。” 朱樉说道:“没关系,本来就是闲聊。” “我已经让柳统领去打探消息,很快就会有确切情报传来。” “所以就算你分析错了,也不影响什么。” 朱尚炑顾虑尽去,大胆的推测道:“最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马穆鲁克太腐朽了,极西列国认为他们不可信任。” “其二,巴耶塞特提出的结盟条件,很可能是帮他吞并马穆鲁克。” 毕竟巴耶塞特也是雄主,朱尚炑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 西方想让他顶在前面,就必须要给出足够的好处。 掌握了马穆鲁克,就掌握了东西方贸易咽喉。 这里不光拥有战略价值,也拥有无与伦比的经济价值。 到时候奥斯曼才真的是稳坐钓鱼台。 朱樉点点头,又问道:“马穆鲁克并非软柿子,他们就这么笃定能速战速决?” 若战事拖的太久,那就是给大明机会。 朱尚炑说道:“很简单,极西诸国和奥斯曼联合演一场戏就可以了。” 为了抵抗大明即将到来的进攻,马穆鲁克一直在整军备战。 西方世界也打着抵抗大明的幌子,派出援军驻扎在马穆鲁克附近。 等奥斯曼国打过来的时候,西方援军从背后偷袭,就能轻松瓦解马穆鲁克军队。 到时候双方再联合与大明对峙,逼退大明水师。 甚至不排除发生一些小摩擦。 虽然大明水师船坚炮利,但丧失了主动权,也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 说到这里,朱尚炑有些苦恼的道:“我的推测有个漏洞,如果找不到合理解释,上面的推测都只能是推测。” 朱樉眉头一挑,露出一丝欣慰,嘴里问道: “哦,什么漏洞?” 朱尚炑回道:“马穆鲁克贵族虽然腐朽,却并不是傻子,不可能不防备极西援军。” “那么极西援军和奥斯曼,又是如何瞒天过海,骗过他们的呢?” 朱樉大笑道:“哈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是真的看懂了局势。” 朱尚炑大喜道:“您也赞同我的推测?” 朱樉摇摇头,说道:“我赞不赞同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必然是你说的那样。” “西方列国与奥斯曼结盟,共同对抗我们。” “奥斯曼因为地理原因,不得不顶在前方,但他会向西方讨要足够的好处。” “西方付出一定代价,却得以躲在安全的后方。” “可以说,他们的结盟是各取所需。” 接着,朱樉又开始讲起他得出这个结果的缘由: “不要把极西列国想的太聪明,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会联合的。” “毕竟我们和他们之间,还隔着一个奥斯曼,他们并未直接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威胁。” 朱尚炑不禁点头,他的推测确实有点理想化,将极西列国想的过于理智。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人都不可能做到如此理智的。 极西列国能联合起来,必然出现了意外因素。 朱樉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了这个推测。 “这次他们之所以能联合,皆因一个人,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 “根据我得到的情报,维陶塔斯逃回欧罗巴之后,就一直在游说各国联合对抗大明。” “这次的行动,大概率是他穿针引线搞起来的。” 维陶塔斯,就是当初背刺盟友脱脱迷失,和帖木儿结盟讨伐秦国的那个立陶宛大公。 虽然他带领的大军尽没,但他本人还是成功逃回极西。 并且还带回了关于大明的详细情报。 极西列国能这么快就联合起来,少不了他的推动。 朱尚炑了然的道:“如此一切就说的通了。” “维陶塔斯必然从脱脱迷失和帖木儿那里,获得了不少关于大明的隐秘信息。” “靠着这些情报,他还真有可能游说的动极西列国。” 朱樉点头道:“是的,再说说他们是如何算计马穆鲁克的。” “你的推测思路上没问题,却忽略了一个群体,鱿人。” 朱尚炑恍然大悟,一拍手掌说道:“原来如此,我竟然将他们给忽略了。” 秦国进入安西后掀起排油风,安西鱿人被迫逃往各个国家。 其中大部分逃到了奥斯曼和马穆鲁克,至于为啥不逃到欧洲——此时欧洲因宗教问题,也同样在排油。 反而是奥斯曼和马穆鲁克这两个伊教国家,更包容这群异教徒。 奥斯曼君主巴耶塞特是个英明有为的君主,且国家整体处在上升期,国民还比较积极上进。 他们接纳鱿人,主要是想利用鱿人的力量,发展自己罢了。 比如和西方世界贸易,鱿人就是最好的中间人。 所以在奥斯曼,鱿人依然是最下层群体。 但在马穆鲁克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国家,整个贵族群体都腐化了。 鱿人先是帮马穆鲁克贵族经商,替他们赚钱,然后又变着花样的满足他们的各种奢靡欲望。 很快就获得了马穆鲁克贵族的信任,然后慢慢将手伸向各个地方。 甚至很多马穆鲁克贵族,直接将政务交给手下的鱿人幕僚处理,自己整日醉生梦死。 鱿人再次发挥了祖传技能,只用了十几年就成功完成了寄生。 或许有人要问了,既然他们已经完成寄生,为何要帮助敌人杀死宿主呢? 很简单,谁都知道马穆鲁克已经命不久矣。 他们希望通过出卖宿主,获得一定的利益。 想通一切,朱尚炑嫌恶的道:“难怪老师如此讨厌鱿人,这个族群真是集齐了人类之恶。” 朱樉颔首道:“你明白就好,切记一定不要被鱿人蛊惑了,对他们必须重拳出击。” 朱尚炑点点头,然后问道:“如果推测是真的,我们该如何应对?” 秦国人口本就不多兵力有限,还要分兵镇守各地。 就这还要得益于大食人、波斯人和库尔德人的帮助,否则根本就无法统治偌大的安西。 晋国就更别提了,现在还在平息内部反抗势力。 燕国也同样是汉人太少,身毒人口倒是很多,可他们的战斗力不提也罢。 目前三国加大明,在安西能出动的兵力,也就四万人左右。 当然,算上附庸势力的雇佣军,又能凑出十来万。 用来攻打马穆鲁克,震慑奥斯曼是没问题的。 可现在要面对的,很可能是奥斯曼和极西列国联军,雇佣军就变得不那么可信了。 仅靠他们四万人,这仗可不好打。 虽然明军有火器优势,可目前的火器还不足以对冷兵器形成碾压。 打还是不打,就成了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第582章 破局之法 朱樉没有回答他,而是反问道: “你说我们该不该打?” 朱尚炑思考片刻,干脆的说道:“不打。” 朱樉眉头一挑,问道:“哦,为何?” 朱尚炑说道:“敌我兵力对比太悬殊,胜算太小。” “再有三五年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横扫整个世界,没必要冒险。” 朱樉颔首道:“不错,你的选择可谓是稳中求胜,乃王道也。” “更让我欣慰的是,你能这么快就做出一个正确的决断。” “需知,千技在心不如一技在手。”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决断力和判断力同样重要。” “只有你拿定了主意,下面的人才不会乱。” “至于你的决策是否最佳选择,其实并不重要。” “只要不是错误的决定,都比没有任何决断强。” 朱尚炑无法克制的露出喜悦之色,被父亲认同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不过他并未得意忘形,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但我知道,您大概率不会同意这个策略。” 朱樉笑道:“是的,你的做法虽然稳妥,却过于被动。” “与敌人的交锋里,主动权也是一种优势。” “我们还要照顾盟友情绪,晋国燕国不顾国内兵力紧缺,依然抽调精锐前来助战。” “波斯、大食、库尔德、金帐汗国等势力,也都派出精锐协助作战。” “如果我们放弃作战目标,他们会怎么想?” 朱尚炑反驳道:“把事情和他们说清楚,我想他们也不愿意平白损失兵力,去打一场几乎不会获胜的战争的。” 朱棡并没有因为他反驳就生气,而是肯定了他的意见: “你说的很有道理,目前各国都需要休养生息,只要说清楚他们也会欣然同意休战。” “可是安西内部一直不愿臣服我们的势力不会这么想,他们只会认为我们怕了。” “我们是外来者,能统治这么大的区域,靠的就是每战必胜的战绩威慑。” “一旦战无不胜的形象被破坏,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虎视眈眈的奥斯曼不会坐视不理,定然会想办法干涉。” “到时我们就要付出千百倍的代价,才能重新平息动乱。” “我知道,只要能坚持三五年,等我们正面击败奥斯曼,这一切都会解决。” “可到那个时候,整个安西都已经被千疮百孔,我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重建。” “而且,房屋易建,损失的人心很难挽回啊。” 朱尚炑思索许久,才说道:“您说的都有道理,可现在敌强我弱,强行发动战争一旦打输后果只会更严重。” 朱樉说道:“所以我们要调整作战计划。” 朱尚炑疑惑的道:“如何调整?” 朱樉说道:“我们之前的目标,是拿下马穆鲁克掌握运河。” “这个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就改成尽量多的杀伤敌军有生力量,把马穆鲁克彻底打烂。” “给奥斯曼和西方世界留下一个烂摊子。” “如此他们就算占领了马穆鲁克,短期内也无法获取利益,还要投入力量重建此地。” 重建一个国家,需要耗费的物资可就太庞大了。 还没等他们收回成本,大明已经完成调度,正式出兵夺取马穆鲁克,接管他们刚建好的城池。 如果他们不搞建设,只掠夺呢? 对不起,这里已经被马穆鲁克贵族荼毒数百年,早就民不聊生。 仅有的一点资源,又被明军打烂,短期内是榨不出油水来的。 唯一能创造金钱的东西,就是运河。 可现在你都和大明开战了,还想靠着运河贸易赚钱? 想多了,大明的无敌水师,随时能封锁红海,一艘船都过不去。 他们一文钱的过路费都收不到。 所以对奥斯曼来说,虽然他们表面上获得了更多土地,实际上总体实力反而被削弱了。 “这么做也可以给其它势力足够的震慑,也许我们无力占领他们的土地,却有能力将他们创造的一切毁灭。” “还要让他们明白,我们得不到的,宁愿毁掉也不会便宜别人。” “如此他们才不敢反抗我们的统治。” 朱尚炑恍然大悟,然后受教的道: “谢谢爹教诲,是我欠考虑了。” 这时王妃观音奴端着两碗汤进来,见父子俩亲密的样子,打心里感到高兴。 “我煮了汤,你们别光顾着商量军国大事,先把肚子填饱了再说也不迟。” 朱樉笑道:“哈哈……正好我肚子饿了。” 一家三口边吃边话家常,好不温馨。 期间王妃谈起女儿的婚事:“小蝶也到了出阁的年龄,是时候为她找个婆家了。” 朱樉不舍的道:“不过才及笄,再过两年也不迟。” 王妃劝道:“女子及笄而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一直将她留在家里,别人会传闲话的。” 朱尚炑插话道:“我爹说的有道理,才及笄之龄,还是小孩子呢。” “老师说过,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婚嫁年龄也会越来越晚,以后男女三十岁成婚都很常见。” 王妃没好气的道:“瞎说什么,哪有而立之年才成婚的。” 朱尚炑争辩道:“真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他还说以后人类的平均寿命会超过七十岁八十岁,” “真到了那天,三十岁连人生一半都不到呢。” 王妃见他不像是说谎,不禁有些迟疑:“安平侯真这么说的?” 朱尚炑肯定的道:“真的,我骗您做什么。” 朱樉见找到了支持者,也连忙说道: “你看,连安平侯都这么说了。” “虽然而立之年成婚确实太晚,但咱们再将小蝶留两年完全没问题。” 见此,王妃也不再劝:“算了,我说不过你们。” “将来小蝶嫁不出去,都是你们的责任。” 朱樉笑道:“我秦国嫡长公主怎么可能会嫁不出去。” “天下才俊任我们挑选,你就别担心了。”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观音奴知道他们有要事商谈也没有多逗留,等他们将汤喝完就离开了。 父子俩歇息了一会儿,接着方才的话题继续往下分析。 朱樉说道:“我们华夏人做事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所以我们才会安排日本遗民投靠马穆鲁克,以此作为出兵理由。” “如果这次我们主动退让,等奥斯曼灭亡了马穆鲁克。” “那么以后我们在想夺取这里,就要重新寻找理由了。” “对外是如此,对内就更是如此。” “想平定内部各个山头,也同样需要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理由。” “如果我们和奥斯曼处于敌对状态,这个理由就非常好找了。” 安西各部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国势力范围内的很多部落,都和奥斯曼不清不楚。 如果双方处在和平状态,秦国也没有理由不让他们互相联系。 这就给了奥斯曼干涉秦国内政的机会。 现在双方处在敌对状态,那一切都好说了。 奥斯曼是敌国,敢和他们联系的,全都以叛逆论处。 关键是,秦国随时可以用这个借口铲除异己。 啥?你说没有证据? 绣衣卫是干什么的?证据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朱尚炑顿感茅塞顿开,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去做。 再对比
相关推荐:
赘婿
归宿(H)
小怂包重生记(1v2)
宣言(肉)
沦陷的蓝调[SP 1V1]
倒刺
狂野总统
心情小雨(1v1强制)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