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银大量流入中国以前,金银价格是差不多的。 至于日本白银,虽然已经开始流入大明。 但目前开采量并不算特别大,加上以大明的体量,没有百八十年是影响不到银价的。 目前大明的金价和银价大致持平。 所以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宝钞铜钱数量相对较少,金银非常多。 至于古玩字画,就更不用说了。 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 经济形势好转之后,这些喜欢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就开始追捧古玩字画。 当然,也不能贬低他们。 喜欢风雅是好事。 也正因为他们的追捧,艺术才能繁荣。 不过现在吗,这些东西都落到了锦衣卫手里。 听到这个数字,杜同礼不置可否,只是说道: “出发的时候侯爷和我说,查抄出来的田产、房屋全部封存,古玩字画也封存送入京城。” “现钱则三七分成,七成上缴国库,三成我们这些办案的人分了作为酬劳。” “你可知侯爷为何要如此做?” 沈烈表情有些不自然,道:“卑职愚钝。” 杜同礼说道:“侯爷说兄弟们此行本就冒着生命危险,这是应得的奖赏。” 沈烈感动的道:“侯爷英明,卑职感激涕零。” “还有就是……”杜同礼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 “侯爷说钱财动人心,这次行动大家定然会面对各种诱惑腐蚀。” “多给一点奖赏,也能帮助大家抵抗诱惑。” “侯爷还说,大家都是朝廷的功臣,为朝廷流血流汗。” “他不希望有谁一步踏错,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沈烈心跳骤停,额头冒出一层冷汗,结结巴巴的道: “侯……侯爷真是一心为……为大家着想,我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他才好。” 杜同礼笑道:“我当时也是这么说的,侯爷说大家都不容易,相互体量而已,说什么报答。” 沈烈擦了把冷汗,说道:“侯爷慈悲。” 杜同礼忽然说道:“三日后将查抄的钱财和清单给我,再通知一下弟兄们,准备领赏吧。” 沈烈低着头回道:“是,卑职会准时将清单交给指挥使。” 杜同礼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 等他的身影消失,沈烈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过了好半晌才从地上爬起来,然后一个箭步就往外面冲去。 三日后,看着清单上多出来的一部分古玩字画,杜同礼长叹了口气。 钱财动人心啊。 沈烈那句话说的好,从女娲造人开始干到现在,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他们这些经手人又怎么可能会不心动。 这么多钱,随便拿一点神不知鬼不觉,就够几辈子花的了。 可是他们就没有想过,事情怎么可能会那么简单。 朝廷扛着压力搞专项行动,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他们这些办案人员。 真以为私下伸手不会被人察觉端倪吗? 到时候所有办案人员,都会被查个底儿掉。 家里有巨额不明财产的,全都难逃断头台。 不过还好,及时将窟窿补上了,否则会有很多人被牵连进来。 同时他也不得不感叹,陈景恪看的真透彻。 查抄财物的三成办案人员私分。 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能拿干净的钱,谁还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乱伸手? 当然,肯定会有不怕死的,这种人杀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只要大部分人能全身而退,就足够了。 他这个指挥使能为大家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之后,杜同礼将一部分钱财封存,装船送往京城。 剩下三成钱财,按照职务和贡献大小,分给了下面的人。 包括锦衣卫、神机营,以及其他所有为这次行动出过力的人,全都分到了一份。 受伤、牺牲的,会有一笔额外的补助。 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分到了相当于好几年俸禄的钱财。 看到这么多现钱,所有人都乐开了花。 对本次专项行动的积极性,也提到了最高。 还没休息两天,下面的人就纷纷请命。 指挥使别磨蹭了,兄弟们已经迫不及待为朝廷出力了,赶紧去下一处吧。 什么休息不休息的,为了朝廷,我们不休息。 于是杜同礼带着大部队南下苏湖地区。 整个南方地区的人听说他的到来,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普通百姓自然是敲锣打鼓欢迎。 他们已经从报纸上得知了朝廷的专项行动,知道钦差是为他们主持公道来了。 自然夹道欢迎。 与之相对应的,是官僚、富商、豪强等群体。 他们可以说是战战兢兢。 能混不到他们这一步,有几个是屁股干净的。 虽然很多已经洗白,平日里也与人为善。 可谁知道杜同礼是个什么章程,万一深挖老底呢? 应天这个南都都被查的那么狠,其他地方就更别提了。 但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能做的也不多。 只能先一步配合当地锦衣卫,将专项行动搞好,同时也将各项人权法案落实。 希望杜同礼到了这里之后,一高兴就高抬贵手放大家一马。 然而他们的想法,注定只能是奢望。 杜同礼来就是当恶人的。 区别就是,干的好就少杀几个,干的差乃至对抗朝廷,就多杀几个。 所以,他到达苏湖地区之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名单。 挨个抓。 苏湖地区可是大明最富庶的区域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地区,两湖在大明建立后,也得到了大力开发。 尤其是朱雄英南下之后,在这里开展除虫行动。 血吸虫得到了有效遏制,连带的经济也变好了。 尤其是这里是大米的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加上交通便利,这里迅速繁华起来。 繁华的背后,难免会隐藏一些阴暗面。 这里的治安更加混乱,人权情况也更恶劣。 很多大户手里,都直接或者间接沾染了人命。 杜同礼的主要目标也是这群人。 别以为随便就能洗白上岸,早晚有一天会算总账。 他在这里,一口气抓了七百多大户,审问之后又陆续抓进去一千多。 最后总共两千多官吏、大户被抓,其余地痞流氓更是多达数万。 除了被判处死刑的,其余全部流放。 后面的流程就无需赘述。 各诸侯王的代表过来,将人拉走。 钱财三七分账,大家再次大赚一笔。 其他地方的人看到他连续两次操作,也豁然开朗。 原来事情是这么办的。 那为啥要等杜老大来干这个活儿呢,我们自己也可以干啊。 这样钱财不就落到我们手里了吗。 于是,各地方锦衣卫开始联合官府和驻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终于在全国激烈的开展起来。 但也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行动扩大化,很多小错被当成大错处置。 很多人恶行不大,原本可以罚点钱就过去了,却被抄家流放。 以至于刚刚发展起来的商业经济,迅速被破坏。 不过还好,这时候陈景恪设置的第二道保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他让本就反对搞专项行动的官吏,组成审核团。 对专项行动期间查办的案件进行复核。 他们的这项权力,对持有尚方宝剑的杜同礼没用。 却可以用来对付普通锦衣卫。 在他们的积极工作下,大量扩大化造成的冤案被纠正。 替朝廷挽回了许多损失。 ----------------- 另一边,桑敬在凤皖行省的行动,也接近了尾声。 第579章 双喜临门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五月,天气渐暖。 百姓们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薄透气的夏衣。 搁在往年,凤阳作为中都,早就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却显得格外的萧条,大街上行人稀疏,往来的行商几乎绝迹。 只有几个零星的商贩在竭力招揽客人。 看着这一幕,再回想去年这里的繁华,刘隆的心情格外沉重。 虽然他是治安混乱的受害者,此时却也不禁开始反思,专项行动到底为大明带来了什么? 一身便装的桑敬问道:“守庸在想什么?” 刘隆倒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以为会遭到训斥,哪知桑敬却耐心的道: “这就是阵痛,革新必须经历的事情。” “陈侯常说,打扫干净屋子才好招待客人。” “现在我们就是在打扫屋子,重塑规矩。” “只有将这一切做好了,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你且等着吧,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会爆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刘隆并没有质疑他的话,但也没有认同,而是道: “侯爷说的我自然相信,但朝廷的手段是否略显过激了?”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用更温和的办法来化解。” 桑敬笑了笑,说道:“你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还没有认识到大明的变革意味着什么。” “而且朝廷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时间浪费在这里。” “快刀斩乱麻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比起带来的好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隆眉头微皱,这话有拿大话压人的嫌疑。 但他并不是迂腐书生,知道以桑敬的身份,肯给他说这些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继续纠结下去,只会惹人厌烦。 但他也并未就此选择低头,而是道: “我学识浅薄,无法反驳侯爷的话。” “此次进京必定用心学习,希望能领悟到侯爷话里的深意。” 桑敬笑着摇摇头,忽然说道:“我的建议真的不考虑一下了吗?” 刘隆摇头道:“谢侯爷赏识,只是以我现在的学识,就算去了永义国也难有大作为。” “所以还是先去京城拜访名师,待学有所成再答谢侯爷。” 桑敬叹道:“哎,好吧,你我也是有缘无分。” “你已经在陈侯那里挂了名,此次定能飞黄腾达。” 刘隆感激的道:“谢侯爷吉言。” 之后两人又信马由缰的逛了一圈,才正式告别。 刘隆终于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桑敬也调头返回衙门,他自然不是专门来送刘隆的。 虽然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让他颇为欣赏,想要招揽去永义国。 可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初出茅庐的小子,还没有惊艳到让他这个开国侯亲自相送的程度。 他只是想来大街上看看民情,顺便送一送对方罢了。 实际情况告诉他,专项行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不知道,光看大街上的情况,还以为正经历战乱。 但越是如此,桑敬却反而越觉得自己做对了。 “温和改良且不说能不能行得通,它本身就会造成持续性混乱。” “是快刀斩乱麻带来的损失更大,还是持续性流血伤害大,可不好说。” “但快刀斩乱麻,一定能给后续的变革挤出更多时间,恐怕这也是上面的考虑。” 想到这里,他的态度就更加坚定。 对永义国的一些政策,也有了更多想法。 就在这时,手下汇报庞修德求见。 桑敬不禁有些疑惑,他不是去外地搞专项行动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非是遇到困难了? 想到这里,桑敬不禁有些兴奋,又可以大开杀戒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庞修德带回来的是好消息: “事情成了。” 桑敬有些茫然的道:“什么成了?” 庞修德笑道:“各地官吏、士绅、富商,听说我去专办新政之事,胆子都吓破了。” “我人还没到呢,他们就已经把新政给落实了。” 桑敬有些失望的骂了一句:“都是贱皮子……你就这么空着手回来了?” 庞修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自然不是。” “我将每个地方为恶最甚的一些士绅、富商,都抓起来抄了家。” “也算是给其他人一些警告,免得他们以为朝廷好糊弄。” 桑敬奇怪的道:“这次查处的人应该不少,为何会如此顺利?” 按照原先的估计,他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回来。 庞修德说道:“我一说要拿人,当地官吏就积极配合,说拿谁就拿谁。” “我们的人都还没动呢,他们就已经把事情办妥了,所以事情才会处理的这般快。” 桑敬有些哭笑不得,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这么痛快。 明知道保不住何必费那个劲儿,还不如积极配合,早点把瘟神送走。 让他在这里多呆几天,说不定又起什么事端呢。 想到这里他打趣道:“修德也是名声在外啊,让宵小之辈闻风丧胆。” 庞修德谦虚的道:“在侯爷面前,我哪敢提什么威名。” “您才是真的威名在外,能止小儿夜啼。” “哈哈……”两人忍不住同时大笑起来。 好一会儿,桑敬抹去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说道: “好吧,也不是什么好名声,咱们就别在这里谦虚了。” 庞修德也笑着说道:“凤皖百姓心里不知道怎么骂我们呢。” 桑敬点点头,脸色一冷说道:“现在骂太早了点,接下来恐怕他们要恨不得生食你我之肉了。” 庞修德心头一震,问道:“确定要这么做吗?” 桑敬点点头,语气坚定的道:“如果不做,岂不是半途而废。” “怎么,你不会事到临头怕了吧?” 庞修德深吸口气,说道:“我早就是个死人了,能活到现在,还能畅快的舒展胸臆,已经大赚特赚。” “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桑敬大笑道:“哈哈,好,就冲这个气魄,将来永义国的国相一职也未尝做不得。” 庞修德笑道:“那就借侯爷吉言了。” 在暂时处理完凤阳的事情之后,庞修德又带人在凤皖行省各个州府巡视了一圈。 所到之处官吏、大户无不俯首,无条件配合他所有的行动。 一圈巡视下来,他查抄了四百多家士绅、豪强,共逮捕犯人近万人。 查抄的钱财、古玩字画、田宅不计其数。 钱财按照三七分成,七成送往洛阳,三成分给所有办案人员。 案犯则全部交由各诸侯王的代表,由他们运往各自封国安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凤皖可以恢复平静的时候。 钦差桑敬突然下令,抽调凤皖驻军、凤阳皇宫禁军,以及其他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将凤阳团团围住。 此举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就在大家猜测,他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封公告贴出。 因为凤阳百姓仗着圣皇同乡的身份,肆意妄为、不遵法纪、阻挠新政…… 朝廷决定,将原属凤阳的七万三千余百姓,全部迁徙到海外诸侯国安置。 违令者,以谋逆罪论处。 此令一出凤皖震动,凤阳百姓更是一片哀嚎。 大家自然不愿意远离本乡本土,纷纷发起请愿书,希望朝廷能改变主意。 凤阳残存的体面人物以及读书人,更是全部出动,试图游说桑敬。 就连义惠侯府都有些坐不住了,上门拜访桑敬。 但桑敬的态度非常坚决,此乃朝廷命令,除非圣谕无人可以更改。 并且警告义惠侯好自为之,莫要把情分耗尽,步了凤阳百姓的后尘。 义惠侯回去之后就选择闭门,不再见任何外客。 那些人眼见哀求没用,就想采取一点极端手段。 有人组织了部分百姓,想要前往京城告御状。 “我们不信这是圣皇的命令,肯定是有奸臣作祟,我们要进京告御状。” 这一招,以前用来对付地方官吏,可谓是百试百灵。 然而时代变了。 桑敬直接给军队下令,所有试图离开凤阳地界的人,全部按照流寇缉拿。 等待他们的是宣判、流放,然后被早已等待在这里的诸侯王代表接走,送到海外诸侯国。 眼见道路被封死,又有人试图聚众闹事。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早就严阵以待的神机营。 在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后,凤阳百姓终于明白了朝廷的决心,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 然而能带走的实在不多。 还有部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选择了自我了断。 活着不能留,那就死了埋在故土。 在命令颁布后的一个月内,就有四百多人自杀,其中尤以老人居多。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撼动桑敬的内心。 最初或许他还会同情这些百姓,但那一把大火,将他所有的怜悯之心都烧没了。 之后在军队的保护下,官吏们进入每一个村庄,按照户籍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 然后以村子为单位,一批批带走。 接到命令的诸侯王,早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把人接走了。 谁都知道圣皇决心已定,桑敬已经带头表了忠心。 他们这些人已经慢了一步,可不能继续慢下去了。 就你桑敬忠诚?我们也是大明的忠臣。 帮圣皇解决难题,我义不容辞。 对了,多分点人给我,我的封国有的是土地安置他们。 有这么多诸侯王配合,人口迁徙计划非常的顺利。 但这件事情造成的轰动,却远不止于此。 可以说天下盈沸。 圣皇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同乡? 真就一点情面都不讲啊。 就算凤阳百姓有错,难道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你就是薄情寡义。 很多受到新政恩惠,给老朱立牌位的百姓,都改变了态度。 这就是乡土在华夏人心中的力量。 就算他们有万般不是,作为乡里乡亲的,你也得留一分情面才对。 民间尚且如此,上层社会就更别提了。 很多支持朝廷专项行动的人,都认为圣皇此举太过了。 洛阳这边,无数奏折如雪花般飞向皇宫。 很多老臣和读书人,前去承天门外下跪请愿。 就连许多开国权贵,都上书请求圣皇开恩。 还有人将矛头对准桑敬,认为他蛊惑圣皇,其罪当诛。 徐达等凤阳出身的权贵家门口,更是排满了前来游说的人群。 面对汹涌的民情,很多新政支持者都担忧不已。 贾思义说道:“侯爷,您说圣皇会不会被他们给说动?” 陈景恪表情淡然,丝毫不为眼前的局势所动,说道: “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凤阳百姓?不过是以此为幌子,试图翻烧饼罢了。” “圣皇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退让。” 至于淮西派……早就已经被化解于无形了。 在大分封面前,什么淮西,什么江浙,什南方北方。 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封国重要。 这一批分封的诸侯王里面,出身全国各地的权贵都有。 很多都是出身于淮西,甚至出生于凤阳。 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接一些老乡去自己的封国居住。 “想借这个机会翻烧饼,他们纯属想多了。” 贾思义恍然大悟:“是卑职愚钝了。” 陈景恪叮嘱道:“将这次反对比较积极的人全部记下来,然后一一甄别。” “看他们是真的为了凤阳百姓,还是别有用心。” 贾思义心中一惊,说道:“您不会是想……” 陈景恪道:“想什么呢,我可没兴趣杀他们。” “只是一下子建那么多诸侯国,缺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官吏更缺。” “既然他们如此忠心为国,那自当为国分忧。” 贾思义放下心来,竖起大拇指道: “侯爷高明,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以后大明国内,反对新政的声音就更不成气候了。” 陈景恪笑道:“别拍马屁了,快去查吧。” 事实上也正如陈景恪所料,当得知外面那么多人反对的时候,老朱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亲自露面表示此事绝无更改的可能。 凤阳百姓既然是皇家同乡,这么多年享受朝廷恩惠。 现在朝廷为了大分封发愁,他们难道不应该替朝廷分忧,为万民做个表率? 人的名树的影,别看他隐居深宫多年,威名可是半分都没有减。 这一当众表态,反对的声音直接就减少了七成。 剩下三成顽固不化的,很快就接到了旨意。 诸位都是忠公体国之人,现在诸侯国缺人,正需要你们为国尽忠的时候。 希望你们能发扬精神,前去为国分忧。 这些人自然不想去,还想挣扎一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那个机会,早就等得心急的诸侯王们,纷纷堵门。 半请半绑的将他们送上了前往封国的船。 ----------------- 就在大明开展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的时候,安西的局势也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第580章 变局 安西(波斯)湾的海面上,两支舰队正在进行厮杀。 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双方使用的都是没有开刃的兵器,更甚者直接使用的木质武器。 打了半天,除了几个倒霉蛋不小心被碰的鼻青脸肿,其他人都毫发无伤。 某条船上,作为先锋大将的张靖运,正趴在船上吐的稀里哗啦。 ‘敌将’汤軏将手中的木刀架在他脖子上,戏谑的道: “张将军,如何?服不服?” 张靖运边吐边说道:“呕……你等着……呕……等我熟悉了海战,你要是能在我手上走三招,我就是你爷爷。” 汤軏大笑道:“呸,瞧不起谁呢,要是三十招我肯定不敢应战,三招谁怕谁。” 张靖运指着他说道:“好,就这么说定了。” 汤軏正想答应,他身后一名亲兵拽了拽他的袖子,附耳嘀咕道: “将军,他说的是,能走三招他就是您爷爷。” 汤軏登时大怒,一把揪住张靖运的衣领: “好你个姓张的,变着花样骂我呢,看我不把你丢海里去。” 张靖运主打一个好汉不吃眼前亏,陪笑道: “汤兄误会,误会,口误,口误。” 汤軏骂道:“谁是你兄弟,劳资年纪都能当你爹了。” 张靖运满脸堆笑:“都是一个锅里舀饭吃的兄弟,何必计较年龄不年龄的,喊兄长这不是显得咱们关系好吗。” “也显得你年轻不是。” 汤軏很是无语,将他放下来,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爷爷也是一世英雄,怎么就养出你这么个没正形的小子。” 张靖运脸色一拉,说道:“不提那假和尚,咱们还是好兄弟。” 汤軏一脸无奈,这小子哪都好,就是提起他爷爷就犯浑。 大家都能看得出来,他心里其实是很尊敬张定边的,就是嘴上怄气。 张定边给他写信,也是阴阳怪气居多。 什么外边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找爷爷,我给你准备的有讨饭的钵。 只能说,这祖孙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开始大家还劝劝,后来发现没用,也就不管了。 不过张靖运这小子确实挺讨喜。 性格看似憨厚,时不时就闯个祸,实则比谁都机灵,大事从来不糊涂。 跟随晋王打西域崛起,深受重要。 后来被晋王借调到晋国,也是屡立战功。 现在大明要谋划马穆鲁克国,开始集结安西的兵力。 张靖运就被派了过来。 到了秦国没多久,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就连朱樉都对他颇为欣赏。 打马穆鲁克以走水路运兵最佳,而晋王的军队全都是陆军,很少下过水。 就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 不指望他们打水仗,至少别晕船。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张靖运这小子竟然也晕船,而且还是最严重的那一批。 一般士兵几天就适应了,严重一点了七八天也差不多了。 这小子适应了半个月了,船晃动的稍微剧烈一点,照样会吐。 想想他爷爷张定边,当年可是全能统帅,鄱阳湖一战领着一支孤军驾船深入,差点阵斩朱元璋。 谁能想到他孙子竟然晕船。 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在大部分晋国士兵适应了海船之后,又让秦国水师陪着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对抗。 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水上战斗。 眼下就是一场这样的演习。 远处的一艘巨舰上,徐膺绪放下望远镜,连连摇头。 “就这种水平,送到战场上就是送死。” 沙曼笑道:“他们的任务是登陆后消灭马穆鲁克的陆军,能不晕船就不错了,将军的要求不能太高。” “况且现在海战与以往不同了,有了炮舰,接舷战几乎就要被淘汰。” “而炮舰又只有我们才有,就凭马穆鲁克国的水师,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 沙曼就是原穆扎法尔国的国主沙·苏尔曼,后归降秦国。 在与帖木儿的决战中,他坚定不移的站在了秦国一方。 因此获得了接纳,成为秦国高层。 为了表示忠诚,他主动给自己取了汉名。 以沙为姓,取了原姓名里的曼字为名,是为沙曼。 徐膺绪说道:“话虽如此,但……哎,或许是我要求太高了吧。”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徐膺绪就命人发射信号,结束演习。 那边,汤軏和张靖运看到信号,也都长舒了口气。 张靖运骂骂咧咧的道:“娘的,早知道就不来了,真是受罪。” 汤軏道:“不想要军功了?现在除了这边,哪还有灭国之功给你。” “你不会是想一辈子都当个子爵吧。” 张靖运嘴硬道:“谁稀罕什么破爵位,我就是想打仗。” 汤軏搀住他的胳膊,笑道:“好好好,你清高,你了不起行了吧。” “走吧,赶紧下去歇歇,继续呆在船上我怕你成为,大明第一个因晕船而死的将领。” 张靖运没好气的道:“呸呸呸,你才晕船而死。” 等船靠岸,吵吵闹闹的两人来到码头。 刚踩到实地,张靖运脚下一软直接瘫在了地上,他嘴里还不忘给自己找借口: “这地怎么不平。” 码头上的徐膺绪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小子晕船的事儿,联军没有不知道的。 每次下船都得两个人搀着,否则半天都站不稳。 但他突出一个嘴硬,不停的给自己找借口。 什么地太滑、没吃饱、饿了等等,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众人也都知道,他并不是好面子才这么说的,纯粹是想搞怪。 所以倒也没有因此就对他生出成见。 眼见这次他又要搞怪,徐膺绪上前搀住他另一只胳膊,失笑道: “修这码头的工匠肯定和你有仇,害你几次摔跤。” 张靖运忙不迭的点头道:“大将军英明,这是有奸细要害我啊。” “哈哈……”众
相关推荐: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军师威武
虫族之先婚后爱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腹黑哥哥。霸道爱》
下弦美人(H)
御用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