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266章

第266章

可能是大明的对手。” 朱雄英颔首道:“这一点我自然明白,可让他们变强总归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啊。” 徐妙锦轻声说道:“您忘了老师的目的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欧罗巴发展的一无是处,又如何能为我们提供参考?” “我想,这才是老师帮那个极西人改良制度的原因。”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徐妙锦顿了一下,又说道:“孟子曰,国无外患则国恒亡。” “虽然分裂的欧罗巴不是我们的对手,可有一群人一直在穷追猛赶,也能警醒我们不可安于现状。” 朱雄英一拍大腿,高兴的道:“原来如此,我懂了。” “妙锦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以后要多帮我出谋划策。” 徐妙锦没有扫兴拒绝,但也没有同意,只是说道: “您和圣皇他们是当局者迷,我是旁观者清罢了。” 朱雄英搓了搓手,说道:“要的就是旁观者清啊,嘿嘿……” 夫妻俩又聊了一会儿,眼见天色不早,朱雄英目光热切的看着她说道: “你已经休息两年,元气应该恢复了,咱们是时候为下一个孩子努力了。” 都是老夫老妻了,徐妙锦也没有害羞,只是白了他一眼,就准备喊人过来伺候他们就寝。 哪知,正处在兴奋状态的朱雄英,一把将她抱起就往里屋走: “不要让内侍过来了,有人在我心里别扭。” “正好咱们夫妻俩,说说不方便被人听到的话。” ----------------- 第二天上午,陈景恪慢悠悠的来到皇宫。 刚进宫门,就见孙福正原地转圈圈,不禁好奇的道: “孙公公,你这是检查紫禁城的地砖呢?” 孙福大喜道:“哎呀我的侯爷您可算是来了,可等死老奴了。” 陈景恪笑道:“等我?这是咋地了?” 孙福拉着他的袖子就往深宫里走:“圣皇他老人家想您了,天还没亮就让我在这里等您。” “这期间至少派了十八波人来询问您来没来。” 陈景恪略微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他猜到老朱或许会有疑问,但绝没想到会这么心急。 而且…… “圣皇找我,派个人去我家通知一声就行了,在这干等着做什么。” “今天我要是不来,你不是白等了吗。” 孙福说道:“圣皇这不是心疼您吗,不想催促您。” “不过我寻摸着,您要是再不来,就真的要派人去请您了。” 正说着,迎面撞见一位小宦官,见到陈景恪也是惊喜的道: “侯爷您可算是来了,圣皇刚派小的去府上请您呢。” 孙福笑道:“我说什么来着,现在您信了吧。” 陈景恪笑道:“孙公公不愧是圣皇贴身之人,都让你说中了。” 放在以前,这句话能让孙福吓出一身冷汗。 你一个太监这么了解皇帝心思,关键是还表现出来,那是活的不耐烦了。 但现在老朱退位,心思就没那么敏感了。 加上年龄大的人总喜欢念旧,一个跟随他几十年又了解他心思的太监,反而更让老朱感到欣慰。 所以孙福也不如之前那般避讳这些事情了。 而且因为陈景恪身份特殊,他也不介意透露一些慈宁宫的消息出来。 比如老朱昨天是如何焦虑的,半夜都没睡好等等。 让陈景恪更加的无语,但内心也倍感温暖。 老朱这么着急知道真相,都能忍着不去打扰他,这是真拿他当自己人心疼啊。 想到这里,他脚下不禁加快了几分步伐,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慈宁宫。 却发现,除了老朱、马娘娘和朱标外,朱雄英和徐妙锦竟然也在。 五人不知道在聊些什么,看起来非常开心,哪有一点着急的样子。 这不禁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是咋地了?莫非是他们自己琢磨透了这一局? 但不太可能啊。 不是陈景恪吹牛,就算把这个世界所有人都绑起来,都参不透这一局。 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没有亲自经历过,谁都想不到他改良出来的那一套东西存在多大的漏洞。 即便是前世,西方那一套与之相似的制度已经千疮百孔,依然有无数人奉为圭臬。 更何况是古代。 怀着这样的疑惑,他来到殿内。 见他到来,老朱大笑道:“你小子,真是让咱一顿着急啊,着实该打。” “幸好妙锦聪明,参破了你的诡计……” 陈景恪惊讶不已,徐妙锦参破了玄机?莫非她被穿越者附体了? 一旁的徐妙锦谦虚的道:“我亦是胡乱猜测,不知道是否与老师的计划一致。” 陈景恪好奇的问道:“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徐妙锦就将她的猜测讲了一遍,最后说道: “妄加揣测,希望老师莫怪。” 陈景恪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她不是穿越者……面上赞赏的道: “不错不错,你能想到这一点,非常难得。” 徐妙锦也松了口气,同时也有些小自豪,她猜对了老师的布局思路。 朱雄英的胸膛情不自禁的挺起,眼神里透露出一个意思: 我媳妇。 朱标也投以赞许目光,这个儿媳妇是真的选的太好了。 马娘娘亦笑着夸赞道:“妙锦是真的学到了景恪的一些真本领啊,他日必成一代贤后。” 徐妙锦连忙说道:“我不过是偶尔所得罢了,不敢当娘娘夸赞。” 老朱也同样很满意这个孙媳妇,不过他没有开口夸赞,而是问道: “听你话里的意思,还有其他算计?” 其他人纷纷向他看来。 陈景恪颔首道:“有,不是我自夸,这里面的算计就和套娃一般,一层套一层。” “我不说几百年内绝对没人能全部参破。” 众人都不禁有些惊讶,竟然这么复杂? 老朱追问道:“快给咱详细剖析一下,到底都有哪些算计。” 陈景恪说道:“咱们借着皇后方才的分析继续往下说。” “没有对比就体现不出差异,不知道臭味的难闻,就感受不到芳香的美好。” “大明的制度是好是坏,普通百姓是很难直观感受到的。” “有欧罗巴诸国作为参考,百姓才能感受到大明政策是好是坏,提升对朝廷的认可度。” 到时候两国民间一对账,就知道谁在裸奔了。 老朱等人都不禁点头,好像还真是这样。 有欧罗巴存在,横竖对大明都有好处。 他们发展的好,大明可以从中借鉴很多东西。 他们发展的不好,同样能当反面教材,帮大明避雷。 同时还能通过对比,安百姓的心。 可以说一举多得。 陈景恪继续说道:“再说说我为他们设计的制度本身。” “制度要与经济基础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是祸国殃民之策。” “我给他们设计的制度虽好,但谁真要是敢就这么实施,必然会迎来全面大动荡。” 众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就如陈景恪的变革一般,最初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良。 之后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一步步深化变革。 现在大明推行的很多政策,如果二十年前拿出来,绝对会让国家大乱的。 同样的道理,用在极西诸国也是一样的。 “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极西世界也有许多真正的大学者。” “那个约翰·胡斯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制度,找到最适合的那一版。” “但凡有一个国家,因为这套制度变强,其他有条件的国家都会效仿。” “到时候极西诸国将会迎来一次万物竞发的盛况。” 老朱插话道:“这就是咱担心的地方,虽说碎片化的极西不是大明的对手。” “可他们变强,对大明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陈景恪颔首道:“您的顾虑不无道理,所以我设计的这套制度,存在着许多致命破绽。” “这些破绽隐藏的极深,不到爆发那一天根本就看不出来。” “在前期,配合着族群思想,这套制度确实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威力,让极西诸国飞跃发展。” “可等他们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致命伤就会显现出来。” “犹如慢性病毒一般,一点一点的要了他们的命。” “而且这种毒是生来就带有的,想改除非脱胎换骨。” “但这套制度本身,会限制有能力的人对它进行改革。” “所以您完全不用担心反噬的问题。” 老朱等人一副不明觉厉的模样,问道: “你好好给咱说说,这些致命破绽都有哪些,咱怎么一条都没看出来?” 第573章 什么叫绝世阳谋(后仰)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制度,包括曾经被神化了的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的强大源自于工业化,而非什么制度。 但工业革命这东西,只是人类发展的偶然事件,而非必然。 偶然的情况下,它出现在了英国,然后欧洲各国开始学习。 然后他们开始殖民世界,靠着掠夺积累原始资本,迅速崛起。 说白了,现在西方的富裕和强大,不是政治制度带来的。 而是靠着偶然发生的工业革命,以及对全世界其他族群的掠夺造就的。 区别是,曾经他们靠武力掠夺,后来靠经济和科技掠夺。 强大富有,能掩盖很多问题。 说的更直白一点,‘钱’能解决人类社会的大部分问题。 可在神话被戳破之前,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都以为他们强大是政治制度带来的。 即便有少数清醒的人指出来,也会被大家嘲讽。 这里就能看出华夏文明独特之处。 就在全世界向西方跪拜的时候,华夏却有很多人说不。 即便是在百年屈辱期间,很多人都对华夏文化彻底失望,希望全面西化。 依然有学者坚定的认为,西方那一套不是万能的,华夏文明也不是无可救药。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更多华夏学者醒悟,开始反思全面西化思想。 认为西方优秀的地方我们确实应该学习,但本民族文化优秀的地方,也要继承下来。 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太弱小了,他们的主张没有获得广泛认可。 但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有句话说的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从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挑战者。 摘下了西方世界王冠上的一颗颗明珠,打破了他们高高在上的神话。 没有办法再掠夺世界,他们的经济开始出问题,吹出来的气泡一个个被戳破。 很多曾经的强国,只能靠吃老本勉强维持一个体面。 还有很多曾经的发达国家,连体面都无法维持了。 缺少了‘钱’的加持,各种矛盾再也无法调和,政治制度上的缺陷开始暴露。 于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魔幻闹剧,开始接连上演。 全世界的人都突然发现,以前被誉为文明代言人的西方世界,居然如此抽象。 从那时起,西方政治制度神话才开始破灭。 恶性循环开始了,挑战者一个个出现,曾经的韭菜也生出了反意。 西方发现自己越来越割不动了。 而割不动的后果就是,经济环境更差,国内矛盾更严重。 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数百年的积累,确实非常雄厚。 目前总体上而言,他们依然占据优势。 但这种优势,必然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越来越小。 等到他们将老本吃光,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时候。 这个时间可能还要持续五十年乃至更久。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来说,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和时间。 目前来看,东西方各有优劣。 西方的优势不用提,自然是几百年的积累。 他们的劣势恰恰是因为之前太强,掩盖了制度上的问题。 以至于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数十年止步不前。 而且因为阶级的固化,制度方面还出现了倒退。 东方的优势,在于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厚度,以及不断地探索变革形成的合理体制。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劣势也无需多说,起步晚前方关卡重重,要慢慢的追赶。 目前的东方,只能说拥有了自保的能力,想要真正取代西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一切还未定局,且走且看吧。 当然了,并不是说他们那一套就不行。 中肯的说,西方制度其实也很优秀,比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势力的制度都优秀的多。 只不过以前被神化了,现在重新回到了属于它的位置。 陈景恪为约翰·胡斯设计的政治制度,参考了前世的情况,放大了这些缺点。 在老朱问出那个问题之后,他笑着说道: “全民直选本身就是一个大坑。” “大家想当然的认为,选民肯定会选最适合当元首的那个人。” “可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村子里选村正,您觉得什么样的人能赢得选举?” 老朱脱口而出道:“那自然是地最多,家族人最多的人当选。” 说完之后,他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朱雄英一拍大腿说道:“是了,肯定选自己人啊。” 陈景恪摊摊手,说道:“您看,这才是现状,大家都会优先选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 “这个人被选上来之后,必然要回馈选自己的人,损公肥私就成了必然。” 徐妙锦犹豫了一下说道:“按照这个逻辑,大家都会选本地的人才,而不会选外地人。” “就如山东人只会将票投给山东人,而不会投给山西人。” “长此以往,会导致整个国家人心分裂。” “一旦哪天中央权威不在,恐怕整个国家马上就会四分五裂。” 众人都不禁眼睛一亮,好像还真是如此啊。 华夏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宋朝时期华夏南北分裂,人心开始出现裂痕。 到了蒙元时期,又将汉人分为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区别对待。 等大明立国后,南北裂痕已经非常大了。 朝廷采用了许多方法来弥合裂痕,最后还是陈景恪玩了一招釜底抽薪。 人口大迁徙。 本来是为了解决地方宗族势力,将全国人口打乱。 结果顺带着就把南北裂痕给解决了。 华夏都尚且如此,从未统一过,碎的和渣渣一样的欧罗巴就更别想了。 徐妙锦能率先想到这一点,属实聪明。 老朱和马娘娘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两个想的更多。 如果一次是巧合,那接连两次都能猜到陈景恪的计划要点,说明她是真的脑子里有货。 再考虑到她也是陈景恪的学生……毫无疑问,她是得到了真传的。 以前她自己刻意藏拙,大家都知道她聪明,却不知道她的学识具体有多高。 现在既然知道了,就有必要调整一下对她的定位了。 当一个单纯的皇后,貌似有点浪费才华了。 关键现在大明正处在激烈的变革阶段,最不嫌多的就是人才。 只是调整她的定位,就要连带着调整对徐家的安排,牵扯实在太大。 而且她具体学到了多少,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所以这事儿先不急。 先将她纳入‘陈景恪研究小组’,等确定她的真实水平,再做决定也不迟。 在家里浇花逗鸟的徐达还不知道,他又被老朱和马娘娘给算计了。 听完她的分析,陈景恪也赞道: “确实如此,一旦全民选举普及,再有族群思想的传播,欧罗巴永无一统之日。” “就算出现了政治强人,靠着手段强行将大家捏合在一起。” “等他不在了,失去强权压制,各地又会重新分裂。” 前世的南联盟就是最好的例子。 全靠铁托的个人威望维系,等他不在了马上就离心离德。 然后被美帝一通轰炸加制裁,再次分裂了。 其实就算没有欧美干涉,他们也一样会分家的。 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确定这确实是个坑。 等这个话题讨论完,陈景恪接着说道: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群体往往更愿意发出声音。” 老朱疑惑的道:“什么意思?”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爱好比较小众的人,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往往更加愿意发出声音。” “打个比方,苏东坡喜欢狗,讨厌别人吃狗肉。” “他认为狗帮主人看家护院,还能陪伴我们,怎么能忍心吃它们呢?” “他不止一次公开反对吃狗肉。” 一次他参加官宴,发现宴席上有狗肉,就勃然大怒。 但他又不能直说自己喜欢狗,这样显得太自我太自私了。 于是就从礼法上挑毛病,认为在宴席上吃狗肉不符合礼法。 事实上,他给自己找的借口完全站不住脚。 只是他名气大,强行将死的说成活的。 名气比他小的不敢和他争,名气打的懒得和他争这个。 主要还是大家都不愿意因为狗肉这点小事,得罪名满天下的苏轼,从而选择沉默。 “所以我有理由怀疑,‘狗肉上不了席’这个规矩,很可能就是因他而起。” “这就是所谓的,少数派更愿意发出声音。”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就可见一旦少数派掌权,会干出什么事情。” 老朱不屑的道:“苏东坡,浪得虚名也。” “狗本就是六畜之一,为何不能吃?” “百姓果腹尚且不能,他竟然为了一己之好,反对吃狗肉。” “哼,伪君子也,难怪他的仕途一事无成。” 陈景恪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老朱这人爱憎分明,喜欢一个人就觉得哪都好,讨要一个人那就是全面否定。 不过也没必要反驳他就是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正常情况下,这些爱狗之人的影响力有限。” “可是一旦这些人获得了选举权,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必然会发出更加强烈的声音,要求被选举人反对吃狗肉,否则他们就投票给竞争对手。” “参选人为了拉拢他们的选票,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承诺。” “甚至他们会推举一个,同样反对吃狗肉的人当元首。” “等那个人被选中了,就要回馈选他的人,利用自己的权力禁止吃狗肉。” “这么做带来的后果,宋徽宗已经为大家演示过了。” 宋徽宗属狗,就禁止天下人屠狗吃狗肉,结果引起天下人的反对,差点闹出大乱子。 关键是,大多数人吃饱饭都尚且困难的情况下禁止吃狗肉。 这得是什么样的鲨臂行为?连晋惠帝都不如。 人晋惠帝还知道关心百姓,宋徽宗纯畜生。 在这一点上,苏东坡也好不到哪去。 “同理,这还只是吃狗肉,有人好龙阳呢?有人好奇装异服呢?” “当这些人都能发出声音,并且开始发出声音的时候。” “整个社会会乱成什么样子,你们想一想就知道了。” 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这种情况想一想就知道有多恐怖了。 简直就是天下大乱,妖魔横行啊。 老朱忍不住说道:“景恪,你是真的阴险啊。” 朱雄英深以为然的道:“您现在才发现啊,他就是天下最阴险的人。” “以后大家一定要小心着点,千万别被他给骗了。” 马娘娘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说道:“再胡说八道。” 朱雄英一缩头,嘴里嘟嘟囔囔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众人不禁莞尔。 朱标开口说道:“国家弱小的时候,大家首先考虑的是生存,这个问题还不会显现出来。” “但饱暖思淫欲,一旦解决安全和温饱问题,必然会浮现出来。” “到那个时候,全民直选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就算是有人想改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老朱点头道:“这个陷阱隐藏的确实很深,若不是景恪解释,咱是决然想不到的。” 说到这里,他坦然道:“说起来,刚看到这套制度的时候,咱还以为景恪想在大明搞这一套。” “咱这么担心,也多是源自于此。” “现在听了你的解释,咱放心了。” 陈景恪有些意外,没想到老朱竟然是因此而担忧。 但想想自己之前的行为,以及大同思想,又都理解了。 换成谁,恐怕都会有这方面的顾虑。 想到这里,他摇头说道: “全民选举想要实现,就必须要求所有人都拥有极高的素养,否则就是灾难。” “说句悲观点的话,就算再过一千年,人类的整体素质都很难达到这个高度。” 老朱笑道:“不用解释,咱相信你。” 陈景恪不禁有些感动,老朱对他的信任,是不掺假的啊。 又聊了一会儿全民素养问题,老朱才问道: “咱看你意犹未尽的样子,还有什么陷阱吗?” 陈景恪颔首道:“还有一些,大家回想一下汉朝的察举制。” 在刚施行的时候,确实为西汉朝廷选拔了大批良才。 可到了西汉晚期,举孝廉就被大族把控了,推举上来的基本都是豪强子弟。 结果就是汉朝阶级高度固化,大族开始挑战皇权。 这种情况还影响到了东汉,门阀士族左右国家局势。 “所谓全民直选,最后基本也就是这种情况。” “能被选上来的,要么是权贵,要么是权贵的代言人。” “这些人代表的,自然也是权贵的利益。” “什么家国天下和万民,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前世川皇当选,很多人都只记住了马斯克。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给川皇捐钱最多的是一个叫蒂莫西·梅隆的人。 他们家族1818年就去美国做生意,是美国隐形家族之一。 这些人非常低调,在互联网时代,甚至都找不到他们家族直系成员的影像。 在美国,这样的隐形家族还有很多。 大家熟知的洛克菲勒、摩根,在他们面前就是小弟弟。 众人再次点头,这个道理不复杂,他们同样能很容易理解。 陈景恪接着说道:“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将来有一天会有真正大理想大胸怀的政治家,被选为元首。” “罗马共和国也是名义上的全民直选,也曾经有胸怀天下的人被选中,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变革。” “如果真有这样的人被选中,而他又恰好发现了这个制度的漏洞,很有可能会进行变革。”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又挖了另外一个陷阱。” 老朱忍不住问道:“什么陷阱?” 众人都向他看来。 第574章 无题 陈景恪说道:“我为他们挖了三个坑,其一就是多党制。” “这个我不说,大家也都能想到隐患有多大。” 老朱等人不禁点头,党争误国这是历朝历代的朝廷都知道的事情,也都在竭力避免的事情。 之前老朱搞出来个廷推制度,差点酿成大祸。 也让大家对党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之后大家也经常私下讨论党争,思考如何避免党争。 陈景恪只是提了一下这方面的事情,大家马上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坑有多深。 华夏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党争,西方那边要将党争公开化,这不是茅坑里大灯笼找死吗。 “一个受制于党派利益的国家元首,想要有所作为也同样非常困难。” “西方人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们没得选。” “他们的文化太薄弱了,不足以统合内部,导致内部势力众多。” “在没有人可以彻底压服所有人的情况下,多党制确实能统合大多数声音。”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做到了把大部分人拉上谈判桌。 只要上了谈判桌,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磋商的。 对于现在欧洲的大多数势力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目前的情况下,多党制确实能发挥积极作用。 至于多党制以后会带来什么后果,那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这一招也是阳谋。 关于这一点,因为大家都懂,陈景恪没有解释太多。 总的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选出来的元首必须讨好选民。 然而,有人支持吃狗肉,有人反对吃狗肉。 元首站队任何一派,都意味着要得罪另一派。 一个需要讨好自己选民的元首,确实很难对国家制度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讨好选民其实比较简单,很多时候只要动动嘴皮子,喊两句我反对吃狗肉就可以了。” “真正难以应付的,是支持他的权贵集团。” “这些人可不是嘴皮子就能打发的,需要让出实实在在的利益。” “利益从哪来?自然是从国家来。” “说白了,就是拿国家的利益,去回报支持他的贵族们。”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个道理同样很容易理解,华夏大部分朝代灭亡,不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有太多地方势力侵吞了国家的利益,中央朝廷虚弱不堪,稍微遇到点风波就没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这里还有个隐形的坑,那就是前后两任元首,很可能政见相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做出独一无二的政绩。” “这也就意味着,没人愿意给别人当陪衬。” “下一任元首,有很大概率会搁置乃至废除上一任元首的政策,重新制定属于自己的政策。” “这才是最致命的。” 朝令夕改会带来什么后果,华夏历史上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陈景恪为什么要建议制定国家计划? 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地方建设,另一方就是因为上面那个原因。 地方官任期一届为三到五年,连续干上两届基本就会迎来一次调整。 下一任官吏,大概率会搁置乃至废除上一任的政策。 这样会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被空耗,还留下一摊子烂尾工程,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建设。 有国家计划做指导,下一任官吏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脱离不了大框架。 总体政策是可以得到有效延续的。 罗斯福是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利用二战机会带领美帝成功超越老牌列强,成为世界一极。 他对战后的世界秩序,有着完整的构想。 比如不伤害大国利益,比如大国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按照他设计的思路,美帝真有可能成为人类灯塔。 然而他刚死没多久,他构想中的世界体系,就被继任者废的七七八八。 在杜鲁门集团的带领下,美帝陷入冷战。 后

相关推荐: 寡妇门前桃花多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祸国妖姬   军师威武   修仙有劫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老师,喘给我听   沦陷的蓝调[SP 1V1]   归宿(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