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265章

第265章

,还有独立演化的可能性。” 朱雄英露出深思之色,良久点头道: “确实如此,但要预防养虎为患。” 陈景恪说道:“我给欧罗巴设下的计谋,内容就是杜绝养虎为患的可能。” “数千年来欧罗巴始终没有统一过,族群众多,风俗习惯、文化信仰都有所差异。” “那里想要统一,比登天还难。”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扩大这个差异,强化这种族群间的隔阂。” “让他们在文化、自我认知、地理环境等等方面,彻底陷入割裂,让那里永无统一的可能。” “而一个无法统一的欧罗巴,是无法对我们形成威胁的,最适合当小白鼠。”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 “所以当你得知那个约翰,在寻求族群独立之法的时候才会那么重视他,并告诉他实现族群独立之法。” 陈景恪说道:“是的,他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一位值得尊敬的战士。” “但越是如此,就越能为我所用。” 朱雄英笑道:“这确实是绝世阳谋,即便他们知道了你的目的,也一样会这么做。” 民族这个概念,最早就是英法创造出来,分裂各势力的。 确实非常成功。 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多年后‘民族’将成为反帝反殖民,最强大最核心的力量源泉。 最终他们也在民族化浪潮的冲击下,被赶下了霸主宝座。 现在陈景恪就是要用这个概念,来分化欧罗巴。 这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啊。 朱雄英虽然不知道前世的发展历史,但作为皇帝,他的政治嗅觉是非常敏锐的。 很快就察觉到了弊端:“如果这种思想传入大明,会不会导致大明四分五裂?” 陈景恪肯定的道:“理论上会,但实际上绝无可能。” 朱雄英问道:“为什么?” 陈景恪想了一下,回道:“所有人都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区别是茧房的大小而已。” 朱雄英疑惑的道:“信息茧房?” 陈景恪就将这个词的意思给他讲解了一遍。 朱雄英恍然大悟道:“皇帝其实也是生活在信息茧房里,群臣希望皇帝见到的,他才能见到。” “群臣不希望皇帝见到的,他就很难见到。” “所以,作为君主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外界的信息。” “以防止被困在茧房里。” 陈景恪心道,你小子是真会联想啊,不过他这个想法确实没什么毛病。 “就是如此,群臣其实也同样生活在他人编织的茧房里。” “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少,茧房就越小越狭窄。” “而一个人认知越少,内心也就越固执……” 朱雄英接话道:“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只要朝廷不主动宣扬,他们很难听到关于族群的情况。” “所以,朝廷一定要把这条线给掐死,尽量不要让百姓知道这个信息。” 陈景恪说道:“是的。” 朱雄英点点头,接着又问道:“可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再坚固的城墙,也总有被攻破的一天啊。” 陈景恪笑道:“别急,等我说完。” “首先,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主体族群,有足够的实力压服所有声音。” 朱雄英再次点头,这个道理还是很好明白的。 不听话的杀了就行了,剩下的都是听话的。 “其次,我以前经常说,普通人是没有什么族群概念的,也缺乏身份认同意识。” “他们在意的就是吃饱饭,一家人平平安安。” “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听谁的话。” “只要大明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是大明的臣民,就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 朱雄英再次点头,这个道理在处理周边朴素族群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朝廷按照这个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陈景恪继续说道:“反过来说,想要让普通人觉醒族群意识,就需要教化开启民智。” “现在,教化的权力掌握在朝廷手里,书院教什么东西也是朝廷说了算。” “那些从小听着华夏故事长大的人,内心里就会认同自己是华夏人。” 朱雄英立即说道:“文教工作必须要加强,绝不可松懈。” “回头我就下令,所有书院使用的教材,必须经过朝廷的许可。” “就算是私塾也必须使用官方教材,否则视为谋逆。” 陈景恪本想反对,毕竟还是要给文化留一点自由空间的。 但一想到前世频繁出现的毒教材,他觉得还是严格一点好。 管的严了或许会失去一定的自由,但不管必然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以对朱雄英的这个决定,他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道: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夏文明足够灿烂、足够厚重、足够强大。” “周边所有的族群,都仰慕向往华夏文明,希望学习加入其中。” “以日本为例,他们直接将华夏上古史,当成了普世历史。” “我们可以将周边族群,全部消化吸收……” “最终形成一个拥有共同认知,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国家……的庞大族群。” “这就是之前我说过的,族群大融合,也是大明的历史使命之一。”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道:“难怪你之前一直强调华夏文明……” “你从那时候就开始算计欧罗巴了吧……你真阴险啊。” 然后他气愤的道:“你果然有很多事情瞒着我们,亏我们这么信任你。” “你摸摸自己的良心,不痛吗?” 陈景恪心道,你太高看我了,这还真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 而是随着思想成熟,才慢慢想到的。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这事儿是讲不清的,干脆就承认了: “好奇心得到满足,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一次把所有东西都和你说清,人生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 “而且,以你的智慧……我怕说多了你也不懂。” 朱雄英大怒,一拍桌子道:“放肆,竟敢和朕如此说话。” 远处的侍者听到这句话,都纷纷竖起了耳朵。 开始了开始了,陛下和侯爷又吵起来了。 但可惜,陈景恪压根就没理他,继续说起了正事。 朱雄英见他不接话茬,也只能怏怏不乐的放弃了吵架的打算。 ----------------- 慈宁宫。 马娘娘看着手中的情报,眉头微皱道: “景恪这个计划真的可行吗?” 老朱一听表现的机会来了,马上来了精神,讲解道: “欧罗巴的情况咱了解的比较清楚……” “华夏文明大部分时期,都有一个强大的统一政权为主导,制定最基本的秩序。” “各族群围绕大一统政权生存,相对来说还算是稳定。” “欧罗巴没有大一统政权,始终处在四分五裂状态。” “政治上的割裂,导致思想方面也是各不相同。” “即便现在有了基教,内部也是山头林立。” “各族群之间相互欺凌是常态,一不小心就会被灭族。” “他们的灭族,和华夏这边还不一样。” “我们这边所谓某个族群被消灭,其实主体是融入了华夏。” “他们的历史,也变成了华夏史的一部分。” “与其说他们被灭族,不如说是和华夏共存。” “欧罗巴不一样,他们的文明单一单薄,很难在文化上同化某个族群。” “所以,在那里被灭族,基本就是真的被灭族了。”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不停的强化自己的族群,去抗击其他族群。” “景恪灌输给那个极西人的思想,完美适配极西的现状。” “一旦传开,必然会获得极西各族群的追捧学习。” 马娘娘思考片刻,才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了。 终于在媳妇面前显摆,老朱更是嘚瑟: “景恪之前说过,普通人没有群体意识,贵族才有。” “因为贵族可以从群体里获利,维护族群就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一旦族群思想在西方传开,各个族群的贵族都会学习并推广的。” “所以啊,你完全不用担心他的这个计策能不能成。” 马娘娘看着显摆的老头,心下有些好笑,不过也没有揭穿他,而是道: “经你这么一分析,我总算是看明白了。” “景恪这一招确实高明,难怪他说这是绝世阳谋。” “都说王猛的金刀计乃无解阳谋,我看在景恪的计谋面前,所谓金刀计完全不值一提。” 被夸奖的老朱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深以为然的道: “王猛哪能和景恪比,将来景恪可是要成圣的。” 老朱还不知道,要不了多久,他嘴里要成圣的好女婿,就给他来了个大大的‘惊’喜。 第571章 太阳般耀眼 随着交流的加深,陈景恪更深刻的感受到,约翰·胡斯是一位真正的学者。 这样的人非常难以欺骗,普通的逻辑陷阱对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反而会被对方看出破绽。 所以他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去掉了许多比较明显的坑,用词也更加的谨慎。 有时候明摆着挖坑了,却还会主动提醒对方,这里有问题要慎重。 比如关于如何构建族群认同感,他就如此说道: “塑造族群认同感,除了在历史中寻找共同点,还有一个简洁有效的方式。” “我们华夏有句俗语,货比三家;还有句话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很多事情只说正面,很难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通过比较,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差异。” “这个道理用在此处,也同样是适用的。” “在寻找共同点的同时,强调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更容易塑造认同感。”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其实约翰·胡斯自己也想到过这一点。 只是他才只有一个模糊的念头,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理论。 此时经陈景恪这么一点拨,犹如云破天空一般,高兴的道: “受教了,不瞒您说,其实我亦有此想法。”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陈景恪接着又严肃的道: “但我不建议你使用这个方法。” 约翰·胡斯先是疑惑,然后露出深思之意。 陈景恪没有打扰他,任由他自己思考。 房间就这样安静了下来,钟表‘哒哒哒’转动的声音清晰可闻。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流逝,很快就过去了一刻钟。 约翰·胡斯猛然倒吸一口凉气,恭敬的道: “尊敬的智者,我明白了,感谢您的指点。” 陈景恪心道,果然厉害啊,这么快就参透了其中的玄机。 强调差异,确实更容易塑造族群认同感,可也同样会自外于其他族群。 到时候必然会受到其他族群的打击。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欧罗巴那种械斗不断地地方,贸然搞什么族群独立计划。 秒秒钟会被其他势力教做人。 只是稍稍调拨,约翰·胡斯就能参透其中的玄机,确实无愧于他学者的身份。 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陈景恪这一次点拨,不亚于帮他挽回了一次灭族危机。 让约翰·胡斯对陈景恪更加的感激和信任。 这真的是一位拥有大胸怀的智者。 ----------------- 慈宁宫,老朱、马娘娘、朱标齐聚一堂。 他们三个大闲人,组成了一个问题分析小组。 陈景恪给人上课,他们也会在宫里开小会,探讨其中的玄机。 一来是看看能不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另一方面,是帮着查漏补缺。 不过很多时候,这个小组都会变成陈景恪夸夸团。 老朱对着密信,分析道:“以欧罗巴的局势,以及这个极西人所在族群面临的恶劣环境。” “就算景恪告诉他这么做的危险,他依然会去做的。” 马娘娘叹道:“形势所迫,就算明知是毒药,也得试着尝一口。” “而且就算他不去做,在实践中也必然会有人发现这一点,然后去做。” “无论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景恪都是清白的,没有人能质疑半分。” 朱标赞叹道:“景恪的计谋藏的真深啊,如果不是信任他的为人。” “我真会误以为,他对那个极西人倾囊相授了。” 老朱笑道:“连你都有这种想法,那个极西人就更不会怀疑了。” “咱估计,这会儿他都恨不得将景恪供起来。” “就算有人告诉他,景恪在算计他,他都不会相信。” “这才是绝世阳谋啊,将一切都告诉你,你还是会往坑里跳。” 马娘娘说道:“这种局,全天下也只有景恪一人能布的出来了。” 老朱和朱标都不禁点头,同时在心中庆幸。 还好他们早早的就发掘了陈景恪,并加以笼络。 他们更加庆幸,当初笼络的方式不是高官厚禄,而是用的感情牌。 重感情,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弱点了。 如果他没有这个弱点,那后果…… 老朱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赞叹了一会儿,朱标又说道:“景恪的计谋恐怕不止这些吧?” 老朱肯定的道:“绝对不止这些,咱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后面的内容了。” ----------------- 陈景恪的计策肯定不止这些,在取得约翰·胡斯的信任之后,他开始聊更多的东西。 文学、政治、哲学、军事等等。 当然,聊的更多的还是政治和历史。 他还不只是单方面的传输知识,在聊的同时,也在从约翰·胡斯那里学习一些东西。 而且他做的非常坦诚,很直白的告诉对方。 我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很片面,咱们交流对我也是一种进步。 约翰·胡斯反而更加的佩服他的谦虚。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一次又一次的盛赞东方智者对学问的虔诚和谦逊。 随着对东方文化的了解越深,约翰·胡斯就越是迷茫。 并对欧罗巴文明产生了怀疑,甚至西方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全面学习华夏。 甚至一度想要用华夏思想,来重塑自己的族群,乃至改变整个欧罗巴。 当他将这个想法说出来的时候,陈景恪被吓了一跳。 你要真这么干,我不是白白浪费口舌了吗,连忙说道: “每一个文明,都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是最适合当地生态的。” “就如草原会诞生游牧文明,平原会诞生农耕文明……” “强行违背这种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失败。” “就如,在草原发展农业,往往事倍功半。” “大明击败北元,占据了整个草原,却也只能开辟少量农田。” “大部分地区,依然维持畜牧生活。” “之所以如此,就是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 约翰·胡斯点点头,他对大明也已经有所了解。 知道大明在草原采取的策略,修筑城堡建立城池,将草原划分区域,不允许随意游牧。 但总体上还是延续了畜牧为主的生活。 是大明不想改变生产结构吗? 不是,而是没有办法改。 就算强行改,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此时,他也已经明白了陈景恪的意思。 西方文明,是受到极西环境的影响产生的,是最适合那里的生态的文明。 华夏文明固然优秀,可到了极西之地就会水土不服。 就如不能在草原搞农业,是一个道理。 陈景恪见他懂了,终于松了口气。 不过怕他犯浑,还是继续说道: “极西文明曾经也辉煌过,且不说传说中的古希腊时期。” “就说罗马,它就几度创造了辉煌。” “只是因为基教的极端化,让你们进入了黑暗时期而已。” “华夏也曾经陷入苦难,可我们都走过来了。” “并且每经历一次苦难,我们的文明都会迎来一次升华。” “华夏文明现在的优秀和强大,不是凭空得来的。” “而是一位位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深信,所有的苦难都是一时的。” “总会有觉醒者站出来呐喊,唤醒所有人,唤醒新时代。” “就如你现在所做的这般。”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带领你的族群,找到最适合你们自己的道路。” “总有一天,极西文化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一番话说的约翰·胡斯热泪盈眶,竟然叩拜在地抱着陈景恪的鞋子亲吻: “伟大的智者,感谢您的指引,约翰·胡斯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 陈景恪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局面了,早就能做到处之泰然。 他任由约翰·胡斯完成礼节,才开口说道: “我并不能给予你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 约翰·胡斯虔诚的道:“不,您已经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东西,勇敢、信念和知识。” “能跟随您学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 又是一番没营养的吹捧,约翰·胡斯才从狂热中清醒过来。 之后两人就探讨起了文明的演化问题。 陈景恪再次趁机告诉他,只有自己的才最适合自己。 我在大明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但所有的变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是基于之前已经存在的思想,推陈出新得出的。 所以才能获得那么多人的支持,才能如此顺利的被人所接受。 在他的劝说下,约翰·胡斯终于恢复了信心,放弃了华夏化的想法。 ----------------- 另一边,老朱、马娘娘、朱标三人也是面面相觑。 朱标无语的道:“景恪用力过猛了啊,竟把那极西人说的迷失自我了。” 老朱摇摇头,说道:“倒也不能说迷失,换成谁都会自我怀疑的。” 马娘娘附和道:“是啊,景恪说的好啊,货比货得扔。” “将极西和华夏作对比,他们可不就显得一无是处了。” “不过那个极西人也果真是一位大学者,这么快就清醒过来,并重新拾回自信。” “难怪景恪如此重视他。” “只要他不中途身死,将来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 老朱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说道:“有大作为好啊,他越有作为咱就越高兴。” ----------------- 聊欧罗巴的现状,就避不开宗教问题。 陈景恪对基教并没有进行太多批判,也没有告诉约翰·胡斯该如何与基教做斗争。 他只是将宗教的本质,告诉了对方。 最初是对自然伟力的崇拜,后来寄托了期望。 现在宗教的作用,已经演变成了,为人类提供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这个道理他曾经给老朱他们讲过,此时不过是重新拿出来讲了一遍。 当然了,今天讲的和之前给老朱他们讲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很多关键信息,可不能就这么说出来。 即便如此,对约翰·胡斯来说,这个理论依然非常重要。 为他处理基教问题,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除了以上这些,他们聊的最多的,就是极西的制度变迁。 这个话题也是约翰·胡斯提出的,他想为自己的族群设计一套适合的制度。 陈景恪自然也是乐于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他要布的第二个阳谋,就是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 两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自己谈的非常舒服。 从古希腊历史,聊到了罗马,再聊到了现在。 将西方社会出现的种种制度,全部拿出来剖析了一遍。 期间陈景恪对公民选举制度,给予了高度赞扬。 并将其称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制度之一。 已经对他完全信任的约翰·胡斯,果然没有丝毫怀疑,轻松就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话题越来越多的开始往公民和选举制度倾斜。 陈景恪不光夸,还指出了很多缺点。 比如如何才能选出最适合的人?普通人又怎么知道,谁才是最适合当国家元首的那个人? 罗马所谓公民选举,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选。 只有大贵族才有这个资格,也只有他们才能被更多人熟知。 可真要这么做了,岂不是又走了罗马的老路? 而且大贵族代表的是贵族利益,真的愿意为全民考虑? 这一点约翰·胡斯自己都不信。 如果贵族真的能做到公平,他还何至于跑到大明来求学? 陈景恪趁机提出候选人制度。 最好是组建政党,先由政党内部推选合适的对象。 政党的力量肯定比个人要强大的多,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为候选人拉票。 政党推选出来的候选人,可以公开演讲。 向所有人阐述自己的思想,以及当选后会做哪些事情。 让公民自己来投票,决定选谁。 “华夏圣人孔子曾经说过:近者悦,远者来。” “这句话的本意是,统治者要让住在这里的百姓高兴,要让辖区外的百姓仰慕,并主动迁徙过来。” “通俗点翻译就是,百姓会用脚投票。” “哪里的统治更加人性化,百姓就会往哪里迁徙。” “同理,百姓认为谁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就会将票投给谁。” “在这种情况下,选出的元首就算不是最佳选择,也绝不会是最差的。” 约翰·胡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不禁赞叹道: “您的智慧让我感到渺小。” 陈景恪趁机提议三权分立。 立法、司法、行政,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而且为了平衡族群内部个阶层的利益,他还提出了上下议院制度。 “改革其实就是重新分大饼,如果无法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必然导致强烈反扑。” “欧罗巴被贵族政治统治数千年,贵族势力强大,你的变革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上议院全部由旧贵族组成,他们拥有审核权和有限驳斥权……” “下议院才是真正的民选机构,这里的参议员全部都为民选。” “它还真正掌握着立法权,并且下议院的多数派可以组成政府,协助元首处理国家事务。” 除此之外,陈景恪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方向。 约翰·胡斯彻底被震惊到麻木。 他敢确定,陈景恪以前对西方的了解确实有限,很多问题都是自己告诉他的。 可现在,他竟然能提出如此细致完善的变革方向。 这是何等的智慧啊。 “尊敬的智者,您的智慧就像太阳般耀眼伟大。” “在您面前,我就是那微不足道的尘埃。” 陈景恪也长吁口气,终于将你小子给忽悠住了。 西方彻底完了。 然而正得意的他并不知道,慈宁宫的老朱看到这些信息,已经着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第572章 聪明的徐妙锦 坤宁宫。 朱雄英愁容满面的进来,徐妙锦不动声色的挥退所有侍者,才问道: “老师又出难题了?” 朱雄英点点头,然后好奇的问道: “你怎么知道是他那里出问题了?” 徐妙锦笑道:“如果是别的难题,您这会儿肯定在和老师商议,不会带到我这里来。” “既然带到我这里来了,那大概率就是老师制造了难题。” 朱雄英失笑道:“真是聪明,让你猜对了。” “景恪又出大难题了,老头子正在慈宁宫发脾气呢。” 徐妙锦好奇的道:“连他老人家都被惊动了?老师又出什么难题了?” 朱雄英就将陈景恪帮极西人,设计政治制度的事情讲了一遍。 听完后徐妙锦赞道:“老师的智慧深若渊海。” “每次我们以为已经触摸到边际,他总会用事实告诉我们,那只是冰山一角。” 朱雄英深以为然的道:“是啊,他这一次帮极西人改良的制度,简直太实用了。” “因此老头子才会那么着急,怕他一个不小心将真本领告诉对方。” 徐妙锦笑道:“把他喊进宫问一下不就知道了吗,我相信他肯定有所打算。” 朱雄英无奈道:“我们也是不久前才得到的消息,当时宫门已经落锁。” “皇爷爷又不肯让他坐吊篮入宫,只能等明天再问他。” 徐妙锦忍不住笑道:“圣皇他老人家还是心疼老师啊。” 朱雄英也笑道:“是啊,除了心疼,还有信任。” 然后他有些苦恼的道:“可他帮忙改良的新制度,确实很先进很实用。” “我们想了很久,都没能参透其中有什么陷阱。” 说到这里,他又恨恨的道:“之前问他准备怎么布局,他神神秘秘的不肯说。” “要是他早说了,哪有现在的事儿……真是欠收拾。” 徐妙锦再次笑了起来,说道:“我倒是有一些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朱雄英眼睛一亮,期盼的道:“快说说,你都想到了什么。” 他最羡慕的就是老朱和马娘娘,也希望自己和徐妙锦能如此。 只是徐妙锦自己为了避嫌,很少参与政务。 不过她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皇子皇女的教育也做的非常出色。 让他少了后顾之忧。 换成别的皇帝,碰到这样的皇后肯定会非常高兴。 然而朱雄英却依然很遗憾,徐妙锦不能如马娘娘帮助老朱那般帮助自己。 现在徐妙锦主动帮着分析问题,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政务,可对他来说依然是个惊喜。 自然是一百个鼓励支持。 徐妙锦自然了解他的心思,可她也有自己的顾虑。 倒不是怀疑朱雄英对她的感情,而是怕徐家子孙仗着她的身份胡作非为。 东汉马皇后是有名的贤后,她的几个兄弟也都严于律己。 可因为她频繁帮汉明帝出谋划策,导致很多人对她心怀不满。 她的侄孙辈和远房亲戚中,有一部分人失去了父辈的恭谨,开始仗着她的地位胡作非为。 最终被反对她的大臣抓住把柄,狠狠地收拾了一通。 幸亏汉明帝和汉章帝都很信任她,马家才得以保全,否则少不了灭族之祸。 可即便如此,马家也迅速就没落了。 徐家有封国,不用担心没落的问题,可她也不想留下什么把柄给别人。 所以对于朱雄英的期盼,她只能装作没看到。 今天发表看法,也是因为这事儿主要涉及对象是西方世界,与大明本土关系不大。 “其实老师布局的真正核心,从始至终就只有一个,利用族群概念彻底分裂欧罗巴。” “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无论他们采用何种制度,也无论他们发展的多么强大富有。” “一个碎片化的欧罗巴,都不

相关推荐: 下弦美人(H)   军师威武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赘婿   《腹黑哥哥。霸道爱》   宣言(肉)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寡妇门前桃花多   生存文男配[快穿]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