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263章

第263章

会不会利用司法,把那个青年活剐了? 至于其他的冤假错案,就不用再过多赘述了。 陈景恪从来不同情犯罪分子,他主张废除凌迟,就是怕这种情况的发生。 他无法杜绝官场腐败,也无法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制造冤假错案增加成本,让被冤枉的人少受点罪。 朱雄英悄悄观察他的脸色,见他不像是在说反话,长长舒了口气,笑道: “嗐,我还以为你会暴跳如雷呢,不生气就好。” 然后他兴奋的道:“嘿,你别说,桑敬这一次干的漂亮,真的是太解气了。” “那些贪官污吏、劣绅奸商,就应该千刀万剐了,我这就下旨给他表……表……” 陈景恪表情冷漠,说道:“表什么?把他裱在墙上吗?” 朱雄英尴尬的道:“咳,此时情有可原,但毕竟与律法不符。” “不处罚,也不提倡,冷处理是最合适的。” 陈景恪这才点头说道:“且不说这个头一开,会导致的一系列恶果。” “就说对永义侯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朱雄英连忙说道:“你说的对,你说的对,确实不能表彰。” 陈景恪再次无语,这小子心里肯定琢磨着怎么奖赏桑敬呢。 不过有一说一,桑敬这事儿干的确实漂亮。 那些畜生,千刀万剐都便宜他们了。 但有些事情可以做,却绝对不能说,更不能以官方的名义表彰。 否则谁都这么干,国法的威严很快就耗尽了,那才是最大的灾难。 而且…… 陈景恪说道:“但,他这么干,也是在为后续的计划制造障碍啊。” 朱雄英疑惑的道:“怎么了?” 陈景恪道:“这么大规模凌迟处死官吏、豪强,百姓心中的反抗情绪会被调动起来。” “后续再想拆分迁徙凤阳百姓,恐怕会遭到他们的激烈反抗,甚至发生民变。” 朱雄英也反应了过来,眉头不禁皱起: “你这么一说确实如此,看来要多派点人手给他才行。” 陈景恪也点头赞同,这事儿可大可小,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太大规模的调动部队,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也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从神机营抽调一个两个营过去吧。” 陈景恪自然不会反对,说道:“要快,顺便再调一个营给杜同礼吧,南方那些大商贾可不好对付。” 朱雄英说道:“好,就这么办了。” 于是他立即给徐允恭下令,抽调三个营分别支援桑敬和杜同礼。 按照程序来说,一切军队调动的命令,必须经过皇帝和大都督府共同签署。 这就是为了防止大都督府做大,同时也为了防止有人控制皇帝。 但皇帝毕竟是天下之主,理所应当享有特权。 有三支军队,皇帝可以直接调动,无需经过大都督府。 一支是旗手卫,替皇帝驾车、撑旗、看守宫门。 一支是锦衣卫,这个无需赘述。 还有一支就是神机营,属于皇帝能直接调派的最强一支军队。 这三支军队在手,可以保证皇帝自身的安全。 就算大都督府、内阁全都脑生反骨,皇帝也有翻盘的机会。 不至于像前世的明朝中晚期那般,皇帝都得了易溶于水的病。 事情定下之后,朱雄英转而问道: “那个欧罗巴的学者,你准备什么时候见他?” 陈景恪有些头疼的道:“事儿太多了,暂时没空见他。” “而且这个约翰·胡斯情况有点特殊,该如何下这一步棋,我还没有想好。” “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再说吧。” 朱雄英不解的道:“他在极西也不过是个小有名气的学者罢了,家族势力并不大,为何你会如此重视他?” 陈景恪解释道:“根据我的调查,他一直在谋求族群独立。” “在当前的极西列国,拥有这种独立思想,敢于站出来反抗基教的学者太少了。” “他就是一颗反抗的种子,我计划利用他制造宗教矛盾。” “同时也强化极西诸国的族群意识,让他们始终保持在四分五裂的状态。” 欧洲中世纪可是被称之为黑暗世纪,教会笼罩一切。 十五世纪前后更是黑暗的巅峰,这百年间几乎没有诞生什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陈景恪一直在寻找欧洲学者,试图给他们的思想上加点料。 但寻找了这么久,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 就是因为此时欧洲处在中世纪最黑暗时期,万马齐喑,哪有什么学者给他下棋。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而且对教会很不感冒,还一直谋求族群独立。 用游戏圈的话说,这属性简直就是手写出来的。 必须要好好利用。 朱雄英了然的点头,说道:“原来如此,那你好好准备一下吧。” “这样的机会错过了,不知道下次还要等多久。” 陈景恪点点头,接着说道:“最怕的还是让他学到真东西。” 朱雄英大笑不已:“那可不能让他将真东西学走了。” 没多久,朱元璋和马娘娘派人来找他们过去。 两人到了慈宁宫才知道,他们也收到了信桑敬的信。 这让陈景恪有些哭笑不得。 我就这么可怕?让桑敬给老朱和马娘娘写信求情? 没辙,他只能再次给两人解释了一番自己的想法,他们才放下心来。 ----------------- 皇帝突然抽调三个营的火器军离京,自然引起了朝野的震动。 纷纷上书询问原因。 此时桑敬搞凌迟的事儿还没有传开,朱雄英自然不会实话实说。 只说是怕桑敬和杜同礼再遇谋害,特意派人去援助他们。 虽然群臣都觉得情况不对,可有桑敬的前车之鉴,大家也不好再反对。 不过这些人也不是傻子,立即就派人去凤阳和江南打探情况。 当他们得知了真相,自然是各种谴责和弹劾。 这完全在意料之中,朱雄英早就想好了糊弄的办法,这些弹劾自然没有什么用处。 至于民间……报纸掌握在朝廷手里。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陈景恪还是亲自去见了方孝孺,与他进行了一番交谈。 “非我表里不一,而是非常事行非常手段。” “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被自己立下的规矩给束缚住。” “现在社会风气急速下滑,需要施以雷霆手段。” 面对这套说辞,方孝孺笑道:“我非不知变通之辈,反倒是觉得你有点理想主义了。” 陈景恪唯有苦笑,理想主义吗?确实有那么点了。 当年的孔孟又何尝不是理想主义者。 人类道德的上限,正是靠着这群理想主义者,才被一步步推高的啊。 方孝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之后的报纸上,只说那些贪官污吏的可恨,绝口不提凌迟的事情。 没有报纸宣传,全靠部分人私下传递消息,传播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很多人因为先看到报纸,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 后面再听说凌迟的事情,虽然觉得桑敬此举有违国法,却又认为情有可原。 那些反对的人发现,自己折腾来折腾去并没有什么效果,也就偃旗息鼓了。 ----------------- 应天府。 杜同礼看着手中的情报,脸上露出无法控制的惊愕。 没想到桑敬的手段竟然如此暴烈,可以想见的事,后续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只是,这么做恐怕会没了好下场啊。 再想想自己,他又摇头失笑。 接了这个活儿,就该有心理准备,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什么。 还不如痛痛快快的干一场。 想到这里他也是心中一狠,很多犹豫不决的事情,也有了决断。 “来人,将这份名单上的人,全部抓起来。” 一名心腹拿起名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数百人的名字,全部都是应天的富商、士绅、豪强。 而且还都是最有钱的那一批,普通富商的名字都没资格写在上面。 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指挥使,这……动作太大了吧?” 杜同礼说道:“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推行新政。” “现在很多人都在盯着我们的动作,好采取应对措施。” “那我就给他们来一招敲山震虎,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决心。” 那属下有些头疼的道:“敲山震虎是没错,可您将这些人全都拿下,应天的经济恐怕就崩溃了,也不利于新政推行啊。” 杜同礼说道:“不要把这些人看的太重,这个世界最不缺会赚钱的人,缺的只是机会。” “将这些人打掉,确实会带来短期的商业混乱,但也会给其他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取而代之。” “新上来的人会比他们更懂规矩,更遵守朝廷律法。” 那属下依然很犹豫,咱们确实是奔着杀人来的,可这动静也太大了。 关键会让其他地方的人惧怕,从而联合起来对付他们,对后面的行动非常不利。 杜同礼笑道:“放心,我不会将他们全都杀了的。” “先将他们抓起来吓唬一下,然后仔细甄别。” “将那些平日里比较守规矩,又没有恶行的放了。” “那些有恶行的,就拉出去砍了。” 有些人只是思想守旧,无法接受朝廷的人权法案。 但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人,并没有虐待、杀死奴仆。 这样的人没必要直接弄死,可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那种平日里就有劣迹的,正好杀了立威。 属下们恍然大悟,纷纷夸赞:“指挥使英明。” 之后锦衣卫联合应天城的禁军,对名单上的人员进行抓捕。 不反抗的还好,只抓几个主要人物。 敢反抗的,直接就地处死。 正如前面所说,这些人全都是应天的头面人物。 他们被抓,引起的轰动是非常大的。 不过还好,杜同礼深知舆论的重要性,刚到达应天的时候就开始做宣传了。 百姓知道是为了惩奸除恶,倒也没有惊慌。 真正慌乱的,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 那些最有钱的都被抓了,他们又算的了什么? 于是,很多大户开始和奴仆签订正式的雇佣合同,并且制定一系列的福利待遇措施。 很多作坊主,也连忙和雇工签署了正式合同,每天严格执行工作时间。 百姓们感受到了切实的好处,自然也就更加支持朝廷的政策。 那么多大户被抓? 活该,为富不仁的狗东西。 被抓的那些人家就是另一种心情了,到处托关系想要把人捞出来。 但应天的官吏全都选择了沉默。 杜同礼的权力本就非常大,现在又奉皇命手持尚方宝剑,谁敢和他说个不字? 不过这些人也不全是蠢货,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办法。 不就是推行新法吗?我们支持还不行吗? 但杜同礼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到了这会儿,反而激起了部分人的逆反心理。 这么多大户被抓,就不信你姓杜的敢全杀了? 我们马上组织人去告御状。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桑敬在凤阳施展雷霆手段,将二十名官吏凌迟处死的消息传来。 那些人的‘叛逆期’瞬间就结束了。 我们无条件配合朝廷的新政,并且会给之前被奴役的人经济补偿。 只求杜大爷您能高抬贵手,饶我们一条狗命。 第567章 真理 最关注桑敬和杜同礼动作的,自然是各地的官吏和大户。 他们的消息也是最灵通的,很快就知道了两人具体做了什么。 桑敬将凤阳乃至凤皖省的官场和民间清理了个遍,甚至把已经废除的凌迟都拿了出来。 如此大的动作,不出意外引起了他们的惶恐和不安。 与之相比,杜同礼的动作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但江南的大户们可不这么想。 杜同礼只抓大户,摆明了是将枪口对准他们,这日子可就难过了。 但形势比人强,难受也只能受着。 有些机警的,已经先一步执行朝廷的各种新政,不给杜同礼发飙的机会。 还有些不甘心的,想要等一等。 一来是看看杜同礼是个什么章程。 二来,桑敬如此酷烈的行为,必然会引起朝野轰动。 用不了多久,朝廷必然会有相关旨意下达。 到时候再根据朝廷的意思,做出针对性调整。 总之一句话,钱财难舍。 至于商贾联合起来罢市……没人敢干这种事情。 准确说,在华夏官本位体制下,商贾们连这个想法都不敢产生。 趁着灾荒之年囤积居奇,低买高卖粮食,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而且敢这么干的商贾,背后都有大官僚做靠山。 当前的大明官僚,要么是朝廷培养的新式官吏,还是比较有理想抱负的。 要么是在老朱的屠刀下成长起来的,深知朝廷的手段。 在朝廷明确表示要大动干戈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和商贾联合起来搞事情。 甚至他们开始主动要求辖区内的大户落实新政。 一时间,停滞不前的人权新政,进展陡然加快了许多。 各地人权部门的官吏们,感觉工作好做了许多。 “以前让他们和奴仆、雇工签署合同,落实相关法案内容,和求爷爷一样低三下四。” “现在倒过来了,他们主动找我们来备案,要求落实各项法案。” “真踏酿的都是贱皮子,非要用刀子逼着才听话。” 一名人权部门官吏如此说道。 他的话,也是大明千千万万人权部门官吏的心声。 人权部虽然已经摊开,可工作根本进行不下去。 本地衙门的同僚对他们的态度很冷淡,基本不会配合他们工作。 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光靠他们自己,什么都干不成。 大户们就更别提了,见了他们和见瘟神一般,厌恶和不屑都摆在了脸上。 可以说,人权部门的官吏受尽了白眼。 现在总算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做人了。 他们自然知道这一切改变源于哪里。 所以对朝廷的专项行动最为支持,对桑敬和杜同礼的工作也最为配合。 同样,他们也是最担心朝廷因为凌迟之事,处罚桑敬的人。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朝廷的处置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朝廷没有对桑敬的行为做出任何回应,既没有表彰也没有处罚。 但皇帝却越过内阁和大都督府,调了两个营的火器军给桑敬,同时也抽调了一个营支援杜同礼。 确认消息属实,朝野和炸开了锅一般。 中枢各衙门的官吏,纷纷写信给地方上的党羽,落实朝廷关于人权的所有新政,必须马上。 事实上不用他们警告,得知皇帝的动作,所有地方官吏腿都软了。 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派人将辖区内所有的大户,都叫到一起开会。 “本官不管你们是怎么想的,必须马上落实相关政策。” “否则不用钦差过来,本官也有权力将你们抄家流放。” 各大户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再也不敢有任何犹豫,纷纷表示马上落实新政。 回去之后,他们立即去人权部报备。 嗯,朝廷律法规定,所有雇工合同必须经过人权部的背书才能生效。 私下签署合同,属于违法行为,朝廷会对雇主进行处罚。 这一条意见是陈景恪提出来的。 上辈子他可是见过太多不良公司,自己拟定的合同了。 什么自愿加班,自愿放弃医保、养老保险等等条款,都堂而皇之的写在合同上。 虽然真出事儿了,这种条款国家不承认,会重罚那些无良公司。 可打官司对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针对这一点陈景恪提出,所有面对大众的合同,都要经过人权部背书。 如果人权部背书之后,还出现了条款问题。 那事情就更简单了,杀几个不要命的贪官污吏就能解决。 所以,现在这些大户们,才会排着队的来人权衙门审核合同。 因为同时来办理的人太多,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人权衙门的官吏那是痛并快乐着。 不过总体来说,他们是高兴居多。 从私人角度来考虑,这意味着他们手中的权力终于开始兑现了。 所以,他们也是加班加点的干活。 啥?你说为啥拿自己时间为朝廷干活? 加班是我们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体现,懂不懂啊你。 最惊讶的还是普通百姓。 以往高高在上的主人,突然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不但对他们嘘寒问暖,还给他们涨了工资,甚至不允许他们加班干活。 这种前所未有的待遇,一度让百姓有些不适应。 事实上,何止是权贵官僚士绅豪强不理解人权,就连普通百姓也同样不理解。 人是分三六九等的,这种思想已经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即便是被奴役的人,也同样是认可的。 当然了,总有些人是‘异类’,会对强权说不。 于是就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这句话对华夏的意义有多大呢,就这么说吧。 华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和族群的农民起义,加起来都多。 而这一切,都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所以,说华夏人温顺不懂反抗? 这才是最大的笑话。 基层的情况,通过密奏使和锦衣卫的渠道,快速上报给朱雄英。 他冷哼一声,说道:“都是贱皮子。” 陈景恪考虑的则是另一件事情: “面对现在的情况,百姓们有些无法适从。”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不到位的。” 朱雄英有些无奈的道:“朝廷已经利用各种渠道,向基层百姓宣传人权思想,只是效果有限啊。” 军队的宣慰使,利用预备役向民间宣传。 还有抚慰使、宣政使等等,都在做同样的工作。 陈景恪说道:“以前我们只是口头宣传,百姓缺乏切身感受,很难理解。”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改变,心中必然充满了好奇。” “此时再告诉他们,必然事半功倍。” 朱雄英认同的点点头,说道:“好,我这就下令给大都督府,让他们派出所有预备役,去基层宣扬人权思想。” 这里啰嗦几句,大明的预备役是建立到基层的。 普通百姓成年后,每年都要参加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如果外出务工,就在暂住地接受训练。 可以说,预备役的力量,是深入最基层的。 朝廷可以利用抚慰使,将信息直接传达给最基层。 这是当年朱雄英还是太孙的时候,和陈景恪联手打造的体系。 目前已经根植入大明的政治体系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陈景恪说道:“现在是时候发挥预备役的另一个作用了。” “惩奸除恶光靠锦衣卫是不够的,让预备役也动起来,对民间的恶势力进行打击。”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预备役多是本地人,我怕他们借机与地方恶势力勾结。” “让他们配合锦衣卫行动吧,一切以锦衣卫为主,他们只需要执行。” 陈景恪有些无奈,说道:“也好,就这样吧。” 于是,朱雄英一道旨意传到大都督府。 大都督、镇远公顾成接到命令,立即召集诸将议事。 很快一条条命令从大都督府发出,传向全国各地。 以中都凤阳、南都应天为中心的惩奸除恶行动,终于在全国铺开。 ----------------- 且说回凤阳。 别看桑敬在庞修德面前表现的胸有成竹,其实心里也是没底的。 主要是担心陈景恪生气。 毕竟谁都知道安平侯的思想主张,凌迟更是他做主废掉的。 自己这么搞,就是和他唱对台戏。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是自己被人这么打脸,肯定会暴怒的。 所以,他才给老朱和马娘娘都写了信,就是让他们保自己一手。 在他想来,有老朱和马娘娘说和,陈景恪就算生气,也得留几分情面。 到时候大概率是训斥自己几句,然后警告不要再犯。 他已经做好了接受斥责的准备。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想象中的处罚非但没有出现,还来了两个营的援军。 得知这两个营的兵,还是陈景恪主动提议增加的。 桑敬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继而生起的是敬佩: “陈侯公私分明,让人心折啊。” 庞修德的反应就更直接了,俩字,大喜。 “果然如侯爷所说,朝廷支持了您的作为,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了。” 桑敬颔首道:“是的,不过先不急,等义惠侯那边完成核对之后在动手也不迟。” 庞修德倒也不着急,第一批那二十名犯人还没剐完呢,急个啥。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第二天,一名自称是义惠侯府家丁的人跑过来求救。 “……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侯府派去调查情况的人被百姓打死了。” “那些暴民还不罢休,带人包围了侯府……现在有一千人的样子。” 桑敬先是一惊,随即冷笑道:“本想让你们多活几天,既然自己找死,本侯就成全你们。” 他立下下令召集人马,火速赶往义惠侯府。 等他到达的时候,现场已经围了两三千人,远处还有百姓正向着这里走来。 不过还好的是,义惠侯府在本地还是有点面子的。 这些人也只是将府宅围了起来,要求侯府给他们一个说法,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桑敬却没有客气,之前你们围攻留守府,给人创造机会要烧死我。 这事儿我还没和你们算账呢。 现在又来闹事儿?正好新仇旧恨一起算。 他二话没说,下令包围现场。 然而,这些百姓见到军队到来,竟然丝毫不惧。 还派出代表和桑敬谈判。 桑敬无视了他们的话,直接说道:“谁是领头的?让他来和我谈。” 那人无奈,只能回去商议。 很快就有两名满脸桀骜的人走了过来,说话也是趾高气昂。 一问才知道,他们和老朱竟然是实打实的同村同乡。 桑敬冷笑不已,这就是你们的依仗? 直接拿出手铳就是‘砰砰’两下,这俩带头的带着满脸错愕倒在地上。 他们到死都不敢相信,桑敬敢杀他们,而且还如此的干脆利落。 眼见官军杀人,百姓们终于怕了,纷纷跪地求饶。 但这个世界永远不缺看不清形势的人,依然有人仗着身份,怒视着桑敬和一众士兵。 桑敬冷笑一声,道:“三个数,不跪则死。” “一!” “噗通噗通!” 还站着的人,直接跪下了一大半。 嘴角露出讥笑:“三!” 还站着的人都露出的错愕的表情,不是……你怎么没喊二? 然而他们永远也没机会问出这句话了。 随着‘三’声落下,“砰砰砰”的火铳声音响起。 随着一朵朵血色花朵盛开,这些人全部倒地。 跪着的许多人,都吓的屎尿齐出,肠子都悔青了。 义惠侯府内,赵仲丰祖孙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赵仲丰深吸口气,对两个孙子说道:“现在知道什么是真理了吗?” 两兄弟被吓的失去了说话能力,只会不停点头。 就连小赵,也是双腿一软,水龙头滴出了几滴黄水。 太可怕了。 还好亲爹始终清醒,没有走错一步,否则以后很可能就没有义惠侯了。 眼见桑敬控制住局面,赵仲丰不等对方派人叫门,主动打开大门拜见。 “感谢永义侯救命之恩。” 桑敬笑道:“义惠侯客气了,此事因我而起,自当我自己来收拾。” 两人客套了几句之后,桑敬问道: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围攻侯府?” 赵仲丰叹道:“是我派去的人太不小心了……” 他将事情经过,以及资料的核对情况,详细的讲了一遍。 而知道了详情的桑敬脸上,已然没有了一丝笑容。 第568章 朝廷真正的用意 凤阳金桥村。 春节过去,百姓们脱下新衣换上旧服,将农具搬出进行修缮,为开春耕作做准备。 虽然外面风起云涌,但百姓的日子该过还是得过。 天塌了,也不能妨碍他们种地。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大喊道: “快来人啊,有人来我们村抢人了。” 来村里抢人?一听这话,百姓们哪还坐得住,拎起手里的农具就往外跑。 “哪呢,哪呢?谁敢来我们村抢人?” “就在村东头,大家快去啊。” 百姓们也不再废话,向着村东头而去。 等到地方他们才知道,原来是衙门的人来村里抓人。 百姓们有些犹豫,没事儿谁也不愿意和官府对抗,更何况还不知道要抓谁呢。 万一有人犯了事儿呢。 一打听,是来抓赵老九、赵砖头、朱老三三人的。 大家都很奇怪,这三个穷光蛋,抓他们做什么? 仔细一问才知道,是他们买婆娘的事儿。 衙门不光要拿他们三个,还要将他们三个的婆娘给带走。 这下全村人都不愿意了。 那婆娘是人家花钱买来的,你凭什么抢走? 自古以来,买婆娘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也管不了。 况且这事儿都好些年了,人家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了,你们这不是要拆散别人一家吗。 当官的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 于是,本来还有些犹豫的人群,纷纷围了上来。 过来抓人的差役只有十来个人,金桥村这边可是有数百人。 在村民的围攻下,这些差役很快就衣衫不整、鼻青脸肿。 然而这些村民不知道的是,就在村外一处小树林,庞修德正举着望远镜看着这一幕。 眼见百姓闹了起来,他放下望远镜,冷笑道: “可以了,元百户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 元大石面无表情的道:“庞知州放心,不会坏了你们的计划。” 然后他朝身后一挥手:“兄弟们出发,照计划行事。” 他身后一百余人列队跑步向着村子进发。 走到半路,一名手下问道:“百户,他们可都是圣皇同乡,我们真的要动手吗?” 元大石瞥了他一眼,说道:“我辈军人,执行命令即可,不要考虑那些有的没的。” 那部下撇撇嘴,你小子自从当了百户,越来越虚伪了。 元大石不知道手下的腹诽,又补充了一句: “抚慰使说过,我辈军人天职就是忠君为国、保家爱民。” “这些人也都是我大明百姓,只是一时走错了路,所

相关推荐: 我以力服仙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赘婿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腹黑哥哥。霸道爱》   生存文男配[快穿]   心情小雨(1v1强制)   军师威武   狂野总统   偏执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