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另一个词评价洛阳更合适: 厚重。 当一个地区的百姓,相信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属性,并以此为荣的时候。 就会自发的去维护这种属性。 如果朝廷再给予适当的引导,整个地区的风气都会跟着改变。 洛阳现在就是如此。 当然,这与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离不开的。 那种地痞流氓黑涩会横行的事情,在这里是不会出现的。 总之,在约翰·胡斯眼里,洛阳堪称地上天国。 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如果不是亲身处在其间,他会以为别人在骗他。 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完美的地方。 他来洛阳的时候恰逢新年,洛阳到处张灯结彩充满了喜气。 保镖楚大保也非常兴奋,给他描述了洛阳元日盛典是多么的盛大,这不禁让他充满了期待。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来洛阳的真正目的,向传说中的大明第一智者求教。 到达洛阳后,他们先去鸿胪寺取得了特别许可证。 然后在鸿胪寺的安排下,住进了专门的宾馆。 之后他就向鸿胪寺官员道明了来意。 鸿胪寺官员并不意外,每年想要拜访安平侯的人不知凡几,约翰·胡斯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他们对这一套流程早就熟悉了。 将此事登记在册,然后告诉约翰·胡斯,现在是过年期间,一切等初七以后再说。 如果安平侯愿意见他,自会派人来通知他,让他且在这里等候。 约翰·胡斯自然知道此事不易,更何况他也想好好参观一下大明京畿,所以并不着急。 接下来几天,他好好游历了一番洛阳,期间与许多读书人进行过交流。 他发现,这里的人文学水平,普遍比其他地方要高。 在一处景点,他遇到了好几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大学问家。 本来他以为,这些年轻俊杰会歧视他,哪知道并没有。 互相攀谈了一会儿,几人都对对方的学问大为敬佩。 一番自我介绍,他知道了这几个人的名字。 杨士奇、韩克忠、王艮…… 之后他们聊的越来越深入,约翰·胡斯发现这几人非但对他并无偏见,甚至对欧罗巴的学问也有所了解。 聊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也颇多推崇。 尤其是提起苏格拉底,更是盛赞其乃西方的圣人。 那位叫杨士奇的更是直言:“西方明明有真实的圣人,为何要如此崇拜一位虚假的神灵?” 这话简直触摸到了约翰·胡斯的敏感点,要知道他是反对极端宗教思想的。 一直致力于族群的独立自主,因此受到了教会的迫害。 也正是为了寻找独立自救之路,才放弃大学校长的位置,选择游历天下。 在大明,他受到了太多歧视。 好不容易遇到了几位不歧视他,还能正视西方文明的人,他也彻底打开了话匣子。 将西方目前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众人,并道明了自己来大明的目的,以及遭遇的困境。 “……你们是我进入大明以来,第一次遇到的,了解并不歧视欧罗巴的学者。” 杨士奇几人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可太了解华夏在文明这一块的自信程度了。 尤其是那些传统学者,更是不拿正眼瞧华夏之外的一切。 你一个外国人,没头苍蝇一样的乱闯,可不就是会碰的满头包吗。 王艮是老实人,说道:“其实我们以前也不了解极西的情况,对那里充满了偏见。” “后来有幸跟随陈侯学习,才知道极西文明也有可取之处。” 约翰·胡斯心头一震,追问道:“陈侯?可是大明驸马安平侯?” 王艮点头说道:“是的,也有很多人称呼他陈侯。” 约翰·胡斯大喜道:“真的太好了……我来洛阳就是希望能当面向其求教,只是苦无门路。” “不知诸位兄台可愿代为引荐?” 几人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这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又非常虔诚,引见一下也无不可。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这个人别有目的呢? 所以大家都有些犹豫。 还是杨士奇,因为年长几岁底线又比其他人低,更受陈景恪重视。 所以他知道陈景恪一直在想办法谋划西方。 约翰·胡斯明显是西方世界的另类,或许就能成为陈景恪的棋子呢。 就如当年那个波斯人阿扎萨一样,现在是波斯国的国王,大明在安西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所以他率先表态,愿意替他引见一番。 但安平侯日理万机,什么时候能抽空见你,还不好说。 约翰·胡斯大喜,连连向众人道谢,并表示将来必有厚报。 几人分开之后,王艮等人才询问杨士奇的打算。 杨士奇只是说了句:“陈侯最喜欢下棋。” 其余几人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也都认同了他的决定。 之后他们又聊了几句极西的情况,才将话题转移到自身。 杨士奇道:“过完年我们就要外放,到时候就没有今日这般清闲了。” 王艮叹道:“现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真不想在这个时候外放啊。” 韩克忠笑道:“王兄此言差矣,洛阳风波再大,我们也只是看客罢了。” “现在离开,是为了有朝一日,以弄潮儿的身份重回此地。” 杨士奇大笑道:“王兄这一句弄潮儿,深得我心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之后众人游玩一番就离开了。 回到城里,他们抽空将约翰·胡斯的事情告诉了陈景恪。 陈景恪对几人的水平还是很信任的,见他们都认为这个外国人不错,也不禁重视起来。 当即就决定,找个机会见一见。 事实上他不知道,约翰·胡斯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在西方历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他少年天才,二十几岁就被聘任为名牌大学校长。 一生致力于族群的独立和解放,最终被教会迫害致死。 但他的学问和思想却流传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后来他的族群演变成了一个国家,捷克。 二十一世纪,捷克评选本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约翰·胡斯以绝对领先的票数当选。 怎么说呢,他的地位相当于是捷克的孔子。 只不过陈景恪对外国史不了解,并不知道这个人。 但并不影响什么,只要是个人才,都有可能成为棋子。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见那个人,不能太心急,要好好吊一吊他的胃口才行。 况且现在朝廷事情那么多,他也着实抽不出空。 ----------------- 且说约翰·胡斯,与杨士奇等人分别后,就陷入了狂喜之中。 来大明这么久,他见惯了华夏人的骄傲。 虽然都说陈景恪谦虚和善,可他心里总是有些担忧的。 万一这位更加骄傲呢? 通过杨士奇等人,他知道了那位安平侯懂西方文化,还有颇深研究。 关键是能正视西方。 果然不愧是当世最强大国家和文明的掌舵人之一啊。 这份学识、心胸,都让人为之心折。 就在他期盼着与陈景恪见面时,大明朝廷却突发变故。 先是皇帝宣布,今年的元日大典停办。 皇帝都不庆祝元日了,民间自然也不敢再大肆庆祝。 原本悬挂起来的很多彩绸、灯笼之类的,也都被收了起来。 烟花爆竹的声音也几乎见不到了。 得知缘由之后,约翰·胡斯却非常兴奋。 果然,大明朝廷已经知道了地方上的问题,并且拿出了解决的办法。 真的是一个高效率的政权啊。 而且为了表明决心,皇帝连元日大典这样重大的节日都取消了。 有这样的决断力和执行力,难怪大明会如此强大。 但唯一让他遗憾的是,因为朝廷的一系列变故,短期内他是见不到陈景恪了。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 亲自见证大明朝廷是如何操作一场大变革的,对他来说同样能带来巨大的启迪。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一边学习一边了解变革全过程,将其中的经验都一一记录下来。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记录在将来还引起了史学界的一番大争议,甚至因此产生了好几个流派。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安西,马穆鲁克王国。 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这里变得更加繁华,马穆鲁克贵族如愿的过上了坐着数钱的日子。 现在他们终于有足够的钱,购买来自大明的各种奢侈品了。 精美的玻璃器、镶满黄金宝石的钟表、各种精美的丝绸、瓷器,各种昂贵的香料、茶叶…… 以前只能干看着眼馋的奢侈品,此时都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当然,除了这些昂贵的商品,还有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 比如价格低廉的棉布,比本地产的还要便宜。 如此他们还不满足,还想住更辉煌的宫殿,于是房子修筑的越来越高大精美。 无数底层百姓被他们驱赶着来到工地,薪酬只是一块果腹的大饼。 从修河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万百姓死在各种劳作之中。 可这又能如何? 奴隶为主人而死,这不是天经地义之事吗。 不过马穆鲁克贵族也并非只是享受,他们很清楚这条河的重要性,花钱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舰队。 这支舰队既可以用来保护运河,又能更好的收保护费,一举两得。 这天,突然有一支舰队闯入了苏伊士湾。 这支舰队拥有大大小小四百多艘船,甚至还有几艘能发射大炮的船。 这么庞大的舰队,还有炮舰,马穆鲁克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秦国。 目前整个西洋,只有秦国拥有这种实力。 莫非秦国人觊觎苏伊士运河的财富,想要抢夺这里吗? 马穆鲁克人又惊又怒又怕。 不过他们并未束手就擒,而是组织舰队前去对峙,同时派出使者前去交涉。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使者才刚刚等上船,就发生了变故。 这群黑发黄皮肤的小个子,叽里呱啦的说着什么。 很快舰队竟然转向,并摆出了防守姿态。 马穆鲁克使者布拉克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就算是想开战,也得把正面对准我们才行啊。 现在把屁股露给我们,反方向警戒是几个意思? 很快他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又有一支舰队远远驶来,这支舰队的数量较少,只有十余艘船。 只是战舰高大,一看战斗力就不俗。 当然,布拉克一眼就看到了这支舰队上面悬挂的旗帜: 秦。 这个字在安西可谓是家喻户晓,正是秦国的标志。 秦国的舰队? 那我脚下踩的是谁的船? 还不等他想清楚,他脚下这支舰队就主动向秦国舰队发起了进攻。 百余艘快船,犹如箭矢一般冲向秦国舰队。 这个变故,让整个马穆鲁克国水师都目瞪口呆。 什么情况?怎么秦国和秦国水师打起来了? 不过到了这会儿,他们也意识到,先来的这支舰队不是秦国的。 甚至有可能是秦国的敌人的。 有了这个认识,他们立即停止了前进。 先观察观察再说。 破烂小船仗着自己的灵活,与秦国舰队进行周旋。 很多操作,看的布拉克目瞪口呆,这真的是人能操作出来的? 更让他不敢置信的是,秦国那强大无比的舰队,竟然真的被缠住了。 虽然时不时就有小船被击毁,可大船身上的伤痕也逐渐变多。 海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秦国三艘战舰重伤选择了撤退。 虽然小船损失了三十余艘,可布拉克等人却丝毫不敢小瞧这群人。 竟然能正面击退秦国的无敌水师,这是一波狠人啊。 马穆鲁克人最害怕谁? 自然是秦国。 怕秦国来抢他们的运河。 现在这支舰队明显和秦国有仇,且实力强大,如果能拉拢他们…… 想到这里,在场的所有马穆鲁克高层都心动了。 于是他们再次派出了使者,准备与这支舰队搞好关系。 而先一步到达的那个使者布拉克也没闲着,在海战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就求见了这支舰队首领。 并得到了一些关键信息。 这波人来自一个叫日本的国家,首领叫松下清次郎。 他们的国家被大明消灭了,他们不愿意臣服大明,选择了逃离。 经过将近一年的逃亡,他们来到了这里。 准备通过苏伊士运河,前往传说中的极西之地。 得知这个情报之后,马穆鲁克贵族顿时就兴奋起来。 有仇好啊,我们就喜欢这样的人。 只是除了马穆鲁克人,还有一拨人盯上了这群日本人,那就是犹大。 梅纳哈姆·狈京急切的道: “马上与那些日本人取得联系,我要知道大明的详细情况。” “听说他们还有炮舰,我们需要生产炮舰的技术。” 第561章 清算开始 内阁学士詹徽带头弹劾二十三位守旧派官吏,这些人全部都是守旧派在中枢的代表性人物。 也是守旧派为数不多的核心力量了。 如果这些人被罢官,意味着守旧派将彻底失去在中枢的代言人。 其余六位内阁学士,全部选择了支持。 各部尚书、侍郎,除了少数默不作声,大多数也都选择了支持。 就连向来不对行政事务表态的大都督府,都表示支持内阁的所有决议。 军政高层共同做出的决定,在大明几乎就意味着最终答案。 朱雄英虽然没有当场罢免这二十三人的官职,却也勒令他们回家反省。 说是反省,其实就是给他们留最后一点颜面。 识趣的回去找个机会自己请辞吧。 这件事情实在太大了,退朝后就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京畿之地,并迅速向天下各地扩散。 不出意外的,引起了朝野震动。 不明就里的,认为这是新旧派系之争,担忧宋朝新旧党争旧祸重演。 只有深入了解大明情况的人才明白,这是大明在与旧传统做彻底的切割。 最先忍不住跳出来的,是洛下学宫的守旧派。 他们联合上书,说这是部分人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希望皇帝不要上当。 同时,他们也找到陈景恪,要求给个说法。 我们已经如此配合朝廷的政策了,为何还要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对待我们? 不是说好的求同存异吗? 陈景恪也一改之前的温和,态度非常强硬: “陛下已经确定,革故鼎新乃大明祖宗之法,且已经获得圣皇和太上皇的许可。” “朝廷与我本意是希望给你们过渡时间,但奈何有些人始终食古不化。” “现在人权法案形同虚设,民间乱象纷生,社会风气日渐败坏。” “你们不但配合朝廷治理乱象,竟还想重走老路来解决问题。” 面对社会乱象,你们认为是给百姓的自由过了火。 应该效仿前朝,以保甲连坐制,严格的户口管控,将百姓锁在村子里。 有人认为,是工商业太发达,人吃得太饱才导致的这个结果。 还说什么饱暖思淫欲…… 应该继续打压工商业,继续将百姓锁在土地上,这样他们就没心思去想别的了。 “靠贫穷和束缚,来维持社会的公序良俗,这就是你们所学的圣贤之道吗?” “你们自己为什么不甘于贫穷,想要读书改变命运?” “如果有谁认为自己是对的,那请从你自己开始做起。” 一席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 这还是陈景恪第一次用如此严厉的口吻,对他们说这样的话,一时间很多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但反应过来之后,他们却没有羞愧、悔改之意。 反而恼羞成怒,认为陈景恪在羞辱他们。 甚至有十几个学者当场表示,做就做。 我就是要告诉你,我不是只会嘴上说,也愿意身体力行的去践行自己的信仰。 见有人带头,剩下又有数十人表示谁怕谁。 陈景恪什么话都没说,直接下令将这些人送到圣贤庙。 “燧人氏做火,有巢氏做屋,缁衣氏做衣裳,神农氏尝百草,嫘祖采桑纺织……” “先贤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先贤以生命为代价,带领世人过上好日子。” “面对华夏先贤,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不会痛吗?” “今日就让华夏圣贤做个见证,看看你们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心中的道。” 之后,陈景恪在圣贤庙的后面,为他们修建了土坯茅屋,并分了三十亩地。 同时还收走了他们所有的精美衣物,统一换成了粗布麻衣。 “我已经令锦衣卫将你们的家眷全部接过来,三十亩地已经是大多数百姓所拥有的土地了。” “相信能够养活你们一家。” “诸位,请当着先贤的面,来践行你们心中的道。” 眼见他动真格的,不少人心中暗暗懊悔。 然而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拉不下那张脸,只能摆出大无畏的模样住进了小屋。 没多久,家离洛阳较近的学者的所有家眷(包括子女),全都被锦衣卫押送过来。 这些人有多惊慌可想而知。 锦衣卫亲自登门,他们差点给吓死。 还以为自家老爷们得罪皇帝,要被抄家灭族了。 虽然后来知道是虚惊一场,可被从温暖的家里拖出来,穿上粗布麻衣。 只能吃粗茶淡饭,连油腥都没多少。 现在又要住土坯房子,还要亲自下地劳作。 对于优渥惯了的他们来说,简直无法忍受。 当这些人到来之后,纷纷对自家老爷展开了语言攻势。 不少家庭都出现了打骂声。 其他家离洛阳较远,家眷还没有被送过来的人,则是心有戚戚焉。 内心里将陈景恪痛骂了无数遍,也懊悔了无数遍。 为啥自己要凑这个热闹? 于是,当天晚上就有七八个人,悄悄找到看守他们的锦衣卫。 表示自己想通了忏悔了,希望能放自己离开。 锦衣卫倒也没有为难他们,直接就将他们的衣物钱财还给他们,并放他们离开了。 其过程之顺利,让这些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了。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声誉大于一切。 现在自己当了逃兵,哪还有什么声誉可言。 第二天,当其他人得知有人退出,更是跳脚大骂。 但更多人却产生了异样的心思。 于是,当天晚上又有几人离开。 陈景恪以如此手段来对待守旧派学者,也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都在骂他以强权服人,打压异己思想云云。 然而更多人却选择了支持。 老朱得知他采取的办法,笑的一整天都没合拢嘴: “早就该这样了,否则哪来那么多麻烦事儿。” 马娘娘还是比较理智的,叹道:“这事儿不该由你来做,让雄英来做更合适。” 朱标也颔首道:“是啊,恐怕会有损你的声誉啊。” 陈景恪很是感激,但却有不同意见: “如果我自己都不敢为了我的道冲锋陷阵,又如何来说服其他人?” “我现在才明白,以前很多人其实都在观望。” 人都不喜欢改变,尤其是不愿意接受陌生的改变。 当他们发现朝廷给了他们原地踏步的机会,就会停下来。 如果朝廷的态度足够坚决,他们就会强迫自己跟着改变。 这次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陈景恪亲自出手,把最顽固的那批人送到圣贤庙过苦日子。 虽然遭到了很多非议和谩骂。 但洛下学宫剩余的那些人,都秒秒钟改变了立场。 再也没有人说什么大同思想太激进,需要过渡,需要时间适应什么的。 当然,倒不是说他以前的过渡政策做错了。 那会儿革新派人才不够,且大同思想还没有成型,确实不适合彻底和守旧派切割。 可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就没必要再和他们磨磨唧唧了。 要么接受新思想,过上新的生活。 要么就抱着陈旧思想,去无人的角落自生自灭去吧。 眼见陈景恪觉悟,马娘娘也终于笑道: “不错,你就是太心善了,给了那些人太多机会,这次做的就很不错。” 心善吗?或许吧,陈景恪默默的想道。 他只是希望多转化保留一些人才罢了。 但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雷霆手段。 纵观全世界,中国是变革最彻底,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日韩是我们最熟悉的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子大家有目共睹。 即便是创造了新思想的欧美,其国内依然残余大量旧思想。 至于那些边缘小国就更别提了。 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成功的转型? 就是因为那个人的‘极端’手段,强迫所有人必须接受新思想。 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整个社会的改造。 让中国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为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彻底崛起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正确的思想加强硬的手段。 ----------------- 就在朝廷对守旧派发起总攻的时候,凤阳那边也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大动作。 留守衙门被烧,钦差桑敬生死未卜,在凤阳来说可谓是十二级大地震。 就连最普通的百姓都知道,事情大发了。 平日里嚣张跋扈的老朱同乡,也都变得老实起来,街头混混也全部消失。 但在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涌动。 冯汝杰等人频繁出手,意图在新钦差到来之前,将自己之前的手尾清理干净。 粮仓里缺少的粮食,被重新填满。 各种账目做的一清二楚。 有些不该存在的人,也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有一双眼睛一直在默默的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元月二十三日,朝廷派来调查此事的人员终于到达。 冯汝杰等一众官吏集体到码头迎接。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官船上首先下来的不是钦差,而是一群手持火器的禁军。 朝廷竟然派神机营保护新任钦差? 冯汝杰心中一沉,看来朝廷不准备息事宁人啊。 不过他依然不担心,首尾早就收拾妥当了,怎么都牵连不到自己身上。 很快,一名身穿甲胄的将领,在一群人的簇拥下从船上走下来。 冯汝杰等人都有些疑惑,莫非朝廷派了个武将当钦差? 没有先例啊。 不过他们也不敢多犹豫,连忙上前迎接。 然而,等他们看清楚那名将领的模样后,心跳骤然一停。 桑敬?他怎么在这里? 冯汝杰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使劲擦了擦眼睛。 没错,就是他。 这…… 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掉进了一个陷阱。 其他人的情况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一个个都犹如见到鬼一般。 桑敬走到他们面前,讥笑道:“诸位看到本侯,似乎很吃惊啊。” 冯汝杰用手抖的手,擦着额头不停冒出的冷汗,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道: “啊,我们是为侯爷高兴。” 桑敬说道:“是吗?” 其他人纷纷点头:“见到侯爷平安无事,我们都由衷感到高兴。” 桑敬忽然叹道:“哎,原来诸位如此关心本侯,这让本侯如何狠得下心杀你们啊。” 冯汝杰结结巴巴的道:“侯……侯爷说笑了,我们……我们……” 桑敬脸色一变,冷声道:“你们算什么东西,也配让本侯与你们说笑?” “来人,将这些人全部拿下。” 冯汝杰大惊,却强自镇定道:“啊……侯爷这是做什么?” “我们皆朝廷命官,若无朝廷命令,侯爷怕是……” 他接下来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冲上来的神机营禁军,一枪托砸在了脸上。 “啊……噗……”他惨叫一声,血水混合着牙齿喷出,剩下的话也被打断。 接着就被几名禁军摁倒在地。 他身后二十余名官吏,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 面对冲过来的禁军,再不敢有丝毫反抗。 而这一幕,也彻底惊呆了远处的百姓。 什么情况?这么多官吏,怎么全都被抓起来了? 反应快的,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 朝廷来清算钦差被害的事情了。 很多心中有鬼的人,转身就往家里跑,想办法躲一躲吧。 等所有人都被抓起来,桑敬扫了一眼人群,看着庞修德说道: “将他放开吧。” 众人哪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都用眼睛死死的盯着他。 尤其是冯汝杰,挣扎着向庞修德扑去,两名禁军将士都差点没能压住他。 然后一名士兵用枪托,在他肚子上狠狠的捣了一下,他才如虾米一般倒下。 庞修德活动了一下手脚,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来到桑敬面前,叹道: “永义侯下的一手好棋啊。” 桑敬笑道:“怎么,怪本侯将你的身份暴露出来?” 庞修德苦笑道:“不敢,到了这一步已经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只希望侯爷能信守承诺。” 桑敬说道:“我向娘娘求情,她做主饶你一命,并将你以及你的家人全部发配到我的永义国。” “如何?本侯没有食言吧?” 庞修德不敢置信的道:“啊?这……这……” 没想到不但保住了家人,自己竟然也不用死? 桑敬笑道:“怎么,不信?” 庞修德深吸口气,郑重下拜道:“谢侯爷救命之恩,罪人唯有以死相报。” 桑敬说道:“不用死,帮本侯将凤阳的事情处理好即可。” 庞修德回头看了看这些前同僚,又瞅了瞅周围的百姓,冷笑道: “保证不会让侯爷失望的。” 劳资终于可以出这口恶气了。 第562章 睚眦必报 凤阳城南居住的多是平民,尤其是西南角,居住的多是社会底层百姓,更是被称为贫民区。 在贫民区的某个偏僻院落内,正有七八个人聚在一起开会。 这些人样貌各异,有面容祥和的老太太,有看起来病恹恹的病号,有衣着破烂的乞丐。 他们或坐或站,看起来毫无规律。 但仔细看就能明白,隐隐是以一名白面书生为中心。 这白面书生外表看似人畜无害,但周围这些人却都对他很是忌惮。 显然他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 此时白面书生的表情非常凝重:“赖皮蛇带回来的情报你们都知道了,可有什么想法?” 那名老太太说道:“我都听掌柜您的,您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其他人本来还想发表一下意见,听到老太太的话顿时醒悟过来,连忙说道: “对,我们都听掌柜您的。”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归宿(H)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将军宠夫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怂包重生记(1v2)
生存文男配[快穿]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