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259章

第259章

头,说道:“没有,现在锦衣卫和疯了一般,见到可疑的人就抓,根本就没人能靠近留守衙门。” 赵仲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完了,出大事了啊。” 小赵也后怕的道:“还好您将如林如松给拦住了,否则……” 闻言,赵仲丰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怒道: “那两个畜生呢?给我打,狠狠地打。” 小赵哭笑不得的道:“还在病床上躺着呢,再打就真打死了。” “而且事情发生后,他们两个也怕了,已经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和那些人往来了。” 赵仲丰道:“哼,终于知道怕了?别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等他们伤好了,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小赵知道自家老爷子被吓到了,事实上他自己也被吓到了。 火烧留守衙门,他们是怎么敢的啊? “爹,现在钦差生死未卜,那些证据……” 赵仲丰毫不犹豫的道:“给锦衣卫送去,要快,必须赶在朝廷旨意下达前送到他们手里。” 小赵说道:“好,我这就去办。” 赵仲丰叮嘱道:“最近那些人肯定在盯着锦衣卫,你行事小心点。” 小赵回道:“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目送儿子离开,赵仲丰长叹道:“哎,凤阳的天,要变了啊。” ----------------- 冯汝杰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对仆从发脾气道: “废物,一群废物,这么久了一点消息都没打探到,要你们做什么。” 一众仆从瑟瑟发抖,连辩解都不敢。 就在这时,又有一名仆人从外面急匆匆的进来: “老爷,有消息了。” 冯汝杰脸色一喜,不过却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先对其他仆人训斥道: “看看他,再看看你们,回去给我好好反省。” “以后再这么无能,就不要在我面前出现了,我冯家不养闲人。” 其余仆从不禁打了个哆嗦,不在他面前出现只有一个下场,人间蒸发。 像他们这种掌握太多秘密的奴仆,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只有死路一条。 啥?朝廷的雇工法案和废奴法案? 呵,那是对普通人说的,对官老爷可没用。 等这些仆从都离开,冯汝杰才问道: “什么消息?” 那仆人回道:“锦衣卫和禁军将留守府围的水泄不通,我也不敢靠近,就在周围……” “我寻思找一个高点的地方,从远处应该也能看到一些。” 冯汝杰心急如焚,哪有心思听他啰嗦,训斥道: “不要废话,说重点。” 那仆从连忙道:“是是是,我就在留守衙门远处找了一棵树爬上去,果然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昨晚上半夜三更的时候,禁军的人在往外抬尸体,一百多具尸体用白布裹着被抬出城了。” 冯汝杰皱眉道:“晚上那么黑,你是怎么看的?” 那仆从回道:“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打着火把的,照的可明亮了,从轮廓看就是尸体无疑。” “他们应该是为了遮人耳目,走出不远就把火把给熄灭了。” “但好巧不巧的是,我藏身的那棵大树,就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他们打树下过的时候,那焦臭味儿……哕……” 说到这里,那仆从忍不住干呕了一声,可见那股味儿给他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 冯汝杰心神被事情经过吸引,也没在意奴仆的失态,问道: “继续说,后面呢?” 那仆从忍住反胃,说道:“我还看到了风太岳和燕晓陆,他们两个一路护着一具尸体。” 风太岳是镇守凤阳皇城的禁军统领。 冯汝杰心头一震,追问道:“你确定是风太岳和燕晓陆?” 那仆从肯定的道:“别人我能认错,他们两个我化成灰都能认识。” 冯汝杰心头狂喜,这两个人亲自护送,那必然是钦差无疑了。 看来姓桑的确实没了。 “好好好,太好了……你打探情报有功,重重有赏。” 那仆从高兴的道:“谢老爷。” 等仆从离开,冯汝杰又喊来另外一名奴仆,去打探城外码头情况。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昨夜确实有五六艘船驶离,至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冯汝杰心道,还能去哪,肯定是运送回京城了。 看来姓桑的真的死了。 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必须要把首尾清理干净。 要清理的可不只是火烧留守府的首尾,还有以前的一些证据,也要趁机消除掉。 总之就是,等朝廷那边派人来查,务必要撇清自己才行。 而且…… 围攻钦差的,一大半都是圣皇的同乡。 圣皇就算再杀伐果决,敢对乡亲动手?名声还要不要了? 只要圣皇不肯大开杀戒,后面再来的钦差,敢在这里撒野? 就不怕重蹈桑敬覆辙? 只要钦差有了顾虑,后面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不外乎就是,地方上抓一些典型给钦差回去交差。 到时候歌照唱舞照跳,他们依然是凤阳的土皇帝。 不只是他有这种心态,其实大部分凤阳官吏都是这种心态。 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把凤阳的百姓绑上自己的战车,以他们为挡箭牌。 凤阳百姓也是真配合,被官吏们吹捧几句,就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仗着圣皇同乡的身份为所欲为。 多少心怀理想的官吏,在这里被教做人。 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轻则狼狈离开,重则锒铛入狱。 关键是,这个挡箭牌是真好用。 朝廷的屠刀从来没有降临过这里,即便是新政推行不顺利,朝廷也没有太过追究。 冯汝杰等人依然深信,这次也不例外。 ----------------- 钦差被害的消息不胫而走,凤阳府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冯汝杰等人浑水摸鱼,快速的扫清自己的首尾。 远在应天的杜同礼,很快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没想到,才分别几天,大家还相约洛阳再见。 哪知道桑敬竟然就这样没了? 在震惊愤怒之余,他也不禁感到后怕。 没想到凤阳的局势,竟然恶劣到如此地步。 还好当时自己没有乱动,否则被火烧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然后他不禁联想到自己。 南方的宗族势力经过数次打击,确实被拆的七零八落。 可作为大明开海的一线地区,繁华的工商业,依然在这里形成了很多盘根错节的豪强富商家族。 自己这次来,有两个任务。 对下,扫清民间的苍蝇,让百姓安心生活。 对上,打击豪强富商势力,让他们接受朝廷的新政,主要是雇工法和废奴法案。 此举可以说,必然会将豪强富商得罪个干净。 利益受损的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还真不好说。 尤其是当凤阳的消息传出后,很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 必须要加强自身安全防范,绝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 杜同礼马上加派了保护自己的人手。 不是他怕死,而是不想就这样死。 就算死,也得把事情做完。 之后他就写信给洛阳,询问详细情况。 而且他还抱着万一的想法——他始终不相信,桑敬这样的人,会这么轻易的死去。 ----------------- 洛阳,八百里加急密信火速送往皇宫。 朱雄英看到密信后当场暴怒:“无法无天,该杀。” 陈景恪看过密信后,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谋害钦差,他们怎么敢的? “此事,必须严惩,否则朝廷将威严扫地。” 朱雄英反而较好的控制住了怒火,说道: “凤阳……走,咱们一起去见皇爷爷。” 陈景恪颔首道:“将太上皇也一起请过去吧。” 于是,几人再次齐聚慈宁宫。 看到桑敬写来的密信,马娘娘又惊又怒,又后怕的道: “还好,桑敬为人机警提前掌握了情况,否则……” 朱标得知情况,只说了两个字:“当杀。” 能让他如此,可见内心是多么的愤怒。 老朱一张老脸已经变成了铁青色,好半天都没说一句话。 大家不禁都有些担心,这小老头别被气出病来了。 不过老朱的心理素质确实没的说,并没有被气出心梗、脑淤血啥的,但他确实很愤怒。 “好心当成驴肝肺,真以为咱不敢动他们是吧?” “告诉桑敬,查,狠狠地查,不论查到谁一律严惩不贷。” 马娘娘提醒道:“现在的问题不是查不查,而是你的那些同乡怎么办。” “不把这事儿解决了,就算再派十个钦差过去都没用。” 老朱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拆,诸侯国不是需要人吗,全都拆散送到各诸侯国去。” 朱标犹豫了一下,说道:“恐怕会引起非议啊。” 老朱不屑的道:“非议?什么非议?咱引起的非议还少吗?” 平日里一直都和善的马娘娘,这次却非常支持老朱: “作为皇帝,将天下治理好才是本分。” “在治理好天下的同时,兼顾一下私心倒也没什么。” “为了成全自己的一点名声,至国法于不顾,才真的会引起世人非议。” 朱标点点头,也不再说什么。 他本身就不是为了反对拆分,而是为了提醒朱元璋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怎么说呢,他从小到大就没去过几次凤阳,对所谓的老乡和没什么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维护一群陌生人。 对于老朱和马娘娘的抉择,陈景恪丝毫不觉得意外。 就老朱的性子,若是不这么做那才奇怪。 至于马娘娘……你以为元末乱世,她凭什么帮老朱看家。 平时日里她为人和善,内心里是有一杆秤的,而且爱憎分明。 大明立国后,她一个马氏宗亲都没有提拔。 公开的理由自然是,马家寸功未立,享受特权是祸非福。 内心里肯定也是有诸多不满的。 当初我爹死了,你们连个露面的人都没有。 我和我丈夫造反,你们不可能不知道吧? 没有一个人愿意过来帮忙的。 就这还想要好处?纯属想多了。 连自家的宗亲都不照顾,更何况是老朱的同乡,她可没什么滤镜。 正常情况下,看在老朱的面子上,照顾一下也无所谓。 现在他们如此枉顾国法,还差点把她看着长大的桑敬给弄死,心里早就给那些人宣判了死刑。 就算老朱不发话,她也一样会出面的。 朱雄英见皇爷爷、皇祖母都支持,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好,我这就给桑敬去旨意……嗯,再从神机营抽调一个营的精锐去那边保护他。” 老朱和马娘娘自然不会反对。 这一个营的精锐,可不只是为了保护桑敬,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其他势力。 从慈宁宫出来,朱雄英立即给大都督府和徐允恭下旨,让他们抽调一个营的火器军前往凤阳。 与此同时,陈景恪找到贾思义,让他将凤阳发生的事情散布出去。 “记住,一定要说,桑敬生死未卜。” 贾思义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立即命人去执行。 然后他又担忧的道:“侯爷,老大那边是不是加派一些人手过去?” 陈景恪安抚道:“放心,你能想到的事情,老杜肯定也能想得到。” “要知道,他可是尚方宝剑在身,能直接调动地方军队的。” 贾思义依然有些不放心,道:“我给他写封信吧,让他多注意一点。”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这是应该的,顺便也替我问候他几句。” ----------------- 在有心人的刻意宣传下,凤阳留守衙门被烧,桑敬生死未卜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洛阳。 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然有人怀疑真假,谋害钦差是诛九族的大罪,真的有人敢这么做? 但即便怀疑,大家也都坐不住了,如果这是真的,那整个官场都要迎来大震动啊。 各路人马纷纷派人打探消息来源。 甚至有些心急的,已经派人前往凤阳打探情报去了。 被圈禁在家里的凤阳留守赵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呆了许久。 第二天早上仆人喊他起床,发现他已经在房间自缢身亡。 桌子上还有他的一封数万字的忏悔书。 上面一五一十的写明了自己的罪行,以及与自己有勾结的那些人。 最后祈求圣皇能看在以前的功劳的份上,不要牵连他的家人。 负责监视他的官吏,立即将忏悔书送往皇宫。 而此时,朱雄英正在早朝之上大发雷霆。 第559章 对保守派的最终决战 朱雄英当众发怒,完全是借题发挥。 自从朝廷决定惩奸除恶以来,阻力就从来没有断过。 尤其是赵鼎在大过节期间被押送京师,更是触碰到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 反对这次行动的声音就更大了。 换成其它时代,掌握话语权的官僚集团,早就开始发动舆论战了。 这次行动也早就被他们曲解的不成样子了。 但可惜,这一招对大明朝廷无效。 报纸的宣传力度,相对于口头传播,是碾压级别的。 朝廷利用大明周报,将更准确的信息,直接传达给了更多的普通人。 官僚集团和读书人再想垄断舆论权,已经不太可能。 但即便如此,这么多官僚和读书人反对,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甚至还有很多民间大户、富户参与其中。 因为这次不光是惩奸除恶,还要推行人权制度,这些人都是受害者。 可以说,这次行动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朱雄英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反对的奏疏,他心情可想而知的差。 之前只是没有合适的爆发契机,一直在忍着。 现在机会送到手里了,他哪还会客气。 在朝堂之上就差指着反对派的鼻子喷了。 “钦差都被围攻生死未卜,这就是你们说的民风淳朴?” “那民风要是不淳朴又会如何?朕真的不敢想。” “还有人说什么朕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你们告诉我,这叫小题?那什么叫大题?造反吗?” “都有谁说民风淳朴的?敢不敢去凤阳走一趟?把那边的事情解决了?” “啊?为什么没人说话?你们之前反对专项行动的时候,不是挺能说吗?” 本来还有些人,试图站出来争辩几句。 然而,当朱雄英说让他们去凤阳的时候,顿时又缩了回去。 我们就是发发嘴炮而已,可不敢去送死。 朱雄英喷了足足半个时辰,眼看着弹药用尽,马上就没什么新颖的词汇了。 一名内侍在殿侧朝郑显示意。 郑显不动声色的后退几步,来到殿侧:“什么事情?没看皇爷正发火的吗?” 那内侍连忙道:“公公,不好了,凤阳留守赵鼎自缢了。还留下一封遗书……” 郑显一阵心惊肉跳,什么?赵鼎竟然自杀了? 他一把抓过遗书快速翻阅一遍,整个人都快要窒息了。 这是要把凤阳的官吏一网打尽啊。 非但如此,还牵扯到了好几个中枢高官。 这一下,事情真的要闹大了。 他可不敢耽搁,连忙走到朱雄英身后,小声的将事情讲了一遍。 朱雄英的火气腾的一下又升上来了,打开赵鼎遗书翻了翻,然后目光冰冷的扫过群臣。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大家都察觉到不妙。 最后朱雄英的目光停留在了几个人身上: “吏部考功司游达聪、户部度支使彭与同,商务部……” 他一口气点了七个人的名字,全都是各部要员。 每一个被点到名字的,都心中一惊,强作镇定的站出来。 其他人也纷纷猜测,这些人干什么了? 与他们有瓜葛的,则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牵连进来。 朱雄英盯着他们七个,冷笑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赵鼎昨夜畏罪自杀了。” 赵鼎?自杀? 听到这个消息,七人吓的心跳都快停了。 群臣也无不露出震惊之意,赵鼎竟然自杀了? 关键,他自杀的时间太巧了。 谋害钦差的消息刚传出,他就自杀了,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如果赵鼎真的和这事儿有关,那么…… 大家看向被点名的那七个倒霉蛋……这七个人只有一个下场,抄家灭族。 钦差被害这事儿太大了,而且被害的还是一个诸侯王。 不管他们知不知道,参没参与这件事情,都是死。 而且这七个人明里暗里,都对凤阳的事情表示过反对。 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朱雄英继续说道:“再告诉你们一个不好的消息,赵鼎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有你们七个人的名字。” “噗通……噗通……”七个人腿一软全都跪倒在地。 “陛下,臣冤枉啊。” “陛下饶命啊,臣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 “陛下,臣……” 看着丑态百出的七人,朱雄英露出一丝讥笑: “我还没有说信的内容呢,你们怎么好像已经知道了?” 七人顿时尬住了,继续求饶?继续推脱?假装若无其事? 这一下就连想要为他们求情的人,都叹息一声放弃了打算。 此地无银三百两,太明显了。 而且皇帝摆明了要立威,这会儿求情不但无用,恐怕自己也会搭进去。 朱雄英也没了戏耍他们的心情,怒道: “将这七个蠹虫打入诏狱严加审问,把他们的罪行和同党通通挖出来。” 随着他一声令下,十余名禁卫冲进来,将求饶不已的七人拖走。 大殿之上重新恢复了安静,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朱雄英目光再次扫视群臣,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人权推进和惩奸锄恶,此二策必须落实推行,任何人敢再阻挠,以谋逆论处。” 说完,他甩袖离去。 群臣目送他离开,依然不敢乱动。 过了一会儿,七学士首先站出来,看着众人叹息摇头。 赵秩文说道:“你们啊,大明变革二十年,连我这样的老家伙都知道革新是大明的祖宗之法。” “你们这些人年龄还没我大,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有人忍不住反驳道:“都说变革,可民心因为变革而变坏也是事实。” “恶果已经摆在面前,难道还不足以让大家警醒吗?” 赵秩眉头微皱,说道:“忽略国家因变富强,百姓因变富足,只盯着一点瑕疵就要求恢复旧制,与因噎废食何异?” “是民心都变坏了?还是只有一小撮人在为恶?难道你分不清吗?” “变革就会带来新的矛盾,朝廷要做的是解决所有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问古人要答案。” “如果古人什么都懂,那现在应该还是周王室主天下,哪来后面的秦汉隋唐?” 那人还想反驳,一旁的傅友文不耐烦的道: “变革乃大势所趋,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反对而停止。” “大明万众一心,不会容许前朝新党旧党之事发生。” “你们与其在这里质疑革新,不如好好想想自己适不适合做官。” 詹徽直言道:“时至今日朝堂竟还有反对变革者,此乃我等失职也。” “明日我会整理出一份名单,对所有反对变革者进行弹劾。” 说完他也不给那些人说话的机会,扭头就离开大殿。 赵秩、傅友文等人也随后跟上。 其余革新派主力,也都纷纷表示:“若詹学士弹劾此等人,我等必一起弹劾。” 很快大殿上的人就走了七七八八,只剩下一些保守派官员。 这些人或是愤怒、或是惊慌、或是叹息…… 也有人不服气,怒道:“好好好,我倒要看看,这朝堂之上能否容得下我等忠直之臣。” 很快消息传到了乾清宫,朱雄英大笑道: “哈哈……没想到詹学士竟如此霸道,不愧是朕的内阁学士,就该有这份果决。” 陈景恪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詹徽竟然敢当众对保守派宣战。 虽然现在保守派数量少,且大多都被排挤出核心权力圈之外。 可还是拥有一定影响力的。 尤其是在民间,依然有大量读书人抱着‘尊古’思想。 他这么做,必然会遭到那些人的围攻,而且…… 他有些担忧的道:“詹徽这么做可能会激化矛盾,让新旧派的对立更加尖锐不可调和。” “若是酿成前朝旧祸就不妙了。” 朱雄英摇头说道:“你啊,最近几年太醉心于学术研究了。” “前朝之所以酿成新旧党争的恶果,一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所采用的法有问题。” “他们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二是赵宋皇室想用旧党来平衡新党,说白了就是玩左右平衡。” “只可惜他们的段位太低,玩失败了。” “大明不一样,我们有切实可行的法,也不需要玩左右平衡。” “赵学士说的对,变革就是我大明的祖宗之法,朝廷只容得下变革派。” “以前给保守派生存空间,一是需要时间过渡,让更多人适应新政。” “二是朝廷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人才;三是你的大同思想也没有成熟。” “现在不同了,二十年变革,世人已经亲身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开始支持朝廷新政。” “我就这么说,现在若是有人敢废除新政,第一个不愿意的就是天下万民。” 陈景恪不禁点头,确实如此。 别的不说,谁要是敢废除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你看百姓会不会站出来造反。 王安石可没这底气,当时老百姓都反对他。 二十年变革,朝廷也培养出了足够多的新政人才,已经不需要守旧派来填充位置。 就算将守旧派全部逐出朝堂都无所谓。 不,已经不是逐出朝堂那么简单,而是可以将所有守旧派,彻底逐出官僚队伍。 再加上陈景恪的大同思想已经成熟。 全国性强制推广人权,惩奸除恶专项行动,就是最嘹亮的号角。 朱雄英挥舞着手臂说道:“詹徽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朝堂当众宣战。” “这一次,就是要将旧党彻底逐出朝堂。” 陈景恪不禁有些失神:“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吗?” 朱雄英笑道:“你以为呢……这几年你一直专心做学术研究,没有过多关注其他事情。” “所以你不知道,沧海省、淡马锡等试点地区,为朝廷提供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全国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轮番去这些地方学习过最少半年。” “再加上其他地方培养出来的人才,现在朝廷最不缺的就是懂新政的官吏。” “我知道你一直希望平稳过渡,但你自己也应该明白,这是不现实的。” “至于你担心会带来混乱,这是在所难免的。” “但短暂的混乱过后,带来的必然是更加强劲的驱动力。” “皇爷爷当政时期,哪一次不是如此?” 陈景恪点点头,看着朱雄英忽然笑了起来: “你长大了。” 朱雄英先是一愣,然后怒道: “好你个陈景恪,一直拿我当小孩子是吧?” “今天我就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天子一怒。” 陈景恪忽然盯着他身后,说道:“圆圆你怎么来了?” 朱雄英犹如变脸一般,怒气瞬间变成笑容,转身说道: “小圆圆你来了。” 圆圆迈着不紧不慢的小步伐,头上的步摇轻轻晃动,走到他面前行礼道: “参见陛下。” 朱雄英瞠目结舌:“啊……这……啊这……” 圆圆忽然一下蹦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说道: “小爹爹,你看我的礼仪合不合规。” 朱雄英如释重负,后怕的擦了擦不存在的冷汗,说道: “哎呀,圆圆你差点吓到我了,我还以为你变成小古董了呢。” 圆圆笑道:“那就是像了,这下就能通过娘娘的考核了。” 朱雄英连忙说道:“说过,必须要能通过。” “皇祖母要是不给你通过,我就……我就……我就陪你一起练。”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我收回刚才的话,你小子还没长大呢。 外面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慈宁宫。 老朱和马娘娘都非常欣慰,孙子长大了。 虽然很信任陈景恪,可他们也确实有些担心,这个孙子过于相信陈景恪,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之前朱雄英要搞专项计划,他们两个为何会无条件支持? 其实就是对孙子的一次考核。 现在他们可以放心了。 至于将保守派彻底逐出朝堂,他们也同样没意见。 虽然略显激进了点,可事实已经证明了变革的优越性,就没必要再犹犹豫豫。 集中力量才好办大事。 他们还想在有生之年,看看陈景恪所说的工业化时代,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不出意外,詹徽的那番话所带来的影响,彻底盖过了钦差被害。 朝野都在谈论此事。 保守派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开始准备反击。 不过大多数人,都以为詹徽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不太可能这么做。 因为这事儿太得罪人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朝詹徽就提交了弹劾奏疏,上面总共罗列了二十三人。 全都是中枢保守派官吏,也是保守派在朝堂最核心的力量。 这无疑是向整个保守派宣战。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他,没想到你竟然来真的? 奏疏一出,不出意外的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560章 犹大:我们需要炮舰 约翰·胡斯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视觉冲击,也知道了什么叫繁华。 他以为泉州、福州、应天等城镇,已经是天下有数的繁华之地。 见到洛阳才知道,自己对繁华的认知还是太局限了。 这里比泉州、福州、应天加起来还要庞大还要繁华,却没有那几座城市的浮躁。 这里的人生活节奏不快也不慢,言行举止更加有礼。 对他这个外国人,也没有什么歧视。 这不禁让他想起某本书上看到的评价,洛阳乃有德之地。 周武王认为这里最靠近昊天,所以在这里营建了洛邑。 刘邦想把国都放在这里,却被大臣嘲讽。 洛阳乃有德之地,你福德不够坐不住这里,还是去长安吧。 以前他一直觉得,华夏古人太夸张了,什么离昊天最近的地方,什么有德之地,都是忽悠人的。 可现在,亲眼见到了洛阳,他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不同。 当然,他并不知道,其实用

相关推荐: 缠绵星洲(1v1虐爱)   将军夫夫闹离婚   姑母撩人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阴影帝国   我以力服仙   她太投入(骨科gl)   小怂包重生记(1v2)   狂野总统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