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不如云云。 但作为神机营的高级将领,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他的眼界和想法是不一样的。 自然知道,恶劣残酷的战场环境,会对将士们的心理造成伤害。 如果不及时处理,这种伤害可能会伴随一生。 神机营很早就做过这方面的建设,抚慰使可不只是为了洗脑,同时也肩负着给将士们做心理疏导的任务。 军医院的医护人员,更是人人都要懂得做心理疏导。 这时,参军刘福海走过来,低声汇报道: “将士们的士气普遍受到影响,有三百一十七人心理出现了问题,正在接受心理疏导。” 梁永怀点点头,说道:“别的部队呢,有没有受到影响?” 现在归他指挥的有四万人,只有神机营的一万两千人,是他的直接部属。 其他两万八千人,是临时抽调归他指挥的。 这两万多人都是老式军团,虽然也有抚慰使,可心理疏导这一块并没有真的展开。 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些人出问题。 刘福海说道:“没有,这两万八千人一直在后方待命,并未亲眼目睹前方的战况,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主要受影响的,都是神机营的弟兄。” 梁永怀稍稍放心了一些,说道:“那就好,传令给各军抚慰使,多了解将士们的心理变化。” “发现有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又在军医院转了一圈,还亲自安抚了一番大家,他才返回自己的指挥部。 刚坐下,就见一名亲卫小跑着过来: “将军,有将领来报,说是发现了日本人诡异行径的原因。” “什么?”梁永怀‘噌’的站起来,说道: “谁发现的?人在哪?” 亲卫回报道:“304百户所百户杨洪。” “杨洪?”梁永怀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却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他旁边的参军拿出本子快速翻动,很快就找到了记录: “将军,之前他就曾察觉到了日本人要进攻的前兆,并向总部进行了汇报。” “您还说战后要接见他。” 这名参军顺便还将杨洪的出身、过往成绩等等,都三言两语概括了一遍。 一句话,根正苗红,成绩突出。 梁永怀点点头,笑道:“看来真是个人才,带他来见我。” 很快杨洪就被带了进来。 见到这么大的领导,他没有丝毫的拘谨,径直来到大帐行礼。 梁永怀暗暗点头,这气度就不是一般人: “你说你发现了日本的用意?” 杨洪回道:“不敢说发现,只是有所怀疑。” 态度严谨,梁永怀更是满意:“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杨洪说道:“精神压制。” 梁永怀茫然的道:“精神压制?” 什么意思? 杨洪说道:“孟子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人皆有恻隐之心。” “日本人就是在利用我们的恻隐之心,让我们心生不忍……” “那些尸骨,会让我们产生物伤其类的共鸣……” “通过这种种,来影响我们的士气,让我们失去斗志。” 他详细的将自己的发现讲了一遍,末了说道: “我给这种战术取名为精神压制法。” “将军可以派人去问一问将士们,是否产生过类似于‘日本人如此不怕死,我们能打赢吗’的想法。” “属下斗胆猜测,持有这种想法的当不在少数。” 精神压制?靠送死来给地方造成精神压力? 换成别人,肯定会让认为他胡扯,可是梁永怀却陷入了思索。 他想起了当初自己和日本人交涉,希望停战收敛尸身的事情。 日本人不但拒绝,还放话说十五万人都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对这个回答,到现在他都觉得莫名其妙,这日本人脑子有病吧? 可是如果杨洪的推测是真的,那一切都可以解释的通了。 日本人的回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施压。 让自己这个军队统帅,感受到他们的死志,从而信心产生动摇。 再联想刚才在军医院见到的情况,以及将士们普遍士气低落的现状,更加说明这个猜测可能就是真相。 梁永怀依然没有立即就做出肯定,而是先明人去全军做调查,看大家的心理问题,主要出在哪个方向。 同时也命人将参军事们都喊了过来,又让杨洪将自己的发现给大家讲了一遍。 众人皆面面相觑,靠送死来对敌人造成精神打击? 这……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精怪志异故事呢。 可抛开合理性不谈,这个答案却是能完美的解释日军所有的异常。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当排除所有答案,剩下的那个答案即便在不靠谱,也可能就是真相。 但大家依然没有轻易下结论,实在是这种战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他们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 很快去做调查的人就回来了,带回了五百人的自述。 众人立即展开归类总结,发现确实如杨洪猜测的那般,面对主动送死的日本军,很多人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敌人不怕死,我们真的能打赢吗? 日本有四百多万人,如果人人都是如此,我们能灭得了日本吗? 看到这份分析,众人再无疑虑。 杨洪的猜测,就是真相。 众人看向他的目光都变了,这小子是个人才啊。 而且这个功劳不亚于斩将夺旗,是必定要被提拔的。 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真正有资格与大家平起平坐了。 解决了最大的疑问,梁永怀非常开心,大笑道: “哈哈……好好好,杨洪你立了一大功。等战事结束,我亲自为你请功。” 杨洪谦虚的道:“谢将军,属下也是歪打正着,不敢居功。” 梁永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功就是功,不用谦虚。” 又表彰了他几句,梁永怀将目光看向众位参军,说道: “敌人的战术目的已经被摸透,接下来该怎么应对,尽快拿出章程。” 第513章 明军向我们发起进攻了! 耿子茂一直在关注正面战场的情况,他也很疑惑日本人为什么要送死。 带着参军部研究了许久都不得要领。 直到梁永怀那边的情报传递过来,他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靠送死造成精神压制?这是人能想出来的战术? 于是他感叹道:“果蛮夷也,其所思所想非我华夏之民所能揣度。” 林浩表情却非常凝重,说道: “以后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敌人,如果不能及时应变,很可能会吃大亏。” 耿子茂不屑的道:“先火炮覆盖,再火铳攻击,最后骑兵收尾,什么样的敌人攻不破?” “若不是陈侯有令,非必要不得干涉神机营的战术,我早就让梁永怀滚回来,我自己上手指挥了。” “保证三天之内结束战斗,哪需要像现在打这么久?” 林浩摇摇头,说道:“那是因为这一战我们准备十几年。” “但谁敢保证,以后每一战我们都能如今日般准备充分?” “更多的会是各种遭遇战,到时候面对从未见过的突发情况,怎么应对?” “而且你真的以为日本的战术没用吗?” “如果换一支军队,熬到现在会有多少人崩溃?” 耿子茂不说话了,史书上描写过很多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大战,战场描写的很精彩。 可这些大战,几乎都不会描写逃兵。 就算写,也是一笔带过。 对于出现逃兵的原因,也基本归结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统治者不得人心等等。 根本就没有人考虑过,士兵的心理问题。 事实上,每一场大战都会出现很多逃兵,哪怕是胜利方,逃兵也非常多。 战争时间线拉的越长,战况越激烈逃兵就越多。 为了防止军队溃散,各个势力都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斩首是最轻的,三代亲属贬为贱籍是常见手段,更严重的甚至会株连全族。 其中以三国时期曹魏的军法最为严苛,一人当兵全家留在后方当人质。 当了逃兵或者投降,全家处死。 即便如此严苛的律法,依然有大批逃兵出现。 朝廷有朝廷的处罚措施,逃兵也有自己的对策。 借着大战的机会,假装战死,假装落水被水冲走。 逃走后伪装成流民,逃进深山当野人,去给权贵大户卖身当奴仆…… 朱温为何要给自己的部下脸上刺字? 要知道,以前刺字是一种刑罚,只有罪犯脸上才会被刺字。 这就是把将士们当罪犯来对待的。 为何朱温这么干了之后,其他所有的军阀纷纷跟进? 军阀这么干能理解,为何宋朝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权,也这么干? 历史从来不会去记载这方面的东西,就算记载了也不会有人深究个人因素。 心理问题? 别说是古代,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大把的人认为,心理疾病是矫情造成的,是装的。 以至于读史书的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古代生活困难,将士们为了一口吃的,会不要命的去杀敌。 这种想法不能说有错,但并不能代表全部。 耿子茂作为将领,自然知道逃兵是怎么回事儿。 以前他也如大多数将领一样,认为逃兵都是没卵子的人。 后来学习了文化知识,又接触了新式的抚慰制度,才渐渐有所了解。 人就是人,不是禽兽。 物伤其类、恻隐之心,虽然不敢说所有人都具备,但大多数人都具备这种特性。 在华夏文化里,恻隐之心被认为是道德的来源。 正常人杀了同类,尤其是大规模屠戮同类,很大概率会产生心理问题。 只不过人的自适应能力极强,大多数人都能自己撑过来。 但也有些人感情丰富,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走出来。 日本人的送死战术看似很愚蠢,那是因为神机营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教育,抚慰使和医护都能做心理疏导。 换成别的军队,恐怕这会儿出问题的人更多。 想到这里,他不禁再次叹道:“陈侯真乃天下第一智者也。” 只听这句话,林浩就知道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深以为然的道: “是的,历朝历代谁能想到,将士们也是人,也有恻隐之心。” “杀了太多人,也会有心理创伤。” “只有他想到了,并且拿出了解决办法。” 耿子茂说道:“因为他把人当人。” 要把人当人看,要尊重他人最基本的人格……这些话陈景恪经常挂在嘴边。 但耿子茂还是第一次如此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 林浩叹道:“陈侯真君子也,他才是真正将先贤的思想,应用于实践啊。” 耿子茂点点头,转而说道:“现在知道敌人的战术了,也就没必要再拖了。” “给梁永怀下令,尽快结束战事吧,没必要再试探下去了。” 林浩也认同的道:“是时候结束了。” 然后他又补充道:“给将士们做心理疏导,一直遭到老将们的抵触。” “等这次战事结束,要让所有指战员都写一份回忆录和心得体会。” “到时候汇总成册,发给全军将领学习……想必侯爷会很开心的。” 耿子茂笑道:“还是你会拍马屁。现在我敢肯定这次内部调整,你肯定能入大都督府。” 林浩也没有谦虚,而是笑道:“我这不是舍不得你吗。” “哈哈……”两人一起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耿子茂似乎想到了什么,又下达了一条命令: “给松下清次郎传信,让他散布一个谣言,就说日军统帅无能,故意让将士们送死。” 林浩眼睛一亮,说道:“这个办法好,顺便再夸一夸我们。” “就说明军仁慈,不忍见日军士兵的尸体暴露在野外,希望停战让他们收尸,但被足利义持等人拒绝。” 耿子茂接着说道:“足利义持他们认为,这些将士都是贱民,无需浪费时间为他们收尸。” 说着说着,两人再次笑了起来。 ----------------- 梁永怀接到总部发来的速战速决命令,并不觉得意外。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在搞什么鬼,顺便磨合一下战术战法,他早就结束这场战争了。 现在知道了敌人的打算,将士们也得到了锻炼,就没必要再拖下去了。 他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开始商议战术。 一名参军事冷笑道:“想用精神压制战术,殊不知精神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的将士能感受到压力,他们的士兵受到的压力只会比我们更大。” “如果我所料不差,日军的军心已经处在溃散边缘,全靠杀人来维持。” “待战事一起,咱们火炮开路,骑兵向他们的中军发起冲锋。” “只要日军的本阵一退,战事就算完了。” 另一名参军事并不赞同他的战术:“日军不可小觑,对面也皆是精锐。” “尤其是他们的本阵附近,皆为幕府精兵,战斗力只会更强。” “这么打法,就算突进本阵,也是死伤太大。” “侯爷曾经说过,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没错,可作为将领若非必要,不要拿将士们的命开玩笑。” “所以,我以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此法。” 本来被反驳,那名参军事还有些不服气,但听到对方把陈景恪搬出来,立即就不敢反驳了。 因为他的战术确实很冒险。 顺利还好,不顺利六千骑兵活不下来几个。 很多人以为,骑兵是冲阵用的。 事实上真正用来冲阵的,只有部分重骑兵而已。 大多数骑兵都是轻骑兵,利用机动性,进行迂回作战,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直接冲击敌方军阵,那是送死。 初唐骑兵的凿穿战术,充当矛头的就是玄甲骑兵,也就是重甲骑兵。 之前朱樉在安西复刻凿穿战术,也是准备了数百重甲骑兵。 但这次来日本的六千骑兵,都是轻骑兵,用他们冲阵那就是拿人命开玩笑。 就算战事顺利,回去大概率也要被记大过,甚至勒令退役。 如果战事不顺,难免军事法庭走一遭。 当然,也不是说不允许拿人命填线,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是允许这么做的。 但很显然,眼下不是。 现在他们有很多更稳妥的办法,来结束这场战争。 随着两人的发言,更多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一起讨论,很快就有了大致的方案。 直到这时,梁永怀才起身说道:“大家的想法我都听到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然后他指着沙盘,说道:“人都有思维惯性,日军不知道我们已经摸清了他们的打算。” “定然以为,我们还会如以往那般等着他们来攻。” “所以对于防守方面,定然会有所松懈。” “从我们抓到的俘虏口供里得知,日军事实上已经分裂。” “精神压制战术就是伊藤正夫想到的,他是足利义持任命的临阵总指挥。” “但是他的战术并不为其他人所理解,多数藩主大名对他都很有意见。” “伊藤正夫也深知这一点,怕他们掣肘自己,就将这些人的亲兵放在了大后方。” “这些人的战斗力和意志力,是远不如前方这些日军的。” “且他们隶属于二十几个势力,互相之间的配合也存在很大问题,是日军最薄弱之处。” “今日夜间骑兵大迂回绕到日军后方,找隐蔽之处隐藏,等待前方的信号。” “明日一早我军便主动发起进攻,炮兵掩护本阵冲击敌军本阵。” “待日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骑兵从后方杀出,全力攻打日军的后军。” “到时日军摸不着头脑,必然军心大乱,骑兵可趁势击溃其后军。” “后军一乱必然会冲击中军,到时日军本阵也必然会大乱。” “届时我军全军杀出,定可一战而击溃日军。” 众人都知道,这是最后的命令,一起起身道: “末将遵命。” 命令开始逐级下达,听说要发起最终决战,早就受够了的将士们大喜。 士气也重新恢复到了顶点。 大家纷纷整理好自己的武器装备,准备好弹药。 炮兵也将火炮擦了又擦,炮弹之类的也全部准备就位。 骑兵在接到命令之后,先是来到海边,乘船迂回数十里。 然后又连夜摸到了日军大后方十余里处藏了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明日开战。 ----------------- 伊藤正夫并不知道明军摸透了他的底牌,不想陪他玩了。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他发现明军士气确实受到了影响。 战术有效,这让他非常高兴。 缓步行走在军营里,看着杀气腾腾的足轻步兵、太刀武士,还有弓手,端的是兵强马壮。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那支骑兵足利义持始终牢牢把持着,不肯交给他来指挥。 不过这点小瑕疵并不影响伊藤正夫的好心情。 要知道,日本南北朝分裂七十年,期间征战不断。 但基本上都是几百人、几千人的厮杀,上万人的战争很少。 指挥十几万大军征战,整个日本史上都屈指可数。 而他作为兵部卿,却有机会指挥这么多军队,可谓是创造了历史。 这种感觉,他太喜欢了。 难怪那些人整日争权夺利,权力的滋味真的太美妙了。 他不禁幻想着击败明军,名垂日本史册。 说不定自己还能因为此战崛起,组建属于伊藤家的幕府呢。 一想到这个美好的未来,他就忍不住激动的浑身颤抖。 带着如斯的梦想,伊藤正夫入得内帐,倒头酣然入睡。 这是自开战以来,他睡的最香甜也是最稳妥的一次。 嘴角上仍是带有微笑,仿佛在梦中击败了明军,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幕府,成为日本真正的话事人。 或许他真的太累了,陡然放松下来人有些支撑不住。 也或许是梦太美好,他有些无法自拔。 总之,这一晚他睡的很沉,就连生物钟都失灵了。 见他没有准时起床,他的亲卫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儿,赶紧进来查看。 发现他还在沉睡,才放下心来。 想到这些时日他的辛苦,亲卫也心疼不已,于是就想让他多睡一会儿,并未叫醒他。 伊藤正夫就这样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美梦里。 他梦到无数人在向他欢呼,说他是日本的大英雄。 可是忽然间,欢呼声变成了轰隆声,这让他有些疑惑,哪里来的炮声? 炮声? 他猛然惊醒,果然听到外面传来轰隆隆的炮声。 这声音与之前不同,铺天盖地犹如滚雷。 莫非明军主动进攻了,这不禁让他脸色大变,就想喊人来问清楚情况。 还不等他开口,就见一名亲卫冲了进来,大喊道: “兵部卿阁下,快些起来,明军向我们发起进攻了!” 第514章 火炮犁地 伊藤正夫虽然震惊,却并不慌乱,沉着脸喝道: “慌什么!派人去查看了没有?是明军进攻,还是只打炮骚扰?” 那亲卫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慌乱,似乎见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一般,语无伦次的道: “火炮……雨点一般的火炮……您……您出去看看吧。” 伊藤正夫心中不禁一沉,不过依然不见慌乱。 目前他们还有十万精锐,除去被足利义持等人牢牢抓在手里的三万多,他能直接指挥的也有七万余人。 这七万多人全部都是百战精锐,肉搏能力比之普通士兵要高出一大截。 明军才四万人而已,还有三分之一是不太擅长肉搏的火器兵。 真短兵相接,日军完全不怕。 甚至伊藤正夫还迫切希望,明军真的主动走出阵地,与他们短兵相接。 他一边穿盔甲,一边思考明军为何会主动攻击。 大概率是两个因素,要么是精神压制生效,明军士气撑不住了。 要么是后勤压力太大,已经不足以打消耗战,亦或者两者兼有。 但不论是什么原因,明军主动进攻对他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那样就轮到明军来攻打他们的营寨了。 角色互换,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残忍。 伊藤正夫心中暗暗想道。 等穿好盔甲走出大帐,打眼看去,却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只见明军阵地不断发出火炮射击的轰鸣,一道道火光划破长空。 那炮弹在半空中发出的尖啸声越来越大,直到在已方阵地上空猛然爆炸。 日军前军两万余士兵,在炮火下狼狈逃窜。 他亲眼看到一枚炮弹落在火堆里,围着火堆取暖的几名士兵,被当场炸的血肉模糊。 离的稍远的人,身上明明没有伤口,却依然痛苦的在地上翻滚,不一会儿就没了声息。 离的更远一些的人,也大批被炮弹弹片收割。 运气不好的,直接被击中要害当场丧命。 更多是被碎片集中身体各处,痛苦的抱着伤口哀嚎。 只有少数运气好的才逃过一劫,却也被吓的丧了神,四处奔逃。 只是一枚炮弹,就造成了十几人死亡,受伤者已经无法计数。 这样的炮弹,还不是一枚两枚,而是几百上千枚。 日军所谓的精锐,在这炮弹的轰击下,犹如稻草人一般脆弱,只能抱头乱窜。 犹如末日炼狱一般的场景,让伊藤正夫脸上苍白不见一丝血色,更没有了方才的自信。 眼前的这一幕,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原来这就是火器真正的威力吗? 是的,这就是火器,明军最先进的陆军火炮。 使用的也是加了料的黑火药——虽然陈景恪还没有拿出无烟火药、硝化棉之类的炸药。 但利用化学知识,给黑火药加点料还是能做到的。 这种加料版黑火药,配合新式火炮,有效射程八里,最远射程达到了十二里。 目前只有神机营装配了五百门新式火炮,这次出征日本被带过来了一百五十门。 弹药搬运、计算弹道、装填弹药、发射、清理保养等等,都有专门的人负责。 每一门火炮都有二十名士兵为其服务。 算上后勤保障队伍,足足有四千人为这些大炮服务。 这次出征携带的多是开花弹,引信在炮弹之外,在发炮的同时点燃炮弹上的引信后发射出去。 引信长度根据射击距离,进行现场裁剪。 确保炸弹或是在半空便炸开,或是落入日军阵地中滚动后爆炸。 炮兵在之前的战斗中,被勒令不准开火,心理憋屈的不行。 现在获准可以开火,那是卯足了劲儿的发射。 一百五十门火炮,对敌军展开了洗地工作。 啥,一百五十门火炮就想洗地?开什么玩笑呢? 然而,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用洗地来形容。 一场战役动用一百五十门陆军火炮,在前世非常常见,完全不值一提。 可在这个世界还是首次。 当然,这里指的是新式火炮,不是那种只能打一两里的实心火炮。 明军序列里面,也只有神机营的将士,在训练的时候见过这种场景。 其他各军种,都只是零星动用过几门几十门火炮。 日本人就更没有见过这种规模的炮击了。 在他们眼里,火炮就是大号的火铳,发射实心弹丸。 他们根据传说,仿造出来的火炮,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种火炮攻城的时候很好用,野战就是做个样子。 前几日明军的臼炮给他们上了一课,可臼炮射程只有百丈左右,发射的是碎片,也没有超出他们的认知。 今天这场炮击,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从阵地最前沿开始,一步步往后轰炸。 日军士兵一开始还想死战不退,可一轮轰炸下来所有的士气都消失了。 在这个时候,明军的火铳兵和陆军也走出阵地,向炮火轰炸过后的阵地发起进攻。 强忍着恶心越过日军的尸体带,火铳手们开始倾泻火力。 天还比较暗,其实是看不到太远的地方的。 但此时已经不需要瞄准,对准前方射击就行了。 随军携带的臼炮(类似于迫击炮)也开始发射,专门轰击人群多的地方。 护持在左右的枪盾步兵,也发出整齐的呼喝声给己方打气,同时也能震慑敌军。 这一下日军的军心彻底消失,前军开始溃败。 士兵们撒开脚丫子就跑,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至于督战队,也早就被炸蒙了,自己逃命还来不及,那还顾得上执行军法。 前军溃逃不出意外的冲击到了后军,整个军阵很快就乱做了一团。 日军各级将领拼命重整队形,试图挽住溃败的局势。 然而还不等他们的命令传达到位,炮弹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跟了过来。 “轰。” 一枚炮弹在伊藤正夫附近爆炸,掀起的泥沙洒了他一身。 他的亲卫着急的劝道:“兵部卿阁下,快走吧。” 听着已方士兵不时发出的惨嚎声,伊藤正夫怔怔的看着陷入混乱的大军。 明军炮击声越大越大,发射的速度亦是越来越快。 而且在大口径火炮的轰鸣声中,他隐约听到有些是小型火炮的射击声。 这些小型火炮仿似离的很近,已经与日军大阵相隔不远了。 伴随而来的,还有声势震天的呼喝声。 虽然他不太懂火器,却也知道明军杀上来了。 这一刻,他挺拔的身形瞬间佝偻了许多,许久露出一抹苦笑: “既然有这样的手段,为何不早拿出来?” 他的亲卫见他一直不说话,互相使了个眼色,架起他就跑。 路上,遇到了前来寻找他的足利义持的信使。 双方只是相互看了一眼,就很有默契的一起往后方跑。 前军和中军已经没了,必须尽快逃入后军,然后稳住后军军阵。 并尽力聚拢溃兵,能组织起来多少是多少。 如此还有一丝翻盘的机会,否则他们这些人就全完了,日本也完了。 然而明军不可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刚跑出没多远,就见大后方烟尘四起,随后一阵有别于火炮声响的‘轰隆’声传来。 声音由远及近,以极快的速度向日军后军杀来。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骑兵在冲锋。 看规模,少说也有五六千骑。 明军的骑兵,什么时候跑到大后方去了? ----------------- 率领这支骑兵的将领,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东丘郡侯花云的孙子花文杰。 花云在明朝建立之前就战死了,只留下幼子花炜。 老朱对花家相当照顾,让花炜留在朱标身边当伴读,是朱标心腹中的心腹。 花文杰年龄比朱
相关推荐:
寡妇门前桃花多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祸国妖姬
军师威武
修仙有劫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老师,喘给我听
沦陷的蓝调[SP 1V1]
归宿(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