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234章

第234章

。 但能加入神机营,还能继续当百户,则是靠他自己的能力,确实很聪明有天赋。 要知道,神机营的将士,可都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 要求身家清白,个人能力突出,学习能力强,一样不满足都进不来。 最初他和他爹,都属于燕王序列的低级军官。 就是靠着个人能力,才通过层层选拔加入了神机营。 只不过他爹怕他太飘,总是打击他。 这让年轻的杨洪心里很不服气,向挣个勋位回家堵亲爹的嘴。 至于爵位……暂时他还没想那么远。 一名叫元大石的手下凑过来笑着说道: “百户,日本人发起进攻了吗?” 杨洪头都没回,说道:“已经开始组织人了,目测有五千人,应该是试探性攻击。” 元大石抬起头努力看去,只是太远什么都看不到,这不禁让他羡慕的看向杨洪手里的望远镜。 望远镜,百户级别以上的军官才能配备。 要么就是特殊兵种,比如斥候之类的才会有。 他只是普通士兵,这玩意儿也就只能眼馋一下。 不过……劳资早晚也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望远镜。 就在他给自己打气的时候,杨洪兴奋的道: “来了来了,日本人开始进攻了。” 其实不用他说,元大石自己就看到了。 五千日本兵,在武士们的带领下,缓缓靠近城墙。 元大石不禁点评道:“你还别说,这些日本兵队列整齐,走那么远都不乱,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杨洪说道:“废话,这些可都是战场厮杀出来的老兵,战斗力能差到哪去。” “只可惜,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不对称战争,是陈景恪给他们灌输的概念。 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全面领先的大国,当你与敌国陷入肉搏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玩的就是武器的代差,以及来自于国力的直接碾压。 敌人还没有进入战场,就已经输了七分。 火器对冷兵器就是代差,就是不对称战争的一种最简单体现。 元大石点点头,说道:“看,他们的速度慢下来了……” “呵呵,估计他们还在奇怪,咱们为什么挖这些坑,埋那些木桩吧。” 杨洪举起望远镜继续观察,嘴里不停地说道: “这可是新研究出来的工事,专门配合火器使用的,咱们国内的都少有人知道,别提他们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遗憾的道:“可惜了,没有铁丝网,否则效果更好。” 元大石想到完整的工事,有些心疼的道: “布置个战场都得几万斤铁,侯爷是真不知道心疼啊。” 杨洪反手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说道: “你懂什么,那些铁丝网能让我们少死多少人,最终受益的不还是我们吗。” 元大石连忙道:“别打别打,我知道我知道,侯爷爱兵如子。” 杨洪没好气的道:“瞧你那小家子气……敌人已经进入阵地,去告诉弟兄们做好准备。” “没有听到我的命令,谁都不准开火。” 两人说话,五千日本兵已经进入了明军预设好的防御工事。 本来他们还担心,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陷阱之类的。 结果发现自己想多了,进入之后没有任何的危险,这不禁让他们放下心来。 然而,就在他们想加速冲到城墙下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跑不起来。 脚下并不密集的小坑和木桩,总是能迟缓他们的脚步,不少人被扳倒。 而且为了躲避小坑和木桩,走着走着他们的阵型就全乱了。 但除此之外,就在没有别的动静。 站在后方观察阵地的足利义持也放下心来,看来自己确实想多了。 “明军妄图凭这些坑和木桩迟滞我们的脚步,实在是天真。” “立即准备土石,地面填平,木桩拔掉。” 比起填护城河之类的,这个工作量实在不值一提。 十五万人,每人一块石头都能将这里给填平。 然而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梁永怀就站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着阵地变化。 对于这些日本兵的素质,他也不禁赞叹,确实不可小觑,难怪当年倭寇能纵横大明沿海。 可惜,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战争。 当这些日本人进入阵地,他的副将问道: “将军,要不要开火?” 梁永怀回道:“不急,敌人进入十丈距离在开火。” 副将迟疑道:“是不是太近了?” 梁永怀只是简单的回了一句:“这本来就是一次战术验收。” 副将再不说话,转身让传令兵去传达命令。 传令兵自然不会跑步去传达,而是来到高处,将命令传达给通讯兵。 通讯兵拿出不同颜色的旗帜挥舞。 这就是旗语,在陈景恪的启发下,大都督府组织人发明的。 目前还不是很完善,但已经能准确传达并不复杂的命令了。 神机营的通讯兵,配备到了百户所这一级别。 杨洪很快就接到了命令,眼睛里露出亢奋的之色,大声喝道: “兄弟们,将军有令,敌人靠近十丈开火。” “谁都不要提前开火,否则我让你去扫一个月厕所。” 然后看了看走在前排的日本兵,他又补充了一句: “敌人有盾牌,前三穿甲弹。” 所谓穿甲弹,就是梭形的钢弹,近距离破甲效果非常好。 阵地响起零星的笑声,接着就是更换子弹的声音,很快就恢复寂静。 阵地内的日本兵,还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靠近城墙二十丈左右,他们就撑起了盾牌,然而预想中的箭雨并没有落下。 作为最基层的士兵,他们虽然觉得奇怪,却并没有多想,而是继续往前走。 十五丈,十丈…… “砰……”不知道谁率先打响了第一铳。 “砰砰砰……”更加密集的火铳声紧随其后响起。 走在前排的日本兵发现,自己手里的木质盾牌,像是纸片一般被轻易穿透。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自己的胸前点出了一朵朵血花。 火器,对日本的普通士兵来说,还是太遥远太神秘了。 很多人只听说过火炮,却不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火铳。 他们致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 随着火枪声音的响起,一排排的日本兵如割麦子一般被击倒。 这些人也不愧是百战精锐,并没有怯懦,而是举起兵器试图冲锋拉进距离。 然而,脚下不深的坑和木桩,却让他们迈不开腿。 短短的十丈距离成了天谴,任凭他们如何冲锋,都始终无法越过。 随着一名名日本兵倒下,终于有人受不了,转身逃跑。 远处足利义持也是目瞪口呆,他知道大明有神机营,也知道是新式火器军队。 却从来没有想过,火器的威力能如此之大。 这还只是火铳,威力更大的火炮还没有露面呢。 他的这个念头刚刚升起,明军阵地就响起“轰隆隆”的巨响。 第509章 明军的破绽 随着火铳火炮声响起,后方观战的日本各将领无不目瞪口呆。 他们设想过无数种结果,独独没想过眼前这种。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战争了,就是一场屠杀。 此时他们也终于明白,明军为何在阵地前挖坑埋桩了。 就是拖延日军行进的速度。 好不容易逃离阵地的日本兵,还没来得及高兴,一阵更加剧烈的爆炸声在身边响起。 又有数百人被炸死炸伤。 不过还好,明军只象征性的发射了一轮火炮就停止了,剩下的人得以逃过一劫。 最后一统计,五千人就只剩下两千一百余人,还有数百人受伤。 两千八百多人,倒在了那块之前他们嘲笑的阵地之上。 面对这个结果,所有人都沉默了。 从他们进入阵地到最后逃离,只过去了两刻钟,甚至两刻钟还不到。 足足两千八百多人倒下。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却从未见过……不,连听都没听说过如此惨烈的战争。 这不禁让他们产生了怀疑,我们真的能击败面前这支军队吗? 足利义持脸色难看,久久不能言语。 伊藤正夫深吸口气,出列说道: “大御所阁下,方才明军所使用的,应该就是火铳了。” “对面那支军队,就是传说中的神机营。” “大明皇家禁军,由那位安平侯亲自训练的军队。” 足利义持以为他又要劝说自己撤兵,不耐烦的道: “你想说什么?如果是劝我罢兵,就不要再说了。” 伊藤正夫说道:“大御所误会了,我亦知晓,两军一旦开战我们就再无退路,又怎么会劝大御所退兵。” 实际上是足利义持再无退路,要么输的一无所有,要么赢的盆满钵满。 他若是受挫而退,立马就会被人推翻。 毕竟,他只是幕府将军,不是天皇。 足利义持有些意外,竟然不是劝退兵,态度不禁好转了许多: “不知兵部卿有何高见?” 伊藤正夫指着阵地说道:“火铳装填困难,射击频率并不高。” “方才我听他们火铳的声音,非常的密集,想来他们应该是找到了某种方法,规避了这个缺点。” 足利义持惊讶不已,不禁赞道:“兵部卿阁下果然心细如发,竟能察觉到这一点。” 关键还是,大家都被火铳的杀伤力给震惊了,他竟然还能保持清醒,太难得了。 所以足利义持话语里,也带上了尊称。 其他人也都对其佩服不已,果然不愧是兵部卿啊。 伊藤正夫却没有丝毫的兴奋,而是面色严肃的道: “虽然不知道明军用了什么方法,规避了火铳装填慢的缺点。” “但他们也绝对没有办法违背常理,改变装填的速度。” “方才我听火铳的声音,依然有明显的停顿。” “所以我断定,明军虽然火力凶猛,但射击的频率是有上限的。” 足利义持也不是庸才,听他一直强调射击频率,也大致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甚至他已经想到了,如何针对这一点设置战术。 只是,这个战术就是派人去送死,会影响到他的地位。 所以他并没有抢这个风头,而是故作未知,诚恳的请教道: “不知兵部卿阁下可有破解之法?” 伊藤正夫却没有想那么深,见他如此尊敬自己大为欣慰,说道: “火器胜在远程攻击,一旦近身杀伤力反而不如刀枪。” “所以只要我们能突破火铳封锁,突进到城墙之下,此战就赢了七成。” “我观明军火铳,有效射程应当在五十丈左右。” “最好的办法就是派遣骑兵,利用速度冲过这段死亡距离。” 五十丈,对于骑兵来说也就是一个加速而已。 足利义持故作失望的道:“哎,明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挖坑埋桩迟滞我们的速度,如之奈何啊。” 况且,他们也没多少骑兵。 日本本土没有马,汉朝时期从中国引进了马匹繁衍。 但马这东西需要广阔的平原奔跑,日本显然不满足这个条件。 于是引入日本的马匹一代代退化,到了这会儿普遍比较低矮。 只能用作驽马,用来骑乘的战马太少了。 前世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世界各地引进优良马种改良,才有了后来的‘东洋马’。 这一世可没明治维新,再加上大明十余年的封锁,导致日本战马更加稀缺。 只有高级将领才有战马,低级将领和武士,能有驽马骑就不错了。 至于成建制的骑兵,也就只有足利义持手里有三千骑,还是他爹费尽心思打造的。 是室町幕府威慑其他藩主大名的底牌,怎么能轻易拿去送死呢。 不过足利义持很聪明,刻意没有提骑兵的事情,而是重点强调明军修筑了工事。 就是在暗示,步兵都跑不动,骑兵就更没用了。 他说的有理有据,以至于压根就没有人怀疑,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竟然还想藏底牌。 伊藤正夫自然也没有怀疑,所以他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用人。” 足利义持惊讶的道:“用人?” 其他人这时才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 所谓用人,就是用人命当肉盾,冲过‘五十丈’的死亡距离,抵进城墙展开肉搏。 伊藤正夫重重的点头:“让士兵排成密集阵型,前方的人替后方的人抵挡子弹。” “前方的人被击倒了,后方的人填上空缺……这是唯一的办法。” 众人久久不语,这确实是个办法,但太过残酷。 当然,他们并不在乎贱民的命,可出这个主意的人,必然会遭到将士们的痛恨。 他们自然不愿意背负这样的骂名。 但内心里,却都对伊藤正夫敬佩不已。 大家都慌乱的时候,他还保持冷静,观察敌我情况 并迅速的就找到了敌人的缺点,拿出了唯一的解决办法。 实在是太厉害了。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个兵部卿还有如此大才。 若早点拉拢他为己所用,说不定大御所就是我的了。 足利义持也同样对伊藤正夫刮目相看,并决定打赢这一仗就送他去见天照大神。 这样聪明的军事天才,对幕府的威胁太大了,不能让他活着。 甚至,他已经想好了铲除对方的借口,那就是让对方承担派士兵送死的罪名。 电光火石间,他就已经宣判了伊藤正夫的死刑,并为其罗织好了罪名。 只见他眉头紧皱、目光闪烁,内心里似乎在做剧烈挣扎: “兵部卿阁下的办法虽好,可……我又何忍让将士们送死啊。” 身后一众人心中痛骂不已,什么不忍将士们送死,你不就是不想背负骂名吗。 呸,下贱。 伊藤正夫虽然没有猜到足利义持想杀他,却知道他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说这些不过是为了名声罢了。 对此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幕府将军爱惜名声太正常了。 不过我这个兵部卿无所谓,既然有人要背负骂名,那就由我来好了。 于是他苦劝道:“正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战争就是要死人的。” “皇国危在旦夕,大御所当为千万生民着想,不可怀妇人之仁。” “我相信,将士们定然能理解你的苦衷的。” 说完他回头瞪了众人一眼,别装傻看戏了,最大的黑锅我已经背了,你们也该出来说句话了。 你们总不会真的想看着日本灭亡吧。 众人也不好再装傻,只能站出来一起劝谏。 为了皇国的未来,大御所不要再犹豫了。 足利义持依然不肯松口:“一边是皇国存亡,一边是将士们的安危……” “为何要让我面对这样残酷的选择,苍天待我何其薄也。” 众人再劝:“先贤有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为了皇国存亡,还请大御所不要再犹豫了,将士们会理解您的。” 足利义持这才不情不愿的答应下来,但他依然不愿意做那个恶人,目光看向众人: “一想到要让将士们枉死,我就难受的无法自己,实在无力指挥此战。” “现自愿将临阵指挥之权移交他人,诸位谁愿意承担此大任?” 众人目光一起看向伊藤正夫。 伊藤正夫毫不犹豫的说道:“若大御所不嫌我老迈,我愿担此大任。” 足利义持感动的道:“我愧对兵部卿……此战就全仰仗于您了。” 之后伊藤正夫开始调遣军队。 他没有隐瞒自己的战术,而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所有人。 当将士们听说了他的战术,都面面相觑。 火器的威力大家都见到了,这不是让人去送死吗? 很多人自然不愿意,纷纷向上面发出抗议。 然而,足利义持以及其他藩主大名,全都选择无条件支持伊藤正夫。 并且严令,不遵守他的命令者,立斩不饶。 这下再也没有人敢抗议。 但伊藤正夫却知道,大家心里是不满的,这样上战场很可能会大溃败。 必须要有奖赏才行。 他又找到足利义持等人,让他们许诺,战后给予将士们丰厚的奖赏。 战死者,有家人领取奖赏。 生死攸关的时刻,足利义持等人没有选择当守财奴,空头支票那是开的非常大方。 至于最后能不能兑现,看看前世就知道了。 但对于一直生活在最底层,见不到上升希望的日本普通士兵来说,这个承诺已经是最罕见的一缕光芒了。 让他们为之神往。 况且形势比人强,他们不信又能如何? 有一说一,日本人在洗脑这一块,是真的很强。 即便天皇家族当了那么多年傀儡,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不乏有人愿意为了守护天皇而战。 反正通过种种手段,伊藤正夫挑选了三万死士。 但他并未将这三万死士全都派出去,而是让其中两万当前排送死。 剩下一万当督战队。 所有敢后退者,斩。 足利义持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但内心里却更加坚定了一个念头,此战结束必须杀了伊藤正夫,绝不能让他活下来。 日本方面调兵遣将需要时间,明军自然不会主动走出防御工事,战场就这样诡异的平静了下来。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日本人越是迟迟不进攻,就越说明他们在准备大的。 元大石摸了摸下巴,不确定的道:“百户,你说会不会是小日本找到咱们的破绽了?” 杨洪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日本军队在频繁调动,显然是在准备着什么。 只要懂一点兵法的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也没有隐瞒,而是说道:“告诉兄弟们,一定要严加防范,不要疏忽大意丢了性命。” 元大石有些不信的道:“这小日本有这么聪明?只是一次试探,就找到破绽了?” 杨洪摇摇头,说道:“这战术是侯爷带领总参军部,经过无数推演才总结出来的,哪是那么容易就能破解的。” “但侯爷也说过,任何战术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日本也是传承千年的大国,不可小觑,他们能看出点什么也不奇怪。” 元大石不禁有些担忧的道:“那怎么办?还要不要反应给梁将军?” 杨洪失笑道:“我们能想到的事情,梁将军岂能想不到?” “况且之前我们也没有用出全部手段,日本人就算看出一些门道也是无用。” 元大石这才放下心来。 梁永怀看出来什么了吗?那是毫无疑问的。 他普通人出身,一路从尸山血海里蹚出来的,能当上神机营的右将军,靠的就是敏锐的战术嗅觉。 况且就算是他看不出来,他手下的参军部也能看出一些东西。 但梁永怀却并不轻松,日本人不可小觑,对方十五万精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 一个不小心,真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更何况此战另一个目的,是检验针对火器设置的新战术是否有用。 这关系着以后大明整个军事战略的走向,他不得不慎重。 不过他却对日本人接下来的战术充满了期待。 难道对方真的发现了破绽?还这么快就拿出了应对之法? 若真是如此,想必侯爷会很高兴吧。 如果陈景恪知道了他的想法,肯定一脑门问号。 劳资只是希望用实战检验新战术,可没想过让你们送死。 但可惜他不知道。 而且更没有人能预料到,这场战争也将以一种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方式,载入史册。 日本人光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用了八天。 这八天伊藤正夫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每天都在想办法调兵遣将。 还要想办法说服足利义持等人,支持自己的布置。 可以说一人当成好几个人用。 这让不少人打心底里感到敬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默默的站队选择支持他。 让他的工作顺利了许多。 但也让足利义持心中的杀意更盛。 若不是大敌当前,他恨不得现在就将伊藤正夫杀死。 第九天,伊藤正夫终于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了对军队的布置。 他下令全军将最好的食物拿出来,让将士们吃饱喝好。 然后所有人早早休息,为明天的决战做准备。 而布置好这些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大帐倒头就睡。 第十天黎明,伊藤正夫准时醒来。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决定日本兴亡,也决定着未来世界军事走向的大决战。 第510章 意志的比拼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十二月,天气已经非常寒冷。 刚刚睡醒的杨洪打开睡袋的一角,一股冷风吹进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人也整个清醒过来。 真想就这样躺在睡袋里不出来啊。 但不行,他可不想因为偷懒窝囊的死在这里。 以强大的意志,从羊毛制成的睡袋里钻出来,快速套上自己的衣服轻甲。 等他穿好衣物走出营帐,抬头看看天空,一片漆黑。 在这里站了一会儿,所属的士兵到达列好队站好。 他伸手揉了揉脸,说道:“报数。” “一二三四……实到……应到……” 很快将士们报完数,除了两个水土不服病倒的病号,其余全员到齐。 他挥挥手说道:“洗漱、用餐,两刻钟后集合换岗。” 将士们皆小跑着散开,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两刻钟后,所有人全部到达,杨洪率领他们来到城头接替守夜的部队。 日军阵地被黑夜笼罩一片寂静,这反倒让他觉得有些不习惯。 前几天日本人虽然没有发动进攻,可军队调整不断,即便是夜间也总会有一部分营地有光亮。 可今天却一片黑漆漆,什么都看不到。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立即提高了警觉: “元大石,去向上头汇报,就说今天日军阵地有些反常,可能有大动作。” 元大石不情不愿的道:“能有什么反常的,再说了你能察觉到的事情,上面会不知道?” 杨洪怒道:“你哪那么多废话?快去。” 元大石见他发怒,也不禁心中一肃,莫非真的有异常? 当下不敢再磨叽,连忙将这个情报上报给了上面的千户所。 千户所得到提醒,也意识到情况不对,又立即将情报向上传达。 即便如此,这个情报也用了二十分钟才传达到梁永怀那里。 此时他正对着沙盘思考,听到下面汇报上来的情报,他笑了起来: “又一个,这个叫杨洪的很警觉吗,把他名字记下来,战后要是还活着就带来见我。” 他的亲兵队长立即拿出笔,将此事记在了本子上。 在那一页纸上,还有五六个名字,显然察觉到异常的不只是杨洪一个。 梁永怀接着又下达了命令:“传令全军,今天日本人有可能要发起进攻,各部小心戒备。” 他每天都派人监视日本营地,又岂能没有察觉到变化。 早就命人做准备了。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日本营地忽然亮起了火光。 一处、两处……很快整片营地都布满了一簇簇火光,犹如夜间的繁星。 看看天色,恰好是黎明。 前一天晚上全军休养生息,第二天黎明就开始整军,显然是要有大动作。 梁永怀再次下令,除了轮值人员外,其余人全部进入阵地。 火药、子弹等物资,全部配备到位。 一股肃杀的氛围,笼罩着整片大地。 很快东方泛白,日军开始成建制走出大营,在阵地前集结。 至此所有人都明白,大决战要来了。 足利义持满脸倦意的走出营帐,看着来回跑动的大军,神情里浮出一丝紧张。 大决战就要来了吗?不知道伊藤正夫的战术,能不能奏效。 面对明军前所未有的战术,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否则也不会将临阵指挥权交给伊藤正夫。 可这并不能减轻他心头的压力,这几天也同样没有睡好,昨晚更是彻夜未眠。 这一夜他想了很多,为何自己会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失败了自己该怎么做? 但最多的,还是痛恨他的父亲足利义满。 占据如此大的优势,竟然还能被长庆复辟翻盘。 若不是他犹犹豫豫拖拖拉拉,自己何至于接一个这样的烂摊子。 但不论怎么抱怨,都无法改变现状,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伊藤正夫的战术能生效。 很快,伊藤正夫派人来请他去中军大帐。 不管怎么说,他依然是幕府将军,这支大军真正的领导者。 必须要坐镇中军的。 等他到达之后,发现其他人都已经到了。 而且他敏锐察觉到,现场隐隐笼罩着一股异样的氛围。 只是扫视了一圈,他就知道异样来自于何处。 军中的少壮派,甚至部分藩主大名,恭恭敬敬的站在伊藤正夫身后。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足利义持的内心,他没想到伊藤正夫邀买人心的能力竟然如此强。 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获得了这么多人的认可,这不禁让他心中产生了一些阴霾。 但箭在弦上,已经没时间去计较这个了。 他只能假装什么都没看到,笑着和众人打招呼,然后鼓励众将士奋勇杀敌为天皇陛下尽忠。 一番客套话之后,伊藤正夫正式下令出击。 一列列士兵,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排好阵列。 最前方的是四排手持木盾的死士。 他们的盾不是木板制成,而是一根根手臂粗细的树干钉在一起制成的。 强弓抵进射击都无法穿透。 在伊藤正夫想来,就算无法近距离抵挡火铳射击,远距离还是有点作用的。 盾兵的后方是扛着木梯的工兵,他们的责任是将木梯放在城墙上。 在后方是长枪兵,一旦有机会靠近,他们就将发起猛烈袭击。 最后方是弓箭兵,靠近三十丈这个距离,就开始放箭进行压制。 每一个方阵,都有五百人。 而且这五百人还不是完全抱团,而是几十人一群分成了若干群体,相互之间拉开了一些距离。 随着军令下达,这些士兵开始进入战场。 足利义持等人,则起身观看情况,见到这一幕都感到有些诧异。 “兵部卿,不是说好的,大军一起进攻吗?为何只有五百人?” 有聪明人猜测道:“莫非是为了试探?” 不少人都觉得这个猜测应该是合理的。 哪知道伊藤正夫却说道:“之前是我欠考虑了,忽略了明军的火炮。” “如果我们列阵进攻,正好给了他们火炮发威的机会。” “所以我临时调整了战术,让将士们分批分散发起进攻,如此明军火炮就无法发挥作用。”

相关推荐: 下弦美人(H)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她太投入(骨科gl)   狂野总统   大唐绿帽王   修仙有劫   宣言(肉)   御用兵王   军师威武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