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233章

第233章

,在特定环境才能发挥作用。 横山丸却对他的话深以为然,看着海面上的战舰,说道: “只这一艘战舰,就能击败日本整个水师吧?” “呵……”松下清次郎失笑道:“那也配称水师?” “就那几艘小破船,连我大哥的打不过,更别提和大明水师作战了。” 横山丸恭维道:“松下君乃我日本海上第一勇士,实乃我辈楷模。” 松下清次郎想起大哥教训自己,要礼贤下士,就矜持的道: “横山君过誉了,不过是侯爷恩赐罢了。” “我大哥已经将横山君的事情上报给侯爷,想来不久之后自有赏赐下来。” 横山丸大喜道:“谢松下君,此恩我永世不忘。” 两人互相吹捧了几句,话题又回到了正事上。 松下清次郎正色道:“耿大将军的檄文已经发出,这次的任务是将此檄文传遍整个日本。” “务必要让日本子民清醒过来,不要再被二贼蒙蔽。” 横山丸回道:“嗨,我一定完成任务。” 很快这篇檄文就传遍了南朝,本就等着看戏的南朝实权派,这下更是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不是我们不听天皇号令,而是天子的命令来了,我们得听天子的。 你们先把天子怒火平息了,再来统治我们吧。 北朝那边也开始大范围传播,一时间人心惶惶。 正志得意满的足利义持,被大明的行动打了个措手不及,然后发出了灵魂质问: “这么大的事情,大明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出反应?” 说好的最早也要明年才能出兵呢? 这踏酿的提前了足足半年,让我怎么应对? 不多久,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南朝实权派选择了自立,他们派去游说的使者,都被撵了回来。 北朝内部也出现了恐慌,甚至有实权派开始借机挑战他的权威。 足利义持连忙派人封锁消息,同时紧急召集各大名商议应对策略。 让他和长庆去请罪?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打这一仗。 “只有打赢大明的这支军队,我们才有谈判的资格。” “否则……诸位不会真的以为,大明会如此轻易就退走吧?” 其他人都不说话了,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大明惩罚足利义持和长庆是真的,但如果有机会,绝对不会介意顺手灭了日本。 大分封需要土地,没理由放过日本这块地。 所以,必须要先给予大明水师迎头痛击,才有保住日本。 只有保住日本,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 足利义持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很容易就将反对派压了下去,并统一了内部的声音。 但怎么打就成了问题。 日本没真正的水师只有商船,这是大明十几年经略的结果。 不是他们不想发展,而是只要造大船,不是被海盗袭击,就是莫名其妙失火。 要么干脆出海一趟船不见了。 谁都知道是为什么,可没人敢管。 更何况当时对水师也没有迫切需求,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现在需要水师,却直接麻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想通了,就算有水师又能如何? 看看港口停泊的大明水师主力战舰,拿什么打?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明军引诱到岸上。 咱们打陆军。 这些人是非常有信心的。 他们手里的二十几万大军,可都是几十年战争磨砺出来的。 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 越想他们就越觉得胜算很大,都是一个肩膀一个脑袋,谁怕谁啊? 打。 就在他们商量,怎么引诱大明水师上岸,将哪里作为主战场的时候。 陆后城的情报才姗姗来迟。 看着战报,足利义持先是皱眉,然后大喜。 瞌睡送枕头,就去陆后城决战。 虽然现在陆后城丢失,可那里的防御工事,是用来防范虾夷人的,非常简陋。 两军约等于是野战。 而且陆后地区可以设置营寨的要地很多,随便就能找一处。 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占据要地防守。 明军远道而来,后勤压力更大,拖也能拖死他们。 足利义持越想就越觉得这才是王道。 于是,他就下令召集全军,前往陆后城决战。 倒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万一明军是调虎离山,趁我们出兵陆后,从背后袭击我们怎么办?” 足利义持眼睛里露出一抹狠色:“大明虽然是天朝,可毕竟是外来者,想要统治这里很难。” “他们就算打下部分土地,最多就是劫掠一番就会离去。” “而我们只要抓住陆后城的明军穷追猛打即可,就不信明军不来救。” 自古以来,远征的时候分兵都是兵家大忌。 如果明军真敢分兵,那才是最佳局面。 “我们先将陆后城的军队全吃掉,然后再回过头收拾后面的明军。” “用一些贱民的命,换明军的命,换取最后的胜利,是值得的。” 第507章 和平演变 足利义持这边刚刚统一声音,正在调集大军的时候,会议内容就已经传的满天飞了。 什么大将军英明神武,决定在陆后城与明军决战之类的。 还夹杂着一些明军水师炮轰海港的恶行。 这些传闻一出,顿时就引起了武断派的追捧。 这才是我大日本幕府将军该有的气魄。 蛐蛐大明算得了什么?没有神风我们一样打败他们。 无数的武士、浪人纷纷来投,要帮助大将军打赢这一仗。 鸽派乃至亲大明派的声音,被彻底压制了。 就连向来不服气的南朝实权派,都悄悄的对他表示了支持。 虽然大多都只是口头上的,但这让足利义持大喜。 民心可用,此战必胜。 感谢大明帮我聚拢了人心,等打赢这一仗,我会将所有明军都杀了作为报答的。 他趁此机会发表了告全民书,大意是自己会维护大日本的荣耀,必定会击败大明云云。 同时他还号召南方的领主,站出来同他一起抵抗大明入侵。 这更是让他获得广泛支持。 不少南方领主还真的被说动了,想要出兵去支持。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各种消息传着传着就变味儿了。 问题首先出在南朝。 不知道谁先提出了一个疑问,足利义持将全国主力都抽调去了陆后城,那不是后方空虚了吗? 以明军水师的实力,他们可以在任意港口登陆,到时候怎么办? 而且陆后城在本州岛的北方,南朝的领主大多都在南方。 足利义持所有的军事计划,都没有提到如何保护南方。 这是什么意思? 开始只是疑问,很快就变成了质疑,再从质疑变成了阴谋论。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足利义持将兵力都抽走,就是故意露出破绽,让大明水师攻击南方,削弱南朝领主的实力。 当这个结论一出,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不论足利义持有没有阴谋削弱南朝领主的打算,他将主力放在陆后城,都在事实上放弃了南方的安全。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热血,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原本被他一番演说,给刺激的热血澎湃的各领主,都冷静了下来。 不过大家依然没有轻信传言,毕竟他们也能看得出足利义持的无奈。 换成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而就在这时,一个北朝小领主酒后失言,将足利义持主动暴露后方,引诱大明分兵的打算讲了出来。 这一下举国哗然。 不光是南朝领主,就连北朝的领主也怒了,因为被当成诱饵的也包括他们。 我们这么支持你,原来你想借用大明的力量削弱我们。 足利义持大惊,连忙否认自己没有这个打算。 是那个大名污蔑自己,他是明朝的奸细。 然而已经晚了。 大家根本就不信他,因为泄露消息的那个小领主,就是通过这十几年南北战争崛起的。 是足利义持一手提拔,心腹中的心腹,否则也没资格参与那么重要的军事会议。 你说他是大明奸细,谁信啊? 其他参加过会议的大名,眼见消息走漏也不再帮忙隐瞒,将当时的情况告诉了亲信。 亲信也有自己信任的人,消息就这样传开了。 南朝一系的领主,默默的收回了自己的援助,准备固守城池。 北朝一系的很多领主,也开始做好几手打算。 二十三万主力,并不全是掌握在足利义持手里的,大部分都掌握在各领主手里。 当这些人产生疑虑,最后足利义持只召集到了十五万人。 这让他无比愤怒,却也没有办法。 他不禁后悔,为什么嘴巴不把风,将心里的计划告诉别人? 他想要惩罚那个走漏消息的部下,然而那个人早就猜到这一点,龟缩在自己的领地不出来了。 换成以前,他肯定发兵去征讨了。 只是眼下大明的威胁才是重中之重,他只能将此事押后。 而且他也意识到了有人在操纵舆论——消息传递的速度太快,散布范围太广了。 日本没有报纸,正常来说消息传递没有快,也不会传那么大范围。 可是现在,关于他的各种信息,都在极短时间就传遍全国,就连最低贱的农夫都知道一些。 很显然有人在故意这么做。 幕后黑手是谁根本就不用想,大明。 他也能猜到,大明的帮凶就是国内的大商人、读书人乃至部分权贵。 大商人靠和大明做生意赚钱,读书人读的是华夏的圣贤书,权贵向往大明的强盛与尊贵。 他早就发现了这种情况,所以兵变上台之后,就开始去大明化。 然而时间短,什么都没来得及做。 还有一个群体也值得怀疑,但他却不敢过多揣测。 那就是僧侣。 最近十几年,大明每年都会有高僧来日本传道,每次都会引起追捧。 日本佛学界受大明佛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这些僧侣心目中只有佛法,并没有多重的家国观念,帮大明做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甚至在他们心里,回归华夏才是正途。 只是僧侣地位太高了,谁敢质疑他们,恐怕马上就会被推翻。 甚至足利义持自己都尊奉僧侣,不敢对他们有不敬的想法。 就算知道僧侣这么做了,他也不敢恨。 他真正痛恨的是大明,将日本的高德大僧引入了魔道。 我这次就是要除魔卫道,将僧侣解救出来。 不对,不对,或许这就是一场天魔大劫,大明就是天魔派来祸乱日本的。 天神让我走到这个位置,带领日本击败天魔。 对对对,就是这样。 越想足利义持就越觉得自己猜到了真相。 如果我成功了,相信天神会很高兴吧? 说不定死后还能位列神班。 一想到能与天神并列,他就激动的忍不住浑身战栗。 不过足利义持还是有些政治头脑的,知道继续拖延下去,只会对自己不利。 等大军集结完成之后,他立即就出发前往陆后城。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离开京都,后脚就有人找到了被勒令在寺庙出家的长庆。 “天皇陛下,您真的就甘心终老寺院吗?” “行悟法亲王也被勒令出家并被监禁,您就这样坐视自己的血脉被断绝吗?” 日本僧侣最初受华夏影响,也不允许娶妻生子。 虽然日本权贵出家后往往不尊教令,可也仅限于高层,普通僧侣多是不能娶妻的。 直到明治维新之后,为了打压佛教,颁布了全新的教令,允许僧侣娶妻吃肉等等。 说白了,就是强迫僧侣世俗化,是对佛教的一种打压。 长庆和他的儿子行悟法亲王,都是皇室出家,按理来说是可以娶妻的。 然而足利义持又怎么可能会如他们的愿? 尤其是北朝天皇是反对两朝迭立的,他们自然要想办法绕过两朝迭立的协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让长庆的儿子娶妻生子,这样长庆一脉就绝嗣了。 你绝嗣了,天皇自然就只能继续由我北朝一脉担任。 这不算我毁约吧? 长庆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他最初不愿意两朝合并的原因。 你都投降了,还想指望胜利者遵守协议? 开什么玩笑? 然而形势逼迫着他不得不选择了合并。 只是他没想到,北朝这些人做事这么绝。 危机还没有解除呢,就迫不及待的露出獠牙了。 这让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他,充满了怨气。 他知道来人是大明的棋子,劝自己反叛也不安好心,可那又如何? 他宁愿鱼死网破,也不想再管什么日本的整体利益了。 我都踏马绝嗣了,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只见他缓缓抬起头,说道: “你们想让我怎么做?” ----------------- 看着手里的情报,耿子茂不禁再次叹道: “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陈侯才是真正的用兵大家啊,远在万里之外,就能将日本搅得天翻地覆。” 刘楚之赞叹的道:“侯爷曾经给我们说过一个词叫和平演变,说是能兵不血刃拿下一个国家。” “只是当时他没有细说,此时想来,他在日本的布局,就是和平演变的一部分吧?” 他们这些军团级别的参军事长,都去洛阳参加过专门培训。 朱雄英和陈景恪时不时就会去上课,主要是为了收买人心,顺便也会将一些别的东西。 “和平演变?”耿子茂不禁眼前一亮: “只听名字就不一般,陈侯真足不出户,决胜千里之外。” 刘楚之点点头,说道:“陈侯看人用人的能力更强,被他挖掘提拔的,几乎都成材了。” 耿子茂深有同感,说道:“是啊,这次操纵日本舆论的棋子,大多都是十几年前的那三百倭寇。” “松下纯太郎兄弟、横山丸这些人,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毕竟俩人也都是因为陈景恪的政策而受益的人,又是大明军功集团的一份子,羁绊是非常深的。 说起用人的事儿,耿子茂高兴的道: “我家那两个不成器的孩子,全都送到洛下书院读书了。” “年末考核还得了表彰,陈侯亲自为他们写了评语呢。” 刘楚之恭维道:“是吗,那属下可要恭喜大帅了,后继有人啊。” 两人正说话间,北海舰队总抚慰使林浩走进来,笑道: “好啊,大战前夕你们两个竟然躲在这里闲聊起来了,看我不参你们一本。” 刘楚之连忙起身行礼,然后笑道: “那您参吧,陈侯可是大帅的两位公子的老师,小心给你穿小鞋。” 林浩大笑道:“巧了,我儿子也在洛下书院就读。” 耿子茂说道:“我两个儿子都在,你只有一个儿子在,你拿什么和我比。”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笑了起来。 林浩和刘楚之也哈哈大笑,会议室响起了快活的声音。 一支军队的三巨头,职权分明相互之间并无竞争关系,反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所以私下关系普遍都比较友好。 三人聚在一起,经常相互打趣开玩笑话家常。 这其实不符合古代传统观念。 怕将领造反,历朝历代都会想办法限制军中统帅的权力,监军制度就是这么来的。 但新制度却改变了这一观念,反而更希望军队高层相互合作,而不是内斗。 当然,不能说古人做的就不对,他们也是基于现实情况,搞出的监军制度。 陈景恪也是先改变了整个社会,然后一步步微调,在两年前确立了现在的军事制度。 没有之前的一系列改革,他也不敢轻易对军制动手的。 总之,一切制度都是基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社会情况而建立的。 没有相应的基础,太先进的制度反而会扯着淡。 三人聊了一会儿,就将话题扯回了当前的战争。 林浩问道:“梁永怀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大战将起,他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刘楚之说道:“梁将军说一切准备就绪,让总部放心。” 林浩依然不放心的道:“足利义持麾下十五万精锐,梁永怀只有四万人,还是要提醒他小心一些。” 一阵寒风吹来,耿子茂紧了紧身上的大衣,说道: “一万两千名火器兵,五千骑兵,还有一万三千步兵精锐,只要他不瞎指挥这仗就输不了。” 刘楚之也说道:“梁将军去过草原,也去过西南,作战经验丰富,不会有问题的。” “我自然相信梁永怀的军事水平,但是……”林浩压低声音说道: “此战关系着陛下和陈侯的颜面,干系重大啊。” 耿子茂顿了一下,说道:“那就派一艘战列舰去博多港。” 刘楚之立即起身说道:“我这就去传达命令。” 博多港是陆后(福冈)地区的重要港口,有几百年的历史。 但真正兴盛起来,还是近十几年日明贸易繁荣后的事情。 将主力舰放在这里,可以策应梁永怀。 这件事情处理完,林浩又问道: “后续登陆部队何时到达?可不能耽误了总战略。” 耿子茂说道:“十天左右到达,放心吧我的抚慰使,耽误不了大事。” 林浩认真的道:“这是我的职责,为你这个主帅查漏补缺,你还嫌弃起我来了。” 耿子茂说道:“不嫌弃不嫌弃,有你在我才能睡个安稳觉。” 林浩这才放过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叹道: “我们两个,不知道还能搭伙多久。” 耿子茂眼神一变,说道:“你听到具体消息了?” 林浩道:“这还用打听吗?攻下日本之后册封一百个诸侯王,上面的意思已经摆在明面上了。” “过不了多久,军队必然有一次大的人事变动。” “以你的资历和功劳,十有八九要去大都督府任职。” 耿子茂有些泄气,说道:“嗨,都是猜测,谁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陈侯怎么想的,谁都把握不准,说不定就把我发配到海外去了。” 林浩没好气的道:“你叫分封为发配?得了便宜还卖乖。” 耿子茂不在意的道:“谁想要封国谁就要去,反正我是不想要。嗯,现在不想要。” 林浩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他的话,有些人视封国为最高追求。 有些人则想实现更大的抱负和理想,将分封视为监牢。 因为一旦去了封国,就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不想要封国,而是不想在最有作为的年纪,就被封到犄角旮旯去了。 耿子茂作为军方下一代核心,自然不想这么快被封走。 “上面的心思再怎么难以把握,有些事情也不难猜,不可能放你走的。” “现在该担心的是我,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 耿子茂提议道:“要不找陈侯交流一下?” 林浩倒也没有反对,只是说道:“先将这一仗打好吧。” “这一仗打的越漂亮,后面的事情就越好说。” 耿子茂拍胸脯道:“放心,保证让你能挺直腰杆和陛下陈侯说话。” 就在两人讨论前途的时候,足利义持率领大军来到了陆后平原。 一场决定日本生死的战役,就此拉开。 第508章 不对称战争 足利义持本以为,明军占据陆后城那么久,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不过他并不惧怕。 “陆后城是为了抵御虾夷人袭扰而建,城墙只有一丈高,防御工事非常简陋。” “就算明军从占领之日起就加固城防,也无济于事,我大军轻易可破之。” 他的这一番分析,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缺少人手和建筑材料,时间又短,大明很难建立牢固的工事。 一丈多高的城墙,派几个人叠罗汉都能翻过去。 没有城防相助,十五万对四万,优势在我。 只是当他们到达陆后城附近,却惊讶的发现,大明确实重修了防御工事,但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明军并没有加固城墙,也没有挖护城河之类的,而是在城墙的周围挖了很多半尺深的坑。 坑与坑之间的地面上,埋着一根露出地面尺多长的碗口粗木桩。 这些坑和木桩的密度并不大,隔七八尺才有一个。 但分布范围很广,城墙周围五十丈距离。 看到这一幕,足利义持等人目瞪口呆,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一名部下说道:“明军在做什么?他们不会想用这些小坑和木桩,来阻止我们攻城吧?” 另一名部下笑道:“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昏了头呢。” 不少人附和道:“我看他们就是昏了头……哈哈。” “得我大军安顿好,定可一战而下,让明军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也让他中原皇帝知道,他们不过是日落处天子,我大日本的天皇陛下才是日出处天子。” 这是引用隋朝时典故,当时日本天皇派人去见杨广,国书上写的就是: 日出处天子,见日落处天子。 后来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击溃日本水师,彻底将日本打服,确立了中日接下来千年的主从地位。 日本就再也没有谁提什么日出处天子了。 此时有人重新提起,确实挺应景,也算是个吉照。 众人都纷纷附和着大笑起来: “哈哈……说的好,我大日本才是日出处天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们一般,不少人面露忧色。 都被人家打到家门口了,还什么日出处天子,闹呢? 这时一名叫伊藤正夫的老将,劝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明军身经百战不会做无用功,他们这么做定然有诈,不可不防啊。” 足利义持颔首道:“兵部卿所言甚是,大明陆军所向披靡定有所侍,我们且不可浪战。” 伊藤正夫见他听了自己的劝,心中一喜趁机说道: “对于此战,老臣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足利义持眉头微皱,伊藤正夫是反对决战的,不用听他都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然而气氛烘托到这里了,他也不好拒绝,只能说道: “兵部卿但讲无妨。” 伊藤正夫语气恳切的道:“明军远来补给不易,且冬日将临,气候于明军也多有不利。” “他们的大军定然无法长久在日本作战。” “我以为,他们定然希望我们与其发起决战,以求速战速决。” “一旦他们击败我军主力,就会分兵四出打击地方藩主大名,届时日本国祚不存矣。” “明军最近的一系列表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以大御所阁下的英明,定然能察觉到此点。” 足利义持不禁颔首,这话虽然不好听却一语中的,明军希望速战速决的打算可以说是摆在明面上的。 伊藤正夫见他没有生气,还以为他听进去了心中更喜,连忙继续说道: “既然明军希望速战速决,为何我们要遂了他们的愿呢?” “我们不妨与其对峙拖延时间,每过一日我方的胜算就多一分,明军的胜算就少一分。” 足利义持反问道:“明军水师强大,他们可以从任意地方登陆作战,如之奈何?” 伊藤正夫马上回道:“坚壁清野,加固城防,能守则守,不能守则留一座空城给他们。” “到时明军若退走,我们可不战而拿回城池。” “明军若分兵把守城池,我们就可个个击破。” “战线越长,我们抵抗的力量就越强,大明的优势就越弱。” “况且战事旷日持久,明军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因着急而出错!” “到时我们再大举反攻,必能一举而破敌,将明军全数歼灭于日本国土之上。” 一席话说的伊藤正夫自己都激动不已,这可是他深思熟虑后拿出的战术。 自认为是目前最佳的策略。 他身后一群保守派,也都纷纷出声支持。 说起来复杂,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敌人越想要什么,我们就越不能满足他们。 这是最简单的兵法应用。 就连不少激进派都意动不已,这听起来确实比决战靠谱啊。 虽然这个法子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可胜在稳妥。 决战虽然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可万一失败了呢? 就一无所有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有句话叫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站在日本的立场上,伊藤正夫的策略并没有问题,然而站在足利义持的立场上,他必须决战。 他已经被逼到了墙角,迫切需要这场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然后反手镇压国内的反对派,正式结束长达七十年的南北分裂。 还有更深远的,那就是大明对日本的渗透太严重了。 只有打赢这一仗,才能重振国家荣耀,驱逐大明的影响。 想到这里,足利义持说道:“兵部卿的建议乃老成持重之法,然……” 他回头看了看众人,沉声道:“你可考虑过日本内部有多少人心向大明?” “南朝的藩主大名,是否会配合我们的计划?” “你可想过,又有多少人真的会站出来抵抗大明的入侵?” “又有多少人,会主动打开城门向明军投诚?” 一番话,将伊藤正夫问的哑口无言。 其他人也终于醒悟过来,是啊,计划虽好,却没有施行的外在条件啊。 以日本目前的情况,真要是执行他的计划,恐怕会有大批的人箪食壶浆,喜迎大明王师入城。 到时候连决死一搏的机会都没有了。 说到这里,足利义持眼中迸出一股杀气,道: “传我军令,日本安危皆系于此战,望将士们奋勇杀敌。” “如有再敢言退者,杀无赦!”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心中一肃,知道这就是最终决定。 决战。 足利义持接着又下令安营寨在,并派出探马四处巡逻警戒。 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一大早他派出了五千人发起试探性攻击。 “我倒想看看,明军挖坑埋桩,到底在搞什么鬼。” ----------------- 明军阵地。 杨洪趴在城头,用望远镜观察着日本军队的行动。 十五万人的军营,绵延数十里,看起来声势非常慑人。 但杨洪却一点都不怕,嘴角反而挂着贪婪的笑容,这踏酿的都是军功啊。 打赢这一仗,怎么也能捞个上造、骑尉的勋。 我才十九岁……不对,过了年就二十了……就拿了他一辈子都没拿到的功绩。 看我爹还敢不敢说,我能有今天全靠他的恩荫。 是的,他这个百户不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得来的,而是继承父亲的位置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归宿(H)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将军宠夫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怂包重生记(1v2)   生存文男配[快穿]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