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就退下吧。” 西园寺公重和藤原黑麻吕叩首退出。 出了王宫,西园寺公重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 “看来天皇陛下依然不甘心。” 藤原黑麻吕叹道:“天皇毕生都在为南朝法统战斗,现在让他放弃,就等于是否定了他大半人生。” “他心有不甘是人之常情。” 西园寺公重摇摇头,说道:“现在不是剖析他内心的时候,一切以合并为要。” 顿了一下,他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说道: “你派人将熙成亲王接回来,不要被人发现了。” 熙成亲王就是后龟山天皇。 藤原黑麻吕心中一惊,道:“您不会是想……” 西园寺公重说道:“以防万一。” 藤原黑麻吕深吸口气,说道:“好,此事交给我。” 如果天皇突然改变主意,他们就扶持后龟山复辟。 两朝合并需要天皇签字,但天皇是谁并不重要。 ----------------- 吉野的某座院落,松下清次郎看着手里的情报,露出冷笑: “竟然能想到复立熙成为天皇,太政大人果然厉害。” 横山丸皱眉道:“最可虑的还是他强行推动两朝合并,再反手收拾不听话的人。” 现在反对合并的人,并不是真的反对,而是为了争取利益。 一旦合并成为定局,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妥协退让。 少数不甘心的,也掀不起太大风浪了。 “而且侯爷埋下的暗子,也大多都暴露了,就连一米大师都遭到了监视……” “我们必须要采取进一步手段,否则必死无疑。” 所谓陈景恪埋下的暗子,就是当年被抓起来改造后的那三百余倭寇。 这些人大多都是落魄武士、没落贵族、破产商人之类的。 回国后他们得到大明的暗中扶持,很快重振门楣。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们之中很多人死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活着的有七十七个。 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要么是大商人,要么是掌握权势的实权贵族,要么是武士圈的领头羊。 拥有极大的势力和影响力。 上杉佐藤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他们发展出来的下线,那就更多了。 一米大师则是被他们收买的人。 西园寺公重、藤原黑麻吕等人身边,也有他们的眼线。 包括足利义持等人,也是一样的。 可以说,这十几年下来,日本早就已经被大名给渗透烂了。 否则,松下清次郎也不可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横山丸也是当初的三百倭寇之一,他是一名武士,混迹在南朝王都吉野,在武士圈的名声极大。 松下清次郎为了更好的主持这次的事情,就潜入了吉野,隐藏在他的家中。 也因此,这次的行动,横山丸并未参与进来。 所以到现在为止,他并未引起西园寺公重等人的怀疑。 不过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置身事外,一直在关注局势并积极谋划。 听完他的分析,松下清次郎眼神里浮现出一抹寒意,说道: “那就送他和熙成一起去见天照大神吧。” 横山丸也点点头,说道:“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其他人皆不能服众,少了他南朝的政局要混乱许久了。” “而且少了他的压制,反对合并的声音会进一步抬头。” 松下清次郎说道:“这正是我所想。” 横山丸说道:“刺杀熙成容易,但西园寺公重身边守卫森严,每日饮食都有人试吃,想杀他恐怕不容易。” 松下清次郎胸有成竹的道:“以前想杀他或许很难,但现在……时代变了。” 时代变了? 横山丸不懂他为何要这么说,但也没有追问,只要有办法杀死西园寺公重就行。 况且,他大哥松下纯太郎能直接联系安平侯,或许侯爷早就有所安排呢。 ----------------- 西园寺公重很清楚有人要杀自己,虽然不知道具体是谁,但坐在他这个位置上,想杀他的人太多了。 所以必须要保护好自己。 他出行的时候非常谨慎,随身护卫就有百人规模。 乘坐的马车用黑纱遮挡,四壁镶嵌的有钢条,能有效防止冲撞。 家里的奴仆等等,都是经过几轮筛选,确保身家清白,饮食之类的也非常注意。 可以说,他将自己保护到了牙齿。 然而他还是死了,死的不明不白。 这天晚上他照常处理完公务,在仆人的服侍下就寝。 第二天早上起来,仆人来请他起床才发现,他的头不见了。 听到这个消息,长庆也非常震惊。 没想到大明对日本的渗透,竟然严重到这种地步了? 是的,在听到西园寺公重被刺的消息后,他直接就认定了是大明干的。 不只是他一个人,很多人都能猜到是大明干的。 然后所有人都感到了一股不安。 西园寺公重对自己的保护如此严密,都被悄无声息的刺杀,那我们呢? 周围一切都变得可疑起来。 不过这种未知的危机,反而让这些人更加坚定了合并的想法。 再不合并,大家都会死的不明不白。 然而正如松下清次郎所预测的那般,他们内部乱了起来。 虽然大家立场相同,可谁都不服谁。 缺少了有力的声音领导,一件鸡毛蒜皮子小事都能引起争吵。 倒是有人能服众,那就是长庆。 而且长庆确实有了唇亡齿寒之感,想站出来促成两朝合并。 然而就在此时,又一个消息传来,熙成亲王也被刺杀。 关键是,他并不是死在流放地,而是死在了来吉野的路上。 长庆又不是傻子,哪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张脸顿时就成了铁青色。 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岳父,竟然想玩这么一手。 难怪大明迫不及待的把他给刺杀了。 感情上的背叛,彻底激怒了长庆,从此紧闭王宫大门,不再接见任何外臣。 这进一步加剧了南朝政治的混乱。 民间反对合并的声音,也果然再次高涨。 甚至有谣言传出,西园寺公重是被天神杀死的。 否则凶手是怎么潜入进去的?又为何到现在都找不到痕迹和凶手? 总之,南朝确实乱了起来。 本来说好的合并条件,也被他们改的乱七八糟。 消息传到北朝,足利义持也是脸色大变,连忙加紧了自己的安保力量。 可是面对南朝的政治混乱局面,他却没了办法。 就在这一偏混乱之中,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 大明朝廷的旨意,终于送到了鲸海舰队。 灭日之战,开启。 第503章 人才济济 陈景恪讨厌日本,讨厌到了骨子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他为何会对这个岛国如此痛恨。 难道就因为倭寇?实在不至于啊。 然而理不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想在仕途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和陈景恪保持一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大明高层都很讨厌日本。 灭日,是早就达成的共识。 尤其是大分封之后,军方更是对这里垂涎三尺。 军方发明的沙盘推演游戏,攻打日本是必修科目。 所以,当朱雄英正式对外宣布,要征讨日本的时候。 军政两方立即就开始了相关筹备。 军方拿出了早就制定好的方案,抽调了精锐将士,最强大战舰,确保此战万无一失。 行政系统则打开仓库,将早就准备好的军需物资拿了出来。 同时也开始抽调行政官员,准备进行占领后的治理工作。 非但如此,朱雄英还将神机营的兵力派出去了一半,并且还携带了最先进的火器。 “只有实战才能锻炼出真正强大的军队,本土作战神机营经验丰富,可海外作战他们还未经历过。” “这次正好将这个短板补齐。” 对于这个命令,众人自然不会说什么。 只有徐允恭非常的羡慕,恨不得亲自带兵上阵。 陈景恪笑道:“怎么,静极思动了?” 徐允恭颔首道:“哪有将领不想打仗的……你不用劝我,道理都我懂,只是和你发发牢骚而已。” 这时朱雄英的声音传来:“我看你是不懂,否则就不会发牢骚了。” 徐允恭连忙起身想要解释,朱雄英摆摆手,说道: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这是世界上最流氓的话。” “真正懂了就没有做不到的,做不到那就是不懂,这才是知行合一。” “大同思想这部书,你还是要多读多想。” 徐允恭将解释的话咽下去,说道:“是,我回去就好好研读。” 朱雄英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心里肯定不服气,以为我拿权力压你。” “今天就咱们仨在这里,索性摊开来说。” “你是不是以为,因为你是妙锦的长兄,朝廷防范外戚才把你放在京城,不让你打仗立军功?” 徐允恭连忙回道:“臣不敢有这般想法。” 朱雄英肯定的道:“你就是这么想的,不只是你,很多人都是这般想的。” “更准确说,除了皇爷爷、我和景恪等寥寥数人,其他人都是这般想的。” 徐允恭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难道不是如此吗? 神机营统领看起来很重要,然而真正管事儿的是下面的左右将军。 而左右将军都是朱雄英从别处提拔上来的,说白了都是朱雄英的人。 关键是,别的军队大统领之下就只有一名副将作为助手,独独神机营配备了左右将军。 这么做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架空? 说出去谁信啊。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防范外戚是真的,但不包括徐家。” “因为有大分封在,就注定了徐家对皇权没有威胁。” “啊?额……”徐允恭更加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是啊,他立再多功劳,还能不要封国了不成? 等将来时机成熟,一道旨意他就得打包行礼去封国了。 徐家大多数人,都得跟他一起离开,还有个锤子的威胁。 更何况,那么多诸侯王都是朱家封的,你徐家想篡权夺国,难度有点忒大了。 东周能苟延残喘四百年,靠的是什么? 就是诸侯王互相牵制,谁也不敢贸然以天子自称。 所以,秦汉隋唐的某些经验,在大明并不一定就适用。 至少目前不适用。 可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将他摁死在京城呢?还给他配备两个副手架空他呢? 朱雄英看出了他的疑问,说道:“神机营太特殊了,不管让谁担任统领,朝廷都会多派几个人去分权。” 陈景恪接着解释道:“火器才是未来,神机营就是变革的种子。” “所以,它的配置是最高的,最普通的小兵都要求能读书识字,懂一些数理知识。” “就连马夫、厨子,都不例外。” “朝廷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就是摸索适合火器的路子。” “等这条路子成熟了,所有的军队都要跟进。” “现在你知道,它承载着什么样的重担了吧?” “和这个重担比起来,领兵打仗又算得了什么?” 徐允恭不禁有些激动,他知道神机营地位特殊,可没想到竟然拥有这样特殊的地位。 陈景恪继续说道:“之前之所以不告诉你,是怕知道的人太多,消息泄露出去引起将士们的恐慌。” 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任的人,你告诉他,他告诉他,就没秘密可言了。 所以,朝廷在发展火器,也很重视火器,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但要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冷兵器,只有部分人知道。 具体怎么取代,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之所以保密,主要还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惶恐,这是人类的本能。 恐惧来自于未知,人类畏惧死亡,其实本质也是对未知的恐惧。 因为没人知道死亡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将士们熟悉了冷兵器,突然传出火器才是未来,他们会慌的。 更何况现在就连朝廷都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改,下面的人就更无所适从了。 现在神机营慢慢摸索,等路子成熟了,拿出了具体的章程。 大家都知道该怎么改了,恐惧心自然也就没有了。 朱雄英接他的话说道:“一旦火器的路子摸索成功,神机营的将士就是最好的军官和教头。” “他们会分散去各个军队,指导引领全军更换火器。” “到那个时候,神机营的几位统帅,在大明的军界将会拥有何等崇高的地位?” 徐允恭恍然大悟,这么重要的位置,换成任何人担任统领,朝廷都会派人去分权的。 并不是单独针对他才这么做。 明了了这一点,他心中的那点小疙瘩顿时就消失不见了,继而升起的是愧疚。 只见他期期艾艾的道:“我……我……臣知罪。” 朱雄英笑道:“现在知道了?其实之前不告诉你,还有个原因。” “就是你的人生太顺了,有意通过这种打压来磨砺一下你,免得你浮躁轻狂。” “这也是魏国公的意思……这事儿他是知道的。” 徐允恭感动的道:“我……臣感激涕零。” 他的人生顺吗?那可太顺了。 顺到让人觉得他才是话本里的主角。 有时候太顺了也不好,只能人为的为他制造一些挫折,来打磨他的性格。 让他以为自己是外戚,受到打压,这个点子还是徐达想出来的。 只能说,坑儿子还得是老徐。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虽然徐允恭对现状有些不满,但并未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 明知道自己被架空了,也一直在努力执行命令,按照陈景恪的计划,对神机营进行革新建设。 现在磨砺的差不多了,老一辈即将谢幕新一代就要掌权,也是时候让他知道真相了。 这时,陈景恪忽然说道:“不过你也不用遗憾无法上战场,未来还真有一场硬仗,需要你亲自出马。” 朱雄英马上就猜到他说的是什么了,也点点头表示认同。 徐允恭见状大喜,问道:“不知打谁……放心我会保密的,就是私下自己多研究研究对方。” 陈景恪说道:“高原,那里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咱们的将士上去十分力气发挥不出一分。” “但火器能弥补这个缺点。” “等朝廷做好准备,就会派神机营前去征讨高原三王。” “到时候你这个神机营统领,自然就是统帅大军的不二人选。” 徐允恭激动的道:“哈哈……好,我这就好好研究高原情况,绝不让你们失望。”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徐允恭就离开去处理军务了。 朱雄英和陈景恪看着他的背影,也不禁松了口气。 “徐老大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魏国公也真是,他想磨砺儿子干吗让我们背黑锅。” 面对他的吐槽,陈景恪笑道:“那没办法,谁让你娶了人家的女儿呢。” 朱雄英耸了耸肩,笑着转移话题说道: “徐老大、梅殷、沐春、沐晟、李景隆、耿子茂、唐敬业……大明军队后继有人啊。” 陈景恪笑道:“这些都是勋贵子弟,平民出身的也有十几位可堪大用的。” “就这还没算诸侯王手里的人才,就像燕国的张辅,也有统帅之才。” 这还只是已经崭露头角的,还有更多人才没有被发现呢。 而且刚才只数了军方,文教方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解缙、蹇义、夏元吉这些正当年的就不说了,光说二三十岁左右的新生代。 杨溥、杨荣、杨士奇、韩克忠、胡濙等等,无一不是一时人杰。 关键这些人的年龄,正好形成了梯次。 等现在的七学士赵秩等人退下来,正好轮到解缙他们这一批人上台。 解缙他们退下来,正好杨溥、杨荣这一批人接替。 可以说,就目前这些人用好了,都能确保大明五十年的太平。 接下来五十年,再稍微发掘一些人才,就能开创一个长达百年的太平盛世。 算上已经过去的三十年,那就是长达一百三十年的上升期。 一想到这些,朱雄英和陈景恪都非常激动。 这些都是小插曲,并不影响朝廷的运转,各衙门都在围绕征讨日本进行工作。 因为这一战不光是为了打日本这么简单,也是大明第一次正式对海外国家发起灭国之战。 啥,你说南洋列国? 那些只能叫土著势力,不能称之为国。 日本是一个传承悠久,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的,数百万人口的大国。 是的,日本其实也是一个大国。 说他小,只是相对大明而言。 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比起来,他是妥妥的大国强国。 灭亡这样的国家,如何慎重都不为过。 更何况这次的行动,也是大明出海战略的一次实地检验。 如果打赢了,那么出海国策将再不可阻挡。 如果失败了,保守派必然会重新崛起。 所以,不论是对陈景恪,还是对皇家,亦或者是对军方来说。 此战许胜不许败。 即便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准备,朱雄英依然觉得不够,接着他又公布了第二次大分封计划。 拿下日本之后,会将苦叶岛、虾夷岛、日本以及南洋和炎洲新开发的部分土地,全部拿出来分封功臣。 如果说第一次大分封只是试运营,那这次将是真正的大分封,会册封最少百位诸侯王。 此消息一出,可以说是举世沸腾。 文官系统除了羡慕,就是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这些新建封国的初期建设,可都是他们的任务。 一百多个,想想都觉得累。 但没人反对也没人叫苦,因为大家都清楚,苦过这一波文官集团的日子才会好过。 现在军功集团实力太强大了,光有资格获得封国的,就有一百八十多位。 这些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在他们面前文官集团太弱小了。 若非皇家扶持,内阁的政令都走不出衙门。 只有将这些人封走,才能实现军政互相制衡,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国家行政结构。 民间没有出路的读书人,也同样摩拳擦掌。 在大明卷不过其他人,一百多封国总能有我们的位置吧? 受刺激最大的无疑是军方,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封国,就是军功爵制的最高奖赏。 一百多诸侯王的册封,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有资格获得分封的,那眼珠子都红了。 纷纷放话出来,谁敢给这次战事制造麻烦,谁就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 暂时没资格分封的权贵和普通将领,也同样站出来保驾护航。 原因很简单,只有上面那些大山挪开了,他们才有出头的机会啊。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水至清则无鱼。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难免会有些灰暗面。 比如,大明筹备军需物资的时候,会比实际需要多准备一些,也就是计划冗余量。 目的是防止出现意外导致不够用。 这就给了某些人机会,反正有冗余量,我过手的时候手上沾点油是很正常的吧? 反正最后送到前线军队手里的,肯定是够数的。 这种事情是难以避免的,朝廷也没有办法。 但这次灭日之战,这种过手留油的事情,几乎没有了。 军方大佬都瞪大眼珠子盯着,谁敢这么干,直接上军事法庭。 北海舰队大将军耿子茂,更是倍感压力如山一般巨大。 作为灭日之战的总指挥,被那么多同僚给盯着,打的顺利了一切好说,但凡有失误恐怕会成为一辈子的笑料。 所以在出发前,他警告参军们,必须拿出最完善的计划,否则丢人就丢大发了。 同时也给麾下的各将领下达了死命令,谁拉胯了就自己请辞吧。 之后他一边派人给王景弘传信,一边率领舰队前往日本。 第504章 无题 且说,王景弘先是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让他想办法拖延两朝合并之事。 虽然没有直接说朝廷准备怎么处置,但他也能窥探到一二。 这是准备武力征服日本了。 此时他不禁庆幸,还好当初听了松下纯太郎的建议。 若真的坐视两朝合并,恐怕自己的仕途真就到此为止了。 而这件事情,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时代真的不同了。 大明经略海外,信息传递不畅,就要求镇守将领必须有主观能动性。 也就是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果再守着以前的老思想不敢变,是注定难有大作为的。 接着他将朝廷的情报传递给松下纯太郎,并表示了自己的感谢。 这次的情谊我老王记下了,以后自有厚报。 松下纯太郎也是大喜,这次赌对了。 安平侯一定会对我另眼相看,我松下纯太郎就能堂堂正正的当明人了。 他当然知道,王景弘私下将朝廷机密告诉他一个外人,属于犯忌讳的事情。 没人追究无所谓,一旦出事儿有人追究,很容易就能上纲上线。 对此他也很是满意。 礼尚往来,关系才能长久。 很显然,经过这件事情,王景弘愿意正视他的存在,也愿意与他平等交往了。 这更让他觉得,自己这次赌对了。 只有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立下足够的功劳,才能真正在大明立足。 然后,他也给王景弘回了一份大礼。 王景弘接到礼物打开一看,赫然是日本的最新资料。 类似的东西他也有一份,但有一定的滞后性,也没有这一份全面,。 松下纯太郎这一份,将日本当前的势力分布,各大名、将领的性格,相互之间的关系。 各势力的人口、经济情况、兵力部署等等,全都写的一清二楚。 在这份情报面前,日本就像是赤身裸体一般。 可以想见,松下纯太郎收集这份情报,定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而现在,他却将这份情报直接送给了自己。 哪怕自己不贪功,直接告诉上面这情报是松下纯太郎收集的,也少不了一份功劳。 这就是白送功劳给他啊。 松下君的气量,实在让人佩服。 再想到因为出身,自己对他多有轻视,不禁感到惭愧。 以后不能再这般以出身、外貌取人了。 为了尽可能的隐藏大军到来的情报,王景弘以惩罚日本不尊天子的名义,封锁了日本外海。 凡是进入外海的船只一律击沉。 这个消息一出,就算再迟钝的人,都意识到问题不对了。 足利义持无视国内反对的声音,对南朝做出了更大的让步,试图尽快促成两朝合并。 南朝这边,面对亡国的灾祸,长庆终于绷不住打开了宫门。 之后两朝合并的进程开始加快,一个月后就进行到了移交三神器的地步。 横山丸担忧的道:“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两朝准备强行合并,您看是否需要……” 松下清次郎轻笑道:“早干什么去了,此时才下定决心太晚了。” “想必大明的王师,已经在路上了。” “告诉大家,保持现有的节奏就可以了,不要进一步刺激对方,免得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横山丸还有些疑惑,这么大的事情,大明反应有这么快? 不得经过几个月的讨论?然后用几个月的时间筹备? 明年能出兵,就算是反应迅速了。 这才过去半年不到,算上传递消息的时间,大明只用了三个多月就做出决定,并组建好了大军。 这怎么可能。 除非……大明早就早等待这一天。 横山丸想到十几年前,自己当倭寇时的遭遇,以及在俘虏营见到的那个可怕年轻人。 顿时就明白了一切。 不过……他看了一眼松下清次郎,态度更加恭谨道: “此事贵兄弟立下大功,定然能得到大明朝廷重要,到时还望松下君多多照顾。” 松下清次郎下意识的挺直了胸膛,道: “好说,好说……” 一个半月后,王景弘收到了北海舰队大将军耿子茂的命令,让他做好迎接大军的工作。 不日,征日先头部队,四万水师六万陆军将会抵达,后续还有十万军队抵达。 鲸海舰队本就归北海舰队统属,耿子茂是他的顶头上司。 再加上又是总指挥,王景弘可一点都不敢怠慢,立即就开始做前期准备。 又过了半个月,耿子茂的舰队抵达鲸海水域,并第一时间召见了王景弘。 王景弘登上旗舰之后,将这里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并将松下纯太郎收集的情报一并呈上。 事实上,朝廷虽然给王景弘下达了拖延的命令,却并不认为他能成功。 毕竟鲸海舰队才六千人左右,力量实在太弱小了。 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是按照两朝合并之后的日本进行的。 此时耿子茂听说两朝不但没合并,内部反而更加动荡,不禁大喜过望。 “你们竟然真的阻止了两朝合并?实在太好了,本帅一定上表为你们请功。” 王景弘谦虚的道:“属下惭愧,此皆松下君之功。这些情报,也多为他收集而来。” 说着,他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讲了一遍。 没有夸大,也没有贬低。 耿子茂大为惊奇,说道:“松下纯太郎一日本浪人出身,不成想竟有如此气魄和胸怀。” 然后他话锋一转,敬佩的道:“陈侯真神人也,松下纯太郎这样的人,经他调教都能成材。” 说白了,他还是不太看得起松下纯太郎,将一切归功于陈景恪。 安平侯吗? 王景弘心中不禁浮出一道并不高大的身影,他只远远的见过陈景恪一次,还是在授职仪式上。 指挥使级别的晋升,必须亲自面见皇帝并接受任命。 这是流程。 哪怕是临时提拔的,事后也要把这个流程补上。 没有这个流程,指挥使就是虚的。 他就是在那次授职仪式上,见过陈景恪一次。 一个很儒雅随和的人,丝毫看不出执掌天下的样子。 如果自己能入他的眼,想来前途会很光明吧。 不知道这次自己的功劳,能不能被他看中。 ----------------- 拿到日本详细情报的耿子茂,立即命令参军部调整作战计划。 经过数日商讨,参军部给出了一份具体的作战计划。 参军长刘楚之介绍道:“计划分成两步,水师彻底封锁日本海域,用舰炮轰击沿海城镇制造混乱。” “陆军从陆前(青森)港登陆,对北朝发起进攻。” (括号里为现代名称。) 耿子茂问道:“为何从陆前登陆,为何不先攻打实力更弱的南朝?” 刘楚
相关推荐:
赘婿
归宿(H)
小怂包重生记(1v2)
宣言(肉)
沦陷的蓝调[SP 1V1]
倒刺
狂野总统
心情小雨(1v1强制)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