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第一时间就假扮成东宫官吏溜出来了。 那内侍连忙参拜了一圈,才小心的问道: “安平侯,不知公主如何了?” 怕别人误会,又连忙解释道:“太上皇和娘娘关心公主,让奴婢每隔半个时辰就传一次信儿回去。” “有劳了。”陈景恪先是道谢,然后说道: “请了最有经验的稳婆,周王那边也派人去请了,以防万一。” 请朱橚,自然是防止难产,到时候现场剖腹产。 不过朱橚住在城外,想过来需要一些时间。 那内侍听完后,连忙吩咐一名跟班往宫里传递信息。 想必这会儿太上皇和娘娘都等急了吧。 急的又何止是宫里,陈远和冯氏也急的团团转。 期盼了二十多年,终于有孙子辈了,心里有多开心,就有多着急。 朱雄英要好的多,伸着脖子一直往屋里看,嘴里还不停念叨着什么儿媳妇之类的话。 陈景恪反倒是最不着急的。 不是他冷血什么的,而是心里有底。 福清今年二十六七岁,是生育的最佳年龄。 平日里又主意饮食和锻炼,身体素质非常好。 只要不是胎位不正,基本不会难产。 况且就算运气不好,不是还有朱橚的吗。 作为医生,这点心理素质他还是有的。 事实也和他推测的差不多,都没等朱橚赶到,小半个时辰之后屋内就传来啼哭声。 众人皆欢喜不已,一窝蜂跑到门口。 ‘吱扭’一声门被打开,一名稳婆满脸堆笑的道: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是一名千金。” 陈景恪还没说话,就听旁观的朱雄英发出一声怪叫: “啊哈……我就说是闺女,我有儿媳妇了。” 众人:“……” 只是陈远和冯氏脸上却掩饰不住的失望。 怎么不是儿子呢。 时代风气就是如此,也怪不得他们。 更何况,陈家三代单传,也比别人家更重视这个问题。 万一陈景恪这辈子也就一个孩子,那陈家不就绝后了吗。 陈景恪反倒觉得男女都无所谓,作为穿越者,他这方面的观念还是没问题的。 哪怕没孩子也无所谓。 当然,有孩子能享受天伦之乐更好。 所以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笑着塞给了稳婆: “谢谢,同喜同喜,诸位辛苦了。” 见到红包,稳婆脸上就更高兴了,道: “谢侯爷赏……” 话音还没落,就听屋内另一名稳婆惊呼道: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快关门过来……” 稳婆是见过大世面的,一听这话立即就将红包揣进怀里,‘砰’就将门给关上了。 连声招呼都没打。 只留下一脸懵逼的众人。 陈远迟疑的道:“里面说还有一个?” 冯氏点点头:“好像……是这么说的,什么意思?” 朱雄英挠了挠头,说道:“不知道啊,这稳婆也太急了点。” 陈景恪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正准备回答,却听旁边的内侍小心的道: “莫非公主怀的是双生子?” “啊?”众人都惊喜不已。 得到提醒他们也猛然醒悟过来,还有一个可不就是还有一个孩子吗。 双生子? 陈远和冯氏狂喜,这……从没有想过的事情啊。 陈家还有这样的命? 冯氏肯定的道:“这是公主带给咱们家的福运啊。” 陈远也非常认同,毕竟在普通人眼里,皇家人都带有天命色彩的。 既然有天命色彩,那帮陈家扭转一下子嗣问题,岂不是很正常。 这不禁让老两口更加觉得,这个公主娶对了。 对孩子的心态也全变了。 别管是男是女,那都是陈家的福气。 况且,两双生子都有了,还怕没有第二胎吗。 只要能生,儿子早晚会有的。 旁边的内侍其实也很高兴,因为最近一系列的事情,太上皇的心情很差。 宫里人的日子可是非常难过的,连笑都遮遮掩掩的。 安平侯有了孩子,还是双生子,宫里肯定高兴,到时候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唯有陈景恪,露出了担忧之色。 虽然他对妇产科没多少了解,可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福清的肚子确实比平常的孕妇要大一点,但大的非常不明显。 完全可以看做是正常的孕妇。 而且平日里胎儿运动之类的,也很正常。 否则,他不可能察觉不到异常。 那么,很有可能第二个孩子有问题。 为什么不是第一个有问题呢……如果第一个有问题,方才稳婆已经说了。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怎么可能开心的起来。 现在他只希望不是畸形胎。 说难听点,这个孩子没有发育完成,生出来是一坨肉球,都要比是残疾好。 只希望不是最坏的结果。 他没有把这种顾虑告诉其他人,一切等结果出来再说。 并没有让他就等,约莫一刻钟之后,屋内再次传出啼哭声。 只是这个哭声有些细小。 接着门再次被打开,还是方才那个稳婆,喜气洋洋的出来说道: “恭喜侯爷,贺喜侯爷,公主又产下一麟儿,母子平安。” “哦。”院内众人,包括仆人都发出了欢呼声。 陈远冯氏更是惊喜的落泪,这下好了,孙子孙女一下凑齐了。 朱雄英则一副惊讶的样子。 他只听说过双生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没想到还是自己家的亲戚,自然非常惊奇。 内侍已经迫不及待的派人回宫报喜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太上皇和娘娘。 陈景恪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但随机一个疑惑升起,既然是双生子为何没有显现出特征? 他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就问道:“婆婆,孩子体型是不是有些小?” 那稳婆是个碎嘴子,滔滔不绝的说道: “侯爷果然是天下第一神医,一下子就猜中了。” “两个孩子体型都比正常婴儿小,加起来才和一个平常的孩子差不多。” “方才小娘子出来的时候,我还有些奇怪呢。” “现在想想,双生子可不就是要小一点吗。” “而且因为体型小,胎位又正,生的时候特别顺利,公主受的罪也小。” “哎呀,这俩孩子真是灵性呢,从小就知道心疼娘亲。” “长大了一定是孝顺的孩子。” 这会儿也没人嫌她啰嗦,喜事儿自然希望别人多夸一夸。 陈景恪再次拿出一份红包递了过去,双生子自然要给双份红包。 拿到红包之后,稳婆再次关上门进去了。 不一会儿,门再次打开。 两个稳婆抱着两个裹起来的婴儿来到门口,给大家观看。 确实比正常的婴儿小了很多,尤其是那个男婴更小。 不过所幸,发育的都很健全。 看到两个孩子,陈远和冯氏两口子再次喜极而泣。 朱雄英则一直盯着那个女婴看个不停。 陈景恪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一股无法形容的喜悦油然而生。 这是他的孩子。 怕孩子受风,只是让他们看了一眼,稳婆就把孩子抱了进去。 然后关上门让众人离开。 古代自有规矩,产房是不允许随便进出的。 为了产妇的安全,甚至门窗都不能开,也不能见水,洗漱就更别想了。 最终好心办坏事,导致更多产后病出现,不知道多少产妇枉死。 陈景恪穿越后,对卫生防疫进行了改革,其中就有这方面的。 现在孕妇生产,变得更加科学。 但有些规矩依然存在,比如产妇不能随意进出,尤其是男人不能靠近。 丈夫都不行。 陈景恪知道和迷信有关,但他也无意更改。 没有那个必要,反正也没什么害处,慢慢的转变就可以了。 况且,这会儿福清也已经睡下,进进出出的反而会吵到她。 等明天换了房间,再去看她也不迟。 不过发生这样的大喜事,今晚是睡不成了,也睡不着。 陈远和冯氏给家里的仆人都包了红包,还准备大肆庆祝一番,商量着都邀请谁。 只可惜,以前这种事情都是福清负责,他们压根不知道怎么办。 最后只能决定,先通知徐达、蓝玉这些人,到时候再和他们商量。 宫里,老朱和马娘娘也一直等到半夜,得知是双生子别提多高兴了。 “哈哈……福清太能干了,一次生了两个。” “这下不论妙锦生男生女,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能生男更好。” 马娘娘也高兴不已,但她也没忘了,让人去通知郑安妃。 之前怕她担心,一直都没通知她。 现在事情落地,再不通知她就说不过去了。 宫里的人也终于松了口气,这是大好的消息啊。 大家终于可以笑了。 ----------------- 第二天一大早,马娘娘、朱标、郑安妃、徐妙锦,就来到安平侯府看望福清和孩子们。 对于瘫痪在床的朱标来说,这是自他生病之后最好的消息了。 让意志有些消沉的他,不禁振奋了几分。 尤其是看到两个小小的孩子,他心里更多了几分怜爱。 恨不得上手抱一抱亲一亲。 只是他现在也只有两根手指能动,属实有心无力了。 不行,以后必须要严格遵守景恪制定的疗养法,争取恢复一些行动能力。 将来至少能抱抱孩子们,能陪着孩子们玩耍。 不能让孩子看到,我只能躺在床上等死的情况。 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壮年瘫痪,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一时间心态方面很难扭转的过来,这些天情绪难免有些低落。 这是大家都很担心的事情。 马娘娘一直都在关注自家儿子,对他的表情变化,自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决定多让他见见两个孩子。 等到妙锦的孩子出生,想必他会更开心。 只要意志坚定下来,剩下的就好办了。 早朝结束,朱元璋也直接出宫来到安平侯府。 此时,京中权贵都知道安平侯府有喜,公主产下双生子的消息。 这是一件喜事,相熟的人自然要上门祝贺。 其中最高兴的就是蓝玉,买了好几大车的礼品。 众人都理解他的心情。 因为秘法之事,陈景恪遭受天谴这么多年没孩子,他心理压力太大了。 现在这个心事终于可以放下了。 除了亲朋好友,不那么熟的人,也想借此机会和安平侯府走动走动。 虽然理学派看起来声势无两,可并不影响皇帝依然是皇帝。 安平侯依然是最受宠的臣子,未来前途无量。 更何况,安平侯府的这个女婴,大概率就是未来皇后。 现在不巴结,还要等什么时候。 当然,确实有些人产生了别的想法。 比如理学派就认为,必须将此事搅黄了。 理由也光明正大,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未来皇后必须出自书香门第。 绝不可从权贵中选拔。 而且一旦女儿入宫,这家人三代之内不能出实权高官。 他们已经决定,找个机会把这个规矩给确立下来。 不过他们也并不准备将陈景恪得罪死,不为别的,天下第一神医啊。 而且还掌握着生子秘法。 谁敢保证不求到他头上? 关于生子秘法,以前蓝玉那是孤例,不少人怀疑。 现在公主诞下双生子,就再没有人怀疑了。 有人要问了,公主生双生子,和秘法有什么关系? 很简单,陈家三代单传,到陈景恪这里生双生子。 如果不是用了秘法,谁信? 总之,安平侯可以限制,绝不能得罪。 就在京城的达官显贵,讨论安平侯秘法和双生子的时候。 就在理学派心里打小算盘的时候…… 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传来。 曲阜一百余户百姓,手举《大诰》进京状告孔家。 第464章 围杀 兖州府,邹县,白马河岸。 百余衣衫褴褛的百姓,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着《大诰》。 就在这群百姓不远处,正有两伙人在对峙。 一伙身着衙役服饰,领头的正是邹县县令全秀善。 与他们对峙的,则是一群身着土红色短服的壮汉。 看样式,正是大明预备役的制式服装。 而领头的,则是一名身着皮甲,腰跨苗刀的彪形大汉。 只可惜,这名大汉右手被齐腕斩断,只有一只左手完好。 此人正是大明邹县县尉、兼预备役负责人卢大壮。 他时不时的用仅剩的那一只手,去捋自己左胸衣襟,那上面用金色丝线绣着一柄长刀。 大明的九级功勋各有标志。 九等公士是一杆长枪,八等上造是两杆长枪头部交叉,七等骑尉就是三杆长枪交叉。 六等大夫则换成了一把长刀,一二三把刀代表中三勋。 上三勋则是剑加一个盾形边框,同样是根据剑的数量分等级。 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获得功勋封赏之人,可以用金线绣在左胸衣襟以示荣耀。 卢大壮衣襟上绣的是一把长刀,代表着他拥有大夫的勋位。 大明标准的军功特权阶级。 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功勋,他也不可能军转官成为县尉。 此时他正不屑的看着自己的顶头上司,吊儿郎当的道: “这不是全县令吗,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 全秀善指着他,喝道:“卢县尉,是谁给你的权力,调动县内预备役的?” 卢大壮一脸无辜的道:“全县令你可不要血口喷啊……那个人,我老卢向来最守规矩。” 全秀善冷喝道:“事实就在眼前,你还想狡辩?” 卢大壮左右看了看,故作恍然大悟的道: “哦,我懂了,原来是这样啊,全县令你可真误会我了。” “我今日带着兄弟们出来拉练,兄弟们跑了一上午口渴,我带他们到这里乘乘凉喝口水。” “全县令,你总不能不让兄弟们喝水吧。” 全秀善被堵的说不出话,好半晌才说道: “那你为何要阻拦本官捉拿这群刁民?” 卢大壮苦口婆心的道:“全县令,你好好看看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大诰啊。” “太上皇定下的规矩,只要有冤屈,皆可手举大诰去皇城告御状。” “沿途官吏皆不得阻拦,否则以谋逆罪论处。” “你现在若捉拿他们,就是死罪……我这是在保护你啊。” 全秀善被他恶心的差点要吐了:“你可知他们要告的是谁?” “曲阜孔家,圣人之后岂是他们这些刁民能亵渎的?” 卢大壮猛然收起嬉皮笑脸,反问道:“圣人后裔?难道比皇室宗亲还高贵吗?” “你……”全秀善被问的哑口无言。 这个问题他还真不敢回答。 说圣裔重要? 目前皇权是被士大夫们压制了,可想杀一个县令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说皇家重要? 就目前这形势,士大夫们也能让他罢官去职。 更何况他虽然不是理学门徒,却也是儒家出身,孔子也是信仰。 所以,他怎么回答都不是。 关键是,前脚士大夫们刚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逼迫皇帝惩罚了代王,还弄死了驸马欧阳伦。 现在又无视孔家罪行,那这脸可就丢尽了啊。 这也是他前来阻止这些百姓进京的真正原因。 只要将这些人抓回去,将曲阜的事情严严实实的遮住。 圣裔依然是圣裔,士大夫们依然可以高举礼法大旗执掌权柄。 然而,卢大壮出现了。 他自然知道卢大壮那些话都是借口,可毫无办法。 深吸口气,他诚恳的道:“卢县尉,你可知此事的后果?” 卢大壮冷笑道:“难道比逼着太上皇处死驸马还严重吗?” 全秀善的心彻底沉了下去,原本他只是有些怀疑,现在敢百分之百确定了。 这就是太上皇的反击。 从他接到消息,得知有百余百姓手举大诰进京告状,就意识到情况不对。 作为基层官吏,他太了解百姓的秉性了。 若没有人引导,是不敢这么做的。 更何况,他们哪来那么多大诰? 当时他就怀疑,有人要搞事情。 但想不通是谁的手笔。 见到卢大壮的第一眼,他心中就一咯噔,隐隐有了猜测。 但依然没敢往太上皇身上想。 直到卢大壮连续提起逼宫之事,他才确信这就是太上皇的手笔。 难怪太上皇一直隐忍不发。 不是他转性子了,而是布一个弥天大局。 一旦这些告状的百姓进了京,那后果…… 他已经可以想象到了。 然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退走。 他虽然出身儒家,却不是理学门徒,和逼宫的人也没有什么瓜葛。 完全可以明哲保身,至少也能保全自身。 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趟这一趟浑水。 想到这里,他面露感激之色,朝卢大壮行大礼道: “若非卢县尉提醒,我险些酿下大错矣。” 卢大壮反而有些惊讶,这人变脸好快啊。 但全秀善接下来的动作,却更是让他瞠目结舌。 只见全秀善先是让衙役将身上的钱取出来,然后捧着钱来到百姓面前: “诸位父老,方才本官不知就里多有鲁莽,还请海涵。” “我与同僚凑了一些盘缠,还请诸位收下。” 这下,百姓们傻眼了,什么情况这是? 这时人群里一名精瘦的汉子率先反应过来,大喊道: “谢青天大老爷。” 其他百姓也跟着一起喊:“谢青天大老爷。” 将钱散给百姓,目送他们离开,全秀善才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啪啪啪……”卢大壮一只手拍着断掉的臂膀,道: “精彩,全县令之智,让某佩服。” 全秀善苦笑道:“卢县尉过誉了,若我真聪明,今日就不该来。” 卢大壮笑道:“哎,你也是不知就里,怕有乱民入境,甘冒天险带人前来探查,何过之有啊。” 全秀善露出意外、惊喜之意,这话就是在帮他遮掩啊。 可两人平日里关系并不对付,卢大壮为何要帮自己? 但不论是为什么,这个人情自己必须要承。 于是他再次下拜,说道:“谢卢县尉提醒,回去之后某在家中设宴,还请赏光。” 卢大壮笑道:“好说好说,不过现在我要去保护这些百姓,吃饭的事情等我回来再说。” 全秀善说道:“辛苦卢县尉了,我等你凯旋。” 之后两拨人各自离开。 路上,邹县捕头不解的问:“明府,此为何故?” 全秀善没有解释,而是严肃的道: “不要问那么多,告诉所有人,今日我们是来查看流民的。” “如果不想死,就按照我说的话去说。” 那捕头也不傻,顿时就猜到可能关系到上面大佬斗法,当即就不敢再问。 其他衙役虽然一副懵懂的样子,但上头都这么说了,他们自然也不敢乱说。 另一边,卢大壮的副手,也问了一个问题: “县尉,为何要帮那全县令?” 卢大壮嘿嘿一笑,说道:“他是个聪明的明白人,这样的人才好打交道。” 副手一脸疑惑,什么意思? 聪明人就聪明人,为啥还要强调明白人? 不一直都说我这样的憨厚人好打交道,聪明人都狡猾不好打交道吗? 怎么到县尉嘴里全变了。 不懂,不懂。 然而卢大壮没有解释那么多,快步向百姓追去。 告状的百姓走的这条路线,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从曲阜去洛阳,一路向西是最近的。 然而曲阜正西是兖州府嵫阳县,理学势力强大,这条路很不好走。 曲阜向南虽然绕了远路,但邹县县令全秀善属于无帮无派那种,不会为了孔家不顾自身安危。 且还有卢大壮接应,非常的安全。 顺着新开挖的白马河就可以来到昭阳湖。 可以从这里乘船前往洛阳,路程远了速度反而更快。 关键是,这些百姓没有直接登船去洛阳,而是在昭阳湖畔停了五六天时间。 每天都在向不同的人,讲述着自己的冤屈,以及此行的目的。 作为大运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昭阳湖非常的繁华。 十余万人生活在这周围。 天南海北的旅人在此歇脚,每日在此停靠的周转的船只上千艘之多。 短短几日,孔家在曲阜的所作所为就被传扬开来。 等这些百姓登船后,也并不是直接去往洛阳。 而是每逢大型停靠点,都会停下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然后这些事情通过旅人的嘴,传向天下各地。 传言这东西,懂的都懂。 传播过程中必然会扭曲夸大,很快孔家在曲阜吃人的流言都出来了。 并且传播的人还信誓旦旦,赌咒发誓有百姓逃出来,正去洛阳告御状。 要知道,大运河沿岸可都是经济重镇。 而大城市的居民,更加关注政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最近大半年,理学派斗皇权不可开交,更是让百姓们对政治事件非常敏感。 当状告孔家的事情传出后,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人相信,有人怀疑,有人干脆直接否定。 还有人勃然大怒,认为是造谣。 但不论信与不信,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会产生好奇心。 孔家作为圣人之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一旦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去收集相关信息。 等到朝廷的官方通报下来,消息会传的更快,引起的轰动更大。 ----------------- 曲阜百姓集体告御状的事情,先一步传到了洛阳。 大家都不傻,马上就猜到了缘由。 之前一直很失望的权贵们,都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太上皇糊涂了,而是挖好了坑等着那些人跳啊。 有些脑子转的慢的,也从同僚那里得到了答案,不禁连连叫好。 然后就是后怕,太上皇依然是那个太上皇,而且更加阴险了。 还好这段时间大家都没有跟着整幺蛾子,否则下场堪忧啊。 官僚集团是何等的震惊可想而知,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封锁消息,将那些刁民全部弄死。 然而已经晚了。 “现在全洛阳的百姓,都在谈论此事。” “码头上站满了人,都在等着那些刁民到来。” 左川面色凝重的说道:“而且……” 刘敩追问道:“而且什么?” 左川语气艰难的道:“而且百姓皆认为,我等连皇子驸马都敢处置,定然可以为曲阜那些百姓伸冤。” 所有人都失去了言语能力。 好半晌,赵叔才说道:“好一招捧杀啊,好,好手段。” 陈瑛气愤的道:“以如此手段对待臣子,非明君所为也。” 众人都没有搭理他。 什么手段不手段的,都这会儿了,你好计较这个? 况且,这也是阳谋。 赵叔才看了看众人,说道:“这一局是我们输了,现在就看太上皇想怎么收尾了。” 众人表情各异。 怎么收尾? 之前被那么欺辱,这口恶气他肯定要好好出一出。 以太上皇的性格,少不了要拿一些人头泄愤。 问题是拿谁的头。 没人敢开口说破这一点,因为说破的那个人,必然会被群起而攻之,成为第一个被牺牲的人。 这种事儿,只能私下协商。 被放弃的人,可能到死才知道自己被卖了。 接下来就是勾心斗角时间。 刚刚团结起来不久的理学派,瞬间就分崩离析。 都恨不得对方替自己去死。 于是,这场会议就到此为止了,大家各怀心事的离开。 看着离去的众人,陈瑛眼睛里满是嘲弄,和太上皇斗,你们也配?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惶恐不比这些人少多少。 之前他只是选择了支持朱元璋,却并不知道老朱会用什么手段反击。 这些天心里也一直在琢磨,始终不得要领。 现在终于知道了,却也被吓到了。 真正的阳谋,而且还是必杀的那种。 不过即便到了此时,包括陈瑛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老朱的反击手段。 大不了杀孔家几个人,震慑一下其他人。 再杀一些跳的比较厉害的官吏,打压一下儒家。 他们并不认为,朱元璋会灭了孔家,更不会认为他会废掉理学。 两日后,孔家家主来到京师,上表请罪。 结果连皇城大门都没进去,就直接被锦衣卫拿走下了诏狱。 接着,有几名官员上奏,询问皇帝准备如何处置此事。 然后这些人也全部被下了诏狱。 看着高坐御座之上,乾纲独断施展着雷霆手段的朱元璋,群臣终于意识到。 洪武依然是那个洪武,之前不过是伪装罢了。 现在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 被洪武大帝支配的恐惧,重新浮上众人心头。 朝野尽皆失声。 平日里嚣张跋扈的纨绔们,都变得老实了起来,秦楼楚馆的生意一落千丈。 官吏们皆深居简出,平日里最常见的文会,也全部消失。 洛阳陷入了诡异的平静状态。 但谁都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 一周后告状百姓终于来到洛阳城外,当日去迎接他们的百姓多达七八万。 这些百姓高声呼喊,为他们壮胆。 还有些人大声给他们出主意,去找某某某官员,他们才是青天大老爷。 被他们点名的,十个有八个都是理学派大佬。 这些百姓哪见过这种场面,先开始胆怯害怕,很快就感动的热泪盈眶。 果然是天子脚下,首善之都。 百姓们就是嫉恶如仇啊。 对自己此行也充满了信心。 不过他们并没有听别人的建议,去找什么大佬。 而是直接来到承天门外,齐刷刷的跪下,双手高举《大诰》。 钟楼之上,陈景恪和朱雄英一人拿着一个望远镜,看着下面的人群。 陈景恪长长吐了一口气,说道:“民心可用啊。” 朱雄英兴奋的道:“想必这会儿那些人寝食难安了吧。” “听说他们还想着断尾求生?呵呵……真是天真啊。” 陈景恪说道:“他们想过自己会死,但不会想到朝廷会抛弃孔家和理学。” “他们已经习惯了,天子要用理学治国,要抬举孔家收买读书人。” “却不知,时代变了。” 朱雄英渐渐冷静下来,颔首道:“是的,时代变了。” “跟不上时代的,必然会被时代的车轮碾碎。” “你说……有一天大明会不会被时代碾碎?” 陈景恪笑道:“怎么,看不开想追求万世不易之王朝啊?”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怎么可能,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我记得你很早就说过,没有万世不易之法,也没有万世不易之王朝。” “正如人有生
相关推荐:
军师威武
下弦美人(H)
媚姑
偏执狂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将军宠夫
老师,喘给我听
倒刺
我以力服仙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