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194章

第194章

没有任何心机可耍。 直到一方彻底死亡,或者无法忍受死亡士气崩溃为止。 为了鼓舞士气,朱棡下令凡是参与此战者直接加一级军功,战死者加三级军功。 斩首则按双倍军功计算。 军功爵的刺激下,全军爆发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而乌格齐部属于哀兵,对明军的仇恨也让他们爆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双方就这样厮杀了两个昼夜,最终乌格齐部全军崩溃。 此战的结果是。 蒙古军直接战损高达一万八千余人,后续逃往中又损失近万人。 明军直接阵亡一万六千余人,不过后续追击中伤亡较小,只有两千余人。 敌军主力溃败,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张温等人率领余下的军队,扫荡了整片草原。 乌格齐率领残部逃往北海,蒙古最后的主力至此被消灭。 此战带来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大明一方自然是欢欣鼓舞,张灯结彩。 蒙古一方则截然相反,当斡亦剌溃败的消息传出后,所有人都如丧考妣。 但紧接着,乌格齐的担心应验了。 就在他兵败逃亡北海不久,忽必烈一系的额勒伯克起兵杀死了恩克汗,夺回了汗位。 更致命的是,额勒伯克并不是什么雄主。 他志向远大,却没有相应的能力。 关键是,此人残暴耽于享乐,最大的爱好就是女人。 时常抢夺族内民女淫乐,包括部下的妻女也不放过。 北元残部再次陷入内乱。 一直叫嚣着要覆灭北元的朱棣,却在此时选择了收缩兵力。 “我们此时进攻,就是逼迫他们团结起来抵抗我们,是在帮额勒伯克统一内部。” “我们收缩兵力,暂时没有了危险他们会继续内斗,直到耗尽最后一兵一卒。” 这是朱棣的原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事实也正如他所料,没了威胁的额勒伯克汗,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下限。 他的部下逐渐对他失去了忠诚,一场兵变已经在酝酿。 在更大的范围内,朱棡的计划也全部应验了。 在他正面击溃斡亦剌精锐之后,蒙古部落开始大面积的内附。 最关键的还是辽东方面。 兀良哈三卫虽然投降,却一直在默默反抗大明的同化。 这接二连三的消息传来,他们心中最后那口气也彻底泄了。 面对咄咄逼人的明军以及辽东总督蜀王朱椿,不得不一步步退让,逐渐失去自主权。 蒙古人的全面败退,受影响的还不只是他们自己,大明周边所有的少数部落全都被震慑到了。 很多原本不愿意臣服的部落,选择了坐下来谈判。 很多不愿意接受华夏文化教化的部落,态度也软化了下来。 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云南的各部落。 可以说,目前大明境内反抗最激烈的,除了草原的蒙古人,就数他们了。 沐英父子镇守云南,朝廷陆续迁徙了数十万汉人过去,才勉强建立的初步的统治。 然而斡亦剌被击败的消息传来,各部落突然就变得老实了许多。 这让沐英松了一大口气。 ----------------- 当这些情报汇总到京师的时候,群臣才真正意识到,朱棡这一战的影响有多大。 原本对他正面决战,造成大量士卒伤亡的人,也终于不说话了。 任谁都知道,如果没有这一战,陆陆续续死亡的人数加起来。 会比现在多十倍都不止。 消耗的钱粮物资更是无法估量。 可以说,朱棡用一万九千余人的阵亡,替大明避免了十倍百倍的损失。 也为大明经略草原,扫平了最后的阻碍。 老朱别提多高兴了,最近几天嘴巴都没合拢过。 你和他说啥,他都能扯到朱棡身上。 比如: “陛下您吃了吗?” “什么?你怎么知道老三打胜仗了?” 朱标也很开心,一来是关系最好的朱棡立下大功,二来这是他任上获得的胜利。 对他的皇帝生涯来说,也是丰功伟绩。 ‘建章’二字,也将因为这个功绩,更加光彩。 朱雄英既高兴又失落:“哎,你说三叔四叔下手就不能轻一点?” “我还想着,啥时候去草原一趟呢,这下可好……” “不行,我得给十一叔(朱椿)十二叔(朱柏)写信,让他们收着点,别把敌人都给消灭了。”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没有理会他发神经。 这小子也是静极思动,天天想着上战场。 但可惜,他这辈子是没太大机会亲临战场了。 而且以他的能力和功绩,也没必要用军功给自己树立威信。 别说文臣了,就算是军队,除了那几个老将谁敢在他面前炸毛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朱棡也给他上了一课。 虽然他一直提醒自己,要清醒要理智,自己就是穿越者,比古人多了几百年见识而已。 在智慧上并不比古人高。 但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一些骄傲之心。 尤其是高屋建瓴方面,他渐渐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想法。 可是今天,朱棡给他上了一课。 用一场决战,改变了大明和四方少数部落的关系。 这个战略目的,超出了他的想象。 初次看到这个计划的时候,他想到了朱棡准备试图用这一战,打垮蒙古人的意志。 可并没有想到,朱棡连其他的少数部落,也一起算计在内了。 直到四面八方的情报汇总过来,他才醒悟过来。 原来这一战的影响力,竟然如此大。 这才是全局视野。 发现了这一点后,陈景恪有些飘的心终于落地了。 他能高屋建瓴,是因为多了几百年的见识。 朱棡不是穿越者,没有全图视野,是根据各种情报进行汇总,最终得出的结论。 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随着时代的改变,大明将面临与前世截然不同的局面。 从前世带来的经验,作用也越来越小。 失去了全局视野,他要如何引导大明前行? 靠自己是不行的,只能依靠集体的智慧。 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谦虚,发掘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才。 集众人之力,让大明不至于跑偏。 说白了还是得造系统。 第436章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愚蠢 然而,事情不会总按照人的意愿去发展。 就在大明准备按照计划经略西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朱樉看着手里的情报,眉头紧皱道: “也就是说,帖木儿不准备攻打脱脱迷失了?” 柳芸娘自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严肃的道: “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帖木儿忧虑过度病倒了,所有出征计划全部取消。” 朱樉怀疑的道:“太巧了,和演戏一样……能确定这个情报的真假吗?” 柳芸娘摇头道:“不能,现在能接触到帖木儿的,只有极少数高层,这些人都很难收买。” 朱樉眉头皱的更紧,再次问道:“现在帖木儿国内局势如何了?” 柳芸娘用四个字,形容了目前帖木儿帝国的情况: “人心惶惶。” 但这并不能断定帖木儿是否真的生病,因为他完全可以瞒着所有人假装生病。 柳芸娘又说了许多细节,比如边军收缩防线,进入全面防御姿态。 就连帖木儿之前定下的继承人皮儿·马黑麻,都带人赶往都城,其目的不言而喻。 “现在帖木儿国的局势,全靠沙哈鲁勉力维持。” “不过等皮儿·马黑麻这个正统继承人赶到京师,恐怕他也无力维持局面了。” 毕竟马黑麻才是正统继承人,有他在沙哈鲁别说掌权了,恐怕自身难保。 朱樉对沙哈鲁还是比较赞赏的,说道: “帖木儿英雄一世,子孙皆不成才,唯有沙哈鲁算的上英杰。” “只可惜,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但靠这些信息,依然无法断定帖木儿是演戏,还是真的病倒了。 最后也只能让柳芸娘继续打探。 柳芸娘在离开前提醒道:“是否通知大明?” 朱樉想了想说道:“消息从这里传到大明,都什么时候了……相信老三懂得判断局势。” “对了,你盯着点察合台汗国,及时将那里的动向告诉我。” 如果朱棡依然选择进攻西域,他这边也好及时做出配合。 送走柳芸娘之后,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手中的情报陷入苦思。 帖木儿到底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 这一点很关键。 如果是真病了,那什么都好说。 如果是装病,必然有很深的算计。 贸然跳出来很可能会着了道。 虽然正面击败过帖木儿,他却从来都不会小瞧这个敌人。 能称霸安西数十年,靠的不是运气。 他相信,这会儿不只是自己,脱脱迷失、卡拉·优素福等人,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大家都想打帖木儿,可没有谁愿意主动发起进攻。 毕竟主动进攻意味着要打攻坚战,标标准准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万一打成消耗战,帖木儿凭借地利优势,可以随时获得补充。 他们劳师远征,十几万人马的口粮就能把后勤拖垮。 而且还要小心别人偷袭自己的大后方。 本来脱脱迷失复辟,并且打出复仇的旗号,帖木儿必然会主动出击。 事实上帖木儿也是这么准备的,这两年一直在筹备这场战争。 很多人也都在等这场战争,好浑水摸鱼。 可帖木儿这一病,局势就不一样了。 这时,王妃观音奴进来,给他端来了一碗热汤。 “大王,喝点汤暖暖身子。” 朱樉连忙起身,笑道:“你怎么过来了,医师不是说不让你乱动吗。” 观音奴笑道:“又不是第一次生孩子,哪有那么脆弱……” 两人重新坐好,观音奴问道:“方才见你愁眉苦脸的,可是遇到难题了?” 朱樉一边喝汤,一边随口将大致情况讲了一遍,并叹道: “可帖木儿突然生病,改变了一切。” 观音奴并不懂这些,只是附和的说道: “这帖木儿病的实在太是时候了。” “不过竟然能被吓出病来,枉他英雄一世……” 她不经意间的话却像是闪电,破开了笼罩在朱樉心头的迷雾: “原来如此,我懂了……观音奴,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 观音奴一脸茫然:“怎么了?我什么都没说啊。” 朱樉大笑道:“正因为你无心,这才叫天亡他帖木儿。” 说着他就命人将部下都喊了过来,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肯定的说道: “帖木儿是装病。” 柳芸娘惊讶的道:“大王从何得知的消息?” 刚才不还在猜测吗,怎么转眼就如此肯定了。 其他人也都疑惑不已,等待着他给出答案。 朱樉指了指自己的头,说道:“猜到的。” 接着他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出了自己的依据: “雄主只会被人杀死,绝不会被吓死。” “强大的敌人,不会让他们感到恐惧,只会让他们充满斗志。” “帖木儿就是雄主,还是一位杀伐果决的雄主,这种人更不可能被困局吓倒。” “更何况现在表面上他依然占据上风,又何来忧虑成疾一说?” 对于这个分析,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 但朱樉的性格,说他有主见也好,说他刚愎也罢。 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很难动摇。 即便有人质疑,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帖木儿就是在装病。 至于他装病的原因…… “帖木儿是聪明人,自然能感受到周围全是敌人。” “先打哪个敌人,就成了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他一个人是无法同时应对这么多敌人的,必须要分个主次。 无脑乱打只会被分而食之。 李芳更疑惑了:“这和他装病有什么关系?” 朱樉自信的说道:“既然不知道先打谁,那就设个局让最迫不及待的人自己跳出来。” “听说他病倒的消息,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对他最仇视的,必须先消灭。” 徐膺绪问道:“那如果大家都心有忌惮不敢出手呢?” 朱樉笑道:“所以,他才更需要装病。” 见众人面露疑惑,他解释道:“两年前他被我们击败,脱脱迷失趁他虚弱复辟,并扬言复仇。” “帖木儿也做出姿态,要消灭所有对手,并为此准备了两年。” “可是局势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最大的变数还是来自于我们。” 众人脸上都不禁露出骄傲的表情。 两年前击败帖木儿,打赢了立足之战,秦国正式建立。 之后大明源源不断的资源送到,仅仅是汉人就运送了三十万过来。 有了这些人口做后盾,他们不再是无根浮萍。 可以说,用两年时间安置好这么多人,没有引起大的动乱。 他们这些人居功至伟。 拿到任何地方去说,都是一等一的功绩。 所以,他们是有资格骄傲的。 不过,秦国的利好,对其他国家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三十万人口,足以养活三四万常规军。 再算上各部族组成的附从军,秦国拥有十万常规军。 在安西这种地方,已经足以左右局势平衡了。 帖木儿必须考虑,他和脱脱迷失开战,会不会被秦国偷家。 而且黑羊国的卡拉·优素福也是雄心勃勃,一旦帖木儿帝国露出破绽,他不会介意扑上来啃一口的。 还有其他的一些势力,也是虎视眈眈。 只能说,帖木儿的霸道,让四周全部都是敌人,没有朋友。 他要是一直强大还没什么,一旦虚弱必然会被群起围攻。 所以,他必须要先甄别清楚,谁才是最想要他命的人。 合纵连横的道理,不只是华夏懂,外族也一样懂。 朱樉表扬了众人几句之后,继续说道: “不知道谁才是最主要的敌人,必然会被人前后夹击。” “如果不出兵,这两年的筹备就成了笑话,作为安西霸主他威严何在?” “所以,现在帖木儿等于是被架在火上烤。” “生病就是最好的借口。” “如果有人跳出来,他就打跳出来那个。” “脱脱迷失也好,我们也罢,亦或是别的对手……” “谁先对他出手,他就和另外几家媾和,然后集中兵力打先跳出来的那个。” “如果没人跳出来,他就以生病为由罢兵,然后休养生息。” “等实力更强了,分辨出谁才是最主要的敌人,再出兵也不迟。” “而且还能趁此机会,将国内有异心的人清理一遍。” 听完他的分析,众人都露出深思之色。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啊。 帖木儿征战一生,更大的困局都不知道面临过多少次,都安然度过。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因为敌人多,就忧虑成疾?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朱樉后面的分析。 在局势一团迷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不动。 就好像是一条蛇,盘在地上防守的时候,才是它最危险的时候。 现在帖木儿一病,局势瞬间反转了。 不再是群敌环伺,而是他反过来猎取敌人了。 当然,他的敌人也可以联合起来攻打他。 可是就安西这些国家,还不如当年的山东六国呢。 指望他们团结起来,还不如祈祷帖木儿喝水呛死来的靠谱。 所以,面对当前的局势,大家都有些束手无策了。 柳芸娘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 “是否将这个消息通知晋王?” 虽然晋王有大明为后盾,不怕和帖木儿硬碰硬,可也没必要头铁不是。 朱樉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说道:“马上通知大明,告诉他们延缓西域战略。” 李芳忧心的道:“从这里传递消息回去,需要数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 朱樉说道:“之前和老三的约定,是等帖木儿出兵攻打脱脱迷失,他再出兵西域。” “现在帖木儿按兵不动,以他的才智必然能想到出了变故,不会贸然出兵的。”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尽快将局势通报给他为好。” 柳芸娘立即就派人去河西报信。 此时的秦国,早就和大明建立了稳定的陆上信息传递渠道。 从安西传递消息到河西朱棡那里,走陆路比水路还要快好几倍。 现在只希望朱棡能察觉到异常,更改原计划,不要对西域出兵。 对局势有了准确判断,众人心中都轻松了不少。 但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汤軏苦恼的道:“如果帖木儿一直不出兵,我们要如何破局?” 朱樉笑道:“他不动我们也不动,看谁先沉不住气。” 徐膺绪赞同的道:“大王高见,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我秦国只会越来越强,明年我们只汉人人口就能达到五十万。” “燕国那边也进展顺利,按照计划今年就能彻底拿下身毒。” “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从南面攻击帖木儿。” “晋王出兵西域……” “我们三方夹击,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也翻不出天去。” 朱樉不禁想起了陈景恪的计划,就是三方夹击。 没想到事情发展到最后,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想到陈景恪,他不禁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埃及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柳芸娘将目光看向岑信通,那边的事情一直是他在负责。 岑信通自然知道他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回道: “埃及局势混乱,那群犹大趁机站稳了脚跟,依靠金钱开路收买了许多权贵。” “不过他们似乎沉迷于用金钱收买人,很少直接插手军队。” 朱樉不屑的道:“寄生虫就是寄生虫,脑子里只有寄生,不知道如何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继续监视他们,尽量将他们所有成员都揪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岑信通说道:“是。” 这时李芳询问道:“朝廷规划里的那条运河,也是时候着手推动了。” “也正好利用此事,给埃及加一把火,让他们更乱一些。” 朱樉颔首道:“国相所言甚是,岑统领,此事也交给你去办了。” 所谓的运河,就是苏伊士运河。 借用埃及的力量将这条运河挖通,然后大明出兵灭掉埃及,坐享其成。 连蛊惑埃及贵族的理由都找好了。 就是东西方贸易的巨额利润,开通这条运河真就是坐着数钱。 啥?你说开挖运河困难,会死很多人? 别开玩笑好吧,俺们是奴隶制。 你觉得我们马穆鲁克突厥统治者,会在乎埃及大食奴隶的命吗? 我们现在正愁人多,养不活呢。 柳芸娘说道:“此事或许可以借助那些犹大的力量,我想他们也很希望这条运河挖通。” 那可不,凡是重视商业的群体,都能意识到这条运河的商业价值。 犹大必然是最积极的。 ----------------- 就在朱樉他们商量着下一步战略的时候,大明这边也陷入了欢庆之中。 不是过什么节日,而是太子即将大婚。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黄历4090年(1395),也就是建章五年。 准太子妃徐妙锦终于到了及笄的年龄。 早就迫不及待的朱雄英,第一时间找到马娘娘哭诉: “东宫的后宫无主,我无法专心国事啊。” 马娘娘是什么人啊,哪能看不出自家大孙子打的什么鬼主意。 不过徐妙锦的年龄也确实到了,是时候为他们大婚了。 否则外界还不知道要怎么传呢。 她一点头,这事儿基本就定了。 于是徐允恭入宫,将妹妹接回了家中。 这是规矩,女子必须在娘家坐轿,被抬到夫家。 这才是完整的礼节,皇家也不能例外。 更何况现在娶的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礼仪方面更是不能疏忽。 然后就是各种流程,自然是一路顺畅。 钦天监给出的吉日是三月十二,还有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是足够的。 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为这场婚礼做准备。 第437章 无题 “嘿嘿……哈哈……”陈景恪时不时的发出古怪的笑声。 朱雄英一开始还假装听不到,时间长了终于受不了了,一拍桌子恶狠狠的道: “给我闭嘴,再发出这种怪声,我把你嘴给缝起来。” 陈景恪故作害怕的道:“哎呀,太子殿下生气了,太子殿下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朱雄英:“……” 劳资不就娶个媳妇吗,你要不要一天取笑八百次? 不过等陈景恪出去排洪的间隙,牛二虎悄悄的说道: “殿下,您真生气了?” 朱雄英本来没生气,但被他这么一问,确实有点生气了。 陈景恪和我是啥关系? 他嘲笑我就算了,你牛二虎是什么身份自己搞不懂吗? 也想来打趣我? 你配吗? 牛二虎天天在他身边,自然能看出他脸色不对,连忙解释道: “其实吧……民间成婚,新郎的好友都会打趣他的。” “不只是新郎官,新娘子也是一样的。” “没人打趣,就说明他们人缘不好。” 朱雄英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好奇的道: “哦?民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规矩?” 牛二虎见他不生气了,放下担忧,继续说道: “可不是吗,有些地方还会刁难新郎,严重的地方还有那荆条抽的。” 朱雄英更是好奇了,说道:“打趣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抽?” 牛二虎回道:“说是为了让新郎官记住疼痛,以后好好过日子莫要胡来。” “想胡来了,就想想今日的疼痛。”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也是,成婚后也是一家之主了,如果还和以往那样任性可不行了。” “必须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这样才是一家之主。” “民间很多风俗,还是有很深的现实道理的。” 牛二虎兜了半天,终于说道: “所以陈伴读打趣您,也是……嗯,出于风俗习惯,您没必要生气。” 朱雄英没想到他在这里等着自己,失笑道: “没想到你牛二虎还会替人打圆场了,让我刮目相看。” 牛二虎腆着脸说道:“臣也就是知道您和陈伴读关系莫逆,不会真生他的气,所以才想来讨个好。” “换成别人敢这样,我早就拔刀砍过去了。” 朱雄英大笑道:“你啊你啊,好,这一桩算你办的好。” “赏你点什么好呢,我想想。” 牛二虎连忙道:“臣不是……” 朱雄英压根就没理他想说什么,自顾自的说道: “有了,你孙子今年也十七八岁了吧?” “先让他到东宫锻炼锻炼,过几年在找个合适的机会外放。” 牛二虎‘噗通’就跪下了:“臣……叩谢殿下洪恩。” 朱雄英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 “起来吧,你在我身边多年一直尽心尽职,些许奖励也是应该的。” 牛二虎心里很清楚,什么应该的,谁信了谁就是傻瓜。 他跟在朱雄英身边十年了,以前为啥没见太子想起提携一下自己孙子? 今天只是替陈伴读说了几句好话,马上就变成劳苦功高了,孙子的前途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说,做人呐,还是得有眼色一点。 同时他也很庆幸,还好当初太上皇交代的任务,自己偷奸耍滑了。 否则……不敢想太子掌权以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嗯……当年老朱让他时刻盯着陈景恪,不要做出逾越之事。 牛二虎最初确实提醒了几次。 陈景恪倒是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开心了。 他能看得出来,是真的不开心。 面对这种情况,他整个人都麻了。 执行老朱的命令,那太子指定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 不执行命令,老朱的小鞋更不好穿啊。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却发现老朱自己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所以,就慢慢的把当众提醒,变成了私下沟通。 到后来干脆两眼一闭啥也没看到,甚至还经常在朱雄英面前,说陈景恪的好话。 直到今天,他终于收获了想要的结果。 与此同时,他也暗暗惊叹于陈伴读和皇家的关系。 这是真不拿他当外人啊。 很快陈景恪就回来了,继续以各种方式打趣朱雄英。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不论他怎么做,朱雄英都表现的毫不在乎。 甚至还有点开心。 反倒是把他给吓到了,这孩子不会是被弄出心里毛病来了吧? 观察许久发现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朱雄英自然也发现了他的心理变化,心中暗笑不已。 ----------------- 对于这场婚礼,最高兴的除了朱雄英,当属徐达了。 闺女在宫里养了十年,终于要正式成为太子妃了。 天知道,这两年他的压力有多大。 前几年还好,孩子年龄小,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就不停的有人私下问,什么时候大婚啊? 尤其是太子妃嫔生下了长子朱文圳,隔一年又一个嫔妃生下次子朱文坤。 这种非议就更多了。 嗯,朱元璋给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单独的字辈,朱标一系的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且还要根据金木水火土为偏旁进行排序。 朱雄英的儿子正好是文字辈土字旁,周岁的时候一个取名为朱文圳,一个取名朱文培。 女子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多了去了,为啥你家徐妙锦非要等到十六岁及笄? 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徐妙锦的太子妃之位稳如泰山,可总有不开眼的传谣。 类似的八卦,在民间很有市场的。 徐达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被这些流言所影响。 可听得多了,总是一件烦心事。 而且随着朱文圳一天天长大,也必然会吸引到朱雄英更多注意。 长子总是有一些特殊感情在的。 未来真的很难说啊。 他也希望自家女儿早点大婚,早点产下嫡长子,这样所有的争议就都没了。 现在,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他自然开心。 很难得的一反低调态度,大开中门招待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清流,只要登门的都是客。 对于他的高调,大家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说白了,奉旨高调。 和皇家结亲,你要是不高调一点,人家还以为皇家多难伺候呢。 况且,今天不高调,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以至于,去他家送礼的队伍,从城北排到了城南。 徐达几乎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在应酬的路上。 就连陈景恪几次去他家,都没能单独见上面。 徐妙锦也是一反常态,变得深居简出起来

相关推荐: 虫族之先婚后爱   《腹黑哥哥。霸道爱》   大唐绿帽王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生存文男配[快穿]   角色扮演家(高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媚姑   左拥右抱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