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182章

第182章

” 朱元璋眉头皱起说道:“你先等等,大明若想推动某些决议呢?” 陈景恪说道:“走正常程序,在大会上提出决议,所有诸侯国投票表决。” “超过一定数量的人同意,决议才能通过。” 朱元璋不悦的道:“为何要如此麻烦?如果他们不同意,咱说的话还不管用了是吧?” 陈景恪耐心的解释道:“陛下,这么做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安诸侯的心。” “让他们知道,大明不会利用宗主国的身份,随意损害他们的利益。” “其二,就是防止大明不了解诸侯国情况,制定出有损诸侯国利益的决定。” “我知道您肯定不喜欢听这话,但诸侯国也是人。” “如果大明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早晚有一天会众叛亲离。” 朱元璋嘴巴张了张,终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 陈景恪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些年老朱也大有长进啊,知道如何取舍了。 换成以前,他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第三,就是方便大明甩锅。” “方才已经说过,什么决议都让大明来做,锅也是大明来背的。” “现在大明只有否决权,决定权是全体诸侯国共同拥有的。” “就算某些诸侯国利益受损,那也怪不得大明。” “他们总不能怨恨大明,为何不动用一票否决权来保护他们吧?” 马娘娘笑道:“哈哈……谁要是真这么不识大体,被灭了也是应该。” 众人也都纷纷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诸侯国大会采用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一项决议能不能通过,看的是投票。 大明不可能为了少数人,去得罪多数人。 至少不能轻易动用一票否决权去保护少数。 所以,不论最终决议是什么,大明都是不粘锅。 陈景恪继续说道:“至于陛下担心的,大明提的决议被否决了怎么办。” “我只能说,作为宗主国,提出的决议无法通过。” “要么就是这项决议太不靠谱,不靠谱到诸侯国宁愿得罪大明,也不愿意同意。” “要么是大明日落西山,已经无法维持宗主国的体面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大明有强行通过决议的权力,又有何用?”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确实是这个理。 宗主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提出的决议只要不是特别扯淡,都能通过。 他的担忧,其实完全没必要。 保留一票否决权,诸侯国安心了,大明也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是目前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 朱元璋他们在宫里开会,宫外一众勋贵代表也齐聚一堂,对某些事情进行协商。 只是现场的氛围有些剑拔弩张,不像是好好开会的样子。 江夏侯周德兴怒视汤和,道:“信国公,方才你是何意?” “就你忠于陛下是吗?我们都是乱臣贼子?” 第411章 陈景恪算什么东西 面对质问,汤和不屑的说道:“是不是乱臣贼子,你心里比我清楚。” “我倒要问问你们,谁给你们的胆子,竟敢行逼宫之事?” 周德兴脸色一变,呵斥道:“汤和,你不要血口喷人。” “我们只是为了迎接陛下回京,什么时候逼宫了。” 汤和冷笑道:“不要把其他人当成傻子,你们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全洛阳城哪个不知道?” 崇山侯李新起身说道:“信国公,不要血口喷人。说我们逼宫,你可有证据?” 汤和伸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就是证据。” 李新摇摇头,叹息道:“信国公,我知道你这是被人给骗了啊。” 汤和反问道:“被骗?被谁骗?陈伴读吗?” 李新认真的道:“就是陈景恪,此人仗着太上皇、皇上的宠信肆意妄为。” “侥幸出了点成绩,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对什么事情都想指手画脚。” “今日还将矛头对准我们……他都不想想,若没有我们的支持,他所谓的变革怎么进行的下去。” 周德兴也立即将枪口对准了陈景恪,说道:“对,真正忘恩负义的,是他陈景恪才对。” “信国公,你我同为勋贵利益一致,不能被他给骗了反对来对付我们。” 其他人也纷纷出声,对陈景恪进行谴责。 将他视为一切罪魁祸首,大有要行清君侧的架势。 哪知,就在这时李善长突然起身就往外走。 周德兴开口问道:“韩国公这是去哪?” 李善长头都不回的道:“和一群将死之人有什么好谈的,不想惹麻烦的就和我一起走吧。” 说完径直离去。 只留下脸色难看的周德兴、李新等人。 周德兴强行为自己挽尊道:“不用理他,韩国公与那陈景恪关系……” 哪知他刚开口,王弼就起身说道:“在下家中有事先走一步,诸位海涵。” 说完不等别人开口挽留,转身毫不犹豫的离去。 他的离开就像是发出了某种信号一般,十几个人跟着一起离开。 会场里顿时空出了一小片角落。 这下周德兴等人就不是脸色难看,而是心慌了。 汤和讥笑道:“哈哈……知道大家为什么走吗?” “你们这些人是真的飘了,真以为自己多了了不起,大明没了你们什么都做不了是吧?” “陈伴读的能力如何,天下谁人不知?” “他的变革全靠你们的支持才得以施行?真是大言不惭。” “你们说这话的时候,将太上皇置于何地了?” “有太上皇支持,什么样的新政推行不下去?” “阻拦新政?谁敢?是觉得太上皇的刀不够锋利了吗?” “不是你们帮了陈伴读,是他帮了你们才对。” “若没有他的变革,哪有今日的大明?” “若没有他的提议,你们以为会有大分封?做梦吧。” 周德兴等人脸色更加不自然,不是羞愧,而是惧怕。 大家都以为,朱元璋成为太上皇之后,日子会好过一点。 可事实是,退位之后他不用操心国事,有更多精力去搞反腐。 杀人杀的更多了。 普通官吏且不去论,这些年被他处死的勋贵有二十多人,被褫夺爵位法办的有一百多位。 只不过都是些小勋贵,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可此情此景,由不得他们不害怕。 能杀小勋贵就能杀大勋贵,太上皇的杀心没人敢质疑。 更何况,那么多勋贵都直接表明态度,会和皇帝站在一起。 也就是说,他们依然是少数派。 到了这会儿,他们心中已经在懊悔,为何要这么高调? 为何要借机生事? 朝廷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可之前的种种迹象,已经在告诉世人会大分封。 只是要等太上皇回来宣布。 他们就是等不及,想要在迎接太上皇回京的仪式上做做文章。 当然,他们还有个小心思。 南洋土地有限,能封过去的勋贵是有限的。 谁都想第一批获封,那就只能找机会秀一下存在感。 于是他们就串联了许多勋贵,大家大张旗鼓的去迎接太上皇。 以此来凸显自己等人的存在。 他们成功了,太上皇确实记住了他们。 但……现在他们宁愿自己没被记住。 “咳……”一声干咳响起。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周德兴等人都下意识的哆嗦了一下。 蓝玉干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才缓缓开口说道: “江夏侯,你是勋贵之中最年长者,大家向来最敬重你。” “就连太上皇他老人家,对你也多有照顾,赏赐冠于众勋贵。” “你今日行为对得起太上皇吗?” 周德兴脸色涨红,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蓝玉又将目光看向李新,说道:“你说陈伴读污蔑你们?” “我认为恰恰相反,他这么做是在保护你们?” “你以为你们的行为很隐蔽?以为法不责众,以为太上皇会吃这个哑巴亏?” “幼稚,太上皇眼里容不下沙子,你们今日的行为必将受到惩处。” “陈伴读的一席话,将所有事情都摆在了明面上。” “太上皇当场不发作,事后就不会再说什么。” “你们这些人,都因此逃过一劫。” “你们非但不知感激,还倒打一耙,实在让人齿冷。” 李新反驳道:“保护我们?当场撕破脸皮,谏言太子行杀鸡儆猴之事,他就是这么保护我们的?” 其他人也多持相同的想法,连灭几个诸侯国警示诸侯的法子都想出来了,还叫保护? 那这种保护,我们可享受不来。 见他们还嘴硬,蓝玉彻底放弃了解释的打算。 事实上,他本来也不想和这些人多说。 只是陈景恪不希望大家出事儿,他是为了帮陈景恪,才会过来劝说的。 只可惜,这些人不敢怪罪太上皇,却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陈景恪身上。 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所以,他当即也起身离开了。 任谁都能看得出他很不开心,这让周德兴等人心情更加沉重。 大家最怕的自然是朱元璋,最忌惮的就是蓝玉。 莽夫有莽夫的优点,执掌军法真可以说是铁面无私。 这些年被处置的勋贵,有一多半都是栽在他的手里。 不是他特意针对勋贵,而是勋贵都是军队出来的,归他管理。 而且很多人自恃有功肆意妄为,很容易犯错。 只要犯到蓝玉手里,基本就落不了好。 勋贵集团对他既忌惮,又恨的牙痒痒。 然而谁都拿他没办法。 太子的舅公,就这一个身份,就让所有人束手无策了。 而且他和陈景恪也关系莫逆,洛阳城谁不知道,蓝春和蓝斌就是陈景恪的半个儿子。 这俩孩子和福清公主的关系,比和亲娘的关系还要好。 只要太子和陈景恪不倒,蓝玉的地位就不可撼动。 此时他甩袖而去,大家自然担心被穿小鞋。 但比起穿小鞋,更让他们担心的是他们‘逼宫’的后果。 其实他们心里已经意识到,陈景恪确实是在帮他们。 当场将事情戳穿,太上皇要是当场不发作,事后就不太可能继续动他们。 就算动,也不会大动。 否则就会被说成没有容人之量。 可是现在他们不领情,还倒打一耙。 陈景恪得知之后,会不会生气? 以他在皇家三人组心目中的地位,随便一句话都能掀起波澜。 一直没说话的徐达,长叹一声道:“何必呢。” “本来装个糊涂,以后消停点事情就过去了,非要闹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是真的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可总有人想整点幺蛾子。 面对徐达,这些人还是非常恭敬的,连忙求教道: “魏国公,您是大家的主心骨,可要帮帮我们啊。” 徐达摇摇头,说道:“能说的我自然会说,但还需要你们自己拿出态度才行。” “上书请罪吧……如果可以,就去给陈伴读认个错。” 说完他也起身离开了,汤和、冯胜等人也紧随其后离开。 场上只剩下周德兴、李新等二十余位勋贵,也正是他们挑头去‘逼宫’的。 有人惊慌的问道:“江夏侯、崇山侯……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周德兴眉头一皱,说道:“天还没有塌下来,慌什么?” 右军都督王诚站出来说道:“诸位莫慌,老侯爷什么场面没见过,大家听他的准没错。” 李新神情里闪过一抹担忧,但嘴上还是附和道: “是啊,大家不要自乱阵脚,听老侯爷的吩咐即可。” 其他人也似乎有了主心骨,纷纷说道:“是啊是啊,老侯爷你拿个主意吧。” 周德兴本来还有些心慌的,听众人的吹捧自信心又上来了,说道: “咱们确实太高调,引起了太上皇不悦,不过事情远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严重。” “诸位哪个不是跟着太上皇刀山火海走过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只要主动上书认错,太上皇不会真的拿我们怎么着。” 众人越想越觉得他说的没毛病,多大点事儿吗。 主动认错最多也就是罚奉,太上皇还能因为这事儿砍了我们不成? 刚才就是被汤和、蓝玉他们给吓唬住了。 这时有人问道:“陈伴读那里要去吗?” 周德兴不屑的道:“他不过是仗着点医术和嘴皮子,迷惑了太上皇和皇上罢了。” “这种小人,当面我都敢吐他一脸唾沫。” “给他认错,他算什么东西。” “你们谁爱去谁去……不过去了以后,就别说认识我,丢不起那人。” 众人面面相觑,陈景恪到底如何,他们这些人再清楚不过。 可周德兴都这么说了,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至于要不要去陈家认错……回去再说。 不能什么都听这个老家伙的,这次就被他给坑了。 众人很自然的就将责任都推到了周德兴身上,完全忘记了当初他们是如何的怨愤太上皇食言的。 -----------------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开会,自然是瞒不过人的。 朱元璋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具体情况,嘲笑道: “景恪还帮人求情呢,哪知道人家根本就不领情,还骂他算什么东西。” “这会儿他应该也收到消息了吧?真想看看他什么表情,肯定很精彩。” 马娘娘抱着一个热水袋暖手,说道:“景恪就是太善良了。” “这么多年始终不改初心,实在难得。” 朱元璋说道:“他那是傻,就没见过这么傻的人。” “也就是碰到咱们家,把他当自己人看。” “换成别的帝王家,早把他吃干抹净了,骨头都不剩下一点。” 马娘娘点点头,说道:“咱们也算是互相成全,没有他哪有大明的今日。” 然后她看着手里的情报,眉头微皱,不悦的道: “不过这些人确实过分,是该给他们一些教训了。” “尤其是这个周德兴,年龄越大就越糊涂了。” “八十岁的人了,不知道在家安享晚年,还出来惹是生非。” 她都开口了,老朱就彻底放开手脚了,立即下令去查一查周家的情况。 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违法乱纪之事。 顺便把这次参与‘逼宫’的人员,以及前因后果全都调查清楚。 他并没有将命令下达给杜同礼,而是让蒋瓛亲自去查。 相比起杜同礼,他更相信蒋瓛,况且用了这么多年也顺手了。 倒不是对陈景恪有意见什么的。 他信任陈景恪,却不会信任陈景恪信任的人。 另一边陈景恪也知道了周德兴等人的言论,对此他没有任何表示。 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有人非要找死他也不会拦着。 又不是他亲儿子,干嘛操那么多心。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那场贵族会议结束后不久,就有十几位勋贵登门道谢。 同时也检讨了之前的错误,希望他大人不记小人过之类的。 陈景恪也没有说什么过重的话,只是告诉他们以后莫要再如此孟浪行事。 然后将这些人的名字,从黑名单上剔除了。 朱元璋派蒋瓛去调查,他也同样派了杜同礼去查这些人。 不管要不要教训他们,先把证据之类的准备好,有备无患吗。 只是当他看到杜同礼送过来的,关于周德兴的情报的时候,脸色瞬间就变了。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看到了蒋瓛送来的情报,脸色顿时就变成了铁青。 第412章 秽乱宫闱 看着手中的情报,陈景恪只感到头皮发麻。 周德兴的儿子周骥,王诚的儿子王庸,与宫女淫乱。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这里借用一下。) 即便是非常信任杜同礼,他也忍不住质疑道: “你确定没有弄错?” 杜同礼回道:“这种事情我哪敢出错……刚开始我也不信,查了好几遍才敢确认。” “陛下派了蒋指挥使调查周德兴等人,他也得到了这份情报,想必此时已经进宫面圣了。” 那事情就八九不离十了,他们怎么敢的。 陈景恪深吸口气,说道:“你说,好好活着不好吗,为什么非要作死?” 杜同礼回道:“这属下哪知道,可能就是您说的飘了吧。” 陈景恪摇摇头,问道:“你派人去监视他们了吗?” 杜同礼点头说道:“已经派出足够的人手对他们进行监视,只需陛下一道命令,就可以将他们捉拿归案。” 陈景恪点点头:“那就好。” 这是,杜同礼小心的道:“您看这件事情需要汇报给陛下吗?” 陈景恪看他一眼,叹道:“老杜啊,记好自己的身份,不要作死。” 杜同礼连忙解释道: “属下不是要隐瞒陛下,是考虑到蒋指挥使定然已经将此事上报。” “陛下此时应该正在气头上,我再去烦他是不是不太好。” 陈景恪说道:“他是他,你是你,现在你才是锦衣卫指挥使。”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不亲自去见陛下,就是死罪。” 杜同礼冷汗登时就下来了:“是,属下知错,这就进宫面见太上皇。” 陈景恪起身说道:“一起去吧,这么大的事情我要是装不知道,太上皇指定找我麻烦。” 一听他也要同去,杜同礼心下轻松了许多。 他本来就害怕见到太上皇,更何况发生了这种事情,现在过去妥妥的触霉头。 一个应对不好,挨一顿板子都是轻的。 有陈景恪跟着就没事儿了,最多就是被训斥几句。 两人立即出发前往皇宫。 果不其然,刚靠近大殿门口,就听到朱元璋的咆哮声: “周骥、王庸,唯有夷其三族方解我心头之恨。” 听到朱元璋愤怒的声音,杜同礼腿不禁一软。 陈景恪则不受影响,和内侍说了一声,让他代为通传。 只是片刻,殿内就传来老朱的声音: “站门口装什么样子,这会儿知道礼节了?” 陈景恪摇摇头,迈步进入大殿,杜同礼则留在了外面。 此时朱元璋、马娘娘、朱标、朱雄英、徐妙锦都在。 还有个一个中年美妇人跪在地上。 不只是老朱生气,马娘娘脸色也非常难看。 她是后宫之主……虽然现在不怎么管事了,可出这么大的事情,也是在打她的脸。 朱标一张脸已经全黑了,在他的任上出现这种事情,丢脸丢大了啊。 朱雄英就只是单纯的愤怒了,敢和宫女乱搞,简直就是找死。 地上跪着的,则是朱标的曹贵妃。 朱标没有皇后,后宫的事情就交给了较为受宠的曹贵妃打理。 平日里小事儿她打理,大事就找马娘娘或者朱标。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出现这档子事儿,她都难辞其咎。 见陈景恪走进来,老朱就气不打一处来: “求情求情,现在怎么不帮人求情了?就你会当好人,这次不当了吧?” 陈景恪唯有苦笑。 马娘娘则说道:“生气就生气,拿孩子撒什么气,他又不知道这件事情。” 老朱‘哼哼’两声,连忙解释道:“我这是在教训他,以后不要动不动就帮人求情。” “就像这次,也就是咱们,换成别的帝王,他肯定要受牵连。” 陈景恪心下感动,诚恳的道:“谢陛下教诲,我知道错了。” 老朱指了指他,说道:“知道错了,但就是不改。” “哼,咱也懒得说你了,杜同礼那边有没有别的线索?” 陈景恪将情报递给他,说道:“杜同礼就在外面候着,这是他调查的结果,不知道和蒋指挥使的是否有出入。” 老朱一把抓过来,粗略翻了一遍就丢在一旁,说道: “和蒋瓛调查的情况大差不差……此二人真胆大包天,我已经命蒋瓛去拿人了。” “咱倒要好好问一问,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越说他就越愤怒,再次破口大骂: “周德兴这个老王八,咱对他不够好吗?” “竟敢纵容其子犯下这等滔天大罪,他对得起咱的信任吗。” 他这话一点都不假。 大明开国勋贵里,有两个人身份最特殊,一个是汤和,一个就是周德兴。 他们两个是老朱真正的同乡同村人,从小一起长大的。 汤和的事情就不说了,老朱对他可以说是最信任的。 周德兴年长几岁,当年应该是对朱元璋有过一些照顾。 后来老朱造反,他加入义军,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老朱对他也非常够意思,当年他的府邸修的超过规格,被群臣弹劾。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一般的处置方式就是削爵处死。 老朱就直接说,我老哥哥苦了一辈子,现在享受享受怎么了?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之后逢年过节的赏赐,都是冠于诸勋贵的。 甚至给了他出入宫禁的权力。 可就是这个老头,先是联络诸勋贵行‘逼宫’之事。 现在又被查出其子与宫女淫乱。 说起来,这事儿能被查出来,还是怪他自己太跳。 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侯爷,以老朱对他的宠信,锦衣卫怎么都不可能去查他家的根底。 正是因为他‘逼宫’。 老朱生气了,想查一查到底有多少人参与,顺便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别的谋划。 结果就将周骥干的事儿给查出来了。 顺着周骥,又将王庸给揪了出来。 周德兴大概率是不知道儿子干了啥的,否则不敢这么跳。 周骥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的亲爹会突然来这么一手。 只能说,这一家子爹和儿子互相坑,死得其所。 关于此事的处理结果,其实没什么可说的。 夷三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问题在于,还有没有别的人牵扯其中。 更关键的,也是大家都在回避的问题,难道只有宫女参与其中了? 会不会有嫔妃也参与进来? 这些问题,只能将两人抓捕归案审讯后才能得知。 接着众人又讨论了一下如何处置‘逼宫’的事情。 愤怒中的朱元璋和朱雄英都认为,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收拾一下他们。 打击一下勋贵们的嚣张气焰。 陈景恪这次没有劝解,他又不是滥好人。 他比老朱还要痛恨那些‘逼宫’的人。 之前出来保他们,是不想国家发生混乱,影响到大好局面。 现在这档子事儿都出来了,他自然也就不劝了。 甚至还很支持老朱和朱雄英。 既然必须要杀人了,那干脆就多杀几个,一次性把问题摁下去。 反倒是马娘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果在这个时候处置太多人,会让外人怀疑咱们在污蔑他们,好对他们展开打击报复。” “所以,两件事情分开的好。” “先处理周骥和王庸的案子,至于其他勋贵,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 老朱虽然生气,却并未昏了头,自然知道她说的在理。 此时搞扩大化,大家必然会怀疑。 是不是你为了打击报复,故意陷害他们? 虽然自戴绿帽子有点不合理,可传谣言的人哪会管那么多。 所以,最终他还是按捺住了搞扩大化的想法,只就事论事。 外面的事情确定之后,就是处理内部了。 曹贵妃因管理后宫不利,被降级成为嫔妃。 但这还不算完,在案件结束之前,她都要被禁足。 等案子结束,确认没有参与进来,才能恢复正常。 接着就是马娘娘再次出山,帮朱标整理后宫。 这让朱标非常的羞愧,都当皇帝了,后宫的事情还要麻烦老娘。 马娘娘对儿子则只有心疼,国家大事要操心,到了后宫也不得安宁。 “哎,雄英他娘去的早,要是她还在该多好。” 一句话说的众人心头沉重,朱雄英更是眼眶含泪。 徐妙锦悄悄的挪到他身边,抓住他的手,给他力量。 事实上她的小动作大家都看到了,只是不想煞风景,故意装作没看到而已。 之后,马娘娘就带着徐妙锦离开了。 她要借着这次整顿后宫的机会,锻炼一下徐妙锦。 作为未来的皇后,必须要懂得如何管理后宫。 再也没有比这种实实在在的案例,更能教人的了。 ----------------- 蒋瓛是个狠人,也是太上皇手里最锋利的刀,这一点是公认的。 尤其是老朱退位,他也跟着卸任锦衣卫指挥使,更是成了老朱的影子。 老朱这两年反腐成果如此之大,离不开他的情报支持。 这次由他出手,拿下周德兴和王诚全家,群臣自然知道这是太上皇的旨意。 若是朱标下旨,那动手的就应该是杜同礼。 大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蒋瓛出手拿人。 自然而言的就认为,这是对‘逼宫’的报复。 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很正常,敢逼宫肯定要付出代价。 太上皇杀伐果决一辈子,岂会受他们这个气? 也有人认为老朱太小气,之前你说了不追究,怎么翻脸就不认账了? 而且就算你想打击报复,就不能等风头过了? 真正慌乱的,是和他们一起逼宫的勋贵。 别看之前他们高调,其实就是抱着法不责众的思想。 眼见皇帝竟然真的要搞清算,他们自然害怕。 有人在家等死,有人四处托关系打点。 还有人则已经开始提前准备后事。 朱元璋也是故意恐吓群臣,并没有告诉大家原因,而是任由大家乱猜。 虽然没有办法清算你们,但吓唬一下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次恐吓的不只是闹事的勋贵,还有别的文武大臣。 咱虽然退位了,可照样能杀人。 别用法不责众那一套来对付咱,咱不吃那一套。 这一招确实很管用,这几天群臣一个比一个老实。 关于大分封的争论都小了很多。 就连徐达、李善长他们,都以为朱元璋迫不及待要搞清算。 私下找陈景恪打听情况,如果是真的,他们准备劝谏一下。 不是反对搞大清算,而是目前不合适。 事涉宫闱,陈景恪也不好对他们多说什么,只告诉他们与逼宫无关。 周德兴他们是犯了别的事儿,只是以前没有被查出来。 “这次他们逼宫,太上皇想了解具体情况,派人去调查。” “结果把他们以前干的事情给查了出来。” 听到这里,李善长二话不说起身就走。 突出一个不掺和。 事实上他也没办法掺和太多,胡惟庸案他不干净,有些事情掺和太多反而是给自己找麻烦。 徐达就相当无语了,这事儿闹的,还真是……活该啊。

相关推荐: 赘婿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魔界受欢之叔诱(H)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姑母撩人   生存文男配[快穿]   御用兵王   高达之染血百合   大唐绿帽王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