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不过不同的皇帝,自然有不同的风格。 朱元璋比较实在,但语气往往比较犀利,多有警示之言。 朱标比较宽仁,多关心手下的身体和家庭情况,但话语比较中规中矩。 朱雄英就不一样了,说话有点二。 什么陛下很好,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倒是本太子最近被什么事儿给气得不行。 要是奏疏里没给他问安,恰好又是他批复的,他就会写: 你只问候太上皇和皇上,没有问候本太子,不是个忠臣呐。 如果属下奏疏里有提到他,比如说什么太子受万民爱戴,他就回复: 算他们有眼光,能发现本太子的贤明之处。 要是属下说的是一件比较气人的事儿,他就回复: 我要是在那里,就一脚踹死他们。 诸如此类的话语,简直不要太多。 一开始朱标还觉得有失君主的尊严,说话应该保持威严。 朱雄英就反驳道:“不就是和封疆大吏培养私人感情的吗,越随意反而越显得亲近。” “至于威严,谁不听话就把谁砍了,敬畏之心不就有了吗。” 让朱标无言以对。 朱雄英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私下找陈景恪问了问。 陈景恪倒是很支持。 皇帝的威严不在于奏疏上的文字,在于手中的权力。 只要大权在握,别的都好说。 得到好兄弟的支持,他就放下心来,在这条路上愈走愈远。 很快他就批到一份从淡马锡递过来的奏疏,正是新任淡马锡总督傅安写的。 详细的汇报了那边的具体情况。 淡马锡是南洋计划的核心,朱雄英自然非常关心,抽出来逐字逐句的阅读。 傅安到达之后,淡马锡已经恢复正常,至少表面上如此。 许柴佬戴罪立功,利用剩下的一万余人,勉强让商业街以及各种机构运转起来。 为路过的商船提供各种服务。 大屠杀的事情传开,正常来说会严重影响到商船的停靠,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人气。 然而大明的政策就是,想要通过麻六甲海峡,就必须去淡马锡拿通关文书。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巨额海贸利润的驱使下,海商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淡马锡报关。 一开始他们还战战兢兢,生怕被弄死。 等到了岛上才发现,情况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非但没有丝毫混乱,反而更加的井然有序。 以前总是有商船想插队,现在所有人都按照划定的区域,老老实实的停靠排队。 偌大的海港,数千条船,竟然没有丝毫的混乱。 船只停稳后,会有引导员给他们分发传单。 将之前的种种都写了下来,就连杀了九万余人的事儿,都毫不避讳。 最后警告所有人,到了淡马锡必须遵守规矩,否则后果自负。 还有就是,如果在岛上被骗了,或者对衙门的工作不满意,可以在哪里进行投诉之类的。 发现衙门的工作漏洞,或者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在哪里提等等。 对于最后这几句话,大家都嗤之以鼻。 投诉?呵,懂的都懂。 不过这张传单也算是让他们稍稍放下心来,至少朝廷不是无缘无故杀人。 想起之前岛屿上的情况,他们反而觉得很解气,杀的好啊。 对于新秩序,也有了期待。 上岸之后,看到的也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画面。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木头亭子,里面有差役值守。 既维护治安,又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街道虽然有点冷清,但非常的和谐。 以前常见的乞丐、街头混混,横行霸道的商家,全都不见了。 在岛上从事商业活动的,大都面带笑容,客客气气的。 坑蒙拐骗之类的事情,彻底绝迹。 这种种变化,终于让大家相信,淡马锡变了。 或者说,最初那个熟悉的淡马锡又回来了……不,比那会儿更好。 只能说,杀人有时候确实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傅安到达淡马锡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之前得知淡马锡的事情,他对许柴佬很是鄙视的。 真是天胡开局被弄的一塌糊涂,果然是商人出身,见小利而忘大义。 本来他以为,到达淡马锡之后,会是一个烂摊子等着自己接手。 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和谐的场面。 这也让他对许柴佬的观感改变了不少。 尤其是交接工作的时候,许柴佬更是毫无芥蒂,也没有任何保留。 很痛快的将所有事情都移交给了他。 而且还毫不避讳的,将自己之前工作的经验教训全部告知。 让傅安对淡马锡的情况,有了更充足的了解,对如何执政也有了思路。 正是因为这一份善缘,让傅安在奏疏里,替许柴佬说了不少好话。 朱雄英又不傻,自然看得出来缘由。 冷哼一声,自言自语道:“还算这个废物识趣。” 继续往下看,是关于朱樉的。 解决完淡马锡的事情之后,他就按照计划,对南洋大族展开了打击。 从南宋开始,就有很多人南下谋生,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在当地形成了很多大家族。 这些家族和土著联姻,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关键是,他们长期处于王朝统治之外,对朝廷缺少足够的敬畏之心。 朝廷的许多政策,他们不但不支持,有时候甚至故意拖后腿。 这一次朱樉以淡马锡岛为突破口,大肆株连,将许多南洋大族连根拔起。 等傅安到达淡马锡的时候,南洋大族已经消失了三成。 并且朱樉的行动依然没有结束。 奏疏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朱雄英看了下奏疏上的事件,是一个半月之前发出的,他不禁想道: “二叔的行动应该结束了,不知道有没有启程去小亚细亚。” 第357章 南洋清除计划 正如朱雄英猜测的那样,朱樉确实已经完成了对南洋的清洗,准备启程前往极乐岛。 在出发前,他召开会议做了最后一次盘点。 李芳作为秦国国相,出面做了汇报:“……南洋大族半数被消灭,已经完成了既定计划。” “收缴现钱四百二十五万贯,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初步估计价值过千万贯……” “其余物品太多,价值暂时还未估算出来。” “抓捕奴隶……囚犯一万七千三百余人。” “除了这些东西,最重要的各类船只缴获了三千八百余艘。” “不过能远航的只有五百四十艘,其余皆为中小型船只。” 他说的都是正儿八经能出海的船,那种只能在近海捕鱼的舢板和小舟,都没计算在内。 这收获可谓是太丰厚了,堪称是一波肥,在座的众人都有些兴奋。 果然是陛下的亲兄弟啊,给的好处实在太足了。 有了这些东西,秦国的起点会更高,他们在那边也能少受一些罪。 听完汇报朱樉表情淡然,好似完全不在乎一般: “海外值钱的物品挑出来带走,再剩余的拿到淡马锡出售,然后换成各类资源。” “短期内我们不具备造船能力,这批船能带走的尽可能带走。” “这些囚犯将会是我们的第一批子民,不可虐待,尽量让他们活着到达极乐岛。” 这些人世居南洋,从小和海洋打交道,是最好的水手。 从其中挑选青壮加入水师,也能更快的成型。 李芳自然也明白这一点,说道:“是,我已经安排人专门照顾那些囚犯。” “我也已经告诉过他们,到达极乐岛为秦国劳作三年可赦免其罪过,纳入秦国民籍。” “现在这些人的情绪已经稳定不少。” 朱樉点点头,说道:“将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挑选一批精品出来,一部分分发给诸位,一部分留作装点秦王宫。” 众人都不禁皱眉,这还没到地方呢,就已经开始准备享受了吗? 朱樉解释了一句:“我们是天朝上国的藩属,不能落了大明的声誉。” “这些东西是用来装点门面,给那些蛮夷看的。” 众人恍然大悟:“大王英明。” 秦国初建,短期内是没办法修筑奢华王宫的。 别人到你这里来拜访,一看你的房子很拉胯,再进屋一看啥也没有,人家会怎么想? 有了这些艺术品就不一样了。 别管房子的外表如何,进屋一看全是艺术品。 随便拿一件出去都价值连城,自然就会心生羡慕。 房屋的朴素简陋,在他们心里也会变成务实的体现。 接着,其他人也各自将自己负责的事情汇报了一下,整体来说非常的不错。 朱樉终于露出满意的表情,不过他依然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最后一个人。 一个女人,杏红。 其他人的目光也都看了过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杏红毫不怯场,起身说道: “我已经成功将消息散布出去,不少土人势力蠢蠢欲动,只是碍于大王的威势不敢乱动。” “等您离开,他们定然会有所行动。” 朝廷的计划不只是打击南洋大族,这些大族虽然不怎么服从朝廷指挥。 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扩张。 而且他们虽然和土著合作,却也同样在挤占土著的生存空间。 将他们打掉,等于是帮助南洋土著壮大势力。 这种愚蠢的事情,朝廷自然不会做。 朝廷真正的目的,是两者全都打。 可是身为宗主国,伸手去打藩属,是需要一个理由的。 别管这个理由有多扯淡,都必须要有。 否则唇亡齿寒之下,别的藩属国就会离心离德,乃至集体反抗大明。 到时候再想搞什么民族大融合政策,就要多付出千百倍的代价。 所以,朝廷借着淡马锡岛的机会,将南洋大族打的元气大伤。 然后再散布一个消息出去。 朝廷对南洋大族非常不满,皇帝公然在朝堂说: 身为泱泱大国的子民却不珍惜文明之邦,竟然背弃祖宗、君父,这就是所谓的不忠不孝。 说白了,皇帝已经不承认他们是大明臣民了。 否则秦王岂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屠戮南洋大族。 南洋土著势力早就眼馋那些大族的财富,以前只是摄于大明的威势,不敢乱动。 现在得知大明竟然不承认这些大族的身份,他们自然忍不住心中的贪婪。 早晚会对剩下的南洋大族动手。 一旦他们动了手,大明就可以以此为理由出兵,对整个南洋进行一次大清洗。 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将这里的土著清空一部分,才更加方便迁徙汉人过来居住。 二就是为了这里的土地。 许诺勋贵进行大分封,来换取他们对新政的支持。 之前一直靠朱元璋的信誉为担保,来让勋贵相信这场交易。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且皇帝也换成了朱标,勋贵们难免会产生疑虑。 是时候兑现承诺了。 不过在陈景恪的计划里,第一批只是为了取信于人,并不准备大规模分封。 其一,南洋土地有限,大规模分封也不现实,更没必要。 其二,陈景恪可是很清楚世界有多大的,美洲才是最适合分封之地。 其三,南洋是大明的后花园,分封太多诸侯,反而不利于发展。 在这里封十个八个诸侯,让勋贵们知道朝廷不是忽悠他们的,就足够了。 这就是本轮南洋计划的全部内容。 朱樉就是计划的执行者,他将散布谣言的计划交给了杏红。 一来她熟悉南洋的环境,二来也是一次考验。 很显然,她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朱樉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很好,你没有让本王失望。” 杏红笑道:“还要多谢诸位兄长的支持,否则靠我一个人哪能这么顺利的完成计划。” 众人心中非常的受用,对她的观感好转了许多。 因为之前的经历,众人对她其实很是不屑。 一个妓女能有什么本事? 就算有点小聪明又如何?娼妓就是娼妓。 杏红也明白这一点,不过什么都没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能力。 然后恰到好处的一句兄长,成功扭转了众人对她的看法。 朱樉目睹这一切,心中更是满意。 这个女人,没有愧对他的信任。 之后,众人按照他的吩咐,将多余物资出售。 又采购了许多生活必需品,将所有的船只都装满。 给老朱和朱标写了一封奏疏之后,正式踏上了前往小亚细亚的旅程。 看着远去的船队,许柴佬说道:“我们也该回京请罪了。” 看着船队消失在天际,岑信通叹道:“是啊,工作已经移交完,也是时候回去了。” 说到这里,转头看向许柴佬:“你不去楚国吊唁一下父母吗?” 许柴佬苦笑道:“我已经被族谱除名,哪还有脸回去吊唁。” 岑信通正色道:“无论如何,血缘关系是断不了的。人都已经不在了,去看看吧。” 许柴佬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亲情占据上风,说道: “也好,正好顺路去看看,不知道当年的旧相识是否还在。” 岑信通摇摇头,说道:“据说楚王的手段非常狠辣……” 楚王朱桢的手段确实非常狠辣,一举将国内的大族尽数查抄。 还以勾结大族意图造反为由,将岛上的大型土著部落全部剿灭。 经此一事,吕宋岛再无大族,也再无大型土著部落。 大部分土人被纳入楚国治下,接受楚王的统治。 少部分逃入深山老林,其生活状态彻底回归原始。 朱桢没有理会这些土人,回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没有乱搞,而是照搬了淡马锡岛的律法。 他的部下非常不明白,为何不模仿大明,而是模仿淡马锡岛? 朱桢语重心长的道:“你们没见过陈伴读,不懂他有多厉害。” 他的部下更是疑惑:“大明的制度也是陈伴读设计的啊。” 朱桢解释道:“大国和小国岂能一概而论?” “楚国地不过数百里,人不过十余万。强行仿照大明的制度,就是取祸之道。” “淡马锡也是岛屿,陈伴读根据岛屿特性制定的制度,才更适合我楚国。” 众人恍然大悟,敬佩的道:“大王高见。” 随后,又有一个人提出疑问:“可是,我们也没人懂淡马锡的详细制度啊。” 一知半解的去模仿,弄成第二个淡马锡就麻烦了。 朝廷可是杀了九万多人,才对那里完成重塑。 咱们要是出问题了,总不能向朝廷求援,也来一场大屠杀吧? 一想到那种后果,众人都不禁打了个寒噤。 朱桢笑道:“这一点我也考虑到了,早就派人去淡马锡拉拢了几名有经验的官吏过来。” 他的手下更担心了:“那些人连淡马锡都治理不好,如何能治理好楚国?” “用他们,岂不是要步淡马锡后尘?” 朱桢安抚道:“放心,我岂能想不到这一点?邀请的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况且,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正因为他们失败过,反而比别人更懂的如何才能将事情做好。” 虽然一众部下还是有些不安,却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据说重建后的淡马锡堪称南洋乐土,可见之前的失败确实让那些人积累的许多经验。 朱桢突然叹息道:“要是能将许柴佬请过来就好了,我愿许以国相之位。” “可惜,他是陈伴读的人,我不敢出手啊。” 众人面面相觑,您老还真是敢想啊。 且不说你把许家给灭了个一干二净,双方算是过节的。 就说人家的身份地位,虽然犯错了,依然是当过淡马锡总督的。 当年可是和你平起平坐的,甚至很多时候你还要仰仗人家。 这会儿就要招揽了? 更何况,人家还要回京请罪,能不能活下来还不好说呢。 咋,你想保他? 问题是,您有这么大的面子吗。 朱桢并不知道部下的想法,否则肯定气的七窍冒烟。 正应了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半个月后部下来报,许柴佬想吊唁长辈,希望获得准许。 朱桢大喜,这就是瞌睡来枕头啊。 当即就亲自去码头迎接,见面就充满歉意的道: “许总督,此时实在抱歉……只是上命难为,希望你能谅解。” 许柴佬自然不信什么上命难为的规划,不过经历了那么多,他在政治上已经逐渐成熟。 知道政治就是如此残酷,更明白朱桢为何会如此做。 更何况,自己戴罪之身,对方竟然没有丝毫轻视,亲自出迎还道歉。 他非但没有恨对方,反而很是感动: “大王折煞许某,此乃他们咎由自取,只能怪他们自己。” “听说时候大王将他们的尸骸收敛安葬,不使其暴露荒野,许某感激不尽。” 朱桢自幼接受儒家思想,对死人保持着最起码的尊敬。 在清理过大族之后,命人将他们的尸身按照家族进行埋葬。 没想到今日竟然还能有意外收获,这让他更是高兴。 双方寒暄过几句之后,许柴佬就去埋尸之地吊唁了族人。 朱桢还没有迂腐到一人一坟的地步,只是用草席裹起来摆放在一个坑里集体埋葬。 许柴佬的父母就在其中。 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自然不能挖出来逐个分辨。 所以他统一吊唁了一下。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朱桢派人过来邀请他赴宴。 整个楚国的头面人物,全都出席了。 这种礼遇,让许柴佬更加感动。 但他也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朱桢这么做定然是有其目的的。 所以在宴席结束后,就主动询问可有什么能帮助的。 朱桢也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目的:“我欲在楚国施行淡马锡的制度,只苦于不懂新政。” “希望能得到许总督的指点。” 许柴佬笑道:“我当是何事,大王何不早言。” 于是就拿出一本厚厚的书:“这是我对新政的理解,以及这些年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帮到大王。” 朱桢郑重的接过:“谢许总督帮助,若楚国有所成必有厚报。” 接着两人又闲聊起来,朱桢话里话外都透露出招揽之意。 许柴佬非常的感动,没想到还有人能如此看重他。 但他并没有留下的打算。 陈景恪对他有知遇之恩,淡马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必须回去请罪。 所以并没有接朱桢的话。 第二天就启程,踏上了返回洛阳的道路。 第358章 无题 许柴佬和岑信通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年底,新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然而对于大明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喜庆年。 因为是建章元年的新年,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其实这也是老朱留在凤阳不回来的原因,不想抢了儿子的风头。 大年初一这一天,在京的入品官员、地方封疆大吏的代表、藩属国的使节,特邀而来的社会名流…… 约有上万人齐聚承天门前的广场。 朱标和朱雄英皆身着衮袍,站在承天门接受臣民朝拜。 陈景恪被特许上了城楼,站在朱雄英的后方。 虽然他尽量将自己缩在朱雄英身后,可依然被许多人看到。 众人不得不感慨,陈伴读宠冠群臣啊。 事实上,陈景恪是真不想站在这上面。 看看这上面站的都是谁,一个朱标,一个朱雄英。 也就是老朱不在洛阳城,否则肯定也站在这上面。 李善长和徐达俩人,都只能站在下面的人群里。 他一个小小的伴读,站在这那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太显眼了。 木秀于林的道理,他又岂能不知。 他想要婉拒这份殊荣,去人群里和大家一起参拜。 朱雄英一拍桌子,说道:“我看看谁敢拿你怎么样。” 朱标的话就很实在了:“等大同思想问世,你必将遭到理学派的疯狂攻击,想低调都不可能。” “还不如现在就张扬一点,表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反而能让部分人心生忌惮,不敢肆意攻击你。” 陈景恪一想,确实有道理,于是就出现在了城门楼上。 站在承天门上俯视下方,只见承天大道两侧插满了旗帜,彩色布条迎风飘扬。 旗杆下站着一排排身穿红色大氅的禁军将士,威风凛凛。 道路中央站满了参加大朝会的宾客。 第一队列是文武百官。 左侧是文官,李善长居首。右侧为武将,徐达居首。 第二列是邀请而来的名流,以及僧道。 藩属国使节则在第三列。 这盛大的场面,让陈景恪激动不已。 很快,在礼部的主持下,百官朝拜天子。 最让陈景恪震动的,是藩属国使节的朝拜环节。 上千名使节穿着代表自己族群的服饰,匍匐在承天门下,向大明天子表示臣服。 这一幕让他热血澎湃,恨不得仰天长啸抒发心中的畅意。 作为穿越者,他对这一幕的感触更深。 上一世,汉人政权如此强势还要追溯到唐朝,之后就是近千年的沉沦。 大明初年倒是有了点万国来朝的迹象,可惜太过短暂。 之后就是满清的彻底沉沦,以及近代百年屈辱。 正因为经历过低谷,他才更能感受到盛世的不易。 穿越到这个时代,在踏入皇宫的那一刻开始,他所追求的不就是帮助华夏避开屈辱史。 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盛世吗。 眼前的这一幕告诉他,他做到了。 即便现在就死去,他也能坦然面对华夏的列祖列宗。 但他并未就此满足。 他还要做更多,要让华夏文明变得更加辉煌灿烂,变得更加文明。 朱雄英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目睹这一幕,同样很兴奋: “我要让来朝觐的藩属使节团,扩大十倍百倍。” “我要让大明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朱标只是眉头一挑,并没有理会。 对于自家儿子的雄心壮志,他可是太了解了,已经懒得进行评论了。 陈景恪则附和道:“这一天必将到来。” 朝拜过后就是赐宴,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剧情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各种歌舞表演,一场又一场,从开场延续到宴会结束。 除了汉族舞乐,其他各族也都将自己最好的节目拿来过来,以博得天子欢颜。 有些节目大家欣赏不来,但有些精彩的节目,引得众人纷纷喝彩。 陈景恪自然又有不一样的想法,他指了指正跳民族舞的人群,说道: “你看到了什么?” 朱雄英骄傲的道:“我看到了万国来朝,你又看到了什么?” 陈景恪笑道:“我看到了族群大融合。” 各个族群的风俗文化齐聚大明,进行碰撞交流。 碰撞的过程,就是大融合的过程。 交流的最终结果就是大融合。 朱雄英微微颔首道:“幸好。” 陈景恪疑惑的道:“什么?” 朱雄英笑道:“幸好你的理想和大明的目标是一致的。” 陈景恪说道:“确实,幸好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两人相视一笑,开始专心欣赏歌舞。 另一边朱标被群臣环绕好不热闹,只是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饮酒。 皇帝都不能饮酒,其他人自然不敢放开喝。 就连蓝玉都变得稳重了许多,只和几位亲信部众小酌了几杯。 以他嚣张跋扈的性格,很多人都以为朱标登基后,他会变本加厉。 谁知并没有如此,他更加的低调。 但执行军法却更加的严格,文明治军和抚慰使制度已经在全军推行开。 与之相反的是,原本对他恨的咬牙切齿的军官群体,反而变得谦恭起来。 阳奉阴违的事情大大减少。 让大明军队的纪律性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宴会过半,一排排内侍出现,给桌子上添新菜。 其中有一道菜名,让陈景恪有些发麻。 花熊肉。 花熊可能有些人不熟悉,它还有个名字叫大熊猫。 这要是放在前世,少说得千刀万剐。 看着面前的滚滚肉,陈景恪伤心不已,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哐哐吃了两大碗。 朱雄英还是第一次见他这种吃相,就说道:“景恪喜欢吃花熊肉?” “早说啊,兽园里还有几头,回头全杀了送你家去。” “要是不够吃,我再让人去山里抓。” “咳咳……”闻言,陈景恪差点被呛着,连忙说道: “还是别了,花熊那么可爱,吃它有罪恶感。” 朱雄英笑道:“你吃它肉的时候,我可没看出一点罪恶感来。” 陈景恪老脸一红,说道:“都已经这样了……再说这也是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不是。” 朱雄英忍俊不禁:“你表达喜欢的方式,真特别啊。” “哈哈……”周围人也一起大笑起来。 因为这件事情,现场氛围更加热闹,大家欢声笑语很是欢乐。 陈景恪却决定,以后要好好保护一下滚滚。 要是真给它搞灭绝了,那就太罪过了。 所以……所谓的动保大多都是保护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爱谁谁。 新年庆典在一片欢乐祥和中结束,之后就是自由时间,大家各自走亲串友。 陈景恪一如既往,就那几家关系好的走一走。 其余登门送礼的,一律交给福清出面打发,她也乐此不疲。 他自己则去了书院,陪留守的师生一起过年。 朱雄英也抽空过来亮了个相,将留守师生激动的热泪盈眶。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过来的目的,倒也没说什么。 等师生们离开,只剩下两人的时候,朱雄英问道: “书院也建起两年了,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成效啊。” 陈景恪笑道:“培养个学生少说也得十年八年,这事儿还真着急不来。” 朱雄英有些不甘心的道:“就没出几个天才,一年顶别人三五年的?” 陈景恪无语的道:“天才也需要将基础打好才行。” 朱雄英说道:“五叔学习你的医术,不是很快就见成绩了吗?” “怎么培养几个理科人才就这么难?” 陈景恪严肃的道:“你真的以为周王学的很好吗?” 朱雄英疑惑的道:“不好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好,我教他的都是最终的结果。” “如何发现的这个结果,又为何要用这种方法治疗,他都没学。” 医学也只是理科的分支,没有系统学过理科知识,是朱橚最大的短板。 不过即便如此,也依然能让他成为医神、医圣一类的人物了。 朱雄英问道:“有区别吗?” 陈景恪说道:“有,你知道十成十得一百,可是为何十成十得一百
相关推荐: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虫族之先婚后爱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阴影帝国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以力服仙
小公子(H)
下弦美人(H)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