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需要你坐镇洛阳,帮我弹压军方。” 蓝玉彻底解开了心结,起身下拜,郑重的道: “敢不为殿下效死。” 第280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 有句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 大明想要休养生息,可外敌却不会配合。 云南那边叛乱不断,更准确说,大明至今尚未真正征服云南全境。 很多部落逃到了原始丛林,不服朝廷的管理。 还有些部落口服心不服,叛降不定。 即便朝廷制定了种种民族政策,效果依然不大。 幸得西平侯沐英镇守,方才确保了大明对云南的统治。 川蜀一带的南蛮部落也同样如此,不知道发什么疯,好几个部落叛乱。 只是很不幸的是,恰好赶上傅有德镇川蜀。 老傅一瞅这情况顿时乐了,毫不客气的笑纳了这份军功。 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彻底平定了叛乱。 之后朱元璋调整了军事部署,在四川、湖广、贵州三地设立都司,防范南蛮再次作乱。 反倒是两广、江西、福建等地,这两年没有爆发什么土人之乱。 究其原因,还是太孙朱雄英安抚得法。 这些土人部落,果然如之前约定的那样安分守己。 遇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再如之前那般直接造反,而是派人来找太孙告状。 朱雄英也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满足,而是分情况。 如果他们占理,就帮他们讨回公道。 为此陆陆续续处置了十几个不当人的贪官污吏。 如果是他们的要求过分,朱雄英不但不满足,还会给予训斥。 有时候还会写信,狠狠的痛骂他们的首领等人。 挨了训斥的土人部落,不但不生气,反而乖乖的改正。 然后送上礼物,表示一定改正,太孙您别生气。 这让所有人无不啧啧称奇。 很多时候,这些省份的地方官遇到和土人相关的棘手事情,也会派人来求助朱雄英。 只要他发话,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 可以说,这一份成绩,为朱雄英赚足了声望。 尤其是云南、两湖、川蜀、贵州等地的蛮夷作乱,更是衬托的他不凡。 不过,这些土人作乱虽然麻烦,对朝廷来说不过是癣疥之疾。 真正麻烦的还是来自于北元的压力。 也速迭儿杀死天元帝父子,自命蒙古大汗。 他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了元朝国号、取消了皇帝称号,也废除从中原学习到的政治制度。 全面恢复了蒙古旧制。 如果认为他这么做是为了去汉族化,那就太小瞧他了。 忽必烈击败了他的祖先阿里不哥,成了蒙古大汗,然后建立了元朝。 他废除元朝国号,去皇帝称号,全面恢复蒙古旧制。 就是为了否定忽必烈一系所做的一切。 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正统’身份。 既然忽必烈一系的做法是错的,那我恢复蒙古旧制就是对的。 我才是蒙古黄金血脉的继承人。 我杀了脱古思帖木儿父子也不是造反,而是为了维护蒙古正统。 他这一招确实很好用。 之前说过,虽然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蒙古人并没有大规模南迁去中原定居。 大部分人依然生活在草原上,过着祖祖辈辈一样的生活。 所以,蒙古人基本上还保持着祖辈的生活习惯。 元朝皇室从中原学到的那一套政治制度,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以前这种情况还不严重,毕竟首都在北平。 这种政治制度,更多是用来治理中原和南方的。 草原上依旧使用原本的制度。 可等北元王廷逃到草原上,这就情况就显得很突兀了。 现在也速迭儿全面恢复蒙古旧制,反而更符合大众的认知。 两厢一对比,可不就显得他更像正宗的蒙古大汗吗。 接受他的统治,好像也不是什么问题啊。 也速迭儿轻松的洗去了犯上作乱的罪名,摇身一变成了蒙古正统的维护者。 再凭借手中强大的实力,很快就获得了蒙古各部的效忠,成为了真正的大汗。 然后他果如陈景恪所预料的那样。 新主上位,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必然会南下劫掠的。 况且蒙古这两年,接连遭到大明的军事打击,损失也非常严重。 不南下劫掠,是无法顺利熬过这个冬天的。 从四五月份开始,他们就频繁南下。 只不过当时也速迭儿还忙于稳定内部,南下的兵力并不多。 主要来自于前丞相咬住和前太尉乃儿不花。 他们这么积极,其实也是为了向也速迭儿表忠心。 只是大明早有准备,他们非但没占到便宜,还撞了个满头包。 即便如此,大明的边军也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蒙古人给中原带来的阴影才过去不久,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还没有消失。 消息传回京师,朱元璋等人再次感叹于陈景恪的智慧。 一次猜中是运气,两次就是实力了。 而且还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变化,做出的推算,更显得不容易。 陈景恪自己却没有丝毫得意,而是表情凝重的道: “也速迭儿也是雄主啊,恐怕咱们的蚕食计划要改一改了。” 在座的都是大佬,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徐达说道:“以也速迭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果给他成长的时间,恐怕会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必须要趁他还未成长起来,出兵彻底将其击溃。” 大明休养生息,别人也同样在恢复实力。 如果也速迭儿能力一般,无法快速完成草原一统,大明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 但现在他表现出了超强的能力,就不能给他喘息时间。 必须要趁现在蒙古实力虚弱,一鼓作气将其彻底打垮。 朱雄英有些庆幸的道:“还好,咱们提前结束了其他方向的战事。” “现在只打北元,并不会影响大明休养生息。”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 大明七千五百万人口,又有中南半岛等地提供粮食。 不用压榨百姓,也足以支撑在一个方向用兵。 朱元璋也不是犹豫的人,既然必须要打,那就提前做准备。 他立即就下令,军改先紧着山西和北平来,必须要在秋季结束之前完成。 同时秘密传令给朱棡和朱棣,加紧练兵随时做好出征准备。 是的,这一次朱元璋准备让两个儿子挂帅,同时从山西和北平出兵,分两路北伐草原。 还下令往山西和北平输送军需粮草。 提前准备,大明可以做的更从容。 大明的军粮输送制度很奇特,日常所需全靠商贾运送。 其实就是利用盐引制度。 商贾往边关运送军需粮草,边关出具证明。 他们拿着证明来换取盐引。 只有战争时期,才需要征用民夫运输粮草。 现在大明提前半年开始做准备,依然能借助商贾的力量运输。 也就是多发放几张盐引的事情,那些商贾巴不得这种事情多发生几次。 这都是钱啊。 至于修筑碉堡的计划,则再次推后了。 先看明年北伐结果再说。 想起这个蚕食计划,陈景恪也是哭笑不得。 还真是一波三折啊。 不过这本就是个长期计划,倒也不急在这一时。 ----------------- 这些事情,并不能影响到大明脚步,变革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陈景恪反而闲了下来。 他又不用负责具体事务,该出的主意也出完了,可不就是闲了吗。 也终于能抽出时间,去自己的书院瞅瞅了。 这天一大早,他乘船来到书院。 偌大的地方,就只有这一所书院,显得非常的冷清。 不过陈景恪很满意这个环境,安静了才好治学。 书院里面倒是很热闹,有学子在操场活动。 小孩子们无忧无虑,吵吵闹闹很是开心。 更多的教室或传出讲课的声音,或传出齐声朗诵的声音。 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让陈景恪心生欢喜。 来到办公室,却见方广津一副气冲冲的模样,周围不少人在安慰他。 陈景恪笑道:“呦,这是谁把我们的大天才气成这个样子啊。”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见到他,纷纷行礼: “院长您来了。” 方广津也连忙起身:“院长,您什么时候来的。” 陈景恪笑道:“刚到,就看到你在生气,说说发生什么事情了。” 方广津,形学研究班发掘出来的天才,算学天赋非常高。 不论是多么困难的算学问题,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 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吃透了新式算学,熟练的使用各种新式定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也是陈景恪最器重的一个人,并给予了其极高的期望。 什么线形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拓扑流行,群论等等,都等着他来研究重现呢。 他自己对算学也非常痴迷,研究起来可谓是废寝忘食。 本来他是不用来教学的,是陈景恪强拉着他教的。 而且还不是让他教算学,而是教的自然。 原因很简单,给他换换脑子休息一下。 方广津自然不愿,可他对陈景恪很尊敬,又不愿意拒绝,只能不情不愿的接过了这个担子。 每天都会抽出半个时辰的时间,给学生们上课。 今天这么生气,原因也很简单。 有人对自然这门课提出了质疑。 “……那群勋贵子弟竟然说自然没有什么用,学子们受到他们的影响,现在也不乐意学这门课了。” “您说气不气人?” 其他人也纷纷出声谴责,甚至表示就不应该让这群权贵子弟进来。 陈景恪眉头微皱,问道:“都有谁质疑?” 方广津说道:“带头的就是那个汤暹,徐增寿他们有参与。” 汤暹是汤和的二孙子,借着徐达那次机会,一起塞过来的。 只是徐增寿竟然也参与了,有点出乎意料。 陈景恪又询问了一下他们几个平日的表现。 几位先生虽然很生气,却也没有污蔑人,将他们的真实表现说了一下。 虽然他们自恃身份,平日里比较端架子,且抱团形成小团体,却并没有欺负人行径。 学习态度也挺端正,没有惹过什么事情。 唯独对自然学科非常不满,时常捣乱。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好,我知道了,此事交给我了,这两天我就给解决了。” 众先生反而有些不安起来,迟疑了一下开始替他们求情。 这些孩子虽然做的不对,可毕竟都是孩子,教训几句就算了,用不着将他们撵走。 陈景恪笑道:“不会,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他们所犯也不是原则性错误,还是以教育为主。” “我有别的办法管教他们。” 原则性错误自然是违法犯罪,尤其是知法犯法,决不能轻饶。 在陈景恪心目中,真正保护未成年的方法,是对伤害未成年的罪行,从重从严甚至加倍处罚。 如果是未成年自己犯罪了,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尤其是对恶性犯罪,绝对不能姑息。 这才是真正的保护未成年。 众先生这才放下心来,就是质疑课程,实在没必要处罚太重。 之后陈景恪并没有直接去找汤暹等人,而是在书院转了一圈之后返回了家中。 他知道汤暹等人为何会质疑自然科目。 现在他们学的是第一册,内容非常简单,讲的也都是一些身边的自然现象。 比如瀑布边为什么会有彩虹,凸透镜聚光产生高温,小孔成像等等原理。 这些知识看起来确实很新颖,但要问用处,确实不大。 对习惯了做学问参加科举的古人来说,确实有些上不得台面。 汤暹等人质疑它的用处,是很正常的。 别说是他们,就连外面的读书人,也一样觉得这玩意儿没什么用。 洛下书院将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弄到课堂上,属实太可笑了。 这种传言,普通的学生可以不在乎。 出身权贵之家的徐增寿等人却无法不在乎。 默默地抵触,乃至公然质疑,就很正常了。 陈景恪知道,想要靠语言扭转他们的认知很难。 那干脆就给他们来个大的,彻底镇住他们。 等见识过自然科学的魅力之后,就不信他们还不感兴趣。 至于如何镇住他们,他已经有了想法。 这个东西本来是准备后面再拿出来的,现在有必要提前弄出来了。 接下来几天他连皇宫都没去,特意让福清去请了几天假,猫在家里做试验。 经过不知道多少次失败,终于将东西给制作了出来。 第281章 留声机 陈景恪要亲自给学生上课,扭转他们对自然科目的认识,消息传开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不少先生站在窗户前旁听,想要看看他要怎么做。 学生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很少露面的院长突然出现在教室,都觉得有事情要发生了。 尤其是今天他还要给大家上自然课。 很难不让大家联想到前几天发生的事情。 尤其是汤暹等人,做贼心虚之下更是惶惶不安。 在别人面前他们可以端权贵子弟的架子,在陈景恪面前一点都端不起来。 毕竟陈景恪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能和他们的父祖平等论交。 在书院又是院长。 比身份,比能力……不论比什么,他们都比不过。 最关键的是,他们很清楚,真要闹矛盾了,自家长辈不会给自己撑腰的。 回家告状不但没用,大概率会被长辈胖揍一顿。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硬气不起来。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找他们的麻烦,而是笑着说道: “自然科目是我提议设立的,很多人可能不解,这东西有什么用啊。” 汤暹等人更是惶恐不安,坏了坏了,来找麻烦了。 “书院外面的人,对此的质疑声更大,不少人当面嘲讽。” “我从来都一笑了之,从来都不辩解也不反驳。” “不是我大度,也不是我不敢反驳,而是不屑于反驳。” “就好像一只蚂蚁嘲笑大象,长这么大的身体有什么用。” “大象但凡低头看一眼蚂蚁,那都算他输。” “哈哈……”大家哄然大笑。 汤暹等人脸色涨红,这话太刺耳了。 陈景恪话锋一转,说道:“其实我刚才那番话是不对的。” 众人都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井底之蛙眼中的天空,只有碗口大。” “这不是它们的错,因为它们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这么大,是环境束缚了它们的视线。” “如果井外的人因此嘲笑它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无知和傲慢呢?” 学生们大多都有些发愣,对他们来说,这个道理实在太深奥了。 反而是窗前旁听的先生们,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就如刚才我嘲笑不懂自然的人,也充满了傲慢的味道。” “傲慢,是做学问的大忌。” “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学者,是永远心怀谦虚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才是真正的大贤应该具备的心态。” 不论是旁听的先生,还是教室内的学生,都深以为然点头。 或许他们不懂其中的深意,但至少他们能知道,这么做是对的。 但汤暹等人却觉得不以为然,有用就是有用,没用就是没用。 你说的大道理再多,还是无法解释自然有什么用。 陈景恪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 “圆内是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外是我们还未掌握的知识。” “你们发现没有,懂的越少,我们能看到的未知也就越少。” “懂得越多,我们能看到的未知也就越多。” “所以,在真正有学问的人眼里,自己有太多太多东西不懂,自己不过还是个初学者,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反而是学问低的人,能看到的未知也少,就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于是就生出傲慢情绪。” 这个比喻非常的形象,众人都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 尤其是学生们,看向陈景恪的目光充满了敬仰。 他们听过太多院长的传说,今日终于见识到了,果然很厉害。 懂的道理好多啊。 陈景恪将粉笔扔在桌子上,说道:“好了,大道理说完了,咱们说点实际的。” “自然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你们无法理解它的意义,这是很正常的。” “问题不在于你们,而是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到位。” 众人心下一凛,来了来了,终于要开始算账了。 汤暹等人也在心里打鼓。 很显然,大家都以为他在说反话。 “我不是在说反话,这确实是我们做的不够好。” “其实自然学科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你们所学课本上的知识,只是皮毛的皮毛。” “其目的是为你们启蒙,让你们初步了解自然。” “只是因为太过于浅显,反而无法让你们了解这门学科的用处。” “真正的做法,是一开始就让你们了解这门学科的用处。” “这样你们才会重视,才会产生兴趣,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疑问了。” “所以我才说,这是我们做的不够好,问题不在于你们。” 听到这里,众人更加佩服,对陈景恪也更加的喜欢。 院长真的好和蔼,好谦虚啊。 汤暹几人松了口气,然后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我就把这一课给大家补上,让大家知道自然到底有什么用处。” 众人不禁好奇起来,想要知道他准备怎么做,更好奇自然到底有何高明之处。 陈景恪也没有再墨迹,将自己带过来的盒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一样东西。 正是温差发动机,近两年贵族群体流行起来的玩具,被广泛应用于风扇。 难道他说的用处就是这? 大家不禁有些失望。 温差发动机确实很神奇,可大家见的多了,已经失去了那种震撼力。 更何况,这玩意儿除了能带动小风扇吹吹风,也确实没啥用处。 但马上他们就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陈景恪又从盒子里拿出一样东西。 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下面是木板做的平台,木板上有个铜杆子。 杆子最上方横向固定着一个纸杯,纸杯下方是一个同样横放的玻璃杯。 纸杯尾部插着一根牙签,牙签另一头放在玻璃杯上。 陈景恪将其和温差发动机摆放在一起。 用一根绳子做的履带,将温差发动机的轮子,和另一个东西上的轮子连接在一起。 众人都不禁疑惑,这是什么东西? 你不会是准备用两个杯子,让我们见识自然的用处吧? 陈景恪自然能猜到大家的想法,神秘的道:“别急,马上你们就知道了。” “现在我需要一个人配合我做实验……嗯,汤暹,就你来吧,过来。” 汤暹也没犹豫,起身就走了过来: “院长,需要我做什么?” 陈景恪提起茶壶往温差发动机里倒热水: “温差发动机你是知道的,等会儿杯子转动起来的时候,你对着纸杯大声的说话,随便说什么都行。” 对着纸杯说话?所有人都不禁好奇起来,这是做什么? 汤暹虽然很疑惑,却也不怕,说道:“好,我知道了。” 陈景恪将一切都准备好,再次问道: “准备好了吗?我说开始你就对着纸杯大声说话,声音一定要大。” 汤暹干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凑近纸杯说道:“准备好了。” 陈景恪按着温差发动机轮子的手指,轻轻拨动了一下,轮子转动起来。 轮子带动绳子履带,绳子履带带动另一头的轮子,两个杯子开始转动起来。 “开始。” 汤暹大声喊道:“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陈景恪目光一直盯着玻璃杯,只见牙签在玻璃杯上划出清晰的痕迹。 他在牙签的一头,镶嵌了一颗金刚石碎屑,能在玻璃上留下痕迹。 这是经过上百次试验,换了几十种材料,才勉强找出来最适合的东西。 直到牙签快要走到头,他才伸手摁住温差发动机。 “好了,可以停下了。” 汤暹这才停下,然后一脸不解的看向他。 “院长,这就可以了吗?” 其他人也都揣着同样的疑问,就这? 陈景恪笑道:“别急,马上你们就知道了。” 说完他把玻璃杯复位,对众人道:“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保持安静,不要发出任何声响。” 众人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 陈景恪松开摁住发动机的手指,玻璃杯再次旋转起来。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却听到一道声音从纸杯里传出: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尽管声音很弱,还带着杂音,又有些失真,可依然能分辨出这就是汤暹的声音。 众人一个个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 汤暹更是吓的连连倒退好几步,脸色一片煞白。 不知道谁率先惊呼道:“妖怪,汤暹的声音被这个妖怪给抢走了。” 汤暹下意识的反驳道:“没有没有,我还能说话。” 说完才反应过来,是啊,自己的声音怎么会出现在纸杯里? 这是什么妖法? “嗡……”教室里和炸开了锅一般,变得嘈杂起来。 门外旁听的先生们也忍不住了,推开门走进了进来。 程一民一马当先,又是激动又是忐忑的道: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做到的?” 其他人也都看向陈景恪,等着他的回答。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安静。” 接连喊了几声,教室里才安静下来,所有的学生都用敬畏的目光看着他。 陈景恪这才说道:“这就是利用自然知识制作出来的东西,我叫它留声机。” “顾名思义,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还能重新播放。” “至于原理……说的太复杂你们也不懂,你们只要知道,声音会让物体产生震动。” “这个你们可以自己试一下,并不复杂。” “而纸杯的效果就是喇叭,它可以聚拢声音增强震动,也能放大声音。” “对着它大声说话,震动会更加清晰更加强烈。” “而且声音的震动是有频率……就是有节奏的,不是随便震动的。” “看到这根针了吗,它是记录声音震动节奏的笔。” “而玻璃杯,就是记录这个节奏的纸。” “针的尾部有一粒金刚石碎屑,大家都知道金刚石可以划玻璃,自然也能在玻璃杯上刻下痕迹。” “当针震动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杯上刻下相应的痕迹。” “当我们把一切复位,针顺着之前刻下的痕迹重新走一遍,就会产生相同节奏的震动……” “震动顺着针传递给纸杯也就是喇叭,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 众人听的一头雾水,但至少有一点他们听明白了,这不是妖法而是能被人掌握的工具。 看着众人渐渐恢复正常,陈景恪笑道: “现在,大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了吗?” 众人连连点头,三三两两的说道:“感受到了。” 就连汤暹、徐增寿等人,也同样如此。 这个震撼实在太大了。 记录声音啊,简直就是神迹。 陈景恪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现在这个留声机只能记录几句话,声音小还不清晰,实用性并不大。” “但这不是留声机的问题,是我们的技术有问题。” “我们不应该因为它的这些缺点就嘲笑它,觉得它没有用。” “真正正确的做法,是想办法改进它。” “总有一天,我们能造出可以记录一刻钟那么长的留声机,声音又清晰又响亮,就和面对面说话一般。” “我们可以将音乐刻录在里面,想听音乐了,不用去找乐师,拿出留声机随时可以听。” “还能将课程录在里面,反复的去听去学习,直到学懂。” “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声音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子孙。” “这样虽然我们人不在了,可我们的声音却留在了世间。”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人皆眼睛一亮。 还是那句话,对于推崇祖先崇拜,擅长记录历史的华夏人来说。 历史留名,身后事,都是值得重视的大事。 能将自己的声音记录下来传给后世,仅此一条,就足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这一刻,留声机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 这时,汤暹上前,羞愧的道:“院长我错了,不应该轻视自然。” 陈景恪很是欣慰,说道:“还记得我方才说的话吗,你质疑自然是正常的。” “是我们没有将此事说清楚,所以你无须为此道歉。” “但你确实应该道歉,不过不是向我,而是向方先生。” “因为他是你的师长,尊师重道是基本的素养。” “你可以质疑自然学科,但作为学生不应该冒犯先生。” 汤暹点点头,朝方广津鞠躬道:“先生,对不起。” 方广津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也有错,没能让你们了解自然的奥秘。” 陈景恪心下开心不已,问题解决。 第282章 给朱标上课 解决了汤暹等刺头,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陈景恪又拿着留声机挨个教室转了一圈,给所有人演示了一下这东西的效果。 别的都不需要说,只一句:此物可以将人的声音记录,传之后世。 就足以代表一切。 而留声机,不过是自然科学下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 从此,再也没有学生质疑自然的用处。 不光是学生,就连行学研究班的很多人,也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找来教科书自己研究起来。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陈景恪编写的自然书虽然有四册,但内容非常浅显。 只是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了初步解答,并没有深入,就算是第四册也不例外。 最深的内容,也就是解释了杀鬼、油锅捞铜钱等骗术的原理。 而且也只说了是如何做到的,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究其原因,这四本书是用来给小孩子启蒙的,没必要太深。 太深了小孩子也看不懂。 真正的理科教科书,他还没编写出来。 倒不是多难,只是将最浅显的理科知识整理出来,梳理出一个粗略的框架。 对他来说并不难。 问题是没时间。 整天忙于政务,得点空就去翻看史书总结经验,实在没时间写什么教科书。 连本草纲目他都已经放弃了。 只能说,有得有失。 留声机带来的影响并没有结束,相反才刚刚开
相关推荐:
《腹黑哥哥。霸道爱》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高达之染血百合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生存文男配[快穿]
缠绵星洲(1v1虐爱)
人妻卖春物语
小公子(H)
我以力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