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109章

第109章

时后悔也已经晚了。 指望普通牧民保守秘密,自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们就用北元的所有情报,包括脱古思帖木儿的所在,换取了自己部落活下去的机会。 至于王廷会不会遭遇打击,已经与他们无关了。 得到情报,徐允恭命令手下将这些牧民押回庆州,自己则带领几名手下,押着这支部落的首领先一步返回。 此时,蓝玉也正带着一众部将看着地图发愁。 三月初他按照计划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大宁出发来到庆州。 然而接下来打哪,成了最麻烦的问题。 不要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军都出动了,还不知道打哪。 这是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攻打游牧民族时都要面临的问题。 找不到目标。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很难掌握其行踪。 关键是,他们可以随时走。 今天你掌握了情报,等大军出动,很快人家就走了。 蓝玉此时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不知道敌人在哪。 狼居胥山自然是一个很明确的目标,那里必然生活着大量北元人。 可那里离庆州有两千多里。 带着二十万大军横穿整个荒漠,那简直就是找死。 大军不累死,也饿死在路上了。 就算勉强走到,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 再假设,明军还能保持战斗力,人家北元又不是瞎子聋子,就不会逃走? 到时候无法获得粮食补给的明军,只能人吃人了。 当年霍去病也是带着偏师行军,且还是经过好几次军事行动,才实现了封狼居胥。 蓝玉就算再想立功,也知道一战定乾坤是异想天开。 他的目标是缓步推进,今年前进五百里,明年再前进五百里,然后再寻求决战。 “朝廷的战略是,在有水源的地方修筑城池,然后驻军垦荒。” “用这种方法,一点点蚕食漠北,最终将北元消灭。” “所以此次我们出兵的目的,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而是寻找合适的地方筑城。” “只要第一座城池能修建起来,我们就将化被动为主动。” “大家来商量一下,这第一座城池修筑在哪……” 就在这时,亲兵进来汇报,徐允恭将军回来了,还带回了重要情报,在外面求见。 蓝玉眉头微皱,面露不喜之色。 这边正召开重大会议呢,有什么事情不能等等再说?非要赶这个时候? 不过谁让徐允恭身份特殊呢,面子还是要给的。 “让他进来。” 很快浑身血迹的徐允恭,就气喘吁吁的走进来。 看到他的样子众人都不禁一愣,什么情况? 这是刚刚从战场厮杀回来的,还有敌人敢来庆州撒野? 蓝玉连忙询问情况。 徐允恭就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全部讲了一遍。 竟然掌握了天元帝的行踪?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蓝玉则是狂喜,这不就是瞌睡来枕头了吗。 不过他还保持着理智,将那部落首领叫过来,一番询问才终于确定了情报真实性。 “哈哈……好好好,还未开战允恭你就立下一大功。” 徐允恭也难掩喜色:“侥幸侥幸。” 蓝玉又勉励了几句,就让他在一旁旁听。 “诸位以为这条情报可信否?” 众将纷纷发表意见。 有人认为不可信,毕竟一群普通牧民,怎么可能掌握北元皇帝的行踪? 就算是真的,现在他会不会已经走了? 而且从辽东前往贝尔湖的这一路上,肯定布满了北元的眼线,大明军队走不出去多远就会被探知。 天元帝有的是时间逃走。 也有人认为可信,正因为消息来源突然,才没有造假的可能。 而且那个部落首领说的也完全符合逻辑。 唐胜宗分析道:“去年大明攻打辽东,北元伪帝为了方便指挥,必然不会离辽东太远。” “但为了自身安全,他也不会离辽东太近。” “捕鱼儿海离辽东七百里距离,不远不近非常合适。” 王弼也赞同的道:“有湖就有水,有水就有大片的牧场,才能养活北元王廷和周边的部落。” “我认为,北元将王廷放在这里,是完全有可能的。” 两人的分析,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最终蓝玉拍板说道:“不论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我们都必须去一趟捕鱼儿海。” “你们也说了,这里有湖有水有大片牧场,自然也适合建城屯田。” “如果真能在这里抓住北元王廷,那最好不过。” “如果找不到,我们就在这里筑城。” 有人质疑道:“这里深入草原,在此筑城会不会太危险了。” 蓝玉说道:“有水泥怕什么,况且也不是只修这一座城。” “等城池建好,会沿途修筑堡垒驻扎军队。” “到时形成一条数百里的防御带,压缩北元人的活动空间。” 以水泥修筑城池堡垒连成一条线,然后线变成网,彻底控制草原。 这是很早之前就提出的战略。 这些年军方一直在推演这种战略的实施方案,朝廷也一直在囤积水泥和原材料。 现在终于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 见蓝玉有了详细方案,其他人也不再说什么。 之后众人商议起具体该怎么做。 直接率军打过去肯定不行,北元王廷必然在辽东方向布满了探子。 等他们发现明军动向,完全可以退走,让大军扑个空。 所以,明军最好能隐藏行踪。 而这恰恰是蓝玉最擅长的。 作为先锋出身,他最擅长的就是秘密行军和奔袭。 当即就制定了方案:“延安侯,你率领五万人佯装主力,吸引北元注意力。” “记住不要演的太过,将伪帝惊走了。” 唐胜宗虽然不愿,却没有抗命,况且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功劳。 “我亲自率领十五万人,从庆州北上绕过北元正面,从侧面给予其打击。” “这一路上多派探马,将沿途遇到的人全部杀死,绝不能泄露大军行踪。” 一日后,唐胜宗率领五万大军,将队伍拉长伪造成十余万大军的模样,向庆州南方出击。 而捕鱼儿海则在庆州的西北方向,正好错开。 北元不知道自己王廷所在已经暴露,根本就猜不到大明的真正目标。 只以为唐胜宗率领的就是明军主力。 他们一边派人监视明军,一边派人将这个方向上的牧民全部迁走。 准备来一个坚壁清野。 注意力全部被唐胜宗吸引,自然而然的,其他方向上的力量就会减弱。 三日后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只携带了一个月的粮草一路向北进发。 徐允恭再次担任先锋大将,率领五千人先一步出发,清除沿途遇到的一切人。 而且他们从沿途抓到的人嘴里,再一次确定了脱古思帖木儿的所在地。 二十天后,明军来到捕鱼儿海南岸。 蓝玉立即命军队休息,然后派徐允恭去刺探详细情报。 徐允恭攻打了一个落单的小部落,确定北元王廷就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处。 那里有一条河流冲刷出来的平原,名为大斡耳朵,端的是水草丰茂。 这种好地方,自然只能有王廷占据。 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全部都在那里。 另外还有十五万军民,全都是王廷本部人马。 掌握了详细情况,蓝玉大喜。 立即就制定了进攻计划,夜袭。 这一招可以说屡试不爽。 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名将用过,蓝玉自己都用过不知道多少次。 计划制定好之后,就命令大军原地挖坑洞休息。 明天晚上开战。 别问为啥不安营扎寨,也别问为啥挖地窝子。 这次蓝玉没有再让徐允恭担任先锋,而是让王弼担任了这个位置。 至于原因有三点: “其一,北元王廷的准确情报是你发现的,已经立了头功。” “其二,此战非常重要,定远侯骁勇善战经验丰富,让他打头阵我放心。” “其三,你还年轻,立功的机会还多。定远侯已年迈,打一仗就少一仗……” 这是蓝玉给徐允恭的解释。 徐允恭非常感动,作为主帅蓝玉求稳是正常的,完全没必要给他解释。 “大帅放心,末将知道该怎么做。” 蓝玉欣慰的点点头,从公事的角度,他确实没必要给徐允恭解释。 但从私交上来说,蓝玉还是决定给这个晚辈说一声,免得产生误会。 总之,事情就此定下,就等大军修整恢复精力就开战。 但正应了那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 半夜气候陡然变冷,大风四起。 沙尘暴来了。 此时正值四月中旬,大风频发的季节,有沙尘暴并不奇怪。 一直在关注外部动静的蓝玉,第一时间就苏醒过来。 确定大风之后,立即就命人去将几位大将都叫了过来。 “天气突变,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虽然会影响到我们行军,但北元王廷也绝对想不到,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 “我决定改变计划,明日一早发动突袭。” 众将没有一个反对的,越是到这种时候,就越忌讳有不同声音。 更何况大家也都觉得这个计策不错。 打仗本就因时而变,现在起了沙尘暴,夜袭反而更加危险。 白天打效果反而更好。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北元王廷的注意力,全都被唐胜宗给吸引了。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蓝玉的十五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在沙尘暴起来之后,他们一边痛骂贼老天,一边关起门来放心大胆的睡觉。 就连平时应有的巡逻,都减少了许多。 这种鬼天气,谁来打仗,不要命了吗。 然后他们就知道了,确实有这样一支不要命的军队。 第264章 破王廷 四月十二日,对中原百姓来说已经开始准备迎接夏季,对草原百姓来说还处在冬季的尾声。 一场沙尘暴让将将回暖的天气,再次变的寒冷。 在确定起了沙尘暴,大多数牧民都是嘟囔几句,穿上衣服起来看一下牲畜。 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就回毡房裹紧褥子继续睡。 今天肯定是干不了活儿了,太早起床就是浪费粮食,还不如多睡一会儿。 但有些人是睡不成的。 比如巴依尔,他是一名普通的北元士兵,在营帐里睡的正香,被揪起来巡逻值班。 不情不愿的爬起来,嘴里还不停的嘟囔: 这种鬼天气,有什么可巡逻的,明军还能打过来不成? 然而他也只敢悄悄抱怨几句,不敢违抗军令。 穿好皮甲拿起兵器,走出营帐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一张嘴满口的沙子。 “呸呸呸……这该死的大风。” 旁边一名战友说道:“别抱怨了,你就是骂的再狠,这风也不会停,你的班也要值。” 巴依尔悻悻的闭上嘴巴,跟随小队来到划定的区域值班。 北元王廷所在,并没有建立栅栏。 一来草原缺少树木,这玩意儿又不好随身携带,实在没那个条件。 二来他们的牧民还要出去放牧,有栅栏反而会影响大家出入。 没有栅栏,四面八方都是通的,确实更加方便。 所谓值守,也就是在一些路口站站岗巡巡逻,实际上就是瞎转悠。 溜达了一圈之后,他们就找了个毡房躲在背风面偷懒。 就在众人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的时候,突然一阵闷雷声传来。 众人都愣了一下,生活在草原上他们太熟悉这个声音了,这是马群奔跑的声音。 “谁这个时候出来遛马?不要命了吗?” “遛什么马,估计是谁在训练军队吧。” “这种大风天训练军队?疯了吗?” “那你以为是什么?总不能是明军打过来了吧?” “哈哈……”此言引起大家的哄然大笑。 明军还在南部的草原上,和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呢,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众人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却并没有怀疑是敌人攻打。 正抱着心爱的妃子睡懒觉的脱古思帖木儿,并没有听到马蹄声,但也被部下给叫醒了。 起床气让他变得有些暴躁:“去看看是谁在纵马,好好教训一下,这么大的风也不知道消停点。” 部下也不敢多说什么,连忙派人去打探。 外面,听着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巴依尔一阵心惊肉跳: “听声音像是冲着我们来的啊,不会真的有敌人打过来了吧?” 他的话引起了众人嘲笑,还是那句话,这会儿咋可能会有人打过来。 巴依尔依然难以安心,踮起脚向着远处眺望。 沙尘暴导致能见度降低,什么都看不到。 见周围战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而且上级也没有什么命令传达下来,他也只能认为是自己多疑了。 或许真的是上面搞的练兵呢。 至于顶着沙尘暴练兵是否合理……这不是他一个小兵应该考虑的。 马蹄声越来越近,渐渐的能看到模糊的身影。 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在沙尘里犹如巨龙一般。 只是实在看不清到底是谁的人马,只知道人很多。 “快站好快站好,被百户看到有你们好受的。” 一直没说话的小队长,出声组织大家继续巡逻。 别管来的是谁的人,他们都要站好。 巴依尔跟在众人身后站成一队,假装继续巡逻。 但他的目光却一直盯着远处的那支骑兵。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终于看到了对方的衣着。 巴依尔瞳孔忍不住剧烈收缩,嘴里惊恐的喊道:“敌袭,是明军,是明军……” 其他人转头看去,也发出惊恐的叫声。 那名小队长慌乱的摸出牛角号角,拼命的吹动。 “呜呜呜呜……”警报声顺着大风传入营地内。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号角声响起。 敌人真的杀过来了。 被侍卫吵醒的脱古思帖木儿已经起床,正在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他心中暗暗发狠,若让他知道谁大风天在这遛马,定然狠狠的惩罚。 然后他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号角声。 这声音他太熟悉了,正是遭遇敌袭时的报警声。 可谁敢来打他?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明军,而是也速迭儿。 蒙古帝国最后一任大汗蒙哥死在钓鱼城,蒙古帝国陷入了汗位之争。 最终的结果是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一分为四。 忽必烈当时在前线带兵,火速回师击败了亲弟弟阿里不哥,成为他们这一支的大汗。 阿里不哥虽然失败,但人还活着,部众也都保全了。 可双方之间的仇恨却保留了下来。 阿里不哥一系,向来不服忽必烈一系,试图夺回汗位。 这种仇恨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也速迭儿就是阿里不哥的后裔,在元朝败退草原之后,就一直图谋不轨。 脱古思帖木儿也一直在提防对方。 而且他自认为自己行踪隐秘,明军不可能知道他的王廷在哪。 可是也速迭儿知道啊。 因此,他接到警报声,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明军,而是也速迭儿。 但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猜测,也速迭儿空有野心没有那么强的实力,不敢明目张胆的袭击自己。 而且自己派了很多人监视对方的行动,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没有消息传来。 那么到底是谁? 不过现在是谁已经不重要了,赶紧迎敌吧。 他立即下达了好几条命令,命令众将召集军队抵抗敌军,并让人将太子和丞相都找来。 其实不用他派人全喊,太子天保奴和丞相失烈门等人已经找了过来。 ----------------- 王廷之外,巴依尔看着犹如御风而来的明军骑兵,心中无比的恐惧,握着长枪的手都开始颤抖。 随着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一种无与伦比的压迫感袭来。 “跑啊。”终于有人坚持不住,丢下兵器大叫着逃走。 巴依尔也想逃,却发现脚就像是长在了地上,根本就抬不起来。 只能本能的举起手中的长枪,试图朝敌人攻击。 然后一股巨力传来,他手中的长枪被击飞。 下一刻觉得自己飞了起来,在空中转了好几圈才掉落在地上。 努力的睁开眼,发现不远处站着一具无头尸体。 鲜血像是喷泉一般从脖子上喷出。 好美的血泉……那尸体好眼熟…… 然后意识一黑,陷入了永恒的黑暗。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毫无防备的北元人,几乎没有形成任何有效的抵挡。 王弼眼见如此,立即改变策略,分兵。 他将先锋队一分为五,并对另外四个偏将说道: “只管往敌人扎堆的地方冲锋,人冲散就走,不要让敌人聚集在一起。” 然后他自己带着大部人马,直接向着北元王廷腹心地带杀去。 他的任务就是发动突袭,让对方陷入混乱。 那么还有什么比凿穿更具有威慑力的呢,如果能够找到北元汗帐,那就更好了。 传说汗帐非常高大宏伟,举目应该就能看到。 只是可惜,沙尘天气能见度太低,王弼瞅了一圈都没看到,只能向着中心地带杀过去。 一路纵马厮杀见人就砍,也不知道杀了多久,忽然感觉前方一片空荡荡的。 竟是已经杀穿了北元王廷,来到了另一侧。 回头看着陷入混乱的北元王廷,王弼畅快的大笑起来: “哈哈……儿郎们,累不累。” “不累。”众将士尽管气喘吁吁,却正士气高昂。 “好,那就再随我杀过去。”王弼一挥长刀,纵马冲了出去。 “杀。”众将士杀气腾腾的大喝着,紧随其后。 随着来回冲杀,北元王廷彻底混乱。 尤其是惊慌失措的牧民四处逃窜,将还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军队给裹挟冲散。 而后续蓝玉率领主力赶到,更是彻底断绝了北元负隅顽抗的念头。 脱古思帖木儿见事不可为,就带着太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门等人,在几十名怯薛的保护下逃走。 至于别的嫔妃、皇子、公主、大臣等等,则全部顾不得了。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收尾。 最后清点战果,共俘获诸王、嫔妃、公主、官吏、将领三千余人。 军士男女九万余人,还缴获有大量的牲畜、车辆以及印玺、牌敕和图书。 就连北元玉玺都被缴获。 看着眼前的战果,蓝玉欣喜若狂。 当即就想把这些财宝赏赐给将士们,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还好被王弼给拦住了:“大帅,别的分了也就罢了,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但缴获的北元王廷财物,还需原样不动的送回应天,让陛下处置。” 蓝玉瞬间清醒过来。 临阵缴获的财物众将士私分,这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就算是朱元璋也不会说什么。 最严苛的文官也没办法挑刺。 将士们的军饷才几个铜子,靠那点钱就想让他们卖命,可能吗? 虽然大明施行了军功爵制,可真正能获得勋爵荣誉的,毕竟只是极少数。 更多将士们怎么办? 允许临阵缴获财物,是一种刺激将士作战的有效方式。 但这个私分也是有限度的,普通财物私分了没问题。 像北元皇室的财宝则必须交给君主,只有君主才有权力处置这些东西。 将士们私分,那就是僭越,是目无君主。 当年侯君集灭了高昌,如此大的功绩,最后却被下狱问责。 就是因为他私分了高昌王的财宝。 至于什么纵容士兵私下劫掠,那不过是借口罢了。 想到这里,蓝玉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得意忘形了。 “谢定远侯提醒,我差点犯下大错。” 王弼心中也松了口气,他还真怕蓝玉打了打胜仗得意忘形,那样对他们都没有好处。 现在竟然如此听劝,看来脾气确实有所收敛。 他没有再提此事,而是说道:“经过审问,伪帝带着伪太子趁乱逃走了,我们该怎么做?” 蓝玉略微思索之后,就做出决定:“追,一事不烦二主,此事就交给定远侯你了。” 王弼当即就说道:“是,末将这就带人去追。” 蓝玉叮嘱道:“注意安全,若遇强敌不可恋战。” 之后他又命令大军四处出击,彻底扫清捕鱼儿海一带的部落。 等命令下达完毕,他才对手下说道:“将北元王廷的财物全部登记造册封存好,一个铜板都不能差。” “再将俘获的北元贵族全部看押起来,尤其是女人要单独看管,不容许任何人去碰她们。” “如果有谁敢乱伸手,休怪本帅不讲情面。” 众将心中一紧,连忙应是。 这事儿的轻重他们都很清楚,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乱碰的。 否则前一刻还是大明功臣,后一刻就身首异处了。 更何况那位朱皇帝,可从来都不是一个眼睛里能容沙子的人。 虽然自赵瑁案之后,就再没有大规模屠戮百官,可老虎打盹那也是老虎。 ----------------- 随着蓝玉一声令下,十五万大军除了五万看守俘虏,剩下十万四处出击清扫周围部落。 前面已经说过,去年为了应对辽东之战,北元将辽东一带的部落全都迁走了。 其中一部分就安置在捕鱼儿海附近。 开春之后陆续有一部分迁走了,可还有一部分依然留在当地。 这一下就全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半个月后,战事基本结束,各军又俘虏了约莫六万余人,俘获的牛马牲畜数百万头。 王弼也在此时率军返回,他顺着天元帝逃跑的方向一路追逐。 最终因为其他部落迟滞了脚步,并未追上。 怕离大部队太远遭到围攻,只能引军返回。 这让蓝玉非常遗憾,这一战的战果不可谓不丰厚,甚至可以说是不世之功。 可没能抓住天元帝,始终是一个遗憾。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时沙尘暴遮挡了北元的视线,掩护了明军的进攻。 也反过来遮挡住了明军的视线,为天元帝逃跑创造了条件。 只能说,天意如此。 作为主帅,蓝玉可没功夫在这遗憾,很快就收拾情绪投入到新一轮的战事之中。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 接下来蓝玉将大军分成三路,再次横扫了方圆数百里的地界。 虽然收获寥寥,却也极大的压缩了北元普通牧民的生存空间。 而且春季正是牲畜繁殖季节,不利于迁徙。 在明军的进攻下,各部落牧民只能四处逃窜,导致大量怀孕的母畜死亡。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草原牲畜产量将会锐减。 而对游牧民族来说,这是极为致命的。 待做完这一切,蓝玉命王弼率领五万大军前去和唐胜宗会和,然后双方一并撤回辽东。 而他自己则率领十万大军,押送缴获的战利品踏上了归程。 至于捕鱼儿海,已经化为一片废墟。 最终蓝玉还是放弃了在这里筑城的计划,原因无他,太深入草原了。 离最近的庆州还有七八百里距离,在这里筑城必然会受到北元不间断的袭扰。 面对北元骑兵的骚扰,所谓垦田更是无法进行,只能从后方运送粮草。 而这八百里距离,对大明来说就是死亡之路。 至于沿途修筑堡垒,则代价太大且实用性也比较低。 这个战略最佳的实施方案,是从北平、山西、陕西三省边界同时动工。 一点点修筑工事向北推进,然后形成一张网蚕食草原。 背靠三省,原材料运送之类的都非常方便,进退更加自如。 这其实也是军方推演出来的最佳方案。 比花费巨大代价,在捕鱼儿海修筑城池更加可靠。 蓝玉作为高级将领,自然也是知道这个计划的。 之前说要在捕鱼儿海修筑城池,不过是为了鼓舞部下士气而已。 这会儿真达成了战略目标,实现了对北元王廷的打击,自然不会干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大军后撤的路上非常安全,一路连个人影都见不到,更遑论北元的阻截了。 不过蓝玉依然没有放松警惕,一路可以说小心翼翼,直到回到庆州城才松了口气。 然后自然就是庆祝,同时派人向朝廷汇报战果。 战报送到应天时,已经是六月底。 当时朝廷已经做好了迁都前的所有准备,朱元璋正准备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洛阳。 战报的到来可以说满朝沸腾。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蓝玉第一次挂帅出征,竟然就找到了北元王廷? 莫非这真的是天佑大明不成? 关键这个战报还是迁都前收到了,实在是喜上加喜。 朱元璋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蓝玉真是好样的,没有让咱失望啊。” 朱雄英兴奋的道:“古往今来,有此功绩者寥寥无几,永昌侯就是我大明的卫青和李靖啊。” 陈景恪也觉得惊讶,尤其是得知他们是如何打探到北元王廷所在的时候,更觉得不可思议。 还是那句话,农耕文明攻打草原民族,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找到人。 这情报直接送上门,这还真是天意啊,合该他们立着一大功劳。 然后他就想起了一件事情,貌似上辈子蓝玉就因为这个功劳得意忘形。 私分北元王廷财物,奸淫北元王妃,更是纵兵毁坏了喜峰关。 只希望这辈子,他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明军远征漠北,捣毁北元王廷的消息很快传出,应天沸腾。 不知道多少人高呼吾皇万岁,天佑大明。 因为迁都引起的一点点人心动荡,也彻底平息。 本来因为大明连年征战,内部频繁改革,而有所异动的各异族部落,也纷纷消停了下来。 大明依然是那个大明,威势更胜从前。 唯一能对他造成威胁的北元都被摁着头打,其他势力就更不是对手了。 要说高兴的还有一个人,徐达。 徐允恭这一战可一直冲锋在前,立下了很多功劳。 关键是,他发现了北元王廷所在,是头功。 仅凭这一份功劳,就足够让他在军中站稳脚跟了。 有句话说的好,前半生看父敬子,后半生看子敬父。 现在徐达正处在两者之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 能不能继续获得尊敬,就看徐允恭的表现了。 而徐允恭交上的答卷相当完美。 以后徐达也能拍着胸脯骄傲的说一句:徐允恭,我儿子。 朱元璋很快就拟定了对主要功臣的封赏。 蓝玉晋封护军、梁国公,王弼爵位不变,勋位从第四等的庶长晋为第三等的都尉。 其他将领也各有赏赐。 至于徐允恭的封赏,不外乎就是升官赏赐财物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生存文男配[快穿]   将军宠夫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下弦美人(H)   阴影帝国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