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月火焚心 > 第90章

第90章

手,再次开口: “好了,现在我需要一个懂汉话的人。” 话音刚落,有三个人同时喊道: “我……我会说汉话……” 喊完之后,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目光里充满了敌意。 就在这时,第四个声音响起: “我,我会说汉话……我还是冈本日川的副手……我知道所有倭寇的信息……” 此人正是松下纯太郎,用同伴的尸体当挡箭牌活了下来。 后来被俘虏。 他是懂汉话的,也正是因为懂汉话,才被冈本日川带在身边。 慢慢的成为小团体里的二号人物。 方才陈景恪问有没有人懂汉话,胆小怕事的他不敢当出头鸟,没有说话。 但随后的发展,差点将他给吓尿了。 竟然要将剩下会说汉话的都杀了? 他跟在冈本日川身边的时候,可是很显眼的,基本都知道他会说汉话。 这次简直十死无生了。 他心中无比的懊悔,为啥自己不抢先站出来呢。 然后,峰回路转。 第一个站出来的莫名其妙就被杀了,他活了。 但他一点都不高兴,望着前方摊手做无奈状的年轻人,就像是看到了魔鬼。 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笑着,轻描淡写的就把人杀了? 他见过很多因怒杀人,因仇杀人,因为残忍杀人…… 可是那些人杀人的时候,都带着杀气。 他没有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一点杀气。 他无法想象,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用如此平淡舒缓的语气,说出如此冷酷的话的? 他只看到了对生命极致的漠视。 越是如此,他就越觉得发自内心的恐惧,甚至比那天晚上被围剿还要害怕。 正因为惊恐,以至于忘了第一时间回答。 等反应过来之后,什么都顾不得了,连忙出声表面自己会汉话。 为了表示自己更有用,连身份都抖落了出来。 果不其然,成功吸引到了那个少年的注意。 陈景恪眉头一挑,冈本日川的副手?没想到还有大鱼啊。 “很好,你的态度我很喜欢,接下来该怎么做,你知道吧?” 松下纯太郎忙不迭点头。 都当了三十几年狗了,他可太知道了。 好狗就不能犹豫,主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知道知道,会说汉话的就我们四个了,我这就把他们三个杀了。” 此言一出,另外三人大惊。 有人大声向陈景恪介绍自己的用处,也有人怒视松下纯太郎,用家乡话咒骂着什么。 护卫们再次上前,将松下纯太郎身上的绳子割断,又丢给他一把刀。 松下纯太郎捡起刀,毫不犹豫的朝骂的最凶那个人砍去,一刀就将那人半个脖子给砍了下来。 血水犹如喷泉,喷了他一身。 感受到前战友温热的血液,他心中没有一丝同情和悲伤,反而升起一种兴奋感。 舔了舔嘴唇,他目光看下剩下两人。 就在这时,陈景恪疑惑的道:“你为什么要将他杀了?” 朱棡和朱雄英等人都有些疑惑,不是你让杀的吗? 但松下纯太郎却瞬间就明白过来,刚才对方只是问自己知不知道该怎么做,却并没有说让自己杀人。 杀人,是给上一个人的命令。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片冰凉,‘噗通’跪下: “主人,我错了,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陈景恪微微颔首,说道:“我向来不喜欢犯错的人,但谁让我实在太喜欢你了呢。” “今天就为你破一次例,不要再有下一次。” 松下纯太郎来不及高兴,重重的将头砸在地上: “谢主人。” 陈景恪没有再理他,而是看向剩下那两人: “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他的狗了。” 那两名倭寇也学聪明了,尽管心中无比痛恨松下纯太郎,为了活命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朝他跪下: “主人。” 松下纯太郎心中升起一股扭曲的快感,主人真是太体贴了,我一定要好好当狗。 一旁的朱棡露出若有所思之色,这一招拿捏人心的手法,很有意思啊。 朱雄英则挠了挠头,他只觉得这操作很拉风。 却有些琢磨不透,为何要这么做。 之后陈景恪给三人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按照商人、农夫、武士、贵族官吏的分类,将所有人的出身都弄清楚,你们有一刻钟时间。” 松下纯太郎三人不敢有丝毫疑问,连忙去做,很快就将人给甄别清楚。 其中商人和农夫是最多的,有两百余人。 武士其次,有一百多。 破落贵族官吏出身的,竟然也有十来个,可见日本此时的政局有多乱。 陈景恪指了指那些商人和农夫,说道: “以后他们就是你的人了。” 松下纯太郎大喜,再次跪下道:“谢主人。” 另外两人则用羡慕嫉妒的目光看着他。 然后松下纯太郎就来到这群人面前,用家乡话趾高气昂的说着什么。 人群先是一阵骚动,但很快所有人都朝他跪了下来。 这让他更加的兴奋。 以前他虽然是冈本日川的助手,但出身太低,根本就没人看得起他。 哪像现在,只是几句话就多了这么多狗。 果然,当狗也要选对主人才行啊。 等松下纯太郎将那些人收服,陈景恪又下达了新的命令。 只见他指着那十来个破落权贵官吏,说道: “让他们把所有武士都杀了,不愿意动手的,就一起杀了。” 松下纯太郎来到这群人面前,看着众人惊恐忌惮的目光,心中无比的满足。 日本尤为讲究血统,落魄的贵族那也是贵族,不是他一个奴仆出身的人,能高攀得起的。 但现在,这些人在他面前丑态毕露,任由他拿捏。 大明有句话叫什么来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这话说的太精妙了。 又是一通家乡话,这些落魄贵族大多都选择了拿起刀,只有三个比较强硬的,被当场砍死了。 最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剩下的十三名落魄贵族,将所有武士出身的倭寇全部杀掉。 做完这一切,十三人都犹如被抽去了灵魂一般,变得死寂沉沉。 陈景恪却很满意,让人将他们全部带走另行关押。 然后对松下纯太郎说道:“好好安抚你的部下,相信你知道怎么做。” 松下纯太郎立即说道:“是,我会让他们知道,您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您的狗。” 陈景恪伸出食指摇了摇:“不不不,他们不配当我的狗,我的狗只有你一个。” 松下纯太郎似乎受到了什么表彰一般,整个人都变得激动起来,腰不自觉的就弯了下来: “是主人,我一定会是您最听话的狗。” 陈景恪笑道:“好了,去好好安抚你的部下吧,过几日我有任务交给你们。” 之后又命人将十三名落魄贵族带走,单独关押起来。 事情至此告一段落。 回到住处,陈景恪才重重的松了口气,他的内心远没有表面那么平静。 这种事情还是第一次做,没经验啊。 朱雄英闷闷不乐的道:“这么好的机会,你竟然不知道让给我,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太孙。” 陈景恪心下莞尔,安慰道: “这些倭寇身份太低下了,哪配让你出手。” “你是大明的太孙,真要找狗,那也要找日本国君。” 朱雄英一想也对,心情马上就变好了,说道: “有道理,回头好好给我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 “将来我就找日本国君……就是那什么狗屁天皇……” “弹丸小国的国主,竟然也敢称皇,简直找死。” “就他了,我一定要弄个日本皇室……呸,王室当狗。” 陈景恪笑着附和道:“不是王室,都不配当你的狗腿子。” 朱棡有些无语,你们俩私下就这么没个正形吗? 要不是知道你俩的真本事,只看眼前。 我都以为你们是一对昏君和佞臣了。 不过对于陈景恪方才的操作,他很是赞赏: “不错,以后那个松下纯太郎,就任由你拿捏了。” 陈景恪长吁口气说道:“其实我心里很慌,不过是强作镇定罢了。” “能拿捏他,也不是我的办法有多高明。” “而是我为刀俎,他为鱼肉,只能任我宰割。” 朱棡点点头,很多时候‘势’比任何高明的方法,都更有用: “你为何要将武士出身的倭寇全杀了?” 朱雄英也有同样的疑惑:“对啊,武士的战斗力更强,为何你不想办法收服他们呢?” 陈景恪解释道:“日本的某些情况,和先秦时期有些相似。” “非常讲究血统,阶级严重固化。” “贵族的后裔即便是落魄了,在血脉上也是高贵的,平民几乎很难实现身份的跃迁。” “在贵族和平民之间,还有一个阶层,就是武士。” “这个阶层怎么说呢,就是靠卖命杀人来维持自己地位的……” 他为两人介绍了日本的各个阶层,最后总结道: “武士这个阶层,经历过武士道教育,较为好战桀骜不驯。” “他们是主动来大明劫掠的,很难真正将其折服。” “就算迫于压力屈服于我们,也很容易反噬。” “农夫、小商人、手工业者,身份更加低下。” “他们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对国家大义并不是太在乎。” “当倭寇大多是因为破产,实在活不下去了,比较容易屈服于强权。” “所以,我才让人将所有武士全部杀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且当着农夫、小商人的面杀,还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让那些落魄贵族动手,则是为了彻底断他们的后路。” “在军队里,武士的作用类似于大明的世袭武官,是一支军队的骨架。” “所以贵族争霸,核心力量就是武士。” “而且武士之间有着许多潜规则,也更加的抱团。” “如果让日本的武士知道,他们为了活命杀了一百多武士,将不会有武士再去效忠他们。” “没了武士的效忠,他们将彻底沦为下等人,再无重振家业的机会。”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亲手杀了那么多武士,他们就只能听命于我们。” “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让他们回去当间谍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没必要,大明支援他们一批军需物资,让他们去日本争霸。” “起兵的名义我都替他们想好了,振兴家族。” “这种情况在日本很常见,不会有人想到我们真正的目的。” “至于军需物资,可以借松下纯太郎这帮人的手转交。” “他们本就在一起当过倭寇,相互认识并不奇怪。” “这些物资,名义上是他们在大明劫掠的。” “想要效仿吕不韦奇货可居,支持这些落魄贵族复兴家族。” 朱棡眼睛一亮,说道:“不错,这个方法更加直接好用。” “还有松下纯太郎那些人,也可以让他们去劫掠日本沿海村镇。” “抓捕来的百姓,可以用来壮大自身,说不定他还真能有一番作为。”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还要对他们洗脑……嗯,施以教化。” “让他们知道,大明才是宗主国,他们只是藩属……” “然后再让他们,将这个消息告诉日本的底层百姓。” 日本高层皆以学习中国文化为荣,然而却禁止底层百姓学习。 当然,不是为了针对中国,而是禁止底层百姓学习任何文化知识。 包括日本本国的文化知识,也不允许学。 说白了,就是愚民教育。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很清楚一个道理,舆论这东西,你不重视就会被别人占领。 日本稿愚民政策,反而方便大明宣传自己的思想。 等到基层百姓,都接受了‘华夏’这个概念,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总之,在这个世界,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 先将他们的国家消灭,然后毁灭文字、文化…… 第225章 力学 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就开始对那些倭寇俘虏进行调教。 对松下纯太郎他们的教育就比较简单,学习华夏简史。 然后告诉他们大明的先进文明,什么科举改变命运啊,军功爵制改变命运啊。 还有什么均田制啊,摊丁入亩啊。 带着他们到繁华的地方游历,见识各种美好。 还带着他们参观军队,了解大明的强大。 从文化、制度、军事上,让他们羡慕大明。 然后给他们画大饼,做大明的狗可以获得那些好处。 除了画饼,还要有一些实际好处。 分地,在大明给他们每个人,都划分了一块土地。 但这块地暂时还不完全属于他们,要立下功劳才能拿到。 还许诺他们,可以将在日本的家人接到大明入籍。 然后没多久,这些还未入籍大明的倭寇,就纷纷以大明子民自居了。 嗷嗷叫着要回日本,为大明立功。 对这个效果,陈景恪非常满意。 同时感叹一声,老美培养殖人的办法真是太好用了。 而朱雄英和朱棡,则忙着做笔记。 这种教化方法很好很经典,要学习总结,以后在更多的地方使用。 那十三个落魄贵族,就没那么简单了。 他们虽然落魄了,但身为贵族,还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 对日本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感情。 想要改造他们,并没有那么容易。 陈景恪给他们找来了老师,专门教授朱理学和华夏简史。 有些人暗地里抵触,学的一塌糊涂。 陈景恪什么都没说,过上一段时间进行考核,将成绩最差的三个人杀掉。 剩下的人都才开始用心学习。 朱棡提出了疑问:“他们心有怨言,将来放回去恐怕也很难为我所用。”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对于他们这种人,忠诚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利益才是。” “只要大明保持强大,跟着我们能获得好处,他们就会一直屈服于我们。” “更何况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和我们合作。” “而且,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搅乱日本,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至于他们是否忠心,其实无所谓的。” 他们忠心,表现的足够好,还能让他们活下来。 不够忠心,利用完正好一起杀了。 朱棡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想的太多了。 像这种贵族,连自家君主都能卖,又怎么可能会效忠大明。 不需要问他们心里想什么,只看他们做什么就可以了。 既然说到了这里,陈景恪就决定多说几句: “我们真正要教化的,是他们的后人和普通百姓。” “让他们的后人从小接受大明教育,他们就是大明人。” “至于普通百姓,本就没有什么家国概念。” “他们只关心,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 “只要大明做到了,他们就是大明子民。” “而且大明教化四夷,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个优势可以确保,我们势弱的时候难以被敌人教化。” “我们优势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的教化别人。”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要太多。 某人类灯塔国,靠着自由大旗,在舆论阵线教化别国年轻人。 然后靠着这些年轻人,演变了许多国家。 但这一招,最终在中国面前碰了壁。 有那么几十年,中国的年轻人确实迷茫过,不少人在互联网上当过美分。 但他们很快就清醒过来,更多的人成了战狼。 那些人又开始污名化‘战狼’这个词。 然而,中国还是一天天变强。 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们层出不穷,将殖人嘴里的明珠一颗颗摘下。 更多的中国年轻人,重新拾回了自信。 虽然国家还有很多缺点,但这是我们的国家。 我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但你一个外人骂,就是不行。 这就是文化底蕴带来的优势。 即便我们身处谷底,也能靠着优势完成振兴。 而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将会一直存在下去。 又在南方停留了两个多月,时间进入十一月份。 朱雄英才在朱元璋的一再催促下,启程返回应天。 这次他享受到了真正的君主待遇,群臣出十里相迎。 国君是三十里,太子是十五里。 为了孝道,不能在礼仪上超过父亲,所以迎接他的标准定在了十里。 这并非固定的礼仪,属于实际操作中形成的潜规则。 以前群臣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 不过是太孙罢了,你爹都还没登基呢,你要什么礼仪规格。 样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正是因为他此行,在南方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树立了威信,收获了人心。 群臣才会如此郑重其事的,制定这套礼仪规格。 蓝玉本不用亲自出迎,但为了给自己的外甥孙捧场,他还是带着一票部下来了。 见到群臣如此恭敬他就知道,太孙已经化龙,不用自己搭台了。 心中无比的开心。 太子妃,你在天上看到了吗。 你的儿子长大了,已经有了君威。 想必你在天之灵也很高兴吧。 皇宫里,朱元璋急的团团转,不时的催促人去打探: “太孙怎么还没到呢?” 朱标在一旁劝道:“爹,他都是大人了,您别总将他当小孩子看。” “您这样,他不更无法无天了。” 朱元璋怼道:“放屁,咱的乖孙乖的很,怎么会无法无天。” “瞅瞅哪有你这样当儿子的,整天都不让咱和乖孙亲。” 朱标暗自懊悔,怎么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这种事情不知道发生多少次了,这老头见到他大孙子就会失去理智。 教导别人子孙,那都是一套一套的。 棍棒之下出孝子都能给整出来。 轮到他的宝贝大孙子,就全忘了,那叫一个溺爱啊。 这孩子没长歪,真是奇迹啊。 终于,孙福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陛下……陛下……太孙进皇城了。” 朱元璋大喜,就想去迎接。 脚步刚抬起,似乎想到什么,又收了回来。 然后脸上的表情一拉,回到大殿内的龙椅上坐好。 朱标再次无语,得,这老头还端起来了。 朱雄英脚步轻快的走进来:“皇爷爷,父亲,我回来了。”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 “身为太孙,走路凫趋雀跃像什么样子,给咱站直了。” 朱雄英眼珠子一转,一溜烟跑到他身边,狗腿的给他捶起了肩膀: “皇爷爷,您不知道,在外面我天天想您挂念您,茶饭不思。” “您看这个力道舒服吗?” 朱元璋下意识的点了一下头,马上又反应过来,继续拉着脸说道: “你挂念咱?呵……这话骗鬼鬼都不信。” 朱雄英说道:“真的,不信你把三叔和景恪叫过来……” “景恪说,我做梦都喊皇爷爷呢。” 朱元璋也是借坡下驴,说道:“真的?你们俩好的穿一条裤子,不会是合起伙骗咱吧。” 朱雄英叫屈道:“皇爷爷您这样就太伤我的心了……” “景恪才会骗您,我怎么会和他同流合污呢。” 朱元璋也不装了,轻轻拍了他一巴掌: “莫要胡说,我看就你小子鬼点子多,变着花样哄我开心。” 朱雄英打蛇随上棍的道:“我哄自家爷爷开心,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朱元璋很是认同的道:“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比你那不成器的爹孝顺多了。” 朱标很想吐槽几句,但修养实在让他做不出这种轻浮的动作,只能说道: “爹,三弟和景恪还在外面呢。” 朱元璋似乎才想起他们,将两人喊了进来。 简单聊了几句,就让陈景恪回家了。 今天不是谈工作的时候,先回家聚一聚,改天再谈也不迟。 主要是他们在外面的事情,老朱都清楚,没必要当紧这一时半会儿的。 大半年没回家,陈景恪也确实很想念家里人。 以前是只挂念父母,现在又多了一个。 回家之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嘘寒问暖。 尤其是福清,激动的眼泪汪汪的。 晚上就是大家喜闻乐见,但不能写的节目。 总之,小别胜新婚,懂的都懂。 第二天陈景恪也没有去宫里,而是在家好好陪了陪父母和媳妇。 家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明里暗里那么多人保护,也不可能出事。 值得一提的是,福清整理的驸马传奇第一部终于完稿。 陈景恪大致翻了一下,确实挺精彩的。 但怎么说呢,过于以主角为中心了,好似地球离了主角就不能转了。 这严重不符合现实,但很符合小说的套路。 读者就喜欢看这种。 福清还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景清居士。 这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对于媳妇的心意,陈景恪自然非常感动。 马六甲海盗也已经动笔了。 但碍于想象力,即便有陈景恪提供的主线和细纲,写的也比较吃力。 不过写出来的质量,确实不错。 看来自家媳妇不只是在政治上有见地,文学方面还是有一定功底的。 只是以前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罢了。 以后要好好将她往这方面培养,以后能靠自己的能力名留青史。 而不是以朱元璋的女儿、陈景恪的妻子之类的身份,被史书记住。 第三天,陈景恪依然没有进宫,而是窝在家里制作了一个小玩意儿。 当看到这个小玩意儿的功能时,福清惊的久久合不拢嘴。 第四天,陈景恪终于进宫,见到了朱元璋。 朱标、朱雄英也在场。 陈景恪以自己的视角,将这一路的经历讲了一遍,还阐述了这么做的原因。 他的侧重点没有放在军国大事上,这方面朱雄英和朱棡肯定已经讲过,没必要在赘述。 他主要讲了另外两方面,生产力和卫生防疫。 “臣……” 朱元璋打断他道:“这里又没外人,别臣臣臣的。” “咋地,出去半年回来和咱生疏了?” 陈景恪心中一暖,不论老朱是真心实意,还是故作姿态,他都很感动。 “好吧,是我的错……我一直在强调生产力改变世界。” “半年前我拿出的哪几项改良技术,其效果陛下也看到了。”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然后气道: “你小子,有这种好点子为何之前不说?” 陈景恪说道:“很多东西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的,而是根据我所学的知识,推理出来的。” 朱元璋眉头微皱,道:“你不是说技术的出现不可掌控,充满了偶然性吗?怎么推理?” 陈景恪解释道:“我说的是,之前生产力的发展,更多是靠偶然。” “但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规律,我们将规律摸清楚,形成系统的知识。” “然后就可以利用系统的知识去推理……主动去发现新技术……” “好比飞梭,就是穿线用的工具……” “线穿的越快,织布的速度就越快……” “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如何才能让飞梭穿的更快呢?” “于是,我就想到了新式飞梭……” “滑轮和轴承,涉及到的学问要略微深一些,但也只是力学的皮毛罢了。” 朱元璋眼睛一瞪,说道:“等等,你方才说什么?力学?皮毛?” “滑轮、轴承这么精妙的东西,竟然还只是那什么力学的皮毛?” “那这个力学高深一点的是什么样子?还能让人飞起来不成?” 陈景恪没有多说什么,拿出自己做的小玩意儿。 一个带盖子的琉璃杯,奇怪的是,盖子上还有一个小轮子。 还有一些奇怪的小玩意儿,将轮子和盖子连接在一起。 屋内三人都看了过来,这小玩意儿能做什么? 朱元璋问到:“这是什么东西?怎么看起来像是茶杯?” 其实他想说的是,你就准备用这玩意儿,让咱见识高深力学吗? 不过因为陈景恪一直以来的神奇,他没有将这种质疑表露出来。 陈景恪依然没有解释,而是让人取来一壶滚烫的开水,然后让所有侍者都离开。 在朱元璋祖孙三人的注视下,他打开盖子到了半杯水,然后小心的将盖子盖上。 并用手轻轻的转动了一下轮子。 然后……轮子就自己高速旋转起来。 第226章 万物之理 看着祖孙三人震惊的模样,陈景恪心中很是得意。 就喜欢看你们这些土著没见识的样子。 他弄的这个东西叫斯特林发动机,也叫温差发动机。 结构非常简单,简单到很多商家,将它作为茶杯盖子上的装饰品。 杯子里倒上热水,盖上盖子轻轻转动一下轮子,就可以一直旋转。 直到杯子里的水温降下来。 前世陈景恪读高中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好的物理老师。 为了让他们对物理感兴趣,手工制作了很多小玩意儿。 还教他们是怎么做的。 比如这个斯特林温差发动机。 当时陈景恪用易拉罐、气球、细铁丝等废料,制作过一个。 那种成就感太强烈了,他也由此喜欢上了理科。 还有那种简易留声机,用一次性塑料杯当唱片,牙签当唱针,一次性纸杯当喇叭。 只能说,一个好的老师,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陈景恪也准备用类似的方式,让朱元璋等人感受到理科的魅力。 为后续发展理科,攀登科技树,奠定思想基础。 以前他只是强调生产力改变生活,但除了印钞和琉璃,他没有弄过什么黑科技。 原因很简单,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科技只会成为压榨的工具。 所以,他才会先从制度方面着手,对大明进行种种改革。 目的就是为百姓松绑,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如果朱元璋一家子不同意他的制度改革,不愿意为百姓松绑,那黑科技还是先留着吧。 找机会离开大明,在海外弄块地,然后从国内弄点百姓过去。 自己发展自己的。 还好,他的各种政策被采纳,并在大明成功施行。 虽然各种不公依然普遍存在,但百姓身上的枷锁,确实被卸下来了一部分。 皇权时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决定适当的弄一些黑科技出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加加速。 除了黑科技,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科基础体系。 不需要多么高深,有个框架就行。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人才,缺的只是方向。 只要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能创造无数的奇迹。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确信没有眼花,那个轮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虫族之先婚后爱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将军宠夫   小怂包重生记(1v2)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   阴影帝国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魔界受欢之叔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