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有一点效果。 而且草木灰含有多种金属离子,造出来的玻璃颜色更复杂。 没办法,回头看看怎么把碱弄出来吧。 侯氏制碱法对生产工艺要求更高,直接排除。 索尔维制碱法较为简单,倒是能勉强一试。 但紧接着又一大难题来了,制碱需要氨气做反应物。 氨气的制备方法他知道,可以现在的工艺,是真弄不出来。 左思右想,还真给他想到一个不是法子的法子。 牛。 牛吃草,材料在牛胃里发酵,会产生一种混合气体,其中氨气的占比就很高。 不知道用这种气体,能不能弄出碱来。 不管了,先试一试再说吧。 于是就写了一个条子,还贴心的附上了,安全取‘牛气’的方法。 弄个细细的中空小管,从皮下插进牛胃放气。 然后用动物膀胱当容器,盛放气体。 朱元璋看到这个清单,终于有点绷不住了。 要石头就算了,现在连牛胃气都需要?那要不要牛粪啊? 不过他还是让人按照方法,收集了所需气体送了进去。 还别说,经过几轮试验,竟然真的制备出了纯碱。 索尔维制碱法,氨气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理论上,他可以获得无数的碱。 只是生产效率有点低而已。 陈景恪都有点佩服自己的奇思妙想了。 而且三酸两碱,可是化学的母液。 现在这些东西全都有了,化学起飞的翅膀已经就位。 就是不知道,当后人听说自己是为了给媳妇弄聘礼,才造出玻璃,搞出了碱,会是什么表情。 嗯,估计会说,现代化学起源于一场爱情。 应该能收获不少粉丝。 有了碱的加入,果然获得了完全溶解的玻璃溶液。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调整各种中和材料的添加比例,最终获得了透明的玻璃。 那一刻,陈景恪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后就是不停地重复,总结出最适合的生产流程。 等到工匠们明白制作玻璃的原理,就没陈景恪什么事儿了。 这群技艺大师开始变着花样秀技术。 添加各种材料,获得想要的颜色。 甚至有工匠在偶然下搞出了渐变色,虽然成功率极低,成品全看运气,但已经足够惊艳了。 各种各样的玻璃工艺品,在他们手中制作出来。 很多产品,就连陈景恪这个穿越者都叹为观止。 陈景恪也没闲着,他准备亲手制作一样玻璃制品。 他没有那么多艺术细胞,搞不出什么新花样。 所以弄了个极简风格的产品,平面镜。 平面镜就需要平面玻璃,小块平面玻璃可以靠吹瓶子获得。 先将玻璃溶液吹成胆状,剪去两头,再竖着剪开,铺展,稍微打磨就成了。 但这种方法,只能造一尺见方的小平面玻璃。 几尺长的大块平面玻璃,就没办法靠吹气获得了。 工业生产大平面玻璃的技术,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被攻克。 就是浮法玻璃。 在此之前,只能靠手工打磨才能获得。 最熟练的工人,也需要超过一百个工时才能打磨出来。 所以价格非常昂贵。 据说同治皇帝想给自己的门,安装一块大玻璃,需要花费四万两白银。 虽然有当冤大头的嫌疑,但也足见大块平面玻璃的价格,是多么昂贵。 陈景恪先是让人用吹瓶子的方法,制作了一批小块平面镜。 然后找来几个擅长打磨的工匠,花费半个月时间,制作出了四块六尺长三尺宽的大镜子。 这半个月里,其他工匠各显其能,造出了上百件各种工艺品。 而制作玻璃的工艺流程,在不停的试验中也趋于成熟。 陈景恪终于决定,出关。 想想外面那些人,见到这份聘礼时的表情…… 真是让人期待啊。 第191章 琉璃动人心 陈景恪要准备一份独一无二的聘礼,迎娶福清公主,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说什么的都有。 但碍于他送子伴读的身份,大家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佩服的样子。 不过事实上,就算是等着看笑话的人,心里其实也隐隐有些期待的。 毕竟连生儿子的秘法都有,再掌握别的秘法也不是没可能。 一天…… 两天…… 十天…… 一个月…… 随着时间流逝,舆论开始转变。 都这么久了还没见动静,怎么还不见人影? 莫不是弄不出来吧? 冷嘲热讽的声音开始变多。 陈景恪的那些朋友,也开始焦急起来。 到底什么情况,给个信儿啊。 徐达都有点坐不住了,跑进皇宫打听情况。 但也没得到任何结果,只知道还在研究。 福清公主也有点慌,不会真的失败了吧。 四十天…… 五十天…… 风言风语越来越多,私下提起此事,几乎都是嘲笑的。 连皇家都跟着一起被嘲讽了。 远在藩地的朱棡、朱棣几人,都写信过来询问情况。 就连对陈景恪最信任的朱元璋、马皇后几人,心情都有些忐忑了。 去打听情况,结果陈景恪死活不让他们进,说是要给个惊喜。 再问就说一切进展顺利。 朱元璋几次想闯进去,不过都被马皇后给拦下来了: “你闯进去要是惊扰到他怎么办?相信他就好。” 朱元璋气哼哼的道:“这小子就会吊人胃口,要是弄出来的东西不能让我满意,看我怎么收拾他。” 不过他心中还是在期待,陈景恪能弄出好东西,好好打一打外面那些人的脸。 又是十天过去,陈景恪闭关整整两个月。 就在这天,终于有消息传出,东西造好了,请陛下和娘娘移步。 当时朱元璋正在谨身殿,和群臣商量司法独立的事情。 听说东西造好了,立即就丢下群臣赶了过去。 留下一群大臣大眼瞪小眼…… 然后闲着没事儿干的众人,就开始讨论,到底造出来了个什么玩意儿? 只有徐达,仗着关系好,悄咪咪的跟了过去。 朱元璋看到他,倒也没有说什么。 走到半路,碰到了马皇后、朱雄英、郑安妃和福清公主。 显然他们也是得到邀请过来的。 几人汇合在一起,来到了那处被重重保护起来的院子。 陈景恪早就带着一众工匠等着了: “参见陛下,参见娘娘。” 朱元璋催促道:“东西呢?” 说完还左右看了看,没有任何发现。 其他人也纷纷打量起来,但院子明显被仔细收拾过,什么都没看到。 陈景恪伸手指了指旁边的房间,笑道:“东西就在屋内,大家随……” 话还未说完,朱元璋就拔腿走了过去。 朱雄英一溜小跑的跟在后边,徐达也不动声色的跟了上去。 马皇后几个女人还是要注意形象的,走的比较慢。 先进入屋内的朱元璋三人,看到摆放在屋内的琉璃器,都愣了一下。 然后不约而同的倒吸一口凉气。 “嘶……” 朱雄英更是不顾形象的说道:“啊……好多宝贝。” 跟在后边的马皇后几人更加好奇,能让三人如此震惊,看来真的是大宝贝。 脚下不禁快了几分。 等进入屋内,抬头看到琳琅满目的琉璃,也不禁一阵目眩神迷。 几以为自己处在梦里。 陈景恪悠哉的跟在后面,看着几人没见识的模样,心中非常的得意。 “咳……大家觉得这些琉璃器如何?” 朱元璋没有搭理他,几步走到一个架子前,小心翼翼的取下一个琉璃花瓶,仔细观看。 这是一个尺许高的细口花瓶,瓶体晶莹剔透,瓶身上用红宝石一般的花瓣,镶嵌出好几朵花。 陈景恪自动化身讲解员:“这个瓶子精华就是上面这几朵花……” “花瓣呈现蔷薇红,是因为在琉璃液里加入金粉。” “然后趁着还是液态,一瓣瓣镶嵌上去的……” 朱元璋疑惑的道:“金粉不是黄色的吗,为何这是红色的?” 陈景恪没有和他解释原理,而是说道: “金粉加入琉璃液,就会呈现这种红色,只能说是造物神奇吧。” 朱元璋果然没有再问,而是小心的将花瓶放在架子上,继续看别的。 其他人也纷纷走到近前,拿起自己最中意的琉璃器观看起来。 朱雄英是表现最独特的,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嘴里念叨着: “姑姑的聘礼要归入内帑,内帑里的东西都是皇爷爷的。” “皇爷爷的就是我的……这些都是我的,都是我的……” 不是他们大惊小怪,琉璃他们都见过,可上百件琉璃器摆在一起,他们是真没见过。 更何况这里随便一件,精致程度都要远超之前见过的那些。 不说别的,这一屋子东西,顶得上大明一年的岁入了。 确实珍贵啊。 郑安妃拿着一支镶花发簪,越看越喜欢。 但更让她高兴的是,陈景恪没有说谎,他真的做到了。 福清公主一双眼睛,更是死死的黏在陈景恪身上,这个男人她太喜欢了。 马皇后看着这一屋子的琉璃器,最先恢复理智。 她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琉璃器全都是陈景恪制作的,也就是说他掌握着制作之法。 虽然工匠们也参与了制作,可谁都不知道他有没有藏一手。 况且,这么重要的东西,换成谁都会藏一手。 毕竟琉璃的价值无可估量,肯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可正因为如此,问题才更大。 这种方法掌握在个人手里,恐怕任何一个君主都会睡不着觉。 让他贡献出来…… 这种价值无可估量的秘法,她张不开这个嘴。 可若是留在他手里,好不容易才变得融洽的关系,很可能会因此分崩离析,最终酿成悲剧。 徐达是第二个清醒过来的,脸色也变的凝重起来。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劝说陈景恪将秘法交出来? 虽然两家关系密切,可他不认为自己有这个面子。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秘法是自己的,会交出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 谁敢开这个口,谁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 陈景恪就好似没有察觉到一般,给众人讲解着各种琉璃器的特色。 在讲解琉璃器皿的时候,他特意让人拿来一壶刚烧开的热水。 直接将滚烫的水倒进琉璃茶壶里。 众人都心中一紧,要知道琉璃器最是怕热的。 开水一烫,很容易碎裂。 这也是为何,很少有琉璃餐具的原因。 但是等了一会儿,他们发现这个琉璃壶竟然完好无损。 陈景恪得意的道:“我制作的琉璃韧性强,耐高温,就算放在锅里蒸煮都没有关系。” 这也意味着,应用更加广泛。 一想到满桌子的琉璃餐具,众人都不禁有些激动。 什么叫奢侈? 这才叫奢侈啊。 最后来到一个用红布覆盖的架子跟前,陈景恪神秘的道: “给大家看一个更大的宝贝,这屋子里所有的琉璃器,都不如它贵重。” 众人的目光再次被吸引。 朱元璋催促道:“别卖关子了,快把布掀开。” 陈景恪上前把红布扯下,众人震惊的发现,对面出现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朱雄英嘴快喊道:“这是什么,莫非是摄魂的怪物?” 马皇后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说道:“瞎说,这分明是镜子,用琉璃制作的镜子,可对?” 陈景恪笑道:“娘娘慧眼如炬,确实是琉璃镜。”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对这面琉璃镜表示了赞叹。 太清晰了,纤毫毕现。 一个不小心,还真以为是多出一个自己来了。 陈景恪就将制作这面镜子的难度讲了一遍: “这次总共制作了四面落地镜,一面是孝敬娘娘的,一面是给郑安妃的,一面送给徐伯母,一面留着给我娘。” 给皇后和郑安妃,自然是应该的。 给自己母亲一个,是孝道也在情理之中。 剩下一个徐伯母,就是徐达的姬妾孙氏。 虽然是妾室,但平日里都是她主持魏国公府内务。 和陈景恪的母亲冯氏关系非常好,可以说冯氏能有现在的水平,全是她一手教出来的。 陈景恪对她非常尊敬,都是直接喊伯母。 徐达一听连忙推辞:“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此物太过贵重,我不能要。” 陈景恪正色道:“徐伯伯,感激的话我不想多说,你既知我心意就应该收下。” 马皇后在一旁说道:“以你们两家的关系,你就收下吧。” 徐达这才说道:“好吧,既然娘娘这样说,我就收下了。” “正如你所说,有些话没必要说太多。” “我就说一句,你这个侄子,我认定了。” 朱元璋并没有说什么。 勋贵之间联姻,组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共同维护大明国祚,本就是他的计划。 他不担心勋贵之间联姻、结交,反而担心谁当孤狼。 况且,徐达本就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 福清公主本来还因为,没能得到落地镜有些失落。 现在则是由衷的高兴。 然后心中还在责备自己,这样的聘礼该满足了,不应该再强求别的。 再说,以后再制作一个不就行了吗。 眼见东西介绍完,朱元璋才满意的道: “不错,你这份聘礼虽然俗了点,但这么多琉璃器,也称得上是独一无二了,咱很满意。” 哪知陈景恪却摇头说道:“陛下,这不是聘礼,只是样品罢了。” 说着,他拿出一个卷轴: “这才是聘礼。” 朱元璋的呼吸都停了那么一瞬间,双手下意识的紧握成拳,眼睛直直的看着那幅卷轴。 马皇后和徐达也瞬间就想到这是何物,也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随即就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马皇后的目光里充满了欣慰和喜爱,景恪果然是个好孩子。 徐达更是深深的敬佩,因为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至少自己绝对做不到如此轻描淡写。 朱雄英和福清公主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也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然后,福清公主就激动的眼睛模糊起来。 这样的聘礼,果真是举世无双。 不,亘古未有。 得夫如此,纵万死亦不悔也。 朱雄英则兴奋起来,景恪这家伙,果然从不让人失望。 不愧是我的好兄弟,以后我吃肉,绝对少不了你那一口。 嗯……至少肉汤要让你喝到饱。 郑定妃是最后才反应过来的,然后就震惊的捂住嘴巴。 他竟然舍得将琉璃的制作之法当聘礼? 朱元璋深吸口气,说道:“你可知此物价值?” 陈景恪颔首道:“知道。” 朱元璋又问道:“舍得?” 陈景恪自然知道该说什么话,看着福清公主,深情的道: “在我心里,公主才是无价的。” 此情此景,福清公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头扎进他怀里,紧紧抱住。 陈景恪一个不防,被撞的踉跄着倒退两步,差点摔倒。 下意识的丢掉卷轴,将她给抱住。 朱元璋眼皮子一抖,以和年龄完全不相称的速度,在卷轴落地前,一把将其抓住。 然后小心翼翼的打量,发现没有破损才松了口气。 至于责备陈景恪?他还没那么煞风景。 况且,此时他也反应过来了,这卷轴是纸质的,摔一下也坏不了。 就算坏了也没关系,陈景恪能写一份,自然也能再写一份。 方才去抓,不过是下意识的行为罢了。 对于两人大庭广众拥抱,在场所有人,竟都不觉的有什么不对。 发乎于情罢了。 只有朱雄英,兴奋的盯着两人瞅来瞅去。 朱元璋随手将卷轴递给马皇后,然后大笑着说道: “好,咱没有看错你。” 然后对外面的人大喝道:“去谨身殿,让那些人来看看咱闺女的聘礼。” 众人都知道他的想法。 之前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可私底下没少嘲笑。 嘲讽的不只是陈景恪,还有皇家。 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自然要好好打那些人的脸。 这时福清公主也清醒过来,一张俏脸霎时间就红到了脖颈处。 一把将陈景恪推开,躲到了郑定妃身后。 “哈哈……”众人都大笑不已。 “嘿嘿……”陈景恪能说啥,只能装傻。 心中则还在感慨,上辈子要是有这机灵,也不至于到穿越还是单身狗。 不过也不错,这辈子终于骗到一个女孩子的心了。 也不枉我花费那么多心思,这个琉璃聘礼算是物有所值了。 第192章 组建水师衙门 群臣到来,看到这满屋子的琉璃,自然是非常的惊讶。 尤其是得知,陈景恪的聘礼不是这些琉璃,而是琉璃制作之法的时候。 震惊的几近失语。 朱元璋自然是大感快意,让你们看笑话,现在知道谁才是小丑了吧。 之后陈景恪特意给这些人,介绍了一下各种琉璃器的特点。 他自然知道哪里是重点: “诸位看到这种颜色了吗?是用金粉为主料,辅以多种珍惜材料,才调配出来的。” “这种颜色,是用白金调配出来的……” 众人一听调色用的都是黄金白金,就下意识的认为,琉璃肯定是用更珍贵的材料制作出来的。 没有人怀疑他的话,琉璃自古以来,就是作为珠宝玉石使用的。 尤其是精品琉璃器,更是价值连城。 这种宝贝,用料珍贵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些琉璃器与之前的不同,可耐高温……” “用这透明的琉璃杯冲茶,看着茶叶一枚枚舒展……” “那才是真的享受啊……” 众人都被他的描述,说的心动不已。 可看了看自己的钱包,也只能心动了。 户部尚书曾泰想的更多,试探的道: “陛下,朝廷有了制作琉璃之法,以后是否要对外出售琉璃啊?” 众人立即就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了,卖琉璃的钱怎么分? 全进内帑,还是拿出一部分给户部? 想到这里,群臣眼睛也不禁亮了起来。 虽然现在朝廷靠着印发新钞,暂时没有财政问题。 可现在大家对宝钞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知道这玩意儿是有上限的。 不能发行的太多,否则就会贬值。 等新钞发行量达到上限了,朝廷又只能靠着税收过日子了。 那种日子,很不好过。 如果多出琉璃这一项财源,将大大缓解财政压力。 陈景恪用两个月造出了一百余件琉璃器,这个产量不低了。 全卖出去能顶大明一年的岁入。 每年卖上五六次……不敢想,简直不敢想啊。 朱元璋脸色一拉,想从咱嘴里抢钱,你这是嫌族谱人有点多啊。 当下就想呵斥几句,让他们不要痴心妄想。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徐达却先说道: “曾尚书此言差矣,琉璃制作法是陈伴读给公主的聘礼,不是给朝廷的。” “至于琉璃是否售卖,售卖后所获钱财归于何处,自有陛下和娘娘处置。” “作为外臣,我们还是不要越俎代庖的好。” 一边说,还一边朝他使眼色。 曾泰虽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也没有倔强而是说道: “哎,老朽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宝贝,被迷了心智,以至于说出胡话,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见他服软,也不为已甚,道:“你也是一心为国,咱不怪你,退下吧。” 有了这个插曲,群臣的心思就不在琉璃上了。 琉璃固然重要,可怎么分配琉璃的利润才是更重要的。 曾泰瞅了个机会,问徐达道:“魏国公,不知你为何阻止我?” 徐达叹道:“曾尚书糊涂啊,今天这种场合,你谈论此事合适吗?” 曾泰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确实啊,现在是皇帝邀请大家来看聘礼的,此时讨论瓜分利润的事情,确实说不过去。 换成谁都会不开心的。 徐达继续说道:“而且这么大的事情,也不适合当着群臣的面讨论,你让陛下怎么回答?” “知道的,明白你是一心为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逼宫呢。” 曾泰汗都下来了,连忙下拜:“谢魏国公指点迷津。是我被琉璃给迷花了眼,犯了糊涂。” 群臣又参观了一会儿,就很识趣的离开了。 一行人回到了乾清宫,郑定妃知道他们要谈正事,也借口有事离开。 福清公主正犹豫要不要也走,马皇后却说道: “你也留下吧,以后就是夫妻了,多了解一些他的事情,能更好的帮助他。” 这会儿她倒是知道害羞了,红着脸站在马皇后身后。 徐达本来也想走,被朱元璋给留了下来: “你这个媒人走那么急做什么。” 徐达笑道:“这么大一份聘礼,我这个媒人脸上也有光啊,已经忍不住想找人炫耀去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 说笑了一会儿,朱元璋才正色道:“天德,从军中挑选一些信的过的精卒,去保护景恪的父母。” 徐达回道:“此事好办,这次军改有不少老弟兄要退下来。” “我正愁怎么安置他们,去景恪家里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朱元璋又看了看陈景恪和朱雄英,警告道: “你们两个以后出宫,必须带足够的护卫。” “就算想微服私访,也要带足够的暗卫。” 利令智昏,难保不会有人为了琉璃,绑架他们。 两人自然知道轻重,忙不迭的答应。 说完安全方面的事情,就开始讨论如何出售琉璃。 陈景恪说道:“琉璃的产量很高,不用增加工匠,就和我一起做试验的那些人,每天都能造出几百件。” “当然了,越是精美的,耗时就越长。” “物以稀为贵,我们必须控制产量,否则用不了多久琉璃就不值钱了。” 众人自然没有意见,最终众人商定,每个月先出一百件试试水。 以大明当前的社会情况,这些琉璃连浪花都掀不起来。 至于每件定价多少,陈景恪就没有参与了。 朱元璋、马皇后等人,都比他更了解奢侈品的价格。 反正最后算了一下,如果计划顺利,每个月仅仅是琉璃一项,就能赚取百万贯钱财。 之所以计算的这么保守,是考虑到随着市面上的琉璃产品增多,价格会随之降低。 还是那句话,以前琉璃价格高,是太稀缺了。 现在一个月就出一百件,还不知道朝廷会不会突然提高产量。 大家的顾虑自然会增多,不会再掏那么高的价格去购买了。 毕竟那些有钱人也不是傻子。 随即,陈景恪就提出了一个建议: “必须要打开出口渠道,将琉璃卖给海外诸国。” “如此才能减少国内的琉璃存量,存量少才能维持高价格。” “而且还能给大家一个暗示,琉璃在国外更值钱……” “如果朝廷再时不时的放出几个消息,比如在某个小国,琉璃卖出了天价……” “某国的国主对琉璃痴迷,愿意用王位换琉璃……” “这样的消息多了,有助于稳定大家对琉璃的信心,让更多有钱人购买。” 徐达很是震惊,这小子,不当官去经商也肯定是一把好手。 朱元璋连连点头,然后说道:“你小子想开海就直接说,不用拐弯抹角的蛊惑咱。” 陈景恪争辩道:“今天还真不是……” 朱元璋打断他,说道:“承认了是不,今天不是,那以前就是在忽悠咱对不对。” 陈景恪:“……” 朱元璋说道:“咱知道开海的利大于弊,但此事急不来。” “国内不安定下来,咱怎么放心开海,等过两年再说吧。” 徐达心中开始盘算起来,看这意思,陈景恪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海洋了,有必要提前布局啊。 既然谈起了开海,陈景恪就准备趁机多说几句: “经营海洋,船才是根本,没有适合远航的大船,一切都是空谈。” “但造船需要的时间特别长,一艘船从设计到建成,短辄数月,长辄一两年。” “尤其是设计全新的船型,更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试验。” “朝廷可以从现在就布局造船,免得到时无船可用。” 徐达插话道:“大明能造出容纳千人的大船,应该能满足出海的需求吧?”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行倒是行,但大明造的多是平底船……海上风浪大,只能在近海行驶。” “想要去远海,就要打造专门用于大海的海船。” 徐达一脸茫然,他对大海确实缺乏了解,对船就更不了解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你之前研究造船,设计了好几个新船型,都是海船对吧?” 陈景恪说道:“是,那些都是我对海船的一些设想。只是我也不懂造船,不知道是否可行。” 朱元璋当即就拍板道:“行不行试一试就知道了。” “把你的设想交给山东、浙江和福建的造船厂,让他们去研究。” 大明虽然禁海,却并未停止造船。 朱元璋在浙江、福建等地,修建有船厂,用以造船备倭。 至于山东的船厂,是为了保护青州的晒盐场才设立的。 让这三家船厂负责研究,确实再合适不过。 陈景恪又趁机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议,比如大量囤积木料,培养船工等等。 “一旦开海,以大明的体量,怕是需要上万艘海船才行。” “朝廷占据先机,提前做准备……到时候光凭借造船,就能获取巨额利润。” “如果计划顺利,朝廷甚至可以不花一分钱,就组建一支纵横四海的水师。” 既然都已经确定要开海,朱元璋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更何况造船确实是一门大生意,就说道: “好,咱一并下旨,让船厂扩建,囤积木料。” 陈景恪又说道:“发展海贸,就需要足够强大的水师。” “而一支水师从建设到形成战斗力,需要数年时间的训练才行。” “我建议朝廷组建专门的水师衙门,从现在开始培训水师。” “倭寇不是很猖獗吗,正好拿他们练手。” “若是大明的水师,连倭寇都对付不了,也别想着出海了。” 这话有指桑骂槐的嫌疑,朱元璋鼻子都差点气歪了。 不过看在琉璃聘礼的份上,咱忍了。 “天德,五军都督府的职务调整一下,改前军都督府专司水师事务。” “给咱打造出一支无敌水师来。” “拿倭寇练手算什么出息,直接拿日本练手。” 这话这种陈景恪下怀,高兴的道:“还是陛下有魄力,是臣太小家子气了。” “魏国公听到了吗,陛下说了,大明水师以灭亡日本为第一目标。” 徐达也听出来了,陈景恪这是对日
相关推荐:
沦陷的蓝调[SP 1V1]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宣言(肉)
下弦美人(H)
小公子(H)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生存文男配[快穿]
缠绵星洲(1v1虐爱)
御用兵王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